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学父五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专版] 旗帜鲜明的反对竖式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173#
发表于 2014-11-25 08:03:06 |只看该作者
学父五迁 发表于 2014-11-25 07:17
一根绳子,一张棋盘,让孩子自己围一围,找找规律。

这方面的科普读物很多,只是都逃脱不了面积和周 ...

我也说过用绳子围面积,娃提出疑问:
1 围的面积用直观测量不准确,比如不规则图形,难以计算,也就不能说哪个大哪个小。
2 图形的数量是无穷无尽的,你能列举三个五个十个八个图形,但怎么知道你没列举的图形里没有面积更大的呢?列举再多也是不完全归纳,不能否认还有例外的可能

我就没词儿了

点评

学父五迁  汗。我的简化是错误的。仍然需要三角面积那部分。  发表于 2014-11-25 08:59:06
学父五迁  我又把那个证明简化了一下,把三角公式也去掉了。一点公式也没有了,只剩下思维游戏了。:D  发表于 2014-11-25 08:41:12

Rank: 8Rank: 8

172#
发表于 2014-11-25 08:03:05 |只看该作者
学父五迁 发表于 2014-11-25 07:17
一根绳子,一张棋盘,让孩子自己围一围,找找规律。

这方面的科普读物很多,只是都逃脱不了面积和周 ...

我也说过用绳子围面积,娃提出疑问:
1 围的面积用直观测量不准确,比如不规则图形,难以计算,也就不能说哪个大哪个小。
2 图形的数量是无穷无尽的,你能列举三个五个十个八个图形,但怎么知道你没列举的图形里没有面积更大的呢?列举再多也是不完全归纳,不能否认还有例外的可能

我就没词儿了

Rank: 4

171#
发表于 2014-11-25 07:32:3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Elf 发表于 2014-11-25 03:59
 简单的算术问题能孩子自己琢磨出来,难的能吗

昨天娃问我一问题:同样周长的图形,哪种图形面积最大, ...

我女儿要问,我的反应肯定是:不知道:P
不知这问题是她自己提出来的还是学校里的,如果是她自己提的,她那好奇心肯定像发动机一样鼓动着她不断想办法去找答案,这么高级深奥的问号在脑袋里存得越久越好哦

点评

Elf  是啊,因为想不明白的事儿,尤其是科学问题太多,她就决定她不是学科学的料,也不尽力去解题了:(  发表于 2014-11-25 08:39:00
汐岩  可是她以后一下子想不明白的事儿还多着呢,虱子多了不咬,慢慢就放下了吧?:D  发表于 2014-11-25 08:11:23
Elf  她觉得想不出来的难题带来的不是乐趣,是烦恼,动脑子累啊,想破头也想不出来,她就选择不想了  发表于 2014-11-25 08:07:28
Elf  我娃已经初一了  发表于 2014-11-25 07:57:23
容易吗  是这个道理,可是我们不是总想孩子快点知道答案懂得道理吗?你让她疑问留那么长时间有什么好处?  发表于 2014-11-25 07:55:27

Rank: 8Rank: 8

170#
发表于 2014-11-25 07:17:5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学父五迁 于 2014-11-25 07:21 编辑
Elf 发表于 2014-11-25 03:59
 简单的算术问题能孩子自己琢磨出来,难的能吗

昨天娃问我一问题:同样周长的图形,哪种图形面积最大, ...


一根绳子,一张棋盘,让孩子自己围一围,找找规律。

这方面的科普读物很多,只是都逃脱不了面积和周长的比例。
严格证明就更复杂了。
尤其是正多边形面积随着边数增加而增加(周长不变)的部分。

以下是我的僵化思路。
先分几个大步骤。

第一个步骤,平行四边形"鼓"成长方形。
这个简单,从压扁的零面积开始.
如果学过面积公式。可以指出规律:底边不变,高度变大。

第二个步骤,长方形"鼓"成一个正方形。越"正"面积越大。
用绳子围吧。中学生可以利用不等式。 (a + b) * (a + b) / 4 >= ab

第三个步骤,从正方形"鼓"成正多边形,最后"鼓"成一个圆。越"圆",面积越大。
用绳子围吧。




点评

容易吗  倒也挺形象哈!  发表于 2014-11-25 07:53:52

Rank: 8Rank: 8

169#
发表于 2014-11-25 03:59:4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lf 于 2014-11-25 04:01 编辑

 简单的算术问题能孩子自己琢磨出来,难的能吗

昨天娃问我一问题:同样周长的图形,哪种图形面积最大,怎么知道的

我既没给她讲明白,也没能启发她自己想明白,最后楞扯到数学是不是完全可靠了
数学大神们快教教我该怎么讲这道题

点评

huanximm  可不可以这样讲:在没有凹点的情况下,用同周长的绳子做出来的图形,是不是边越多,面积越大,而圆看似无边,实际可以认为是有无穷边的?这个要证明,要用到微积分,但是这样给孩子讲讲,孩子是不是会容易接受点  发表于 2014-11-25 10:40:28

Rank: 8Rank: 8

168#
发表于 2014-11-25 00:12:21 |只看该作者
加了会班,上来溜一圈,赶紧热贴留个名。

佩服各位

Rank: 6Rank: 6

167#
发表于 2014-11-25 00:01:05 |只看该作者
看这帖风向会转到哪儿。


北京市前几天出台一个文件要取消中小学考试,还禁止超纲教学,结果反而引发普通家长更大范围的焦虑,反正我支持这个决议,希望学校能照着做。

Rank: 7Rank: 7Rank: 7

166#
发表于 2014-11-24 22:52:48 |只看该作者
热帖留名
开心每一天/20080810

Rank: 8Rank: 8

165#
发表于 2014-11-24 21:52:58 |只看该作者
我现在焦虑的是学校对正确率和速度的要求,落在大部队后面的滋味不好受

点评

学父五迁  可以参阅一下速算法嘛。看哪个速算法是基于竖式的。  发表于 2014-11-25 10:18:21
mingming_mummy  学父,对你快,未必对别人快  发表于 2014-11-25 09:38:16
汐岩  同感  发表于 2014-11-25 08:08:32
学父五迁  如果不强求格式的话,我前面给出的算法,全是最本能的速算法,比竖式快得多。  发表于 2014-11-25 06:53:33
容易吗  这个我没经验给你。:)  发表于 2014-11-24 23:57:33

Rank: 8Rank: 8

164#
发表于 2014-11-24 21:22:37 |只看该作者
汐岩 发表于 2014-11-24 18:45
比较妥协一个办法是孩子一直走在学校前头,但国内数学的进度还是太快了,第一学期,估计因为主要是养成学习 ...

我们第十一学期了,还慢着呢。
国内的数学,肯定有慢的,只是牛人们都在帝都,所以焦虑哇。
我们的问题是孩子大了,自己买书看了,数学辅导书也良莠不齐啊。被数学辅导书给弄的喜欢刷题。也郁闷呢。

点评

容易吗  我也记得这个故事。  发表于 2014-11-25 08:15:55
汐岩  我就记得看国内三四年级的孩子去到美国,老师说:你初中之前都不需要再上数学课了 大体听过他们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基本就到国内三四年级的水平  发表于 2014-11-25 08:03:00
容易吗  你们这也是主动自发学习啊,看来真不用焦虑孩子,厌学的肯定是被塞多了,孩子天生就是爱学习的。  发表于 2014-11-24 23:48:27

Rank: 8Rank: 8

163#
发表于 2014-11-24 21:12:55 |只看该作者
看半天反应过来,感情我家娃学校里的数学考试从来没有超纲的内容,感觉从来都是给白痴做的题目,这种情况是如此的美妙啊

Rank: 4

162#
发表于 2014-11-24 18:45:32 |只看该作者
比较妥协一个办法是孩子一直走在学校前头,但国内数学的进度还是太快了,第一学期,估计因为主要是养成学习习惯,培养纪律意识,爱护同学尊重老师之类。。。

点评

汐岩  那倒是,跨级的相思更绵长更刺激:p  发表于 2014-11-25 08:07:51
容易吗  谁说谈恋爱一定要找同班同级?哈哈!  发表于 2014-11-25 08:03:43
汐岩  可以腾出时间来玩:)可是也不好差太多,要不总跟比自己小好多的小屁孩,社交需求都满足不了啊,谈恋爱还只能找个小弟弟:D  发表于 2014-11-25 08:00:49
容易吗  俺不在乎啥力,就想她大一岁肯定学起来轻松点。:)  发表于 2014-11-24 23:46:01
学父五迁  @容妈:高见。上学晚一点,年龄就大一点,就容易当孩子头儿,培养领袖力。  发表于 2014-11-24 19:19:09
容易吗  我是坚决支持晚上学。  发表于 2014-11-24 18:50:10
容易吗  想到一起去了。我也正有此意。  发表于 2014-11-24 18:48:42
学父五迁  上学晚一点,有助于走在学校前头。不过,又有大龄毕业生的压力。  发表于 2014-11-24 18:48:32

Rank: 6Rank: 6

161#
发表于 2014-11-24 18:37:52 |只看该作者
其实公立学校不超纲教学的话,给孩子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比如容容一年级上期已经学了半学期了,数学还在10以内加减。

点评

学父五迁  呵呵。仅对数学而言。语文的话,就几乎难以找到正面作用的知识点。:D 什么阅读理解,中心思想,几乎都是负面知识点。  发表于 2014-11-25 09:24:14
学父五迁  竖式,是我揪出来的第一个"负面作用"知识点。负面作用,对几乎所有年龄阶段都成立。只应作为数学文化史小知识。  发表于 2014-11-25 09:22:51
学父五迁  教学大纲的进度要求和知识点切割,是运筹安排上的结构问题。但是,知识点本身的问题,很难找。  发表于 2014-11-25 09:20:06
汐岩  这话我好难理解:D,数学大纲本身就是毛病呀,靶子更是一堆,学父是说不能做到有理有据所以不能乱喷是吗:D  发表于 2014-11-25 07:58:14
学父五迁  是啊。所以,教学大纲的毛病并不容易挑。竖式,我是经过千挑万选,首先锁定的。想找下一个批判对象,都不好找。:D  发表于 2014-11-24 18:45:04

Rank: 6Rank: 6

160#
发表于 2014-11-24 18:34:50 |只看该作者
有质疑是好事,没质疑没吵架这个帖哪有这么多人来看。

Rank: 4

159#
发表于 2014-11-24 18:19:04 |只看该作者
我猜学父这是个阴谋,挑起争端才能引起探讨,碰出火花,辩明真理。。。。早知道我也取个拉风的名字了,越极端越好,比如:自以为是居高临下想去教孩子的大人都是垃圾。。。

点评

汐岩  开个玩笑,别当真:)  发表于 2014-11-25 08:04:44
容易吗  那我估计你收到的砖头够盖房子的。:)  发表于 2014-11-24 18:32:13
学父五迁  哈哈。所以啊,建议"垃圾"一词,换成"拉风"比较顺眼。  发表于 2014-11-24 18:24:36
汐岩  这样连学父都躺枪了,哈哈  发表于 2014-11-24 18:19:46

Rank: 6Rank: 6

158#
发表于 2014-11-24 18:16:43 |只看该作者
看不懂大段大段的话
我就说自家娃的实例,8岁,三年级
这回期中复试,有一些超纲的题目,三位数除两位数
我娃是用除数逐个减被减数,几次减完,商就是几
SO,不能把屎盆子扣在无辜的竖式上,说神马竖式就是影响孩子数学思维的罪魁祸首
我的理解是,竖式是经过总结的算法,不是不该教孩子用竖式,而是要帮助他们真正理解除法的含义
现在学校里的数学教学缺的就是“深入理解“这一环,低年级的数学看起来都很容易,实际上如果从培养数学思维的层面上来把简单的题讲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也不容易做到,一个班都几十个孩子呢,个个赛跳蚤,老师要摁住都已经很不容易了
所以,有些事不能怪学校,不能怪老师,不能怪某方法,自家孩子自家带,只有爹妈才能给自家娃个性化的教育

点评

学父五迁  换句话说,若是学校和家庭不能帮助孩子真正理解除法的含义,怎么办?教竖式好,还是不教好?这是我的立足点。一些从底线条件出发。多一事儿,不如少一事儿。  发表于 2014-11-24 18:23:10
学父五迁  对。如果家庭教育强大,孩子天赋好,确实可以无视竖式的负面影响。但我这不是考虑底线吗?  发表于 2014-11-24 18:21:41

Rank: 4

157#
发表于 2014-11-24 18:14:01 |只看该作者
huanximm 发表于 2014-11-24 16:47
大道至简,那也需要一个漫长纠结的体悟过程,才能有醍醐灌顶的一刻,哪怕学习了这个竖式,最后让孩子觉得这 ...

大道至简,那也需要一个漫长纠结的体悟过程,才能有醍醐灌顶的一刻,哪怕学习了这个竖式,最后让孩子觉得这个不好用,没必要用,也是有其价值的,真的思维活跃主动的孩子怎会被这样一个工具给限制呢,有必要这样旗帜鲜明的反对嘛,


我觉得这种有点纯抬扛的感觉,即使最不好的东西,它当然也不是一无是处了,即使孩子遇到一个最龌龊的老师,也不全是坏事啊,起码让孩子知道这世界上是有这么龌龊的人的,可以提高安全意识,然后就说干嘛要开除这老师啊?这种逻辑不太说得通啊?

算了我不说了,我好像喧宾夺主了。就是觉得学父做个挺有意义的课题,为啥会受到这么多无端质疑呢?看看我从小界限不清晰有恶果了吧

点评

汐岩  您这是学术贴,我那都是口水贴,很羞愧的:(  发表于 2014-11-25 08:17:48
学父五迁  嘿嘿。这个帖子能够火起来,质疑功不可没啊。泡妈的辩论,更是功莫大焉。:D  发表于 2014-11-24 18:20:16
头像被屏蔽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56#
发表于 2014-11-24 18:04:05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Rank: 4

155#
发表于 2014-11-24 17:56:11 |只看该作者
huanximm 发表于 2014-11-24 16:54
再说句发散的话,如果学校教这个竖式,家长非要特意的去告诉孩子,这个不能用,一用就坏事,那这个竖式大概 ...

有些东西本来就是不好啊,不会被摧毁也不代表它就正确了啊,我们也不会被雾霾摧毁,可是也会要戴个口罩呀,可能人家不戴口罩的也没活的短,这是每个人的风险偏好问题,一个人当然有权利不戴口罩了,但是因此就说雾霾没啥了不起的,跟本不需要大惊小怪,那只能说是无知者无畏了。

举个例子,家里老人一般都会对孩子比较包办,如果孩子长期由这样的老人带,孩子的界限就是会不够清晰。我可以接纳这种不完美,然后我自己去影响孩子,但是我不会说讨论界限问题的都是杞人忧天,孩子不会被老人摧毁云云,如果父母这么认为,孩子的界限问题一定处理不好。但是如果父母意识到这个问题,自己跟孩子处理好界限,孩子就会减少受到的负面影响。我觉得竖式公式对孩子的负面作用类似,在她们遇到问题还没有机会思考的时候、甚至大部分是还没有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全全包办了,那孩子自己的思维肯定会受到抑制。我理解这帖子探讨的就是这种抑制程度有多大,学术贴,讨论教学中的某个细节的存废价值问题,其实现实中每个人怎么处理,那都是个人的事情了。

Rank: 4

154#
发表于 2014-11-24 17:42:06 |只看该作者
huanximm 发表于 2014-11-24 16:36
这种理念听起来是不错,但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让孩子触发数学思维的问题总是有限的额,如果真有一种 ...

你的意思是说泡泡是天才吗
我先适应一下
其实夏山瑟谷很多孩子都是这样,从小从没学过数学、十几岁的时候某一天突然找老师要代数几何拿去看看就明白了的例子比比皆是。

泡泡看到小表弟背乘法表,她就明确表示不喜欢,说“”背完乘法表算术还有什么意思啊,我不想让老师教我啊。。。”我说乘法表应该也不会那么容易就会吧,你不学它自己钻你脑袋里去。她也没觉得自己是天才,只不过,就像我们看一个推理侦探电影,津津有味地推测凶手是谁的时候,不希望别人非要告诉我们凶手是谁,只是不希望被打扰人生乐趣而已

点评

学父五迁  哈哈。剧透。容妈说得没错,泡妈例子举得好。不过,这又引发我的焦虑了。我还是要进一步去模块化、结构化。  发表于 2014-11-24 17:47:4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6-2 07:46 , Processed in 0.02799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