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尘埃落定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札记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74#
发表于 2013-9-27 14:46:02 |只看该作者
山丹丹 发表于 2013-9-27 14:02
尘埃讲的好精彩呀!

喜欢!

{:1_114:}
路遥知马力,挣分要人气

Rank: 8Rank: 8

73#
发表于 2013-9-27 14:02:55 |只看该作者
尘埃讲的好精彩呀!

喜欢!

Rank: 8Rank: 8

72#
发表于 2013-9-23 20:21:04 |只看该作者
华德福又说到华德福,华德福的十二感官,论述的就是孩童时期的感官养育。这也是我对华德福又爱又怕的原因,爱的是明知道这些好处,怕的是,老师不理解真正的好在哪,盲目形式主义,南辕北辙,或者一脑袋扎进人智学神智学里面,感官联结变成通灵手段。

包豪斯的这些设计教育的方法,根据目前对大脑右半球的思维模式的发展所知,那些非语言的、触觉的及类似的经验直觉都是设计教育的正确方面。

包豪斯的大部分创新教育如今在传统的设计教育(现国内外大学通常教育方法)中已经严重缩水了,仅仅保留了一些色彩、造型和构成的训练。纳粹在1933年关闭了包豪斯后,除了60年代的乌尔姆,再也没有谁能在创新设计教育上与之匹敌——英国的设计教育研究专家奈吉尔.克罗斯扼腕叹息。

唉!这也是我当年一了解华德福的教育方法就喜欢上的原因。可是可是但可是。。。。

英国人也说到:通识教育中特别重要的是——教师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有透彻的理解。专才教育是培养专业设计师,而通识教育中没有特定的职业目标,教师要做的是有利于个人天性发展的能力培养。只有了解设计能力的天性,才能够理解设计教育的真正价值。
路遥知马力,挣分要人气

Rank: 8Rank: 8

71#
发表于 2013-9-23 20:20:13 |只看该作者
1923年伊顿辞职,由匈牙利出生的艺术家纳吉接替他负责基础课程。纳吉是构成派的追随者,他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强调形式和色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关系。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地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这些就为工业设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同时也意味着包豪斯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理性主义。另一方面,构成主义所倡导的抽象几何形式,又使包豪斯在设计上走向了另一种形式主义的道路。1923年包豪斯举行了第一次展览会,展出了设计模型、学生作业以及绘画和雕塑等,取得了很多成功,受到欧洲许多国家设计界和工业界的重视和好评。

在这次展览会上,格罗披乌斯作了《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讲演,更加强调技术的作用。
路遥知马力,挣分要人气

Rank: 8Rank: 8

70#
发表于 2013-9-23 20:19:30 |只看该作者
包豪斯的基础教育还非常注重自然观察。用中国话来讲,就是“师法自然”。包豪斯的原则是:A、 艺术与技术相统一 ;B、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C、设计必须遵循自然和客观的原则来进行。

现在说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不觉得什么,在百年前,艺术是高高在上的,是象牙塔里的,而技术、手工匠人是底层的代表,工艺传承是学徒制的。包豪斯的学科是按工作室来划分的,每个工作室都是知名手工艺人配合艺术家来进行设计教育。所以,你看到这,知道华德福的的开始为什么是打工子弟了学校了吧?因为在当时的欧洲,贵族教育里怎么可能接受手工艺训练。包豪斯的艺术教育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也唯有凡•德•威尔德、格罗皮乌斯、康定斯基、克利、伊顿这样的激进艺术家才能做到。

包豪斯对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是基础课,它最先是由伊顿创立的,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伊顿提倡“从干中学”,即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作探讨形式、色彩、材料和质感,并把上述要素结合起来。但由于伊顿是一个神秘主义者,十分强调直觉方法和个性发展,鼓吹完全自发和自由的表现,追求“未知”与“内在和谐”甚至一度用深呼吸和振动练习来开始他的课程,以获取灵感。

路遥知马力,挣分要人气

Rank: 8Rank: 8

69#
发表于 2013-9-23 20:17:2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埃落定 于 2013-9-24 09:22 编辑

回来继续:
说说设计教育的培养。很显然,专业的设计能力的发展还要放到专才教育阶段——大学。但是在通识教育阶段,基于项目式的培养方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们学习设计师式的系统性思考。

现代设计教育的形成要归功于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实验性教学。包豪斯是存在于20世纪2、30年代德国的一所设计学校。包豪斯将美学文化如舞蹈、戏剧和音乐与设计教育进行整合,伊顿将自己的课程与体育运动整合,,比如,在徒手画圆前做摆动手臂和旋转身体的运动,从身体感官方面找到圆的运动轨迹,他和康定斯基、克利等鼓励进行触觉感知训练。

触觉感知,感官联觉,这是康、克、伊共同推崇的一种艺术训练方法。如何理解呢?举个例子,按道理来说,粗糙和细腻应该是触觉感受到的,为什么你一看到某种物品还没有去抚触,便会觉察得出粗糙质感呢?甚至有一些物品的形态让你一看到就会觉得非常的不舒服或者舒服,这就是视触觉的作用。

这种视触觉效果在工业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无论电子产品还是汽车等工业产品,造型和质感的设计常常是一个顾客的首选原因。设计心理学,就是基于感官、感知的基础。色彩、造型、质感决定一个产品带来的心理愉悦度。
路遥知马力,挣分要人气

Rank: 8Rank: 8

68#
发表于 2013-9-23 17:53:39 |只看该作者
蓝田日暖 发表于 2013-9-23 13:39
十几年前,大姐考上了城里的学校,要在那里读初三,学校可以提供住宿。当时我刚小学毕业,弟弟则还在上小 ...

一家人在一起很重要,家是孩子的根,根有多深,决定一个孩子将来能走多远。。。

在那个年代,你母亲的决定真的很有勇气{:1_143:}

点评

蓝田日暖  谢谢,我母亲很聪明,行动力也很强,如果外公让她接受教育的话,她本来可以过上不一样的生活的。这是她的一个遗憾,所以她对我们的教育很重视。  发表于 2013-9-23 20:20:20
路遥知马力,挣分要人气

Rank: 8Rank: 8

67#
发表于 2013-9-23 13:39:09 |只看该作者
尘埃落定 发表于 2013-9-23 10:50
有空说来听听

十几年前,大姐考上了城里的学校,要在那里读初三,学校可以提供住宿。当时我刚小学毕业,弟弟则还在上小学,我们一直生活在熟悉的农村老家,亲戚什么的也都在那儿。

当我姐姐考上那个学校后,母亲开始考虑孩子教育和家庭氛围的事,她觉得不能在老家待下去了。就在那个暑假,她和父亲商量,全家都搬往城里,三个孩子都在城里上学,一家人在一起。有许多事情都未确定,譬如去了城里一家人住哪里,我和弟弟上什么学校,到了那里他们拿什么维持生计,等等。

但是,她向来是决定了就会坚持到底的人,这些情况并没有难倒她。她和父亲同心协力,从熟人那里租了间房子,父亲带我们去参加考试,联系学校……终于我们在城里安顿了下来,母亲在租的地方开了间裁缝店,同时料理家务。那时候放学一回家,我常常会和姐弟窝在一起看当时流行的日剧,或者跑去附近小店买当时很受欢迎的鱼皮花生,这些如今已经成为了我美好记忆的重要部分。如果不是母亲当时的决定,大姐就得住校,和我们分开。

离开老家搬到城里去,是个极需要勇气的决定。这个决定意味着父母得离开舒适熟悉的环境,要努力挣钱供三个人上学,还要面对许多未知的状况。这是一条可预见的艰辛道路,但母亲还是做了这决定,父亲则选择了积极配合,我们一家人就这样从农村搬到了城里。

Rank: 8Rank: 8

66#
发表于 2013-9-23 10:50:27 |只看该作者
蓝田日暖 发表于 2013-9-23 09:46
我开始看《全新思维》了,看了大约一半。

晚上睡觉前,自己在脑子里描述了一个关于我妈如何大胆决策、改 ...

有空说来听听{:1_114:}
路遥知马力,挣分要人气

Rank: 8Rank: 8

65#
发表于 2013-9-23 09:46:42 |只看该作者
我开始看《全新思维》了,看了大约一半。

晚上睡觉前,自己在脑子里描述了一个关于我妈如何大胆决策、改变家庭轨迹的故事,

Rank: 8Rank: 8

64#
发表于 2013-9-18 10:35:34 |只看该作者
蓝田日暖 发表于 2013-9-17 19:39
今天看中央台新闻,日本已经设计制造了一种新的折叠桥梁,在救灾时供车辆通过,只要十分钟就能搭建好。设计 ...

设计师的这种敏锐嗅觉与信息收集能力是长期的思维习惯养成的。

如果一个人具有这样的一种习惯,做什么事情都会很顺手,无论何种信息,只是他随手捡到装进衣兜的小石子而已。

孩子,天然具有收集的习惯。如果你放手不去干涉,你会发现没多久,你家的车、房间,满是他收集来的各种石子、树叶、木棍、虫子、纸片。。。。孩子从收集具象的物品开始,随着认知的发展开始慢慢收集抽象的信息。。。
路遥知马力,挣分要人气

Rank: 8Rank: 8

63#
发表于 2013-9-18 10:21:18 |只看该作者
美国创意经济学家理查德•弗罗里达(Richard Florida)认为,创意经济发展的3T原则是: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宽容(Tolerance)。其中,技术和人才是流动的资本,其汇集方向与城市的宽容度成正比。因此,所在城市的开放宽容与多元化程度成为创意产业园区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但同时,对创意产业园区而言,城市的魅力不只限于宽容与否,还与城市的历史地理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国际地位、现代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相关。换言之,综合品牌、宽容程度和经济实力,共同构成了以城市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要素。这类创意产业园区包括纽约苏荷区、法兰克福会展园区、温哥华格兰维尔岛等,比较集中于艺术展示、时尚经济、会展经济等对环境包括城市环境和人文环境要求较高的文化创意行业。
路遥知马力,挣分要人气

Rank: 8Rank: 8

62#
发表于 2013-9-18 10:16:52 |只看该作者
在欧美,以文化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园区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社会的热情支持。以伦敦西区为例,据伦敦剧院协会统计,2007年西区演出各类剧目331部,吸引观众约1363万人次,创20多年来新高,比2006年增加10%约125万人次,全年票房收入高达约4.7亿英镑。  在收益的背后,英格兰艺术委员会(Arts Council England)、伦敦发展机构(the London Development Agency)、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DCMS)、剧院托拉斯(The Theatres Trust)等一批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对西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伦敦剧院协会也将募集资金作为其重要任务之一。

直接或通过半官方机构与民间机构,以项目的形式资助园区内的文化艺术创作,是欧美政府对此类园区最常见的支持方式。英国和加拿大的“一臂之距”(Arms’ Length Principle)文化管理模式在这方面已经非常成熟。所谓“一臂之距”模式,是指政府不直接干预文化产业各公司和组织的运行,而是通过建立不属于官方的中间组织,由一些中立的艺术或文化事业方面的专家为政府提供指导意见并负责文化经费的具体划拨,其监管主要依靠各种行业委员会和完善的法律体系。这种文化管理模式有助于保证创意产业园区的自主性,保持文化的延续性。前面提到的英格兰艺术委员会、伦敦发展机构和剧院托拉斯正是这样的中间组织。此外,政府还以减免税收、补贴租金、提供配套设施服务等方式为园区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艺术人才。
路遥知马力,挣分要人气

Rank: 8Rank: 8

61#
发表于 2013-9-18 10:08:4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埃落定 于 2013-9-18 10:12 编辑

广告时间:

创意产业已经是消费时代的产物。据统计,全世界创意经济现在每天创造超过220亿美元产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创意经济渐成浪潮,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席卷世界。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一种产业集聚的形式最早兴起于欧美国家。学术界一般依据其形成方式,将欧美创意产业园区分为旧厂房转型模式、历史文化区延续发展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三种。

实践证明,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较大的创意实现地,但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创意与产业链条结合,并融合相应的服务配套产业,如生物生态群一样形成产业生态群,这样创意产业才有希望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

一个国家的创意产业带来的经济发展在现阶段还不能代替其他经济结构,但是确是其中相比于工业等经济结构更为环保节省资源。
路遥知马力,挣分要人气

Rank: 8Rank: 8

60#
发表于 2013-9-18 09:58:56 |只看该作者
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认为人类智力形式有相对独立的六种:语言的、逻辑数学的、三维空间的、音乐的、身体美学的、个人体质的。从某种程度上,设计能力通过以上6种形式进行传播。或者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方面, 能力应属于独立的一种自然智能。

所以,英国人认为,设计能力与天性与生俱来,每个人都有,设计学科横跨科学与人文,理应加入通识教育。当然,这么多年来(30多年)人家也这样做了。效果呢,已经看见了,欧美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世博会和奥运会,我们卖的是祖宗,人家着眼的是未来。英国并非没有传统文化,在传统保留保护方面比我们做的好多了。
路遥知马力,挣分要人气

Rank: 8Rank: 8

59#
发表于 2013-9-18 09:56:27 |只看该作者
设计的过程还依赖图纸和模型来明确方案的可行性,并通过图形语言达到沟通交流的准确性。设计师通过草图来推敲认识设计问题、建立设计情境。设计情境(效果表现)会反馈给设计师一些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设计师做出调整。但设计过程并不是语言能够描述的清晰地。但设计能力确实有几点好处:解决问题、锻炼溯因性/有效性/同位性的思维、使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

职业设计师理应具有这些突出的能力,但是受过设计通识教育的各个年龄层次的儿童都在他们的作品中展现了突出的设计能力——很明显,这是与生俱来的,从第一个使用棍子和石头的原始人祖宗那里遗传下来的。
路遥知马力,挣分要人气

Rank: 8Rank: 8

58#
发表于 2013-9-18 09:55:44 |只看该作者
逻辑探究的是抽象事物,科学探究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而设计则创造了新事物。一个科学假设绝对不同于设计假设,一个科学命题也不能同一个设计提案相混淆。设计中也有推理,但设计推理不同于科学或逻辑推理,设计推理是溯因推理。溯因推理是横向比较的,而非线性的,它的推理过程是通过对象与样板的关系比较进行的。
譬如前文讲的老人卧室——舒适、阳光、老人使用,设计师必须根据这些前提要求出具几种方案——不同的房间格局、不同的色彩材质搭配、不同的家具配饰、不同的采光能源方案,这些不同之间还有几种组合方案,通过这些组合方案之间的横向比较,形成溯因推理过程,也有学者称之为有效性推理或同位性推理。
路遥知马力,挣分要人气

Rank: 8Rank: 8

57#
发表于 2013-9-18 09:54:03 |只看该作者
设计中的思维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设计师系统的思考客户提出的设计需求和标准,思考技术问题,思考自我标准(审美、内容、形式)。通常客户的要求模糊不清。只有在设计师提出数种解决方案后,客户的标准和需求才慢慢变得清晰。
悲催的设计师啊,通常被客户自己都不明白的想法支配的来回改图。但是有经验的设计师还是能够准确的号住客户的脉的。
只有对数个设计提案的不断推敲,才能得到问题的准确属性。就像那个原始人第一次做石斧,相信他捡了不下数千片石头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具。尝试多个可选方案,是真正理解设计问题的必要手段。科学家或者说逻辑思维的方法遇到问题通常试图去定义这些问题,而设计师或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是提供多角度的多选择性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一旦遇到问题,逻辑思维的人喜欢一下子切入“点、要害”,纠缠其中不得脱身;而创造性思维的人已经跳出问题本身,依据问题的某些元素发散性去寻找建设性解决方法了。这就是思维习惯的不同,带来的思考结果的不同。
路遥知马力,挣分要人气

Rank: 8Rank: 8

56#
发表于 2013-9-18 09:53:18 |只看该作者
如果把设计作为通识教育,那么,如何培养呢?设计能力是天赋吗?每个人都可以吗?
事实上,设计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类智能的几种根本能力之一。第一个使用棍子和石头的原始人,就是一个设计师。对于他们族群来说,问题就是使用某种食物时受到了一些限制。。。于是这个原始人想啊想,试啊试,终于,一个工具出来了。。。。产品设计师啊~~~~~
路遥知马力,挣分要人气

Rank: 8Rank: 8

55#
发表于 2013-9-17 19:39:57 |只看该作者
今天看中央台新闻,日本已经设计制造了一种新的折叠桥梁,在救灾时供车辆通过,只要十分钟就能搭建好。设计师灵感来源于:1,达芬奇的某张草图;2,一种折叠式的塑料小孩玩具,我也经常看见,但叫不出名字。

这不就是设计师敏锐的信息收集和应用能力么。还得深深滴佩服达芬奇,他的草图估计至今仍在被各方人士研究,上次就有医生根据他的想法实施过一个心脏手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6-12 13:04 , Processed in 0.02658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