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67|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安娜卡列尼娜》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17 12:15: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爱无言 于 2011-5-17 14:07 编辑

读了两三天了,还没有读完。却忍不住地想和人交流似的,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好歹有这个好处,可以通过网络来满足。看了豆瓣上的几篇读后感,又看了百度安娜吧里的,却看的更不舒服,真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眼中的红楼梦....找不到有人和我同样的眼睛,就想自己描述自己的眼睛。

被托尔斯泰深深地打动,被他描述人的心理活动之精准和真实而打动,这种对人性的精准真实复杂简直让我觉得震撼,震撼到崩溃....学心理的人只是研究怎样明白人的心理(实在是一点都不懂才去研究的),可小说家却天生就懂人的心理,面对这样天生就懂的人只剩下崩溃的感觉了...... 老天赋予人的才能天生差异就太大了,不敢责老天不公平啊!

托尔斯泰处处都精细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而且这些人物之间怎么就这么互相能看懂眼神呢?他们简直都会用眼神和表情交流,一眼就看穿人家的内心,而且几乎小说中每个人物都如此,这简直让我怀疑是否和俄国的文化有关呢?进而遗憾中国的文化。看了几篇网上中国读者的感受,才忽然醒悟,只是托尔斯泰有这天赋而已,好在我我不用嫉妒俄罗斯文化,嫌恶自己的母国文化了。

我对托氏此本小说的享受全部在此,着迷地欣赏回味这些描写,对小说的全貌和情节(反正早也知道),作者的意图对我来说早已经都象捡西瓜时却只见芝麻而丢失了的西瓜,我享受我的阅读。回想这些未免太多的神来之笔时,忽然感觉,老托从头至尾就详细以两对主人公的情感生活为基调的,安娜沃伦斯基(外加一个卡列宁),列文和基蒂。一对从人生似乎得意成功幸福的状态到毁灭,一对恰恰相反,最后得到成长和充实幸福自由。托氏想告诉我们什么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Rank: 8Rank: 8

2#
发表于 2011-5-17 12:30: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爱无言 于 2011-5-17 14:07 编辑

托氏厉害之处就是他让我们一切自己品味自己感悟,所以就不去猜他想告诉我们什么了,至少他不是想要宣扬给我们什么的。所以就说说这最让我震撼之处的关于心理活动的描述吧。

先来一段刚刚看过的安娜和多莉在乡间别墅的见面场景。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Rank: 8Rank: 8

3#
发表于 2011-5-17 12:38:45 |只看该作者
竟然找不到电子版的,想copy一段然后描述让我震撼的,竟然无从去copy......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Rank: 8Rank: 8

4#
发表于 2011-5-17 12:49:04 |只看该作者
多莉是安娜的嫂子,过去发现了自己的丈夫有外遇时几近崩溃,愤怒时想要离开家庭,然后就又陷入到恐惧中,恰恰这时安娜来到她们家里调解,给了多莉一个台阶和很好的原因来继续和丈夫维持婚姻,当然还有不进入到自己的恐惧中。她生了七个孩子,最小的一个夭折了,整日陷入在养育孩子的烦累沉重的家务事中。安娜这时没有离婚不守妇道的和情人住在乡间,社交界也就是整个社会都不敢去看她和她交往,这时多莉勇敢地去探望她,勇敢地为自己的勇敢感动着,为了克服除了勇敢之外的害怕,多莉一路上在为安娜辩护。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11-5-17 13:04:14 |只看该作者
{:1_143:}没看过这本书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11-5-17 13:10:0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爱无言 于 2011-5-17 13:13 编辑

她回顾她结婚后的十多年生活,就是怀孕生子哺乳得乳疮,一次又一次的轮番,如果有安娜那样的机会,她是羡慕的,为什么女人不可以有自己的幸福呢?比如不再生孩子。人人都攻击安娜,又都比安娜强多少呢?她想起偶尔的对她特别殷勤的一个男人而陷入到脸红中,所以她觉得安娜做的对,自己和别人都幸福,不像多莉自己这样精疲力尽...多莉这样想着的时候,一缕狡黠的微笑扭曲了她的嘴唇,她同时给自己虚构了一段类似的风流韵事,她爱上了一个集优点之大成的男子,如同安娜一样,把全部真情都向丈夫吐露了。丈夫听到她的自白,流露出惊讶和狼狈的神情,这使多莉笑了。多莉这样子沉湎在自己的梦想中,到了安娜家。可是当她和安娜终于有时间谈话时,当她听到安娜说再也不想生孩子时,不想为沃伦斯基生孩子时,多莉只是用圆睁的大眼睛惊奇地凝视着安娜,这正是她一路上梦想的,但是现在一听说这是可能的,她又害怕了。第一瞬间她觉得简直不能完全理解,必得再三思索才行。她觉得问题太复杂,而这样子解决的方法又太简单了。

就是这样子的前后突出的矛盾,却让我觉得无比真实和震撼,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如此的。托尔斯泰对这一切无比洞察清晰深刻。

多莉的丈夫,也就是安娜的哥哥只赚着一份工资,第一重要的是支付他的身份需要的一切,所以家庭孩子所需要的花费都排在后面的,靠变卖多莉的财产家里还是欠债颇多,多莉每日都得应付这些债务,所穿的睡衣短衬衣都打着补丁,可是多莉想要少生点孩子时,却是这样子的复杂的心理的.......多莉和她的丈夫在小说里属于这样混沌着度日麻木地度日生活的一类人,可是这又是多么鲜活现实,就如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多莉的真实,一点也不让我讨厌的, 反而看到她这些真实的情绪感受时,生出无限的同情。这小说里的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子引得我的同情的,安娜,沃伦斯基,她的丈夫........

人生就是痛苦的。不反省自己为什么活着时,就是这样子痛苦的,而且最终被痛苦吞噬......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11-5-17 13:38:20 |只看该作者
托尔斯泰做为一个局外人,这样精准地详细地记录和描述着多莉的这些感受和心理活动,一下子就让我看到,我们每个人都是很难认清自己的。比如多莉去看安娜的勇敢,除了她的友善以外,还有着她对安娜帮助她的回报,安娜和她都嘴上说着自己是对方最好的朋友,可其实远远不是的,她们完全是两个价值观和性格都相反的人,她们根本不是一类人。多莉对自己丈夫背叛自己爱情的愤怒一直并没有消失,在虚幻满足自己也和另一个男人的风流韵事之中,目的也不过就是想释放对丈夫的愤怒而已。她是不可能去做任何有违现实的出格的事情的,她是不会勇敢地反对社会规则和道德的,所以她第一次看到安娜身旁的沃伦斯基是尴尬的,和安娜提起他时,也无法提起他的名字...安娜生活里的奢华讲究映衬着她生活里的捉襟见肘,这里的虚无虚伪也让她不舒服,所以她呆了一晚上就回家去了,她之前无比痛恨那些离开孩子的母亲如此思念孩子,可一离开孩子后她马上发觉她不再痛恨这点了,小说写她到家后,兴奋地描述给每个人安娜那里的奢华和美好生活,她真心诚意的认为他们都可爱优雅动人,马上就忘记了她在那里体验到的那种不满和不安的茫然若失的感觉了。

这真的让我感觉熟悉也震撼,人认识自己真的是很难的,想要真实于自己也许更难,而且多莉不真实吗?不是的,她后来确实真心诚意的那么认为的,她确实已经忘记了她真实的感觉的。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11-5-17 13:48:45 |只看该作者
托尔斯泰简直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就已经把多莉这个人如此丰满立体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而其没有一句评价的话。唯一依靠的就是描述多莉的心理和表情眼神。

而且在这一段见面中,作者提到安娜的一段心理活动。多莉的离开,只有安娜最难过。难过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把原文摘抄在这里。她知道多莉一走,就再也没有人会在她的心灵里唤起由于这次会晤而引起的那种感情了。唤醒这种感情是痛苦的;不过她知道这是她心灵里最美好的成分,而这种成分在她所过的那种生活中,很快就要湮灭了。

这一段给了一个提示,安娜从此后的生活远离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她周围的任何人都无法让她透露她的真实情感,她已经被社会所抛弃了,她也抛弃了社会,把自己隔绝了起来,最终真正地毁灭了自己。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Rank: 7Rank: 7Rank: 7

9#
发表于 2011-5-17 14:31:21 |只看该作者
老爱看的东西真多,我不能一一跟着看了。做个记号,有空来看,先献花
早睡早起身体好,妈妈好,全家才好。。。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11-5-17 14:49:3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书香

对我,可能读书的乐趣比较易得。{:1_115:}

Rank: 8Rank: 8

11#
发表于 2011-5-17 14:51:20 |只看该作者
安娜为什么感觉不幸福,要去感受和沃伦斯基的爱情呢?就是因为和卡列宁的婚姻里,她是桎梏的,她和一个钢铁在生活在交流,她得不到情感和感受的回应,她的能量是被固着的,所以她必须得冒着最大的恐惧和风险来体验新的爱情,获得丰富的感受,小说在一开始就预示了她的死,潜意识里她知道这是毁灭....这种悲剧卡列宁有一定的责任,可是卡列宁自己也没办法,他也撕不开这个无形的牢笼....卡列宁在安娜临死时的宽恕内疚是真诚的,在生命面前他的真感情才迸发出来,可是很快就又如常了,所以安娜只能离开他...
    
    但是和沃伦斯基,安娜又进入了另一个无形的牢笼,那就是自己的恐惧,被抛弃的恐惧之中。

生活里没有情感和感受,就只有毁灭了。这是看完感觉作者想说的。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Rank: 8Rank: 8

12#
发表于 2011-5-17 14:55:01 |只看该作者
无论是卡列宁还是沃伦斯基,在面对生命时都同样的痛苦悔恨和震动的,安娜的死让他们感受到了这些。所以没法说这里面谁坏谁好....大家都相同。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Rank: 8Rank: 8

13#
发表于 2011-5-17 15:11:35 |只看该作者
{:1_143:}
高中毕业看过一次《安娜》,竟然一点一点印象全无,看来名著还得等年龄比较大读比较有意思啊。

Rank: 8Rank: 8

14#
发表于 2011-5-17 15:14:2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木槿

{:1_152:}确实是的,所以咱们这个年龄,也许读读名著能代替下心理课程?!{:1_114:}

Rank: 8Rank: 8

15#
发表于 2011-5-18 09:45:31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我看了n遍呢~现在还在我妈妈家里的柜子了,翻得旧旧的,角都翘了~
我看的版本里,大姐叫“杜丽”,小妹叫“吉提”~我很喜欢杜丽的,也相信她和安娜的友谊。
列文我最喜欢,非常喜欢那些乡间生活的描写,好像列文家还有一个奶妈,和列文非常亲。。。我非常喜欢她,也喜欢列文的二哥,好像是得了肺结核吧,看他和他二哥的那些段落,非常感动~

Rank: 8Rank: 8

16#
发表于 2011-5-18 09:52:10 |只看该作者
我的本子是北大的俄语教授乔振绪翻的,杜丽叫多莉。

我对安娜其实反而没什么感情,看的时候感觉都有点躲着她似的,关于列文的就一字不落.....对安娜的哥哥反而很熟悉,经常看着就笑,虽然上册前面看的时候还是感觉到对描述他的讽刺,尤其是有段描述沃伦斯基的做人的准则那段,看的大笑死了,觉得作者简直太精辟了!

不过到了安娜生产快死的那段,全部就改变了,我好同情卡列宁啊!也觉得所有人都这么可怜这么让人心痛......从此每个人就都不讨厌了。可后半部还是生活又恢复如常了......如常地让人心酸...

昨晚看了基媞生产的那段,看的一直眼泪鼻涕的,列文对新生儿子不喜爱,我都好想明白是为什么,都很接受....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Rank: 8Rank: 8

17#
发表于 2011-5-18 09:53:12 |只看该作者
最爱列文在乡间劳动,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和农民们一起劳作时,还有和他的那个奶妈相处的那种场景,一想起就觉得温馨心酸.....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Rank: 4

18#
发表于 2011-5-18 09:58:31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那个乡下来的年轻人(列文?)和他的妻子,好幸福的一对。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嫁个那样的人。

Rank: 8Rank: 8

19#
发表于 2011-5-18 10:06: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wahaha


    就是列文。

Rank: 8Rank: 8

20#
发表于 2011-5-18 10:07:03 |只看该作者
我和一个人在豆瓣的讨论,有意思极了。那个人肯定是个男的。

http://book.douban.com/review/4952038/?post=ok#last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5-5 22:43 , Processed in 0.02656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