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552|回复: 1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芭园家长荟] 蒲公英爸爸妈妈反思贴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21 16:58:58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我们家也时常上演战争。上上周日,欢欢来玩,见识了我们家的冲突。因为说话语气的问题,我和米娅都执拗上了,最后都不肯向对方道歉。米娅抓我的头发,咬我的脸,想让我道歉,我都不理睬,欢欢要走的时候,矛盾还在继续。米娅爸爸说我的坏脾气又臭又硬。我威胁他们爷俩,如果再合伙对付我,我就离家出走,让她爸给她找个新妈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1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Rank: 6Rank: 6

2#
发表于 2010-12-22 10:36:27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心田说“温婉”,:$ 脸都红了。那是表面啊!
后来呢,就引出了我一系列的心理伤痕啊,比如我妈妈曾经对我的控制啊,比如米娅爸爸站在真理一边也就是又一次说我该先向米娅道歉,我觉得我的权威受到了莫大的挑战啊,我当然不想低下头,虽然我知道我是说话有火的味道。
于是,米娅和爸爸午睡起床后,我就不起床,我就听着客厅里说笑,我忍不住了,一会叫米娅爸爸进来,让他叫米娅给我道歉,他不同意,一会儿叫米娅进来,说要给我道歉。米娅开口是这样的:“我知道,我知道的。。。。。。这件事,你也要向我道歉,你吼我了,我再向你道歉,因为是你先吼我的。”我说:“你和同学是怎么处理的?”她说:“自己的事情我们俩人之间自己解决,学校的事是我和同学的事,我们自己解决。”我看她思路清晰,于是含糊不清地说了声对不起,她也说:“妈妈,对不起,我吼你和咬你了。”我说:“你咬我了,得再向我道歉。”她想了下,说:“那明天放学回来上床之前给你道歉好吗?”然后她愉快地去客厅玩去了。
话说第二天我下班回家,她到我旁边来,悄悄说:“妈妈,我想了,我昨天吼你和咬你都道歉了,我今天不再道歉了,你能原谅我吗?”我听得。。。。能怎么办?只能点头。

Rank: 6Rank: 6

3#
发表于 2010-12-22 10:44:46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太多活,闲下来再来说个中感受啊!总之,通过这件事我确实突破了自己惯有的一些毛病了。

Rank: 6Rank: 6

4#
发表于 2010-12-22 13:47:29 |显示全部楼层
米亚妈妈突破了自己,赞一个!再赞米亚那了不起的舌头,太会说了啊!:muzhi;P
豆哥 发表于 2010-12-22 13:34


谢豆妈捧场啊!我总是感叹豆妈生个女儿,我生个儿子就好了。米娅曾经问姥姥:“为什么豆豆的妈妈从不对豆豆发脾气,我妈妈要对我发脾气?”我妈说给我听时,我就想说:“因为豆豆的姥姥不对豆豆的妈妈发脾气,米娅的姥姥对米娅的妈妈发脾气。”不过,考虑我妈妈的感受,没有说出口。我也不能老拿成长说事不是?

Rank: 6Rank: 6

5#
发表于 2010-12-22 14:10:39 |显示全部楼层
这件事导致的我的突破体现在:
米娅爸爸在我情绪稳定点后说:“以前你小的时候,妈妈权威,你不反抗吧?”我点头。他说:"那就对了,因为那个年代就是那样养法,现在我们养米娅是新的方法,米娅不反抗才不正常,我们需要真正地尊重米娅的感受。”眼泪哗哗地流,流完了就喊米娅说道歉的事情了。

接下来的两天,我就呆在担心米娅被宠坏的情绪里面,似乎老是觉得不管教怎么行呢?但是,又清楚了我的这个孩子和她爸爸是不允许我以我妈妈管教我的方式管教她的。慢慢地,心里就没有那么堵得慌了,得了,就按他爸说的来吧,改变自己的说话语气是改变的第一步。

只是不知道效果如何了,反正后来还没有和米娅正面交锋过。

Rank: 6Rank: 6

6#
发表于 2010-12-22 14:16:08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好几个妈妈说起孩子敏感的心。的确有同感,我觉得我说话已经很温和了,但是米娅就能一语道破地说:“妈妈,你又发脾气!”我有时候都无语啊!我怎么就又发脾气了,不好好的吗?但是实话说,往往都是我自己内心和表面不一致时被米娅抓住了。我的内心啊!很容易不耐烦,唉!!!

孙瑞雪的新书《完整的成长》,就说到了一致性的重要性,否则容易导致分裂。不过要是搁米娅爸爸来评价,一定是这句话:“你呀!那些书都白看了。如果对待米娅,书上不是都写的很清楚了吗?”

一声叹息!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想离家出走,因为我确实太多要改变的了,多辛苦啊!逃避才是我擅长的。

Rank: 6Rank: 6

7#
发表于 2010-12-23 10:28:33 |显示全部楼层

蒲公英爸爸妈妈反思贴

澄妈,你说的真正是我的问题所在。那种不自觉的言行或者严肃,我自己总是过后才经过米娅爸爸提醒才知道自己是那样。我甚至觉得都不会跟米娅一起玩。庆幸的是米娅有一个好爸爸。要不。。。。。

Rank: 6Rank: 6

8#
发表于 2010-12-23 13:03:38 |显示全部楼层
:muzhi欣然妈妈!

我吧,和米娅扛着就这一次。以前都是前面耐心好,后面没耐心了,就离开了,留给爸爸去弄。当然频率不会很高啊!说到接纳自己,我倒是觉得我自己一直能接纳自己的。因为很少自责啊,;P
第一次对米娅不耐烦应该是米娅两岁多了,已经上幼儿园了,给米娅洗头发,米娅大哭,说不同意,她爸爸听到哭声就跑来了,当时他很生气,觉得孩子都不同意了我还洗,干净就有那么重要吗?从那之后,可能是个把月一次我烦躁,但是米娅爸爸在我的要求下不再当着米亚的面斥责我了,而是事后聊聊,其实不聊,我都心虚了啊,他就从没有对米娅不耐烦过,这个差距也忒大了点。
再后来可能会很久一次烦躁啊,我也觉得自己一直在挖自己,这次米娅咬了我的脸,所以挖得更快些了,也希望彻底些。

Rank: 6Rank: 6

9#
发表于 2010-12-23 14:12:42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都会好了啊!

Rank: 6Rank: 6

10#
发表于 2010-12-23 14:27:18 |显示全部楼层
米娅现在很擅长挑战权威的。今早米娅爸爸还说:米娅会质疑规则,多好呀!这样带起来确实事情多点,但是你瞧,米娅多好呀!
他本人是特别有创造力的人,特别鼓励和欣赏米娅的自主思想。
我呢,理论上和从心里也是这样希望和欣赏米娅的,就是从理论到实践那真是咫尺天涯呀!
努力吧。

Rank: 6Rank: 6

11#
发表于 2010-12-24 16:45:26 |显示全部楼层
米娅爸爸的性格和她爷爷很像。据说上小学还不知道8是表示多还是少,原本上学也没有准备上大学的,爷爷对他没有作为的期待,就像他现在对米娅一样。反正我听着就像他是自己稀里糊涂长大的。;P家庭还算和睦。我个人感觉爷爷对他的影响很大。

Rank: 6Rank: 6

12#
发表于 2011-1-5 16:36:49 |显示全部楼层
班长行动力超强!:F:
谢欣然妈妈的好分享!确实有用。
我也慢慢在想米娅爸爸的逻辑:只有孩子有孩子的磨叽,不合作,抗议等等非理性行为,那才是真小孩。我们大人都是被社会条框规范了多少年才成如今这样啊?是小孩阶段的时候就让她做小孩吧。
说一说,鼓励自己,至于做,还有路要走。

Rank: 6Rank: 6

13#
发表于 2011-1-7 17:52:28 |显示全部楼层
全部看完。理解父母心

Rank: 6Rank: 6

14#
发表于 2011-2-9 10:09:24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发发脾气也没有关系的啊!

Rank: 6Rank: 6

15#
发表于 2011-4-25 10:54:44 |显示全部楼层
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上)  武志红

    不断收到读者来信,问什么是“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同时,也不断收到不少来信问一些关于心理成长的最基本的知识。
    在思考怎么回答他们的问题时,我梳理出了关于心理成长的六条定律。
    与定律相对应的,是破碎。所谓破碎,意思就是,如果我们的成长环境明显违背了这些定律,我们的心灵就会受伤,我们的生命感觉就会出现破碎。

定律一:成为自己
    我们生命的根本动力是成为自己。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称,人有五个层次的心理需要:饮食与性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如果按照另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的话来说,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成为自己。
    什么是自己,我们又怎样可以成为自己?
    罗杰斯认为,所谓自己,就是一个人过去所有的生命体验的总和。假若,这些生命体验我们是被动参与的,或者说是别人的意志的结果,那么我们会感觉,我们没有在做自己。相反,假若这些生命体验我们是主动参与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不管生命体验是快乐或忧伤,我们都会感觉是在做自己。
    是不是在做自己,这一点极为关键。
    如果我们感觉不是在做自己,那么不管别人的意志看似多么伟大或美

Rank: 6Rank: 6

16#
发表于 2011-4-25 10:55:05 |显示全部楼层
好,我们都会感觉很不舒服,并会做一些看似莫名其妙的事情。看上去,这些事情像是自毁或伤害别人,但其实我们不过是在用这些事情来唤醒自己的意志。
    譬如,美国明星“小甜甜”布兰妮•斯皮尔斯,她在演唱事业上获得了极大成功,但是,这个成功不是她的意志的胜利,而是她妈妈林恩的意志的胜利。从两三岁开始,妈妈一直带着她转战美国各地,用尽各种办法为她谋取演唱的空间。为此,她没有了童年,只有13~15岁期间,过了两年女孩的普通生活,还有了初恋男友。但林恩为了在女儿身上实现自己的野心,迫使这个男孩离开了布兰妮。这只是布兰妮母女关系的一个缩影,其实布兰妮的妈妈在各个方面都想操控女儿的一切。
    按照通常的观点,布兰妮的妈妈在教育布兰妮上是无比成功的,她用非凡的手腕和坚强的意志把女儿塑造成了超级明星。从布兰妮的角度看,妈妈这样的塑造似乎也是值得称道的,毕竟她是在妈妈的推动下获得了非凡的成功。然而,布兰妮的内心深处不这么看。譬如,在精神近乎崩溃的时候,布兰妮在一家疗养中心不断对别人说:“我是骗子!我是冒牌货!”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意思就是:你们在我身上看到的所谓成功不是我的,而是我妈妈的,她通过我的身体实现了她的梦想。这看似很好,但布兰妮的意志却被剥夺了,她远远没有成为自己,而只是妈妈的“自己”的延伸。
    类似的例子还是迈克尔•杰克逊,他的名声、才华和影响力都胜过布兰妮。但是,他开始的成就也是父亲粗暴的塑造方式的结果。并且,和布兰妮一样,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他的童年被剥夺了,这是令他最

Rank: 6Rank: 6

17#
发表于 2011-4-25 10:55:24 |显示全部楼层
耿耿于怀的事情。
    后来,杰克逊对小男孩极其痴迷。这一点都不难于理解,他迷恋小男孩,是因为他自己不曾做过真正的小男孩。他和那些小男孩在一起,就好像得到了自己已经逝去的童年似的。
    在爸爸的粗暴的意志控制下,杰克逊失去了童年。但他自己的意志渴望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于是,他迷恋男童。只是,当他把他的渴望强加在那些被他迷恋的小男孩身上时,他也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们身上,他是在剥夺这些小男孩的做自己的机会。

破碎一:我们被选择,被决定
    人本主义心理学将自我实现视为最高价值。相应的,存在主义哲学也将“选择”视为最主要的命题。
    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存在与选择的关系就是,你选择,你才存在过。如果你总是被选择,那么你就是不曾活过。
    但问题是,太多的人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甚至,一个哲学家称,一个生命的过程,就是不断与别人的个人意志做较量的过程。别人会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己,自己同样也会这样做。
    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会有很多名堂,最简单的说法是,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
    对此,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称,一旦你将对方视为实现你的目标的对象和工具。那么,不管你的目标看似多么伟大,你都对那个人造成了伤害。著名的寓言小说《盔甲骑士》中,骑士对导师梅林说,他爱妻子和儿子,但梅林反问他:“你有没有把需要当作爱。”骑士恍然大悟,他需要去“爱”

Rank: 6Rank: 6

18#
发表于 2011-4-25 10:55:34 |显示全部楼层
妻子和儿子,不管妻子和儿子需不需要,他都要去“爱”他们。其实,妻子和儿子只是骑士的爱的对象和工具而已。或者说,骑士只是想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妻子和儿子身上罢了。难怪,妻子和儿子都对他的爱没什么反应,因为这种爱其实是伤害。
    不过,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这听上去很动听,有一些伟大的味道。然而,这样做的另一面,意味着你必须为你的决定负责,如果选择错了,你受伤了,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很多人惧怕这一点,于是宁愿放弃自己的意志,宁愿被别人决定。
    由此,他们自己阻断了自我实现之路。

定律二:我们天然就有一个精神胚胎
    我们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最容易遭遇到的第一个挫折,多来自父母等重要的亲人。父母最容易以爱的名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但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就压制孩子成为自己的努力。
    父母们之所以喜欢这样做,常常是因为抱有一个传统的观点——孩子是一张白纸。按照这个观点,孩子被认为一开始什么都没有,就是纯粹的空白,我们怎么塑造怎么教育,孩子就会成长为什么样子。
    意大利教育学家蒙特梭利反对这一看法,她认为,孩子决不是一张白纸,相反一开始就有一个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中藏有心灵成长的密码。并且,只有孩子自己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受和思考才能解开这个密码。因为,那些敏感期只有一个大概的规律,我们无法找到一个精确的时间表,也就无法主动地操控,而只能由孩子的自发行为去发现,孩子目前正处于

Rank: 6Rank: 6

19#
发表于 2011-4-25 10:55:51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敏感期。
    很多幼儿教育学家支持蒙特梭利的这一说法,他们通过观察发现,孩子6岁前有许多心灵发育的敏感期,譬如追求完美、音乐、数学等等都有一个敏感期。处于特定敏感期的孩子,会对某一件特定的事情有了匪夷所思的执着,他们会不厌其烦地自发地重复去做这些事。如果这些事在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操作和训练,这个孩子的特定能力就会得到充分发展。如果错过了这个敏感期,这一特定能力就会遭到难以逆转的损害,以后要花极大的力气才能部分弥补。
    蒙特梭利认为,这就是精神胚胎指引的结果。源自精神胚胎的声音告诉孩子,他需要做什么。从这一角度而言,孩子的每一个自发的行为,其实都反映了精神胚胎成长的需要,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按照这一观点,罗杰斯的“成为自己”的“自己”并不是纯粹是一个人的生命体验的总和。因为按照罗杰斯的这一观点,自己一开始好像也是空的,而按照蒙特梭利的观点,我们一开始就不是空,一开始我们就有一个无比重要的精神胚胎。
    更关键的是,6岁前的经历决定了精神胚胎的发育程度。仿佛是,精神胚胎在6岁前基本发育成型了。假若在6岁前,父母一直忙于用自己的意志塑造孩子,那么,孩子的精神胚胎就没有发育的机会。于是,这个孩子就会出现种种问题。
    国内知名的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女士说,一个精神胚胎得到良好发育的孩子,会有极好的感受能力,他充分信任自己的感觉,对任何事情都要寻求自己的判断和理解。最终,他将成为一个极具独立判断能力和丰富的

Rank: 6Rank: 6

20#
发表于 2011-4-25 10:56:03 |显示全部楼层
创造力的人。


破碎二:精神胚胎被压制
    按照蒙特梭利的观点,孩子的自由探索非常重要,因为这是精神胚胎得以发育的唯一途径。
    然而,因为不理解孩子的行为,大人很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志,控制并压制孩子的选择空间。由此,破碎很容易产生。
    孙瑞雪称,依照她的观察,所谓的多动症,其实大多数都是孩子的精神胚胎被严重压制的结果。患有多动症的孩子,他的重要抚养者中一定是不断有人对他说,你不能这样做,也不能那样做,你必须听我的。于是,这个孩子的许多源自精神胚胎的自发行为都被打断了,他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敏感期。但是,源自精神胚胎的那些需要还是要表达自己的声音。假若100个敏感期的需要都被压制了,那么这100个需要都渴望表达,甚至是同一时间的表达。于是,一个多动症的孩子,给人的印象是,他好像在同一时间渴望做许多件事情,但因为太多的渴望了,他也不知道做什么好,于是什么都要做一点。
    大人是怎样压制了孩子的自发的需要了,这可以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会拒绝接受一小块大饼,他一定要一个完整的。对于这种行为,大人会说,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不知道节约。其实,孩子这样做,是因为他正处于追求完美的敏感期。一张整个的饼,是完美的,会满足他的精神胚胎发育的需要,而一块饼,是破损的,会让这个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5-7 12:25 , Processed in 0.0301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