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669|回复: 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专版] 沈乾若关于中西方教育的看法[转][选摘]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20 09:55:07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沈乾若介绍:
加拿大博雅教育学会会长 沈乾若 博士
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硕士,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数学博士
中国大陆和加拿大数十年大、中学教学及办学经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Rank: 8Rank: 8

66#
发表于 2015-11-26 14:35:14 |只看该作者
芬兰人不这么看,觉得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落后。他们反思之余,于2014年2月推出基础教育改革方案,分别从“社会中的能力与学习”和“学习动机、学校满意度以及教学方式和方法”两方面着手改进基础教育。芬兰教育部还安排了网络问卷调查及区域研讨活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对芬兰基础教育改革的讨论,提出见解,以完善这一改革方案。

Rank: 8Rank: 8

65#
发表于 2015-11-26 14:34:54 |只看该作者
唐校长说,东亚学生在目标明确的测试中,肯定占优势,关键在于我们教育看重的是什么,是关注现在的学业成绩,还是将来的创新能力。

Rank: 8Rank: 8

64#
发表于 2015-11-26 14:34:38 |只看该作者
当然,这也要辩证地看,PISA成绩榜重排,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加入。2012年排行榜前7名是:上海、新加坡、香港、台北、韩国、澳门、日本。

Rank: 8Rank: 8

63#
发表于 2015-11-26 14:34:20 |只看该作者
芬兰的教育模式是不是一成不变呢?不是的,他们不仅在实际教学层面注重研究性的教学和学习,在国家层面同样在不断研究和反思,不断完善教育模式。2012年的PISA评估,芬兰学生成绩由名列前茅下滑至第12名,在芬兰国内引发热议。

Rank: 8Rank: 8

62#
发表于 2015-11-26 14:32:43 |只看该作者
  2000年以前,没有人认为芬兰教育是世界上最出色的。2000—2009年间,在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评价(PISA)”(从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三个方面,测试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社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中,芬兰学生总体成绩连续四次名列世界前茅,这才引起全球关注和一致赞赏。

Rank: 8Rank: 8

61#
发表于 2015-11-26 14:32:12 |只看该作者
以下内容选摘自《考察札记之三:芬兰教育的独特模式》

Rank: 8Rank: 8

60#
发表于 2015-11-25 10:53:40 |只看该作者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诗·邶风·静女》

Rank: 8Rank: 8

59#
发表于 2015-11-20 10:19:07 |只看该作者
反观西方,则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教育的自由与多样化,给精英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条件与空间;使得西方创造发明层出不穷,几乎包揽诺贝尔各个奖项。然而同时,社会中、下阶层的培养教育却发生了危机,美国社会更日趋两极分化。精英成才可以靠自身与家庭,多数普通人的成才却必须倚赖学校,倚赖公立教育。 故施莱克尔说:“任何人都可以创造出培养精英的教育系统,然而真正的挑战是让整个群体都走向进步。”这正是中国与东亚教育成功的核心价值。

Rank: 8Rank: 8

58#
发表于 2015-11-20 10:18:48 |只看该作者
说的大部分我都同意

过度的自由主义盛行,使西方在社会、教育等多方面做出了一些严重的错误决策。

不过,在任何事情的度的掌握上,恐怕都是很难达到恰到好处的平衡点的,达到也只是短暂的瞬间,然后又倾斜了,不是偏左就是偏右

Rank: 8Rank: 8

57#
发表于 2015-11-20 10:18:48 |只看该作者
怀疑论者最常问的是:如果教育先进,为什麽中国拿不到诺贝尔奖?这既取决于基础教育,亦取决于高等教育,而中国高等教育与西方差距很大。同时,既取决于教育本身,又取决于制度与社会大环境。总的来说,教育制度的模式化与过度强制性;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教学方式上的启发不足,灌输有余,等等;加之中国数十年来钳制自由,压抑个性的体制;令学生不得不循规蹈矩,很难标新立异;偏才、怪才更没有施展空间。因此,尽管培养出了大量初、中、高级人才,却难以产生尖端人才和大师级人物。

Rank: 8Rank: 8

56#
发表于 2015-11-20 10:18:30 |只看该作者
PISA测试为中国教育提供了绝佳的学习机会与改进提高的参照标准,国内教育界有识之士也正在这样做。

Rank: 8Rank: 8

55#
发表于 2015-11-20 10:18:12 |只看该作者
当然,展示出较高的分析思维能力的同时,PISA结果也暴露出中国学生其它方面的欠缺。中国教育偏重书本知识,忽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课堂讲解之外,其他环节如信息搜集、实验动手、课题研究及设计等等,有相当的差距。

Rank: 8Rank: 8

54#
发表于 2015-11-20 10:16:41 |只看该作者
可见,“中国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的说法是不客观,不公允的。受部分教师与学生的资质所限,任何一种体制下死记硬背的现象都难以避免。在中国的学校里,教师们对学科知识详尽的讲解,公式原理的推导分析,学生自己课内课外的努力;使他/她们得以切实掌握知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分析与思维能力正是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

Rank: 8Rank: 8

53#
发表于 2015-11-20 10:16:24 |只看该作者
笔者在国内读完硕士,曾在大学、中学执教;在加拿大拿到博士学位后,又在卑诗省教授数学、物理近二十年。两种不同教育体系下既读书又教书的经历,给了笔者切切实实的第一手资料,尤其对东、西方理科教学水平之差距更有着切肤的了解。本人授课经常提问,不同背景学生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来的学生动脑筋,有思路;而本地学生却在等,等老师自问自答,并视为天经地义。

Rank: 8Rank: 8

52#
发表于 2015-11-20 10:16:10 |只看该作者
2009年上海夺冠后,施莱克尔博士如此评价:“……这些结果驳倒了中国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的说法。很大比例的学生展示出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推理的能力,并将学到的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新的问题。”PISA结果与世俗舆论竟如此南辕北辙,令人深思。

Rank: 8Rank: 8

51#
发表于 2015-11-20 10:15:51 |只看该作者
其四,“中国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他们考试得高分,但缺少分析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这是人们听到最多的对中国学生的评价。然而用于讨论PISA,却牛头不对马嘴。PISA不是学科内容的考试,而是学业素养的评估。PISA测试的正是分析思维能力,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在当今高科技时代的生存能力。上海学生对测评过程的反应是:简单而贴近生活,有趣、愉快、轻松。死记硬背的教条在PISA测试中派不上用场,死记硬背的学生更考不出好成绩。

Rank: 8Rank: 8

50#
发表于 2015-11-20 10:15:34 |只看该作者
评对PISA 结果的质疑
—兼论东西方教育应互相取长补短


?  2009年,中国有十二省市参加了PISA试测。成绩虽未公布,但PISA总负责人施莱克尔博士透露:“即使在(中国)偏远地区或者环境不好的地方,学生的表现也很出色”;
?  与中国教育体制及文化传统类似的东亚,成绩均远低于上海但高于其他国家与地区;
?  在中国大陆接受了早期教育的学生在海外大都有优异表现;

Rank: 8Rank: 8

49#
发表于 2015-11-20 10:15:02 |只看该作者
  当今世界东西方教育的相遇、撞击乃至渗透互补,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尽管道路还很漫长,东西方教育互相融合的时代毕竟已经打开了大门。人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基础教育体系在这样的撞击与融合中诞生。

Rank: 8Rank: 8

48#
发表于 2015-11-20 10:14:45 |只看该作者
  本文开头所引‘美国教育学习中国是自寻死路’的奇谈怪论,完全站不住脚。分别走向极端的东西方教育需要互相学习,向中间靠拢。成功的关键在于扬长弃短,找到两极之间的平衡点,片面与极端终归要失败。任何一方都切忌‘将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滑向另一个极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5-5 20:20 , Processed in 0.02676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