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容宝妈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心得] 单开一帖来说说学校教育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128#
发表于 2012-4-11 10:30:07 |只看该作者
lily 这个很有意思,可否详细说说。

今天早上看到,思考了下,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华德福”会在德国产生,它的各方面的基础。真的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史代纳一拍脑袋想出来的。
前面提到的关于经典的理解,我上次和美术老师讨论孩子画画的事情的时候,觉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还有关于童话的心理学意义,有很多可以去讨论的。

我觉得我要把容宝妈这个楼给占领了。

点评

lily  教育哲学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想想都很有意思。  发表于 2012-4-11 22:09:59
小滕宝宝  关于童话的心理学意义,我想听糕糕多说说呢  发表于 2012-4-11 14:27:26
容宝妈妈  热烈欢迎你来占领,鼓掌欢迎!  发表于 2012-4-11 13:02:23

Rank: 8Rank: 8

127#
发表于 2012-4-11 09:48:01 |只看该作者
高雅高歌 发表于 2012-4-9 23:21
我好想已经在日日新就读的家长来说说啊,

有没有?有没有?

认识了一个日日新的家长,三年级的,她说满意的不得了,想要的一切日日新都提供了,所以业余对孩子只是阅读和运动即可。

点评

皮皮妈  据说学校运动也很多。关键回家业余时间也是要安排的阿!嗬嗬。  发表于 2012-4-11 11:17:41
高雅高歌  日日新要迁到一个野得不得了的园子里,估计运动也解决了.  发表于 2012-4-11 10:46:09
八婆永远是八的。

Rank: 8Rank: 8

126#
发表于 2012-4-11 09:39:58 |只看该作者
21cake 发表于 2012-4-10 19:56
另外,提到童话了,说一点童话的事情。
我在德国的时候买过两本原版书,一本是《童话:理解、阐释、转化》 ...

上次听小巫从神智学的角度分析格林童话,虽然听得云里雾里的,但是大意和主旨跟你说的很是一致。

Rank: 9Rank: 9Rank: 9

125#
发表于 2012-4-11 09:39:25 |只看该作者
这个贴开得可真好

Rank: 8Rank: 8

124#
发表于 2012-4-11 09:35:58 |只看该作者
21cake 发表于 2012-4-10 19:22
第二个,“社交过度”我还真不知道是哪方面。
我是这个学期才接触孩子们,开始德语课程的。所以,接触还不 ...

好,我等着哈。

那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提这个问题。后来出来,和别的妈妈交流,捕捉到这个词并有疑惑的还不止我一个呢。

Rank: 8Rank: 8

123#
发表于 2012-4-11 09:34:51 |只看该作者
21cake 发表于 2012-4-10 19:16
第一个问题,我觉得除了这么大的孩子注意力呀、控制力呀还不是那么好以及一些孩子的状态之外,有几个原因 ...

哦,对哈,nodnod。

Rank: 6Rank: 6

122#
发表于 2012-4-11 09:34:24 |只看该作者
容宝妈妈 发表于 2012-4-10 18:04
笑妈,我和你的感觉正相反,我觉得和书相遇在合适的时候,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

当我有了经历,有了 ...


容妈,我不是排斥别的,也不是强调要给孩子读经,只是看到你把读经单挑出来,就表达了一下不同的,但这不是那种非你即我,在我看来,读经也好,或是读其它的儿歌故事也好,是一样的,每个经历都是有意义的,各种东西融汇了都是对心灵的滋养,选择读什么,跟学校的风格很有关系,这么说吧,读经并不是我选择或拒绝一个学校的理由,对,这么说比较准确,更能传达我的想法。

点评

海棠花开天馨  我赞同这个帖子观点。就是给孩子更多和更丰富的选择,只要他们愿意吸收。也许他们内在的精神内涵本自有联结?我们的基因里面或有传承?在什么时候应该和哪些书本相遇,这个教机我非教育专业人士不敢判断。  发表于 2012-4-15 21:49:49
海棠笑笑妈  容妈,赞同!  发表于 2012-4-11 15:16:05
容宝妈妈  我把读经单提出来说,只是觉得日日新有以此为“卖点”的意思,而在我看来,这恰是标榜新教育的学校该警惕的教育方式。  发表于 2012-4-11 13:01:52

Rank: 8Rank: 8

121#
发表于 2012-4-11 09:32:57 |只看该作者
明月照我心 发表于 2012-4-10 17:22
我们第一次和大车冬青座谈的时候,他们曾经讲到在语文课里讲《丑小鸭》的故事,然后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大 ...

那天听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介绍,提到好几次,给孩子们分享诗歌和儿童文学,老师们还是很晓得适可而止,给孩子i们自己感受的空间的。

希望容妈举得这个例子只是个特殊的个案呢。

点评

容宝妈妈  这也说明了,道理虽然明白了,实践的时候却不一定和懂得的道理一致,所以,我隐约感觉,日日新的老师,还没脱传统教育的巢臼。  发表于 2012-4-11 13:00:25

Rank: 8Rank: 8

120#
发表于 2012-4-11 09:32:30 |只看该作者
我家孩子在读道德经,都是我老公一人在边上读,读着读着孩子会出来接上几句,一天10多分钟,孩子记下了很多,还认识了很多道德经上的字,之字是道德经里较多的字,刚好这字在孩子的名字里,所以兴趣更浓.

道德经真的是有很多经典的只要孩子能读得出来,只要这道德经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东,孩子会有明白的一天的,再说了,里面很多的经典我都还不能完全明白和做到.

读道德经,首先是我老公在认真的读,他喜欢,然后孩子跟上读了一些.

没有想太多,刚开始我只当孩和爸爸一起玩,亲子时光而已

Rank: 6Rank: 6

119#
发表于 2012-4-11 09:22:32 |只看该作者
蓝田日暖 发表于 2012-4-10 17:04
海棠笑笑妈  我觉得我能理解你说的,我说下我的经历,看看和你说的是不是差不多的意思。

我几年前开 ...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头像被屏蔽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18#
发表于 2012-4-10 23:47:26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117#
发表于 2012-4-10 22:58:45 |只看该作者
我还真是絮叨呀。

点评

书香  喜欢,让这样的絮叨来得更猛烈些吧!  发表于 2012-4-11 09:26:08
微风习习  真心喜欢你的絮叨呀。  发表于 2012-4-10 23:47:13

Rank: 7Rank: 7Rank: 7

116#
发表于 2012-4-10 22:57:1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21cake 于 2012-4-10 22:58 编辑

我也是刚知道这几条标准的。然后,我思考了下我对所教学科的理解。
从实用的角度来说,肯定是多一种交际语言。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前面说乐知尽量要让所有学科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进入这个世界的这个角度——语言是精神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心灵的桥梁。通过这架桥梁,我们可以去触摸那些统一于语言之美中的思想之美。
我觉得学习一门外语真的可以丰富我们看世界的角度。中国和德国的文化、思维方式和国民性格如此不同,几乎是完美的互补型。

我原先的工作,不同语种的同事在一个大的部门,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一门语言和由此而深入了解的文化对人性格的再塑造。每个语种的同事有自己比较统一的特点。

点评

lily  这个很有意思,可否详细说说。  发表于 2012-4-11 00:08:18

Rank: 7Rank: 7Rank: 7

115#
发表于 2012-4-10 22:42:42 |只看该作者
莫兰说到的这个——我印象中斯坦纳说古代流传下来的语言有精神内涵呵呵。
我也不知道这个对不对。但是每种语言都是有它的精神内涵的,不单单是一种交流的工具。
我是教语言的,随便再说说。
前面说乐知选拔老师的第一条标准是个人的生命状态。这个是很抽象的,而且谁也不能说自己的生命状态就一定怎样怎样。在点滴中去反映,而且愿意去成长吧。我这么理解的。
第二条就是老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理解。(大意吧)

Rank: 7Rank: 7Rank: 7

114#
发表于 2012-4-10 22:09:35 |只看该作者
chenfei394 发表于 2012-4-10 15:19
师资力量、教学水平这些,真的不考虑吗?

主要自己认为家庭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
还有就是孩子和家人不要为了上学太奔波。
所以,一直是对择校抱着开放的心态,基本上都没开始考虑上小学的事情呢。{:1_129:}
现在在乐知这边教课,假如以后学校不搬太远,我的首选肯定是乐知。
我老公很喜欢乐知现在的小区环境,前段时间还去附近看房呢,并且推荐他同事也去买。{:1_121:}

点评

21cake  好,私下交流。哈哈~~~  发表于 2012-4-11 11:46:25
敬听  我也在关注奥北区域的房子,很有心得,九台不是性价比最好的,可以私下多交流,哈哈哈。  发表于 2012-4-11 09:02:11

Rank: 7Rank: 7Rank: 7

113#
发表于 2012-4-10 19:56:20 |只看该作者
另外,提到童话了,说一点童话的事情。
我在德国的时候买过两本原版书,一本是《童话:理解、阐释、转化》,一本是《孩子需要童话》。
(很好的两本书。德国的童话很著名,所以关于童话的理解和研究也很出色。)
童话对集体与无意识心理过程来说,是最纯粹与最简单的表现。所以,童话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治疗作用的。
童话里的图景或者情节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和孩子内在的一些东西相遇的。所以,成人一定要用平缓的语气讲给孩子,不要带入自己的理解。孩子会重复地听一个故事,直到内在不需要这个故事为止。
所以,这个世界上会有童话,也会有寓言。童话和寓言是有所区别的,是不需要去激发思考的,是和孩子内在某些困惑也好、情感也好相连接的。

我是不是发散了?
我说的都是一家之言,而且我只代表我自己,我不代表乐知。

Rank: 7Rank: 7Rank: 7

112#
发表于 2012-4-10 19:28:17 |只看该作者
另外,关于“经典诵读”。
就我所知,乐知没有专门的读经诵典的课程。
但主班老师在选择自己教学内容的时候是不排斥这些经典的。振飞自己讲,她对“三字经”(是这个吧,我记不真切了)个人是很有心得和感觉的,有时候会带着孩子当成有韵律的歌谣念一念,有时候会用来认字的。
所以,在教学大纲里面“文学/历史”这个版块是有这些经典列在里面的。

Rank: 7Rank: 7Rank: 7

111#
发表于 2012-4-10 19:22:57 |只看该作者
第二个,“社交过度”我还真不知道是哪方面。
我是这个学期才接触孩子们,开始德语课程的。所以,接触还不够多;而且,孩子们上学期的状态我不太知道的。
我可以问下振飞。

Rank: 7Rank: 7Rank: 7

110#
发表于 2012-4-10 19:16:40 |只看该作者
多多益善 发表于 2012-4-10 15:37
潜水员上来冒个泡。
先和容妈握个手,再和久仰的糕握个手。抛两个问题给你们俩哈:
1.在日日新大车提到去 ...

第一个问题,我觉得除了这么大的孩子注意力呀、控制力呀还不是那么好以及一些孩子的状态之外,有几个原因:
一是,孩子的自我在发展,反而不是像幼儿园那样容易跟随老师。我姑娘幼儿园的孩子拉圈可快了,老师一哼歌儿,拉圈的气氛一来,大家就跟随了。{:1_129:}
二是,孩子其实是在和这个老师建立链接。要去信任一个老师,先前会有很多的试探,会相互去触碰彼此的边界,会有一些挑战的行为在里面。
三是,孩子们之间也是在相互融合,慢慢去意识到这么多的孩子成为一个大的家庭一样的班级,建立对一个对新的整体的感觉。

Rank: 7Rank: 7Rank: 7

109#
发表于 2012-4-10 18:29:43 |只看该作者
再补充一点。

太早让孩子学习了最“正确”的东西,有可能会剥夺了他们犯“错误”的机会。

点评

小颀妈妈  也排!  发表于 2012-4-11 11:24:31
lily  又排这个!  发表于 2012-4-10 22:20:19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6-3 04:42 , Processed in 0.02992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