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学父五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专版] “题海战术”的令人心酸的真相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61#
发表于 2015-11-5 22:25:09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描述一下矩阵初等行变换的过程。
为了清晰描述,我把每一步细节都记录下来了。
因此可能显得比上述的代入法繁琐复杂,实则不然,两者的繁简程度是一样的。
而且,如果熟悉了矩阵行变换之后,矩阵的写法更加简单,尤其适用于未知数更多的、更复杂的方程组。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数学应用软件中的方程组形式,全都是矩阵形式。
如果要运用数学应用软件,必须熟悉矩阵方法。

如果使用矩阵初等行变换,需要先选取主列(换列)。
先看之前的矩阵。

           a1       a2      a3       a4

          C3H8      O2      CO2      H2O
碳(C)     3        0       -1        0
氢(H)     8        0       0        -2
氧(O)     0        2       -2       -1


可以看出,第三列、第四列、第二列 适合当主列
调整列顺序,行变换正负号,行约简。

            a3      a4     a2    a1

           CO2     H2O     O2   C3H8
碳(C)     1       0      0     -3
氢(H)     0       1      0     -4
氧(O)    -2      -1      2      0


第三行加上两倍的第一行、一倍的第二行。

          a3      a4     a2    a1

          CO2    H2O    O2   C3H8
碳(C)    1       0     0     -3
氢(H)    0       1     0     -4
氧(O)    0       0     2     -10

第三行约简。

          a3      a4     a2    a1

          CO2    H2O    O2   C3H8
碳(C)    1       0     0     -3
氢(H)    0       1     0     -4
氧(O)    0       0     1     -5


行变换完成。
这个矩阵写成方程式如下。

a3 - 3 a1 = 0
a4 - 4 a1 = 0
a2 - 5 a1 = 0



a3 = 3 a1
a4 = 4 a1
a2 = 5 a1

Rank: 8Rank: 8

62#
发表于 2015-11-6 09:43:00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继续说说统计中的线性回归。
除了线性回归相关系数之外,课本内容(高考范围)还要求学生记下两个线性系数的公式。
(这两个线性系数相当于 y = ax + b 中的 a, b 系数)

这两个公式也相当复杂,尽管没有了根号形式,但也相当难记。

Rank: 8Rank: 8

63#
发表于 2015-11-6 09:43:49 |显示全部楼层
课本(人教版)中的阅读材料中给出了一种推导方法。
但这种推导方法不仅没有减轻负担,反而引入了一种难度更高的技巧——不等式配方法求极值。

“不等式配方法求极值”的技巧,是一种极为高难度的技巧。
这种技巧,即使连大学师生都难以掌握。
而且,用处很少。只有数学奥赛学生才能掌握,才有机会在奥赛中用到。

这意味着,普通学生几乎不可能利用这段推导方法来帮助记忆。

Rank: 8Rank: 8

64#
发表于 2015-11-6 09:44:26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求极值的通用方法是什么呢?
求导(求微商)。
线性回归有两个系数,a, b,因此就需要求 偏导(偏微商)。
这个技巧十分简单,很容易理解掌握。
很多概率统计学的大学课本讲的方法就是 求偏导。

Rank: 8Rank: 8

65#
发表于 2015-11-6 09:44:54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实是,中学中的一些算法的难度和复杂度上,远远高于大学的通用方法。

难怪数学家克莱因提出过“尽早在中学中引入高观点(在中学的初等数学引入高等数学观点)”。
遗憾的是,他在引入“高观点”的同时,还引入了“高形式”,使得这条路子的教学实验效果并不佳。

Rank: 8Rank: 8

66#
发表于 2015-11-6 09:45:28 |显示全部楼层
在线性回归的各种讲法中,最为形象直观漂亮的讲法,还要属于一些线性代数经典教程(如《线性代数及其应用 (美)David》)中的讲法。
在这种讲法中,最小二乘法有了形象的直观几何意义,一目了然。
而且这种讲法把相关的部分(平行分量)、不相关的部分(垂直分量)区分得清清楚楚,为以后学习统计学中更加复杂的相关打下基础。

Rank: 8Rank: 8

67#
发表于 2015-11-6 09:45:59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人可能没有读到过(如《线性代数及其应用 (美)David》)中的这部分。
为了理解得更加深入,他们查到了麻省理工教材中的“最小二乘法”的直观几何意义讲法。
他们还编写了一个小册子《最小二乘法的几何意义》,
和《线性代数及其应用 (美)David》这本书的讲法是一致的。

Rank: 8Rank: 8

68#
发表于 2015-11-6 09:46:37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中学课本中阻碍理解的讲法,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大学课本呢?
这要问是哪一个大学的课本。
因为,每一个大学,基本上都用自己院校名师编写的课本,甚至很多大学都有自己的出版社。

我读过的大学教材中,绝大部分都是极难理解的形式推导形式,远远低于中学教材的平易程度。
只有少部分大学教材编得形象生动,超越了中学教材的平易程度。

Rank: 8Rank: 8

69#
发表于 2015-11-9 14:46:42 |显示全部楼层
Elf 发表于 2015-11-9 14:10
以后数理化问题就问楼主了

呵呵。欢迎之至。
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Rank: 8Rank: 8

70#
发表于 2015-11-9 16:22:55 |显示全部楼层

初等函数的微积分公式(求导),已经全面引入到高中课本,而且成为高考的考点。

Rank: 8Rank: 8

71#
发表于 2015-11-9 16:23:16 |显示全部楼层
高中课本直接给出了这些求导公式,学生只能硬记下来。

大多数的大学课本,给出了这些求导公式的形式推导过程,但是,形式上显得比较复杂,算法步骤繁多。

实际上,这些求导公式,都不需要记忆。

这些求导公式的推导过程,也不需要太多的形式推导,都有一些简洁直观的技巧。

下面一一介绍。

Rank: 8Rank: 8

72#
发表于 2015-11-9 16:23:54 |显示全部楼层
先从正弦、余弦函数开始。

正弦、余弦函数的导数,实际上不用记,而是可以直接“看”出来。

Rank: 8Rank: 8

73#
发表于 2015-11-9 16:24:13 |显示全部楼层
正弦、余弦函数有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名字——三角函数。

其实,“三角”函数和三角形的关系,并不密切,
只是,三角形中有一些重要定理和“三角”函数相关,
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勾股定理的广义推广)。

Rank: 8Rank: 8

74#
发表于 2015-11-9 16:24:45 |显示全部楼层
“三角”函数和什么形状的关系最密切呢?
圆!
“三角”函数叫做“圆”函数,更加确切一些。
正弦余弦函数的图像中,横轴x轴方向上的分量(即,x值),
实际上就是圆弧(圆周上起点到某一点的圆弧)展开的长度。

Rank: 8Rank: 8

75#
发表于 2015-11-9 16:25:20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时候,“三角”函数的种种特性,和“圆”结合起来,就一目了然了。

物理中,
速度就是反应位置变化的变化率(导数),
加速度是反应速度变化的的变化率(导数)。

正向(逆时针方向)的匀速的圆周运动,是一个刻画“正弦、余弦函数导数”的绝佳情境。

假设一个点(比如,垂直于磁力线方向飞入均匀磁力场的一个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轨迹为一个圆。
为了方便起见,假设圆周的半径是1(这是一个单位圆),
假设这个点的运动角速度(每一个位置对应的圆心角的变化率)是1弧度每秒。

那么,这个点的运动轨迹的参数方程如下。

x = cos(t)
y = sin(t)

Rank: 8Rank: 8

76#
发表于 2015-11-9 16:30:1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父五迁 于 2015-11-9 21:21 编辑

运动轨迹的圆周上某一点(x, y)的导数,是什么呢?
恰好是该点的速度(速度方向是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这个速度的方向恰好是圆周上这个点的切线方向。
这个切线恰好垂直于该点的半径(也是该点对应的向量),
这个切线相当于该点的半径正向(逆时针)旋转了90度(π/4)。

于是,可以直接“看”出 x, y 这一点沿横轴和纵轴两个方向上的分速度(即导数)。

x' = cos'(t) = cos( t + π/2)
y' = sin'(t) = sin( t + π/2)

这说明,正向匀速(1弧度/秒)单位圆周运动的速度(切线,导数)函数,也是一个圆,
而且,恰好比原函数(轨迹函数)提前了四分之一圆周——90度。

Rank: 8Rank: 8

77#
发表于 2015-11-9 16:30:3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父五迁 于 2015-11-9 21:30 编辑

在场论中,上述场景是一个颇为高级的概念 -- 向量场中的导数。
何谓“向量场”?
这个概念非常简单。

普通的函数关系中,函数值一般都是一个标量。这种函数关系所在的场叫做数量场。

如果函数值不是一个标量,而是一个拥有多个分量(多个维度)的向量,这种函数关系所在的场就叫做向量场。

那两个参数方程中的导数,并非偏导数,而是两个方向(维度)上的分量函数各自的导数。

偏导数是数量场中的概念。
一个多元函数的函数值是一个标量。
该函数值对于某个分量变量的变化率,就称为该分量(维度)上的偏导数。

在变量的维度(分量或变量的个数)上,数量场和向量场都可能是多元(多维)的。
但是,在函数值的维度上,数量场的函数值是一个标量(只有一个分量),
向量场的函数值是一个向量(多个分量)。

当然,向量场的函数值的每个分量函数,函数值都是标量,每个分量函数都是一个数量场。

Rank: 8Rank: 8

78#
发表于 2015-11-9 16:31:01 |显示全部楼层
高中和大学的课本中的公式中是怎么写的?

cos'(t) = -sin(t)
sin'(t) = cos(t)

课本中的这个形式和上述结果是一致的,只需要转换一下即可。
但是,课本中的形式,在记忆难度上就大了许多,因为不仅是函数名变了,还有正负号参与其中。

Rank: 8Rank: 8

79#
发表于 2015-11-9 16:31:34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给出的正向(逆时针)旋转90度(π/2)的形式,十分便于记忆,尤其是求高阶导数的时候。

比如,求上述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这就是位置函数的二阶导数。
这可以直接看出来。
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正好和半径(向外)的方向相反,指向圆心。

于是,我们可以直接看出来轨迹函数的二阶导数(向心加速度)。

x'' = -x
y'' = -y

即,

x'' = cos''(t) = -cos( t )
y'' = sin''(t) = -sin( t )

Rank: 8Rank: 8

80#
发表于 2015-11-9 16:32:20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圆周模型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
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正弦余弦函数的导数,恰好是四阶一个周期,回到了自身。
如果按照课本中的公式,要得到这个规律,还需要稍微想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5-7 14:14 , Processed in 0.02753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