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爱无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蒋勋说红楼梦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12 23:03:49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爱无言 于 2011-5-12 23:07 编辑

深夜读它,从莫兰处得知此书。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144767.html

读到序言里的一处就感觉,这好像是我写的哦。{:1_115:}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Rank: 8Rank: 8

2#
发表于 2011-5-12 23:32:20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第一回里的解释,哇,实在是太好了,我前面看到只言片语竟然感觉是我写的!老天,我离作者差天地之远啊!!{:1_140:}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Rank: 8Rank: 8

3#
发表于 2011-5-13 17:08:2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木槿


    是的,我还只看了一点,可是真感觉很有收获,整合了很多过去杂七杂八的接收的知识似的。

Rank: 8Rank: 8

4#
发表于 2011-5-20 16:40:44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一二三辑全到了!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11-5-23 09:29:07 |显示全部楼层
《蒋勋说红楼》快看完两本了。

最大的感触有几点。

第一,蒋勋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功底很深厚,所以佛儒道释,红楼梦里以前看不懂的那些神话和梦境的部分,蒋勋却能把作者的用意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讲解的却很深刻。我们这一代人,虽然是中国人,肯定骨子里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但是感觉其实是断了根的,对中国文化其实完全是不懂的,蒋勋的解读却让我一下子感觉能抓住脉络和方向。

第二,蒋勋的思想观点又是很现代很心理学的,他的养育孩子的观点,为人父母的观点,完全是和我们这些父母相同的。他的这套书对我来说,感觉几乎是一套个人心理成长和生活哲学的感悟书,还有为人父母怎样教育孩子的书。

第三,他对红楼梦的定位,红楼梦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写青春期的孩子的,宝黛钗都是些十二三岁的孩子,他的解读让我对青春期这段时光重新回忆,许多自己尴尬的逃避的,原来在红楼梦这里是以接纳的和悲悯的心,描述出来的,我看的很震撼.........我觉得这对我迎接我孩子的青春期,也许是最好的一个准备和指导。

第四,繁华和苍凉,人生的归宿,我现在还没完全看懂,也并不能完全接受,但是读着很多部分眼泪就出来了........感觉是对心灵的一种洗涤,很舒服。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11-5-23 12:37:2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其乐无穷


    呵呵,看完后说说共鸣啊!{:1_115:}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11-5-23 15:06:21 |显示全部楼层

把所有的爱恨都放平了才是好小说

本帖最后由 爱无言 于 2011-5-23 15:08 编辑

http://shiyan.z.infzm.com/2010/12/02/%e6%8a%8a%e6%89%80%e6%9c%89%e7%9a%84%e6%81%a9%e6%80%a8%e9%83%bd%e6%94%be%e5%b9%b3%e4%ba%86%ef%bc%8c%e6%89%8d%e6%98%af%e5%a5%bd%e5%b0%8f%e8%af%b4%e2%80%94%e2%80%94%e8%92%8b%e5%8b%8b%e8%b0%88%e3%80%8a/

把所有的爱恨都放平了才是好小说

■石 岩  

  太太班和腌菜班

  蒋勋跟很多人说,《红楼梦》可以读一辈子。他的读红历史对这话是绝好的印证:三四岁听妈妈讲;十一二岁自己读;成年以后给不同的群体讲《红楼梦》。最近,他在上海泰安路的“春深读书会”里,给大陆企业家的太太们开课,正讲到悲欣交集、正剧谐剧轮番上演的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这不是蒋勋第一次开“太太班”。1990年代,在台北、高雄,他用四年时间逐页讲解《红楼梦》。

  高雄班成员是贩夫走卒,很多人在菜场卖腌菜,上午去做生意,下午来听蒋勋的课。

  台北班的成员是台湾政经大佬的太太或儿媳。八卦杂志整天报她们的事,很多人进门的时候低着头。讲到“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很多美丽的眼睛垂了下去,“豪门家族的故事太惊人了,八卦杂志上透露一点点……她们不会有表情在脸上,她们也不被容许有表情。她们才是真正的红楼梦中人。”蒋勋说。

  林青霞也是台北班的一员。那时候,她父亲重病,母亲刚跳楼不久,每周五从香港飞到台北,照顾父亲,听蒋勋讲《红楼梦》成为她一段特殊的修行。林青霞跟台湾的媒体开玩笑,把蒋勋比作她的半粒安眠药,让她在不许她胖、不许她丑,到处有人拍她哭、拍她笑的世界里找到坦然自在和容易一些的睡眠。

  相比台北班的矜持,升斗小民组成的高雄班直截了当。听到喜欢的地方,他们会大笑;听到悲伤的地方,会抹眼泪。

  李登辉和陈水扁都曾邀请蒋勋到官邸讲《红楼梦》。进官邸要搜身,蒋勋觉得太麻烦,没去。一位在高雄做腌菜的老乡看过蒋勋的画展,听他在各种演讲中提到《红楼梦》,随口提议:蒋老师,你老提《红楼梦》。我是一个没受过很多教育的人,没看过《红楼梦》,也看不懂。你可不可以在高雄讲一次?蒋勋立刻答应下来。

  高雄班最初只有二十个学生,后来一个拉一个,到三百人。高雄市政府知道这么多人爱听《红楼梦》,就免费提供了一个大音乐厅。

  第八十回讲完,腌菜朋友们给蒋勋办了一个晚会,送他一条签满他们名字的内裤。蒋勋不解其意,腌菜朋友说:你讲得最让我们感动的是晴雯和宝玉交换内衣。所以我们要跟你交换内衣。这条内裤被蒋勋像宝一样留着,一直舍不得穿。

  四年学习结束,贵妇人们也给蒋勋办了一个聚会,“从纽约进口的牡丹,房间里华丽得不得了。可是我的几位学生在几年之内都‘走了’,她们有惊人的美貌,却几乎没有快乐的人生。”如何面对这班学员,变成对蒋勋自己的一个修行:“我自己的家庭,也是从贵族落难,我对穷困家庭有很大的爱,对富贵有很大的偏执。可那次我开始觉得:我错了,富贵好苦。”两批不同的学生,让蒋勋再次面对他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懵懂接触的命题:繁华和幻灭的相生相依。  

  (本文为《蒋勋说红楼梦》第三辑代序开篇,系《南方周末》记者石岩访蒋勋专稿段落。)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11-5-23 15:07:47 |显示全部楼层

繁华的背后,总有让你痛的东西

“我读《红楼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母亲。”蒋勋说。



蒋勋的母亲是西安正白旗的旗人,她的祖父做过知府。辛亥革命,西安的旗人被杀了一半,“站在城门口,讲是‘馒头’还是‘馍’,发音不对就会被杀头”,蒋勋外祖父全家只留了他一个男丁,家族就此败落。



经历过跟《红楼梦》类似家族历史的母亲,从蒋勋三四岁起,就不断地跟他讲西安知府衙门的宅子,和宅子所在的“二府街”。母亲的大脑里有一张清晰的三维地图,什么地方走几步有一个佛堂,再走几步有一家绸缎店,祖宗的画像怎样挂在墙上……正值中日战争,老宅租给一百多户人家,母亲和外婆靠房租生活,她们差不多完全被在燕京读大学的外公遗弃了。这让母亲的故事里多了几分今昔感慨、世态炎凉。



母亲的故事,是家族历史添油加酱,跟她读过的《红楼梦》的交叠。“这变成我童年很奇特的一个美学体验。尤其她在跟我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是经历1949年再一次大逃亡之后,她身上什么都没有,只有回忆。”蒋勋很小就明白,《红楼梦》是一个回忆。



他为无数个小细节着迷:弹墨的椅垫、雕花窗、抄手游廊、黛玉九岁,母亲过世去依靠贾母,进到贾家,看到的荣喜堂的样子,对联、九龙金字大匾……“其实那时候我们逃难到台湾,什么都没有。可我还是觉得,这一切怎么会那么熟?”



1988年,蒋勋回到他一岁时离开的西安,特意去找“二府街”。知府衙门早已不知去向,满街高楼大厦,空留“二府街”的街名。蒋勋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失魂落魄”,他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希望从小被母亲栽植在大脑深处的记忆能够附体。



从城里走到城墙。母亲说过,抗战期间,西安人经常在城墙边躲警报,可昔日的避难所已经变成公园。一对盲人夫妇正拉着二胡唱秦腔,人看上去很落魄,但汉唐盛世的故事在裂帛一样的唱腔中直上九霄。站在一旁的蒋勋泪流满面。



“《红楼梦》最动人的东西是,作者完全放任自己的回忆。所以书中很多考证永远讲不通的东西:元春到底几岁?冷子兴说元春出生第二年有了宝玉,可是省亲那一回又说,元春教宝玉识字,她大他好几岁。如果回归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体验,这一点不奇怪:在回忆里,时间是重叠在一起的。”蒋勋说。



元春省亲,一向是《红楼梦》最让蒋勋心痛的段落。按照皇家的规矩,宝玉不能见姐姐,因为“外男不得入内”。元春下令让宝玉进来,一把抱住他,从头摸到脚——她要用肉体上的亲近感觉出自己的亲人,可是她已经没有亲人了。



“有些人说《红楼梦》写繁华,可是鲁迅讲得极好‘悲凉之雾,遍布华林’。繁华的背后,总有让你痛的东西。”蒋勋读过很多红学考证,读一读,就觉得索然无味,“《红楼梦》是我的故事,我不觉得它影射什么人。”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11-5-23 15:08:34 |显示全部楼层

“端正”需要“不正”作救赎

“端正”需要“不正”作救赎



蒋勋曾经跟台湾“教育部”的官员开玩笑:你敢把红楼梦“大闹学堂”编进“国中”教材吗?官员们大摇摇头。不要说“国中”生,大学生看到这回都乍舌:哇!他们用的词汇比我们现在还high!性游戏可以玩到那种地步!



可是,新加坡教育部却规定,学生在高中毕业之前,必须读完前四十回《红楼梦》。“四十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选择,各种人物都已出场,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人生的各个面相都应该见识到,”曾应邀给新加坡中学生讲《红楼梦》的蒋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自己没那么幸运,他读书的时候,台湾教育部只把“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回编进教材。要读更多〈红楼梦〉,只能去图书馆或者路边摊。



蒋勋的第一本〈红楼梦〉就是“国小”五年级在路边摊买的。封面上印着乐蒂的照片——那时候,香港邵氏拍的《红楼梦》电影正红,乐蒂演林黛玉。这本书被蒋勋翻倒书页发黄,至今还在他的书架上。



看到儿子读《红楼梦》,妈妈起初很高兴,在蒋勋的功课一塌糊涂之后,她立刻下了禁令。十几岁的少年,只能打着手电,躲在棉被里,像看“赤匪禁书”偷偷看。



成年以后,经济能力渐强,蒋勋开始买线装《红楼梦》,他最爱的一个版本是上海石印本《石头记》,上下两函,一函十册,每册很轻,握在手上很省力。



“《红楼梦》里有一个字‘歪’,林黛玉喜欢‘歪’在床上看书,我忽然觉得就连我身体的动作都跟《红楼梦》越来越像”,从小就被父亲教育读书写字要坐端正,蒋勋把《红楼梦》带给他的“不正”当作一种救赎。“我并没有要说打倒那个‘正’,因为‘正’的力量太强,我讲的救赎是说,有时候戳它一下子,是让它不要那么端正,因为端正太久了会假。”



《红楼梦》第二回,有一大段一般读者极容易跳过的人性论:众生当中,圣贤和奸雄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前者应运而生,后者应劫而生,凡人性格命运千差万别,却无不是秉正邪二气而生。太平盛世,正气浩荡,邪气钻天觅缝,无由发泄,所谓“正不容邪,邪复妒正”,正邪两气激烈斗法,赋行为人,生在富贵人家,是痴男怨女;生在读书人家,是逸士高人;生在寒门,是奇优名娼。竹林七贤、陶渊明、顾虎头、唐明皇、宋徽宗、秦少游、唐伯虎、红拂、薛涛……全在此列。贾宝玉也是此中人物。



这段话成为蒋勋理解贾宝玉的基础。他甚至认为,竹林七贤开始的一大串名字和他们的传说,可以作为贾宝玉的“史前史”。



“曹雪芹的意思是说,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有一些他仰慕的人,并没有走向名利的官场,”蒋勋每次去南京博物馆,都会特意看从墓葬里出土的“竹林七贤”砖刻,“按照常理,应该把忠臣孝子作为死亡的典范雕刻在墓葬里。但东晋墓葬里刻的是竹林七贤。这就是说,民间有另外一套信仰系统,这种信仰,在不大一统的时代,有机会可以存留。像东晋,就在一种偏安的格局里保留了一种很特殊的人性空间。”



“儒家有一个讲法是‘圣’。‘贤’跟‘圣’是不一样的,‘贤’是带着生命的缺憾活着。曹雪芹对这人充满兴趣。他在触碰一个命题:如果我不完美,我生命的价值在哪里?西方现代小说,像《异乡人》、《繁华圣母》都在写这个主题。



注意到这些,你会赫然领悟到某一种文化的分裂期其实是好的,它在小小的地区性里发展出特异的文化空间,等到统一以后,对大一统的东西会有一点点的提醒和启发。394年南北朝分裂过后,唐太宗最爱慕王羲之,尽管唐太宗一生都没有办法做到‘放浪在形骸以外,骋怀于宇宙之初’。”蒋勋说。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11-5-23 15:09:08 |显示全部楼层

十年必须修行到把所有的牢骚去掉

1977年,蒋勋从巴黎留学回台湾。刚好李翰祥导演的《金玉良缘红楼梦》在上演。不相信《红楼梦》的文字细节可以被影视化的蒋勋至今赞赏李翰祥的两个处理:黛玉进贾府,摄像机隔着雕花窗一直走,长达三分钟,镜头里没有出现黛玉,却恰到好处地拍出她的处处小心;林青霞反串贾宝玉,眉宇之间英气逼人。



“小说里的宝玉十三四岁,很多人都觉得他有点像女孩子。可是我觉得他充满英气,他要照顾、保护这些女孩子,保护不住的时候,就是他生命中最大的痛。”在所有宝玉怜香惜玉的事迹里,蒋勋用“惊人”形容晴雯临死那一段:宝玉赶到的时候,晴雯已说不出话来,她只有两个动作:一是跟宝玉换内衣,一是咬指甲。“现在读到这里,我都觉得好动情。如果曹雪芹是贾宝玉,一个少爷怎么会注意到丫头的个性?



“曹雪芹了不得,他能看见所有的人”,石印本的〈石头记〉放在床头,蒋勋经常拿起来,从随便哪一页往下读。读了几十年〈红楼梦〉,他慢慢有了一双曹雪芹那样的眼睛:年轻的时候,喜欢宝玉的爱博心劳;喜欢黛玉的高傲、绝对,喜欢探春的聪慧大方,读到贾瑞那两回,心里骂“下流”,手上一翻而过。年长之后,贾瑞反而让蒋勋一读再读:那是天真的年轻人受到情欲煎熬的真实写照。



一百个人看〈红楼梦〉,多少人会留意委琐可笑的赵姨娘?“她恨凤姐、恨宝玉到找马道婆剪了纸人、诅咒他们的地步。可是有一天,马道婆看到赵姨娘在做针线,就问有没有零头布给她?赵姨娘说:好东西还会到我这来——你就知道赵姨娘是贾家多悲惨的一个人,谁都可以踹她一脚。”蒋勋认为,赵姨娘的卑微是外国作家写不出来的。



陀斯妥耶夫斯基写《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开场的故事发生在冬天俄罗斯的一个小酒馆。军官、大学生、贵族在里面喝酒,角落里有一个又脏又臭乖乖的人,他旁边有一只狗。这个人脏臭邋遢到不像人,像动物,他的存在让大家都不舒服。他茫然的眼睛突然不自知地看一个军官。军官觉得受辱:你也配看我?!就开始骂,那个人不停地发抖,突然倒下去死了。



“曹雪芹没有写到这么强烈。可是他写出了若干个像马道婆、贾璜太太一样,依附在贾家这棵大树上的寄生植物。”在蒋勋看来,曹雪芹平静的背后自有一种慈悲,没有哪个作家能像他一样,以平视的视角,写尽微如草芥的人生。“十年增删”对曹雪芹而言是纸上功夫,更是心头的功夫。“落难之后人不会没有牢骚,没有怨恨。十年必须修行到把所有的牢骚去掉。把所有的爱恨都放平了,才是好小说。”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Rank: 8Rank: 8

11#
发表于 2011-5-23 15:09:31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文化最美的东西在纺织里

“曹雪芹永远让你看到人生的两面。”在给五行八作,地位出身参差不同的学生讲《红楼梦》的时候,蒋勋越来越多地提到《红楼梦》的结构。

有谁在读〈红楼梦〉的时候留意到,贾宝玉的第一次性经验跟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都写在第六回里?一个男孩子的情欲窦开,跟一个乡下老太太过不了日子,一天一地,一热一冷,却被曹雪芹和谐联成一气。

这样的行文方法,被蒋勋称作编织:

〈红楼梦〉里每个人物都是一条经线或者纬线。西方的小说,不管是长篇还是短篇,我们会抓到主线。《红楼梦》我们挑主线,一定是宝黛钗,可是如果你只抓这三根主线,一定会迷失,因为他们常常很久不出现。

为什么9月2号王熙凤生日那天,宝玉会失踪?作者从头到尾没有明讲,而是用了一个非常推理小说的方法,让我们看到:宝玉带茗烟往北跑,茗烟问到哪里去,宝玉说到没有人的地方去。荒天野地停下来,宝玉又问茗烟有没有香炉,茗烟说,你不早讲,我从家带一个出来。宝玉说,不能让人家知道。茗烟就懂了:宝玉大概要祭奠什么人,就说,你荷包里有点沉香,往前几里有个水仙庵,庙里一定有香炉……到目前为止,大家都不知道宝玉要干嘛,但敏感的读者会注意到“水仙”两个字。

到了水仙庵,茗烟问:香炉放哪?宝玉到处看,看到一口井,就说,放井台上,然后焚香,边哭边拜。茗烟摸不着头脑,但知道宝玉拜的一定是一个女孩子。

其实宝玉在祭奠金钏,因为那天是金钏的生日。曹雪芹把王熙凤的风光华丽,跟宝玉心里忘不掉的记忆编织在一起。这种安排绝不是偶然。

这是中国对联的美学。这种美学在西方思维里很少有。中国人在思维里已经形成对仗法,它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它很清楚地让你感觉到有天必有地,有春必有秋,让你感觉到生命里两极的平衡。这其实是易经。

“曹家四五代的江宁织造。曹雪芹对编织绝对太了解了。而编织是中国最了不起的结构。”看过沈从文先生的《中国服装史》,蒋勋赫然领悟:沈从文搞纺织史是了不起的,一个好小说家不能写小说之后,一定是发现:这个文化最美的东西在纺织里。

蒋勋自己童年的经历是他观点的佐证:家里的被面都是妈妈刺绣的。妈妈绣叶子,蒋勋在一边帮她挑丝线,一片叶子里大概有十几种绿色,小男孩第一次真切知道“层次”该做何解。

脂砚斋评语里经常提到的“千里伏线”,蒋勋也在妈妈的织布机上看过:某一种颜色的线在经线纬线上隔多少根线再出来,全部要算,要用笔记录:经线16根,纬线31根,出一根浅粉,再隔多少根出一根萼红,然后红花跟绿叶、跟茎再要怎么搭配,牡丹花才会出来。

“这是了不起的大结构。线那么细,而且经线、纬线全要照顾到,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千里伏线’。西方文学里没有这个词,可是《红楼梦》真的是千里伏线。像刘姥姥一类比较次要的角色常常要消失好久不见,可是再出来的时候还是很棒!”蒋勋读《源氏物语》,也读《追忆似水年华》,可他觉得,还是《红楼梦》第一!遗憾的是它在世界上很难传播,英语翻译得最好的版本也还是读不下去,“光是鸳鸯就翻译成wild duck。鸳鸯怎么成了野鸭子了?可它又没翻错!”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Rank: 8Rank: 8

12#
发表于 2011-5-27 08:07:44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书香,秋水,

以后没钱吃饭了,就当托去了!{:1_114:}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Rank: 8Rank: 8

13#
发表于 2011-5-31 10:13:23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ook.qq.com/s/book/0/19/19849/

看看这样解读红楼的,也挺有意思的。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Rank: 8Rank: 8

14#
发表于 2011-5-31 10:19:53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时间,连中医书都没顾上读,只是看这本书,有一天看到凌晨三点。

太好看的一本书啦,那份看尽沧桑后 ...
其乐无穷 发表于 2011-5-30 19:25



    嗯,我初看也是这样的感觉,可是看到第三的后半部分,越看我又升起一种奇怪的感觉........也找不出解,但又觉得不对劲。

历尽沧桑看透红尘,好了之后,带着对所有人的悲悯之后呢?贾宝玉是出家了,林黛玉死了,其他人都各有“悲剧”的结局,假设看的更高,这些都是人必须经历的一种体验,Ok,所以也无所谓悲剧不悲剧了,好和了,大家就都悟道了吗。可悟道后的生活呢?悟道后的人呢?应该怎样的生活?也出家也去死? 大雪白茫茫之后呢?大雪融化了以后,世界还是原样的......

悲悯悟道看透红尘之后的生活也是不是可以很快乐呢?悟道了世界的本真,也接受这本真丰富多彩或者说黑暗不公乱七八糟都是自然地世界,所以更平静快乐的生活?

Rank: 8Rank: 8

15#
发表于 2011-6-9 13:57:42 |显示全部楼层
这咋又有推荐,消化不了了,待我回到西安看完蒋勋的再看其它。
秋水伊人 发表于 2011-6-9 10:23



    那个也许不值得花太多时间去看,我好奇在线点了一些页,和蒋勋差太远了,作者太年轻,没有那样的功力的,不过也自有好玩的地。

Rank: 8Rank: 8

16#
发表于 2011-7-7 15:49:59 |显示全部楼层
从其乐无穷那里借了第四本,前阵子连看三本,看的最后烦了,不喜欢了,其实现在觉得是我自己看这种“空”和“虚”,引出了自己的恐惧,对生命的恐惧,所以感觉蒋勋很悲观很消极,就讨厌他了,还有点对他愤怒。

可隔了这么好久,再看这第四本时,忽然明白蒋勋是没有变的,忽然明白我愤怒的是我自己的恐惧自己的无力。昨晚睡前看了一段,很触动,就念给老公听。我们俩都很感动,都觉得我们自己因为蒋勋流露出的这个懂得而变的柔软了。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Rank: 8Rank: 8

17#
发表于 2011-7-7 15:56:04 |显示全部楼层
抄下这一段共享给大家:

宝玉问:是谁叫你替我送这个汤来啊?玉钏儿说是奶奶,太太们派我来的,意思是不然我才不要来呢! 又把宝玉给挡回去了。可是当你对人怀有最大不忍的时候,你是不会觉得受伤的。我们之所以常常会受伤,是因为我们习惯用一个硬壳把自己保护起来,所有的硬壳最后都会引发更大的冲突。宝玉是没有硬壳的,《红楼梦》读到最后,你还是会觉得主角是宝玉,他在人性上是最温暖的。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Rank: 8Rank: 8

18#
发表于 2011-7-7 16:54:06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7# 其乐无穷


不知为啥,看的眼睛就要湿了....

感觉到空的时候,也许会特别珍惜每一寸活着的时光,特别悲悯特别爱每一个遇到的人。这也是活着的过程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5-19 02:48 , Processed in 0.02791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