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67|回复: 1

[教育专版] 【转】萧愚:执行能力背后的智慧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2-1-11 23:06:42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两种重要能力,一是创新创造能力,二是执行能力。因为创新创造能力比较稀缺,所以社会上有一种观点,就是贬低执行能力,推崇创新创造能力。可实际上,这个社会大部分人赢得幸福是靠执行能力,而不是靠创新创造能力。所以我们在呼唤创新创造能力的同时,不要贬低执行能力。执行能力背后也有智慧,建立在智慧上的执行与盲目执行有着根本的区别。

我们家庭教育网校有两位07年孩子的妈妈,A妈进入网校比较早,Y妈比较晚,但Y妈的孩子1年后已经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学英语的习惯,而且英语思维初步形成,可以与妈妈进行简单对话,自己也经常主动说英语。同时,Y妈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孩子的教学法。孩子现在学英语就像洗脸、刷牙那样形成了习惯。

而A妈,目前仍然停留在“给孩子听碟法”这个层面。孩子的英语进步缓慢,只能零星蹦出一些词汇和句子。远远谈不上英语表达,对英语谈不上兴趣,更多的兴趣是看动画。

我比较了一下两位妈妈,Y妈虽然理论素养不高,不善总结,但她的执行力比较好。这个执行力不是简单的做,当然也要伴随着思考。

首先需要一定的判断力,判断某个材料的优劣,判断一个方法的优劣,判断力本身就是智慧的体现,拿来主义可不是随随便便拿来,而需要去粗存精。

一旦形成初步的判断,Y妈就开始认真执行。与此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认真记录,分析,随着孩子的状态不断调整。Y妈很少问我,“我每天该让孩子学习多长时间?”具体学习多长时间,她主要根据孩子的状态和接受能力来调节。

孩子起初的时候只能十分钟,慢慢十五,二十,一直到现在的半小时。这些都是通过观察孩子慢慢调节的,如果说背后有理论支撑的话,就是我常说的“橡皮筋理论”。
参考:《潜力就像橡皮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e6cfa0100fsrb.html

Y妈问我比较多的问题是方向上的,我的方法对不对?我选的材料好不好?现在孩子该不该加入一些阅读?Y妈知道,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所以她不在意孩子每天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是否多记了几个单词,而特别在意,我现在是不是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如果确定自己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她所作的就是用恒心去积累,用耐心去坚持,用信心去等待。

人做成任何事情无非就是两样:正确方向+坚持。经过一年,她到了收获的季节。孩子的习惯养成了,兴趣出来了,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再说说A妈,她不是没有时间,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甚至比Y妈要充裕。(Y妈和A妈都有工作)但A妈在教学中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她给自己找的第一个借口是自己没法开口。她的想法是,自己先学好之后,然后再教孩子。

那么,她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学好呢?今天没时间,明天也没时间,她跟我说也许在两年后。我们可以想见,她两年后依然没有时间。

可事实上,一个父母根本就没有必要自己精通英语之后再教孩子。你只是一个教练员的角色,为孩子搭好学习平台,培养起孩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了,不是让你去当运动员。此外,你还可以跟孩子平行进步,还可以稍稍领先孩子一小步。最重要的是,你要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弄明白学英语,教英语的门道。

我在网校里介绍了许多学习理论,但这些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领会得更清楚。如果总站在外围徘徊不前,便永远只能是看客,从而,孩子的发展徘徊不前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把这些东西反复强调,Y妈很容易就领会了。Y妈也是典型的哑巴英语,但她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也开始逐渐练习着开口。现在已经能够与孩子平行进步,甚至领先一小步了。

家长领先孩子一小步并不难,因为家长的思维能力更强,还有文本可以参考。有些家长甚至把文本贴到墙上,跟孩子交流之前先看一下文本。类似这种“作弊”手段,都可以弥补自己口语能力不佳的问题。不要忽视这些教学中的小技巧,这也是执行智慧的一个体现。

执行能力的另一个关键是开放、积极的心态,乐于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反思,改进,调节,完善。类似A妈这样的同学,她有一种消极的心态。遇到一个困难就开始退缩,开始想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的退缩找借口。然后,非常自然的,她就容易去找那种能够自我催眠的解决方案。

这种自我催眠解决方案是什么样的呢?

还是以英语为例。那种“给孩子看碟法”就是一种典型。这种方法告诉你,只要给孩子看碟就可以了,也不要管孩子懂不懂。然后还会有一些家长出来现身说法,我的孩子就是这样做的,结果英语很棒云云。

消极的心态,逃避退缩的心理,想当然的思维方式,再加上自我催眠的解决方案,这几样东西是绝配,组合起来便形成一个强大的错误观念螺旋。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一旦形成错误观念是非常难以改变的,忽悠的最高境界是自己忽悠自己。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人之所以被忽悠,往往是因为他需要被忽悠,渴望被忽悠,通过被忽悠,让他失衡的心理世界暂时获得平衡。比如“给孩子看碟法”,就可以让家长心安理得无所作为了。

前段时间,我在网校解读了哈佛幸福课,我有一个非常大的收获,就是关于幸福螺旋和不幸福的螺旋这个理论。

幸福螺旋是行动,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自信,获得能力与智慧。不幸福的螺旋是消极,逃避,退缩,自己的世界越来越小,最终只能靠自我催眠的解决方案达成暂时的心理平衡。

网校Y妈这种状态,就是进入了那个典型的幸福螺旋。通过不断的行动,教育成果越来越显现,自己的信心与状态也越来越好。有了信心,又掌握了做事的方法,那么,就越来越有干劲儿……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螺旋持续十年八年,她们母子会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和状态?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三岁时并驾齐驱的两个孩子,成年时却有着天壤之别,
为什么会这样?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你一些启示。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2-1-11 23:11:34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想,不光是育儿,生活中的任何时间,执行力都非常重要,畅想好多美好事情,可是一直不行动,一直期待一个更好的机会和更好的条件,或者借口条件不成熟,把时间放在等待上,结果永远在畅想,机会每次都从指缝中溜走。所以行动力就越来越弱,成就感就越来越少,于是恶性循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3-29 08:23 , Processed in 0.02151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