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639|回复: 7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人阅读] 与美同行——写给年轻的母亲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6 09:54: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这本书是席幕容在自己还是一个年轻母亲的时候,一个专栏里写给所有年轻母亲的十几封信。
    希望所有的母亲,都能以温和与从容的态度,牵着孩子的手,从他起步的阶段,就能让他感受到“美”的存在,因而终生都能与美同行。
摘一段序言里的话:
“美育”是一种身心的陶冶,在若有若无之中引导和累积,与“术”无关,与“教”也有些距离,它无法以分数和眼前短暂的效果来衡量,可是却又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影响。

点评

天就-蓝了  喜欢看  发表于 2015-11-6 13:39:45
书香  席幕容,当年很喜欢的!我也喜欢讲美育的话题。  发表于 2012-4-6 14:36:05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Rank: 8Rank: 8

2#
发表于 2012-4-6 09:57:16 |只看该作者
我手里的这个版本是1999年的初版,纸质很好。是从图书馆里借到的。
我有空的时候,把里面的一些段落敲上来,与大家共享。

点评

天就-蓝了  等  发表于 2015-11-6 13:39:56

Rank: 8Rank: 8

3#
发表于 2012-4-6 10:54:31 |只看该作者

排~ 坐等美文
看她长大,跟他一起慢慢变老~

Rank: 7Rank: 7Rank: 7

4#
发表于 2012-4-6 11:29:16 |只看该作者
当年非常喜欢她,还有她那首无怨的青春。

可惜词住不全,刚百度了下,对着电脑深情的读了一遍,追忆追忆当年。嘿嘿

芃芃宝贝,生于2007年8月28日!
生命因你而精彩!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12-4-6 12:45:11 |只看该作者
等美文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12-4-6 13:16:34 |只看该作者
呀,喜欢这个题目!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12-4-6 13:28:42 |只看该作者
以诗歌和散文闻名于世的席慕蓉有一个迷惑和感慨:为什么在资源极为丰沛的优沃环境之中,我们的精神生活却越来越贫乏,人与人之间也越来越疏离?她觉得问题是出在基础教育上,尤其是“美育”上。


  席慕蓉认为,“美育”是一种身心的陶冶,在若无若有之中引导和积累,与“术”无关,与“教”也有些距离,它无法以分数和眼前短暂的效果来衡量,可是却又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影响。如果“美育”开始得早,引导得从容,整个人生都会因此而受益无穷。说的窄一点,这是一种品位的养成教育,说的宽一些,这其实就是整个人格的养成教育!


  因此就有了这几十篇文章,这几十篇席慕蓉曾经是一个年轻母亲的时候,写给中国所有年轻母亲的发自心灵和爱的细语。


  爱是一切的泉源,尤其是美的事物的泉源,以爱的眼光来看宇宙,你将会看到无限的美好。席慕蓉深情地呼唤:亲爱的母亲们,让我们在教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美之前,先使他知道什么是爱吧!“在幼儿时期,幸福不幸福,最重要的关键,应该就只在于孩子有没有一个爱他的母亲和爱他的父亲而已。”


  孩子们的童年,是一片宽阔的原野,你可以在上面任意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你也可以在原野上放一把野火。孩子是你的,在他依偎在你身旁的这几年,他完全要靠你,靠你供给他所有的经验、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有关美的记忆。因此,需要你,来做他的“美的导师”。


  “美育”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席慕蓉竭力建议先从最容易、最直接的做起:多带他们接近大自然。席慕蓉是幸运的,她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家中过得并不宽裕,她的父母虽然没有给她一个堂皇富丽的生活环境,但是他们给了她“所有能让我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他们给了我一颗自由的心,这是作为一只幸福的小鸟的必要条件。”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我们有的父母付得其很昂贵的学费,送孩子去学画、学钢琴、学小提琴、学芭蕾……,然而却没有太多的父母付得起每天十分钟的时间带孩子来做一次悠闲的散步。”


  诗人席慕蓉的笔调温婉美丽,如林间小溪轻流,读来如有春风拂面,让人身心舒展,心意相通。这本书原名叫《画出心中的彩虹》,十多年来已再版三十多次,在幼儿的学前美育领域中,这本书得到了非常温暖的共鸣。


  席慕蓉希望:“所有的年轻母亲,都能以温和与从容的态度,牵着孩子的手,从他起步的阶段,就能让他感受到‘美’的存在,因而终生都能与美同行。”

点评

天就-蓝了  画出心中的彩虹 记下了 好看  发表于 2015-11-6 13:42:35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12-4-6 13:29:38 |只看该作者
与美同行
------------席慕容


前言
今夜,在静静的多雨的石门乡间,在孩子们都已经睡熟的时刻,在灯下,我开始给你们写信。
  我不是学者,也不是专家,更不是权威。我只是一个和你们差不多一样的妇人。我们都有相同的经历,相同的感情,相同的困惑,相同的希望。今夜,我想做的,只是在灯下试着与你们交换一些小小的心得而已。
  稍微有一点不同的,就是从小开始,我画了很多年的画,现在又在师专的美术科教书。感谢我的双亲,给了我一个幸福的童年。感谢我的恩师们,给了我一个极好的学习基础。感谢我的祖国,给了我一个自由发挥的环境。所以,今夜,我怀着感激的心情,把我在幼儿美术教育方面得到的一点皮毛写出来,希望能得到你们的赞同,让我们尽量使下一代能更快乐,更幸福,更有自信。
  这不是我们共同的希望吗?

点评

天就-蓝了  好看  发表于 2015-11-6 13:43:40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12-4-6 13:29:59 |只看该作者
美的导师
孩子们的幼年,是一片宽阔的原野,你可以在上面任意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你也可以在原野上放一把野火,透过这团野火,孩子的世界会变得更多彩,更有生命力。孩子是你的,虽然他往后的岁月要靠他自己,但是,在这最初的几年,在他依偎在你身旁的这几年,他完全要靠你。靠你供给他所有的经验、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有关美的记忆。
  让我们来做他的“美的导师”。
  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途径,我们先从最容易,最直接的做起。就是:多带他们接近大自然。
  观察儿童画,我们可以发现,越年幼的孩子,对自然界的向往越大。他们作画的题材虽然以小我为中心,但是,每一张图上,总不会忘记加上一个太阳公公、一座山或者一朵小花。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创作的泉源,孩子们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幼年时一切的记忆都会深深地留在心中。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表面上也许行不出来有什么不一样,不过,我可以向你保证,你的苦心和你的努力绝对不会白费的。
  至于如何培养这种接触呢?我想,从婴儿能够出户接受日光浴时便可开始了。当然,假如你相信胎教的话,那么,你可以开始得更早。假如家居在乡下,或者近郊,那比较没有问题,但是假如家居在闹市里,做母亲的就要稍微辛苦一点了。
  有一位女作家,在孩子幼时,因为家居在台北植物园附近,她常常带着孩子去散步。在散步时,总会教年幼的孩子辨认一两样植物,除了辨认名称以外,还仔细观察花、叶、枝的不同。孩子长大以后,母亲逝世了,这个孩子在追念母亲的文字之中承认:虽然和母亲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但是最难忘的,仍然是幼年时在植物园中的散步。
  试想一下,一个年轻的母亲,牵着幼儿稚嫩的小手,在绿荫深处漫步,这个行动的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母亲从其中也能得到很大的快乐,更何况幼小的敏感的心灵呢?
  也许有些母亲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第一没有时间,第二家不住在植物园附近,第三散步是需要闲情逸致的,生活这样紧张,工作这样繁重,哪能天天带孩子散步。给他们吃,给他们穿,就已经很费力了。
  《中国母亲底书》的作者张天麟先生,说了句很发人深省的话:
  ——中国不患物贫而患心穷。
  “心穷”!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中国人很爱贴标语:“现在的儿童,就是将来的栋梁”。““儿童是民族的幼苗”。每个成人都会点头称是,并且也深信不疑。但是,却没有人,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儿童的心灵的充实.没有灌溉的幼苗会长得好吗?
  其实,儿童所需求的,我们很容易就可以使他们满足。就像一天工作完毕后,父母可以带孩子们在家居的附近散一下步,在阳台上浇一下花。也许一天只要十分钟,假如不能天天实行的话,哪怕一个星期两次,一次也行。让孩子们和你一起观察这个世界,让大自然走进他们心中。
  孩子们会知道感激的。

点评

天就-蓝了  确实肺腑之言  发表于 2015-11-6 13:47:08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12-4-6 13:30:27 |只看该作者
讲究色彩不是奢侈行为


当我读大一的时候,有一天早上升旗,我穿了一件鲜红的裙子站在草地上,大概太醒目了,有位训育师长走过来,他要求我以后要穿朴素一点,不要穿太鲜艳的衣服。他认为,那样就过于奢华,有失学生的风度。我在那天早上就不以为然,到今天仍然不以为然。因为,人类有权可以生活得多彩一点,同时,暗的颜色并不表示简朴,一块黑色的丝绒,比一块红色的棉布哪个才是真正的奢华呢?
  其实在古代,我们中国人的色彩感是非常强烈而优美的。只要仔细观察庙宇与宫殿的彩画,便能令我们现代人感到吃惊与惭愧。我国现代名建筑家卢毓骏先生曾经在他所著的《中国建筑史》里,写了下面一段话:
  ——中国之建筑,乃色彩之建筑也。若从中国建筑中除去其色彩,则所存者,等于死灰矣,中国建筑内外全体皆以色处理而不留一寸之隙。
  不仅是建筑,我们祖先遗留给我们的艺术品也是充满了丰富的色彩。可是,很奇怪的,现代的中国城市却普遍缺乏色彩感,除了灰色还是灰色,要不然,就是些又方便又好用的瓷砖。能给孩子们一个美丽社区,该是我们这一代的理想与责任了。
  以我们的能力,现在也许不能马上做到。可是,有一件事情,却是年轻的中国母亲人人都能做到的,那就是,给孩子第一次买蜡笔时,给他买一盒三十六色的。
  千万不要因为他年幼,因为他没有经验,因为他刚开始画,就给他买一盒最小的六色的蜡笔,那你就失策了。
  因为,在你给他一盒三十六色的蜡笔时,你所付出的是金钱,但你所得到的是孩子因有充分选择而得到了的丰富的色彩经验。而在你给地一盒六色的蜡笔时,你所得到的是少数的金钱,但你所损失的,却是初次的最好的教育机会。
  一般说来,在婴儿出生后四个月左右,就可以有辨别色彩的能力,而完成所有色彩的感受,大概要在周岁以后了。但有时候因为环境的影响,有些孩子到了五、六岁仍不能把色彩归类。也就是说,他们无法给色彩一个正确的名称,不过他们可以举出一种相似的物体来说明。例如,我有一次问一个四岁的女孩:
  “小华,你的鞋子好漂亮!是谁买给你的?”
  “我妈妈。”
  “这双鞋子是什么颜色的呢?”
  “是……是草地的颜色。”
  又好像一个三岁的男孩不会说黄色,可是,他很正确地指出:他爸爸的车子是“香蕉色”。所以,孩子们早已认识了这些颜色,所差的只是给它们一个正确的名字罢了。
  真正重要的,是教孩子多观察色与色之间的不同,还有它们相互配合所产生的微妙效果。不过,这里面有一个困难。
  因为对色彩的感觉程度,不单是人与人之间有差别,就是同一人的一对眼睛,也仍然会稍有差别。这是因为眼球里的透光体(角膜、前房、水晶体、玻璃体的总称)、虹彩与脉络膜等着色有差异,同时网膜的视神经细胞和视觉的神经中枢彼此多少有差异的关系。两眼的差别,大部分的人都极微弱,平常自己都不会觉得。
  根据专家的分类,普通视觉正常的人,按照心理与生理的普遍发展来看,从出生一年以后到童年时代,可以说是色彩的经验期,少年时代为学习期,青年时代为成熟期,壮年以后为衰退期。
  因此,我们在与幼儿相处时,要特别注意这些个别,以及年龄差异的问题。
  有些父母本身偏爱某一种或某几种颜色,因此,在他们给幼儿添置物品时也常会受本身偏好的影响,这样子是不太妥当的。因为幼儿是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我们该尊重这个个体自身的权利,应该多给他提供一些色彩,让他有一次丰富的经验。
  因此,自然界的一切颜色变化在此仍然是最好的导师。我们可以带儿童观察天空在暗、阴、雨时不同的颜色,稻子在刚插秧时的嫩绿与快收割时的金黄,海水的深蓝与碧绿,蝴蝶的千变万化的翅膀,热带鱼的奇妙而绚烂的身体,孩子在其中可以得到的收获与快乐将是你我都想象不到的。讲求色彩绝不是一项奢侈的行为,而是上天赐给我们,要我们享受的丰盛的筵席。

Rank: 8Rank: 8

11#
发表于 2012-4-6 13:30:49 |只看该作者
大世界与小世界

  很多美学方面的学者都认为艺术家是有些先天与人不同的禀赋在,这种禀赋并非人人可以求得的,应该承认,它是上天的一种宠遇。
  不过,对我们一般人来说,我们虽无法求得宠遇,却可以借培养后天的兴趣来弥补这种遗憾。也就是说,就算我们的孩子不能在成人之后成为一个很伟大的画家,我们却可以让他在一生之中部具有很好的艺术修养以享受做为一个欣赏者的乐趣。
  我们有的父母付得起很昂贵的学费,送孩子去学画、学钢琴、学小提琴、学芭蕾……,然而却没有太多的父母付得起每天十分钟的时间带孩子来做一次悠闲的散步。
  在幼儿时期,每个孩子都应该富有一种艺术的原创性,所以在观赏儿童画时,常有如“置身山**上,目不暇给”的感觉。我们成人就应该好好地把握这一段时间,多供给他们一些机会,多让他们去观察这个世界。
  观察四季的变换,观察树叶的色泽,观察花草的生长,甚至观察云的变化,这些都是可以培养幼儿观察力与感受力的最佳途径。
  我们周围有无数的小世界,但是因为我们成人看东西的习惯已经受了很深的实用价值观念的影响,所以我们常有“只见森林,不见独木”之感。可是,幼儿的观察习惯却未受社会的影响,因此,他们能用很新鲜的眼光来看大世界与小世界的种种不同。
  我们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带着孩子散步,他会忽然蹲下来看蚂蚁排队,或者兴高采烈地捡起一块石头来送给妈妈,要不然就会缠着妈妈追问:“为什么在树上的香蕉是绿的?”或者问:“小白花有没有妈妈?”
  多可爱的问题!多可爱的童心!孩子在问你问题的时候,便是他向你敞开心灵之门的时候,尽量用他听得懂的话来回答他吧,尽量向他显示自然界的奇妙与美好吧。
  让我们与幼儿一起来做个欣赏者,从小对自然界的一切能欣赏与深入观察的话,就已在艺术教育上迈出了一大步了。
  但是,有一句很重要的话我一定要说出来:“千万不要揠苗助长,不要做得太过分!”
  这句话在我心中梗了很多年,每次在看儿童画展的时候,在看报上报道哪个孩子得金牌的时候,在看哪个天才儿童因为幼小就到了外国,因而长大了就获得成功之类的消息的时候,我心里就觉得有一部分在疼痛,郁闷极了。
  今夜,我终于还是要把这句话说出来,我想问问你们的意见,为了那样的一种成功,牺牲了一个孩子幸福的童年,到底值不值得?
  我很敬佩陈必先女士,对于她的成就,我一直极为感动。可是.我一直想不透,陈女士的双亲,如何舍得在孩子九岁的时候就让她离开,一个人到遥远的地方,受了那么多苦,只为了要她成为一个伟大的钢琴家。他们如何舍得?如何能够下那样的决定?我一直想不透。
  也许因为我是个平凡的人,我不能忍受那样的安排。所以,每次有陈女士的好消息的时候,我都特别为她高兴。幸好她是天才,幸好她成功了,否则,童年的孤单与寂寞要拿什么来补偿?
  但是,天才到底不多,孩子的童年却只有一次,能让他们在没有任何竞争与压力之下好好地过一个童年,是母亲该注意到的事。
  所以我不喜欢看儿童画展,更不爱看有金牌、银牌,第一名、第二名的儿童画展。看孩子们西装笔挺地上台领奖,后面父亲母亲祖父祖母的热热闹闹地围了一大堆,有记者,有镁光灯,甚至还象模象样地发表一篇得奖感言,那可能是他记忆中最兴奋的一刹那,(不过,多数都是他的父母记忆中最兴奋的一刹那。)但是,然后呢?然后的接着来的日子呢?然后的接着来的比赛呢?
  除非他是个浑小子,或者是个傻丫头。否则他一定会开始有心理负担了。得失的利害很明白地摆在他的眼前,画图对他将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快乐,观察自然对他也不再是一种享受,而只是一种资料的储存,一个处心积虑要先人一步的生活的开始。他已不再是儿童了,或者,他心中有一部分已不再是儿童了。
  我很讨厌日本的儿童画,正确一点,应该说,我很讨厌日本老师拿出来参加儿童画展的代表作品。那些作品确实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与发表力,然而却没有童心。
  没有童心的童年不是我们该给孩子的礼物。

Rank: 8Rank: 8

12#
发表于 2012-4-6 13:31:06 |只看该作者
画出心中的彩虹

  对整个城市的色彩,我们目前还无能为力,但是,对我们自己的家,我们可以想办法给它加一些色彩。
  在孩子幼年时期,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提供他一些丰富的色彩经验,第一个环境就是他自己的卧室,最好能用调和的色彩,就是看起来比较安静、比较温柔的那一种,因为幼儿休息时需要安静的气氛,调和的色彩可以增加这种气氛。
  假如家里太小,孩子不可能自己有一间卧室,那么,就在地的小床上下功夫吧,给他一张干净的小床,常常给他换一些颜色很温柔的床单和扰套,小床假如靠墙,那么妈妈试着给他在墙上画一条弯弯彩虹,浅浅的彩虹,所有的孩子都爱彩虹,无论是画在天上的还是画在墙上的。假如妈妈不会画,那么拜托爸爸画,假如爸爸不会画,就让孩子自己来试着画.假如孩子太小太小,那么就去请邻居的小朋友来试试看,你若怕他画坏,可以先请他在纸上试一试,你一定会吃惊的。
  我就有这样的经验,搬了个新家,墙壁都是新刷的,看得我手好痒。于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就准备了一大堆水性的广告颜料,几支大号小号的水彩笔,在孩子房间的墙上画起来了。那年四岁的女儿看见了,也要来画,于是,我给了她墙壁右下角的一个小角落,让她尽情发挥。我用了整面墙来发表我自己的构想,我以为我是在用孩子的心在画,构图与题材尽量做得幼稚有趣一点。
  我们两个人都画完了,可是两人作品的价值真有天渊之别。在墙壁正中有画得很象的大黄狗,有骑着脚踏车的胖娃娃、有花、有树、有房子,但是,都是呆滞的,概念化的,象极了孩子们用来做填色训练的那些笨画册。
  而在墙壁的右下角,有一条弯弯的彩虹,彩虹下有一条水流得很急的瀑布,瀑布旁有好多块奇怪的大石头,瀑布前长着美丽的快乐的花朵。四岁的女孩子还不太会拿水彩笔,不太会调色,把衣服和地面搞得很脏,可是,她在墙上画了一张非常快乐的画,每个来参观的人,在看到她的那个角落时,都会不自觉地咧着嘴笑起来,说一声:
  “好可爱哟!”
  是的,孩子们的心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东西。他们没有得失的负担,他们也用不着去竞争,更用不着揣摩别人的好恶,他是自然地把心中的彩虹画出来,那条他们最喜爱的彩虹。
  当然,不见得我们一定要画彩虹,我只是说:假如能多给孩子们一些选择的机会,他就会多一些快乐的经验。每个人天生生理现象不同,例如有人怕热、有人怕冷,那么前者一定会较喜欢清凉的蓝绿色的调子,而后者就会比较倾向于红橙的暖色调去。而每个人因为生活经验的不同,性别之间的不同,甚至有时同一个人,也会因年龄的不同,遭遇的改变,而在选择色彩与对色彩的敏感性上产生了很大的不同,古诗有;“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就已经是对色彩的移情作用了。
  因此,在对幼儿色感的培养上,父母切忌渗入自身的个人因素,以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当然,这是极难做到的,只希望父母能稍微注意一点。
  我自己就是无法控制的一个失败的例子:有一阵子,我画画时偏爱用棕色调,没有注意结果,一年下来,除了自己的穿着以外,丈夫所有的西装、衬衫、领带连手帕都是咖啡色的,女儿的大衣、皮鞋、裙子也都是咖啡色,只有小儿子因为还在襁褓,无法买到咖啡色的尿布而逃过一劫。有一天全家人一起上街,我忽然在商店大镜子里看到自己这一家,象极了自己在画面上塑造的流浪者的形象,灰头土脸的,沉闷极了。在看到镜子的那一刹那,先是一怔,觉得很面善,然后想通了不禁哈哈大笑,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所以,年轻的中国母亲啊!我们在家中实在是个最吃重的角色,一点也疏忽不得的啊!
  孩子们还小、你怎么给,他们就怎么受。只要我们给得温柔、给得自然,他们一定受得愉快。
  所以,我希望每位母亲都能帮助幼儿,让他们养成对色彩生活的兴趣,多观察大自然的色彩变化,提高对色彩的关心,同时大胆地利用色彩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在以后画画时才能以丰富的色彩来感动他自己和别人,在生活上也才能成为一个健全和聪敏的儿童。
  让我们小心地保护他心中那条美丽的彩虹

Rank: 8Rank: 8

13#
发表于 2012-4-6 13:31:33 |只看该作者
美丽的声音

  音乐是无形的绘画,是无字的诗,是一种抽象的最高的艺术。它之伟大是因为它超越了一切的限制,文人雅士能欣赏,乡间小儿也能欣赏,它能直接引起心弦的共鸣,被感动的人,不一定要明白音乐的理论或技巧。
  托尔斯泰说过:“音乐对于人类的理性与想象皆不起作用,只是使人陶醉。我听音乐时,不思考,不想象,但觉有一种喜悦而不可思议的情感,使我徘徊于无我的境界。”
  这种无我的境界,也是美感教育里追求的一种境界。对刚出生的婴儿来说,也许早了一点,因为他可能对声音没有反应。但是,只要稍微长大了一点,各种声音便开始进入他的世界,所以,我们要尽量供给他一些比较美丽的声音。
  我们若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四、五个月的婴儿听到音乐时会有极喜悦的表情,有时甚至会手舞足蹈。一岁的婴儿会情不自禁地随着节拍跳跃或扭摆,更大的孩子会敲打东西来配合拍子。观察他们的表现,有时不禁会做出一种猜测,那就是说,也许,也许原始部落的歌舞便是这样开始的吧。
  在选购婴儿最初的玩具的时候,就可以买一些能发出美妙的叮咯声响的小铃或小钟,再大一点,可以给他们一些在上紧了发条以后,能发出优美的催眠曲或儿歌之类的玩具,注意孩子们的表情吧,他们一定会在起初睁大眼睛,好奇地聆听,然后唇边会显出微笑。在以后,你给他们听这些熟悉的曲调时,他们会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天真的心灵竟然能欣赏世间最抽象的一种艺术,这该是多奇妙的一件事。
  不过,在婴幼儿时期,耳朵的保育极为重要,因此,我们必须要供给他们清晰、美好、正确的音色,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让他们感到疲劳。最重要的是,播放时声音宁可小声一点,切忌过大过高,在玩弄铃铛或音乐钟时也别太靠近孩子的耳朵,以免引起过大的耳内震动,若伤害了幼儿脆弱的听觉,那就悔之莫及了。
  在我们的幼稚园或小学里,仍然有部分老师要求学生上音乐课时大声唱歌。看孩子们吼得声嘶力竭,教室又毫无吸音的设备,水泥墙,水泥地,可怜孩子们的耳朵与喉咙可不是水泥做的,那样一堂音乐课脸红脖子粗地下来,不知道能得到多少美感效果?
  因此,在有一天,我经过桃园市一所国小的时候,竟然听到有一位老师在教小朋友小声地唱一首民谣时,我在窗外不禁站住了。多美丽的声音啊!孩子们自由自在地轻声唱着,不必担心别人的声音会盖住自己的,也不必担心会听不见老师的伴奏,可爱的童音把乐曲的表情解释得十分地贴切,让在窗外的我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也能想象得出他们脸上的笑容,象春日里洁白的百合花。
  这样的好老师我们一定要感谢他,他对孩子的影响极为深远,让孩子在领略到旋律的美感时,也能领略到合群的重要。合群不只是步伐一致,目标一致而已,合群还是一种超越,用很温和,很体贴的方式表达出来。把自己的声音变小,来适合大家的声音,小朋友会很惊讶地发现,这样一来,反而会让自己的声音变得更清晰、更美丽。
  请不要轻视一位喜欢救孩子小声唱歌的小学老师,一个快乐的民族的开始很可能就是一堂快乐的音乐课。年轻的母亲们,也请你们不要忽视了自己的力量,请让你的小宝贝从你怀中就能开始领略音乐的美妙,请帮助他成为一个快乐的中国人。

Rank: 8Rank: 8

14#
发表于 2012-4-6 13:32:05 |只看该作者
母亲的希望

  在这封信里,我仍然继续着上次的话题:音乐的美感教育。我假想,您的孩子已长大了一点,音乐钟单纯的旋律已不能满足他了,我们该给他一些好听的唱片了。在给孩子选择唱片时,以我的经验,开始时最好选些优美的小曲,在这些小曲之中假如能有清晰的节拍则更佳,因为这种清晰的节拍能刺激幼儿的韵律感。有的幼儿在听到熟悉的旋律时,那种等待与节拍一起动作时之前的屏息与欢欣之情,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在同一时期之内,不要播放过多种类的唱片或音乐带,除非孩子特别要求你,否则最好每次只选两三首来放给他听,一方面是让他熟悉一下那些旋律,一方面也是不要养成他缺乏耐心的习惯。在播放音乐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如果过分疲倦,或者因舞蹈的刺激而有了情绪上过分激昂的神经质现象的话,就应该设法慢慢停止,好让幼儿得到休息。
  写到这里,我又要重申一句:我不是专家,也不是权威,只是一个和你们差不多一样的妇人,我能提供的,只是我在幼儿美术教育上的一点肤浅的心得与经验。我不希望年轻的中国母亲们在看了我的信以后,有下面两种反应,那是我最不愿意给你们的两种影响。
  第一种的母亲们,看了我的信以后,会很着急,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很大了,可是从生下来以后就没想到要给他听音乐。因此,母亲便产生了罪恶感,认为,自己是个疏忽的母亲,对不起孩子。
  第二种的母亲们则很兴奋,并且也很认真地看完我的信,准备马上就开始逐步地训练自己的孩子,下定决心一定要给他一种最好与最理想的环境与教育。
  可是,这两种反应,都不是我希望的,因为,我本来的意思,并不是这样。
  我本来的意思,是认为:一切的教育都该是自然而渐进的,发自于内心的。别人的经验对你是个很好的参考,但是,并不完全适合你。象第一种的母亲,很可能没给孩子听过唱片,但是,她一定抱过自己的孩子,在抚慰他入睡的刹那,想必也低哼过一些不大成调的催眠曲吧,对于幼儿,那就是一种幸福与美的享受,有什么能比母亲口中唱出的歌谣更让我们感动与永藏心怀的呢?这样的母亲,就算没特意给孩子听过唱片,对孩子也没什么损失,更不用觉得抱歉。
  而第二种的母亲,则会面临一种困扰的情况,她会发现,要完全照着计划来训练孩子几乎是一种不可能的事,如果勉强都做到了也需要母亲很大的牺牲,或者使得母亲与孩子都精疲力竭。
  而这也不是我的本意,我的本意,是希望母亲们在空闲的时候,能偶尔想到我的话,慢慢地,从容地去引导你的孩子。不要急着订一些计划,也不要急着希望看到孩子的表现,要自然地,宽容地去影响他,让他在你的身边快乐地成长。
  最近,我得到一些读者的反应,她们都和我有同感,认为,该让孩子有个快乐而没有压力的童年。我也是一直这样地希望着。
  但是,我发现,在幼儿时期,只要母亲全力维护,这样的要求还可以达到,可是,孩子进了小学以后,就不太容易了。
  进入了小学的小社会,孩子们已开始承受各种角落里来的压力,要小小的面容永远保持无忧无虑已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每次面对着一些不快乐的小面孔,我心中都觉得十分疼痛。
  母亲的希望,本来不是这样的啊!

Rank: 8Rank: 8

15#
发表于 2012-4-6 13:32:36 |只看该作者
爱是一切的源泉

  今夜,空气潮湿而温暖,桂花在廊下不分四季地开着,淡淡的香气环绕着我的小屋。在灯下摊开稿纸,我微笑地写下这封信的标题:爱是一切的泉源。
  是的,我亲爱的朋友,爱是一切的泉源,在这世间,唯一能让我们在失望的时候不觉得悲苦,在受尽磨难之后仍然能重新再来,在极简陋的环境里能看到最大的幸福的,就是那深沉宽广的爱。
  初生婴儿也许并不知道这些。在最初的一、两个月里,他只注意自己,只寻求自身的满足,他好像只愿倾听自己内部的声音,只要内在给他舒服的感觉,他就会很安定,别无他求。
  到两个月大时,对于巨大的声响,强烈的光,开始有了反应。这时候他的社交性开始发展,他注意人的声音,开始对人微笑。到了三个月后,慢慢开始观察他周围的世界,此时,他会自动把头转向各个方向,不管他所看到的是什么东西,都会使他感到非常高兴。
  心理学家认为,婴儿的微笑是他要参加团体生活的第一步,从这一步开始,他与人间有了爱的交流。所以,做父母的要非常欢迎这个微笑,同时也要以微笑来还答他。这个微笑是向他表示,我们欢迎他的加入。父母对婴儿时期的孩子就常给他温暖的笑,是奠定孩子对人类和气与合群的基础。
  所以,不要以为孩子太小就不理会他,也不要以为他不会说话就不与他交谈,更不要因为他很乖、不吵闹,我们就把他放在一边很久不去看看他。亲爱的母亲们,我们要在最初的时机里把握住与孩子交流的机会。
  孩子最初的伴侣就是父母,你若不去爱他的话,还会有谁去爱他?所以,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多与他交谈,对他微笑,拥抱他,向他表示我们的爱。在他成长的时候,他也会学会爱父母、爱朋友、爱这个社会、爱这个世界。
  而爱是一切的泉源,尤其是美的事物的泉源,以爱的眼光来看宇宙,你将会看出无限的美好。
  我的姐姐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国王,希望能够创造出一种世界语来。他认为,假如人生下来以后,能不受环境的影响,而在说话时开始说出的语言一定是最正确,最适合作为世界语的基础的语言。
  于是,正因为他是一国之君,很容易地,他就征召了一些有经验的保姆,再建造了一个设备很完善的育幼院,再从全国各地抱来一些刚出生的婴儿放在里面,一个小社会就成型了。在这个小社会里别的都与外界没有不同,唯一的诫条就是:保姆在孩子面前不能开口说话。既不得彼此交谈,也个得以任何亲昵的声音来逗引孩子。
  于是,实验开始了,保姆们为怕犯错,连一点亲热的行动都不敢表示,不过,在婴儿其他生活的照料上,却是用最细心、最谨慎的方式在进行。几个月过去了,当国王来到育幼院,渴切地希望听到婴儿最初的话语之时,却发现,他的计划彻底地失败了。
  所有的幼儿在能开口说话之前部死去了。”
  没有爱的小生命是枯萎了的花朵。我想,这也许是个虚构的故事.可是,我仍然很恨那个自作聪明的国王,姐姐说完这个故事后,好几天,我心里都很不快乐。
  在这世间,唯一不能安排、不能控制、不能解释的东西就是爱。幸运的是,这一种感情是与生俱来,每个人都能享有的上天的福祉。
  所以,亲爱的母亲们,让我们在教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美之前,先使他知道什么是爱吧,好吗?

Rank: 8Rank: 8

16#
发表于 2012-4-6 13:33:15 |只看该作者
童心的维护

  常常看到一些母亲教自己孩子画画的镜头,母亲拿着幼儿的手教他怎样画树,怎样画山,看母亲那样权威、那样肯定的样子,我心里就很着急。
  帮助孩子长大不是这样帮助法的,很多事情是不可以混淆的。你可以牵着三、五岁小孩的手带他过马路,你可以命令那个年龄的孩子把碗里的菜吃光,可是,你不可以,你绝对不可以,教一个这样小的孩子去照你的意思来画画。
  孩子观察这个世界和我们成人所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而这也就是许多艺术家最羡慕的一点:“保有一颗纯真的童心,然后用这颗心去观察世界。”我们成人受了环境、教育及生活上种种规范的影响,因此在观察事物时,总有些先入为主的成见与偏差。有些人过分重视实用的价值,有些人过分注重道德的价值,更有些人处处要找证据,认为有了证据才有真。而这些成见与偏差,在儿童和艺术家的境界里,都是不存在的。
  我们也都有过童年,那么,试着回想一下:第一次坐汽车的经验,第一次一个人拿了钱去买糖的经验,第一次闻玫瑰花香的经验;试着去回想一下,是不是和以后千百次的经验有所不同呢?那车窗外的电线杆不是都会倾斜着向我跑得飞快吗?那小店的柜台不是特别高?罐子里糖果的颜色不是特别美丽吗?那种甜蜜的花香不是和那个快乐的夏天的下午一样,永远藏在我的心里了吗?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剥夺了孩子们的这种权利呢?在他开始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先告诉他,树是绿的、天是蓝的、房子的瓦要画成红的呢?为什么不安静地坐在他身旁,让他自己选择他所要的颜色和形象呢?而且,树不一定都是绿的,就算是绿的,也有很多不同的绿,你如何能用水彩颜料里唯一的一支深绿、或者唯一的一支草绿来描绘一棵树呢?
  最重要的是,每个年龄的孩子看见的和要表达的东西都不一样,他们有不同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绘画对幼儿来说,通常都是一种愉快的过程,画完了以后的事情并不值得关心,他们要享受的只是一种涂抹的快乐,一个严格和挑剔的母亲在旁边只会让他们觉得失措和沮丧。
  当然,也有很多母亲是含笑旁观的,不时还给他们一些鼓励,孩子要画就给他画,也不会阻拦他,而孩子画完后的作品母亲都好好地收起来,碰到有机会问美术老师的时候,一定不忘记问:“我家老大很爱画画,怎么办?我应该怎么继续培养他的兴趣?”也有的母亲会拿着厚厚的一堆画去请美术老师鉴定,她的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天才?需不需要特别的指导?
  其实,需要特别指导的是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大部分的人走出校门后就不再画画,甚至在学校里也自己把自己算做不会画画的一类,“画家”是较为稀少的一种类别,因此,当自己的孩子开始画画时,家长通常就会把这件事情看得很严重。
  我想,这其实是一件最自然的事,孩子们没有告诉自己;“我是会画的。”或者:“我是不会画的。”他心中自然没有芥蒂也没有畏惧。假如这个社会也没有那么多顾虑,没有那么多人暗示你画得好或画得不好,假如这个社会能够容忍一个没进过美术学校的三十五岁的普通人把新公园画得一点也不像,那该有多好!
  假如这个社会准我们保有童心,那么,我们就会看出来:孩子爱画画是一件最自然的事。
  有一个小男孩在幼稚园里和老师作长期的战争,无论老师怎么劝他,他都不肯画画。学期结束时,带回来一盒全新的蜡笔和一本还几乎没碰过的涂色本,兴高采烈的在一个下午把所有的画页都着上颜色。
  怎么来解释这一件事呢?

Rank: 8Rank: 8

17#
发表于 2012-4-6 13:34:09 |只看该作者
走一条繁花似锦的路

  生命是纯洁与欢乐的,要迎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是一件严肃而又美丽的事。需要一番准备工作,然而,这准备工作不是从产房开始,不是从医生的恭喜开始,甚至也不是从新婚之后开始,那么,我们应该说要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也许是要从母亲的母亲开始吧。
  我国自古就有胎教之说:“姜嫄氏随夫郊祭,观察植物之生长,故后稷乃能树五谷,成为我国农业之始祖。”而“太姒之妊文王也,目不现恶色,耳不听恶声,大王因之而圣明”。
  所以,不单是古时的贤母,想天下每一位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健康、聪明而又快乐的吧。虽然,“胎教”仍然是个还不太能证实的事,可是,医生都同意,如果母亲在怀孕时身心健康愉快,对胎儿一定会有良好影响。
  而在孩子出生以后呢?在他成长的过程之中,他的需要又有什么不同呢?他不是一样地,需要成人的无限的爱与关切吗?
  只是,我们给他的爱与关切要用不同的方式,不能再以他是一个胎儿的方式来塑造他。我们要注意到他的反应。他已在出生之后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除了你对他的影响之外,他还会接触到别的事物和别的人,世界是微妙与复杂的,他的小心灵也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在这个时刻,他非常需要你的帮助,你的引导式的帮助,而不是,绝对不是,你的强制性的帮助。
  在孩子生下来以后,亲友们常爱说:
  “这个孩子象爸爸。”或者说:
  “这个小的和他妈妈一模一样。”
  有这个可能吗?实际上,这是不太可能的,就算是容貌上会肖似,但是孩子仍然有他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意见和自己的命运。
  对自己孩子漠不关心的父母固然不好,但是,过分控制子女的一举一动的父母也很可怕。所谓望子成龙的心理大概每人都会有一点,不过,有些父母会加以抑制,就是说会看得开一点,但是,有些父母的作风我们却实在不敢苟同。
  有一个女孩子对我说:她无法满足父母的要求,因为,她考了一百分回去,母亲仍然不说她好。她问母亲,要在怎样的情况下才会夸她?她母亲说:要在别人都考不到一百分,而她一个人能考到一百分的情况下才叫做“杰出”。否则,一班里有五分之一的同学或很多人都能考到一百分,那样的一百分就不算一百分,她自然不能满足。
  女孩子那年还很小,十岁左右的年龄,却能毫不费力地把母亲的话清楚地转述给我听。她有很多方面的才能,和一个正常的小孩一样优秀,甚至还超出一点,可是,她的父母还不满意。
  我不知道,这样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是不是一种负担、一种折磨?甚至,是一种阻碍?
  父母的生活就是孩子进入社会前的一本读物,父母的生活成功,这一本读物就是优良的读物,否则的话,孩子的心灵就会遭遇到挫折,会产生一种双重标准的矛盾。
  也许,我们可以说,这就是“身教”吧。有些父母,在自己的社会里,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和满足,因而,就把全副心力,放在儿女身上。这样的一种父母,照他们自己的看法,应该是值得儿女尊敬与感谢的,因为,他们放弃了现在的一切,把所有的努力与希望,都寄托在儿女身上。他们可说是:为儿女而牺牲了的一代。
  有的,有这样的一代,这一代刚好就是我们的上一代。在连年的战乱之中,在颠沛流离的路途上,用最后一个拥抱来保护了幼小的子女在敌机空袭之中幸免于难,用最后的一点粮食让孩子能支持下去,用辛勤的工作让全家人得以温饱,用忍受一切的屈辱来换取孩子的自由成长。我们的上一代是为了我们而牺牲的一代,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民族的心田里留了下来,划了一道深深的创痕。
  正因为有了上一代的牺牲,我们这一代的生活才应该更觉得珍贵和有意义,所以,我们才需要努力地去生活,让我们每一个希望,每一种理想都能实现。我们要生活给孩子们看,让孩子尊敬我们,崇拜我们,效法我们,羡慕我们。让孩子知道,只要努力地去做,只要认真地去走,一定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不要去和别人比较,要和自己比较。我想,今夜的我,似乎有点激动起来,是的,我无法很清楚很有条理地说出我的思想,我只想向和我一样的中国母亲们说出我心中的那一点要求。
  不要把你的愿望加在儿女身上,不要等着让他们来实现你的愿望。我们还都这样年轻,何不让自己来走一条路,走上一条繁花似锦的路,何不让我们的愿望在我们自己这一代实现。
  你的儿女一定会向你学习的。

Rank: 8Rank: 8

18#
发表于 2012-4-6 13:34:37 |只看该作者
金丝笼中的鸟

  我不得不承认,我是个极为幸运的人。
  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家中过得并不宽裕,父母为我们这几个孩子,省吃俭用,一点也不敢浪费。我们住的房子很小,四个女孩子住在一间卧室里,上了大学了,睡的还是小时候的那两张双人床,双人床是浅绿色铁制的,很窄,但是很长,因而可以从七、八岁睡到十七、八岁。每天晚上,四个女孩子都上了床(弟弟一个人睡在厨房旁边的小屋子里),父亲常会从他的卧室里出来,站在我们床前,微笑地说:
  “好啊!我的小鸟都回窝了。”
  在灯光下,父亲那种温柔而又满意的笑容,我到此刻还记得非常清楚。四个吱吱喳喳在床上笑闹着的女孩子,真象四只快乐的小鸟。没有几件漂亮的衣服,可是大家会交换着穿,没有可以随意挥霍的金钱,可是有可以随意挥霍的爱和关心。在入睡前的一刹那,我们彼此交换一天的生活经验,一天里的喜怒哀乐,姐妹间有那么多可以深谈的话。
  那样的夜晚,那样的回忆,是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的。我们的房子很小,可是清爽而干净,而且,窗外有潺潺的流水,有一整个院子的花,有一整个山坡的树。记得,从小到大,总是住在郊区,好像是因为郊区的房子,房租比较便宜。(后来,好不容易,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仍然是在市郊。)虽然,上学的我们,总为了要转车,要早起,要迟到的种种困境而抱怨过,可是,现在回想起来,那样的辛苦还是值得的。
  每年寒暑假的时候,只要我要求,虽然家用很紧,父母仍然每次都让我去参加XX团办的各种活动。所以,才十几岁的女孩,却去过东沙,去过澎湖,去了高雄,上了阿里山,又进了横贯公路。母亲说:
  “每次出门,就只会寄一封平安抵达的信回来,然后就没有消息了。几个星期以后,一个晒得象黑炭的人就会出现在门口,箱子里塞满了到处去捡回来的石头,那么重的箱子也不知道怎么扛回来的。”
  而那样的生活,那样的回忆,也是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的。我曾在月光澄澈如水的杉林里,和朋友们同行,在高山巨石堆聚而成的池子里,和朋友们和衣进入,在碧绿的山泉中游泳。我曾为了画几朵瘦弱的百合花,和朋友们精疲力尽地在太阳下去之前,爬上了那座山中的山。那样快乐、尽兴而又美丽的青春啊!
  我的父母没有给我一个堂皇富丽的生活环境,然而,他们给了我最大的一笔财富,他们给了我所有能让我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他们给了我一颗自由的心,这是作为一只幸福的小鸟的必要条件。为了这一点,到今天,我仍然在不断地向我的父母说出我心中的感谢。
  也为了这一点,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同样美丽的童年,所以,虽然每次去台北看个画展都要走那么多路,去新竹教书也要往返奔波,可是,我们仍然舍不得搬出石门乡间。虽然,朋友都劝我们,要打事业基础必须要住到大城市里,为了孩子的学业也该及早迁到台北。我知道他们说得很有道理,不过,我仍然尽量地拖延着,希望孩子能在乡下住得越久越好。
  我的孩子会爬树,会抓知了,会捉萤大虫。闻得到稻子的香,金银花的香,茉莉的香。早上起来,会去给我采树上新开的白兰花,或者后院刚熟的芭乐。高兴的时候,会向我租一块地,去种空心菜和扁豆,虽然只是五分钟的热度,然而在这样一个丰盛的自然界里,也会有几次小小的收获。有风的天气,去大草地上放风筝,没有风的日子,和小朋友去骑车、打羽毛球。
  有一次,我听见姐弟两个在谈话,小的向大的说心事:
  “住在台北多好,吃完晚饭还可以出去看电影。”
  而大的回答说:
  “住在乡下也好啊,吃完晚饭还可以去爬山。”
  每次想到要不要搬家的问题,就会想到台北市区里密密层层的高楼,一扇扇为了装着冷气机而紧闭的窗户,为了防盗而装满了铁栅的阳台,想到要住进那样的一个房子里,心里就觉得闷闷的。而最让我颓丧的是,眼看着那样的生活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命运,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应付?
  当然,有很多朋友在努力地去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他们的苦心与杰出的设计让我很感动。好漂亮的家具,好优雅的装潢,孩子的房间也尽量注意到给他们留下活动的空间,有位朋友还很得意地向我展示他为孩子们设计的滑梯,天花板上吊下的绳索,这样孩子们可以在屋子里尽情地游戏,发挥他们好动的天性。
  但是,在他向我侃侃而谈的时候,忽然在我心中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画面:整幢的大楼变成了透明的,在一个个透明的格子里,都有一间装演得异常热闹的儿童房,一个个面色苍白的儿童在房里的绳索上荡来荡去,尽量地做着父母要求他的一切动作,就好像一只只金丝笼里的金丝雀。
  如何能让我们的孩子避免这样的一种命运呢?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吧,好吗?

Rank: 8Rank: 8

19#
发表于 2012-4-6 13:35:04 |只看该作者
给孩子一些美的熏陶

  上一封信里,我谈到居住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有些朋友说,在一个大城市里,无法多与大自然接触,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可是,也有些朋友认为,我们可以想办法改善这一种现象,例如,较远的我们可以力行家庭计划,切实地去减轻人口的压力,较近的,我们可以多增加一些社区公园,让孩子们有在户外活动的场地和机会。
  事在人为,只要有深谋远虑的政府,有肯合作肯维持的有公德心的市民,我们的居住环境应该可以逐步地改善。只要我们肯去做,而且做得得法。
  我为什么要加上最后的这一句呢?那是因为我有一些感触,很深的感触。我们不是没有社区公园,可是,公园里有大多的铁栏杆、太多的水泥,除了地上铺满水泥以外,还用水泥做出各式各样的东西:水泥的亭子、水泥的柱子、水泥的假山、水泥的竹子,真正是“巧夺天工”!
  然而,它毕竟不是“天工”。
  公园设立的目的,既然是为了要让住在水泥房子里的人能有个休憩的处所,有个接近大自然的地方,那么,就应该有草地,有树,有真的石头,有真的竹子,哪怕只有小小的一点面积,可是,就应该是真的,自然的。
  我不相信会有人对我这句话提出异议,可是,奇怪的是,所有的社区公园都在朝“巧夺天工”那条路上去走。同时,在全省各地只要有人发现了一个风景区,马上会有人在那个风景区里做规划和建设的安排,发展那个地方的观光事业就是充实那个地方的水泥设备:开路,装栏杆,在最漂亮的关口上盖一座红红绿绿的亭子,做了很多水泥凳子。不管是澄清湖也好,石门水库也好,好像观光局长身兼水泥厂厂长,恨不得把所有的名山胜水都糊上一层水泥。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中国人不是一向很讲究情趣的吗?不是一向自命为清雅的民族吗?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的呢?
  我想,这个问题谈到最后,仍然要回到我们年轻的母亲身上来了,幼儿的美的教育,是我们一定要重视的一个环节。这一代有很多事情我们已改不了了,但是,无论如何,对我们的下一代,我们一定要多给他们一些美的熏陶,而这些美丽的事物从何处能得来呢?
  还是原来的老答案:“大块假我以文章。”从自然的环境里,我们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宝库,只要你肯用心去汲取。
  假如不能常常出去看材,我们就想点办法在家里种几盆小花。假如公寓房子不能养猫狗,我们就想办法养只鸟,或者养几条鱼。天气好的假日,尽量多带孩子出去走一走,不用去很出名的风景区,因为一定人挤人,就好像挑个春天上阳明山一样,是存心跟自己过不去。所以,最好找个不出名的小山去爬一爬,或者找个不出名的海滩去走一走。别人都去白沙湾的时候,我们一定不去,这样,才能够好好地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日,不会搞得人仰马翻,而什么都没看到、也没享受到。
  孩子们的心,是最敏感的一颗心,请给他们足够的飞翔的自由与空间。在旅游的途中,除了给他们果汁、汽水、干粮以外,请随时随地培养他们观察大自然的兴趣与习惯。常看《国语日报》上的儿童作品,有些孩子们写的游记是一套公式:坐车去自的地,到了目的地吃东西、玩游戏、然后坐车回家。当然,对孩子来说,换了个地方去游戏和吃东西已是很快乐很满意的事了,可是,我很担心,这里面会出来很多未来的水泥厂厂长,假如他将来不负责观光事业或社区公园的建设也就罢了,否则的话,二、三十年后,我们的风景区将剩不下多少自然的风景了。
  就像淡水海边那一片孤独的水笔仔一样,大自然是一种不可以随意糟蹋的珍宝。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认清楚这一个事实,让他们知道:所有美丽的事物都该用全心全意去维护与爱惜。

Rank: 8Rank: 8

20#
发表于 2012-4-6 13:35:44 |只看该作者
快乐的树

  我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之间,给了孩子很多的暗示。
  好像,我们常常希望男孩子勇敢,希望女孩子温柔,希望这个孩子功课能再好一点,希望那个孩子说话能再流利一点,而假如孩子和你和心中原先为他铸造的模式不一样,你就会感到失望。当然,你也许并没有表示出来,不过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也会觉得出你的失望,因而,他也会对自己失望了。
  对幼儿画画这件事,原本不应该有这些烦恼。假如每个母亲都能了解,她的孩子在这个年龄,画图只是游戏的一种,无所谓画得好或画得不好的话,事情就简单得多、也快乐得多了。可惜的是,能这么想得开的母亲并不多,于是,幼儿的生活中就平添了很多不必要的烦扰。
  孩子一开始拿笔,母亲就紧盯着他的成绩,孩子若偶尔心血来潮,多画了几张,母亲就到处打听有没有训练学前儿童绘画的美术班。当然,我们不一定认为他画得很好,不过,他至少必须要比邻居的孩子画得好。假如送他去老师家学画,我们也希望老师能多指导他一点,假如老师有一次大大地称赞了另外一个小朋友,我们虽然不会生气,不过,我们也不会太愉快。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虽然没有说什么,不过,孩子也沉默下来了。
  那么,那样早就给孩子一种压力,到底是爱他呢?还是害他呢?连画一张画也要在三、五岁时就开始去拜师,到底是在为他铺路呢?还是在为他筑墙呢?
  我绝不是反对孩子去上绘画班,我只是反对父母送了子女去上绘画班以后就希望孩子能在班上得个画图第一或者在学校里得个画图第一。“艺术”这一种东西本来就不太能论斤论两地称分量排名次,更何况小小年龄的“儿童画”。我很佩服儿童画展的评审先生们已不再用第一第二来硬性地分出孩子作品的高下了。说实在的,十岁以前的孩子的作品,假如是他高高兴兴、自由自在地画出来的话,每一张都应该是第一。因为,他充分地表现了他自己,而且也在画图的过程中享受了他应得的快乐,得到了他应得的经验,那么,他的那张作品就该是一张成功的作品,该得到第一名。
  当然,也有一些专家们认为,十岁以前的孩子,若能注意地加以训练,他们在绘画上的表达能力会大为增强,就是三、五岁的幼儿,也可以得到一些帮助。可是,我一直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要训练他们?用什么观念与方法训练他们?以什么标准来衡量他们作品的好坏?”
  对一张成人的作品,我们常爱用“色彩丰富”、“构图有趣味”、“技巧纯熟”之类的话来赞美,这样来赞美一张你喜欢的画是可以的,但是,假如以此为标准来评判其他的画则是不可以的。因为一个人画出一张画不像演算出一个数学题,是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的。我们对“艺术”这两字常带有一种微妙的情绪,就是因为我们希望它是与日常生活不相同的,能给我们以一种安慰和超出不凡的感情的东西。那么,我们为什么又一再地以世俗的规范去衡量他呢?
  而对于一个稚龄的孩子的作品,我们更不应该定出一个标准了。用成人的眼光,我们只能说,他画得非常“可爱”,或不太“可爱”。假如在一个班级里,有的孩子因为家庭幸福,不太受束缚,因而在画图时也能放心大胆地用颜色,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光辉,而另外的一些孩子,因为生长在不幸福的家庭里,心里有很重的压力,因而画出一些很冷很乏味的作品,那么,我们能给前者第一名,给后者最后一名吗?这样的评审公平吗?就算在同一个家庭里,假如一个孩子天性好动,他的画面构图常常极为活泼有力,而另外一个孩子生性畏羞,画起画来也总是很拘谨,那么,你能说前者比后者有绘画的才能吗?你如何能够看出他们内在的真正的潜能?你又如何能预知他将来的命运呢?
  说到这里,你们一定会有疑问了:“那么,母亲到底可以做些什么呢?”亲爱的朋友们啊,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可多着呢!
  首先,就像我以前所说的,给孩子很多的爱,同时,暗示他,不管他的画画得比别人“好”或“不好”,你都最爱他,你要让他安心过他的童年。然后,在你给他生活起居上应有的照料之后,你必须要放开手,给他一些生活上的自由。爱是关切,是注意,但不是束缚,更不是占有。你要有胆量并且有度量地让他自己去探险,自己去经验,让他偶尔痛快地玩几次泥沙,下雨天让他踩水,让他偶尔跌几跤,让他去爬树,让他自己去选玩伴,让他被人欺负几次,也让他揍几次别的小朋友,让他去哭,让他去笑,让他偶尔有一次尽兴的奔跑。我们要做的,是在旁边注意他,在有限度之内,容忍他。
  周时,在他很多“第一次”的经验里,例如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看电影时,我们都要在事先尽量避免给他一种概念的灌输,尽量把第一次的新鲜感留给他享用,让你的孩子在你不着痕迹的关切之下,长成为一个有着敏感的触角,不断地吸收新的经验,不断地发现生命中的乐趣,并且兴高采烈地享受着生活中的热情与美好的人,那么,就算长大后他不一定能成为一个画家,他也必定会是个喜欢画画、喜欢看画的人。
  在这世间,没有什么修养与能力是可以“速成”的,尤其在艺术的领域里,更需要时间与兴趣。亲爱的朋友,请微笑地、耐心地让你的孩子在你关怀下恣意地成长,你要种的是一棵枝叶繁茂的快乐树,而不是一棵被修剪捆绑得伤痕处处的盆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4-28 22:19 , Processed in 0.02891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