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33|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抱怨为什么招人烦(转自武志红的博客)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8 11:33:2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皮皮妈 于 2011-1-18 11:34 编辑

抱怨是在讲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要的东西。
                    ——摘自威尔?鲍温的著作《不抱怨的世界》


        常年抱怨的人最后可能被周围的人们放逐,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能量被这个抱怨者榨干了。 美国牧师威尔?鲍温,“不抱怨”运动的发起人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如是说。
        他的这个说法,预言了习惯抱怨的人的命运——被周围的人放逐。
        我自己也看到,无论是生活中认识的人,还是我的来访者,假若总是多少年如一日地对周围的人抱怨,他们势必会陷入孤独中。一般的孤独尚可以忍受,因为抱怨者的人际关系普遍比较少,他们习惯了这一点,不觉得有什么,但他们最后会发现,最重要的人,如挚友、配偶和孩子也要远离他们,那时他们才会极其恐慌,他们惧怕“被放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0kcdx.html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八婆永远是八的。

Rank: 7Rank: 7Rank: 7

27#
发表于 2011-1-24 09:45:07 |只看该作者
:F: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8Rank: 8

26#
发表于 2011-1-19 11:39:40 |只看该作者
最近正在想的就是,2011年我的目标就是做一个不抱怨的人,我要学会为我自己的生活负责。

Rank: 8Rank: 8

25#
发表于 2011-1-19 11:38:42 |只看该作者
不参与抱怨的游戏

    还有些人会绝对不说别人坏话,我这位来访者就是。他是对家族中的诸多抱怨者的抱怨深恶痛绝,所以自己走向相反,绝对不抱怨,绝对不向一个人讲述第三者的坏话。

    这看起来是一个很好的素质,不过,这样的人也会有局限,譬如我和这位来访者谈话时,他会无意中抹去很多信息,我和他谈话总有磕磕绊绊的感觉,有时候一些关键信息就遗漏了。

    他这种说话方式,既是为了防止别人来试探他的想法,因为他的妈妈特别想了解他的一切想法,同时也是因为他绝对不要说别人坏话,所以每当到了这种时候他会有些磕磕巴巴。

    还有些人会成为极好的倾听者,在必要的时候他们会绝对地守口如瓶,他们是抱怨者最好的倾诉对象,但他们自己会付出代价。例如,他们也会成为非常孤独的人,甚至有些自闭,因为如果建立关系都建立成抱怨和聆听的关系,那真是太痛苦了
皮皮妈 发表于 2011-1-18 11:49


我从小就是我母亲抱怨最好的倾听者,我付出的代价就是除了必须建立的亲密关系之外,我在日常生活中很难与其他人建立关系,我就是绝对不会说别人的坏话,可是我总是喜欢独来独往,很难有关系很好的朋友。

Rank: 7Rank: 7Rank: 7

24#
发表于 2011-1-19 10:45:27 |只看该作者
:F:学习了!

曾经皮妈的一句话对我帮助很大,我渐渐开始跳出”都怪你“的口头禅影响。
早睡早起身体好,妈妈好,全家才好。。。

Rank: 9Rank: 9Rank: 9

23#
发表于 2011-1-18 22:04:07 |只看该作者
:F:又学习一遍,很有启发
把名字写在水上

Rank: 8Rank: 8

22#
发表于 2011-1-18 14:18:32 |只看该作者
不抱怨的世界很好,第一部是和老公一起看的,第二部买回来还没看。
老麦于2007年4月24日
小麦于2012年10月12日

Rank: 8Rank: 8

21#
发表于 2011-1-18 14:17:16 |只看该作者
谢谢皮皮妈转贴这篇文章。我也在其中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这的确会对我们如何与朋友亲人相处提供正面的帮助。

宽容和接纳之前会是反抗;而反抗之前,会是崇拜。这段话很让我醒悟。我以前从来没有这样思考过。现在 ...
玉冰 发表于 2011-1-18 13:22


恭喜恭喜,快走到宽容的边缘了。

我在往那边移动了一点点,还差的很远。
八婆永远是八的。

Rank: 8Rank: 8

20#
发表于 2011-1-18 13:59:23 |只看该作者
有时侯,我在想,抱怨是不是指责的另一种模式呢?核心都是不能够对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所以认为自己的感受别人要负责。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理解武志红在博客里面强调的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每个人对自己的感受负责。 ...
其乐无穷 发表于 2011-1-18 12:40


:handshake
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每个人对自己的感受负责。
我愿你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19#
发表于 2011-1-18 13:54:05 |只看该作者
我也重新看了一遍,谢谢皮妈,谢谢楼上玉冰姐的感悟。:F::F: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18#
发表于 2011-1-18 13:22:26 |只看该作者
谢谢皮皮妈转贴这篇文章。我也在其中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这的确会对我们如何与朋友亲人相处提供正面的帮助。

宽容和接纳之前会是反抗;而反抗之前,会是崇拜。这段话很让我醒悟。我以前从来没有这样思考过。现在想来,果然如此。我走过崇拜(那时我不到20岁),走过疏远,走过反抗,现在快要接近宽容的边缘了。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7Rank: 7Rank: 7

17#
发表于 2011-1-18 12:40:21 |只看该作者
有时侯,我在想,抱怨是不是指责的另一种模式呢?核心都是不能够对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所以认为自己的感受别人要负责。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理解武志红在博客里面强调的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每个人对自己的感受负责。

然后觉得很多问题其实都是源自这里。
哥哥其其  2000-7-17  妹妹乐乐  2007-11-8  感谢孩子们的到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我的博客http://gome-lh.blog.163.com/

Rank: 8Rank: 8

16#
发表于 2011-1-18 11:51:24 |只看该作者
相比之下,可能还是更多的人也成为抱怨者。以前,我回河北老家农村时,常去邻居家串串门,和他们聊聊天,但有一天因为一个发现我再也不愿意去了。我发现,基本上所有人都在抱怨,而且抱怨的内容就是一个三角,我对A很好,A对B竟然比对我好,你说A是不是忘恩负义?这个发现让我觉得有些崩溃,从此以后,我要么不去串门,如果串门的话听他们抱怨,我也只是当做耳旁风,让抱怨随风而逝。

    抱怨和袒露心声不同。单纯的袒露心声,没有构建起一个“受害者、加害者和同情者”的三角关系,这时倾诉者只是在如实地讲述自己的感受,没有一点修饰,也没有希望倾听者给自己一些什么固定的回应,这时倾听者主要就只是在陪伴,而且倾诉者在倾诉时自己常常会恍然大悟,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相反,抱怨者会突出自己的受害者角色,也会扭曲加害者的事情,同时会对倾听者有很强烈的期望,期望倾听者能同情自己,和自己一起谴责加害者。这时倾听者就会感觉到有一种压力,好像必须得同情抱怨者似的,否则自己会内疚,觉得自己也不是好人了。

    如果你是一个心理治疗师,做一个中立的倾听者,而不加入“受害者、加害者和同情者”的这个游戏,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是在生活中,那么,你真的没有必要去聆听别人喋喋不休的抱怨,你可以逃走,你也可以直接对抱怨者说“No”。如果你不去参与那个游戏,抱怨者就得去面对其痛苦,而痛苦,常常是帮助人直面真相的最好的动力。如果没有痛苦,甚至还有同情者抱慰自己的受害者角色,那又何苦要去面对自己的内心呢?

    如果发现自己是抱怨者,就需要好好去看自己内心所营造的游戏,好好去看自己的恐惧,以及对威权人物的莫名仰慕。

    你到底是在哪个位置上呢?
八婆永远是八的。

Rank: 8Rank: 8

15#
发表于 2011-1-18 11:49:36 |只看该作者
不参与抱怨的游戏

    还有些人会绝对不说别人坏话,我这位来访者就是。他是对家族中的诸多抱怨者的抱怨深恶痛绝,所以自己走向相反,绝对不抱怨,绝对不向一个人讲述第三者的坏话。

    这看起来是一个很好的素质,不过,这样的人也会有局限,譬如我和这位来访者谈话时,他会无意中抹去很多信息,我和他谈话总有磕磕绊绊的感觉,有时候一些关键信息就遗漏了。

    他这种说话方式,既是为了防止别人来试探他的想法,因为他的妈妈特别想了解他的一切想法,同时也是因为他绝对不要说别人坏话,所以每当到了这种时候他会有些磕磕巴巴。

    还有些人会成为极好的倾听者,在必要的时候他们会绝对地守口如瓶,他们是抱怨者最好的倾诉对象,但他们自己会付出代价。例如,他们也会成为非常孤独的人,甚至有些自闭,因为如果建立关系都建立成抱怨和聆听的关系,那真是太痛苦了。
八婆永远是八的。

Rank: 8Rank: 8

14#
发表于 2011-1-18 11:48:50 |只看该作者
:F::F::F:

这篇文章当时在博客里面看到就很喜欢,现在又看了一遍,每次看都会有收获的哈!
其乐无穷 发表于 2011-1-18 11:45


我看不下去大篇的文章。但是我转发时候要一行行一段段拷贝,就认真读下去了。

写的很好,我发现自己在里面。比如抗争,比如大炮筒。
八婆永远是八的。

Rank: 8Rank: 8

13#
发表于 2011-1-18 11:47:39 |只看该作者
和他谈话时,我也突然间明白,很多人找到了自己对付抱怨的方式。

    譬如,有些人会变成“大炮筒”,很直很憨很傻,什么秘密都藏不住,哪怕刚答应你替你保守秘密,但一转眼就噼里啪啦地将你的秘密告诉别人,甚至还在大庭广众之下讲了出来。你质问大炮筒,大炮筒会抱歉,会谴责自己那时怎么那么没心没肺,但一下次他们照旧会做大炮筒,最后你会变得不敢再将什么事告诉他们,而这正是他们想要的。

    回想我身边的一些大炮筒,他们身边都有一个超级抱怨者。我想,抱怨者本来是希望他们做一个垃圾桶,但做垃圾桶时间一长太痛苦了,他们于是转而做了大炮筒。

    不过,大炮筒的问题是,他们也会成为抱怨者,他们也会噼里啪啦地向别人讲第三者的坏话,这就令他们也显得烦人起来。如果他们只做大炮筒,而不做抱怨者,他们是很可爱的。但是,一个超级大炮筒如果同时也是超级抱怨者,那他会令人讨厌至极。
八婆永远是八的。

Rank: 8Rank: 8

12#
发表于 2011-1-18 11:46:38 |只看该作者
我一位来访者,最近一段时间觉得要崩溃。为什么会这样,他解释说,可能是家里一下子来了一大堆亲人,父母、岳父母和一个妹妹都来到了他家中,令他不堪重负。

    但继续聊下去,他才发现,核心是抱怨。父母、岳父母、妹妹和妻子,他们对某个人不满的话,常常会来找他诉说,这种诉说令他很痛苦,因为,这边是亲人,那边也是亲人,他怎么做?

    可以说,这个亲人抱怨时,自己是受害者,被抱怨者是坏蛋,并希望他站在自己一边,甚至要替自己伸张正义。那个亲人抱怨时也玩这样的游戏。最终,他会发现自己在夹缝中不知该去向何方。

    这也是中国大家庭的可怕之处,我们习惯绵里藏针,其实就是抱怨,主动将自己置于受害者地位,而让别人替自己承担抗争的责任。如果是小家庭,那么模式容易固定下来,一个人就会倾向于站在某人一边,譬如F就稳定地站在妈妈一边。但对于我这位来访者,前一段时间家里一下子来那么多人,他的内心就会很乱,一会儿他要这样站,一会儿他又要那样站,这种内心的摇摆会让他更加难受。
八婆永远是八的。

Rank: 7Rank: 7Rank: 7

11#
发表于 2011-1-18 11:45:57 |只看该作者
:F::F::F:

这篇文章当时在博客里面看到就很喜欢,现在又看了一遍,每次看都会有收获的哈!
哥哥其其  2000-7-17  妹妹乐乐  2007-11-8  感谢孩子们的到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我的博客http://gome-lh.blog.163.com/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11-1-18 11:45:27 |只看该作者
当宽恕和接受还没有发生时,抗争就很好,起码比恐惧和对威势人物的仰慕要好不知道多少倍。
    实际上,比起政治来,亲密关系会更复杂,而抱怨带来的折磨也更重。
八婆永远是八的。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11-1-18 11:44:47 |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英雄人物,很多变革者最后都无力地死去,大格局还是停留在超级屠夫和绝大多数的受害者的关系模式上,原因是这绝大多数的受害者自己不敢觉醒,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在我们的家庭中,其实也是这样一个关系模式。如果不去看自己的家庭关系模式,只看政治,那么无论怎么努力在政治上折腾,自己内心还是没有什么变化。

    前天我还看了日本电影《大盗石川五右卫门》,这部影片堪称是日本的《英雄》,当然结局好一些,没有《英雄》的结局那么无力那么恶心,但这两部影片中都有我前面提到的三角关系模式:超级屠夫、绝大多数的受害者、与超级屠夫抗争的英雄。

    只不过,在《大盗石川五右卫门》中,超级屠夫先是被美化后来又部分解构了这种美化,而在《英雄》中,超级屠夫被美化得很严重,而且这种美化没有一点反思,似乎这是绝对无可置疑的真理。按照埃里克•霍弗或斯塔埃尔夫人的话来说,那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服从性比起大和民族来更加旺盛,而我们内心的恐惧也更加旺盛。
八婆永远是八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6-9 18:59 , Processed in 0.02880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