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学父五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专版] “题海战术”的令人心酸的真相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41#
发表于 2015-11-5 14:09:53 |显示全部楼层
清华学子谈到了一个高考技能——配平化学方程式。

清华学子写文时应该是大三了,应该学过了线性代数。
其实,没有学习线性代数,即使是普通的高中生,也理应能够明白这一点:
配平化学方程式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技巧,只是一个解方程组的通用方法而已。

直到大三了,他仍然下意识地把“配平化学方程式”当做一种特殊技能。

Rank: 8Rank: 8

42#
发表于 2015-11-5 14:10:43 |显示全部楼层
他能够考上清华,智力一定不错。
他之所以仍然没有脱离这个思想窠臼,我只能归因于他接触到的线性代数教材。
我不知道他学的是什么教材。
我看过一本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俞正光著)。
其内容组织形式和国内其他院校线性代数教材(我也看过一些)大同小异,都是通篇的形式符号推导。

Rank: 8Rank: 8

43#
发表于 2015-11-5 14:11:09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了解,公认的最好的线性代数教材是《线性代数及其应用》((美)David)。
其中直接就给出了一个解方程组的例子——配平化学方程式。
看过这个例子之后,很容易就明白,再复杂的化学方程式,其配平过程也只不过是按部就班解方程组,不需要任何高级技巧。

Rank: 8Rank: 8

44#
发表于 2015-11-5 14:11:42 |显示全部楼层
这部教程的影响很大,都影响到了高中数学课本。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2.矩阵变换》的内容,和《线性代数及其应用》((美)David)高度相似。
但我不能确认两者之间的联系。
我看过一些流行的向量微积分美国教材,包含了线性代数内容,其中的图例也几乎是一致的。
那些教材尚未翻译成中文。
国内的数学爱好者撰写了一部非常经典的《线性代数的几何意义》,其中也引用了这些图例。

Rank: 8Rank: 8

45#
发表于 2015-11-5 14:12:11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的教材,其理解难度天差地别。
线性代数的矩阵,折磨了无数学子。
网上流传着一系列文章《理解矩阵》,就反映了这种受折磨的普遍情境。

Rank: 8Rank: 8

46#
发表于 2015-11-5 14:12:32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国内的大学为什么不普遍采用这种形象的线性代数教材?
这可能和利益链相关。
大学教材基本上都是本校的名师(也许是多年前)主持编写的。。。

Rank: 8Rank: 8

47#
发表于 2015-11-5 14:13:05 |显示全部楼层
中小学教材就是那几个出版社。
中小学教材的进步相当大。

Rank: 8Rank: 8

48#
发表于 2015-11-5 14:13:29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学课本比我们从前那个时代形象生动多了,不多谈。

Rank: 8Rank: 8

49#
发表于 2015-11-5 14:13:51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说中学课本。
中学一线数学老师,开始大量运用教学软件《几何画板》制作课件,
对于中学教材改革起了很大促进作用。
中学课本中很多图例甚至建议的课后练习都是用《几何画板》做的。

Rank: 8Rank: 8

50#
发表于 2015-11-5 14:14:13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高考的考点中有一个重要内容——圆锥曲线,
引入了丹迪林(dandelin)双球与圆锥内表面相切的立体模型,
思维巧妙,形象具体,展现了数学之美。

Rank: 8Rank: 8

51#
发表于 2015-11-5 14:14:46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并非所有的教材改革都是亮点,其中也有缺点。

Rank: 8Rank: 8

52#
发表于 2015-11-5 14:15:58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高考的考点中包括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统计学内容——线性回归相关系数。
课本中没有给出“线性回归相关系数”的推导过程,直接给出了结果公式,
形式十分复杂(分母中含有根号),给人一种形式丑陋难记的感觉。
学生没有任何别的办法,只能机械记忆,机械应用。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8Rank: 8

53#
发表于 2015-11-5 14:16:24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线性回归相关系数”的直观几何意义十分简洁美妙,
就是两条垂线之间的夹角(余弦)。
理解到这一点之后,“线性回归相关系数”根本就不用记,
直接应用课本中已经讲过的向量内积余弦知识即可。

Rank: 8Rank: 8

54#
发表于 2015-11-5 14:17:13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不引入这个直观几何意义?

Rank: 8Rank: 8

55#
发表于 2015-11-5 14:17:31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可能原因是不知道。
不仅是中学课本,在我读过的国内的大学课本(概率统计)中,也很难找到这种直观几何意义。
我读过的国外的概率统计课本,大部分也没有讲这种直观几何意义。
只有少部分(经典?)教材才讲到了“线性回归相关系数”的直观几何意义。

Rank: 8Rank: 8

56#
发表于 2015-11-5 14:18:03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可能原因是为了保证这部分知识点的独立性。
如果要引入“线性回归相关系数”的直观几何意义,就需要引入更多的相关背景内容。
在这样的考量下,就这么干巴巴地引进来了。

Rank: 8Rank: 8

57#
发表于 2015-11-5 14:18:26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看来,这种教材改革就是一种败笔。
生生把数学之美给丑化得丑陋不堪。

Rank: 8Rank: 8

58#
发表于 2015-11-5 14:18:50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干巴巴的引入,在考核上,没有太大意义,只能考核学生的机械记忆和应用能力。
在实用上,也没有多大意义。学生只学到了机械套用公式,考完了很快就忘了。
以后用到的时候,学生还是得重新查公式、套公式。
数学能力没有一点提升,还增加了对数学的反感。

Rank: 8Rank: 8

59#
发表于 2015-11-5 15:59:19 |显示全部楼层
天就-蓝了 发表于 2015-11-5 15:44
学父这是要升级的节奏哇


哈哈。可不是。
打算卖卖电脑。。我是说,慢慢变老。 :D

Rank: 8Rank: 8

60#
发表于 2015-11-5 21:45:1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父五迁 于 2015-11-5 21:58 编辑
Elf 发表于 2015-11-5 20:18
能详细讲讲吗,有啥诀窍很快地配平化学方程式吗


哈哈。这个简单哪。
就像把大象装进冰箱里一样。
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
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冰箱。
第三步,关上冰箱门。

配平化学方程式也是如此。
第一步,列出方程组。
第二步,解出方程组。
。。。


好吧。以上只是一个玩笑。
我不知道“快速”配平化学方程式的“诀窍”。
我只知道配平化学方程式的通用方法。

我就把《线性代数及其应用 (美)David》一书中的例子搬过来吧。
当丙烷气体燃烧时,丙烷(C3H8)与氧气(O2)结合产生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形成如下的化学方程式。

(a1) C3H8 + (a2) O2 = (a3)CO2 + (a4)H2O

a1, a2, a3, a4 分别是四种分子的个数。

分子有上述4种。
所有的可能原子有碳(C)、氢(H)、氧(O)3种。

列个表格,列出每种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的个数。

          C3H8      O2      CO2      H2O
碳(C)     3        0       1        0
氢(H)     8        0       0        2
氧(O)     0        2       2        1


上述的化学方程式两边同时减去等式右端,变形如下。

(a1) C3H8 + (a2) O2 - (a3)CO2 - (a4)H2O = 0

上述的表格就变形如下(右端的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变成负数)。

          C3H8      O2      CO2      H2O
碳(C)     3        0       -1        0
氢(H)     8        0       0        -2
氧(O)     0        2       -2       -1


如果学过矩阵初等行变换(非常简单,就是行之间加减乘除。原理同消元法一样),
那么,可以直接对上述矩阵进行初等行变换,得出结果。

如果没有学过矩阵初等行变换,那么,就列出下面的不定方程组。


3 a1             -   a3                 = 0
8 a1                        - 2 a4    = 0
         2 a2   - 2 a3   -    a4    = 0

用消元法或代入法解方程就行了。
这个方程组很适合用代入法,直接就可以看出  
a3 = 3 a1,   
a4 = 4 a1
代入最后一个方程,就可以得到
a2 = 5 a1

这是一个不定方程组,有无穷多组解。
取一组最小公约数为1的整数解即可。

a1 = 1
a2 = 5
a3 = 3
a4 = 4

点评

Elf  非常感谢! 好好学学。我好像以前没学过这种方法呢,我只会用凑数的办法配平  发表于 2015-11-6 09:08:4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5-18 05:26 , Processed in 0.02755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