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4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专版] 小学数学自编教材原则初探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1#
发表于 2014-12-5 14:10:4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4-12-5 14:11 编辑

学父,推荐你一本书吧:
<<3~8岁儿童的数学经验>>
作者:(美)查尔斯沃斯 著,潘月娟 译

http://search.dangdang.com/?key=3~8岁儿童数学经验

这个比较系统,有儿童数学思维发展过程,是学前和小学低年级老师教学的参考,也有不少教学实例。

点评

学父五迁  赞。多谢小宇妈妈的推荐。  发表于 2014-12-5 14:13:11

Rank: 8Rank: 8

2#
发表于 2014-12-5 14:24:07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手头有这本书,摘抄其中皮亚杰和维果茨基观点差异:

皮亚杰认为儿童通过自己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建构知识,儿童不是等着别人告诉他做什么,他们不断去研究,认识和理解接触到的一切,主张发展主要源自儿童自己的内部成熟和自发探索,儿童是认知探索者,他们自己独立建构知识。
而维果茨基认为这种观点只能解释两岁前儿童的发展,文化和文化符号是扩展思维所必需的。他主张,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导致了新思维和扩展的符号,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概念,他认为好的教学就当呈现微微高于儿童当前发展水平的材料,儿童起初可能不理解,但给予时间和适宜的支架,儿童都能理解,教学不是给发展施加压力,而是给予支持。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派关心的是传统教学不给儿童独立建构知识的自由,却给儿童带来较大压力。
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党派则更关注教学能否给予儿童适应挑战以最大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今天的许多教育工作者发现,综合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观点能更好地解释和指导教学,一方面强调教学就当遵循儿童的兴趣与需要,另一方面强调就当为儿童提供适应的认识挑战。学习循环观就是基于这种理论框架形成的。

点评

学父五迁  对。我也很关注这两个儿童心理发展学家。《心智工具》(tools of mind),就是美国教育学家根据维果茨基理论发展出来的具体方法。以剧本编写和参演为中心。我很喜欢。  发表于 2014-12-5 14:29:2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5-5 14:28 , Processed in 0.02105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