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452|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心得] 单开一帖来说说学校教育   [复制链接]

Rank: 2

1#
发表于 2012-4-15 21:36:50 |显示全部楼层
容宝妈妈 发表于 2012-4-10 07:21
经典诵读也是如此,就像费思说的,有那么多契合孩子心灵的诵读材料可以选择 ,为什么要选择《大学》和《中庸 ...

呵呵。容妈,或许我们自己先诵读一些日子道德经试试?我自己实际诵读的感受是一种能量场的呼应。世间万物,同音相和,同气相求。孩子有自己的智慧种子,这些经典,我们大人认为他们可能生僻无法感知,有些孩子,却可能是有共鸣的。看不同孩子内在精神内核(或者玄乎一些称呼灵魂)的不同频率。

Rank: 2

2#
发表于 2012-4-16 16:15:59 |显示全部楼层
容宝妈妈 发表于 2012-4-16 07:53
天馨妈吧?

嗯,我能理解你说的这种感觉,但是就像我们吃到一盘既好吃又有营养的菜,就一个劲 ...

容妈,我的观点在笑妈帖子后面的评论中:父母应该更多给孩子在合适阶段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国学经典和很多童话绘本一样也可能是适合有些孩子的一道菜,没有必要强加,也没有必要一概排斥。喜欢的就让他们自己去读,不喜欢的由着孩子寻找自己喜欢的。
解门一开悟门塞。我理解为何你不喜欢日日新老师解释童话故事,就是担心孩子失去自己体悟的机会。“还有一点我对经典诵读的看法是,那些经典,大多是包含了人生至理,这些道理,原本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经历和体会,而太早告诉孩子答案。。。。。。我有种感觉,就是:越接近真理的东西,越会成为孩子日后探索真理最大的禁锢。”
你担心孩子因为过早接触一些既定真理,反而干扰孩子自己寻找真理或者创造出孩子自己的真理?不知道我这个解读是否正确?

Rank: 2

3#
发表于 2012-4-17 11:53:0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棠花开天馨 于 2012-4-17 11:58 编辑

慎思明辨笃行。虽说越辩越明,因为我们并没有实践经验,可以多看前人走过的路多借鉴。

熊春锦老师一直推广读经,他举了很多例子如何如何神,可能是让有些父母接受不了的地方。也许他举的例子是正好适合学习传统文化的个体?就我了解到的,熊老师提倡的培训儿童的方法日本和韩国实际上都有部分幼儿园采纳。具体是说人除了思维的功能需要开发,还有灵觉。现代西方的教育(华德福和蒙氏除外,人智学很多都是强调孩子0-7岁时候的天性未泯如何保护,天性是中国人的词汇了,华德福有的时候按照人体的几层模型会用什么星芒体这些词汇)很多都是注重开发思维,忽视灵觉。我平时上班忙些,不过幸运的是有很多关注孩子教育的妈妈朋友。我的一些朋友和春之谷的郁宁远聊天,郁宁远说过从美国回来是因为在西方华德福教育界,大家已经发现斯坦纳的人智学认识到了孩子的天性(灵觉)需要保护,不要过早被开发智力人为打断。但是斯坦纳的体系里面,缺乏开发孩子灵性的具体实施方法。所以郁宁远想回国从我们渊远流长的传统里面找到不但能够保护孩子天性而且能够适当开发孩子天性的方法。

当年和南怀瑾一起创立发起儿童读经运动的海印子的博客:http://haiyinzi01.blog.163.com/,他现年居住北京。我不是很认同他的儿童住校制度,不过据和他聊过天的朋友拜访过他私塾的朋友的反馈孩子们状态都不错。而且他有个我非常欣赏的地方,就是他通过实践,总结出来孩子的认字敏感期(西方叫敏感期,我们老祖宗有时候叫天时或者知机知窍)和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让孩子很短时间学会很多汉字。我对于理想教育的定义就是愉快成长(愉快无关乎外境而是内心,身重于物。心灵的快乐取决于人是什么,而不是人有什么。所以我不介意孩子成长路上的风风雨雨,自然而正常。只是希望她有稳定的心灵力量和愉悦的心情面对春花秋月潮起潮落)。孩子如果可以用很短时间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适当学习知识,我的小算盘就是剩下的时间孩子可以更多时间爬山玩耍或者在琴棋书画中领略生活的美。

经历过多年烽火内乱,加之积弱之后西风东渐,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有中断的。到底怎样在孩子的教育中结合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演绎传统文化,发展传统文化使之适合中国现在和未来的家庭以及社会,这是个很大的课题。我不是教育界人士,不敢妄加评论。也无意说服大家认可读经,世事都是机缘而已,只是想借容妈这个地方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知道的一些信息,供有进一步了解需要的父母了解。

很感谢容妈提供的担忧,给我思考和关注这个问题提供了另外一个角度。于我个人而言,经典所言更多都是一路上的一个法门和一些美好风光,而不是自己的终极真理。独立思考精神自由是我对自己的期待,也是我慢慢会灌输给孩子的,不管你看到的是哪个国家的经典或者哪个权威说的,都要记得自己思考并且进一步结合自己的人生环境去运用以及发展。

点评

暖你  赞同!  发表于 2012-4-17 12:06:39

Rank: 2

4#
发表于 2012-4-17 16:01:2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棠花开天馨 于 2012-4-17 16:24 编辑

以下是华德福的学习资料,个人觉得里面提到的sympathy(浸融认知)与antipathy(离斥认知)很像我们老祖宗说的灵觉(孔子讲的感而遂通)与思维。

草地上坐着一个小女孩在玩草,旁边是她的父亲在看报纸。忽然,一只不知名的小鸟落在孩子不远处了。小女孩看见了那只鸟,惊呆了:它那么漂亮……是那种颜色的……尾巴还那样翘着……哦,天哪,它还在啄草呢……太美了……简直比图画书上画得还好看……啊,它还跳了一下……

小女孩不知道怎样形容眼前的美景,她下意识地指着那只鸟,轻轻叫着:“爸爸,看!爸爸,看!”旁边的父亲合上报纸,顺着孩子的手指看去,然后平静地说道:“哦,应该是斑鸠。”然后继续看报纸。


在这一瞬间,客观世界里什么也没发生,小女孩比之前的那一秒钟多掌握了一种鸟名。但是,在精神世界中,却有什么东西“砰”地一声结束了!总之,小女孩不再关注那只鸟,而转而玩其他东西了。因为那只鸟对于她来说,已经被抽象成一个叫做“斑鸠”的符号而已了。


我们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不停地沉浸其中亲身感受,又不停地跳出局外去概括评价。有人把这二种模式称为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华德福教育对这二者的定义角度不同,它把前者称为sympathy(浸融认知),后者与之相反,称为antipathy(离斥认知)。顾名思义,sympathy的状态下,人是与被关注物融为一体的,此时发展的是非理性思考;而antipathy的状态下,人是站在被关注物对面,理智看待的,此时发展的是理性思考(以逻辑思考为主)。


孩子显然是sympathy(浸融认知)的代表性人物。新生儿认为自己与世界是浑然一体的,通过不断的身体感受才缓慢地将“自己”从周围的一切中剥离出来。这种历程有点像开天地的盘古,他最初也是生活在一片混沌之中,劈开了天地,他自己也就和天、地彻底分离了。孩子,也是人类的最初。他们用浸融的方法认知这个世界,是有他们自己的道理的。这其中,最大的道理就是,浸融认知可以发展孩子、包括成人的感性认知能力。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理性思考去解决,那我们早就已经不用思考了。因为逻辑思考无非是一个程序系统,说白了就是个工具,既然人脑的运算速度没有电脑快,为何不让机器取代人脑呢?前两天看了几眼爱德华博诺的《水平思维》,里面有句话解释了我的疑惑。大义是:人人都说占有数据(信息)的重要性,而比数据本身重要的,是使用者的观点。于是乎,我终于明白了:我们都认为是通过分析数据才得到了结论作为观点,而实际上,在数据分析开始之前,我们的观点基本就已经限定在某一框架内了;数据分析所做出的贡献,无非是微调了我们的观点而已,并非是跳跃性的突破。


而突破性的观点,绝不是可以通过完全的理性思考得到的,它们几乎都来源于感性认知。只是,我们成人中很少有人能完整地保留感性认知的能力了,因此我们不敢相信和依靠它了。与我们不同,孩子是天然用感性认知世界的,他们还具有这种能力。而我们的教育,却似乎在教孩子们放弃这种能力,赶紧站在事物之外,用antipathy的方法去抽象总结它,去学习理性思维。


给我们讲解人智学的Swen在成为一名华德福老师之前做过其他工作,年轻时他在瑞典专利局做一名经办人员。Swen在接触某些重要专利的发明者时,总是很惊讶他们是怎么做出这些发明,怎么想出这些点子的。那些发明家的回答通常是:我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我总是在考虑这个问题,都觉得像是钻进这个问题了,这时候,我就能看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了,我只是把这个方法记录下来,就获得了专利。Swen本人坚信,当我们学会浸融认知的时候,就会获得某种超感官能力(比如,发明家所谓的“看见”也并不是指普通的视觉感官能力);而离斥认知,只能解决一部分物质世界的问题。因此,华德福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在不破坏孩子感性认知能力的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地发展理性认知能力。

我自己个人经历中有趣的地方是我有两个圈子,一个圈子里面的人都认intelligence,另外一个圈子里面的人推崇直觉灵气更多。我初次接触后面一个圈子的时候,经常被他们善意嘲笑“你这个人太上脑了。”

我个人体会,经典里面除了思维真理,有不少是属于开发维护感通和灵觉能力的。比如道德经的诵读,实际上不仅仅讲一些道理,而是有些字的一些发声和发音都如同密宗的六字大明咒,有种子音的功效(净化和提升能量)。不过这个真的只能看每个人的根器和机缘,因为更多是个人体验与个人的精神内核(借用蒙特梭利术语)密切相关,无法用现代的科学思维量化,无法大规模样本数据提供实证。

如何保护开发孩子的灵觉智慧sympathy(浸融认知),以上讨论的很多妈妈实际都有关注和思考。比如容妈担忧过多解读。比如明月直觉觉得孩子的种子和天性中可能有我们无法认知的一些老灵魂的智慧,大人有时候是无法代替孩子感受和判断的。

我很关注这个话题,继续借容妈地儿扔出来让大家贡献自己的想法哈。

点评

可怜的小猫  可以用生物反馈仪来提高一下感觉能力或者说感觉控制能力,见效最快了  发表于 2012-4-17 16:17:50

Rank: 2

5#
发表于 2012-4-17 16:18:37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华德福的资料:其中的sympathy(浸融认知)与antipathy(离斥认知)我个人觉得等同于我前面帖子说的灵觉(孔子讲的感而遂通)与思维功能。

草地上坐着一个小女孩在玩草,旁边是她的父亲在看报纸。忽然,一只不知名的小鸟落在孩子不远处了。小女孩看见了那只鸟,惊呆了:它那么漂亮……是那种颜色的……尾巴还那样翘着……哦,天哪,它还在啄草呢……太美了……简直比图画书上画得还好看……啊,它还跳了一下……

小女孩不知道怎样形容眼前的美景,她下意识地指着那只鸟,轻轻叫着:“爸爸,看!爸爸,看!”旁边的父亲合上报纸,顺着孩子的手指看去,然后平静地说道:“哦,应该是斑鸠。”然后继续看报纸。


在这一瞬间,客观世界里什么也没发生,小女孩比之前的那一秒钟多掌握了一种鸟名。但是,在精神世界中,却有什么东西“砰”地一声结束了!总之,小女孩不再关注那只鸟,而转而玩其他东西了。因为那只鸟对于她来说,已经被抽象成一个叫做“斑鸠”的符号而已了。

我们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不停地沉浸其中亲身感受,又不停地跳出局外去概括评价。有人把这二种模式称为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华德福教育对这二者的定义角度不同,它把前者称为sympathy(浸融认知),后者与之相反,称为antipathy(离斥认知)。顾名思义,sympathy的状态下,人是与被关注物融为一体的,此时发展的是非理性思考;而antipathy的状态下,人是站在被关注物对面,理智看待的,此时发展的是理性思考(以逻辑思考为主)。


孩子显然是sympathy(浸融认知)的代表性人物。新生儿认为自己与世界是浑然一体的,通过不断的身体感受才缓慢地将“自己”从周围的一切中剥离出来。这种历程有点像开天地的盘古,他最初也是生活在一片混沌之中,劈开了天地,他自己也就和天、地彻底分离了。孩子,也是人类的最初。他们用浸融的方法认知这个世界,是有他们自己的道理的。这其中,最大的道理就是,浸融认知可以发展孩子、包括成人的感性认知能力。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理性思考去解决,那我们早就已经不用思考了。因为逻辑思考无非是一个程序系统,说白了就是个工具,既然人脑的运算速度没有电脑快,为何不让机器取代人脑呢?前两天看了几眼爱德华博诺的《水平思维》,里面有句话解释了我的疑惑。大义是:人人都说占有数据(信息)的重要性,而比数据本身重要的,是使用者的观点。于是乎,我终于明白了:我们都认为是通过分析数据才得到了结论作为观点,而实际上,在数据分析开始之前,我们的观点基本就已经限定在某一框架内了;数据分析所做出的贡献,无非是微调了我们的观点而已,并非是跳跃性的突破。


而突破性的观点,绝不是可以通过完全的理性思考得到的,它们几乎都来源于感性认知。只是,我们成人中很少有人能完整地保留感性认知的能力了,因此我们不敢相信和依靠它了。与我们不同,孩子是天然用感性认知世界的,他们还具有这种能力。而我们的教育,却似乎在教孩子们放弃这种能力,赶紧站在事物之外,用antipathy的方法去抽象总结它,去学习理性思维。

如何保护和开发孩子灵觉?实际上我注意到不少妈妈们都有直觉和智慧在关注这点。比如容妈会关注老师不要过多解读,比如明月直觉觉得孩子可能并非一张白纸,可能有我们现在认知不到的先天智慧和信息在。

我个人有两个圈子,一个是上班的圈子,里面的人只认思维智慧(intelligence)大脑。另外一个圈子更推崇直觉灵感。初次接触后一个圈子时候,里面的人对我的善意嘲笑就是“你什么都上脑。”和我相熟的妈妈们在过去也提醒过我不要太早给孩子更多的道理。这几年很幸运成长路上慢慢打开了除了思维大脑之外的另外一扇窗户。

我个人体会,经典里面除了思维和人生道理,不少属于灵觉智慧开发范畴。比如有人研究认为道德经里面也有些种子字,种子字是说有些字的声音和形状是有特别能量的,属于元音。或许诵读就可以净化和提升能量。但是这个是个人体验,无法用大规模样本验证。只能看每个人的精神内核(蒙特梭利的说法哈是否等同佛家说的自性本体,新时代运动的灵魂使命?)本来的联结所在,看机缘而已。

跟帖子是因为我一直很想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和开发孩子的sympathy(浸融认知),借容妈帖子,请各位贡献自己想法咯。

Rank: 2

6#
发表于 2012-4-17 22:01:45 |显示全部楼层
Elf 发表于 2012-4-17 16:49
记得卢安克把这两个词翻译成“同感”和“反感”。这两种认知方式没有高下之别,实际上在学习中两种认知有 ...

呵呵,谢谢亲爱的们。这些讨论正是我很想进一步和大家深入讨论的。

我看的华德福资料里面没有说“同感”和“反感”或者说“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有高低。后续那个突破性的发现都是从“同感”来是华德福的资料里面的,因为一个华德福老师做过专利员,那是他个人和申请专利的人沟通的结果。我看到的传统文化里面倒是真的更加认同“感性认知”,也可能是我选择性吸收,因为关注这方面,所以看出来这个结论。新时代运动里面,有些门派结论是“心轮”的力量高过大脑的思辨。当然哪个更重要并不重要,对我们而言更加全面养孩子帮助孩子均衡发展才重要。

我欣赏华德福的地方就是华德福注意研究生命的发展,关注在不同阶段需要保护需要开发以及有切实方法帮助孩子更加全面发展。容妈,看到你前几天刚和人讨论“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觉得很有点意思。荣格的“同时性”(我的沟通模式曾经被公司培训沟通的老师定位为“专家型沟通”,沟通中不自觉喜欢使用专业术语。这真是个人一个或许会很大影响沟通效果的沟通,因为很多时候别人会觉得看得费力气。)

至于年纪越大,如果没有人为的保护和开发,是否大部分人“同感”能力越来越弱?这个我自己的观察孩子和我自己的经历看,孩子们一般直觉都比大人灵敏。人智学干脆认为0-7岁的孩子的场完全开放,因而状态受父母和身边人影响。大家不妨一起讨论,看是否如此。具体原因我还琢磨过,不过扯太远了,不扯了。

蓝天日暖所说的“感性认识可以有意识恢复或者发展”,我个人自己体验是很赞同的。想和妈妈们讨论的也就是看看怎样保护发展孩子的感性认知。

我重点不讨论理性认知是因为个人觉得社会上这方面成功的案例和理论都太多了,要用来养孩子很好找这方面资源,并非觉得理性科学思维不重要。

Rank: 2

7#
发表于 2012-4-17 22:09:11 |显示全部楼层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4-17 17:16
感谢天馨妈的资料和思考。这个贴子真是宝藏。
很巧,我也有两个妈妈圈子,一个是注重逻辑和科学素养, ...

呵呵,我们先不讨论哪个更重要或者功能更强大吧,先讨论怎样切实在家庭生活里面保护和发展“感性认知”,因为“理性认知”的成功案例和理论很多,资源很好找。而且根据华德福,也是14岁以后事儿了。
我非常赞同你的两个都重要,一个都不能少{:1_149:}

点评

尘埃落定  凡事无绝对,但总有偏重  发表于 2012-4-19 20:30:30
容宝妈妈  天馨妈,我恰好不是太赞同理性是14岁以后的事儿啊!  发表于 2012-4-18 10:06:32

Rank: 2

8#
发表于 2012-4-17 22:12:2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棠花开天馨 于 2012-4-17 22:29 编辑
容宝妈妈 发表于 2012-4-17 18:30
小宇妈妈,在不知道答案之前,我个人的想法是,尊重孩子的特点平衡发展,不刻意追求谁。孩子们在生活中, ...


排,亲爱的,我们讨论的共同目的是更好地养孩子。华德福蒙特梭利读经传统文化都是我们的资源。

点评

容宝妈妈  嗯呐,点头如捣蒜!  发表于 2012-4-18 10:07:13

Rank: 2

9#
发表于 2012-4-18 00:52:37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月照我心 发表于 2012-4-17 23:26
我个人体会,经典里面除了思维真理,有不少是属于开发维护感通和灵觉能力的。比如道德经的诵读,实际上 ...

明月,我小时候学习古文也是这种感受。高中时候很多诗词看一遍就被深深触动。能够明白你说的这些。道德经里面的字有元音的种子字是熊春锦提出来的,他还没有公开。公开讲义里面他没有将这些字公开(我们的文化传承有意思,有些东西只给心性好的善良的有缘人讲,有的东西只是各门各派自己传承),我也并不知道他说的是哪些字。只是我个人体会现在道德经能带我到比较深的安静(类似禅定入静)的状态。只是这个真的要看机缘,早几年,我虽然也看南师怀瑾的书,对他讲道家的书可是看不懂躲着的。{:1_129:}

说起诗词,讲个和主题无关的。我年少时候突然有阵子特别烦我们古代的诗词,觉得“愁”字太多“苦”字太多。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少年不识愁滋味。闺中少妇不知愁。秋风秋雨愁煞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所以迷恋豪放派很久很久。慢慢经历多一些,才懂为何有那么多愁。很多东西都是时间空间等机缘配合。

Rank: 2

10#
发表于 2012-4-18 01:12:06 |显示全部楼层
Elf 发表于 2012-4-17 19:18
说说孩子的认知方式

前面说到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人的认知方式有不同偏重,就像有四种不同气质一样,人 ...

按照华德福的理念,幼儿时期是发展身体的时期,小学和初中时期是发展情感、14岁以上是发展理智的时期。所以小学和初中时期都会更侧重于艺术化的教学。这并不是说理性认知不如感性认知,而是阶段性的侧重点不同。从身体到情感、从感性到理性是正常而正当的发展道路。
加班到12点,兴奋得还想继续这个话题。以下是我的猜想。

幼儿时期是发展身体的时期:身体对应物质,意志,脉轮里面的第一轮海底轮和第一层能量体(和肉体安全,功用以及感官相关),我们的精气神里面的“精”?
小学和初中时期是发展情感:情感,对应第二脉轮和第二能量体情绪体(情绪感觉)以及心轮和第四能量体星芒体(反应如何付出或接受爱意),更多对应精气神里面“气”?我们描述情绪更多是“生气,怒气攻心?”

14岁以上是发展理智的时期:对应我们的第三脐轮,和第三层能量体智性体(和理性分析,逻辑观念思考能力有关)以及第五喉轮第五层能量体(气体模型体,与使用语言文字和外界沟通有关)?


这完全是我自己想着好玩的了,不为学术讨论了。这个能量体的说法本来就好多,有三有五有七层的。且每个能量体之间是互相影响的。

一个台湾做过华德福老师的朋友告诉过我,华德福一个观点认为0-28岁分为4个阶段,28-56岁也分为4个阶段,7岁一个阶段,并且这些阶段之间是互相对称的。就是说21-28岁的状态和28-35岁状态呼应,14-21和35-42呼应(也难怪有科学研究说40岁是理性发育的另外一个高峰和黄金期,所以青春期叛逆不够的人会在中年继续爆发?),7-14和42-49呼应,0-7岁和49-56呼应。是有这个说法么?

点评

奥莉薇  这个年纪的对应的说法很好玩:)  发表于 2012-4-18 10:07:29

Rank: 2

11#
发表于 2012-4-18 14:34:5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棠花开天馨 于 2012-4-18 14:36 编辑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4-18 10:39
对的,一看到把7呀分段的拿出来,我有点晕。 我个人不喜欢这些界限,而且,我觉得这些界限对我来说没有 ...


关于7的分段。我自己觉得是个大体规律。中国古代医学一直是女七男八的周期。女子的生命周期的确和七密切相关,我们看身体发育周期也有关系。比如7岁左右换牙,14岁左右青春期来临,49岁一般是更年期。西方有种结论认为每7年人身体全部细胞都代谢一次,所以我自己琢磨”七年之痒“就是因为换了新细胞,到处痒痒了。呵呵。在生命数字的说法里面,1-7也是一个循环体系(我自己琢磨过有点和人体的7个脉轮对应的意思),8就到了因果数。这些是我的娱乐猜想。

小宇妈,我认同你这个看每个孩子实相的观点。就算我们论证清楚了大的规律大多数人都是0-7岁发展“灵性”或者“肉体”,又如何呢?我们自己的孩子未必是大多数人里面一个。如果有个先入为主的概念和框框,想着用这些验证过的理论指导我们养孩子省事儿,可以控制育儿风险管理育儿方向。这样在犯懒懈怠的时候反而会忽视活泼泼的孩子和她的状态。我们不是和概念和理论相遇,而是要和孩子相遇。

点评

容宝妈妈  同握手!  发表于 2012-4-18 17:04:58
小宇妈妈  谢谢天馨妈耐心详细的解释。 “我们不是和理论相遇,而是和孩子相遇”,为这句话握个手。  发表于 2012-4-18 14:51:05

Rank: 2

12#
发表于 2012-4-18 14:47:30 |显示全部楼层
Elf 发表于 2012-4-18 10:55
说到培养孩子的感性认知,对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说话就要少讲道理,多用图画式语言。所谓图画式语言就是描述 ...

是啊。在2009年我接触一些开发感性认知的课程方法和书籍之前,我就是超级理性的人。用一个朋友的话说:“一杯茶摆在你面前,你的第一反应不是去闻闻香味喝茶,而是跳去去研究它的化学组成思考它的前世今生研究它籍贯产地和走过的路程。”尽管意识到这些,但依然花了好几年时间,也幸运遇到不少善方法,好朋友才从去年夏天开始,“看到”有那么多朝气蓬勃的喇叭花。今年春天,更是觉得风光无限。
只是养孩子路上,我已经和孩子习惯性说了很多“为什么”(理智)和“怎么办”(意志),而不是常常问问她“怎么样”了(情绪感受)。好在孩子还小,天性未泯,调整调整也就没有过去那么多“为什么”“这是什么”了。而是慢慢“哇,真美”开始多了起来。

点评

明月照我心  我倒会是那个"闻闻香味喝茶"的人。  发表于 2012-4-18 18:21:50
蓝田日暖  海棠能不能说说直觉?如果有例子就更好了,我很感兴趣。直觉在我生活中出现得不多,所以对于它的了解就比较浅。  发表于 2012-4-18 15:30:14

Rank: 2

13#
发表于 2012-4-18 14:53:43 |显示全部楼层
Elf 发表于 2012-4-18 10:44
能量体的说法恐怕就是脱胎于印度的“三身七鞘”之说,而人智学也是直接吸收了印度教的智慧,它们相似一 ...

那是我昨天夜里加班兴奋了睡不着觉想着玩的。道家的“精”“气”“神”我一个老师给我解释过,我没有学好。{:1_129:}现在只是模糊记得他告诉过我说宇宙能量“有质有形”“有质无形(电磁波气等)”“无质有形(对应周易的象?)”“无质无形(信息)”。这个跑题了。打住咯。

Rank: 2

14#
发表于 2012-4-18 15:34:08 |显示全部楼层
容宝妈妈 发表于 2012-4-18 10:04
但是,我对华德福教育有所怀疑的也是他们把孩子年龄划分和教育方式内容上这个对应,难道小的孩子就没有或 ...

Declared Majors General US Population Waldorf Graduates
1991–2002     1991–2002
Arts & Humanities 14.6% 39.8%
Social & Behavioral Sciences 10.9 29.9
Life Sciences 6.2 9.9
Physical Sciences & Math 2.0 2.8
Engineering 6.4 1.8
Computer & Information Sciences 6.1 2.5
Education 7.3 2.1
Business & Management 19.3 4.6
Health 11.6 5.6
Other Technical & Professional 9.7 0.4
Vocational , Technical, & Other 5.9 0.6
容妈,这是华德福毕业生(样本量500多个)的大学专业和普通学校毕业生的比较,的确选艺术的多。这也是我和华德福圈子里面的人说多了的时候,就会问他们的一个问题“如何和中国父母的需求以及当代中国发展接轨呢?现实是我们未必有那么多父母会支持赞同孩子走艺术这条路啊。”
感性和理性,肯定是两个都要发展,从各个学说来看,最完美的就是我们提供给孩子足够的能量,都能够滋养所有发展需要。否则就会出现我们侧重的那面发展得好,影响其他。大脑神经学说也指出来说孩子0-3岁的神经突触如果刺激很多而且维持一定时期,大脑的神经反射链路之间的联结和网络就更发达。华德福就说孩子过度开发智力会影响身体发育和其他比如情感发育。0-7岁应该更注重长身体。

我更看重孩子身体和情感等发育,所以不会在孩子小时候过多开发智力。我现在还相信0-7岁孩子(未必是7每个孩子可能不同)学习的方式和长大的成年人是不一样的。一个实际例子:我和我班另外一个妈妈就注意到孩子随手写出来的自己的名字的形状是自己的名字的镜像,天馨写天就是天在镜子里面的形象(左右是颠倒的)。我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个说法,当时还挺不以为意忘记了。看到天馨写天和丹都是左右颠倒还纠正。上周末另外一个妈妈告诉我她孩子写名字也是左右颠倒我才想起来那本书上说孩子在这个阶段接受信息的方式是如同摄影机一样摄下来的,全息镜像的。

我本想和大家讨论的“灵性”保护和开发,包括“感性”而不仅仅指“感性”,还要加上“直觉”“灵气”“通感”甚至动物们在地震之前就有预感的那种能力。我是觉得人的理性思维如果在很发达“灵性”带领下,一定可以有更多有趣创造。

Rank: 2

15#
发表于 2012-4-18 16:57:03 |显示全部楼层
蓝田日暖,“直觉”和“灵性”这个东东有点玄,我试着说咯,欢迎各路女侠爽快拍砖各抒己见。

四种基本脑波是:δ波(DELTA/δ wave),θ波(THETA/θ wave),α波(ALPHA/α wave)和 β波(BETA/β wave)。
α波是四种基本脑波之一。我们通常所指的潜意识状态,即指人的脑波处于α波时的状态。α波是连接意识和潜意识的桥梁,是有效进入潜意识的唯一途径,能够促进灵感的产生,加速信息收集,增强记忆力,是促进学习与思考的最佳脑波。当大脑充满α波时,人的意识活动明显受到抑制,无法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活动。此时,大脑凭直觉、灵感、想象等接收和传递信息。德尔塔脑波(DELTA)只在深睡时出现,塞他脑波(THETA)在浅睡时出现,阿尔法脑波在初睡或初醒时出现(即半睡半醒时),此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并有自觉的警觉意识。倍他脑波(BETA)在清醒时出现,伴有需努力能够达到的注意力集中。

仪器测量发现打坐入静的人脑电波很多时候是α波,人们也开发了α波音乐开发人体的直觉潜能,有很多网络资料的。我没有用过这些产品,不知道效果。

韩国日本某些幼儿园训练孩子的灵觉会这么训练:在一张纸上写一个字或者画一个苹果,再给孩子看空白背面,让孩子鉴别是什么。原理就是有的孩子灵觉能够捕捉到无形无质的信息。

我自己实际体验是遇到系统开发直觉的一套方法后,实行之后有些预感和实际相符合的例子,不在这里咋呼呼的了。最开心是和自己身体联结以及感受联系更强了。以前我属于超级理智的,很多事情当时是有感受但是都不察觉不到更谈不上处理接纳自己情绪,往往自己很生气了之后一天半天才发现自己很生气。现在自己对情绪的觉察比以前快多了。只是我遇到的只是很多成年人验证了可以采纳的一套训练方法,没有切实可行的开发孩子的系统方法。我的老师也没有这方面实际经验。前面帖子提到的海印子应该有,不过那是他十年摸索的核心知识产权了。养孩子妈妈们都一样小心,孩子和大人不一样,我不敢拿那些对我有用的方法套用孩子,所以蛮想讨论讨论大伙儿有无这方面养孩子的成功经验的。

点评

海棠花开天馨  是啊,孩子宁愿自然长,也不能实验着开发。  发表于 2012-5-9 22:50:06
可怜的小猫  我觉得大人可以积极尝试,但是孩子还是健康成长最重要,尤其没有证实有害的一些方法不能光觉得、听说有用就用在孩子身上,万一造成损伤是不可逆转的,至少6、7岁以前的孩子不能随便“开发潜能”。  发表于 2012-4-18 20:23:27

Rank: 2

16#
发表于 2012-5-9 22:11:16 |显示全部楼层
容宝妈妈 发表于 2012-4-18 17:27
天馨妈,感谢你给我们分享的这么多好东西。

其实,如果孩子是搞艺术的料,我会很高兴她去从事艺术方面 ...

潜水去了,我一般一个月来大观园逛一次。回复帖子晚了,别介意{:1_129:}

这阵子在看脑科学的书,什么“改变大脑的灵性力量”(这个书里面有个八卦是美国一个知名大学在美国的高僧打坐时候用测量脑电波一起测出来和正常思维的脑电波的确不同,更多是阿尔法波,然后很静很定之后是另外一种癫痫病人才会出现的脑电波。)“脑内革命”“健康生活从善待大脑开始”,想自己先琢磨琢磨大脑是怎么玩的,已经有点看糊涂了,因为不同的书里面学术说法不一致。我需要时间再深入跟踪。

孩子灵性实际上一般的大人很难开发,因为大人的灵觉大都已经跟随经络的堵塞后天心智心念意识的出现而退化了。我们能够做到保护好孩子灵性让他们天生的灵性保持时间长一些就好了。前两天和一个先行者聊天(他曾经找过北大哲学宗教系里面实修很好的教授给自己女儿开启灵性,然后他女儿能够预知很多大人和普通人后续验证的事情。后来学习紧张,加上孩子母亲不支持他开发孩子灵性,他女儿这个功能就消失了。),他提出来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如果我们要培养杰出的人才,的确需要开启孩子的灵性,但是这些孩子灵性开启之后如何生活?因为大都父母成人是达不到这个状态的。”这是我接触到的有过一点实践的例子。

另外一个相关资讯是闪卡或许可以帮助训练孩子灵性,非常快速闪过(就如同日本和韩国幼儿园用卡片的空白背面测试孩子辨认字体和画面一样)。前面帖子说过的海印蒙学的海印有这样的实践,他是用这个方法让一般孩子在3-6个月学会2-3千汉字。我个人虽然看到他们的短期效果,不过有疑惑这样“有为”训练,而不是“无为自然”长期效果如何(是否会过多用了孩子发育身体的能量?),不知道。不过海印是修炼多年的人,他每天晚上会用易筋经里面的方法帮助孩子按摩补充能量,据他说他那里孩子体能好过同年平均的孩子。不是给海印打广告,我个人不赞同他办住校的私塾,正打算再找个机会单独游说他放孩子回家呢。

孩子理性思维的发展和培养的时机,还真的没有这方面任何信息。

Rank: 2

17#
发表于 2012-5-9 22:34:05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棠花开天馨 于 2012-5-9 22:42 编辑

继续说华德福。“意志”?谁比较懂?
我看吴蓓请让我慢慢长大,讲意志的这篇文章。摘录部分和大家讨论。
卢安克的原话:思考是有意识的,但意志是无意识的,和思考相反。意志的行动不经过思考,意志直接发生在肌肉里,并不是在大脑里。思考才发生在大脑里。意志是行动,行动本身是无意识的,比如把手臂抬极来的过程,肌肉等变化是无意识的,肌肉从环境中的精神获得力量。在四肢动的时候,这个精神先进入肌肉,然后再进入头脑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所进行的动作。
意识是四肢的运动,所以我们不可能通过说话或者理解来培养意志。唯一的培养方法是行动。如果老师说要做某件事情,或要求孩子做,就必须做到,否则会削弱孩子的意志。如果老师不能保证他的学生做到,最好就别说。
意志的特点:
1,富有创造性
2,与想象形成对比,想象活跃时候,意志薄弱;意志强大时,想象薄弱。
3,意志处于睡眠状态,不清醒,与认识成对比。如一个人喝酒后,头脑不清醒,干活更有力气。当一个人苦思冥想时候,他的行动能力就弱
4.和意志有关的身体器官是肌肉、血液、新陈代谢系统等,他们都处于睡眠状态
5.意志靠同感(前面解释过同感)。同感和方案,有时候可以理解为吸引和排斥,有时可以理解为主观化和客观化。
6.意志富有活力,它不断想变得精神化。想象力是死的,它不断想物质化。如果让想象力和思考接受创造的因素,想象力就不是那么死。
小孩的意志比大人得强,但远远不完善。意志有高级意志和低级意志,小孩和动物的都是低级意志(是么?)。一个人吃好东西的欲望是低级意志,如果一个人认识到有件事情必要去做,就去做,这是高级的意志。老师的工作是帮孩子发挥高级意志,但是老师不要给孩子下结论。
智力醒来越晚,意志睡眠时间越长,意志力越强。成人不能让孩子自己决定是否做,如果小孩理解做的理由才去做,就培养不了意志。不理解一件事情,但坚持做,才能培养意志。如果孩子坚持问为什么,可以用情感方式回答(好坏快乐等),不必要用逻辑上的方案回答。
小孩的动作跟着感觉做。年幼的孩子是否可以学习舞蹈武术?舞蹈武术都是标准动作,孩子学习老师的规范动作需要先有意识,而年幼孩子的意识还没有唤醒,要求使用还不存在的东西,孩子感觉痛苦,应现有动作,后唤醒意识。
老师让孩子做有道理的事情。内含道理也就是内含精神,可以将精神吸引到孩子的身体里去。大人无法直接给孩子思考的才能。如果让孩子做有道理的即内含精神的事情,通过做的动作把道理和精神带进体内,精神就会通过四肢来进入身体并在头脑中醒来,这样得来的智力才是自己的。所以成人不要直接影响智力,而是教育行为。有道理的该动作有两类,一是做一个有用的东西,二是艺术活动,因为艺术表达精神。

Rank: 2

18#
发表于 2012-5-9 22:36:09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上面是卢安克的话哈。我怎么觉得这个“意志”有点象我们说的”潜意识“或者”直觉“?
谁比较懂华德福的”意志“的准确定义和内涵?帮忙阐述阐述。

Rank: 2

19#
发表于 2012-5-10 12:03:40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上各位妈妈:)
那段卢安克“意志”的话,我是看得挺晕的。觉得有些地方正确,却也和容妈一样觉得有些地方别扭。爱无言用“能量”代替“意志”,我感觉通畅多了。

最新的能量医学的确证明细胞实际上都是有记忆的,如果说卢安克的“意志”是我们理解的“能量”包含细胞之内的和人的本能相关的记忆等,那么就流畅多了。就是如何培养孩子身灵心脑的和谐和均衡发展。通过一些有意识引导,让孩子的身体细胞的能量或者记忆发展得更加完善,从而可以和后续的大脑的逻辑发展等更加统和?从而真正吸收内化成为“自己”的力量?而不仅仅是头脑里面的知识或者无意识的一些行动(卢安克说的低层次意志?)

明月和容妈提到的美好的问题我个人这么看的,除了美好,还需要强大来保证我们的孩子可以维持这份美好。所以能量也罢,意志也罢,实际上也是强大孩子的一个途径。
容妈提醒我的一点就是华德福的教育里面,理工的思维的培训可以引入蒙氏的教学方法。但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是到底什么时候是合适的发展和训练孩子的理性科学逻辑思维的时候。这些不知道教育学专业里面有无现成的结论还是也需要我们一步步去观察自己孩子才能证实?

Rank: 2

20#
发表于 2012-5-31 00:00:58 |显示全部楼层
又来摘果子,看看妈妈们都讨论啥来了。

最近又看了一下《还我本来面目》这本书,里面将意志认为是从海底轮到候轮的后轮(中国的腹部腹为阴),情感是海底轮到喉轮的前轮(中国的背部,背为阳),智慧则是眉心轮顶轮掌管。

根据九型人格,就是分三个大的能量中心,头脑型,行动型,感受型。头脑型关注“为什么”,行动型关注“怎么办”,感受型关注“怎么样”。

还我本来面目这本书里面有个例子。如果一个朋友失去工作生活极度困窘跑来找你哭泣,你如果陪着她哭泣或者抱着搂着和她一起难受,感受发展比较好。如果你不停思考她为什么会这样,后续怎么摆脱,是头脑型中心。如果你着手开始给她想办法,并且告诉她"你应该如何如何,改正什么,去学什么,这样就可以更好找到工作“,那么就是“意志型”。

我以前做九型人格测试和荣格的十六种性格测试,都是思考型和哲学家型。结合上面这个例子,我的典型反应会是思考为何如此,然后督促她应该怎么样。我最弱的是情感。这是养孩子才发展出来的。孩子偶尔情绪低落了或者哭泣时候,我当了很久妈妈才知道安静搂着她,或者干脆陪她悲伤。

有做身体能量治疗的人告诉过我根据他们观察,后背比较厚重结实的人大都能够扛事儿。他们接触人多,样本量大,可能后背的脉轮掌管意志的能量也是对的。中医背为阳,阳就是“行动”“显性”。腹为阴,阴为“隐性的不成形的”,“意识情感感受“都是不成形的能量,腹部前胸的脉轮掌管主观感受和情绪也还是有些端倪。比如我们感觉不舒服时候,一般是用手护着前胸。

我自己觉得这几个都很重要,没有高下之分,孩子每个方面都是要发展的。某个方面发展得不够充分,成年后都会有些功课要补。而且我还觉得好像这几个并不矛盾,应该是可以都发展的很充分。不至于说发展了智力就损伤了感受力什么,只是我们现在还不懂怎么给孩子足够能量,用哪些具体方法来支持孩子所有发展。但是肯定有每个孩子适合重点开发的那些强项和需要重点调整的天生弱一些的地方。

教育是在是个实践和个体性以及时间情境都很强相关的话题,很难讨论出一定之规,能够达成所有人共识的估计只有大而空无具体方法的大道理:)




点评

容宝妈妈  排全面发展和并不矛盾。:)  发表于 2012-5-31 09:31:3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5-20 16:44 , Processed in 0.03090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