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晨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子阅读] 受不了了,必须变老:我也来抄书-----这才是中医、古代的医生、神医这样看病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1201#
发表于 2014-11-24 18:37:20 |只看该作者
就这样,立刻就买了回来,回来以后就开始狂看,尤其是里面如何诊脉的内容,我看得最仔细,结果很快就可以给别人号脉了。
没多久别人就开始夸我号脉号得准,好多人都以为是家传的,其实还真不是,母亲还真没怎么教过我,我都是看这本书学的。
可以这么说,我学习中医的起步,就是从学习黄元御的理论开始的。

Rank: 6Rank: 6

1202#
发表于 2014-11-24 18:37:43 |只看该作者
好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本书早就绝版了,我在读博士的时候,好多同学都来找我复印这本书,到今天我都不明白当年怎么会在一个卖画报的旧书摊上,凭空出现这么一本书。
这本书现在就摆在我的面前,这是我最喜爱的书之一了,上学时被几个台湾同学借去复印,迟了几天没还,都吓晕我了,别不是丢了吧?
当年就是由于这本书,使我知道了黄元御,因为麻瑞亭老中医是黄元御的第五代传人。
那么,这位清朝名医黄元御,到底有着怎样的一生呢?他又为什么能在中医领域独树一帜呢?下面让我们来慢慢地讲吧,在讲黄元御的故事的时候,可能和前面所有医家都有些不同,以前的这些医家我没有见到任何的后人和传人,所以全部都是文献记载的历史,对于民间传说的名医事迹我一概不用,而黄元御这里由于麻瑞亭老先生是黄元御的直系传人,因此有些传说是可以相信的,所以会录入一些麻老说过的故事,各位知道就可以了。

Rank: 6Rank: 6

1203#
发表于 2014-11-24 18:38:02 |只看该作者
苗红根正的出身
在康熙四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705年,一个婴儿出生在山东省昌邑县的黄家辛郭村,这个孩子就是我们的主人公——黄元御。
要说黄元御的家庭,那还实在是有点历史,大家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都知道有个大名鼎鼎的豫州牧、太尉黄琬,那就是黄元御的祖先,过去的人家那是讲究祖上的功德的,如果祖上出了位名人,那是要世代牢记的(不包括秦桧那样的名人),这样可以教育后人像前辈学习。所以这黄元御的家族,就世代以读书为荣,在明朝时还出过一位尚书,据说这位一直连任六朝,这可是一位能干的国家干部,更让后代们羡慕不已。结果是造成了黄家上下一起读书发奋的状态,黄元御的父亲就是一个读书迷,擅长写文章,做诗词什么的,总之也算是当地的一个才子,但是似乎只是一个庠生,没有取得什么更大的功名,于是就把这个劲头都使到了黄元御和他的兄弟们的头上了。
各位可以想象了,在黄元御父亲的爆炒之下,此时这黄家上下的读书气氛一定十分的浓厚,家里的堂兄堂弟的都在一起比,看谁聪明,看谁读书读得好。
要说这学习环境也的确重要,它能调动人的兴奋点,好嘛,黄元御就在这种气氛里,直学得是“诸子百家,靡不精熟”,简直就是什么书都看,博览群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没有不涉猎的。
现在看来,这些都是国学的功底,我单这么说可能您还没有个概念,但是如果您知道日后黄元御解《易经》解得多么的好,您就该了解他现在都在打什么样的功底了,黄元御对《黄帝内经》里的五运六气的解释,那是和历朝历代都不一样的,他提出了人家自己的一套解释,独树一帜,没有对天文历法的了解,能提出这么深刻的内容吗?搁一般人,能看懂就不错了。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此时的黄元御,本来就是挺聪明一孩子,再加上这么个比赛学习的环境,结果很快就考成了庠生。
此时,锦绣前程正在向黄元御招手,黄元御意气风发地望着远方,感到生活充满了希望。
在这样的岁月里,黄元御渡过了他的少年、和大半个青年时光。

Rank: 6Rank: 6

1204#
发表于 2014-11-24 18:38:19 |只看该作者
眼睛到底有多重要
一转眼,黄元御已经二十九岁了,此时是雍正十二年,就在黄元御“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的时候,他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这是什么问题呢?相信大家都有过体会,就是由于过度劳累,眼睛给累坏了。
这眼睛可是人身上一个很重要的器官,我们现在经常碰到眼睛累出问题的,比如打网络游戏,连着好几天,然后眼睛痛得睁不开的(建议在网吧设立眼保健操时间),还有写毕业论文的,很多同学也累得眼睛通红。 黄元御那个时候没有电脑,但是当时的读书照明环境却是很不乐观的,因为如果想用功,那就要晚上点蜡烛,那点儿光,飘忽不定晃来晃去的,您想啊,这眼睛能不出问题吗?
黄元御的眼睛出问题是在那年的八月,黄元御自己说,本来自己身体挺好的,也没得过什么病,但就是在这年的八月份,左眼睛突然开始发红,自己感觉眼睛特别的发涩(左目红涩),当时他也没怎么在意,觉得过两天也就该好了。
结果,三天以后,整个的白睛就开始都红了,像出血一样,并且开始肿了起来,渐渐地把黑睛给包围上了。
这回可就让人担心了,估计当时黄元御的样子一定是十分的骇人,大家看着都绕着走。
怎么办呢?请医生吧,此时我们的黄元御还对医学一窍不通,当然要请其他的医生来瞧瞧了。
于是,一位令黄元御非常厌恶,甚至是痛恨终身的医生出现了。

Rank: 6Rank: 6

1205#
发表于 2014-11-24 18:39:03 |只看该作者
让我们来看看黄元御的笔下,这位医生的形象吧,这位一出场,造型就很是别致,戴着个很威严的帽子(高冠),表情极端地严肃,说起话来,那是吐沫横飞,黄元御的原话是“口沫泉涌”。
按说这人家是什么造型,我们不应该说三道四的,因为人家也有扮酷的自由,但是您治病倒是用点心啊?这位可到好,上来就判断黄元御是有大肠之火,即用大黄、黄连等药,他的意思是使用泻下之法,让热从大肠泻出。
可是服了药以后,黄元御居然没有什么动静,这医生也奇怪了?怎么回事儿?大黄都不灵?加大药量!于是就又用大剂量的大黄泻下。
结果,黄元御只是微微地有些泻,还没有什么大的反应。
可是眼睛,却没有见到好转的迹象。
于是这位医生就判断:泻下的方法不对,应该是外有风寒,应该散寒。

Rank: 6Rank: 6

1206#
发表于 2014-11-24 18:39:24 |只看该作者
我来插一句,这就是这位医生的不对了,我们现在不知道黄元御当时的情况,可是如果您真的要是判断大肠有热,使用泻下之法,那就要加大药量,真的让他泻,在临床中有的人对大黄就是不敏感,甚至需要加到上百克才能泻呢,您怎么能看到不泻就打退堂鼓了呢?
这回好,该发汗了,这位医生的法儿也真多,他弄了盆热茶,把黄元御按在上面,然后用厚衣服给盖上,让蒸汽熏蒸黄元御。
要说如果真是外感风寒了,这还可能真的起作用,但这和眼睛红肿有什么关系呢?我没想明白,估计当时的黄元御更不明白,结果被折腾得汗流浃背,连脚后跟的出汗了(汗流至踵),但眼睛可还是没有任何的好转。
这下这位扮酷的医生傻眼了,连忙告辞,说我回家再想想办法去,就走了。
黄元御的家人也急了,连这么酷的医生都没办法,这病别不是个很严重的病吧?

Rank: 6Rank: 6

1207#
发表于 2014-11-24 18:39:43 |只看该作者
于是就又到处请人,这次找来的是一个老太太,据说这位老太太非常的擅长针灸,这位老太太一看,这白睛里面的瘀血已经这么多了,应该刺血,把瘀血放出来。
这位看来的确是有两下子,她“轻刺白珠”,结果是流出来数十滴的浊血,黄元御的感觉说是像胶一样的粘稠。
然后,红肿的部位开始消退,黄元御自己也感觉很是清爽。
其实我觉得这位老太太还真是有两下子,如果让她继续治疗,黄元御的眼病也可能就好了。
但是命运却偏偏不是这么安排的,就在这个时候,前面的那位医生又跑了回来,一进门,就又开始吐沫横飞地报告:“我终于想出办法来了!”
黄元御的家人也很着急,天啊,这么久想出来的,一定是个好的方法啊,于是就请这位接着开方。

Rank: 6Rank: 6

1208#
发表于 2014-11-24 18:40:16 |只看该作者
这位想出来的办法就是清热解毒,用苦寒之药,这个方子我们已经不知道了,但是药性知道,是苦寒的药,他给黄元御连着服用了几十付,就是这个方子,把黄元御的脾胃彻底地给搞垮了,黄元御的身体到最后也没有彻底恢复。
服了这些药以后,黄元御的左眼睛开始出现了白膜,中医叫翳膜,慢慢地开始覆盖眼睛,这位医生一看,又开始使用一种叫揭障丹的苦寒药物,给黄元御口服,然后用一种苦寒的药面,熬水熏眼睛。
最后,黄元御的左眼睛就基本全废了,翳膜覆盖了整个眼睛,有增生的组织还突出到了眼睛外面(蟹睛突出外眦)。

Rank: 6Rank: 6

1209#
发表于 2014-11-24 18:40:31 |只看该作者
各位可以看看,这位医生就像是个蹩脚的猎手,枪是好枪,但是这位上山东一枪西一枪,打得全是自己的同伴,没一枪打准目标,这样的技术真是令人悲哀啊。
可见,中医诊断学是多么的重要,这个诊断学就好比是枪的瞄准设备,您不瞄准,再快的身手,子弹也会奔着同伴去的。
我们未来的名医,这次算是被一个庸医给折腾惨了。

Rank: 6Rank: 6

1210#
发表于 2014-11-24 18:40:55 |只看该作者
在经过这次生病以后,黄元御的脾胃系统彻底地被伤害了(中医认为如果不恰当地使用苦寒的药物会伤到脾胃),从此一辈子都没有恢复好。
更为严重的是:黄元御从此成为了一个只有一只眼睛可以用的人,他的左眼,不但不能使用,还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形象。
而清朝的科举制度规定:五官不正,不能够被委派官职。也就是说,科举的大门,从此在黄元御的面前,彻底地关闭了。

Rank: 6Rank: 6

1211#
发表于 2014-11-24 18:41:27 |只看该作者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此时的黄元御坠落到了人生的最低谷,没有比这种事情再悲惨的了,你的学问不比别人差,甚至比他们所有的人都好,但是,此时却因为别的问题,失去了和其他人一起学习、竞争的机会,这就好比是在高考前,突然告诉您,您因为某某原因(令人愤怒的是居然是相貌的原因),您不能像同学那样参加高考了。
您想想心里会有什么滋味吧,当您天天远远地望着昔日的同学们去走进课堂,您这个昔日的高才生却只能在一旁呆呆的望着,您是不是有种想痛哭的欲望?
那是一种怎样的凄凉呢?
我都可以想象得到,黄元御当时远远地躲开人群,徘徊在村边,想着同伴们都在读书,自己的前途呢?前途在哪里呢?难道自己真的要以一个残疾人的身份渡过这一生吗?!
走在街上,世界也不再像是以前那样的阳光明媚了,人们都用异样的眼神望着自己,是啊,自己英俊的相貌已经不复存在,现在是一个令人害怕的形象,而且,人们不再把自己当作一个学子的典范,而是一个毫无前途的废人了!
自己的志向呢?那些致仕报国的志向呢?全部都灰飞烟灭了,自己只有在梦里,才能又回到健康的时光,仿佛又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可是一旦从梦境中醒来,冰冷的夜色告诉自己,那些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于是两行清泪从黄元御的眼中流出,滴落在枕头上。
那些时候的黄元御,经常跑到周围的山坡上,望着远方,放声大哭。

Rank: 6Rank: 6

1212#
发表于 2014-11-24 18:41:41 |只看该作者
这对任何一个人,都是一种痛苦的磨炼,在这种磨炼中,有的人会无力地倒下,但是,有的人会再次站立起来,在磨炼中脱胎换骨,从此获得重生!
黄元御就是这后一种人,他在经过了痛苦的煎熬以后,再次站立了起来,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一个分明要滑向谷底的人生轨迹,生生被黄元御用自己的毅力,再次扭转过来,重新走上了正轨!

Rank: 6Rank: 6

1213#
发表于 2014-11-24 18:41:51 |只看该作者
各位,黄元御是怎么办的呢?他觉得,既然自己是被疾病给害了,那么,他就要重新在这里站起来,他要和疾病做坚决的斗争。
就在那天,就在黄元御自己望着远方的时候,他暗暗发誓,自己这一生,都要献给同疾病做斗争的事业,拼尽全力,用不后退!
后来,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在他短暂的这一生里,他没有过一刻的停息。

Rank: 6Rank: 6

1214#
发表于 2014-11-24 18:42:36 |只看该作者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黄元御是怎么开始学习中医的吧!
他首先去书店买来了一本《伤寒论》,放在桌子上就开始读。黄元御是什么人啊,不但国学功底厚,而且还不是一般的聪明,所以就信心足足地以为就此可以学会中医。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基础好的学生,在《伤寒论》面还是败下阵来。
黄元御自己说的,刚一看《伤寒论》的时候,整个一完全看不懂:这,这都说什么呢?张仲景老师的这些话怎么一句都看不懂啊?(讵读仲景《伤寒》,一言不解)
这下傻眼了,没想到上来就碰了钉子,天啊,难道《伤寒论》这么难学吗?可人人都说这是医学的基础啊,怎么这上来就这么难呢?以后这还不得更难学?
要搁一般人,见硬就回了,毕竟自学是一种特费功夫的学法儿,过去一般都是先跟着老师出诊,看若干日子以后,有个耳闻目濡了,心里对这些名词熟悉了,老师再给慢慢地讲理论。
但是不知道各位发现了没有,我写过的好多大师还真不是那么跟着师父学出来的,真正的大师似乎多半是自己憋出来的,然后才去跟老师学,这个特点很值得研究。
我们的黄元御同学也真是个牛脾气,还是不想去找师父,要接着自己憋,但是毕竟人家是学国学出来的,知道学习方法,所以就采取了一个很好的策略,就是去书店,把所有能够见到的注解《伤寒论》的书都买回来,碰到一个问题,就挨本书的翻,看看这位古人是怎么理解的,看看那位是怎么理解的,这就好比是找了很多的的师父,有了问题就挨个师父的问。
到底买了多少本《伤寒论》的参考书呢?买了至少几十本,也有可能是上百本(纵观近古伤寒之家数十百种)

Rank: 6Rank: 6

1215#
发表于 2014-11-24 18:43:02 |只看该作者
各位,这就是人家的学习态度,人家黄元御为什么后来成就那么大啊,人家态度太好了,看官中有学中医的可以比较一下自己的藏书,看看现在读书条件这么好的情况下,您的《伤寒论》的参考书是否能和黄元御有得一比。
您再看看这个时候的情景吧,可谓是蔚为壮观,只见我们的黄元御同学手里捧着一本《伤寒论》,旁边放了一堆的参考书,看一句《伤寒论》,就狂翻一通参考书。
就这样,废寝忘食,苦读了三年。
就这么一本薄薄的书,整整读了三年,这种用心的确是够专一的了。
那么,结果如何呢?
结果是:还是不懂。
当黄元御最后把书一合上,不禁长叹一声:这也太难了!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岁历三秋,犹尔茫若,仰钻莫从”。
估计有朋友该疑惑了,这不可能吧,《伤寒论》我们一读可就读懂了,没有那么难啊?怎么号称学冠一时的黄元御居然这么笨?

Rank: 6Rank: 6

1216#
发表于 2014-11-24 18:43:13 |只看该作者
我给各位解释一下,不是黄元御笨,您能明白的内容黄元御还能不明白,人家黄元御是对自己要求的太高了,人家所说的懂,那是要融会贯通,那是要把整个《伤寒论》吃透。
反正当时黄元御是觉得自己距离要求差得太远了,甚至产生了这样的疑惑:是不是我们就达不到张仲景先师要求的水平了?
于是他对自己很是失望,最后干脆就把书合上,叹了口气:“唉,我这辈子到底能不能领会到《伤寒论》的灵魂呢?
怎么办呢?黄元御决定暂且抛开这件事,先放松一下,看看别的书。

Rank: 6Rank: 6

1217#
发表于 2014-11-24 18:49:19 |只看该作者
在放松的这段日子里,黄元御到底看什么书我们就不清楚了,总之没有任何的记载,等到公元1737年,其实就是转过年来的春天,黄元御重新翻开了《伤寒论》,开始再次凝神研究。
这个时候,黄元御的心已经完全的安静了下来,他自己描述当时的情景是:“又复摊卷淫思。日落神疲,欹枕假寐。时风静月白,夜凉如水,素影半床。清梦一肱,华胥初回。”
可见当时黄元御处于没有任何人打搅的环境中,然后他自己是完全的融入了书里面,他在生活中的各种时刻都在思考着,甚至在梦境中,都会遇到思考的问题。
这说明黄元御当时进入了一种境界,一种人和书完全一体的境界。
在这种学习状态里是最容易出成果的,这里面没有任何神秘的地方,就是一个道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最后,出现什么结果了呢?

Rank: 6Rank: 6

1218#
发表于 2014-11-24 19:00:02 |只看该作者
终于有一天,黄元御在思考的时候,突然心里灵光一现,然后就豁然开朗了,原来是这样啊!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恍然解矣!”
不用我说各位也知道了,黄元御终于对《伤寒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使得他在研究《伤寒论》方面一直站在很前沿的位置,直到今天,我们在提到研究《伤寒论》的流派时,还会经常提到黄元御。
写到这,我感觉黄元御的学习方法有点像我们前面写过的徐灵胎,也是拿着参考书自个儿学,然后开始批注这本书。
黄元御也是,当时豁然开朗以后,他觉得以前别人注释的都不够完善,于是就想自己写本注释的书。

Rank: 6Rank: 6

1219#
发表于 2014-11-24 19:00:13 |只看该作者
结果,人家立刻就开始写书了。
这本书叫《伤寒悬解》,当时只是打了草稿,然后由于生活动荡,就没有写下去,在十年后,这本书将在黄元御的手中被完成,并成为中医史上研究《伤寒论》一本重要的著作。
我曾经告诉过各位,这个《伤寒论》就是中医临床的基础,每个中医开方子都会从这本书里面找到灵感,自打这黄元御把《伤寒论》给吃透了以后,他就有了去进行临床实践的底子了。
只不过这个底子打得也太费时间了,一本书折腾了这么长的时间,这要是搁现在,学校领导早就急得跳起来了。 

Rank: 6Rank: 6

1220#
发表于 2014-11-24 19:00:31 |只看该作者
天下第一用功的同学

那么黄元御同学为什么会写这么一本《伤寒悬解》呢?其实这本书就基本相当于他的读书笔记,他对《伤寒论》思考得太深入了,觉得以前好多教授说的都不对,于是就开始按照自己的见解来解释,在研究《伤寒论》的派别中,黄元御是属于错简重订派的。
这个读书笔记,在十年以后,他给好好的整理了一下,估计写了很多新的内容,后来出版了,大家有机会可以看看,对于理解《伤寒论》很有好处。
当读完《伤寒论》以后,黄元御同学几乎是脱了一层皮(这哪里是在学习啊),黄元御自己说的是:“心枯神瘁,几于白凤朝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5-9 13:05 , Processed in 0.02511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