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芳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记本次生病——三豆饮退烧治温病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21#
发表于 2013-5-8 14:26:22 |显示全部楼层
重新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真是字字珠玑。摘抄几段于此。

刚刚看的这一段:

    人身疾病多矣。事实上只分内伤病、外感病两门。内伤病、不论何经有病、仍是圆运动着的。必待积年累月,形质力量损坏消灭,不能运动。中气不能复生。然后人死。
    外感病,六气运动失圆之病也。初则一气偶偏,继则一气独胜。一气独胜,诸气败亡。中气消灭、所以人死。前六方治内伤病、除理中丸证、中气暴亡、其死甚速外。其余各病,皆可徐徐调理,将五行运动失圆之处,调之使圆。若外感一气独胜之病,治救稍迟,即致死亡。因形质不易损灭,气则易于消散也。外感病以伤寒论为宗。伤寒病,分荣卫表病。脏腑里病。少阳经病。外感风寒、项强,身痛,恶寒、发热、可发汗而愈之病,为荣卫表病。阴脏病寒,温补乃愈。阳脏病热,攻下乃愈之病。为脏腑里病。表主外,里主内也。不在表,不在里。不可发汗、不可温补,不可攻下,和解乃愈之病。为少阳经病。少阳经病、在表里之间也。

荣卫的意义
    宇宙间澎力压力混合而成圆运动的大气个体。内含一开一合的作用。开则疏泄,合则收敛。疏泄则成风,收敛则成寒。人身阴阳混合而成圆运动的气体,内含一开一合的作用。开则疏泄,合则收敛,疏泄则发热,收敛则恶寒。疏泄谓之荣、收敛谓之卫。疏泄者,木火之气。收敛者,金水之气。木火之气,由内向外,有发荣之意、故曰荣。金水之气,由外向内、有卫护之意,故曰卫。荣卫者、脏腑以外,整个躯体圆运动之气之称。整个圆运动分离,则疏泄偏现而荣病、收敛偏现而卫病、分而复合,荣卫交互,圆运动恢复整个、则汗出病愈也。荣卫为风寒所伤,则荣卫分离也。分离小则病轻,分离大则病重。
做生活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

Rank: 8Rank: 8

22#
发表于 2013-5-8 15:07:37 |显示全部楼层
聪聪小子 发表于 2013-5-8 14:47
我也用过三逗引退热过,还是甲流那年,非常管用,我几乎没再吃过其他的药就好了

是啊,今年是H7N9禽流感,其实中医没那么多分别,要么是伤寒,要么是温病,个人估计是温病,用温病的方一定能治,我写这篇文,也有这个目的在。

觉得不懂中医的人还是很可怜的(相信自然疗法而不那么信别人忽悠的人也不在此例),一听什么禽流感啊甲流啊某某传染病啊,就怕得要命。我公公也是,每天晚上在电视里听哪里哪里又多了几个H7N9,其实我还真想,我这病如果放医院检查去,还真说不定就被定义成H7N9了,可是只要找对了病根,找着了对症的药,还不是药到病除的事。

其实我这次的病,三豆饮并非是最对症的药,但主要方向是对了的,所以大半都好了。

这会儿看彭子益的书去了,难得今天又看得进了,就赶紧去看了。等我没心思看时再续这个帖子。
做生活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

Rank: 8Rank: 8

23#
发表于 2013-5-10 11:07:06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天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读出了意外的结论。

昨天我确定:彭子益在基本原理方面是有欠缺的,至少“原理上篇”中关于六气的部分,我认为他的理解是有问题的。

这个发现的起初,是因为在“十二经名词的说明”之前书中有一张“十二经圆运动图”,这张图相信是彭子益先生自创的。这图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因为彭先生反复强调了此图的重要性:

默记此图,为研究本书第一功夫。如难于默记,记每经名辞前三字,随后再记亦可。手之三阳,自手走头。足之三阳,自头走足。手之三阴,自胸走手。足之三阴,自足走胸。将此八句,先为记熟,再记各经,亦是捷诀。如记不熟,全书皆无着落矣。特别注意。历在各校,得到最优成绩,即三日之后,默写此图的好处。自修之家,不能自己督率,自己默写此图,用力多,成功少,可惜之至。

于是我也就对此图格外重视起来。这图要看懂毫不费力,但要记住的话,我心想,这一圈一圈的究竟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排列的,因为自己没看出来(心里想的总是十二经脉循行的顺序,无奈不符),于是就上网搜,好不容易搜到一个人跟我问的是同样的问题,恰好是在民间中医网上,不登陆还看不到图,又恰好民间中医上我也有账号,于是登陆进去研究那个帖子,这一研究才发现原来居然有人如此不待见彭子益先生,说他在基本原理上还没搞清,甚至还举了个君火相火的例子来证明。

说实话,君火相火那两句恰好也是我的疑问之处。就是“春分至立夏的热,称为君火。小满至小暑的热,称为相火。”这两句。但即便看了这个帖子,那会儿我也还是没有怀疑彭子益先生的。而且那个帖子里有人成功地解答了我的疑问,那张图从外到里一圈一圈是按照五行顺序(只不过火分了君火相火而已)排列的(呵呵,答案出奇的简单),我心里很高兴。

但很显然这个帖子还是影响到我了。我原本是对彭先生全然相信的,虽然这书里有些地方真的让我看不明白。

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我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我认为,至少对于什么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彭子益先生恐怕并没有理解清楚。所以他说“内经谓在地为五行,在天为六气,在事实上,说不过去。”
做生活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

Rank: 8Rank: 8

24#
发表于 2013-5-10 11:24:21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发现一下子令我放松下来。

因为撇开这个问题,我认为彭子益的这本书中,有很多很好的东西可供我学习。

这下容易了,学我有感的部分就行,学那些对我有启发的部分就行。至于那些令我疑惑的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的,其本身是否正确都得打个问题,我又何必揪住不放呢?

所以,究竟什么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我打算重新去《思考中医》中找答案。至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但就我个人看过的3个部分而言,我认为它的“温病本气篇”极其值得一看——当然,因为我看的医书基本上都是大众医书,从没看过经典,也没有接触过温病学派,所以,原本可以稀里糊涂地就成了伤寒派,这本书让我接触了温病,我很感激。

也许温病方面就更加值得读的书,但因为我没有读过,所以也无从比较。

但是看“温病本气篇”又的确需要把前面的“古方上篇”好好看一下,而看“古方上篇”之前又的确有必要学习一下“原理上篇”,所以恐怕还是没法跳着看。只不过,有些难解的,尤其我觉得与六气相关的部分,不要去追究为好。
做生活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

Rank: 8Rank: 8

25#
发表于 2013-5-10 11:34:00 |显示全部楼层
再补充一点我的脾虚症状。

平时觉得自己的症状处处彰显是脾虚的问题,但那天写帖子的时候一下子又想不起来都有哪些了。今天补一下。

4、除了前面写的三点,第四个症状就是之前也写过的,有很多“嗽”(无声而有痰)。我的痰基本上都是稀白的痰,因为身体里除了湿,还有不少寒。

5、脚气。最早的时候,我还以为是我老爸传染给我的,都说脚气会传染嘛,真菌什么的。现在终于明白了,生活中哪儿没细菌呢,没事的人他就是没事,归根结底还是自身的内因为大。

我的脚气很奇怪,一开始还比较正常,在脚趾缝里痒,起泡,抓破了会出水。后来大概身体看我这个人实在执迷不悟,忍不住把信号给得更明确点了,就直接在脚部的脾经所经过的区域生脚气。

前两天写这个帖子的时候,正好是我的脚气好久没法了,而这两天又开始有脚气了,于是我终于又想到这个症状了。
做生活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

Rank: 8Rank: 8

26#
发表于 2013-5-10 11:57:30 |显示全部楼层
好,继续写这次的生病经过。

那天(算了下,应该是礼拜二)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觉得自己符合温病的症状,其实我理解的温病,最主要就是由于人体本身的正气虚弱引起的。它不像一般的外感伤寒,是真正由外邪引发的,虽说也会兼有自己的原因,但可能主要的原因在外邪,所以还是应该以祛外邪为主。

而温病,它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体本身的正气虚弱不足,这个时候可能毫无征兆的,自己找的话还真找不到什么原因,怎么突然就病了。但其实恐怕是原本虚弱的身体碰上对身体不利的天时,于是那一天,病就发了。

我这里所说的不利的天时,并不是指天气情况恶劣。而是指五运六气方面。可惜这个我自己也懂得太少,完全说不清楚,等我以后懂多些,一定努力说清楚。

反正我也不知道礼拜二那天、或者说那个时节、季节、包括今年的年份,综合起来怎么就克制我了,就引发了我那天的病。

当然,还是要提一下,前阵子没休息好的事情,冬天没睡好,真的蛮要命。

再补充下,温病的引发因素,除了上面所说的天时(我觉得时疫也是这个原因,所以会有这个年份好那个年份差之类的说法;还会有这个年份对你好但对他不好的说法,因为你们的出生年月日不一样嘛,这决定了你们的先天身体因素不一样,再加上后天身体使用和保养情况的差异,每个人当前的身体状况,什么对之有利什么对其有害都不一样),还有一个因素,我觉得也会引发温病,就是突然的劳累。

这个也很好理解,其实基本没有天时的因素存在,人的身体状况本身不够好再过度劳累(有些时候甚至对一般人不算过度,但虚弱的人就是禁不起),当然会病倒。所谓“积劳成疾”嘛。

“过劳死”也是这种,不见得是那一天特别劳累,只不过身体积压了太多的劳累,最后的那个劳累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积劳成疾当然是内伤病,而不是外感病。

而我这次的温病,则是以内伤为主、外感为辅。当然这话仍然不准确。我把天时因素归入外感了,这是错误的,我这次并没有外感。
做生活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

Rank: 8Rank: 8

27#
发表于 2013-5-10 12:26:57 |显示全部楼层
写半天还是没写清楚温病,这很正常,因为我本来就没完全认识它。

我只是在心里对它有一个模模糊糊的认识。温病一般在春天发生,为什么,因为春天人体的阳气开始往外走了嘛,秋冬阳气在内人体本身自然比较康健,主要以防寒保暖为主要任务。春天一来,风来了,不管是风寒还是风热,没风的话一般都不怎么显现让人痛苦的外部症状,而且也相对易治。而一夹杂风,好了,内外症状一起来,就痛苦了。

写到这儿突然想起我刚开帖时就想提醒大家的一点了。

如果有姐妹在看我的这个帖时希望找到一点处理孩子发烧时候的方法的话,我最想说的就是这两句:

首先,你一定要看你的孩子本身的身体情况,其实是,他是不是脾胃虚弱,小孩子,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这句老话对于孩子身体健康的父母也许没啥感觉,但我是对这话很有感觉的。

脾常不足其实是大问题,所以说,“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这句老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不要让他吃得太饱,因他脾常不足,消化能力弱,吃多了消化不了其实反而成为身体的负担。

“脾虚生湿”对不对?这个“湿”是怎么生出来的,从理论上解释,土克水,你土不足了自然克制不了身体中的水了,那么水湿泛滥也就不奇怪了对不对?所以说本身脾虚多湿的人不要强迫自己喝水还是对的,你先把自己体内的水治理治理好吧。当然又另外一种更直白更容易理解的说法,脾虚了,吃喝下去的饮食不能得到很好的运化(“脾主运化”这个应该没有疑问吧),那么它就变成不了你想要的精微(当然你也可以叫它“营养”),所以别说吸收了,根本就没变成啊,怎么吸收?

没变成营养物质,那它在体内有什么用呢?当然只能成为身体的负担、垃圾。你的身体有能力处理它——作为粪便拉掉、作为尿液汗液甚至泪液排掉,还算好。要是你吃下去的喝下去的实在太多了,没能变成精微物质被身体成功吸收、而反而变成了垃圾废水废气的东西实在太多,你的身体处理能力虽强也处理不了那么多垃圾,或者,虽然没制造那么多垃圾,可是你的身体处理垃圾的能力本来就不强,那就糟糕了,废水废气废物就停留在你的体内了。

结果会怎么样呢?肥胖、腹鼓影响外表观瞻还是小事,它们就会成为你的致病因素。这些东西就被称为“痰饮”了——有些真的会变成痰,呵呵。对了,也是发痘痘的缘由,上到头面就成为痘痘嘛。

又扯远了,其实我真希望能对我婆婆唠叨这些话,无奈她是实在听不进。已经这么瘦了,不补怎么行呢?不吃胖怎么行呢?唉~~

我急着要去吃午饭了,把这个“寒”解释完。“三分饥与寒”的寒哈。饥是因为脾常不足嘛,那为什么还要“寒”呢?那因为还有半句小孩子他肺也常不足嘛。这个其实特别好理解,脾是肺之母对不对(土生金对不对),母都不足了,你子还想很足啊?

这个我就不展开了,都12点半了,我真的得去吃午饭了。
做生活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5-15 06:12 , Processed in 0.02254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