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妞妞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芭园家长荟] 考察国际学校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141#
发表于 2011-7-22 10:18:57 |只看该作者
传统校有一批学生,小学就厌学了。厌学的是“被厌学的”
我估计,国际学校,是不是也有一批学生,小学就“没有自己的目标”?

反正,有时候,28现象真是无处不在。当然,28是流动的,不是固定的。

Rank: 8Rank: 8

142#
发表于 2011-7-22 10:23:2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爱无言 于 2011-7-22 10:24 编辑

随大流很多时候也是跟随自己的内心和命运的指引的。没选择学校的,不管是当时有没有这个想法还是条件的,其实真的不用羡慕那些上其他学校的孩子,更不用内疚自己给孩子的不够。

国际学校的问题也同样会有,日日新华德福这类学校的问题也不比传统学校的少。人生,也许就是把问题放下的过程,潜意识能信任自己的孩子很好的成长,信任他人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的过程。孩子上学的过程就已经在人生的路上了......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Rank: 7Rank: 7Rank: 7

143#
发表于 2011-7-22 10:40:1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其乐无穷 于 2011-7-22 13:48 编辑
我觉得,不论哪种学校,理念和教师人才都很重要啊。

我小孩读传统名校。如果回到6年前,我估计我会选国际学校。因为,传统校的“捆绑”的感觉是我最深恶痛绝的。我不喜欢每天都要仰卧起坐,跳绳,实心球。我知道我们小时候也跳绳,但是,没有人告诉我,跳到180下是100分。我小时候,喜欢跳我就跳,不喜欢我就半年不跳。现在的孩子,跳绳还是中考的体育项目。

还有其他类似的吧,比如签字,检查作业。
我要是说跳绳让我这个家长感到很烦想暴力,肯定会有人说我不够沉稳。但是,就是这些一丝一丝的烦恼,让我很有被蜘蛛丝一层层,捆绑的那种感觉,当然,并没有蜘蛛来吃我。

不知道王府的学生每天要不要做这3项运动的?
我是真不知道。
ivyivy 发表于 2011-7-22 10:00


你说的很对。
我家其其就是这样的孩子,他特别喜欢球类,但就是不喜欢比赛。刚开始我还因为孩子惧怕竞争,后来也是和你一样的观点,觉得孩子不喜欢因为获胜被强迫去运动。

学校有板球训练队,每天训练一个小时,这是校队。他刚开始很喜欢,后来因为校队要去参加香港的一个比赛,每天训练特别厉害,老师给很大的压力给孩子,结果孩子回来给我说不想参加啦,那些天他的几个好朋友都要离队,后来被妈妈们出面劝下来。
从香港回来后没有比赛,孩子们都不再提离队的事情,每天开心的去训练一个小时,一点不觉得累。现在回想起来,我到很喜欢孩子们敢于反抗老师的那股生命力。

后来学校庆祝61节,要排练节目,那个节目可能是很多主流学校的主流文娱生活。没想到,其其班上的男孩子们全部都很反感,他们极其不配合,最后也是敷衍着表演完,表演那一天其其还出状况,没带演出服,我只好打车送过去,晚上回家和孩子笑着说这件事情,孩子被老师责备的沮丧也就没有啦。

我自己倒认为,这个学校的这类安排,孩子们可以表达出来自己的不喜欢,不配合,老师们并没有高压孩子们去接受,加上妈妈们的理解,孩子们有了情绪排泄的渠道,仍然喜欢他的老师和同学们。我自己看重的就是这一点,老师能给叛逆的孩子们多一些宽容。这个年龄的孩子,叛逆的能量是他们的生命力,要爱惜那股力量。

孩子们的内心在这个时候有些选择可能还是妈妈们很难接受的,一次一个妈妈和我聊天,知识分子家庭喜欢优雅的文化,希望学校的环境文明礼貌有教养,但王府原来景山留下来的班级里面的孩子爱说粗话,这一点我家孩子也回来说过,说那个班的一个孩子居然让他给买好吃的送去,我知道他会自己避开。但另一个同学就遇上啦,他就不从,于是打了一架,后面还打了几架,这个妈妈大为紧张,去找了学校,觉得校风怎么这么不好,要孩子转校,结果没想到孩子说他不转,因为要去的日日新孩子少,没有可以打架的同学,现在这两个打架的孩子成了好朋友,妈妈哭笑不得的跟我聊天说起来着。

Rank: 8Rank: 8

144#
发表于 2011-7-22 10:46:31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4# 其乐无穷


喜欢能理解孩子的妈妈,知道孩子需要什么。

做父母能做到很高境界了,啥学校都没关系了,所以修炼自己喽!

做父母还不到位时,啥学校都会每天焦虑的不得了的,我深有体会的,上华德福幼儿园我也焦虑好多问题的,日日新了,其实学校的很多课堂教学的问题更不理想,可是看开了,真的不觉得有什么了,反而孩子状态一天天变好。不过,我不会让孩子上传统学校的,不是孩子适应不适应,是我不适应不安心。

Rank: 8Rank: 8

145#
发表于 2011-7-22 10:48:16 |只看该作者
还有这篇
爱无言 发表于 2011-7-21 15:38


老爱有哪个三联的用户名吗?贴下全文吧。

Rank: 9Rank: 9Rank: 9

146#
发表于 2011-7-22 10:51:43 |只看该作者
顺着多多妈咪提供的线索,我找到三联生活周刊2011第23期,这期的主题就是“育儿焦虑症”,有N多篇文章,有些网上能看。
新生活

Rank: 8Rank: 8

147#
发表于 2011-7-22 10:52:08 |只看该作者
绝大部分很认同。
渺妈刚才说到,传统学校未必能学到“中国传统文化”,这点,倒是一些私立学校做得 ...
妞妞妈 发表于 2011-7-21 16:07



看到这个,想起来,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自嘲,有知识没有文化,呵呵。

Rank: 8Rank: 8

148#
发表于 2011-7-22 11:06:34 |只看该作者
老爱有哪个三联的用户名吗?贴下全文吧。
多多益善 发表于 2011-7-22 10:48



    你在百度里 搜索 三联周刊 苏西妈妈  出来的链接,你点开就能看到全文。这个网页不让复制。

Rank: 9Rank: 9Rank: 9

149#
发表于 2011-7-22 11:10:09 |只看该作者
随大流很多时候也是跟随自己的内心和命运的指引的。没选择学校的,不管是当时有没有这个想法还是条件的,其 ...
爱无言 发表于 2011-7-22 10:23


排这个{:1_143:}

Rank: 9Rank: 9Rank: 9

150#
发表于 2011-7-22 11:10:46 |只看该作者
你说的很对。
我家其其就是这样的孩子,他特别喜欢球类,但就是不喜欢比赛。刚开始我还因为孩子惧怕竞 ...
其乐无穷 发表于 2011-7-22 10:40


其其是幸福的

Rank: 8Rank: 8

151#
发表于 2011-7-22 11:11:17 |只看该作者
你在百度里 搜索 三联周刊 苏西妈妈  出来的链接,你点开就能看到全文。这个网页不让复制。
爱无言 发表于 2011-7-22 11:06


他们为什么不焦虑?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类别:新闻人物 | 人气:374         0分享
  
  焦虑的发生,往往因为不切实际的期待。我们这个时代的可悲之处就在于此——我们期待食品是安全的,老师是尊重儿童的,但这些再朴素不过的期待常常是不现实的。当一个人无法达成基于自身信仰与价值观的期待时,为了克服焦虑,要么降低期待值,要么努力去改变现实世界。本刊记者采访的父母中,凡是自称不焦虑的,无不是采取了这样两种策略,而后者的难度显然大很多。

  在采访中,我遇到许多自称不焦虑的父母。

  我的一个男同学告诉我,没什么可焦虑的。只要有了钱,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哪怕你没有北京市户口,不认识达官贵人,进不去公立幼儿园。所以,他应付焦虑的办法就是拼命赚钱。从原来的单位辞职,自己创业,做与当初理想完全不同的行业。他的孩子两岁多,已经开始上幼儿园,一家高级的私立双语幼儿园,但他基本上见不到孩子。早上出门,孩子还没起床;回来时,孩子已经入睡。

  在一个舞蹈培训班的家长休息区,我遇到一位年近40岁的母亲。她身上的一种淡定从容的气质,是时下年轻父母身上见不到的。她34岁生第一个孩子,36岁又生第二个孩子。她说,晚生孩子的好处就在于,母亲各方面的心智已经成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也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资源来实现这种生活。这样的女人做起母亲来也会很从容,因为她懂得什么对孩子的成长最重要——一个孩子品行端正,心理健康,才会真正快乐。她很有钱,但并不花钱为孩子买最高级的教育。“培养韧性、动手能力、明辨是非的思考能力,都不需要奢华的环境才能提供,相反在那种环境里可能被泯灭掉。”

  事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给了她育儿的自信。她以前是一名律师,办过律师事务所。生了孩子以后,就改行做投资,靠钱生钱,生活成本足以应付,自己又有足够的时间可以照顾孩子。她说女人都应该学学投资,一方面经济上有收入,另一方面能历练心智。她说要女儿从5岁开始就学投资,像巴菲特一样。

  亚莉的从容则来源于自己的成长经历。她从南方小城考到北大,而她老公则从一个更偏僻贫困的农村考到中科院。两人都是从普通家庭里走出来,靠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由此也更加相信: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身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环境如何并不重要。所以,他们从不试图给孩子找最好的幼儿园、小学,或者上各种培训班,省去当下年轻父母最深切的焦虑。不过,他们有一个兴趣过于广泛,又倾向于完美主义的儿子,不到两岁就开始涂鸦画画,3岁主动提出要学小提琴,4岁时要求学钢琴,5岁时要求上英语班,6岁时自己捧着小学奥数书读得津津有味。作为家长,他们固然支持他的兴趣,但有时候也不得不做出限制,比如英语班,因为太过耗费时间和精力,又妨碍了周末爬山等户外活动,他们与儿子沟通多时,终于劝他放弃。

  在挑选幼儿园和老师方面,杨早的标准是“不虐待就行”。为了孩子上学搬家买房子这种事,他干不出来。有一次,他在微博上写道:“等老子的儿子养得差不多了,老子也来写本育儿书,叫《不要赢在起跑线上》。”我问他这句话什么意思?他说:“我不喜欢孩子的人生中充满竞争与比较,其次我不喜欢时下流行的所谓培养自信的美式教育。不赢,也许会让他明白人生是有余地的,没有绝望这样东西。”

  焦虑的发生,往往因为不切实际的期待。我们这个时代的可悲之处就在于此——我们期待食品是安全的,老师是尊重儿童的,但这些再朴素不过的期待常常是不现实的。当一个人无法达成基于自身信仰与价值观的期待时,为了克服焦虑,要么降低期待值,要么努力去改变现实世界。本刊记者采访的父母中,凡是自称不焦虑的,无不是采取了这样两种策略,而后者的难度显然大很多。

  作为在北京土生土长的二代移民,买房、生孩子、孩子的择校资格都不在果果妈的焦虑范围内。她的焦虑是另一层面的。在她看来,中国的生存环境和教育环境太恶劣了,一代移民削尖了脑袋要把孩子送去的传统幼儿园,大都是扼杀孩子天性的地方。

  根据她的观察,公立幼儿园里通常是一个老师带着30多个学生,老师最主要的任务是把孩子们管束起来。安全是第一考量。幼儿园经常把课程安排得满满的,孩子们没有多少自由玩耍的时间和空间。更糟糕的是,大部分老师对孩子态度冷漠,他们不能容忍孩子的淘气和顽皮,不让孩子们做孩子该做的事情。“我们那一代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被当做受教育的对象,这是违反孩子天性的,到了果果这一代,我希望她能自由快乐地成长。”

  以果果妈的高标准,她一直没能为果果找到一个理想中的幼儿园。这是她育儿焦虑中最严重的一环。在第二个孩子到来之后,为了弥补缺憾,她在自己家的小区附近开了一家幸福宝贝俱乐部。按照她自己的说法,这个俱乐部的目的是让自己和与自己观念相近的妈妈团结起来,一起应对孩子成长中的种种问题,尤其是情感问题。既然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不能尽情地玩耍,那就让他们在俱乐部里得到补偿。况且,童年时代结下的友谊总是最可贵的。

  苏西妈开一家有机食品店的想法是从一次读书会上开始的。那时候,她刚刚抱着孟母三迁的心情,从北苑搬到回龙观,就为了苏西能进入回龙观一家知名的新式幼儿园。这个幼儿园最大的好处是,老师对孩子很尊重。一个女人做了母亲之后,在某些方面会变得特别敏感,尤其是一个人怎样对待你的孩子。

  苏西是个天性乖顺的孩子。如果在传统的幼儿园,可能就是一个特别顺从的孩子。但在这个幼儿园,她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个性,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她爱哭,但不会盲目地哭,而是一边哭一边辩解,据理力争。这让苏西妈觉得很欣慰,初为人母的焦虑也渐渐消失。

  顺理成章地,她加入了这家幼儿园的妈妈们组织的一个读书会。在她搬来之前,读书会已经存在了几年的时间,会员大都是全职妈妈,中产阶层,受过良好教育,不算多富有,但家中有车有房,不怎么受钱的困扰。

  她们的生活场景听起来有点像《绝望的主妇》:老公们出门赚钱,主妇们没事干,就互相串门,一起读一些育儿类的书籍,分享育儿技巧,讨论最多的,是怎么应付孩子的情绪问题。有一段时间,苏西吃饭总把食物往地下扔,有经验的妈妈们给了很多建议,回去一试,还真管用。

  “读书会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苏西妈说。她发现,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出于不安全感。一旦安全感没有了,就像推翻了多米诺骨牌,身体、情绪、心理都会一起出问题。

  其实,身为母亲,何尝不是如此?对在职妈妈来说,最焦虑的是如何在工作与照顾孩子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之前,一位在职妈妈告诉我,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有点像精神分裂症。一方面你要慢下来,尽量保持与孩子同拍,另一方面,你又必须跟得上这个社会飞快的脚步。若是因为工作怠慢了孩子,就会有特别深的歉疚心理。

  对全职妈妈来说,育儿本身就是职业,稍有差池,就是全盘皆输,其中压力并不比在职妈妈小多少。尤其一些事业曾经很成功的女性,为了孩子放弃工作,心中更难免有一个空白的角落,时时向往着外面飞快运转的世界。全职妈妈若是加上婚姻不幸福,压力更是大到无以复加。不久前,她们小区里一个母亲因为产后抑郁症,将孩子从楼上扔下,随后自杀。

  《美国科学家》不久前公布的10种最佳科学育儿方法中,给孩子足够的爱与关怀排在第一位。排在其后的,就是父母如何处理自己的压力,如何维持夫妻之间的关系,这些因素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影响远远超过为孩子提供教育机会、稳定的收入、行为管教、锻炼和营养以及安全等方面的考量。

  读书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妈妈们情绪宣泄和慰藉之所。她们不仅分享育儿的知识与技巧,也分享家庭之间的各种资源。比如有人家里开旅行社的,组织孩子们出去旅行就变得特别方便;有人认识好的音乐老师或绘画老师,就“团”过来给孩子们上课;还有一个妈妈认识农场的朋友,开读书会的时候,常常从农场拉一批有机食品回来,分鸡蛋和蔬菜吃。

  那时候,食品安全是特别触动妈妈们神经的话题。苏西妈从怀孕的时候起就开始买有机食品吃,整天在超市里买,死贵,后来才知道90%都是假有机。几个妈妈越谈越气愤,于是就有了自己种菜的想法——“几个母亲固然抗衡不了整个社会造假,但至少能给自己的孩子提供安全的食品。”

  “绿之盟”的雏形就是从那时开始的。一开始,几个妈妈包了一块农场一起种地。一方面是为了好玩,孩子们在田间总是玩得特别开心;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吃到健康的食品。但是,这样毕竟太过耗费精力,于是就有几个妈妈自告奋勇去农场拉菜,原价进,原价出,纯粹是公益性质,干得挺高兴。她们在北京郊区到处寻找和考察各种生态农场,不但了解生产过程,也调查农场主的人品和来历,唯有这样,她们才能信任这些食品的安全性。

  为了这件事情能够持续做下去,苏西妈和另外几个妈妈在回龙观的一个小区商铺租下了店面,逐渐开始商业化操作。她们有可靠的供货商,也有忠实的顾客,但毕竟规模太小,又不擅长商人的手段,“绿之盟”迄今为止一直在亏损。为了表明把这家一直在亏损的小店做下去的决心,苏西妈刚刚花几千块钱修复了不久前被风吹落的门头。

  “我就只知道自己在做一件安全的事情,找安全的食品给孩子。这家店实在撑不下去了,大不了再回去做我的全职妈妈。”她一边说,一边忙着清点农场刚刚送过来的鸡蛋、肉类、蔬菜。外面正下着大雨,空气里有淡淡的泥土腥味。

  苏西妈又高又瘦,可能是太累的缘故,看上去有点憔悴,但说话做事都很干练。因为太忙,她已经渐渐脱离了读书会,但她的商铺成了妈妈们经常聚会的场所。商铺大概100多平方米的样子,隔成两个部分,前面是柜台,卖一些包装好的有机食品,后面的一个大房间则装修成芭蕾课室的样子。舞蹈课的老师也是妈妈们一起“团”来的,是一个年轻漂亮的香港女孩,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毕业,不知为何会来到北京,但看得出来,她与孩子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好。妈妈们的眼光总是不错的。

Rank: 7Rank: 7Rank: 7

152#
发表于 2011-7-22 11:12:3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其乐无穷 于 2011-7-22 11:14 编辑
回复  其乐无穷


喜欢能理解孩子的妈妈,知道孩子需要什么。

做父母能做到很高境界了, ...
爱无言 发表于 2011-7-22 10:46


谢谢你推荐我看蒋勋的书。正如你说,看他的书,对年轻人的教育更加懂得一些。

这段时间看他的孤独六讲,里面提到对待年轻人的暴力,学潮,甚至对待孩子刺青的态度,我很受启发。
他说他自己发现,越是有知识,优雅的家庭出来的一些孩子,有时候越是要去做一些刺青、全身带环等等疯狂的举动,其实这是孩子要去体验一种与家庭环境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生活,这其实还是动物世界带来的遗传基因在里面。现在一些非洲部落的成年礼都有对身体的一种刺痕,这其实是一种我成年了,我会不怕苦不怕疼,我能够承担责任的意思。

我内心很受触动,我也理解了那个打架的男孩。我也发现,有时候,越是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那股原始的生命力越不容易出来,其实真是有原因的。

Rank: 8Rank: 8

153#
发表于 2011-7-22 11:18:23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推荐我看蒋勋的书。正如你说,看他的书,对年轻人的教育更加懂得一些。

这段时间看他的孤独六 ...
其乐无穷 发表于 2011-7-22 11:12



    蒋勋有很多和荣格分析心理学一样的见解,真的是很难得!

很多知识分子的父母其实内心里是守着知识分子这样的一种身份,以为这是文明优雅,其实是没有自己的身份的,不像农民还有土地依靠,资产阶级有自己的资本和工厂,文化人除了知识,啥都没有,所以似乎只有自己的孩子得优雅有文化,这才有安全感,有立身之本。可这样的恐惧会压垮了孩子的。他们的孩子会对信念精神等等因为反叛自己的父母而叛逆到荒芜倒塌,什么也不信........知识分子又都是头脑家,从小就给孩子很多头脑理论灌输,所以他们的孩子反而有很多问题,很惨的。
头像被屏蔽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54#
发表于 2011-7-22 11:29:41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头像被屏蔽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55#
发表于 2011-7-22 11:56:58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156#
发表于 2011-7-22 12:52:4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其乐无穷 于 2011-7-22 13:11 编辑
蒋勋有很多和荣格分析心理学一样的见解,真的是很难得!

很多知识分子的父母其实内心里是守着 ...
爱无言 发表于 2011-7-22 11:18


我看蒋旭的书,他对老子庄子特别推崇,不喜欢儒家。看来,老庄和西方心理学有很多相通之处。
蒋勋深谙传统文化之美,特别喜欢他提到小时候看母亲绣花,什么千里伏线,什么晕染,那种颜色的层次,他说一个树叶的绿色,绣出来可以有60多种颜色的层次。蒋勋也很认可父亲要求他背古文,诗词,他们家做错事的惩罚就是背古诗。

蒋勋长大后读书看画,觉得因为小时候的经历,特别明白那种国画的美和诗词的美,那种美只有汉字才能表达出来。

帖子里面提到传统文化,忍不住想说几句。蒋勋他成长那个年代,台湾的学堂也是崇尚西化,自己来自传统文化的熏陶,主要是父亲母亲和成年后的俞大纲(不知道名字记错没),他还特别提到对传统戏剧的欣赏。

所以我自己想,如果父母是个传统文化的喜爱者,你一定能够给孩子这个熏陶。如果家庭里面西化严重,指望学校给到传统文化教育,其实不太理想的。

Rank: 3Rank: 3

157#
发表于 2011-7-22 12:56:23 |只看该作者
很有哲理嘛,呵呵,预告一下,最近有大块时间,我也在这个帖子里码点字

Rank: 8Rank: 8

158#
发表于 2011-7-22 13:22:56 |只看该作者
我看蒋旭的书,他对老子庄子特别推崇,不喜欢儒家。看来,老庄和西方心理学有很多相通之处。
蒋勋深谙 ...
其乐无穷 发表于 2011-7-22 12:52



    看《建党伟业》后回来查辜鸿铭蔡元培的资料,五四运动那个年代,当时国际上就已经推崇老庄,东方的哲学了,所以荣格心理学也是应运而生的,包括爱因斯坦等学术界的取得大突破的也都是来自于重视和回归到东方精神层面的。到现在国际上其实也还是很重视这个东方思想和体系的趋势的。这是人类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的。可惜那个时代,中国的学者们精英们都处在全盘西化,打倒中学,不破不立的叛逆期....

但话说回来,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是通过学习古文之类的就是让孩子们保持着中国传统文化? 这样子的学习就太简单太表面化了。我觉得中国人无论怎样,集体潜意识里的思维就是中国式的,东方式的,学与不学都存在血液里的,西方人是很难理解和学习的,他们的思维,包括集体潜意识差异很大,很难有这个超越的。再比如,意大利在欧洲来说,文化和思维相对东方一些,所以作为意大利人的马龙的心理治疗就很容易对荣格学派和很多学派进行整合超越。

因此,我们的孩子们生在中国人的家庭里,血液里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也包括潜意识,其实就已经受益无穷了,当然他们也同时承受这代价。他们是不是会中国文字,其实父母们不用太担忧的,孩子在寻找自己的身份的年龄, 一定会对自己的过去感兴趣,去寻找去回归,也会对中国文字感兴趣,学起来是不难的。不上国际学校,只要孩子的状态好,英语和国际化也更不是个问题。

Rank: 6Rank: 6

159#
发表于 2011-7-22 14:17:05 |只看该作者
有的回帖很高深啊,普通大众很难参合的。

通俗点说吧,
有人说印度10亿人口,9亿是那啥,爱你某(英音)。
其实也道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事实。

人类的所有进步,是一小部分人的推动,然后大部队跟随。

然后,现在中国,不是很多人都能上大学了嘛,有人统计了,就算大家都很不屑的三本的学生,也是中国全部的同龄者中的TOP20%

Rank: 6Rank: 6

160#
发表于 2011-7-22 14:22:41 |只看该作者
大部分的人,不论读传统的还是国际的,都是跟随者。

能考虑这么多的人,你们已经,应该,是那TOP20%的父母了吧~

当然,生命的质量还是要提高的。有时候, 觉得,传统校让我,有太多的束缚。
然后我再强调一下,有的人,他们是感受不到束缚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4-28 21:14 , Processed in 0.028489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