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大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专版] [北京儿童认知与家庭科学素养培训]交流贴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145#
发表于 2012-8-21 20:32:48 |只看该作者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8-20 13:53
线性的,你说得太准确了。

我发现小宇就是这样的哦,平常他喜欢问很多为什么,为什么都是基于他的观 ...

小宇妈记录得非常详细呢,看得出来,你非常尊重孩子当下所想,希望尽可能保留“原汁原味”的孩子想法。小宇善于寻找事物之间的关联,也很能联想,记录的这些内容很明显可以看出,小宇是个爱探究的孩子。我可以这么来打比方,小宇可能可以成为一个“物理学家”,然而物理里面必然要包含数学,他还未进入数学这个抽象概念为主的领域,或者说,他的抽象思维还没有打开。以小宇这个年龄来说,应该可以开始启蒙了。要抓住一些机会,进行一些数的引导。
抱着一颗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的心,寻求一条在实践中检验无限接近真理的道路。
微博:(在路上-大陆)http://weibo.com/kvdalu

Rank: 8Rank: 8

144#
发表于 2012-8-21 12:30:1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8-23 10:08 编辑

我也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陆,关于图式。

从我个人经验来看,我知道图式很有用。 多妈说的分类我也是经常不经意就用上。工作中算法/逻辑/流程,我们也大多用流程图来表示。

我印象最深的是,初中时对函数的理解。
其实函数也是一种关系,x是啥值时,y会变成啥样,规律是什么样子的,幂函数,指数函数。。。我记得那时对这些很感兴趣,函数的切线方向也是很有明堂的,有实际的物理意义的。
我记得当时我用这种思维,可以迅速的解决很多问题,特别是选择题。
前段和同事聊到种族时,他说到各民族的智商,他是种族主义者,他用正态分布来解释各种族的智商,很清晰,有些问题真是一目了然,关于这个我不发散了。

回到问题本身来,图式。小朋友用画笔时,很多时候是用来表达想法的,他们的idea,他们关注情节,关注故事,关注色彩或者其它。。。

但是用它来梳理思路,我有些顾忌。我知道这件事要辩证的看,但是我从心底里还是觉得不要太早在画画时用上逻辑上的思考。

我个人感觉,用画笔时,最重要的是流畅和完整的感觉,如果带上逻辑思考,我自己理解,就不是一气呵成的表达了。

我的问题感觉还没问到点子上,或者这么说吧,把数理逻辑让孩子用图式表达出来,就象前面所说的用符号来标记数量,会不会影响到小龄儿童用图画流畅的来表达所见所闻所想,或者说,4,5岁孩子可以灵活驾驭这两种应用么,这两种应看起来很不同,表达想法和梳理关系。

Rank: 8Rank: 8

143#
发表于 2012-8-21 11:21:1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8-21 13:26 编辑
毛毛爸爸 发表于 2012-8-21 00:21
我比较小心对待毛毛的受挫感,交付任务的时候往往很重视事先估计任务的复杂性,甚至将一个任务分解后,先 ...


毛爸让毛自己去直面挫折的态度真是值得学习!

挫折也要直面对待的,其实遇挫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我现在还做不好,不过我努力尝试后就有可能做好”   “我已经想了很多办法了,还是没弄好,我想请妈妈来帮忙”, 我一直试图给小宇灌输这样的想法,努力尝试,实在不行,可以寻求帮助。

小朋友玩都是很随机的,而且是相当发散的,哪能每次都是预先设定好的清晰的任务呢,甭说预计难度了,连他会玩成啥样,我都预计不出来啊。
随性的玩,遇到问题见招拆招,实在拆不了的,那就没办法了,也许这条路不通。

Rank: 8Rank: 8

142#
发表于 2012-8-21 11:09:1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8-21 11:23 编辑
毛毛爸爸 发表于 2012-8-21 01:03
讲座听的再多,落了地,生了根,应了用才算是吸收了。别看大陆讲这么多,其中任何一个方法和理念,完全掌握 ...


毛爸是活学活用的典范,向毛爸同志学习!

关于后面说的时差的例子,我觉得毛爸处理得很好!
不过毛这么个年龄,是不可能会理解12进制的,还有减法,这个对毛来说太复杂啦。

经不住孩子的发问,我也用手电和拳头和小宇讲过地球自转倒致白昼。看着我转的拳头,小宇问地球为什么转呀,我问噎住了,直接说,因为它也想运动哪~ 然后直切主题,解决了黑夜白天这个和光线相关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小朋友发问时,他其实只关注一个点,如果想讲全面了,得做很多的准备,象毛爸说的,分解了讲,如果孩子感兴趣的话。
真想解释清楚了,用科普书也许更好。

至于童话拟人化啥的,我觉得也可以,小朋友好象可以在现实和童话中无缝穿梭。

另外,我觉得这么大年龄的孩子发问,鼓励他们的问题和好奇心,也许比了解真实答案更有意义。

点评

容宝妈妈  嗯,跟你心有戚戚焉!  发表于 2012-8-22 12:49:49

Rank: 9Rank: 9Rank: 9

141#
发表于 2012-8-21 08:31:49 |只看该作者
我也有类似的疑问。

我也不太喜欢用童话的方式解决,但是有些自然现象5岁的孩子确实理解不了,越解释越深奥~而且有时候孩子对于新名词儿听不懂,会着急
新生活

Rank: 3Rank: 3

140#
发表于 2012-8-21 01:03:38 |只看该作者
讲座听的再多,落了地,生了根,应了用才算是吸收了。别看大陆讲这么多,其中任何一个方法和理念,完全掌握并应用都是困难的,这几天我体会比较深就是关于情景任务与兴趣方面。

毛毛游泳3年了,还是不敢把头埋到水里,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解释,前几天看到一个潜水镜要买,商量后我答应了,买来还是不潜水,那天我很生气。但后来发现,克服他对水的恐惧方法还是很多的,加一个情景故事在里面,让他完成一个亟待完成的紧急任务,。。。神奇的小家伙就入水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一会儿抢修海底电缆,一会儿打捞掉入河里的消防车,我的泳镜、泳帽、还有其他只要能沉底的东西统统都用上,这三天连续潜水,已经从最初憋气不超过5秒,现在能到20秒了,对水的恐惧感从100降到0,今天竟然在我不在身边的情况下,直接从深水池端跳了进去,幸好小嘟妈在附近帮忙捞人。但情景故事的介入,往往可以把一个无意义、无趣味或者重复性的训练动作变成了一个有趣的任务,效果很显著。其实小朋友们聚在一起的时候,几乎玩任何东西都要主动加入一个情景、角色和任务的。

还有一个体会是,很多具有科学深度的内容,我原本觉得毛毛太小,听不懂,但我又急需要解释,也不想找谎言或者童话故事。最后只能实话实说,出人意料的,小家伙很理解,一讲就明白,不断提问题,不断深挖,到后来明显听不懂了还是揪住一些新名词接着问,都停不下来。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毛妈到旧金山出差,小家伙到晚上睡前一般要和出差的妈妈通电话,可是有时差,那边还在深夜,关于时差的问题,我想了一下还是真实地解释吧,于是找出地球仪,找到灯泡当太阳,从时间、地球、自转、太阳、昼夜转换开始讲起,直到时差,毛听着听着就说:那么我们早上起床的时候,妈妈应该下班回家(酒店)了,我们可以通电话么?我真不忍心地说:那时妈妈还没下班,还在忙,我们可以计算一下,现在的时间减去15小时,应该是几点(这个减法到头来他也没掌握,12进制有点复杂),不过我们可以在晚上晚点睡觉,10点的时候,妈妈那边是早晨,可能刚刚起床,可以打电话试试看。于是今晚毛一直等到10点,和毛妈skype通话后,才心满意足地睡了。
当然,当解释时差的时候,这小子从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地球为什么要围着太阳转、地球为什么会自己转、月亮呢、星星呢。。。。一路为什么地问下去,我既不敢阻止、也不忍心糊弄他、却深知越解释就越不会听明白,不知道如何停止,这是个小问题,请教大陆老师。
小人5岁了!

Rank: 3Rank: 3

139#
发表于 2012-8-21 00:42:15 |只看该作者
我也去测试了一下,问题是有些内容是原本喜欢并本身就掌握的,比如空间感,当然后期在军队也强化过,可是有些东西却是纯粹后期工作或者学习而掌握的,当然我没有区分,都算吧!还挺准,喜欢的擅长的基本上和所知的差不多:

a:3,语言能力:      差劲
b:9,数学/逻辑智力:良好
c:8,空间关系智力: 良好
d:5,身体运动智力: 中等
e:6,音乐智力:     中等
f:7,人际智力:     良好
g:1,内省智力:     差劲
h:3,自然智力:     差劲

看来毛妈希望我学英语的愿望还有很多身心困难在里面呀!

点评

大陆  我觉得你内省智能也不差,有潜力:)  发表于 2012-8-21 20:48:57
杨颜老师  呵呵,这个测试在哪里?请短一个连接给我,谢谢啦。  发表于 2012-8-21 09:12:32
小人5岁了!

Rank: 3Rank: 3

138#
发表于 2012-8-21 00:21:22 |只看该作者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8-17 11:53
1. 我想到大陆上课时提到的一个关于大脑的图
有人看到一个东西,很惊讶,一条短的路径是情绪关联的,会让他 ...

我比较小心对待毛毛的受挫感,交付任务的时候往往很重视事先估计任务的复杂性,甚至将一个任务分解后,先分步骤进行。但是一旦交付,轻易不介入,真的出现挫折,毛也会着急,但我那时候的样子表现出来一定是让他一看就知道我帮不了他,周围的空间中只有自己能帮助自己,好就好在他没有恼羞成怒一顿发脾气搞乱任务,这点我在别的孩子身上见到过。不过,挫折感是要认真对待,这和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不喜欢挫折感,哪怕一点点成就感都能带动身心很大的主动性和兴趣,这也是毛毛从小遇事谨慎,一向小心翼翼的原因吧,始终很在乎对事情发展的控制力,哪怕一时做不到。

点评

大陆  哈哈,是爸爸啦  发表于 2012-8-21 20:35:45
卓卓妈  赞,一个用心的妈妈!  发表于 2012-8-21 16:55:16
小人5岁了!

Rank: 7Rank: 7Rank: 7

137#
发表于 2012-8-20 14:25:43 |只看该作者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8-20 13:53
线性的,你说得太准确了。

我发现小宇就是这样的哦,平常他喜欢问很多为什么,为什么都是基于他的观 ...

有意思,容容也有过想把东西立起来的时候,做法跟小宇一样,就是想直接把地上那堆拼好的平面直接站起来,嗯,但是我没想到过小宇妈这个引导办法,这就是差距啊!

我记得容容那次因为弄不好哭了会儿,后来我也只是安慰了下,表示我也搭不好她想要的那样,她就放弃了。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8Rank: 8

136#
发表于 2012-8-20 13:53:4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8-23 09:43 编辑
大陆 发表于 2012-8-17 22:26
最后这种数法真是太经典了,大部分孩子如果数一个方正形的物体,通常都是这样S型数法,
当儿童对序数以及 ...


线性的,你说得太准确了。

我发现小宇就是这样的哦,平常他喜欢问很多为什么,为什么都是基于他的观察和比较,比如看到有些城铁下铺石头,而有些在桥上的就不铺,会问为什么要铺石子? 看到这辆公交车是这样的刷卡机那辆不一样,为什么?

他注意观察细节,比较同样的东西上不同的细节点,对于公交车,除了座位,扶手,车窗是否贴膜,汽车发出的声音,天窗形状,后视镜,车里的广播等,甚至还会注意到公交车窗台沿上的纹路不同。。

他也喜欢总结,但是总结出来的结论也很搞笑,比如他问我,妈妈,为什么灯会照亮每个地方,还没等我发声,他自己发散了下,嗯,如果把灯罩拿下来,会不会更亮,亮到别的房间也可以照亮啦?

他总是试图去找自己所看到的东西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是这种联系都是线性的,在一个平面上的,没有层级,没有上升到一个抽象的层次。整体和部分,部分其实又是另一个部分的整体,这个概念是抽象的,他目前还不习惯这样的方式。

另外,在这里纪录一下和小宇的一次互动。
原来我若要和用方块积木摆园,他会马上给我拆了,他好象不愿意看到这种不连续状态的东西。
用积木搭轨道的时候,他如果想拐点弯,积木和积木之间的缝他必须找个三角形给填补上:)

这两天和他玩找圆的游戏。 刚开始是这样的,在车上,我突然问他,小宇,你看看你身边有多少东西是圆的呢? 他好象对这个问题兴趣不大,可能因为原来和他聊天的时候,我几乎没问过他问题有关,他不习惯这样的方式。 然后我举例把自己看到的说了一下,比如轱辘,比如车标,。。。
他参与回答的第一句话我很惊讶,他说,“妈妈,我用剪刀可以剪个圆出来!” 边说边用剪刀手比划。
太有意思了,他第一个想到的居然是自己去做一个~
后来他就很感兴趣了,看细节是他的强项。
我们发现,我们身边的圆真是不计其数啊,象按钮,方向盘,螺丝钉,栏杆,红绿灯,柱子,垃圾桶,地砖,扣子,脑袋,眼睛什么的都给扒拉出来了。

周末的早上,我俩又这么玩,在家里。 我们几乎说遍了所有眼睛可以看到的圆(包括圆柱,球)。 没啥说的了,他突然说,妈妈,我可以用积木搭圆出来! 然后就动手去弄积木。眼睛找不到了,就都想着去造一个,动手做好象是他的特点。

我观察到,他搭的圆也都是连续的,都是用带弧度的积木拼出来的。
然后又玩上了把两半圆拼成的圆立起来。 之后,又转到玩平衡了。

再后来发散到圆为什么能滚,把两块积木用双面胶粘起来做成一个车轮子,两块积木因为尺寸不是完全吻合,刚好又搭上了小宇很久以前想弄的“歪歪扭扭”滚的圆,只不过这次是上下扭,原来是左右扭。
关于“歪歪扭扭”滚的圆,他有次看681的轱辘这么转回来和我们说的,在家也经常把他的汽车轱辘上的轮胎捏得和轱辘错一点位,轱辘不平衡了,看着它“歪歪扭扭”的滚也是有段时间他的爱好。

玩了一阵,我又转回来,我说,其实,我还可以用方块搭圆呢! 我想他是知道我想弄成什么样,原来他要拆的那种,他抢先说,我可以用三角形呢!

然后捧了一堆三角形来,他的方式还是要拼成连续的。
我理解他为什么要用三角形,因为原来搭拐弯的轨道的时候,他总是用三角形补充在两个长方块拐出弧度来的那个缝上,他得到一些经验,三角形可以转成一定弧度。
毫无疑问,他是弄不出圆来的了,因为他总是要三角形连续不能出现缝嘛。

我没再打扰他,看他玩三角形左拼右拼,拼着拼着,象个小人了。我提议加了个腿,他又加个了高帽子啥的,玩得很开心。


他又提出,要把这个小人给立起来。 他的做法很简单,要用他的两个手直接把躺着的一堆三角形扶起来。我一看这绝对是要倒的哇,况且,倒了也许原来的样子就忘记了~ 所以建议, 是否可以把这个保留在这,然后找同样多的积木,再做一个立起来的小人。

他答应,数了同样的积木,做一个立起来的一样的小人。
我发现,对于连续的块,他观察得很准确,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着把躺着的转成立着的,不会出现三角形上下放反的情况。
这玩意要平衡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我们快搭成功时,总是手一松又倒了,看到他撅起的嘴,我对着倒的积木大笑,“哇,你这高帽子小人,躺着很舒服,不想立起来对不对?  ” 他也跟着笑起来。我们尝试了很多次,都没能完全的把这个小人立起来。

玩了一早上,还是没到用方块搭圆的这一步,不过玩的真的很开心。
其实我也更喜欢这么玩,周末他一般比我们起得早,一个人在客厅搭了一堆东西,搭完了叫我起床和他一样在地上爬着陪他开车啥的,我觉得很累。象这样一来一往的互动,我更喜欢些。

通过这些互动中,可以了解他的思路是如何的,其实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

我本想着记在博客里的,把和小宇玩的过程纪录下来。现在放到了这里,如果觉得啰嗦的忽略就好了~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4

135#
发表于 2012-8-20 13:43:03 |只看该作者
MARK,继续关注~
2007年5月,男孩。

Rank: 6Rank: 6

134#
发表于 2012-8-20 10:46:48 |只看该作者
多多益善 发表于 2012-8-16 15:46
给她找点儿任务做,别闲着就行。

比如,我们要玩个小熊去幼儿园的故事,多多会指挥我打个三层的房子, ...

是哦,有道理
不管是怎么玩,只要她在行动就有思考的东西在里边
或许我们可以换在她的视角,看看她当下愿意或者试图接收的逻辑是什么
美博客http://blog.sina.com.cn/meizizi070426

Rank: 3Rank: 3

133#
发表于 2012-8-17 22:42:32 |只看该作者
又丹妈 发表于 2012-8-17 22:18
下午我们同事也做了测试,我们俩共同点是空间智能还不错,分析下是因为我们工作性质的关系,因为在房地产业 ...

语言,人际,内省在成人后是可以有发展的,甚至是很大的发展,取决于人多大程度上应用这些智能,从事怎样的工作,以及自身的弹性如何

点评

杨颜老师  确实如此,我发现很多逻辑思维能力好的人(比如我先生等很多理工科生)他们更加不容易被外在的评价左右,他们更加关注事情本身(如何更好的把事情做好)而不是被自己的情绪所控制,他们属于内控型的人。  发表于 2012-8-18 11:05:04
抱着一颗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的心,寻求一条在实践中检验无限接近真理的道路。
微博:(在路上-大陆)http://weibo.com/kvdalu

Rank: 3Rank: 3

132#
发表于 2012-8-17 22:41:22 |只看该作者
又丹妈 发表于 2012-8-17 22:18
下午我们同事也做了测试,我们俩共同点是空间智能还不错,分析下是因为我们工作性质的关系,因为在房地产业 ...

最后一句话,确实如此,培训时有妈妈问
我们小的时候没有这么教,数学也一样学会了

我想说的就是,数学课和数理逻辑两者是有差别的
数学课学得可以的,数理逻辑未必好
数理逻辑好的,数学不会差到哪里去,可能由于粗心之类的事,成绩中等倒有可能
抱着一颗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的心,寻求一条在实践中检验无限接近真理的道路。
微博:(在路上-大陆)http://weibo.com/kvdalu

Rank: 3Rank: 3

131#
发表于 2012-8-17 22:38:18 |只看该作者
又丹妈 发表于 2012-8-17 12:57
周日培训结束回家后学以致用的示例:让丹画出周一入园需要带的东西,然后照图准备好这些东西。

丹先是在 ...

看得出来,这种方式孩子很喜欢
其实,孩子都喜欢秩序
只是人们对“秩序”的理解以前可能片面了
分类,收纳,整理,统计等等方式,就是儿童用于研究探索世界的工具
只要应用得当,可以引发孩子空前的热情,而从中又能收获很多东西

我女儿小的时候画画也喜欢外面画个圈
儿童处于对“容纳”图式尤为敏感的阶段
其实这个时候,是我们去讲解集合的最好的时机

另外,下一次,你可以预先画好方格,
让孩子画在格子里
每一行可以代表某类事物
又可以起到分类思考的作用
抱着一颗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的心,寻求一条在实践中检验无限接近真理的道路。
微博:(在路上-大陆)http://weibo.com/kvdalu

Rank: 3Rank: 3

130#
发表于 2012-8-17 22:33:35 |只看该作者
微风习习 发表于 2012-8-17 12:14
呵呵,一肚子问题疑惑需要请教大陆,不过暂时只想到两个例子:
我家小姑娘幼儿园今天活动,集体去超市。她 ...

这个问题是因为孩子对于数还没有“层级概念”
我在培训时候画过图
只有当孩子了解,7里面也包含1,2,3,4,5,6
他才开始明白数的关系,数的真正涵义
如果他不明白
那么就会象你举的例子一样
爸爸问“是5块钱,而不是3块钱”时,就迷惑了
儿童这个时候明白大小,也只是因为根据数数的顺序来的
而并不是明白3包含在5里头
用圆圈图去理解数的部分整体,包含关系
是最直观的
你可以试试看,画大圈圈代表5,里头画5个小圈圈代表1,或者两个圈圈不同大小的,代表2和3,或者还有其他分法,可以提示孩子自己来做
起初不用数字表示也可以,用点或任何图形表示数字都OK

另外一个问题,儿童数数起初是不按顺序数的,很正常
因为儿童的情景记忆能力相当好,所以在数少的时候,她们可以这样不数错
一旦多了,就容易错了
所以,数数的方法其实也很重要
抱着一颗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的心,寻求一条在实践中检验无限接近真理的道路。
微博:(在路上-大陆)http://weibo.com/kvdalu

Rank: 3Rank: 3

129#
发表于 2012-8-17 22:28:41 |只看该作者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8-17 11:53
1. 我想到大陆上课时提到的一个关于大脑的图
有人看到一个东西,很惊讶,一条短的路径是情绪关联的,会让他 ...

关于情绪,以及受挫这个问题
我在培训时只是点了一下
成人引导儿童
所起到的作用
其中之一就是
在儿童情绪发作之前
先疏导
让儿童的思维依旧停留在高级皮层运作
而不是落到低级皮层被其控制
抱着一颗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的心,寻求一条在实践中检验无限接近真理的道路。
微博:(在路上-大陆)http://weibo.com/kvdalu

Rank: 3Rank: 3

128#
发表于 2012-8-17 22:26:54 |只看该作者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8-17 10:59
说到标记,我想起来一件事。

有一次拼完图后,我无意提了一下,呀,这么多块呢,你都拼好了。 小宇突 ...

最后这种数法真是太经典了,大部分孩子如果数一个方正形的物体,通常都是这样S型数法,
当儿童对序数以及集合(整体部分)有了更深的了解后,他们就会自动改成每次换行从左边数起的方法,
呵呵,很多时候都很准。

当儿童还是以S型数数的方式进行时,他们的头脑中数量是一个整体,是线性的,以不间断连续的方式进行,
当我们经常性让孩子分组进行练习,比如10个一排的方式,孩子渐渐能接受一个整体被分成部分,既能看到整体又能看到部分了。
抱着一颗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的心,寻求一条在实践中检验无限接近真理的道路。
微博:(在路上-大陆)http://weibo.com/kvdalu

Rank: 3Rank: 3

127#
发表于 2012-8-17 22:21:38 |只看该作者
容宝妈妈 发表于 2012-8-16 16:04
我发现了,其实生活中,和孩子的游戏中,有很多都是在应用数理逻辑的,只是我自己这方面完全是无意识状态, ...

所以,我完全相信父母都是有能力的,有智慧的,首先要相信自己,所谓能量,不是别人给予你的,而是通过重新审视自身而获得的。

点评

杨颜老师  这话经典。  发表于 2012-8-18 11:05:58
抱着一颗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的心,寻求一条在实践中检验无限接近真理的道路。
微博:(在路上-大陆)http://weibo.com/kvdalu

Rank: 8Rank: 8

126#
发表于 2012-8-17 22:18:0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又丹妈 于 2012-8-17 22:19 编辑

下午我们同事也做了测试,我们俩共同点是空间智能还不错,分析下是因为我们工作性质的关系,因为在房地产业,要做平面布置、家居陈设等,另外因为她还负责景观方面的工作,要了解各种植被,所以自然智能分值很高,而这两点之前的我们并不擅长,所以有些方面的智能在成年也是可以被训练开发的?象空间、自然;

其它方面的智能在人成年后还有开发空间吗?例如语言、人际、内省等;

另外,有点奇怪的是,同事是学金融的,上学时数学成绩很好的,我以为她测试结果在数理方面会分值很高,结果正相反。

点评

容宝妈妈  嗯,后面大陆也说了,数理逻辑不等于数学。  发表于 2012-8-18 16:59:36
容宝妈妈  我上学时数学不差,可是我知道这是我的弱项,嘻嘻。  发表于 2012-8-18 16:57:4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6-7 19:09 , Processed in 0.0305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