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汐岩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专版] 如果孩子可以不被教——我对自主学习的一些思考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21#
发表于 2014-11-21 09:34:04 |显示全部楼层

向泡妈咨询几个问题。

先交待一下问题起源的背景。

我正在攒一部小学数学教程。
旨在保护小学生的形象思维。
参考资料来自中外小学课本,
数学绘本,科普读物等。
我把里面的算式,全都变成模型操作。

我自以为这份教程不错,比其他教材更加“安全”。
保护了小学生的形象思维。
也给小学生一定的留白进行自我领悟。

结果,看到泡妈的零星记录。
我顿时意识到了自己的巨大缺陷。

我在形象操作上考虑得很多,
但是,在自我领悟留白方面,存在巨大问题。

看了泡妈对“除以2”的思维记录。
我就想,难道“除以2”这个除法,可以先于乘法吗?
我就面临着一个教程顺序调整的问题。
我希望向泡妈咨询如下问题。

泡泡在进行“除以2”、“除以4”自我领悟之前,
具备了哪些基础知识?

是否具备了乘法概念?
很明显,泡泡知道,
除以4,就相当于除以两次2。
a / 4 = (a / 2) / 2

我想知道,泡泡这个时候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
是否具备了乘法概念?

泡泡在做 2000 / 2 的时候,思维模式是怎样的?
脑海里是不是出现了两个1000?
1000, 1000

泡泡是否做过 “除以3”的除法?
我很想知道这一点。
因为,我需要考虑,要不要把“除以3”也提到前面。

Rank: 8Rank: 8

22#
发表于 2014-11-21 12:04:27 |显示全部楼层
容易吗 发表于 2014-11-21 09:49
高度怀疑学父是泡妈的马甲,玩左右手互搏呢吧?


这都能被发现。
不科学啊。

我明明特意为两个账号设计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风。

点评

span  2333333333  发表于 2014-11-21 12:47:51

Rank: 8Rank: 8

23#
发表于 2014-11-21 12:49:4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父五迁 于 2014-11-21 12:50 编辑
mingming_mummy 发表于 2014-11-21 12:36
学父真的是泡妈?



肯定不是。
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很小心的。
一个电子设备,只用一个账号。
只要是泡妈账号发的贴,都是手机发的。
学父账号发的贴,都是电脑发的。
怎么可能是同一个人呢?
对吧。
:D

点评

容易吗  你这么一说我觉得很有道理,大概是我搞错了吧。:))  发表于 2014-11-21 13:39:48
mingming_mummy  才发现还有手机电脑的区分啊,学到一招  发表于 2014-11-21 12:55:12

Rank: 8Rank: 8

24#
发表于 2014-11-22 21:02:5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父五迁 于 2014-11-22 21:16 编辑

我有一个想法。提供如下教具。
几张卡片,用作隔板。
棋子、或立方格,充当基本单位"1"。(或以后的"10", "100"等)

27 / 9

纸上画法,同泡泡的方法差不多。
1, 1, 1, 1, 1, 1, 1, 1, 1, / 1, 1, 1, 1, 1, 1, 1, 1, 1, / 1, 1, 1, 1, 1, 1, 1, 1, 1

泡妈觉得这种教具利弊如何?

还有一个想法,是根据插板的位置折行。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这样,更能体现除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
这算不算过度启发?

Rank: 8Rank: 8

25#
发表于 2014-11-22 22:38:16 |显示全部楼层
汐岩 发表于 2014-11-22 22:16
第二种方法,有点像蒙氏教具的除法板,就是拿27个小球,然后分成三组,就是一行放3个,直到放完,然后数 ...


每次去除3个的思路,实际上是连减法。
我之前也是这么设计模型操作的。

看到泡泡的思路之后,我就放弃了“连减法”的思路,而是换成了隔板法。
我的意思是,画线分组完成之后,即,除法完成之后,已经出结果了。
再进行折行,对齐每一行。

另外,泡妈说的划线试商法(我称之为隔板法),能够试出其他"因数",非常有意义。
这个方法值得深入探究。

注:数学课本中,约数确实有"公"约数的意思,一般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的相同因数。这个名词可能是来自于分子和分母之间的约分操作。
这种名词,真的是没啥意思。若不是想到孩子可能要参加考试,因数,约数都可以随便用的。

点评

汐岩  刚又看了一遍帖子,才看明白学父更正了“因数”的概念,很赞你这么严谨的人还能这么包容:)我写东西都是顺手乱用词的,还好你看得懂,而且不纠结,换别人这词儿又能争论一整页了:D  发表于 2014-11-23 23:06:18
汐岩  哈哈,压力好大啊,兜兜现在5岁10个月了,数数只能数到60呢:D  发表于 2014-11-22 23:11:18
学父五迁  这个地方,我的想法是,除法也许可以先于乘法。不用语言做任何解释,就是一个附带操作。也许孩子能够自行推导出乘法概念和算法。不过,这个就要在兜兜身上验证了。:D  发表于 2014-11-22 23:02:16
汐岩  希望她去慢慢发现二者的关系,不要给她刻意展示。感觉她在一道道做题的过程里,对数的感觉把握得会越来越好,就是她自己也没有刻意,但是试商越来越精准了,经常一击而中,这只是做了不到20道题而已。  发表于 2014-11-22 22:55:18
汐岩  连减法,确实,你一说我也意识到了。 乘除法的关系,泡泡是理解的,但是还没有太多感觉。我给她算了56/8,又让她做7*8,不是刻意的,而是以前出的题和新出的题碰巧在一起了,发现她还是按部就班算的。我反而  发表于 2014-11-22 22:52:33
汐岩  学父总是能发现关键问题:) 很享受你的认可:p  发表于 2014-11-22 22:48:16
汐岩  记得以前孙园一个孩子,是泡泡的好朋友,她是通过看钟表来做加减法的,问她3+4等于几,她就马上去看墙上挂的表,然后就知道是7.孩子们的脑袋,一个个都是外星球思路:D  发表于 2014-11-22 22:47:18

Rank: 8Rank: 8

26#
发表于 2014-11-22 22:55:01 |显示全部楼层

汐岩:  记得以前孙园一个孩子,是泡泡的好朋友,她是通过看钟表来做加减法的,问她3+4等于几,她就马上去看墙上挂的表,然后就知道是7.孩子们的脑袋,一个个都是外星球思路:D  发表于 2 分钟前

哈哈。
这个钟表模型好。

涉及了很多有用概念。

圆。
直角。
十二进制。
六十进制。
圆排列。
复数乘法。

我一直在设想,如何设计一个圆排列的故事和相应操作模型。
四个小朋友,围着圆桌,排排坐。
相对位置的排法有几种。
想以此巩固乘法原理思想,暗示排列组合,暗示圆周角,暗示复数乘法,等等。

点评

汐岩  感觉好高大上:)  发表于 2014-11-22 23:12:15
学父五迁  我的意思是,动作单纯表示形线画的线条,并不赋予数字其他意义。就像手指画一个道理。  发表于 2014-11-22 23:09:49
学父五迁  是啊。我非常喜欢华德福的动作数学方法。我设计了很多太极圈(表示数字“零”),猫洗脸&云手(表示单位"1")的身体动作。这个地方的异议,暂时搁置。:D  发表于 2014-11-22 23:04:36
汐岩  感觉你这个是华德福数学的思路,不过我是不认可这个身体教学方法:)  发表于 2014-11-22 22:58: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5-2 06:01 , Processed in 0.02640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