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4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妙招] [转]做一个处理孩子情绪的高手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我玩的应用: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9 15:28: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做一个处理孩子情绪的高手
要做成功的父母,只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和分享孩子的看法和感受,帮助他们处理负面的情绪,譬如愤怒、悲哀及恐惧。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与孩子之间建立信任和爱的桥梁,使孩子成长为更成功、更快乐的人。
  阅读此文前,先来测一测你对孩子的情绪反应
  在孩子闹情绪时,你的反应常常是——
  A→ ●“别哭了,妈妈带你去买雪糕吃。”
    ●“来,爸爸带你去动物园,不要再发脾气啦!”
    ●“你再这个样子,我就不让你出去玩了!”
  B→ ●“你这个样子像个男孩子吗?真丢人!”
    ●“你再吵我就打你了!”
    ●“你自己做错了事还耍脾气,想挨打啊?”
  C→ ●“回你自己的房间吧,等气消了再出来!”
    ●“爱哭你就哭个够吧!哭够了再来找我。”
  D→ (不理会孩子的情绪反应,喋喋不休地唠叨)
   “人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嘛。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会自己照顾自己了。你想想,爸爸妈妈在你身上花了多少心血……”
  ★ A类——“交换型”父母:
  你认为负面情绪有害,所以每当孩子有忧伤的感觉时,你就努力把世界“修补”好,却忽略了孩子更需要的是了解和慰藉。
  看到父母的这些反应后,孩子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既然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为什么我的感觉这么糟?”次数多了,孩子会变得缺乏自信,在情绪上很容易产生很大的压力。
  ★ B类——“惩罚型”父母:
  孩子常常由于表达哀伤、愤怒和恐惧而受到你的责备、训斥或惩罚。你以为这样不会“惯”出孩子的坏脾气,或者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坚强。
  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可能会带来耻辱、被抛弃、痛苦、受虐待。所以,对于负面的情绪孩子是又憎恨又无可奈何。长大后面对人生的挑战时,孩子会显得力不从心。
  ★ C类——“冷漠型”父母:
  你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既不否定也不责骂,而是“不予干涉”,让孩子自己去找办法宣泄一下或者冷静下来。
  因为没有父母积极的引导,一个愤怒的孩子可能会变得有侵略性,用伤害别人的方式来发泄;一个伤心的孩子会尽情和长时间地哭闹,不知道怎样去安抚自己和舒解自己。
  ★ D类——“说教型”父母:
  你以为孩子只要明白了道理,负面情绪就会消失,所以你热衷于滔滔不绝地讲道理。
  此时,孩子感到孤单无助,仿佛身处黑洞,得独自面对负面情绪带来的痛苦。而父母喋喋不休的训导,只令他苦上加苦。
  以上四种是传统的处理孩子情绪的方式,显然都不利于孩子的情商培养。
  
最佳的处理方式是EQ型
  EQ型父母这样处理孩子的情绪——
  EQ型的父母善于感觉孩子的情绪。看到孩子流泪时,能设身处地地想象孩子的处境,并且能感受到孩子的悲痛;看到孩子生气时,他们也能感受到孩子的挫败与愤怒。
  因为父母的接受与分享,孩子感到身边有可以信赖的支撑,所以更有信心去学习怎样处理面临的问题。
  EQ型父母的处理技巧分为4步:
  步骤1 : 肯定
  具体做法:直截了当地说出你看到的在孩子脸上流露出的情绪。
  例如:“宝贝,我看到你很伤心的样子,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或者,“你看起来不太高兴,什么事让你生气呀?”作为处理情绪的第一步,“肯定”的意义是向孩子表达:“我注意到你有这个情绪,并且我接受有这个情绪的你。”
  父母须明白——
  ◆ 跟所有人一样,孩子的情绪也都是有原因的。
  ◆对孩子来说,那些原因都很重要。尝试换到孩子的角度,你会更容易接受孩子的情绪。
  特别提醒:无论孩子怎样回应你,你都应该让孩子知道,你尊重并完全接受他的感受。
      步骤2 : 分享
  原则: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
  具体做法:帮助孩子去捕捉内心的情绪。
  孩子们对情绪的认识不多,也没有足够和适当的文字描述情绪,要他们正确表达内心的感受是比较困难的。你可以提供一些情绪词汇,帮助孩子把那种无形的恐慌和不舒适的感觉转换成一些可以被下定义、有界限的情绪类别,刻画出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
  例如:“那让你觉得担心,对吗?”或者,“你觉得被人冤枉了,很愤怒,是吗?”
  孩子越能精确地以言辞表达他们的感觉,就越能掌握处理情绪的能力。例如,当孩子生气时,他可能也感到失望、愤怒、混乱、妒忌等;当他感到难过时,可能也感到受伤害、被排斥、空虚、沮丧等。认识到这些情绪的存在,孩子便更容易了解和处理他们所面对的事情了。
  ◆ 如果孩子急于说出事情的内容、始末、谁对谁错,你可以用说话把孩子带回到情绪部分。例如:
  “原来是这些使你这样不开心。来,先告诉我你心里的感觉怎样.”
  “哦,怪不得你这样反应呢!现在你心里觉得怎样?”
  ◆孩子需要一些时间去表达他的感受。耐心些,当孩子正努力地说出情绪时,不要打断他,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当孩子有足够的情绪表达后,你会发现孩子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说话速度、音调、音量和语气等都变得舒缓了。
  ◆ 待孩子的情绪稍微平静下来后,就可以继续引导他说出事情的细节了。
  步骤3 : 设范
  设范是指为孩子的行为设立规范,即划出一个明确的范围,里面的是可以理解或接受的,而外面的则是不合适和不能接受的。
  比如孩子受挫后打人、骂人或摔玩具,在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情绪并帮他描述感觉后,你应当使孩子明白,某些行为是不合适的,而且是不被容忍的。
  例:“你对亮亮拿走你的游戏机很生气,妈妈明白你的感觉。但是你打他就不对了。你想,你打了他,现在他也想打你,以后你俩就不能做朋友了,对吗?”
  对6岁以下的孩子,无须深入解释“不对”的理由,除非他主动发问。
  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他的感受不是问题,不良的言行才是问题的关键。所有的感受和期望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并非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被接受。
  步骤4 : 策划
  人生的每次经验都会让我们学到一些东西,使我们更有效地创造一个成功快乐的未来。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总是抱怨人生处处不如意。而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则不断进步、享受人生、心境开朗、自信十足。
  当孩子很小的时候,便应该教导他懂得这个道理,而经过上述的肯定、分享、设范三个阶段,现在正是恰当的时候。
  此时,孩子已经领悟到:现在我知道我感觉糟糕的原因了,而且我知道引起这些不舒服感觉的问题在哪里,我应该怎样去处理这些问题呢?
  接下来,你就可以引导孩子找出更恰当的方法来处理负面的情绪。
  ◆ 先问孩子他想得到些什么。比如,游戏机不被别人拿走;也有机会坐在汽车前座。
  ◆ 与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自己想办法,帮助他做出最好的选择,鼓励他自己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重新来过,除了打他,你能想到其他的方法吗?”
  “下次发生同样的情况时,怎么做会更好?”
  ◆ 和孩子讨论:为了避免同样不如意的情况出现,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例如:“刚才亮亮走过来的时候,你对他说些什么,他就不会拿走你的游戏机?”
  “为了避免你不在的时候别人拿走你的游戏机,你可以想出多少个办法?”
  ◆ 如果必要,你不妨以爽快和愉快的态度参与,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Rank: 8Rank: 8

2#
发表于 2011-10-9 15:47:06 |只看该作者
道理大家都明白一些,但真做起来好难啊···

Rank: 6Rank: 6

3#
发表于 2011-10-9 16:27:49 |只看该作者

Rank: 2

4#
发表于 2011-10-11 13:48:45 |只看该作者
转载]如何了解孩子的情绪(2011-08-05 08:19:01)[删除]
标签: 转载  
恩,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是每个人毕生的功课,如果能给孩子做好榜样和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情绪,确实对孩子终生受益。好文,学习了,收藏。。
原文地址:如何了解孩子的情绪作者:晨帆心理
    情绪是体验,也是反应;是冲动,也是行为。它包括人在生理和心理许多水平上的整合,与其他心理过程有着广泛的联系。孩子心理的紧张状态和平衡失调,往往是与其情绪状态、特别是消极的情绪状态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消极情绪表现过分强烈,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或者受到压抑,都会损害孩子人格的成长,引起身心机能的失调。

    孩子是情绪的“俘虏”

  孩子的喜怒哀乐通常是很真实的,也很强烈,往往直接支配着他的行为。一件在成人看来是芝麻绿豆大小的事,常常可以引发孩子十分强烈的情绪波动,甚至引起情绪的“海啸”,使孩子的表情、声调、手势和姿态发生变化。

  与成年人相同,孩子的情绪也有消极和积极情绪之分。大约1岁左右,孩子的情绪开始分化,2岁时出现各种基本情绪,即愤怒、惧怕、焦虑、悲伤等消极情绪和愉快、喜悦、欢乐等积极情绪。积极的情绪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能起促进作用,有助于孩子潜在能力的发挥,消极的情绪则可能使孩子的心理失去平衡,甚至影响他的人格建构。

  一个人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对于触发情绪反应情境的理解、认识和评价,年龄越小的孩子,对情境的理解、认识和评价会越多地取决于其基本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可以因为妈妈不给他一颗糖果而大哭,或者因为得到糖果而破涕为笑,这在成人眼里,多少是有些不可思议的。

  情绪不宜堵

  对孩子来说,产生情绪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当一个成人发脾气的时候,旁观者常会知趣地离去,或者以好言相劝。然而,当一个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他受到的可能却是训斥,甚至会因此而挨打,这实际上是不公平的。

  孩子在生活中产生的消极情绪,应以适当的方式得以宣泄。情绪一旦产生,宜疏导而不宜堵截。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人弗洛伊德充分肯定了情绪疏泄对维护心态平衡的作用,他认为,讲出一切来,能减轻精神上的症状。当孩子遇到挫折或者感受到不愉快时,让他能不受压抑地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减轻他心理上的压力。

  哭是孩子情绪疏泄的一条重要渠道。几乎没有孩子没用过哭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在很多情况下,哭使孩子在紧张状态中变得轻松了一点。有人说过,最残忍的事莫过于不让孩子眼眶里的泪水往下淌。这句话并不哗众取宠,因为在这种情境下,孩子只能强行压抑自己,其内心不良的情绪体验会变得更加强烈,积压的能量只能伤害其自身。

  哭是孩子情绪宣泄的一条重要渠道,是孩子情绪的自然流露,但绝不是唯一的渠道,而且也不是最好的渠道。因为用这种方式疏泄情绪,往往不会引起周围人的同情和理解,相反,常会使人感到烦躁不安,这样,成人就会运用压抑的方式加以堵截。

  让孩子学习和掌握一些哭以外的合理的宣泄消极情绪的方法和技能是很重要的。这些方法和技能是以既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又是社会行为规范所允许或倡导的。

  倾诉,这是一种合理的方法。要让孩子学习在遇到冲突或挫折时将事由或心中的感受告诉他人,以寻得同情、理解、安慰和支持。孩子对成人有很大的依赖性,成人对孩子表现出的同情或宽慰会缓解甚至清除孩子的心理紧张和情绪不安,即使在孩子倾诉并不合乎情理的情况下,也要耐心地听下去,至少保持沉默,等待孩子情绪的风雨过后,再与他细作理论。

  转移也是合理宣泄情绪的良好途径。要让孩子学习遇到冲突和挫折时,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引起冲突或挫折的情境之中,而应该尽快地摆脱这种情境,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例如,孩子为了玩玩具而与其他孩子发生争执,可让他到室外去踢一会儿球,在剧烈运动中将积累的情绪能量发散到其他地方。

不要消极应付情绪

  有些孩子会自觉地借助一些消极的心理防备机制去应付压力。排泄消极的情绪,偶尔地运用一些较少歪曲现实的心理防备机制,能暂时缓解孩子的心理紧张和不安,但是,如果不适当地运用一些严重歪曲现实的心理防备机制,则会使孩子陷入更深的心理漩涡中去,造成他适应社会不良,从而影响他人格的健康成长。

  例如,某幼儿园大班的一个男孩,平时经常暗中欺负其他孩子,大家都惧怕他,对他敢怒而不敢言。一天,老师让大家集体创作《百猴图》,那个专门欺负别人的男孩画了一个孙悟空,十分得意地贴在了墙上。那些常受他欺负的孩子不约而同地都画了手拿金箍棒、大刀的孙悟空,个个怒目而视,杀气腾腾,他们又不约而同地把所画的孙悟空剪贴在那个小男孩的图画周围。当大家看到这一场景时,都高兴地跳了起来。他们借助孙悟空的手,“报复”了平时欺负自己的孩子,即使他们的“报复”所选择的是替代对象,但也会像报复原来的对象一样,达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孩子们因平时所受的欺负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总是要千方百计地发泄或表现出来,当他们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对象“移置”到了一个合适的替代对象的时候,这种做法就会产生积极的结果。

  同样的心理防备机制,如果运用得不适当,或者过多地运用,往往会带来消极的结果。例如,一个受到家长严厉责骂的孩子,当着家长的面可能会“忍气吞声”,可是一离开家长,他就可能通过破坏玩具或欺负同伴等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由于他“移置”的发泄对象不适当,尽管他的做法使他得到了暂时的满足,但是,他的态度和行为也不能被社会所接受,并且有可能使他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因此,要十分注意孩子是如何应付各种心理压力,疏泄自己的消极情绪的。如果发现孩子经常运用压抑、投射作用,自我惩罚、幻想等方式去解脱情绪的困扰,就应及时纠正,教导他以积极的方式去替代那些被动的、消极的方式。这样做对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8岁女孩的老妈;原李网ID:不是我不明白;

Rank: 1

5#
发表于 2011-10-17 08:50:50 |只看该作者
这些话曾经也在一本书上看到过,感觉非常的正确,可真正碰到事的时候却是很难做到,正如上面这位家长所说的,要做到好难。
在小孩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在不断的成长,学习。经常人听一些家长在说“如今教育小孩,需要跟小孩斗智斗勇”。在很多的时候,面对小孩的一些教育问题感到束手无策,真的很无助。小孩成长的八年,一路风风雨雨,现如今他已成为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却发现他有很多的事因为习惯不好影响到了他的校园生活,甚至影响到了学习,而总结下来,有很多都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缺陷。
在此,希望广大家长能够给予一些好的帮助,谢谢!

Rank: 6Rank: 6

6#
发表于 2011-10-17 10:22:30 |只看该作者
学习,谢谢{:1_143:}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11-10-17 14:31:15 |只看该作者
道理大家都明白一些,但真做起来好难啊···
烟柳斜阳 发表于 2011-10-9 15:47


所谓知易行难啊。{:1_15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6-13 12:59 , Processed in 0.02521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