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父五迁 发表于 2014-11-19 09:07:33




我一直在关注一种新型模具技术——3D打印。
就是把细小材料,一层层堆叠,形成造型。
这正是微积分中的“积分求体积”现场版。

我感觉,如果孩子目睹过锥体的3D打印过程,就会对“积分求体积”有直观的概念。

目前,北京已经出现了儿童3D打印馆。叫做“毛豆”。

http://www.moredo.cc/moredo-portal/model.do

只是,这家体验馆的卖点在于电脑“3D建模”。
对于儿童过早接触电脑,我还是有些疑虑的。
我只希望儿童能够观察实物模型一层层的堆叠生成过程,并不希望儿童学习电脑三维模型。

我认为,一方面,确实如华德福所言,
儿童有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狩猎、采集、编制、种植的需求(比如,掏鸟窝),
儿童需要密切接触大自然;
另一方面,儿童也有“工业”需求,比如,
(1) 儿童目睹实物模型一层层的堆叠生成过程。
(2) 儿童观察一些大型人工造物的基本结构。

在通盘考虑整体需求平衡的时候,把"工业"需求完全摒除在外,也是一种失衡。

学父五迁 发表于 2014-11-19 09:40:07

本帖最后由 学父五迁 于 2014-11-19 09:43 编辑

敬听:  咦,如果你支持孩子可以自悟可以不被教,这完全是蔑视学校教育的节奏啊.......  

我之前对于泡妈也有类似的误会。
我也感觉泡妈蔑视学校教育。甚至更严重,我感觉泡妈蔑视整个科学体系。
但我后来发现,泡妈隐含了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我前面提到的。
泡妈的意思是:孩子不需要有教学进度要求。孩子不需要"被"教。但是,孩子想要学习时,能够找到老师教。也就是,老师总是在周围闲逛或者工作(就像瑟谷一样),只要孩子需要,就能找到老师,老师也能为孩子定制一套教学方式。

至于自我领悟,这属于教学方法的问题了。
前面讨论了半天启发或不启发,看得我怕怕的。
在我看来,启发的讨论已经陷入了文字游戏和名词定义之争了。
孩子当然需要启发。如果孩子从来没听说过数字,也不会数数,那么孩子如何自我领悟出除法?
泡泡如果从来没有听过别人数数,泡泡能自行领悟出一套数字系统吗?
我感觉不可能。
所以,问题根本不在于启发不启发。孩子必须需要启发。
孩子不可能从头领悟人类几千年发展出来的科学体系。
问题只在于,如何启发。
我想,泡妈也是这个意思。
泡妈主要关注,如何不过度启发,如何不影响孩子自我领悟发现的"机缘"和乐趣。
这也是我关注的。
事实上,小学那么点内容,需要学习五六年吗?根本不需要。
完全可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机缘来领悟。
如果家庭环境允许,时间是够的。
问题就在于机缘。
孩子仍然需要从环境中得到一些启发思维的信息,才可能启动领悟思索程序。
如何安排机缘?
这是很大的一个话题。
我只想到了一些皮毛。

再说学校教育的意义。
我认为,学校教育的意义,主要在于知识点的教学方法探索。
专业老师,真的是精益求精,炉火纯青。
那些经典教案,对于任何形式的教学,都是很大的贡献。
遗憾的是,学校教育的这种探索,成本太高。
实际上是拿所有孩子当试验品,来一步步摸索。
而且是成规模、成建制的强制试验。

其实,任何人都是试验品。
成年人也是社会实验的试验品。
所有的经济发展计划,实际上都是结果难料的试验计划。
区别只在于试验设计方案、试验强度和强制度。

任何教学方式下的孩子,都是试验品。
区别只在于试验设计方案、试验强度和强制度。


学父五迁 发表于 2014-11-19 09:54:13

敬听:  和和的例子主要说明了两点:第一学校教育提供这样一个机会一个环境但家庭教育功不可没;第二在传统学校上学的孩子同样可以自主学习,全面发展。

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

应试小学的正负面影响问题。
应试小学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各占多大比例。
家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 弥补应试小学的负面作用。
(2) 在应是小学的正面作用之外,再补充更多的正面作用。

如果选项是(2),那么,恭喜,这样的家庭,择校成功。
如果是(1),那么,择校失败。
当然,择校失败,也有两种情况。
(1) 确实是学校的问题。
(2) 实际上是家庭的问题。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反而怪到学校头上。

这些情况都存在。
只是比例各占多少?
我的资源和运气是否足够好?我是否能择校成功?
如果资源和运气不够好,我有什么退路?
这就是我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我需要准备退路。

学父五迁 发表于 2014-11-19 10:12:23


容易吗  就是最佳问题区理论

哈哈。
原来静听是说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现在改成最佳发展区了?)。

这里,顺便推荐一下心智工具 (mind tools) 。
正是基于维果茨基的鹰架理论。以戏剧自编和参演为主要学习方式。
前苏联的理论,在美国开了花。

维果茨基英年早逝,本身只有理论,没有方法。
而且,我在前面的回复也提到过。
与皮亚杰、华德福相比,维果茨基也略显激进。

不过,心智工具 (mind tools) 确实非常好。
在推崇戏剧编剧和表演方面,和华德福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且,心智工具 (mind tools)设计出了更多的详细流程和操作细节。
可以搜到官方网站,上面的论文可以自由下载。

容易吗 发表于 2014-11-19 10:14:14

泡妈的意思是:孩子不需要有教学进度要求。孩子不需要"被"教。但是,孩子想要学习时,能够找到老师教。也就是,老师总是在周围闲逛或者工作(就像瑟谷一样),只要孩子需要,就能找到老师,老师也能为孩子定制一套教学方式。

不是老师为孩子定制教学方式啊,我感觉是老师只要提供孩子需要的那一点帮助就退出,然后剩下的又交给孩子去自学。

容易吗 发表于 2014-11-19 10:14:46


在我看来,启发的讨论已经陷入了文字游戏和名词定义之争了。
孩子当然需要启发。如果孩子从来没听说过数字,也不会数数,那么孩子如何自我领悟出除法?
泡泡如果从来没有听过别人数数,泡泡能自行领悟出一套数字系统吗?
我感觉不可能。
所以,问题根本不在于启发不启发。孩子必须需要启发。
孩子不可能从头领悟人类几千年发展出来的科学体系。
问题只在于,如何启发。
我想,泡妈也是这个意思。

这个的确是名词定义之争,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环境中,数数算术认字是孩子会接触到用到的东西,绕不开,孩子会自发去学习这些东西。就像小孩子为什么要学说话,因为她周围的人都用这个交流,她也要加入这个交流啊!这个算启发吗?

容易吗 发表于 2014-11-19 10:15:54

孩子仍然需要从环境中得到一些启发思维的信息,才可能启动领悟思索程序。
如何安排机缘?

你这才叫刻意呢{:24:},我觉得不用安排,自然发生就好!

学父五迁 发表于 2014-11-19 10:17:44

再说一下“心智工具”的方法论。

心智工具,实际上,并不注重“最近发展区”这个概念。
而是注重“鹰架理论”这个概念。
意思是“托着”孩子,进行发展。

但这个方法,不是说,给孩子提前安排好下一个阶段要用到的资料,
而是说,让孩子一起“参与”一些“复杂”的实际任务项目。

现在的学校教学中,为了让孩子操作方便,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简化了。
从上到下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小任务。
好处是减少了难度。
坏处就是少了全局观、系统观。

“鹰架理论”就是在大人的帮助下,孩子可以参与复杂项目的一部分。
既可以通观全局,又可以亲自参与适合自身能力的工作。
这就是“心智工具”的主要方法。

敬听 发表于 2014-11-19 10:18:11

不点评了,我要说的也说完了,就是容宝妈说的,都是个人选择,只是阐述中别那么绝对化就行了{:10:}{:10:}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4-11-19 10:24:58

我感兴趣泡妈纪录泡的实例,都是很有趣的例子。泡妈身体养好继续哈。

其它的,有点不太能想去弄明白。

容易吗 发表于 2014-11-19 10:25:05

另外以我对泡妈的了解,她一向认为我们现在的大环境,对孩子不是不够丰富,而是太过丰富,刺激不是不够多,而是太过多。学校的课程和活动也是同样的,她认为最大问题就是给孩子留白太少。

等她自己来看我说的对不对,不知道她啥时候有空。{:24:}

容易吗 发表于 2014-11-19 10:30:53

五爷,华德福数学,怎么说呢。当然我属于数学本身没天分,又被应试摧残比较严重的人,华德福的数学活动只能让我更晕。{:24:}

为什么呢,因为我总是处在我要了解的东西之中,我的身体是这个问题的一部分,然后我要控制我的身体来达到老师想要的整体效果,请问这个时候我又怎么有空去思考这个问题呢,我又怎么能跳开一段距离,冷静客观的去观察这个问题呢?

不是句诗是这么说的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就是华德福数学活动给我的感觉之一。

丁丁姑娘 发表于 2014-11-19 10:32:48

昨天问了丁丁50-35=几,我要求她不仅告诉我答案还得告诉我她是怎么算出来的,结果她的算法讲了两遍我死活没听懂{:13:}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4-11-19 10:32:54

容易吗 发表于 2014-11-19 10: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五爷,华德福数学,怎么说呢。当然我属于数学本身没天分,又被应试摧残比较严重的人,华德福的数学活动只能 ...

数学,我感觉,看看数学发展史就应该能明白一些问题。

而人为的把数学和线条啊神赋的意义啊联系起来,我叹息一下。

学父五迁 发表于 2014-11-19 10:33:39

容易吗 发表于 2014-11-19 10: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另外以我对泡妈的了解,她一向认为我们现在的大环境,对孩子不是不够丰富,而是太过丰富,刺激不是不够多, ...


对。没错。泡妈很重视留白。(我也很重视)
刺激量过多,信息量过多,活动过于丰富,也是个大问题。

我斟酌一下用词。
改成:一种长期生活方式或形式的丰富。
而不是:具体活动内容、信息量、感官刺激量的丰富。

比如,孩子生活在城乡结合部,可以爬在树上掏鸟窝,顺便看到火车从原野上驶过。

丁丁姑娘 发表于 2014-11-19 10:45:22

我觉得不看电视就是一种最容易实现的留白,还有多去户外自由玩耍、少上课外班。

学父五迁 发表于 2014-11-19 12:01:25


一些几何玩具。

十岁、十一岁左右,打算引入尺规作图。

在此之前,打算提供一些几何作图类的玩具。

比如,万花尺(繁花曲线规)。关于曲线、圆、椭圆。

更早一点,可以提供“放大尺”。关于平行、投影(射影)。

更早一点,没有任何年龄限制的,提供水枪。关于抛物线。

不知泡妈、容妈等“自悟派”对此如何看?
按照年龄“进度”,主动提供这些玩具,算不算过度“启发”?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4-11-19 12:14:18

学父五迁 发表于 2014-11-19 12: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些几何玩具。

十岁、十一岁左右,打算引入尺规作图。


第一个幼儿园有,娃兴趣不大;
第二个,直接手电筒可以玩哈,太阳影子也行,玩过;我还自制过一个light table,但是可能和曲线/形状关系不大,主要玩光线和影子,因为桌面上有个小圆孔,在光作用下形成一大圆圈,小朋友觉得很新奇。
第三个,很爱玩。

后面的问题回答不了,没考虑过,不过好像也没问我{:24:}
我就想起来和孩子玩的各种光游戏所以回了一贴。

容易吗 发表于 2014-11-19 14:24:54

学父五迁  是吗?那太荣幸了。我倒是感觉,泡妈浑然天成,不太在意现有人类文明资料。我完全是皓首穷经、刻板冥顽的知识容器那种。

你太谦虚了!虽然要夸泡妈但也不必贬低自己。{:24:}

汐岩 发表于 2014-11-20 10:13:33

我终于成功断网了,这帖子随机游动得我已经插不上嘴了(偷笑表情)....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如果孩子可以不被教——我对自主学习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