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252|回复: 38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庭是个大课堂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31 08:47:50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生命是奇妙的,人的个性当然也很奇妙。当我开始睁大眼睛,试图了解我身处的这个五口之家时,我猛然发现,家中每个人的性格居然如此不同,相互之间的交流模式真是极复杂又简单,可预测又有意外。说性格大不同是从统计学的观点来看,是大体上的一种判断,相似之处当然也有很多,在不经意之间,我会发现自己突然变成母亲,变成了父亲,变成自己的姐弟。

假如家中有一个特别强势的人,特别坚持自己观点的人,那么就必须有一个或多个压抑的、内收的人,这一点尤其体现于夫妻之间。两个人都特别强势,那么双方都无法忍受太久,要不分离,要不一方屈服。我经常听到关于夫妻间个性互补这个观点,就我有限的认知来看,特别强势的两个人真的很难几十年共处,特别强势、不愿承认自己有错的人,常常会塑造出比较压抑的家人,他会将自己的配偶、子女推向一种比较压抑的地步,至少对他而言是压抑的,意思是对方不愿意对他敞开心扉,倾诉心声。他的家人可能会对别人敞开心扉或者他们相互敞开心扉,但是对他却不敢或者不愿意敞开心扉,因为他们有可能动辄得咎。害怕被打、被痛骂、指责或唠叨的结果就是,他们对他封闭了内心世界。

渐渐地,家庭中会有一种非常微妙的情况发生,那就是分类和结盟,联盟有长期的,也有因特定事件而产生的临时结盟。关于后者,回忆起来确实是相当有趣的。记得小时候,我们姐弟都是墙头草,今天是盟友,明天就是对立方,相互吵嘴。而且常常是吵着吵着就倒戈了。理由?应该是为了抢玩具,谁去买酱油等小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4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Rank: 8Rank: 8

2#
发表于 2012-1-1 08:42:09 |显示全部楼层
蓝田的洞察力不错,文字表达也不错。
你的描述我都有似曾相似的感觉。
东阳妈妈 发表于 2011-12-31 15:54


很多家庭问题的本质其实都很相似,虽然内容表现得五花八门。

Rank: 8Rank: 8

3#
发表于 2012-1-1 09:37:33 |显示全部楼层
家庭教育最重要?

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的生活不错,过得还算快乐,他会寻求改变吗?基本不会。而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一团糟,非改变不可的时候,他会拼命挣扎,以摆脱痛苦,找到幸福。怯懦、怕事、杞人忧天的我实在抵挡不住生命中出现的大大小小的挑战,我再不能假装自己可以一直这样生活下去?该怎么改变自己的个性?为什么我会有这种个性?为什么?这时候出现了一种畸形的热情,一种消极、痛苦的热情。我全心投入于翻阅书籍、寻求建议这件事上,我一边热切地做这件事,一边愁眉苦脸、痛苦不堪。

那么多的心理书籍都在告诉我,我的个性极可能与童年和家庭教育有莫大的关系,一定是这样的,既然那么多权威人士都这么说了,恐怕这就是答案。要改变我的个性,看样子非得从分析我的童年入手了。我回忆自己的童年经过,奋笔疾书,不仅给那个小小的我写信(受《中毒的父母》启发),也分析了父母的教育失当,想办法原谅他们。这些事帮了我不少,但因为我还在进行其他方面的努力,所以我无法判断它们对我所起的作用是否是决定性的。

可后来我不得不承认,我不知道我所分析出来的父母行为失当是否真是形成我个性的最关键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朋友圈、生命中的重要事件等等均是塑造一个人人格的重要因素,我不知道究竟是哪一个对我影响最深。上学时结交了一些朋友,生命中出现了一个特殊人物,这些都可能使一个人的人格产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家庭教育是重要,很重要。但人在学校、在社会的遭遇也相当重要,遇到一个人格高尚的人,极度自私的人可能也会变得宽容和懂得分享;长期身处一个污秽的环境,原本正直的人也可能麻痹自己、变得堕落。正确的家庭教育当然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正直品性,但没人能保证结果。将自己的问题完全归因于早期的家庭教育是件很简单的事,这样可以免除个人所需承担的责任。假如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话,那其实也不错。然而,这种头脑式的相信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相反只会使一个人继续拖延,不敢面对真实的问题。但假如你真想解决问题,那么梳理童年,分析你的家庭关系确实会有作用。作用就是释放你的负面情绪。分析完了,就放下你所分析出来的结论,因为那个结论不一定是真的。目的达到了,是时候完全对自己负责了,不要让你所认为的问题造成方(父母、伤害你的人等)来解决问题。因为,他们至多只能协助你解决问题,而不能彻底解决你的问题。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是什么?

越来越多受过教育的家长开始探讨正确的家庭教育,这真是个好趋势。但正如前面提到的,孩子周围的一切因素都会塑造他的个性,甚至有很多其他无以名之的因素在起着作用。家长当然需要高度责任心,但因此而认为孩子的言行举止全权得由自己负责时,自责的情绪就会渗入,自责太伤人。或许,这需要家长深切认清一点,在孩子开始上学之后,他的生命中会有更多的元素出现,这些东西是家长无法控制的。这个时候,家长必须要学着放手,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开始了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开始广泛地与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相处。我知道有些家长会积极参与学校事务,这些事情我都看到过、经历过,这种行为必须有个度,一旦过度,很可能会强化孩子娇生惯养、依赖父母的生活态度。孩子必须学会自己处理问题,而且家长要鼓励他不要逃避、勇敢处理面前的问题。

Rank: 8Rank: 8

4#
发表于 2012-1-2 18:11:20 |显示全部楼层
家庭中会有一种非常微妙的情况发生,那就是分类和结盟,亲戚更是如此。
歌唱着生活 发表于 2012-1-1 20:02


是啊,所以很多人,尤其是“混得不好”的人都会对过年、过节时的大家庭聚会犯怵,我已经发现不仅国内如此,国外也一样。亲戚间的流言蜚语、或明或暗的比较也带给人很大压力,但亲戚间的温情事件也有很多,相互帮助的感人时刻也有不少。这是我家的情况。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12-1-2 18:49:2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2-1-2 18:53 编辑

夫妻不和对子女的伤害

最近,有个朋友说她心情不好,结果发现是父母之间的争执最后引发为关联到每个家庭成员的大争吵,于是大家又开始提起成年往事,又开始互揭伤疤。哎,她每次提到这桩事,我都和她有相同的感受。我们没有体验到夫妻间吵闹背后的所谓真情,事实是,父母三天两头的争吵让我们有了心理阴影,我们两个对于婚姻一点都不期待,也觉得没有能力去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更别提什么小孩了。作为女生,我们两个在成年之后都承担起了母亲情绪垃圾桶的功能,当母亲宣泄了她的压力后,她恐怕不知道她带给自己女儿的究竟是什么力。自我上大学后,每一次回家,我的母亲总会和我谈心,每一次谈心都让我感到痛苦,我觉得那些东西很沉重,但当时的我找不到释放的办法。除了偶尔忍无可忍的叫她别再告诉我某些事,我帮不了她外,我还是会默默听她诉说,因为她是我的母亲,她难过时,我倾听是理所当然的。由于我和母亲的关系较亲密,单方面接受了她的话,可以说当时我是盲目相信我母亲的话的。现在回忆起来,我实在对自己的父亲不够亲切和关心,我认为父亲要为家庭问题负最大的责任,有时候他对我表示关心,我居然会反射性地逃避。后来,当我梳理家庭关系时,为此大哭了一场。万幸,现在我和父亲的关系已经好转了很多。

看到这里,朋友们可能已经发现,夫妻不和从来不单单是他们两个人的问题,有意无意地,父母会把孩子扯进来,要求孩子们表明态度,是父亲对,还是母亲对。过去,我站了立场,我在自己家庭中偏爱我的母亲,与我的父亲关系淡漠。这样的状态怎么可能与幸福有缘呢?我想到了大人对小孩常常问的一个问题,“父母两个,你更爱谁啊?”我听到过一个小孩不假思索地回答,他喜欢妈妈,因为妈妈给他买糖吃。我觉得这种回答还挺有童趣,也不值得小题大做。但当子女成年时,在心里回答这个问题时,如果完全偏向父母某一方,那么他是不幸福的。

夫妻间有矛盾时,不一定能控制得了负面情绪,只要不将吵架发展为家常便饭,问题不会很大。子女不蠢,知道父母相处的主色调是什么,它们知道那是温情还是持续的矛盾。如果可以,不要让子女想起父母相处之道时,有种悲凉的感觉。

这篇帖子是我从负面影响来探讨家庭关系的,探讨家长的某些做法较容易伤害子女的心灵,值得注意。像猫抓老鼠时那样,通过这些负面例子,父亲或母亲可以在向孩子数落配偶缺点或者当着孩子面用各种粗话攻击对方时,突然清醒过来,意识到这可能会让孩子不快乐,从而停止自己的行为。

点评

青豆  我有时候会对着四岁的女儿抱怨老公,当她面对爸爸的时候会说同样的话,那是替我说的。一直想给老公树立高大的形象,但有时对他的情绪又无处发泄,就跟孩子说了。有幸今天看到了  发表于 2013-6-18 11:44:15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12-1-2 19:30:54 |显示全部楼层
难伺候的女儿和换位思考的重要意义

有一年,我迷上了上网,我的网瘾很严重。虽然,白天的时候,我也曾反省过,但我仍然控制不了地上网到次日三四点。我看小说,刷论坛,就是不愿意离开电脑。几天下来,我的父亲和母亲都忍受不了了,他们夜里起来上厕所时,看到我房间里的灯还亮着时,总会来敲门,叫我睡觉,我只会表面上答应说立刻就睡了。几次下来,他们的语气严厉了,我还开始嫌他们烦。渐渐地,我已经越来越感觉到糟糕的作息对我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瘾头就是瘾头,我很难戒掉。我为了逃避父母的责备,把灯关掉,然后把薄毯子包住自己和电脑,不让荧幕的光透出门缝。现在想想,我当时还真是有创意。

有一天,不知怎么地,我开始换位思考了。我假设,假如我有一个女儿,她迷上了网络,每天不好好睡觉,通宵上网,白天搞得疲惫不堪,我会怎么做?这么一想,可不得了。我的答案就是,假如我有这样一个女儿,我都恨不得打她一顿,太不像话了,知不道这样对身体影响有多大。这次的换位思考对我的影响很大,我突然发现我的父母对我还是宽容的。真的,假如我的女儿有这种情况,我真忍不住会揍她一顿,不止是恐吓她说要砸电脑(我父亲曾说过要把我电脑砸了)。当然,我真的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实在太过分了,太让父母担忧了。从那以后,我虽然仍然爱上网,但夜间上网基本上不会超过零点了。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改变思想,改变生活”吧。当我尝试去揣摩父母的思想时,我理解了他们,我认清了自己的行为与家人密切相关,我不能让家人为我的坏习惯而担忧、而愤怒。

换位思考是很难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很多时候,你无法换位思考,因为你无法真切地了解对方。但在某些领域,换位思考其实很有作用,譬如家庭里。当我通宵上网时,父母为什么要责骂我?甚至气得说要砸了我的电脑?里面的动机是什么?难道是因为想要掌控我的行为?我认为,那是因为他们太担心我,他们不想我把身体搞坏,软言软语不行,他们实在没有办法,只有用责骂的方式了。当我去换位思考时,我不仅真的认清了自己的不懂事,我也感受到了父母的担忧以及他们怎么做都无法让我早睡的无奈,当这种认识产生时,坏习惯的确是可以立即改变的。

点评

素不  这个坏习惯我也有时会有,也让家人指责来着,感谢楼主的分享,我也试试。现在少熬夜了,是因为年纪大了,熬不起了,还是要爱惜自己。  发表于 2012-3-31 10:44:14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12-1-6 08:46:5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蓝田日暖

跟我和我父母一样,不过我还是反感以父母担心为由管我,因为他们担心的太多了,不是担心 ...
Elf 发表于 2012-1-3 07:21

我母亲担心比较多,所以我也吸收了她的担心,变成了一个杞人忧天的人,现在好多了。我现在离开家住,给大家一点空间,如果住在一起,说真的,我现在还没有那种开阔的包容能力,一定会有比较频繁的内在或外在冲突。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12-1-6 09:12:30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认真感受过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吗?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就是我母亲的翻版,我和我母亲都对父亲有着诸多的不满。当家里只有我、父亲和母亲时,你能想象我父亲的感受吗?我曾经好多次给父亲泼冷水,我从来不曾站在父亲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我拒绝去感受他的喜怒哀乐。当我父亲压抑太久,而想要和她女儿表达对老伴的不满时,我是怎么做的呢?我的眼神冰冷,我的言辞冷酷,作为一个女儿,我却严厉指责我的父亲,当他需要我支持的时候。因为,我认为他做错了,他对母亲的抱怨是不合理的。

多年后,当我回忆起这些事时,我开始深切地感觉到父亲的压抑,我在自己身上看到了父亲的影子,我也是一个非常压抑自己真实感受的人,在强势的人面前沉默寡言。我推翻了父亲不爱我的假设,我不能说父亲百分百爱我,这很难,就像我也不能百分百爱我父母一样,有时候我们都会自私地伤害家人。我开始关注细节,当父亲热切关心我何时回家,说要为我买喜欢吃的菜时;当父亲在家庭事项上征求我的意见时;当我父亲冒着大雨为我搬运行礼时(我因读书和工作需要搬行李时,都是我父亲全权处理的);当我回家,父亲到车站接我时,我都真切感受到了父亲对我的关心。当我的注意力从学业、工作、前途等自我的喜怒哀乐上扩散开去时,我才看到了这一切。我真的开始明白,爱就是小我的缺席。每个人小我缺席的频率不一,但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有散发爱之光的时刻。所以,我父亲身上有放下他个人利益而去爱的时刻,我的母亲身上也有,我家人身上都有,别人也如是。但是,当小我挣扎着要保护自己、要追求享受的时刻,爱就被遮蔽了,剩下的只是掌控、利用和攻击。

我很赞同克里希那穆提和阿玛斯关于爱的诠释。爱是独立存在的,爱无法努力去获得,在我们心量逐渐开阔、不再死死关注自身利益的时候,爱就会出现。小我平息下来,我们有爱的时候,当我们看到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会先于思想而行动地去帮助对方。但是当那颗计较得失的自我之心活跃时,即便是举手之劳,我们也未必会去提供帮助。

点评

Bettyyang  这段大赞!  发表于 2015-4-30 14:18:48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12-1-6 09:13:29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不少!
愉愉 发表于 2012-1-4 13:00


{:1_143:}

我的家人和我的邻居在我人格的转变上给了我很多帮助,尽管他们本人并不知情。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12-1-6 09:14:12 |显示全部楼层
星月晨曦 发表于 2012-1-4 18:36

谢谢你的鲜花,回赠一朵。

Rank: 8Rank: 8

11#
发表于 2012-1-8 14:41:30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末回家了。自从我开始理解我父亲后,我就主动承担起了父母双方的中间人,我会不失时机地在母亲面前强调父亲好的地方,在母亲控制不住大发脾气时,就和父亲使眼色缓解一下气氛。他们两人已经有一种比较稳定的平衡,所以第三方只要不去站立场,不使天平一边倒,那么一切都ok。至于这第三方(子女)与他们之间的关系,那就是另一码事了,这里面的错综复杂确实一言难尽,但复杂之中却蕴含着成长的宝藏。一个人能保持基本原则的同时,又能处理好家庭关系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不简单。保持自己基本原则的意思就是当下经常出现的三个字,做自己,或者说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活出自己。一切关系几乎都处于变化中,尤其是一个寻求自知并已有成长的人,他的人际关系一定会有变化,因为内在必然影响外在。至于,这变化究竟是“好”,还是“坏”,这很难说。从长远来看,从本质来看,应该是好的。从短期来看,从世俗来看,则可能会比较糟糕,因为他可能会显得边缘,而且乏人理解。这是就人际关系来说的,比较抽象,如果可以,我会更具体地来说说。

Rank: 8Rank: 8

12#
发表于 2012-1-8 15:13:21 |显示全部楼层
助我甚多的邻居

曾经有许多年,我的最大助手和伙伴就是电脑。但是电脑是机械,所以我那台组装起来的电脑总会有罢工的时候。为了省钱和不求人,我就尽量自己处理电脑方面的问题,渐渐地,对于电脑倒也有了些微的了解。我的邻居刚买电脑,对于电脑和网络了解很少,她听说我会用电脑,就来求助我,有一段时间常常来找我。当然这个求助不是单纯的口头指导,而包括实际的操作。我得提一句,这时候我对于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变化已经有比较敏锐的觉察了。因为我常常一个人上网,无人打扰,所以我那潜伏的不耐烦、怕别人打扰的心态都表现得不明显。但当我的邻居常常来找我时,我终于非常清楚地看到了自己那翻滚的冲突念头和由此而起的情绪反应包括呈现于外的面部表情。叙述得具体一点:

如果别人来找我帮忙,我通常是不会拒绝的。我不习惯拒绝别人,我觉得自己应该乐于助人。---一种念头
但我很不喜欢别人打扰我,我只想一个人做自己的事,玩自己的,帮助别人等于剥夺了我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一种蕴藏在不耐烦感觉背后的信念,这个信念当然也是一种念头,不过已经变形为不耐烦的感觉,不再那么明显可见了。

因此,那时候,我的精神世界就等于两股强烈的力量在交战,一个说“我应该助人”。为了面子,我当然还是帮我的邻居。但我内心里那一股嫌麻烦、期待问题快快结束的力量不愿投降。于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觉察到了自己丑陋的外在一面:我的语气已经明显不轻松不愉快,我的脸也开始扭曲了。那个时候,我真真正正地认识到了在这件事上,我是多么多么地自作孽。当然不仅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我的邻居。

我终于意识到,我是有选择的。我可以选择拒绝她,然后接纳这个现实,不因为这种拒绝助人而内疚。二是,帮助她处理电脑问题,而且一定要心甘情愿地帮助,不能一边帮助她,一边心里在抱怨。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选择了,其他选择都会导致痛苦。当然,我也顺带地思考了“时间宝贵”这个看似非常合理的蹩脚借口。我实在发现自己常常在做的事本身真谈不上有什么宝贵、了不起,还不如去帮别人做点小事呢。

所以,我做出了帮助她的选择。实际状况并非理想状况,我在帮助我邻居的时候,仍然会有厌烦的思想和情绪出现,但因为我已经做了决定,因为我已经对这件事特别警醒,所以它们作乱的时间不会很长,后来差不多就消失了。就这样,通过多次与邻居的这种互动,我发现自己的耐心大增。之后,如果有确实需要帮助的人求助我,那么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我都会以这样的态度回应。当然,我回应的都是小事,我付出的不过是一点精力,如果是很大的事,需要我付出的是别的什么,我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还能这么热心。毕竟我真的还有许许多多的自我执着无法破除。

点评

Bettyyang  我觉得性格外向的人会比较喜欢做这种与人打交道的事情,相对乐于助人,因为他们能从与人的良好关系中获得快乐。而性格内向的人更乐于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  发表于 2015-4-30 14:24:38

Rank: 8Rank: 8

13#
发表于 2012-1-10 08:26:40 |显示全部楼层
帮助未必都会有回报,一旦要求或内心里渴望回报,成长就打了折扣,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什么成长。但这是另一个细微的问题,所以我没有概括在这个例子里。

回答敬听的话,邻居对我有回报,她除了口头上感谢我外,她送过我东西。事实上,我发现大多数人在你帮助他的时候,都会真心的感谢,哪怕这件事非常非常的小。

另外,收获耐心对于我而言真的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甚至可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之一也不为过,因为与人相处实时那种不耐烦的心态在我的生命中实在太久了,影响我太深了(都是些负面影响),所以,光是这一点,我就已经非常感谢我的邻居了。是她的存在,帮助我摆脱了不耐烦的行为习惯。我的觉察能力也是从这种小事上不断提升的。觉察能力的提升决不能忽略在小事上的磨练,如此一点点磨练,我们遇到所谓的大事时,才可能招架得住。

Rank: 8Rank: 8

14#
发表于 2012-1-10 09:19:07 |显示全部楼层
发火和针对发火的习惯性策略

我发现在自己的家庭中,发火是一种极具诱惑力的行为。就像昨天,我就有种想发火的冲动,有种怒火急欲从胸腔处透过喉咙往外冲的感觉。什么意思?很简单,那一刻,我真的深深体会到,假如我能对这股怒火的所谓肇事者大发脾气的话,我一定会很爽很爽。当然,这个我自然就是那个小我了。总体来说,我和我父亲比较内向,但我们两个都有大发脾气的时候,但内向的主导人格特质还是压抑了这种频繁发火的倾向。但与此相对的有另一种人,他们脾气较为暴躁,他们针对怒气的方式与前者不同,前者是尽量压制怒火,他们则会选定一个对象把这股怒火发泄出来。对他们来说,这种做法是多半很合理的,因为他们认定,是那个对象惹他发火的。

怎么“对付”会惯性发火的人呢?唉,不管我们有意无意,方法是有的,而且决不只当面忍让一个办法,肯定还有其他更有效的办法可选。过去,我在与母亲相处时,就狡猾地采取了一种生闷气的办法,生闷气对于我来说很有好处。我不和她吵,我也很少哭,她说了或骂了我后,我就闷声不响地到自己房间里,把门关上。或者,我索性就离开家去外面晃荡,以此表达我的不满。基本上,我这种策略常常是奏效的,我的母亲就会觉得自己做得过分了,她就会比较焦急地叫我出来吃饭,或说些别的什么话来缓和气氛。后来,我终于看清了这种习惯性生闷气的模式,我必须得改掉它。原因很简单,这样太不自由了,总是被情绪控制,总是作条件反射,与母亲相处之道总是在重复。而改变只能从我自己开始。

有一日,我正在帮母亲干活,她忙得不可开交,而我又出了错,她一时控制不住对我发了火,那时候家里还有一个亲戚在。我面子挂不住了,感觉到无限委屈,为什么她不能给我这个成年人一点面子呢?于是,我又习惯性地走开,回到了房间。但我确实意识到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我该怎么做,我来回踱步。说没有怒气,那是假的。我不断深呼吸,将注意力放在气息的进出上,终于使自己平静下来。假如我不出去,等母亲“求饶”,主动来叫我出去吃饭,那么,我们之间对该类问题的处理模式就仍然没有变化。既然我已经略微平静,那么最好的做法就是继续回去帮忙。作为家庭成员之一,干家务活是理所当然的。于是,我继续回去,并且询问母亲还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从那以后,我尽量学着将情绪与当作的事之间划线,如果这件事我当作,那么不管负面情绪如何活跃,我都还是尽量去做。但如果情绪非常强烈,我会选择离开引爆我情绪的人或事一定的时间,先让自己平静一点,然后再回去继续做事。

点评

Bettyyang  哇,果然内向的人处理这种事情的方式都差不多啊!我老公就是用【生闷气】或者【躲开】的方法对付对他发火的人。  发表于 2015-4-30 14:27:29

Rank: 8Rank: 8

15#
发表于 2012-1-10 09:19:35 |显示全部楼层
发火和针对发火的习惯性策略

我发现在自己的家庭中,发火是一种极具诱惑力的行为。就像昨天,我就有种想发火的冲动,有种怒火急欲从胸腔处透过喉咙往外冲的感觉。什么意思?很简单,那一刻,我真的深深体会到,假如我能对这股怒火的所谓肇事者大发脾气的话,我一定会很爽很爽。当然,这个我自然就是那个小我了。总体来说,我和我父亲比较内向,但我们两个都有大发脾气的时候,但内向的主导人格特质还是压抑了这种频繁发火的倾向。但与此相对的有另一种人,他们脾气较为暴躁,他们针对怒气的方式与前者不同,前者是尽量压制怒火,他们则会选定一个对象把这股怒火发泄出来。对他们来说,这种做法是多半很合理的,因为他们认定,是那个对象惹他发火的。

怎么“对付”会惯性发火的人呢?唉,不管我们有意无意,方法是有的,而且决不只当面忍让一个办法,肯定还有其他更有效的办法可选。过去,我在与母亲相处时,就狡猾地采取了一种生闷气的办法,生闷气对于我来说很有好处。我不和她吵,我也很少哭,她说了或骂了我后,我就闷声不响地到自己房间里,把门关上。或者,我索性就离开家去外面晃荡,以此表达我的不满。基本上,我这种策略常常是奏效的,我的母亲就会觉得自己做得过分了,她就会比较焦急地叫我出来吃饭,或说些别的什么话来缓和气氛。后来,我终于看清了这种习惯性生闷气的模式,我必须得改掉它。原因很简单,这样太不自由了,总是被情绪控制,总是作条件反射,与母亲相处之道总是在重复。而改变只能从我自己开始。

有一日,我正在帮母亲干活,她忙得不可开交,而我又出了错,她一时控制不住对我发了火,那时候家里还有一个亲戚在。我面子挂不住了,感觉到无限委屈,为什么她不能给我这个成年人一点面子呢?于是,我又习惯性地走开,回到了房间。但我确实意识到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我该怎么做,我来回踱步。说没有怒气,那是假的。我不断深呼吸,将注意力放在气息的进出上,终于使自己平静下来。假如我不出去,等母亲“求饶”,主动来叫我出去吃饭,那么,我们之间对该类问题的处理模式就仍然没有变化。既然我已经略微平静,那么最好的做法就是继续回去帮忙。作为家庭成员之一,干家务活是理所当然的。于是,我继续回去,并且询问母亲还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从那以后,我尽量学着将情绪与当作的事之间划线,如果这件事我当作,那么不管负面情绪如何活跃,我都还是尽量去做。但如果情绪非常强烈,我会选择离开引爆我情绪的人或事一定的时间,先让自己平静一点,然后再回去继续做事。

Rank: 8Rank: 8

16#
发表于 2012-1-16 09:20:34 |显示全部楼层
重复的模式

我的父母又吵架了,吵架的内容还是老一套。我想起了《克里希那穆提传》中的一次对话。作者普普尔就人类的某些现实状况反问克,说:“这有什么不对吗?”克回答:“没什么不对啊,只不过这种生活是重复再三,毫无活力的。”现在,我又被迫欣赏上演了好多次好多次的戏码了。他们在激动之下,又开始翻出老账,我的母亲记忆力太好,这就意味着,她头脑中的那本日记本很厚,而我父亲呢,说来说句就那么几件事、几句话。两个人都感觉很委屈。当一个人很委屈的时候,往往觉得自己很伟大,为这个家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双方都认为是对方完全地对不起自己。当人气愤的时候,就开始非常了不起地计划未来,什么不过了,什么以后再也不管了啊。我现在已经不会去支持这些所谓的计划了,因为说不定明天,或者三天后,他们两个又会回归过去的比较平静的相处模式了。

我该庆幸,现在自己已经受得了这些戏码了。可过去,父母间的大大小小的争吵、彼此间的不和给我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我曾经多年都承担了情绪垃圾桶的功能,情绪垃圾进入我心灵后却无法及时排出,于是越积越多,令人越来越沉重。我现在越来越发现,人的成熟和年龄并没有多大关系。有时候,听大人们争吵,你不禁会问很多个为什么。这些小事为什么会让这两个五六十岁的人人怒目相视?为什么他们要经常经常地在儿女面前争吵不休?为什么他们不能忘了前尘往事,好好生活?既然过得那么不快乐,为什么不分手?

我也流了几滴眼泪,回忆起为这个家庭带来痛苦的那些陈年往事,一种熟悉的哀伤就涌上心头。这些陈年往事在两个大人的头脑和双唇间活跃,所以永远都挥之不去,活在当下。你亏欠我,我亏欠你,每一笔账都记录在案,但却因为岁月久远而有时候记忆会出差错。于是就谁的记忆为准一事,会上演新的更加剧烈的戏码。

改变两个成年人几十年的相处习惯,我无能为力,我只能尝试着缓和双方的关系。不过,即使没有我的缓和,我想他们也会过下去的,大吵一架--缓和--日常小吵--大吵一架。在这种模式中,大吵的频率很低,它也不可能高,因为一旦大吵成为高频率行为,那么长久相处必然是不可能的。

当他们吵架时,我发现自己所能做的就是用说话来调节,但是作用并不大。正确处理家庭关系确实需要智慧和能力,而我在这两方面都还很欠缺,我所做的只是单一形式的调和,而这种调和并未能改变或动摇父母相处的本质。我当然知道改变需从他们自身出发,然而,作为家人,我也必须做自己能做的,来促成关系品质的改善。这真是件难事,一个大大的挑战。

Rank: 8Rank: 8

17#
发表于 2012-1-18 09:55:07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越越洋洋和txy2006的支持,祝大家新年快乐!{:1_143:}

Rank: 8Rank: 8

18#
发表于 2012-1-18 11:01:05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卦和评价

你有没有一个不留神就说出了别人的秘密?想必大家都有这种经验。有时候,别人告诉我一个秘密,尽管我嘴巴很紧,也不免会有失口的时候。而现在、我几乎不会失口说出别人的秘密,一方面是我比较警觉,更重要的是我失去了八卦的兴趣,因此就避免了一不小心透露第三方的讯息。

整个亲戚圈,尤其是亲戚中的女人圈中弥漫着小道消息,八卦无所不在,讯息传递极为迅速,这都托了手机的福。有时候,母亲和我谈起最近自家和亲戚家发生的事,控制不住时,我会发表一些评论:“我真搞不懂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么私密的东西转眼间就传遍各家,你咋对某某家发生的事那么了解啊?”当然,这些消息是三两个女人闲聊时互相分享的。从这一类事件中我所吸取的教训是,我不想说的话,哪怕是对很亲密的人也尽量不说,不是因为我不信任她,而是我知道,即便一个人打定主意要保守别人的秘密,但是在特定条件的影响下,她还是会忍不住泄露本不该说的话,说完了又后悔。

八卦很具诱惑力。在我自身,通过八卦可以得到的“好处”有:评价他人的快感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优越感、自我宽慰感(通常是借助他人的悲惨遭遇而获得)。这是个评价的年代。八卦论坛的主旨就在于评价人、评价事,各抒己见,编织错综复杂的集体情绪网。评价人、评价事会让人上瘾,评价者有权力在头脑里、在网络上评价一切,这个评价者就是我,这种指点江山的感觉很棒,尽管只是纸上谈兵。

在家庭里面,八卦可以激起人种种的情绪,可以唤醒愤怒,使前尘往事再度呈现眼前。在这方面,我修炼得很不到位,对于亲人朋友,我的成见不容易打破。当我在写这篇帖子的时候,我深深意识到对于某些亲人,我的视野很狭窄,我自认为已经很了解对方,将他人格的最突出部分一提再提,仿佛他就是那样一个人,除此之外无它。其实这只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此时此刻,我得承认我并不想去了解对方,所以将其固化为某种形象加以评论,因为这么做很省力,而且让我有心理上的道德优越感。现在,我承认在这方面我犯了错。既然我不想去了解对方,那么最好的做法就是,承认自己不了解现在的对方,承认自己只了解他有限的过去,我没有资格去评价对方。自知已然如此困难,何况知他呢。我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解自己上面,而不是去揣测和评论他人。因为过往的经验无数次告诉我,我对别人的判断常会失误,因为判断往往是基于我对别人的记忆,但现实是,人其实一直都在变,你不知道此时此刻,对方会向你表现什么。

点评

Bettyyang  我老公就是超级不八卦的人,什么事情说给他都像丢进保险箱。他绝对没地方说去。  发表于 2015-5-1 03:43:02

Rank: 8Rank: 8

19#
发表于 2012-3-20 15:14:04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2-3-20 15:17 编辑

让人自在的可贵品质

父母永远把我当小孩看,如果我一切都符合他们的期待,他们待我挺好,但如果我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他们就会责备我,对我讲大道理。我一直在练习接纳,但有时候仍然控制不住,在内心里反击他们。如果拿我父母的标准来看,我一定是个大大的loser。他们也不过在我回家的时候,拣几分钟把我的重要缺点强调一遍,大概每天一次吧。如果幸运的话,两天一次。总体来说,我该万分知足了,大部分时候我也是知足的,可仍有好多时刻,“他们应该理解我,他们应该支持我。如果他们能够支持我、理解我,哪怕是对我保持沉默也好,我就不会焦虑了”这样的念头会抓住我。甚至在一些特别压抑的时间,我感觉自己可能会一辈子活在他们期待的束缚中了,我害怕完全脱离他们的期待,走自己的路。

是的,我和父母的关系已经亲近了很多很多,也会有心与心的交流。可惜,巨大的矛盾和不协调仍然存在,他们期望中的我,已经不太可能在这几年出现了。而我,一边不愿意妥协,一边觉得自己不孝。

有时候真奇怪,近在身边的人,常常会被我们忽略。看了那么多书,了解了那么多的精神或者灵性品质,我会以为这些东西都遥不可及,或者至少是很难接触到的。可结果是,那种浩渺胸怀和令人安心的温柔就在我的奶奶这个平凡的人身上。表面上是我去看望奶奶,陪伴他们,实际上奶奶给予我的更多。可惜,头脑的混乱常常让人看不到这些,许多年轻人认为和老人代沟太大,也不能接受老人的生活习惯。但假如我们能够静静地去靠近他们,接近他们,说不定会有惊人的发现。当然,有这种特质的老人并不是很多。在奶奶家中,我听到最多的是奶奶对于别人的感激,看到最多的是她安静地晒着太阳或者给来客打包食物。在她身边,我感到无比自在,而且我也强烈地想要变成这样一个人。

当我回家时,我却被旧有的习性抓住了,我又想对一个家人说教,告诉他这样做不好,他应该更懂事一点。天哪!原来,我一直在这样让人不自在,其实我一直在让他不自在,所以我们很少有心与心的交流。所以,我忍住了,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吧,别人对他这样说教已经不下千次了,最重要的是,这种习惯谈不上好与不好,不过是与我的标准相反而已。

离开家后,我重新开始阅读艾克哈特的《新世界》,把父母与子女关系这一章读了又读,甚至默写和背诵几遍。大概是上面所有的原因起了综合的效果,对于父母和我的关系,我释怀了很多。我必须走自己的路,哪怕他们继续不满我;同时无论他们怎么对我,我会从心底接纳他们,而不是采用惯性地生气模式。

即便你能够保持觉知,也不代表你可以带给人自在温馨的感觉,这种品质实在太可贵了,而这个世界是多么需要这种品质,因为拥有这种品质的人,不需要说话,就能帮助别人减轻痛苦。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你应该多多观察他/她,多多感受他/她。

Rank: 8Rank: 8

20#
发表于 2012-3-21 08:36:34 |显示全部楼层
樵苏 发表于 2012-3-20 16:13
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段是你自己的感受还是转的呢?写的多么好!我有一段,就是怀孕期间到孩子5岁前,我对 ...

这是我自己的感受,因为我花了很多时间在了解自己与家人的关系方面,把创伤挖开再治疗,所以这方面的感受会更深一点。

过去我属于比较听话的女儿,但绝不是心甘情愿的,而是从小被灌输的道德观念很强烈,所以不愿也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结果就是:听话很长一段时间,就会像火药桶对着我的父母爆发,因此他们会觉得我有时候也特别倔强,什么话也听不进。

现在大部分时候我还是听话的,但已经是心甘情愿的不争辩、不对抗了,我也继续“倔强任性”——对于他们对我人生的设想或期待,我就是不遵从,因为一时的遵从必然会导致自己长久的伤害,而这种伤害最后就回报到他们头上(哎,可惜这种想法,我放在脑子里将近一年,直到现在才能够有所领悟,让自己不再让“自己让父母失望了”这个事实弄得左右为难)。

我约1年前离家工作,那时候我已经决定为了自立,可以作出任何的牺牲。我确实做到了。然而,或许这是身为部分子女的魔咒,我还是不想让父母对我失望和伤心,即便这是他们自己的原因,这种情况也让我心有不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5-5 22:53 , Processed in 0.0347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