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楠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忧娃] 因为有你(楠楠,女,2006年3月5号)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621#
发表于 2010-6-29 14:21:07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622#
发表于 2010-6-29 14:22:17 |只看该作者
我都要替楠楠报个不平了!!

Rank: 7Rank: 7Rank: 7

623#
发表于 2010-6-29 14:34:55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个感觉,希望你别介意。

如果你容易陷入一种情绪当中,比如说,当你焦虑时,你经常做的是问自己,为什么焦虑呢?我为什么会这样呢? 然后比较别人,自己就越来越焦虑。

其实,问这些问题,不能解决问题。 是不? 这好比,你饿了,然后总想我为什么饿?我昨天吃什么?今天要吃什么?越想越饿。。。。(比喻不恰当,你知道个意思吧)

我的建议是,尽量跳出来。想点别的。 有趣的,高兴的,看看四周让自己愉快的。如果天好就看看天空,如果花美就欣赏欣赏,如果有不错的音乐也拿来听听。 总之,把你的思想转换到明媚的一面来。 否则,只在自己的情绪中打转,会越陷越深的。

Rank: 7Rank: 7Rank: 7

624#
发表于 2010-6-29 14:39:32 |只看该作者
京妈,我自己刚才在做事情的时候想到自己其实很多时候看到的或者学到的都是表皮,别看我学东西很快,很多人都这么认为,以前我自己也这么认为,但是现在,我知道自己根本就没有学到什么深入的东西,都只是表面现 ...
楠妈 发表于 2010-6-29 14:21

我觉得你还是没投入不够,用心不够:L
如果说得不中听的自动滤过啊;P

每个人的学习和感悟能力确实是有差别的,但总是有可以弥补的方式,那就是多投入,如果自己确实感悟力差点,那就多投入心思多学习多悟。

不说你学习能力和感悟力,就说你的投入吧,远远不够的,你还有时间看电视,你看看李网和大观园的妈妈们有多少好久都不看电视了,他们都看了多少的书看了多少的帖子,思考了多少。

我吧,在路上我不是思考白天大家讨论的问题就是看书,没闲过,在家基本所有时间都属于京,上班期间因为工作不忙所以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思考和学习。最深的感悟,那就是只要大把的看书和看别人的经验,不断的学习才能更深入,而且要不断的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判断。

每个孩子的环境都不一样,只有根据环境、结合孩子的特征实行不同的教育方式才可以比较圆满,而不是说谁用了什么方式对你就一定是合适的。
开心每一天/20080810

Rank: 7Rank: 7Rank: 7

625#
发表于 2010-6-29 14:42:29 |只看该作者
话说回来,楠妈的进步还是有目共睹的呀。老师不都让你写文章了么?说明,大家都看在眼里了。楠的聪明可爱也有你很大功劳呢。所以,我们都来加油吧。:F: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626#
发表于 2010-6-29 18:56:01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627#
发表于 2010-6-29 19:05:29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628#
发表于 2010-6-29 19:11:36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629#
发表于 2010-6-29 19:13:46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630#
发表于 2010-6-29 22:04:47 |只看该作者
京妈,我现在又想着,感觉自己是一个完全没有活在当下的人,怎么说呢,当我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总是不够投入,没有把自己的精力完全投入进去.陪楠的时候,我一边陪楠一边又想着电视或者电脑,看电视的时候有时候又想着 ...
楠妈 发表于 2010-6-29 19:13

:hug:
能理解你的心情,很多行为方式都是由于小时候造成的,现在一下子要修复,对于你来说挺难的,特别是好多事情赶一起的时候,你会更加的烦躁、郁闷、更加的无助、更加的想逃避。

你也是成长了很多,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只是最近遇到的事情比较多,比如换岗位等,你没能及时的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所以又让你进入了低谷。

这一切很快会过去的,你会做的越来越好的,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F: :F: :F:
开心每一天/20080810

Rank: 7Rank: 7Rank: 7

631#
发表于 2010-6-29 22:27:55 |只看该作者
排牛妈妈和京京妈的:handshake

良药苦口,楠妈,你就下决心改变下自己吧。你的进步真是有目共睹,但是对孩子,真不希望你老是螺旋式上升,毕竟孩子的童年只有那么长。等到你长大了,孩子也在你的错误对待中长大了。

牛妈妈和京京妈说的都很好,我就不废话。只说一句:用心对待,行动起来。
早睡早起身体好,妈妈好,全家才好。。。

Rank: 9Rank: 9Rank: 9

632#
发表于 2010-6-29 23:53:14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个感觉,希望你别介意。

如果你容易陷入一种情绪当中,比如说,当你焦虑时,你经常做的是问自己,为什么焦虑呢?我为什么会这样呢? 然后比较别人,自己就越来越焦虑。

其实,问这些问题,不能解决问题。  ...
牛妈妈 发表于 2010-6-29 14:34


操作性超强。

就是别被情绪所左右了。
和和,男孩,08.4.13出生。
...在爱你的路上。

Rank: 9Rank: 9Rank: 9

633#
发表于 2010-6-30 00:00:26 |只看该作者
牛妈,京妈,你们有什么话大可直说无妨,其实我更希望你们能直言不讳,也许很多方面的问题我自己一时没意识到,但是你们的直说能加深我的认识,当然,这个时候其实我是不能依赖你们的,但是因为有你们,我真的感觉不会那么 ...
楠妈 发表于 2010-6-29 19:05


楠妈,真是复杂啊。不断给自己出难题了。

你花了大量的时间考虑过去的事和将来的事,就是没有注意力集中到现在。前一分钟是肯定自己后一分钟否定自己,神经怎么能受得了? 内在的你的自我是没有的,有的是身体的不同部分轮流做自我。这样你这个大机器的内在结构有点混乱啊。

这次参加孙瑞雪讲座,有个家长当场提问:如果大人本身构建不完全,内在的自我没有该怎么办。孙瑞雪回答,去参加工作坊,用一到两年时间修复就可以好转。建议你不妨参加几次工作坊,请专业指导的老师帮你。
和和,男孩,08.4.13出生。
...在爱你的路上。

Rank: 7Rank: 7Rank: 7

634#
发表于 2010-6-30 11:42:4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福娃京京 于 2010-6-30 11:50 编辑

转一个帖子,里面有一些内容可能会对你有用
参加孙瑞雪老师讲座的志愿者写的

爱的使者、爱的守护
飞机场,孙老师熟悉的身影,我看到她,深深的拥抱。
“你好吗?”
“我很好”
“看起来你长大了很多”
“是的,您看,两年前,我没有自己的钱,没有自己的时间,连上课都很困难……”
“那现在呢?”
“瞧,我自己开车来了!!!”
我笑了,真的,这两年变化太大了。
上了车,明心开始采访老师,我做了认真的倾听者

“相信自己,是唯一的出路”孙老师的这句话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
“我想抽出时间和志愿者见一次面,你来安排好吗?”

我内心狂喜,我们爱之初幼儿园的老师有福了。
我一直担心老师太累,希望她能休息,听说昨晚她深夜到深圳,今天又飞来青岛,心里很是心疼。,但是孙老师说:我很好,不累。

晚上,在宾馆的会客大厅,8位志愿者见到了亲爱的孙老师。
孙老师先接受了明心的两个采访问题,我们从中了解了孙老师心灵成长的旅程,然后,孙老师请每一位志愿者提一个自己的问题。
看着园里的老师得到这样的帮助,我的内心真是无法形容的感谢和狂喜。

说到我,孙老师准确的说出我在一岁的时候没有完成对父母的依恋,她说:你的父母其实是爱你的
我慢慢明白:在一岁左右的孩子,他通过与母亲粘在一起,而完成最重要的安全依恋,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能够获得自由自己经验、并获得满足这份依恋感,那么孩子就会开始转开头,探索外面的世界。
我想,这就是安全感的来源吧,很重要很重要。

这就是我经常觉得不安、觉得无论我怎么努力都没有希望的原因,也是我无法在关系中独立,总是希望能有一个人让我无条件的依恋的原因。
我向孙老师核实:是不是当我在感到期待依恋、内心绝望的时候,停下来,走进自己的内心,寻找到那个需要依恋、感到绝望的小孩子,用我现在的自己给她依恋、陪伴她、支持她、爱她……
孙老师说:是的。

当我听老师说:我们爱之初的团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时,我真是无比的欣喜啊

第二天,接到孙老师的时候,她告诉我,她很喜欢八大关的海边,本来以为中午还可以在海边待一会,可是发现中午就需要赶飞机了。我心里默默地希望,能够有机会让老师再来青岛吧。

7点50分,离着讲座开始还有好长一段时间,道路上已经出现了一对又一对的身影,有好多是从外地赶来听讲座的身影,让我真是感动不已。
我知道,这些生命,不仅仅是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生命,他们在寻找自己,寻找爱。

讲座开始了,只能容纳不到千人的会场,满满的座无虚席,甚至路中遭遇堵车的外地团队,愿意席地而坐聆听讲座,还有不少爸爸妈妈是站着听完讲座的。

完整的成长,我是听第二遍了。这一次最大的收获是在心理这个层面。
通过两年的实际工作,我开始对身体和情绪有了一定的把握,但是最近阶段,心理的把握是我最困惑的。我知道,是由于我对自己的心理不清晰,所以,才不清晰孩子的心理状态。
孙老师通过真人的表演,给大家展示每个生命的层面环节是如何的。

我现在知道,心理就是一个转化的机能,如果我们给予儿童自由和尊重,保护儿童获得自己经验的空间和时间,儿童会透过自己的体验经由心理这个环节将之前的画面转化为意识,从而将感觉、情绪和身体等的信息真实的接纳进自己的生命中。
所以,我想,这一段时间我的成长主题应该是接纳吧:)

当我作为完整的成长真人演示的“自我”这个角色的时候,当所有的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精神站在我的周围,精神胚胎站在我的身后环抱着我,他们的手臂和我连接,我的身体和内在产生了巨大的爱和感激的流动,我感觉自己像一颗参天大树深深的扎根于泥土,坚实的直立与此时此地。

当孙老师引导我和我的精神胚胎面对面的时候,我的眼泪涌上眼眶,我禁不住拉起她的手,贪婪的深深的注视着她,我爱她,无论她是什么样子,我爱她,我深深的感谢她一直以来的不离不弃。

如果不是讲座有时间、有流程、不是我的理智告诉我,我真希望永远这样和我的精神胚胎连接下去,那感觉太美妙了。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孙老师的讲座结束了。当我送孙老师进入机场分离的那一刻,她俏皮的向我挤了一下眼睛,我笑了,她深深的拥抱我,告诉我,好好做下去。我的内心洋溢的欢快和幸福。看着孙老师离开的身影,我想起,前一天晚上,她独自一人矗立在海边,那是一个不大的海湾,夜晚在路灯和明亮的月光下显得格外的温暖和柔和。海浪一下一下不间断的向我们拍打而来,一股从未体验过的力量从心底升起。默默注视远方的孙老师,小心翼翼的不打扰她。将自己的注意力拉回到内在,一股力量源源不断的流淌进来。

后来我问孙老师,在海边,我很好奇您在做什么?
她说她在整合,她发现她也有依恋,她深深的呼唤她内在的儿童,爱着她,守护着她,她在想从人类存在开始,大海就一直这样存在着,她深深的进入那个力量,和它连接……
我听完,知道相信自己是什么意思,我,的感觉是真实的。

由于要送孙老师去机场,下午薛梅老师的敏感期讲座我只听了后面一小部分。但收获还是很多。
我透过薛老师的讲座发现,有些敏感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和意义,需要成人谨慎的观察、仔细的体会、充分的接纳、智慧的陪伴。

爱的相聚如此短暂,面对分离,内心不免有些忧伤。不过,爱的种子已经撒播了不是吗?
我相信,爱一定在此时此刻存在于天地之间、存在与你我的心里。

爱,一定会为我们的成长、宝贝们的成长护航。
爱,一定会成为我们传递的一切,让我们将这份成长坚定下去,守护住我们自己,让孩子和我们自己成为自己,找到生命的真谛。

                           青岛志愿者   王悦
开心每一天/20080810

Rank: 7Rank: 7Rank: 7

635#
发表于 2010-6-30 11:49:11 |只看该作者
心理就是转化,就是接纳,就是不再重复的播放电影,不再沉浸在情绪中,不再滞留在过去里,不再重复历史,而是接纳,而是提升,而是转化,这是生命的秘密。
心理过程犹如照相机的暗房,没有人清晰地显现,没有人知道别人的进程。就像蒙特梭利说的吸收性心智,当我们发觉的时候,儿童已经自己完成了整个过程,将成果展现在我们面前。
所以,我们成人能做的,就是相信孩子、保护孩子、爱他、尊重他、给他空间和爱,给他理解和支持。

而更重要的,我们需要觉察自己,永无止境的觉察自己,这是我们此生唯一的道,是孩子给我的礼物,是我自己对自己的承诺,是我,是爱,是存在。

“相信自己是唯一的出路”。
开心每一天/20080810

Rank: 7Rank: 7Rank: 7

636#
发表于 2010-6-30 16:21:00 |只看该作者
感觉这个文章对你有点用,看的时候顺便贴过来,不喜欢的话就删了

认识你的生命游戏

人生就是一幕戏,每个人都是主角。然而,我们不只是在演出,更是这幕戏的创作者。因为一般戏剧总有个既定的结局,人生则不同,结果往往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有些人相信,命运在我们出生时便已注定。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想,通过心灵和思考的升华,命运可以由此而改变。
    与其和“命运”做无谓的相搏,不如潜心想想:如何为自己写一部剧本,从而扮演自己心仪的角色。
             ——摘自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的著作《活法(贰)》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0jzv4.html) - 认识你的生命游戏_武志红_新浪博客
    此生的唯一目的是净化你的灵魂。
    日本著名企业家、两家全球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的创始人稻盛和夫如是说。
    他是一名佛教徒,所以他这个说法有轮回的意味。
    不过,就算把他这句话的宗教色彩去掉,它仍然是一个很好的人生哲学。
    在讲人生哲学这种大道理前,我先讲几个小故事。
    前不久的一天晚上22时30分时,我想打出租车回家。本来这么晚打车应该很容易,但下起了不大不小的雨,车很难打。
    好不容易有一辆空车停在我面前,我赶紧坐进去,对出租车司机说,去某某楼盘。
    说这句话时,我是抵着头的,说完这句话后,我稍一转头,发现有两道冷冷的眼光向我扫来,司机说,他不愿意去郊区。我所住的这个楼盘是在郊区。
    这时,我才特别注意到,这辆出租车让我觉得很不舒服。我坐在前排,而前排司机位和副驾驶位之间有一道很结实的铁丝网,而且铁丝网隔开的两个空间中,司机位比较大,而副驾驶位显得很拥挤。更重要的是,司机的那两道充满敌意的眼光,让我觉得好像我是一个坏蛋似的。
    他可能是遇到过不好的事情所以才这么提防吧。一般遇到司机不情愿,我不会勉强,会换一辆车,但这么晚了,又下雨,我不想再等了,于是想打消他的疑虑,便问他:师傅,晚上开车小心点很重要,但你看我这个人像是坏蛋。
    他很认真地打量了我一下,没再拒绝我。
    我很好奇他是怎么回事,于是路上问他:“开出租车不容易吧?”
    这一句话让他打开了话匣子,他感叹说,真的很不容易,今年才5个月,他已经遇到7次顾客不给钱的事了,不知道会不会打破去年的纪录,去年他13次遇到这样的事情。
    譬如,有一次开车送一个客人到某地,到了目的地后那客人手里玩着一把亮闪闪的刀子说,哥们,多少钱啊,我没钱咋办啊。好汉不吃眼前亏,他没要这个人的钱。
    有时是客人仗着人多不想给钱,有时是客人仗着是地头蛇不想给钱,其中有几次他还闹到了派出所,但令他气愤的是,警察根本不把他的事当回事,甚至还偏袒那些不讲理的家伙。
    有这么多不幸的遭遇,看起来,他很值得同情。但是,我想,假若我蛮横一些,可能也会不给他钱,至少,我对他有了很大的恼怒。
    一路上,这种恼怒来了好几次,一开始被他当贼看令我恼怒,路上他几次讲话不中听也让我有类似的恼怒。相对而言,我觉得自己脾气是很好的,也会被他激起恼怒,那些脾气大的人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了。
    后来几次打出租车,我都讲这个故事讲给司机,他们毫无例外都很惊讶,他们都说,客人不给钱,和抢劫出租车甚至杀死出租车司机这样的事情一样,他们只是听说过,但自己从来没有遭遇过。
    只有一个司机说遭遇过一次,他立马在车上给同做出租车司机的老乡们打电话,结果呼啦啦来了好多辆出租车,那客人被吓住了,不再张狂了。这个司机还说,我们出租车司机有时也像黑社会。
    这样看来,一年半时间遭遇客人20次不给钱,是那个司机自己一个人的命运了,而这种命运,十足是他自己营造的结果,他总把客人当做强盗来看,果真有些脾气大的客人在他那里成了强盗。
    依照心理学的理论,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际遇,是因为他内心中有“充满提防的内在小孩”和“经常实施迫害的内在他人”这样一个内在的关系模式,他的外部关系模式,不过是这个内在关系模式的自然展现而已。



轮回,是为了修炼
    另一个经典的故事发生在我的一个哥们Z身上,他在北京,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他想把他的大房子租给看奥运会的国人或外国人,赚一笔横财。
    他的房子很不错,位置也好,消息发出去后,很快来了很多人看房子,但这些人都令他不舒服,他打电话给我说,小武啊,这个世道怎么了,怎么来看我房子的人全是一些混蛋呢!
    他举例说,例如有不隐瞒身份的有钱男人和二奶,有像是一对男同性恋的外国人,还有讲起价来蛮不讲理的泼妇……
    一开始,我还想反驳他,那可能都是他看到的表象,未必是事实,但Z给我列举了很多证据,他是一个心细如发的人,这些证据显示他的推测基本是靠得住的。
    那这是怎么回事呢?怎么“混蛋”都跑他那儿去了。
    对此,用现在流行的“吸引力法则”来解释,可以说,这是他吸引来的。他自视很高,而对别人总是心怀蔑视和敌意,而这蔑视和敌意就是他的需要,他需要一些“混蛋”,那样好投射出去他的蔑视和敌意。
    用心理学的解释,则可以称,他有一个“被蔑视的内在小孩”和“‘混蛋’的内在他人”,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一展现到外部世界,就是他的遭遇。
    Z另外一个说法是,女人都是吃软饭的,而他谈恋爱数十次,那些女性除了一个外也果真是想吃他软饭的,这也是同样一个道理。
    甚至,同样一个女人,既认识他又认识我另外的朋友,和他在一起时就变成了一个不讲道理的“坏女人”,而和我另外的朋友在一起时就是一个“好女人”,所以可以说,这也是他的需要,因为只有当一个女人变成吃软饭的后,他才好投射他的蔑视和敌意。
    这样看起来,人真的是没救了。对于那名出租车司机和Z,他们好像一点觉知力都没有,从未对自己的特殊际遇有过自省——这是不是我招来的啊,而认识到,这其实是自己在玩的一个心理游戏而已。
    所谓命运,依照心理学的经典解释,就是我们将自己童年的关系模式投射到成年的人际关系中,结果命运就成了一个无聊的轮回。
    但轮回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制造同样的机会,让自己处在同样的人际关系模式中,好从中修炼自己的心性。
    怎么修炼呢,这涉及到心理学两个核心的概念——投射和内摄。
    所谓投射,即将自己的内心投射到外部世界中去,具体而言,即将自己内在的关系模式投射到外部关系中。
    所谓内摄,即将外部世界吸入到自己内心中,具体而言,即将外部关系吸入到自己内心中。
    我们每玩一个轮回的游戏,都是在制造一个机会,先将内心的东西投射到外部世界中,然后再将外部世界的样子吸入到内心中,假若我们发现,这个外部世界和自己的本心似乎有些不同,那就意味着,我们的心改变了。
    当然,改变有可能是朝着好的方向而去,也有可能是朝着坏的方向而去,我们有可能通过一轮的投射和内摄后,变得更宽容更从容更灵活更信任,也有可能变得更狭隘更焦虑更偏执更怀疑。
    决定我们去向何方的关键因素是觉察。



自我觉察可帮你远离轮回
    最好的觉察是直接去关照自己的内心,在没有做任何事的情况下,就发现了自己内心的种种变化过程,并洞察到自己内在的心理游戏的变化过程,从而直接了悟到一些真谛,心没有经历任何事情就净化了。
    但是,这很难,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自己的内心就是一块模模糊糊的难以辨认的存在,直接去看的话,什么都看不清,还会让自己非常焦虑。
    所以,我们绝大多数人,需要将心通过事情而展现出来,也就是说,将自己的内在投射到外部世界,这几乎是一个必然的需要。
    关键是,我们要明白,自己看到的一切外在,都是自己内在投射的结果,我们要有这样一个明确的意识。有了这个意识,我们就不会轻易地埋怨别人,并将事情的责任一味推到别人或其他事物身上,而知道首先要看自己。
    这也是传统的心理治疗的核心功能。至少在我看来,心理治疗的目的不是去解决一个问题,而是帮助来访者明白,自己的心是如何制造了这个问题,自己的心又如何展现在这个问题中,当来访者比较敏锐地发现自己的心与这个问题之间的联系后,这个问题就化解了一大半。
    我的治疗经验也显示了这一点,经常,似乎没有发生任何明显的变化,只是来访者逐渐了解了自己在一些琐细的事情上的内心变化,结果他们觉得事情完全不一样了,有时会导致问题的解决,有时问题还在,但他们对自己内在的觉察令他们觉得更宽容更从容更灵活更信任自己和别人,所以可以和这个问题共处,甚至那个问题已不再是问题,虽然事实看上去还是一样。
    譬如,对于我的朋友Z,通过那次聊天,他第一次开始反思,经常遇到“混蛋”和“吃软饭的女人”,这很可能是他自己内心所营造的。当他这样想时,他的内在就松动了,尤其是,他的注意力不再是完全投注于外部,而是有相当一部分开始去看他的内在变化,这势必会带来一些改变。
    对于那名出租车司机,我没有帮到他什么,甚至他就算是我的朋友乃至来访者,我也难以帮到他,因为他似乎是百分百地坚定地认为,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可怕,那些人就是那么坏,他没办法,总之,他不愿意向内看自己。
    不愿意向内看自己,那一定是因为,自己内在有很痛苦的东西。如果内在的痛苦太强烈,那通常需要一个很安全的环境,例如心理医生与来访者之间建立的深度信任关系,一个人才愿意去面对,要不然,我们更愿意做的,是将其投射出去。
    投射出去,就意味着,另外会有一个人承担自己的痛苦。我的朋友M,他特别爱打架,而且一打就容易打到浑然忘我的地步,所以虽然他力气不大,但那种境界他的观察力很厉害,简直像有了心灵感应一样可以不通过眼睛和耳朵而感觉到对方怎么打,所以他总能占先机。
    但打架也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更重要的是,他也觉得不对劲,尤其是那时的情绪他似乎完全控制不住,并且每当打完后他浑身觉得舒服极了,甚至想,是不是吸毒也就这种感觉。
    对此,他有一定的自我觉察,他说,每次打架,都是别人刺激他,让他觉得有被瞧不起的感觉,他对瞧不起的感觉极度敏感,一点忍受力都没有。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小时候他有很多很严重的被瞧不起的感觉,那种感觉可怕极了,他拼命努力,再也不想有这种感觉。
    打架,和打架后的那种舒服的感觉,也是源自这一点——“再也不想有这种感觉”。
    我的理解是,通过打架,他似乎是将“我被人瞧不起”这种糟糕的感觉排挤出去了,排挤给了被他打败的人。
    但这是一个幻觉,因为那些糟糕的感觉不在别处,而是在他心里,打架的愉悦感一走,他会发现,他的内心还是有这些痛苦。这时他更想将它们排挤出去,而打架似乎是一个最好的办法……最终这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让他对打架上瘾。
    我的绝大多数文章都是在指向这一点——认识你自己,觉察你内在的心理变化过程,而不要迷失自己外部世界中,因为你看到的外部世界,其实是你自己的内心投射出来的一个心理游戏。
    记得2007年在上海学精神分析时,一个女同学说,她去找德国老师做治疗,结果德国老师说,你不需要做治疗。
    她很惊讶,为什么别人都需要,而她不需要呢?
    德国老师回答说,因为,你对自己的内在有很好的觉察力,而这本来就是精神分析治疗的目的所在,但你已经有这个,所以你不需要。
    你可以试试多去看自己的内心,不再怪罪外部的世界,或许你最后会体验到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0jzv4.html) - 认识你的生命游戏_武志红_新浪博客
开心每一天/20080810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637#
发表于 2010-6-30 22:45:24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638#
发表于 2010-6-30 22:59:56 |只看该作者
书香,你一语中的说出了我的痛楚,孩子的童年只有那么长,等到我长大了,孩子也在我的错误对待中长大了:L 看到这句话,心里真的是百般滋味.
楠妈 发表于 2010-6-30 22:45


楠妈,你也别气馁,你前面的进步,我们都看到了,也看到了楠楠的变化,楠在你的进步中收益最大,她的状态也越来越好了!虽然经常没有回复,但都看到了,真为你高兴呢。你的进步其实对我也有很大启发,也默默激励着我也继续努力。
早睡早起身体好,妈妈好,全家才好。。。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639#
发表于 2010-6-30 23:17:45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640#
发表于 2010-6-30 23:18:03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6-10 07:57 , Processed in 0.02912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