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0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人为什么想做坏事》 - 精彩书摘 [复制链接]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3 18:03: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不原谅,想要追讨心中的公道
《好人为什么想做坏事》 - 精彩书摘  2011-05-17 17:41:21|  分类: 书籍影视 |  标签: |字号大

小 订阅

致亲爱的读者   

好人为什么想做坏事?我们为什么会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这类问题时常困扰着我们的内心世界,影响我们作出重大决定,妨碍我们拥有幸福的人生。现在,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本书的引领下发掘潜藏在心灵深处的力量,对内心世界的黑暗和光明来一趟探索之旅,你会领悟到心灵的这两面在生活中扮演着何等角色。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又别具趣味的命题,因为大多数人并不真正了解自己。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依赖熟悉的环境去认识世界,无论自己的行为如何,我们都会对自己深信不疑,不顾一切为自己辩护。因此,我们需要跨出一大步,挣脱自身的束缚,看清我们内心究竟隐藏了什么问题,以致让我们不自觉地伤害自己和身边的人。   要想深入了解内心复杂的需求,探索内心的阴暗面,我们就要诚实地对待自己,最大限度地包容自己的缺陷。这不是自欺欺人,也不是要掩盖真相,而是要勇敢面对自己的破坏性行为,了解其产生的影响及自己为此所需付出的代价。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我们只有诚实地面对自己,了解自己内心的幻象是如何编织起来的,了解自己如何背离了真实的自我,才能够防止自我伤害行为发生。在本书中我把这个过程称为“虚假自我”的诞生。“虚假自我”是导致我们表现不佳、人际关系破裂、梦想幻灭,并使我们具备破坏性因子的罪魁祸首。   



走出内心黑暗的世界,通向光明,释放内心伤痛的情绪,重获精神的自由,我共花了25年的时间走完这段旅程。在这期间我写了5本书,但我仍感到一些深层次的见解没有与读者分享。通过这本书,我会真诚地帮助你看清谎言和假象,了解自己的负罪感和羞耻心,以及明白你变成自己最大敌人的原因。我会为你分析是什么使你背叛自己,无视自己的初衷,甚至跨越道德的界限;你又是如何受到别人或其他思想观念的诱惑,迷失了自我,变成另外一个人,最终步入内心的黑暗世界。本书将帮助你防止这种内心的转变,抚慰你过往最遗憾的心绪,消除内心的惶恐,让你勇敢面对自己的心魔。本书会为你提供一个可信赖的方法,帮助你走出过往的阴影,重新拥有无限潜力的真我。   







我能给予读者的最好礼物,就是将自己多年来作为心理辅导师、教育家和社会工作者的经验与各位分享。在努力克服了自己的阴暗面和破坏性倾向后,我才领略到什么是完美的人生,也体会到自己某些人生经历的荒谬之处。我了解大家遇到的痛苦,以及埋伏在痛苦里的危机,我也知道如何与过去作出妥协,平衡内心的冲突。我的信条就是:“黑暗中自有光明的真理。”这项信条能治愈我内心的阴暗面,而且同样也适用于成千上万的其他人。这就是属于我的心灵历程:穿越内心黑暗的幽谷,达成与真实自我的和谐统一。在这趟历程中,引路者并不是我的高尚品性,恰恰相反,是内心的阴暗面治愈了我感情的创伤,使我开启了一番自己的人生事业;并非我的机智或才华,恰恰是我与内心搏斗,重新调整自己的怒气、不满、羞耻心、恐惧和不安的这些经历,使我心有所得,而后才成功地接触和改变了其他成百上千人的生活。可以说,正是内心的某些缺陷,使我用尽各种方法寻找内心的平衡,并最终发现,即使心灵遭受过巨大的痛苦,这种痛苦也可以转变为内心的一股力量。正因为穿越了心灵的阴暗面,我才成为今天的自己。   








事实上,内心的阴暗面可以赋予我们精神财富。放弃用批判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弱点和邪念,而是选择接纳和宽容的智慧,这样才能成就完整的人格,使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美好生活。也正因为如此,我相信自己能够帮助你了解自己,分析你的所作所为。   当我们明白好和坏、坚强和软弱、聪明和愚昧这些矛盾的特征同时存在于自身时,我们内心的冲突和矛盾就可以得到缓解。试图通过掌握更多掩饰自己的技巧,来重获内心的平静是行不通的,而应当学会更加包容自己不安的情绪、羞耻感、内心的恐惧和脆弱。当我们内心的裂缝愈合,心里的“天使”与“魔鬼”和平共处时,就可得到内心的平静,并能重新主宰自己的生活,作出更好的人生选择,考虑问题也会更加深入,并为自己深感自豪。我们还能重新获取勇气和自信心,更具洞察力,不再自我欺骗。我们会努力地面对问题,对过往的一切进行反思,明白是什么成就了今天的自己。通过探索藏在内心阴暗面里宝贵的财富,我们可以了解自我伤害行为的根源,从而冲破“虚假自我”所带来的束缚,最终过上激情四射、意义非凡、目标明确的生活。我们会明白,只有拥抱往日痛苦的经历,往后才能更充实更优雅地生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Rank: 4

2#
发表于 2012-12-3 18:08:00 |只看该作者
阴影的力量   

伟大的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阴影就是那个我们想要隐藏的自己。”每一个人都有一些特质或人格不想让别人知道。也许你不想别人知道你脾气暴躁,也许你不想别人知道你经常心情低落,也许你不想别人知道你很软弱,胆小,甚至也许你不想别人知道你有力量,很坚强。为了要隐藏这些特质,我们压抑或否认它们。这些被压抑的部分变成阴影,隐藏在黑暗中,没有光亮,没有被照顾。   这些被压抑的阴影特质形成了属于它自己的人格和生命力。就好像把一个人关在地下室,它在下面做一些事情来引起注意力,好让我们把它放出来。当不注意的时候,它就偷偷跑出来,做出一些令我们自己和所爱的人都很震惊的事情。然后,我们摸不著头绪也很困惑   自己到底是怎么了。例如:一个备受尊敬的大学教授突然传出受贿的丑闻;一个好脾气爱家的老公突然施加暴力打老婆;一个慈祥的母亲突然把小孩打死;以忠诚著称的明星却被发现有婚外情……这些都是阴影的表现。当我们没有处理阴影,这些阴影就会用一种有害的方式表现出来,摧毁我们的生活和身边的人的生活。这是为什么我们要处理阴影。   

第一次接触黛比?福特是在2001年,我阅读了她的《黑暗,也是一种力量》(TheDarkSideoftheLightChasers)。冥冥之中,自有机缘,2007年我到美国纽约接受黛比的亲自培训。我可以打从心里说,黛比是我所遇到过世界上最伟大的导师之一!黛比独特而有力量的阴影工作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通过她的阴影工作坊,我发现我原来可以不带任何羞愧或罪恶感完全地展现自己。我学习到如何从过去生命痛苦的经验中发现礼物和教训,我学习到如何从看似不幸的事件中萃取智慧和祝福。   

黛比这本《好人为什么想做坏事》(WhyGoodPeopleDoBadThings)可以说是她阴影工作的经典之作。黛比运用她优雅流畅的文词,以“沙滩球效应”做比喻来说明当我们压抑我们的阴影所产生的后果。在书中,她一针见血地指出人类的20个面具并且揭露每个面具背后的真相。然后,她提供了充满爱和慈悲的疗愈配方来将我们内在的分裂缝合。最后,她带领我们踏上美丽而神圣的宽恕旅程让我们回归到最完整最真实的自己。   如果你愿意在自己的阴影下工夫,踏上这个改变生命的旅程。我向你保证一个超越你所能想像的更伟大的未来现在正在等著你。如果你现在正拿着这本书,那么我要恭喜你,因为你的生命即将展开全新的一页。当你开始阅读这本书,你的生命将从此不同!   而且,生命从这里开始将越来越棒!   最后,我想说我很开心也非常荣幸可以为黛比在中国大陆出版的第一本书写序。在这里感谢中资出版社,将这么棒的书带到华人世界。   
  






第一部分黑暗和光明的交锋,永无休止   




两股力量激发了这场战争,战场就是我们的意识。在战争中获胜的,既可以是带给我们快乐、成功的光明力量,也可能是剥夺我们机会,带来不快、痛苦和折磨的力量。谁会赢得这场战争呢?   沙滩球效应   试想一下,一个充满气的沙滩球被按在水下,稍不留神,球就会弹出水面,溅得你满脸是水。同样的,平日人们刻意压抑的原始欲望和负面情绪,最终会在生活中爆发,打破人们原有的平静生活。   好人为什么想做坏事?要解答这一问题,必须从内心深处寻求答案。人们的内心深处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它引诱生活中许多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我们常听到类似的新闻:在奥林匹克赛场得奖归来的英雄,因被查出注射兴奋剂而身败名裂;某电视传教士因招妓而被捕;某学校老师与学生有染;某棒球明星参与自己比赛的赌球事件。这些事件屡见不鲜,时常出现在电视晚间新闻、报纸或街头小报的头版头条中。社会杰出人物误入歧途的案例,一桩桩、一件件,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疑问和困惑。   此外,在我们的身边大量难以想象的坏事也悄然发生:某著名眼科医生,把孩子读大学的学费用于赌博;某行政官员受贿;某位参与家长教师协会的母亲,与朋友的丈夫有暧昧关系;某医院负责人涉嫌保险诈骗;某财务经理挪用客户资金等。这些事例的主角,没有犯罪、患精神病或反社会行为的前科,都是平日被同事和朋友公认的好人。他们像其他人一样,有远大的抱负,对生活怀有美好的初衷。但令人费解的是,这些备受尊敬的好人,却莫名其妙地做出许多恶劣的坏事。   当社会充满人们的种种自我伤害的行为时,我们不禁要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为什么做了这样的事情?”“这些事情是怎么发生的?”自我伤害就好像一把无形的利剑,一直悬在我们头上,让我们警醒,使我们不得不去关注它。对大多数人而言,伤痛伴随某些负面思想一起钻进心里,困扰我们的精神世界。它利用人们对梦想的失落或曾经刻骨铭心的伤痛,诱使人们跨过伦理界限。   

事实上,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精神生活。精神是一种因素,深植于遗传因子中,并带领人们皈依内心。在我们的内心,有一个真实的“我”,大写的“我”和潜力无限的   “我”。若想真正地找到回归内心的路径,我们必须明白痛苦的作用。痛苦可以帮助人们通过潜意识去认识自我,是促使人们改变的最大诱因。如果生活中一切都很完美,我们是否还会去发掘内心深处的自我?是否会扪心自省并改善自我?答案可能是:我们将一如既往,舒适地生活在熟悉的世界里。所以,痛苦也是一种精神杠杆,能撬动新生活的大门。   其实,痛苦和自我伤害也有益处,它们像催化剂,能迅速改变人们的内心世界,在短短几秒内使人从盲目、傲慢变得清醒和谦逊。我们内心的痛苦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当一个人找到自我伤害引起痛苦背后的真正含义,生活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忽然呈现的阴暗面   


人类心灵的侧面,通常指人们的阴暗面,自我伤害行为都可归因于此。人们内心的阴暗面起源于羞耻、恐惧和不被认同感,它能改变人们善意的初衷,促使意想不到的破坏性事件发生,甚至使人们做出不可思议的自我毁灭行为。   羞耻感和自我否定心理,能激发人性的阴暗面,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如果我们将自己的缺点看做人性使然,不知所措时,就会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如果我们接受自己有一些邪恶的念头,比如想与伴侣之外的人发生性关系、占有他人钱财、用谎言来维护自己的地位等,我们会觉得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可以得到理解和宽容。但是,当内心的这些阴暗面被我们忽略、压抑,被羞耻感包裹起来藏在暗处,那么,黑暗阴影就会慢慢地形成。那些遭到否定的黑暗不断聚集能量,直到一触即发。   


平时被压抑、被否认的感受,最终会在生活中表现出来。当人们忙于发展事业、构建家庭或照顾爱人,以至忽略梳理自己的情感时,阴暗想法和羞耻感就会被压在心底。但是,却有随时爆发的危险。人们内心的阴暗面会在某些无法预测的瞬间爆发出来,引发破坏性行为,摧毁了我们的生活、声誉和以往取得的成绩。这就是我所说的“沙滩球效应”。   试想一下,把一个充满气的沙滩球按在水下,稍不留神,球就会弹出水面,溅得你满脸是水。如果某些东西压抑在内心深处,埋在潜意识中,当你觉得一切正常时,沙滩球效应就可能发生。你到处发电邮诽谤自己的同事;你被一夜情诱惑出轨;你因醉酒撞车而被捕;你私自动用家庭信托基金被发现;你在新的情人面前发怒失态;你因为不当的发言而失业;绩效评估即将开始,你却完成不了工作任务;遭受挫折后,你出手打了自己的孩子……换句话说,人们压抑已久的渴望和得不到排遣的痛苦,极需宣泄,就像沙滩球一样,随时都可能反弹,让你措手不及。它毁灭你的理想,剥夺你的尊严,使你羞愧难当。   我们还要经历多少自我伤害的事件,才能了解到当压抑的负面情绪得不到排遣时,它具有的破坏力量呢?唐?伊穆斯(DonImus,美国媒体大亨,因吸毒和酗酒声名狼藉。——   译者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唐?伊穆斯立足于传媒事业,经过35年的不懈努力,成为美国著名的广播和电视媒体大亨。但在短短1分钟之内,他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名誉毁于一旦;他的“沙滩球”突然弹起,把他击得粉身碎骨。   



梅尔.吉布森(MelGibson)素来标榜自己道德高尚,具有民族气节。他创作了几部表现强烈精神意志力量的影片。虽然吉布森一再否认他的电影《耶稣受难记》(ThePassionof   theChrist)里面存在反犹太主义的内容,并坚持反对此项指控。但有一次在酒后驾车被捕后,他肆无忌惮地表达了反犹太主义的立场,将隐藏在自身黑暗里的信仰和态度暴露无遗。这   一系列事件令他名誉扫地。   

沙滩球突然弹起,将我们打出原形的方式多种多样。触发的事件可能非常微小。比方说,你正准备与丈夫外出,打算弥补先前错过的约会,结果却与他发生了争吵;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你和孩子建立起的信任关系,却突然因当众数落他而毁灭。沙滩球效应也可能出现在以下的例子中:你因为没有及时更新简历而错失了一次很好的就业机会;在节食3个月后,某个晚上你突然把冰箱里的食物扫荡一空;因为睡过头你没能参加好朋友的婚礼;你叫错爱人的名字;电话里的通话结束后,你误以为对方已经挂机,便开始对他妄加评论,却被对方听得一清二楚。如果我们不正视潜伏的“沙滩球”,它就会随时反弹,而我们必将为此承担后果。相信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得不到缓解的痛苦一旦爆发,受到伤害的不仅是自己,还会牵涉到很多和自己有关系的人,会干扰他们的生活,使他们伤心,有时甚至会殃及无辜。   

让我们来想象一下,若是把压抑的情感和自我否定的想法,比作精神上的岩浆(一直在地底下活动)。假设地表没有释放地下压力的出口,那么,岩浆只能通过火山爆发来缓解压力。同样,人们内心黑暗的冲动和渴望也在不断累积,如果找不到健康、安全的方法来排遣,它们会在意料不到的时刻,像岩浆一样喷薄而出。我们要正视自己的阴暗面,接受和理解它,在我们的心灵里开通宣泄的“出气口”。只有这样,心理压力才能以安全妥当的方式释放,我们才能敞开胸怀,解除可能爆发的危机。相反,如果出于羞耻和恐惧,故意压抑和掩盖自己的阴暗面,那么,沙滩球效应就会发生。虽然,当人们释放自己的压力时,周围的人和环境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与情绪一次性倾泻而出带来的危害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当然,人们的内心也会自然地寻找“出气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特别喜欢了解负面新闻,尤其是关于媒体对名人丑闻的报道。每当听到贪婪、淫荡、人格扭曲、欺诈和背叛这类主题,在震惊的同时,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把一些压力从内心的阴暗面里释放出来。当读到一则新闻,说某名人猥亵13岁男童,我们马上会觉得,相比之下,自己被色情小说挑起的欲望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当得知市政厅的一位女公务员因在商店顺手牵羊而被捕,我们会觉得在税务方面弄虚作假也没什么大不了。媒体报道的这些负面新闻和罪恶实例,可以让我们在心理上获得片刻的安宁,看到一丝希望。虽然他们作奸犯科的原因和困扰我们的心理问题,可能完全不是一码事,但会让人们稍微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觉得自己还不错,不像某些道貌岸然的人那么可怕。   




Rank: 4

3#
发表于 2012-12-3 18:08:28 |只看该作者
形形色色的电视节目,播出人们好斗的、吝啬的或卑鄙的各种举动,使观众能就此一窥他人的隐私。如果人们本身没有相同经历,没有类似的体验,也不至于大感兴趣,产生共鸣。当人们把自己的情况影射到他人身上,来评判他们的行为,那么,自己的阴暗面看上去就没有那么可怕。有时我们环顾四周,对他人的某些举动也会产生同病相怜的感受。当我们看见了别人的阴暗面,自己也会下意识地释怀:在芸芸众生中,并非只有自己这么想,这么做。   如果不希望让阴暗面控制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充分了解内心的活动。每个人的内心包含了哪些因素?人们内心是怎样运作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去了解、去认识。我要把内心两股相冲突的力量告知世人:积极的力量使人们敞开胸怀,聆听内心的声音,给予爱和接受爱,做出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消极的力量使人们退缩不前,毁灭成果,驱使人们走向与自己目标和价值观相悖的方向。因此,我们要集中精神去了解,为什么那些优秀的人,那些不畏艰辛、受人信任、善良虔诚和功成名就的人,会做出邪恶的事情;同时也要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也会变成自己最大的敌人?   虚假自我的诞生   我们的内心都有两个对立的声音:一个是理性的、善意的代表事物美好面的声音;另一个是胆怯的、羞耻和自私的声音。阴暗面和光明面永不停息的交锋,最终让人面临进退维谷的境地。   





有些人为什么会牺牲自己的尊严和梦想,屈服于可能会摧毁自己或他人生活的一时冲动呢?为了揭开好人为什么想做坏事的谜团,我们必须先对人性、自我和人格的双重性有所了解。探索人类内心如何活动,是弥合光明和阴暗面之间的裂缝的第一步。如果我们对内心世界的阴暗面(充满缺陷和弱点)和光明面(充满优点和活力)缺乏了解,就难以平息心里的矛盾挣扎,也难以获得内心的平静。长此以往,我们最终将放纵自己,反复做出自我伤害的行为,并受困于自己的罪恶行径,耗尽一生。   我们为什么需要了解人格的双重性呢?因为引诱我们踏上阴暗的人生旅途并吞噬我们的尊严,破坏我们的功绩、使我们堕入痛苦耻辱中的并不是真正的自我。这一切都是受伤的自我在作祟——被暗藏的羞耻感和不安填满着。受伤的自我是内心的一个侧面,容易受到阴暗冲动的侵蚀,具有抹杀我们苦心经营的成就、摧毁我们的梦想的能力。受伤的自我连同阴暗面的能量躲在潜意识里,蕴藏着瞬间摧毁人们生活的力量,导致愚蠢的错误和痛苦的遭遇,给我们带来诸如失恋、违约等令人失望的结果。   







我们的内心包藏着许多的羞耻感和阴暗的想法,促使好人做出了坏事。当我们被失控的念头误导,被得不到满足的欲望左右,被怀才不遇的情绪控制,虚假的自我就产生了。它成为我们生活里的面具,让我们试图通过外部世界的满足感来掩盖内心的空虚。虽然从表面上看,我们的生活一切如常。虚假的自我从我们的伤痛、深度不安和自我厌恶的心理中孕育而生。如果我们想达到自身的和谐,在未来拥有稳定的生活,就必须对虚假的自我给予关注。如果连我们都不愿承认受伤的虚假自我的存在,如何能够为它疗伤,抚慰它,并友善地对待它呢?   


Rank: 4

4#
发表于 2012-12-3 18:08:52 |只看该作者
内心的两个声音   究其根源,好人做坏事起源于人性里高尚和低劣品格之间的分裂。当人们最初健全的自我经历了太多痛苦,当痛苦不断积累,多到无法化解时,自我的分裂就发生了。日常生活里,我们仅用部分自我来打理自己的各项事务,而不自觉地回避另一部分的自我,因此忽略了自我的完整性。如此一来,人们就与永恒而真实的自我分裂开来。随后,为重新感知自我的完整,填补所缺,一个虚假的自我诞生了。虚假的自我犹如一件外衣包裹着内里受伤的自我。紧接着,内心的战争正式打响了。   你可能会产生疑问,这是场什么战争呢?这是一场在好的自我与坏的自我,光明和黑暗,善与恶之间展开的神秘战争。这场战争跨越心灵的疆域,主战场就是你的内心,获胜的那个自我将赢得主导你生活的权力。那么,胜利者会是那个好的自我,还是坏的呢?是内心圣洁的那个自我,还是受伤黑暗的自我呢?   一旦了解人格的构成,我们就会明白每个人既是圣人又是凡人,既是好人又是坏人,黑暗和光明面交迭着影响我们。人类高尚的品性被赋予诸多称号:圣者、精神核心、灵魂、真我;而受伤的自我则被称为:阴暗面、恶魔、坏的我或是丑恶的自我。在东方哲学中这种双面性被形容为阴和阳。人性当中的两极也有众多描述方法:神圣的与凡俗的自我,大我与小我,真实的与虚伪的自我。无论你怎么描述,关键在于我们内心的确同时存在着高尚的和丑陋的自我、无限的和有限的我,只有当两者皆备我们才完整。   不知你是否察觉,在看似相悖的两面中求得和谐、平衡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如果人们简单地选择忽略阴暗的冲动,虽然很容易就能得到平衡,但结果却是使两极分化的痛苦更 加剧烈。   






从心理学上来说,人格分裂是由于某部分的自我受到压抑,因而发生了分离。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Jung)数十年前曾说过的:“我宁愿选择完整,也不要有所缺失的美   好。”换言之,如果强行把自己从阴暗的冲动中分隔开来,力图表现出一个“好人”的样子,那么我们就失去了自我的完整性。如果对阴暗面进行压抑,只能使其以非正常的方式表现出来。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可为这种现象做佐证,比如某个天主教神父不愿承认自己也有性需求和欲望,却对无辜的孩子进行性侵犯;一个在体面家庭里成长的“好女孩”,却被人发现怀上了镇上坏男孩的孩子;还有班上的佼佼者却在期末考试中被发现作弊行为。当我们有意绕开人性本能的冲动,否认自己的痛苦、不满或其他内心的激烈挣扎,就容易出现好人做坏事的情况了。如果我们羞于承认自己的本能需要和缺点,无法面对整体的自己,并用压抑的方法来管理自己,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经常被意想不到的想法、行为和冲动伤害。   





心灵故事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LouisStevenson)的小说《化身博士:杰克医生和海德先生的怪诞案例》(StrangeCaseofDr.JekyllandMr.Hyde),该书是一本神秘恐怖类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格分裂的耸人听闻的故事。它不仅展现了一场善与恶、好与坏之间的斗争,还有更深层次的寓意,它体现了人性被压抑后的复仇。故事发生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故事的主人公亨利?杰克医生(Dr.Jekyll)是一位受尊敬的心理学家,他是一位绅士,是善和美的化身。但是人性本就有冲动、欲望、需求和本能,鲜为人知的是他为双重人格所困,想要寻求释放的途径。在杰克医生这种身份的掩饰下,他真正的内心世界被完全控制和约束起来了,只能通过喝某种神奇的药水来释放自己黑暗的一面,从中分离出来的是受他潜意识支配的另一个人——邪恶的爱德华?海德(EdwardHyde)。   




杰克医生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阴暗面,渐渐地对药水产生了依赖,被自己不愿承认的、抛弃在黑暗中的自我征服,对贪婪、无法满足的欲望拜倒,并最终为其所吞噬。当海德完全失控后,就开始侵略像虚弱无力的老人和无辜的小孩这样的弱者。杰克既害怕失去他在众人面前的威望,同时又为自己人格另一面感到无地自容。这个一度和蔼可亲,才华横溢的好人沦为了自己压抑的人格的牺牲品。他的表层意识不愿也无法满足人性的需求,也让他无法接受自我,这样他的人格不可避免地分裂成两面。最终,他选择死亡来解脱他在杰克和海德之间的痛苦挣扎。   





杰克和海德的故事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它揭示了一个真理:大多数人都有两面性。人的意识不是唯一的或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多重、矛盾、易变和脆弱的。当我们每天保持清醒,关注周围及内心的变化时,我们首先意识到自己善的一面,并尽可能地使其支配自己的生活。接着,我们成为内心冲突、野心、犹豫或彷徨等错综复杂心理的载体,这往往有悖于我们美好的愿望,有时歪曲了善意,还会在我们措手不及时突然爆发。这就是人性的全貌。   






每个人内心都有两个相对立的声音:一个是理性的、善意的、代表事物美好面的声音;另一个是胆怯的、羞耻和自私的声音。人性中黑暗和光明两面的斗争,最终让我们面临进退维谷的境地。两股截然相反的声音在我们身上交织和渗透。无论我们用什么方法,也无法剔除其中任何一个。如果了解这些声音,并允许它们按照游戏规则运作时,就可以惊喜地发现自己同时拥有两股力量。当然人们可以通过压抑和隐匿去淡化阴暗的一面,但它却始终存在。这两个声音既存在于人们内心平和的时候,也存在于矛盾挣扎的时候。尽管这些声音的具体内容因人而异,但运行程序都是一样的:一个声音使你放松平静、有安全感,而另一个声音令你生畏、神经紧张;一个声音告诉我们要分清是非、不为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蠢蠢欲动,而另一个声音让我们不择手段满足自己的贪心。


Rank: 4

5#
发表于 2012-12-3 18:09:29 |只看该作者
高尚的声音与邪恶的声音始终在进行对抗:   一个声音使我们沉溺美味的大蛋糕;另一个声音告诉我们:减肥计划泡汤了。   一个声音告诉我们,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不择手段地获取;另一个声音警告我们偷窃是不对的。   一个声音在大呼小叫“我没有醉,还要再喝一杯”;另一个声音告诫我们已经够了。   一个声音说对配偶不忠是不对的;另一个声音却用情欲怂恿我们突破道德的防线。   一个声音说与自己对社会的贡献相比,伤害到一些人也无关紧要;而另一个声音惊呼,你不能伤害其他人。   一个声音冲着自己的孩子怒吼、指责和挫伤他们;而另一个声音提醒我们,孩子的心灵需要用爱和耐心去浇灌。   一个声音拼命驱赶我们向前,让我们无暇静下来好好考虑问题;而另一个声音说暂停一下,做个深呼吸,想想这样做的后果。  





 每个人心中都有两股力量在斗争,这场战争自古就存在。一方面每股力量都想战胜对方,另一方面双方都试图妥协。那股光明的力量提升我们的价值,激发我们把独特的才能贡   献给社会,而另一股黑暗力量却拖我们的后腿,依靠我们最原始、自私的冲动为生。   这两股力量激起了这场战争,战场就是我们的意识。在这场战争中获胜的,既可能是带给我们快乐、成功和归属感的力量,也可能是剥夺我们的机会,带给我们悲伤、痛苦和折磨的力量。光明和黑暗两股力量相互斗争,试图控制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谁会赢得这场战争呢?   





心灵故事   






这是一个有关切罗基族(Cherokee,切罗基族是北美伊洛魁人的一支。——译者注)某个部落首领的老故事。   一天,首领觉得到了教他最疼爱的孙子一些生活的道理的时候了。他把孙子带到森林里,让他在一棵老树下坐下,说:“孩子,每个活着的人都一直在经历一场思想和灵魂的斗争。即便是我这个聪明的老首领,心里也经历着相同的斗争。如果你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情,它会使你失去理智,看不清人生的方向。可能你人生中会有一些成就,但是你会稀里糊涂地突然感到迷茫、害怕,也可能前功尽弃。你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但总是事与愿违。如果你不清楚善与恶这两股力量,不能区分个人和集体的利益,无法分辨好的自我和坏的自我,那么你的生活将会是一团糟。  




 “就好像有两匹狼在我心里,一只是白狼,一只是黑狼。白狼是好的、善良的、不会伤害别人的狼。它能与周围和睦相处,不会主动攻击他人。白狼强壮、有力,了解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只作正当防卫,或保护家人时它才会发动攻击,即便如此也能适可而止。它时刻提防其他狼,又至于丧失本性。   “但我心里还有一只黑狼。这只狼与前一只非常不一样。它粗野、不满、善妒,还胆怯,极小的事情就能激怒它。它总是无缘无故与人为敌。贪婪、愤怒和仇恨令它无法思考。但是孩子,它的愤怒于事无补,毫无作用。它到处找麻烦,所以它的出现就是最大的麻烦。它谁也不相信,所以根本没有真正的朋友。”   






老首领停顿了一下,想让两匹狼的故事慢慢沉入他年幼孙子的脑海里。然后,他一点点弯下腰,深深地看着他孙子的眼睛说:“有时候,要与我内心这两匹狼相处很难。它们一直在相互斗争,争夺着要控制我的灵魂。”   孩子深深地被爷爷的故事吸引,他掖了掖爷爷的腰布好奇地问:“那哪只狼赢了?爷爷。”首领会心一笑,用浑厚而坚定的声音回答:“孩子,它们两个都赢了。你看,如果我只喂养白狼,那么黑狼一定伺机而动,待我失去平衡或者忙得忽略我的职责,它就会奋起攻击白狼,给我和部落带来麻烦。我了解黑狼的本性,它会处于愤怒状态,时刻准备出战以引起注意。但是如果我关注一下它,承认它拥有的强大力量,让它知道我尊重它的个性,当部落有难时,它就可为我所用。这样黑狼会很高兴,白狼也会很乐意。它们俩不是都赢了吗?我们不是都赢了吗?”   孩子听不懂了,他问:“爷爷,这我就不明白了。怎么它们就会都赢了呢?”首领继续说道:“你看孩子,在突然事件中,黑狼身上有很多我需要的重要特点,它凶暴、意志力强、不轻易放弃,它聪明、敏锐、歪点子多、想象力丰富,这些品质在战争中都很重要。它反应快、感官灵敏,唯有它能看穿黑暗中的变化。在进攻中它是我的盟友。”   





首领说着从随身携带的小包中拿出一些冷牛排,把它们放在地上,一块放在他左边,一块放在他右边。他指着牛排对孙子说:“我左边的食物是喂白狼的,右边的食物是喂黑狼的。如果我两匹狼都喂,它们就不会为了引起我的注意而打架了,我也能利用它们身上的特点。我就能听从心里的智者,引导我在什么情况下用哪匹狼最有利。比如,如果你奶奶要一些食材做一顿丰盛的晚餐,我本该帮忙的,但是我没能这样去做。我就让我的白狼拿出魅力去安慰你奶奶心里愤怒饥饿的黑狼。我的白狼在这方面分寸拿捏得很好,帮我能更了解奶奶的需要。你看孩子,如果你对你心里的两股力量一视同仁,它们就都是赢家,而你也能赢得内心的平静。我的孩子,求得心灵平静是切罗基族人的使命,人生最终的目标。心灵平静可以赋予一个人一切。你作为年轻人,也要选择如何面对和回应你内心深处的两股力量。你的选择将会决定你今后的人生。有时其中一匹狼需要额外关照时,不要难为情,告诉年长的人,让他们来帮助你。把它说出来,表现出来,让经历过相同斗争的人来告诉你他们的办法。”   





这个简单又典型的故事展现了人们内心的经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光明和黑暗两股力量,这两股力量同时存在不断斗争,就像这两匹狼:一匹是友善的狼,它心地善良、敏捷、感性、强壮、无私、外向和富有创意;而另一匹狼与之相反,它不知满足、忘恩负义、趋炎附势、自私自利、恬不知耻和擅于欺骗。每天我们都面对着这两匹“狼”,通过认识它们,人们了解到自己的每个侧面,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那么,我们是该只挑选那匹白狼,对自己阴暗的一面视而不见,还是该整体接受,承认我们所有的品性呢?   为什么人们想否定内心的“黑狼”?原因很简单,因为人们觉得它不应该存在。我们担心一旦承认心里阴暗面的自我,可能被别人看做不合群、奇怪或是精神分裂。我们觉得自己应该是表里如一的“正常”的好人。但我们真实的人格却是由很多侧面组成的,拒绝承认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如果一味地进行压抑或否认,其中某个侧面就可能会驱使我们不计后果地做出破坏性的傻事。   





正是因为我们身上兼有多种性格,所以每个人是由多个   “自我”组成的。我们要进行内省,认清自己,了解到自己身上既有光明又有阴暗面,既是圣人又是恶魔,既可爱又可憎,人类身上的所有特性,你我也都兼备。如果人们没有见识到这些侧面,那是因为它们还在沉睡中,随时都可能苏醒并爆发出来。了解上述情况后,就能理解好人为什么做出了坏事,更重要的是,可以明白我们为何会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   羞耻,坏事的导火线   亲人、朋友、伴侣,周围的人的负面评价会使我们产生羞耻感,会在我们心里产生一定的回响:我这样做不对,我出了什么问题了,我不值得别人尊重和爱,我是个坏人。   

Rank: 4

6#
发表于 2012-12-3 18:09:56 |只看该作者
与生俱来的羞耻感常诱使我们做出坏事,如自毁成功、自损利益、侵害他人、沉溺上瘾及破坏人际关系等。人们往往不愿承认自己的羞耻感,而做坏事是人们发泄内心羞耻感的方式。有时候,我们无意中做了愧对自己的事情,潜意识的动机可能是为了抚平上一事件引起的羞耻感。   如果持续忽略或压抑自己的羞耻感,它可能会以一种自我伤害的方式表现出来。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去处理自己的羞耻感,它就会反过来“处理”我们。因此,慎重处理过去的创伤,从中汲取教训并不断成长,追求内心的完整健全,我们才不会因羞耻感而做出坏事。一旦对羞耻感真正有所了解(包括了解其内在价值),就会明白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深层的内心,治疗我们的情感创伤,消除负面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抚慰精神的过程,可以引导我们回归灵魂最自然的本性。   







自我伤害行为也可能是出于悲伤,但我不完全认同此种说法,它其实是一种把藏在内心的羞耻感表现出来的行为。有时候,我们可以成功地把羞耻感隐藏起来,直到一天某些外因促使它浮出水面。这些外因可能是当我们遇到挫败、无能为力或怀才不遇的情形时,激发了焦虑、痛苦和怀疑的情绪;也可能是在我们取得了一定成就时,因为以往熟悉的环境改变了,我们害怕因此遭到排斥或被人嫉妒,刻意做出了自我伤害的行为,也就是说,我们破坏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成功。   






有些人从高高在上的位置瞬间滑落,这证明他们也有致命的弱点和缺点。例如,威廉?W.(WilliamW.),一个18岁的棒球明星,他与一支职业棒球联赛球队签了3百万美元的加盟合约,但在其后不到2周的时间里,他酗酒、打架、斗殴及被捕,失去了这份合约,也毁了自己的梦想;又如一位刚出道的舞台剧年轻演员,因酒后驾车和嗑药被捕,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向公众袒露自己的心声,表明自己感到十分惭愧,不值得众人的爱戴和追捧。不管做了什么自我伤害的行为,从多么高的位置跌落,也不论我们曾多么努力地摆脱悲苦的面貌,只要这份痛苦够深够重,我们就会开始背叛自我,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痛苦和羞耻会引起人们内心发生戏剧化转变。为了正确处理内心的羞耻感,我们首先要知道它是什么,从哪里来。   






如果鼓起勇气来剖析人的心理,你就会发现人们的性格丰富多样得超乎想象,人的行为形形色色超乎你的认识。问题产生了:为什么你拼命逃避认识自己的全貌?答案就是:因为你从小受的教育不允许你充分表达自我。很小的时候你就被灌输这样的信念:如果把自己全部的想法表达出来,把自己所有的侧面(不管是好的坏的)展示出来,你就会被孤立和拒绝,有人会对你指指点点。所以你在尚不能完整写出一个句子的年龄,就已经开始把自己与整个内心世界隔离开了。尽管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这一切都可能以得到他人的爱、被接受和获得归属感为回报。   




生活实例   







一天,我下班回到家,问还只有3岁的可爱儿子:“波尔,你洗头了吗?”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洗了,妈妈。”我相信了他。当保姆和我交接完,告别的时候,走出大门后转身对我说:“哦,他不让我给他洗头。”我愣了。我就站在儿子身边,意识到他——这个世上我最珍视的人,居然对我撒谎,他会骗人了。当时我觉得悲羞交加,想着怎么会这样呢。我天真可爱的宝贝居然对我撒谎。一些天过去了,我叫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做客,拿出4块饼干,我问波尔:“你要几块饼干?”他回答说:“4块。”我马上意识到他还很贪心。  


几周后的一天,我和儿子到公园里一起玩了几小时后,我们回到家里,我走进家里的办公室正想干些活,波尔进来了,我问他:“现在是波尔的时间,还是妈妈自己的时间呢?”他冲口而出:“波尔的时间!”我明白了,他身上还有自私的痕迹。这样看来,这个我的最爱——3岁的儿子,他可爱、心地善良、讨人喜欢,可是他也有撒谎、贪婪、自私的迹象。我知道假使我要做一位人们眼中的好妈妈,就应该教训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假使我要做一个人们眼中的好人,我就会告诉他:“不要自私自利,波尔,没有人喜欢自私的人。”“不要撒谎,波尔,否则我就罚你,我就不爱你了。”“不要贪心,波尔,否则你就没有朋友了。”我应该让他有羞耻感,甚至惩罚他,使他把这些冲动和行为隐藏起来。我应该教育他好人不会这么做。但是他已经表现出这些品性,他已经开始撒谎,已经有了自私的想法了,也已经贪心地想一个人独享所有的饼干了;他已经知道怎么从其他小女孩手里抢玩具,还有他为了抢先骑小马,推倒正在蹒跚学步的其他小朋友。如果我是一位好妈妈,我就应该告诉他:“不要这样,不许这么做。”但事实上,我却不知如何是好,因为我知道一旦他产生了羞耻感,幼小的心灵就会响起一个信号,而这个信号是无数人内心都有的,并为之挣扎的信号:我这样做不对,我出了什么问题了,我不值得别人尊重和爱,我是个坏人。   




我一直在反复考虑,孩子表现的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冲动,如果我令他感到羞耻,他就会像其他人一样把内心封闭起来。想到这些后我就感到害怕,因为羞耻感正是我会产生拒绝、   压抑、憎恨或尴尬的情绪的原因。波尔与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是一个平凡而健康的孩子,有着正常人的冲动,他只是一个优点与缺点并存的普通人。  



 我试图找到其他教育他的方法,例如让他明白占小便宜也许可以为他省些开销,但自私的性格会为他与同学、同事之间的相处带来障碍。我想让他知道,只有在某些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才能够说谎,比如当因特网上的黑客要他的名字时,他可以杜撰一个假的身份,隐瞒自己14岁独自在家的真实情况。他可以向对方谎称,他是一个45岁的专门对付网上作案   的执法人员,并且已经知道对方是谁,在哪里上网,等等。  




 作为一位母亲,我想让儿子知道人性中有光明和黑暗,有好有坏,诅咒伴随着祝福。从释达瑜伽的创立者谷崎?马基(GujuMaji)那里,我听到了一个故事,我觉得用它来阐   明我的想法再合适不过了。   





Rank: 4

7#
发表于 2012-12-3 18:10:30 |只看该作者
心灵故事   



一天,有个非常富有的国王召来他的信使。信使来到后,国王告诉信使,让他外出去寻找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几天内把它带回来。信使出发了,几天后他回到国王面前,却是两手空空。国王很疑惑,问道:“你找到的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呢是什么?我没看到你带回来任何东西啊?”信使说:“国王陛下,就在这里。”他伸出了舌头。国王更加不明白了,要求信使解释。信使说:“我的舌头是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它能做很多坏事。我的舌头讲了很恶毒的话,还撒谎,我过度放纵它,这让我感到疲惫、恶心。我还讲了一些伤害别人的话。所以我的舌头是世上最坏的东西。”国王很满意,又派这位信使出门去找世上最好的东西。   

信使很快就出发了。几天后,他又一次两手空空地回来。国王看到他后,生气地怒吼:“这世上最好的东西在哪里?”信使又一次伸出舌头。国王问他:“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你说说看。”信使回答说:“我的舌头是世上最好的东西。我的舌头是传达爱意的媒介。只有用我的舌头我才能朗诵美丽动人的诗歌。我的舌头让我品尝人间的美味,让我对事物有所选择,使我的身体强壮。我的舌头能让我歌颂上帝,所以它是这世上最好的东西。”  







 自懂事开始,我们就被教导压抑某部分的自我。从小接受的教育使我们相信自己某些情绪或想法是错误的。关上了通向自我的大门后,我们就开始了与内心阴暗面的斗争。无论是压抑、抵制还是拒绝自我,其实都是在向黑暗的冲动输送养分,促使坏事的发生。我们常被告诫“不要生气、不要自私、不要贪婪”。“不要”这个讯号从小就深烙在我们心中。一旦我们决定了压抑自己的恐惧感、羞耻心或其他类似的情绪,“不要”就开始影响我们的每个行动和选择。   不知你是否意识到,我们常常受制于羞愧、耻辱和困窘等情绪,尽力回避“我不够好”这种观念,并因此感到痛苦。我们把自己的缺点和失败(就像每个普通人的一样)放大,使自己孤立起来,从而无法与内心进行交流。我们用尽全力想抛开这种羞耻感,因为它就像缠绕在脖子上两吨重的铁锚一样,让我们难于呼吸,丧失人生的激情和乐趣。   





神学家兼心理学家约翰?布雷萧(JohnBradshaw)说过,人们受困于羞耻感。为了避免受困,我们应先区分健康的和有害的羞耻感。健康的羞耻感可以帮助我们辨认行为是否为人接受;就好比内心的晴雨表,它让我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忠于初衷。它又好比是警钟,当人们背离真实的自我,从阴暗面做出行动和选择,它就会提醒自己。健康的羞耻感使我们产生某些情感和感觉,帮助我们辨别我们是否偏离了常规。它就像内心的罗盘,尽力引导我们朝着自己最大的潜能迈进,并防止我们偏离轨道。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知道自己正在做的或者打算做的事情是不合适的。比方说,如果我们酒喝得太多,在餐桌上口齿不清了,这时健康的羞耻感就会警告我们,这样的丑态会令自己在大家面前很难堪;如果与朋友的丈夫走得太近,或者是穿着太暴露,健康的羞耻感就会警告我们,要与他保持距离或者找件衣服遮一下。每个人生来就有这样的反应,如果我们学会辨识它,它就会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另一方面,有害的羞耻感是内心阴暗面活动的产物。有害的羞耻感进入我们的内心,带来负面的信息,就像自欺欺人的谎言,把我们与真实自我隔离开。生活中每发生一件事情,都会让我们更加地感到自己丑陋、愚蠢和一无是处。当心里储藏了太多的负面信息,我们就会不知不觉地变成“耻辱体”   (ShameBody)。









耻辱体内蕴藏着从四面八方接收的负面信息,发出这些信息的人可能是有意也可能是无意的,但不管起源如何,都导致内心形成了无数的创口,这些创口在向我们疾呼:“小心!”“当心!”   我们开始害怕面对那些“审判者”们——父母、老师或牧师,他们拿着道德的利剑跳出来,审判我们的行为。孩提时期,他们斥责我们的笑声太大、太贪玩、吃饭太挑食;当我们陷入困境时就被嘲笑,当我们受到惊吓时就遭取笑;如果我们做了傻事,他们会斥责我们,如果我们惹了麻烦时,他们怨声载道;当我们落后于人,他们会变得怒气冲冲,拉着我们的胳膊硬往上拽;当我们特别开心或是好奇的时候,他们总会泼冷水。因为父母时常觉得我们被宠坏了、变自私了,所以把我们关在房间里,不许外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经意间打破了我们珍贵的天赋——真实自由地表达自己。   既然我们不再珍视自己,既然真正的自我充满缺点和不被尊重,我们干脆破罐子破摔,认为自己不值得别人来爱和关心,也注定不会成功。羞耻感来源于这样的自我定位:我这个人不怎么样,我不是好人。   







对很多人来说,类似“你不是个好人”这样的负面评价伴随着成长的全过程。我们听到过很多来自别人的负面评价,有些人说得婉转,有些人比较直接,有些人大声说,有些人则轻声细语地说。无论用什么方式,这些令人羞耻的信息的危害程度都是一样的。负面信息把恐惧灌输给我们,使耻辱体诞生。耻辱体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存在,如同看不见的皮囊包裹在我们身上,里面填满了我们难以消除,也无法吸收的不良信息。这些信息在人们内心建立起这样的概念:“我一定是哪里不对劲,我不是个好男孩(好女孩)……我总是惹麻烦,我应该受到惩罚,我不值得……我活该,因为我不是好人。”然后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开始感到如果其他人不惩罚我们,就只好用自我破坏的方式来折磨自己。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内心充斥着这样有害、自贬的想法,那么我们的人生还剩下什么呢?最可怕的是自小受的教育使我们只关注外部世界的一切——钱、成功、快乐、性和衣食住行。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有些消极信息一直活跃着,每天如此。   





“你不是好人”   想象一下,10岁以前你总是从周围人身上收到这样的信息:“你不是好人”。这句话伴随你的成长,如影随形。成千上万个负面信息反复提醒着你,在你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即使你是少数的幸运儿,经常被人称赞,一旦偶尔做了一些出格的事情,还是会听到类似“你不是好人”的字眼。你只是一个普通人,这些负面的信息不可避免地会在你心上烙下羞耻的痕迹。这些类似“善意的”劝告我们都听过很多。我们常会听到如下的话语:   “坏女孩,你怎么又把床弄湿了。”   “好女孩不会说这样的话。”   “好男孩从来不撒谎。”   “好女孩不会大声说话。”   “好男孩不会插嘴。”   “好孩子应该多做好事,而不是只会夸夸其谈。”   “只有好女孩和好男孩才能做特别的事情。”   “坏孩子!如果你不把房间整理干净,我就把你的泰迪熊没收。”   “我不想听到你嘀嘀咕咕。”   “男孩子说话不要娘娘腔的。”   “我受不了你了,离我远点。”   这些信息其实是在帮助我们适应环境,使我们更好地与人相处,成为一个端庄的淑女或体面的绅士。然而,“你不是好人”这句话在我们耳边清晰又刺耳地回荡着。   


Rank: 4

8#
发表于 2012-12-3 18:14:34 |只看该作者
如果和你一起待上几天,我可以用各种消极的措辞来形容你,展示你身上根深蒂固的负面情感,看看它如何作用于你的潜意识,支配你的选择和行为。至今我遇到的人,不管他们的父母是好是坏,使用什么教育方式,都无数次地把这个信息传递给他们。不知你意识到没有,正因为一遍遍地吸收这些负面有害的信息,最终它们开始活在你的内心世界里。   

这些负面的信息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平日你判断一件事情,看起来是以事实为依据,基于他人的立场和言行进行思考,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理性分析,再做出结论。但实际上,人生中的大事情一般都发生在你拥有理性思考的智慧之前。不知不觉中,我们主观地把他人的话语当作事实,倚赖他人的反应来做出决定。这些负面的信息腐蚀了你的灵魂,甚至无意中你塑造了自己的耻辱体。   

有害的羞耻感是“我们为什么做坏事,坏事为什么发生在我们身上?”这个问题的根源。它始于我们认为自己不够好的羞愧心,有害的羞耻感最初形成时,我们的灵魂还很稚嫩,是一张白纸。即使我们拥有世上最优秀的父母,每当我们表现差强人意时,还是会不被他们接受。人们发出“你不是好人”的信息,而我们统统吸收了。   







第二部分真我重生,内心的和平条约   我们都不是完美的,都会说一些违背本意的话,沉溺于某事而欲罢不能。所以,为了不重蹈覆辙,我们必须迎接坏事情带来的礼物:每一次经历,每一次的伤痛和挣扎,都能让我们懂得一些道理,拥有最真实的本质,成为最好的自己!  





 “善的面具”   






好女孩   




好女孩不遗余力地让每个人知道,她属于积极的群体。总是带着甜美的微笑,好女孩想让你知道她是一个守规矩、漂亮和言行得体的女孩。好女孩通常会第一个向你殷殷问询,孩子在学校怎样或母亲的近况如何?她们很有想法,总是耐心聆听别人的需要,并与他们交谈。好女孩为了满足别人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是因为她们深信做一个好人是自己的价值所在。她是个平凡人,知道用何种方式去关注自己的事情。事实上,她们从来不会站出来炫耀自己。好女孩会给予宴会或慈善机构许多资助,并留到聚会的最后把一切清理干净。她们也很容易与别人的丈夫共处一室,同时又装作是对方的朋友。   






好女孩努力地在家庭、朋友和社会面前保持良好形象。她不喜欢面对社会黑暗和消极的一面,也不愿谈论社会上的冲突,不喜欢让嫉妒、遗憾或愤怒的情绪来影响自己。在整洁的外观下,好女孩对混乱和不可预测的人性感到害怕,因此将任何和她形象不符的事情拒之门外。   








好女孩的羞耻感源于:不完美、不受欢迎、被驯服、被欺骗和有缺陷。   

好女孩面临的挑战:好女孩面临的难题是承认这一事实:早期的生活经验让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坏人,她渴求被关怀和接受,因此以完美的形象示人。如果放下好女孩的光环,她们也能展露自己真实的一面。只有明白到这点,她才会认识到自己性格中重要和有价值的方面。在好女孩证明了自己有多完美之前,她们一般来说没有动力去改变。一旦抛开面具,好女孩就能够重拾勇气,流露更多真实的情感,并实现自我表达。   














好男人   




好男人往往缺乏勇气去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通过乐于助人的外表来隐藏真实的渴望。好男人乐于表现得友好和值得信任,他们相信“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好男人是大家可以信赖的朋友,他可能选择以下职业:老师、保险代理人、或艺术从业者,因为把关爱献给别人会让他们感到快乐。   

某种程度上好男人认为大胆和直接(尤其对女人大胆和直接)的行为会惹来麻烦,因此他喜欢隐藏自己的观点和真实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的事物能填满他的情感,因此他倾向于被动激进,很少会因对现状不满而暴怒。   没有人看到的时候,好男人也会做一些不那么体面的事情。例如把其他司机堵在路上,给票据收款人水单,轻声地责骂妻子和孩子。他们甚至会有像搞破坏、加入恐怖组织和通奸之类的幻想,给虚假外表压抑下的自己片刻的安慰。   

好男人的羞耻感源于:懦弱、易受伤、自私、坏男孩、被人操纵和报复心。  
 
好男人面临的挑战:好男人的难题是跟自己的怨气和坏的本质妥协,因为好男人的生活建立在他人的认可上。对好男人来说,更坦诚地面对他的要求和渴望将为他翻开新的一页,而不是幻想如果自己足够好的话,一切都会神奇地实现。对好男人来说,最大的困难是认识到自己的一生都致力于照顾别人而忽略自己,这不完全是一件体面的事情。一旦好男人认识到这个问题,他就能把本来关注别人的精力转移到优先满足自己的需求上来,并能够创造出一种建立在诚实和权利上的生活。   






乐观悲观的面具  

 
乐观者   

乐观者看上去总是情绪高涨。这样的人一旦走近你,即就能认出来,因为他们笑得有点假,并过于热心。如果他是男性,那么他拥抱你的时间可能太长,他过分友好的问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孩子们面前他有讲不完的笑话和有趣的故事,还会将各种角色扮演得有声有色,孩子们都被他旺盛的精力征服。   

在中学时期,你也可能见过乐观的女孩子,如整天蹦蹦跳跳的拉拉队长。长大以后,这些人到哪里都保持着高涨的精力。她的音量总是高出一般人几分贝,光从声音上判断她的年龄,总比实际年龄至少年轻10岁。   

为了证明自己是快乐友善、最受欢迎的人,乐观者们时常剥夺别人表现的机会,霸占其他人发言的机会。无论别人说什么,他们都会以更强烈的方式表达。比方说有一样东西是好的,从他们嘴里讲出来就是“最好的”。如果他们要表达对你的感谢,就会抓着你谢个不停。因为害怕不被关注,不被人喜欢,他们就强迫自己一直保持笑脸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如果人们运用犀利的眼睛,有时可以发觉乐观者的面具已经开始变形,如果运用敏锐的耳朵,有时能听出他们的笑声有几丝勉强。对于那些能看穿他们伪装的人来说,这些乐 观主义者有些虚伪,甚至是讨厌。但看不穿他们面具的人,则为在他们身边而感到快乐。   

乐观者即便是谈论伤心的事情都是笑着说的。他们所表现的快乐,其实与他们隐藏的悲伤成正比。他们害怕一旦有一丝的负面情绪进入思维,就会把他们击垮。   


乐观者的羞耻感源于:悲伤、认输、悲观、失望、绝望不受人欢迎和被人拒绝。   

乐观者面临的挑战:乐观者的难题在于接受人生并不总是充满阳光的事实。卸下乐观者的面具较为困难,因为他们总处于得了金牌一样的快乐状态。他们会为自己极力辩解说他们并没有戴上任何面具。为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伪装,我要求他们每天花十分钟,当感到“我很快乐”的时候就照镜子看看自己的样子。这样一来,他们就能认识到自己的面具了。乐观者最终的挑战就是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知道,保持自己原本的样子也一样可以得到人们的爱和关心。他们需要静下心来感受面具带来的痛苦、尴尬和不适,允许自己去发现真正的自我。   

Rank: 4

9#
发表于 2012-12-3 18:15:54 |只看该作者
悲观者   

悲观者常与悲伤、忧郁和不幸为伍。他们总是只看到生活里的痛苦,心里积压着许多有害的情绪。他们往往有点愤世嫉俗,由此破坏了自己的精神力量和理想。不知不觉中,他们固守伤痛的往事,回避一切对自己有益的机会。恐惧占据着内心世界,他们害怕无法掌控自己的未来,害怕再次受到伤害,所以宁可与往日的痛苦为伴,也不愿意尝试新的事物。换言之,他们认为已知的魔鬼比未知的魔鬼要好。   




沉溺于自怨自艾的悲观者常在心中自言自语,例如:我怎么啦?为什么是我?可怜的我啊!这事不应该发生在我身上!这些喃喃自语使他们一直处在痛苦和失望中,无法解脱。   


悲观主义者抛弃了真实的自我和本性,使自己陷入绝望的深渊,常幻想自己最后以悲剧收场,因此在生活中也备受欺凌。因为总是受到伤害,不懂得第一时间帮自己脱离险境,于是他们开始关闭心门,压抑自己的情感。你一眼就可以认出悲观主义者,他们总是拉长着脸,即便是笑起来也是浅浅的。他们不相信自己会有崭新的开始,也不认为令人振奋的未来在等着他们。他们难以做到忘记过去,继续振作精神前进。为了得到别人的喜爱,他们也曾掏出心窝,但没有得到回报。有什么比这更可悲的呢?事实上,他们打心里觉得,生活背弃了他们,上帝根本就不存在或是抛弃了他们。这样的痛苦太沉太重,以至于他们无法承受和化解。他们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压抑痛苦,将之隐藏起来,把自己也排斥在人生之外。   

悲观者一直处于沮丧的状态,除了为自己营造的黑暗的小世界外,他们看不见其他事物,成天悲天悯人,而看不清未来其他的可能性。他们感到孤独,感到绝望,在自己的伤痛上匍匐前进,对人生不抱希望,只求苟活。   


悲观者的羞耻感源于:绝望、伤害、拒绝、抛弃、适应能力差和无助。   


悲观者面临的挑战:对悲观者来说,困难的是认识到自己每天都接收了许多消极信息,他们必须停止下来,不再接受。只有将自己压抑的情感释放出来,他们才能再次拥有完整表达感受和继续人生的动力。他们最好与积极向上的人一起努力工作,给自己人生带来全新的视野。

多与乐观的人在一起,可能就是他们通向自由的敲门砖。

Rank: 6Rank: 6

10#
发表于 2012-12-4 16:13:03 |只看该作者
太长了,慢慢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4-20 08:51 , Processed in 0.02432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