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学父五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专版] “题海战术”的令人心酸的真相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141#
发表于 2015-11-20 09:39:11 |显示全部楼层
其道理没什么新鲜的,就是心算、笔算、手算能力越来越不重要,因为,计算机能干的事儿,基本上都不用人干了,人只要稍微手算核对一番即可。

Rank: 8Rank: 8

142#
发表于 2015-11-20 09:39:25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试题海(比如数理化计算题)的很大比重,就是在训练具体算法的心算、笔算、手算能力,而这些能力,现在,将来更是,都是计算机软件做的。

Rank: 8Rank: 8

143#
发表于 2015-11-20 09:39:39 |显示全部楼层
心算、笔算、手算能力,确实“间接”有助于理解一些形式推导具体算法的思想,并非直接助力。

Rank: 8Rank: 8

144#
发表于 2015-11-20 09:39:54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的报告都指出,软件应用能力(以及更核心的,软件设计能力),将在未来职业中起到重大作用。

Rank: 8Rank: 8

145#
发表于 2015-11-20 09:40:13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中,有一种职业叫做:触觉程序员。就像《三体》描述的那样,材料根据人体曲线和动作变形贴合,接触表面压力全都相同,达到最柔软、最舒适的感官享受。

Rank: 8Rank: 8

146#
发表于 2015-11-20 09:40:27 |显示全部楼层
也很类似于清华学子在信中描述的那份生物神经系统芯片专利。

Rank: 8Rank: 8

147#
发表于 2015-11-20 09:40:39 |显示全部楼层
清华学子把这种专利归因于题海战术训练出来的能力。
我很想听听那位专利发明人自己的看法。

Rank: 8Rank: 8

148#
发表于 2015-11-20 09:40:56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归因是这样。

Rank: 8Rank: 8

149#
发表于 2015-11-20 09:41:14 |显示全部楼层
1. 基本知识结构,和题海战术覆盖到的知识范围,有一定关系。
但是(我认为),这个基本知识结构,不用题海战术,一样可以获得,而且,获得的效率更好。

Rank: 8Rank: 8

150#
发表于 2015-11-20 09:41:35 |显示全部楼层
2. 高等教育资格、学术氛围、实验平台资源

这个高等教育资质和实验平台资源的获得,需要通过"高考",进入"名校"。

通过"高考",是否一定要通过题海战术?
我比较有把握地认为,不一定,不用题海战术,一样可以通过高考,进入重点大学。
不需要题海,照样过正常的生活,普通人的智力,只是需要精心的学习资源设计,以及一点应试技巧(比如,研究高考命题规律)的训练。

进入"名校",是否一定要通过题海战术?
我没有把握。我只是觉得有这个可能。
不需要题海,照样过正常的生活,普通人的智力,只是需要精心的学习资源设计,以及一点应试技巧(比如,研究高考命题规律)的训练。
只是,需要更加精心的学习资源设计。

Rank: 8Rank: 8

151#
发表于 2015-11-20 09:41:55 |显示全部楼层
3. 题海训练本身发展出来的能力,如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确实,题海训练本身,可能衍生出来一些终身受益的能力。
如,
压力下、根据有限信息、启发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错题宝,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和薄弱点;
不断设想、验证、反复实践的解决问题的程序。

但是,我认为,这些能力,并非题海战术的专利,其他训练方式更高效。

题海战术的主要训练成果——复杂算法的心算、笔算、手算能力,几乎没有实用意义,还占据了其他技能训练的大量时间。

Rank: 8Rank: 8

152#
发表于 2015-11-20 10:21:05 |显示全部楼层
Elf 发表于 2015-11-20 10:14
请先定义一下 “题海”
是指多大量的做题

以高三那一年的状态为例,每天做题,以及高三之前一年或数年,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做题。

点评

Elf  那你想要降低到的理想状态是用多少时间做题?  发表于 2015-11-20 10:53:58

Rank: 8Rank: 8

153#
发表于 2015-11-20 11:57:19 |显示全部楼层
理想状态下,平日不用做题。
只凭兴趣,想题。
不是想具体解题步骤,而是想数学模型情境,就像回忆连续剧一样。

选拔考试前半年,研究资深一线名师的命题规律解析,训练应试技巧。

点评

Elf  想数学模型 和 认真地做几道题,有什么不同呢?毕竟同一个题型也会有不同的形式啊  发表于 2015-11-20 13:36:08

Rank: 8Rank: 8

154#
发表于 2015-11-20 14:16:32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我前面举的例子。

化学方程式配平,
相关系数,

这是都是被切得支离破碎的知识点。
只是做题,是没有办法理解的。

必须引入整体情境。

Rank: 8Rank: 8

155#
发表于 2015-11-20 18:30:14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我给出的描述,针对目前的高考难度。

据说,数学高考难度将要大幅度降低,不再有区分度,选拔压力骤降。

我的描述,就更容易实现了。

如果难度不降反增,那我的描述就要相应调整。

Rank: 8Rank: 8

156#
发表于 2015-11-21 11:20:2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父五迁 于 2015-11-21 11:29 编辑
Elf 发表于 2015-11-21 10:52
考试前半年能训练出心算手算的熟练度吗?


这个时间比较充裕。
前提是深入理解情境。
高考计算难度不大,只是算法复杂绕弯子,综合多个知识点。
需要迅速反应,识别数学模型。
资深教师基本摸透了。

高三学生之所以题海,那是没办法,
无法理解,只能希望题海帮助理解,速度,熟练度。
对于普通学生,收效已臻极限。

Rank: 8Rank: 8

157#
发表于 2015-11-21 11:24:2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学高考难度以后是否大幅降低,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高考内容越来越广,引入的大学知识点越来越多,而且,引入的都是肢解的碎片,很难理解,只能机械应用。

Rank: 8Rank: 8

158#
发表于 2015-11-21 18:22:28 |显示全部楼层
漏了一些要点,补充说明一下。

Rank: 8Rank: 8

159#
发表于 2015-11-21 18:22:42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的是,
如果学生已经融汇贯通地全面理解了基础知识,
那么,选拔考试前半年,才开始进行专门的密集应试训练,时间是充裕的。

Rank: 8Rank: 8

160#
发表于 2015-11-21 18:22:56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时候的专门密集应试训练,一定要跟着一线名师(名校、补习班、培训班等)的高考命题规律分析。
他们最专业,准确率最高,效率最高。
在这个阶段,就是抱着努力应试的心态,付出这半年的代价。
至于是否要拼搏,那就看自己的追求目标是否一定是顶级名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5-12 02:35 , Processed in 0.02828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