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920|回复: 1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子阅读] 《我拿什么喂养你,我的孩子!---申爸荐书贴》 [复制链接]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12 14:13:0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特特妈 于 2014-10-13 14:08 编辑

西西妈加首贴
一、篇首曲:

  《成长》

  歌唱:家长 & 孩子

  长路喂养着远方
  玫瑰喂养着爱情
  我拿什么喂养着你
  我的孩子!

  白云喂养着草场
  江河喂养着海洋
  你拿什么喂养着我
  我的爹娘!

  我拿什么喂养着你
  我不停的问
  我不停的找
  不停的想

  白鸽喂养着蓝天
  星光喂养着长夜
  我拿什么喂养着你
  我的孩子!

  雨季喂养着大地
  岁月喂养着季节
  你拿什么喂养着我
  我的爹娘!


  二、背景:

  越来越多跟过申爸贴子和加入QQ群的家长不停地在问大申的书单,为了回应大家的热情要求,申爸不辞辛苦,受邀来给大家推荐书了!

  这些书,大多绝版久矣,申爸看着孔夫子旧书网上那些好书,成年累月地扔在那里落灰;而孩子们读的,大都是垃圾....心里真不怎么好受,这个书托,当定了!

  请大家搬张板凳静静地听,申爸荐书会一本一本地在这里贴出来....

  再次感谢申爸为我们的无私奉献!感谢申爸引领大家探究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

  感谢所有为了孩子愿意成长愿意学习的爸爸妈妈们!

  附:申爸相关贴子链接:

  1、《又到一年入学时:前瞻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五岁以下孩子家长慎入)》:
  http://bbs.liyueer.com/forum.php ... p;extra=&page=1

  2、《那些年,我们一起上过的小学》(一年级群整理贴,天天更新):
  http://bbs.liyueer.com/forum.php ... p;extra=#pid2475332

  3、《申爸答疑贴》(实践记录及问题反馈):
  http://bbs.liyueer.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1100

  4、《烙一炉烧饼》:
  http://bbs.eduu.com/thread-2801222-8-1.html

  5、《我拿什么喂养你,我的孩子!---申爸荐书原贴》:
  http://bbs.liyueer.com/forum.php ... &extra=page%3D1


  与有缘看贴人《约法三章》:

  1、本贴旨在与大家交流探讨如何学会享受真正的“书香”;
  2、荐书大多为绝版书,不建议大家跟风抢购;
  3、孩子一般上了三四年级以后,才会慢慢用到这些书,如果实在想收藏,建议一年之后再决定是否出手。


  三、后记:

  我喜欢的一个小故事---转载:

  《拾海星的男孩》

  在澳大利亚一个有名的海滩上,它之所以著名就是因为每天的海浪潮汐会带来许许多多的海星,当海潮退下的时候,大量的海星留在了沙滩上,就会渐渐被太阳晒死,成千上万的海星尸体,就成为当地的一大奇景。

  有一天,沙滩上出现一个小男孩在捡海星,然后一个个丢回海里,一旁一位年老的科学家看到了,就对他说::小朋友,你看看这整个沙滩的海星,你知不知道你这样做是徒劳无益的,并不会改变什么?谁会在乎啊?

  小男孩指着手上的一只海星说:是的,我只知道,每当我捡起一个海星,将它扔向海里,它的命运从此就改变了!这只海星在乎。

  说着便将它扔回大海。然后又去捡拾另外一只海星。

  科学家的心被深深触动了,他放下拐杖,也弯腰捡起了海星,嘴里轻轻喊着:一个,又一个......

  两个一老一少的身影引起了一对年轻夫妻的注意,他们走上前来,问科学家:老大爷,您在做什么呢?

  科学家边捡着海星边回答:我在捡海星。

  夫妻俩很疑惑,您捡这么多海星干什么呀?

  科学家头也不抬:每当我捡起一个海星,将它扔向海里,它的命运从此就改变了!

  夫妻俩的眼眶湿润了,也加入捡海星的队伍:一个,又一个......

  远处来了一群游客,他们好奇地走上前来,问这对年轻的夫妇:请问,你们在干什么呢?

  丈夫回答:我们在捡海星。

  游客又问:捡海星干嘛呢?

  丈夫继续着捡海星的动作:每当我捡起一个海星,将它扔进海里,它的命运从此就改变了!

  游客们被深深地震憾了,他们放下行囊,也加入了捡海星的队伍:一个,又一个......

  捡海星的队伍越来越大,他们轻轻喊着:一个,又一个......

  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海星的命运被改变了。

  这是我在2010年4月参加深圳中孚企业管理顾问公司在南昌民航花园酒店举办的“醒觉工作坊南昌第一期”时,白笑禹老师给我们讲述的一个小故事。听过之后,有了太多的感动。

  人生就是这样,做好自己,用自己的真诚去感染别人。或许,你曾经就是那颗海星,被人抛入大海,拥有有了美好的人生。或许,你就是那个捡海星的小男孩,用你的执着,你的爱心将一颗颗被潮水涌起的海星抛回大海,让它们拥有了不同版本的人生,改变了它们悲惨的命运!

  或许,你曾经的人生很悲惨,或许你曾经失败过,伤心过,痛苦过,绝望过。但是,请相信,如果你是怎样的,你就是别人的一面镜子,你能做到的就是够真,够情,够善良,你的爱心最终会感染周围的人,一起陪你去捡海星。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事情,如果你相信,请勇敢面对自己精彩的人生,生命的精彩或许像烟花一样一闪而过,但是也请相信,烟花美丽绽放的那一瞬间就是你精彩的一生。

  一颗颗海星,期待着回到大海。

  努力吧,让人生的精彩努力绽放!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1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Rank: 4

147#
发表于 2015-3-3 18:49:51 |只看该作者

杂谈十五:科普读物



    话说,这个科普读物。咱们都知道,要让孩子建立起对自然的大图景,科普读物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呢,像伊林那么好的读物.....伊林的书,某个角度上,要优于阿西莫夫的书。因为伊林从身边的日常事物出发,对孩子的亲和力更强。一般的孩子,很容易就喜欢上伊林的....
    这么好的书,它为什么就不再版了呢?申爸曾经贴过伊林给孩子们写的书,他和爱妻谢加尔合作的儿童读物。就是这些:
   
    可是这些书呢,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版过一批之后,就没再印过。这是很奇怪的事情:尽管那个时代,排版印刷特别困难,出一本书,花费甚多;可它这个事情,也不适合于顶级好书。想伊林,那准定属于顶级好书之列。可为什么,好书不冲印了呢?申爸经常开玩笑,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个呢,是从师傅的角度来说的。从徒弟的角度来说呢?这要看,好心肠的徒弟还是坏心肠的徒弟了。遇到坏心肠的徒弟,那就是教会我徒弟,掐死你师傅。要是遇到好心肠的徒弟,那就是教会我徒弟,供养俺师傅。在中国的科普界,一大群坏心肠的徒弟。他们合起伙儿来,掐死师傅。
    嗯...伊林,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本土科普作家的师傅。这些人呢,戴着红领巾的时候,接触到了伊林,被伊林迷住了。等长大了,就自己开始写科普作品,在保障杂志上发表,出书。在我们这个国度,科普是新鲜玩意儿,会的人不多。他们呢,很快就成为中国科普界的领军人物,掌握了话语权。可惜,这个群体里,没有出现大师。他们翻来覆去写的那点儿东西,都是伊林写过的主题....特别是,用的题材,也都是伊林用过的题材。当他们掌握了话语权之后,他们发现:这是一个利润丰厚的市场!我的天,自己改写一本伊林的书,拿出去,就卖几十万!财源滚滚。你说,一帮没出息的东西,靠着翻唱港台流行歌曲爆红的,他们怎么会高兴把罗大佑引入到大陆市场来?罗大佑那个市场,没人左右得了。盗版,都把张蔷们冲得稀里哗啦。
    可是,科普,就不一样了。出版在我们国家,是高度控制的领域。这些掌握了话语权的家伙,就说罗大佑不好...那就真的出不来原著....这样,你就能理解:在1956年,最后一本伊林的儿童读物,在中国大陆市场出现以后,再就一直没有针对儿童的伊林出现了....伊林,这些人的师傅,让这些人彻底掐死...
    咱们现在竞拍的这个伊林:
   
    1979年出的啊!为什么又出了这么一版伊林呢?你看哈,中青的这个版,它的装帧设计,和上面少年儿童的那个版,它是不一样的。内容一样。这个版呢,书能够出来,那显然不是给孩子看的。给谁看的呢?给他们自己看的!从56年到79年,20多年过去了。他们自己手上,也没有足够的伊林来参考。于是,才有了“给圈子里的人”看的这版伊林。自从这版伊林之后,一直到2000年,市场上没有一本伊林出现。妈妈们从网上淘到的伊林,那都是中国市场化之后,零星出现的印本。出现这个的道理,就如同当年罗大佑把张蔷们冲走的道理一样。
    科普啊,对于孩子,那是相当滴重要。整个中国的科普界,在若干年里,就被这群宵小把控着。好书挡住,不让出,就印他们那些不入流的东西。他们那些东西,真不行。这导致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本土科普作品,彻底地全军覆没。这个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整整一代人科普的缺失,对于整个中国社会,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嗯....人哪,他这个格局,很重要很重要。那些人,模仿伊林写出来的东西,说句实在话,有些,还是很不错滴....可惜,他们的格局限制了他们自己。格局不够,必然走向没落。
    嗯...建构关于自然界的大图景,科普。申爸抓源头。有什么源头呢?浪漫主义的源头,阿西莫夫;现实主义的源头,伊林。还有一个呢,就是咱们自己的原创的领域:李毓佩。李毓佩,一直不算做科普作家。他呢,给人的印象,是写“数学童话”的。李毓佩,确实算科普的。尽管,拿李毓佩去和阿西莫夫伊林比,那要差一些些....这是客观事实...但是,李毓佩确实是一类科普作品的原创者。这类科普作品,对于孩子的教育,有独特的意义。李毓佩是开源的人。李毓佩的书,申爸老早就推荐过了。
    申爸做事情,抓重点,卡源头。在我们这个环境中,在科普领域,还有没有卡源头的书,要推荐呢?有!还有最后一类:中国本土作家探索出的形式!嗯,回头,申爸要推荐这种类型的好书。这个推荐完了,自然科学领域,我们就要暂时离开,进入下一个重头领域:社会。申爸得扫描了....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4

146#
发表于 2015-1-27 13:21: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特特妈 于 2015-1-27 14:57 编辑

杂谈:书要怎么给



    1、问:情节跌宕趣味性强的故事书要逐渐退出孩子生活?
    大申爸:如果旁边放着阿衰,大申是不会专心看少年科学画报的;如果旁边放着少年科学画报,大申是不会专心看《世界史纲》的....所以呢,这个什么是情节跌宕趣味性强的故事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要看什么跟什么比;另外,还要看孩子的年龄情况。
当初,在大申8岁的时候,少年科学画报就相当于《世界史纲》;相对于那时候的少年科学画报,情节跌宕趣味性强的故事书是《丁丁历险记》...可是,当大申六岁的时候,丁丁历险记第一次来到身边的时候,情节跌宕趣味性强的故事书是恐龙大画册。
    2、问:藏起来?
    大申爸:对,藏起来!这个年龄的孩子,提别好对付:你把他看熟了,不肯脱手的书,就是“情节跌宕趣味性强的故事书”,直接藏起来,孩子就不去找了。
    3、我们家就是书太多了,孩子思维都混乱了,有时自己都不知道要看哪一本,看来要回家时收一部分书了。
    大申爸:薇妈说的是实情。我们每个妈妈,都要理出自己的思绪:孩子读书的先后顺序。这个先后顺序呢,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每个孩子,要参考别的孩子的计划,安排自己的思路。   
    但是,这个思路“有没有”,却是关键!申爸举个例子。比如说,果已经接受三国演义了....那么,果的读书路径,就要和大申有差异。大申到现在,对三国演义还不痴迷....尽管听过原著,也听过一些易中天,但很显然不痴迷.....这样呢,果妈对果的读书路径,就不能照搬当初大申在六七岁的时候的情况....果妈要规划自己孩子的读书路径。
    还有一点呢,是书和书之间的衔接很重要。比如说,大申六岁的时候,正看法布尔、恐龙画册呢,这个时候,要引入丁丁历险记。那申爸就把丁丁历险记买来,和法布尔恐龙放一块儿。大申偶尔拿起丁丁历险记翻翻。但不热衷。申爸也不着急,给大申看一集丁丁的动画片,大申就对丁丁热衷一点点。过上一个月,大申每十次,有三次去抓丁丁了,申爸就瞅个空子,把所有的恐龙全部藏起来。大申回到家,到沙发那里,恐龙抓不到了,就随手抓起丁丁,继续看起来。看上几天,大申就像一周前迷恐龙一样,迷丁丁了。很自然地,大申的兴趣就从恐龙转到丁丁了。
    就是说,要有一个并行期。在并行期,不用着急:反正看法布尔,也是上一个阶段要重点引进的阅读材料么...并行到一定程度之后,孩子对新的读物,小头脑里面建构好了。这时候,一下子把老的撤走,他就开始迷新的。孩子呢,看东西,要反复看。等大申彻底迷上丁丁了,甚至后来迷上少年科学画报了的时候,再偶尔把法布尔拿出来;孩子很快,就复习一遍。复习完了,再收走。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引导,不断进入新的阅读领域。不要试图一下子让孩子“转过去”,转不过去。
    不过,恐龙,那不是法布尔;那次拿走了之后,就彻底拿走了:不再给大申了。恐龙是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彻底淘汰的书。这个并行期,要操作熟练。在孩子真正自主阅读之后,引入新的主题,全靠熟练操作这种并行期来实现。等孩子再大,到大申现在这个年龄,他有自我意志力了。有了自我意志力,就好办了:直接切!用定向阅读和拓荒阅读的方式,粗暴地往新主题下面去切,就可以了。
    4、问:哪类书是必须淘汰掉的?恐龙知识不是真实的东西吗?给书的选择是真实吗?
    大申爸:对于昆虫的喜爱和对于恐龙的喜爱,似乎来自孩子天生的神经回路:只要在合适的年龄给到这些资料,几乎每个孩子,都喜爱这些东西。可是,喜爱这些东西,给书,目的不在“获得有关恐龙的知识,有关昆虫的知识”,目的在于利用孩子的天生神经回路,让孩子形成情境习惯:喜欢自己琢磨图画;喜欢听故事。 一旦真正的目的达到了,就把恐龙和昆虫,从孩子身边拿走就行了。孩子喜欢恐龙,自己琢磨恐龙的大画册....时间长了,孩子就养成了自己琢磨图画的习惯。我们要的是这个情境习惯....有了这个情境习惯,就可以把恐龙拿走,换上别的图画书,比如丁丁历险记。
    恐龙和昆虫是孩子天生带来的七色花瓣,给孩子恐龙大画册,孩子的七色花瓣,就变成了“自己琢磨图画”的能力。等丁丁琢磨熟了,琢磨更加复杂的、有情节内容的图画的能力,就有了。接下来呢,孩子也到了二年级,可以给幽默漫画了。
    5、丁丁历险记可以给黑白的吗?
    大申爸:丁丁历险记,最好是黑白的!是这样的哈:丁丁历险记是埃尔热,这位大艺术家的作品。埃尔热呢,他画丁丁历险记,当初画的是什么样的,现在给孩子,就要是什么样的最好。为什么呢?因为他这个大艺术家,他当初画这个丁丁的时候的表现方式,甚至用什么纸来印,印刷的工艺是什么,都是他通盘考虑的事情这样,作为一个整体,埃尔热才能保证到了读者手中的丁丁历险记,在艺术性上是最完美。
    现在孩子们看的流行版本,是后来的画家在埃尔热原作基础上填色形成的这固然适应了现在孩子喜欢看彩色的习惯,但是,埃尔热原作线描图中的很多细节,就被色彩掩盖掉了。而那些细节,本是埃尔热表现其艺术魅力的得力手段之一。等过了春节,申爸就具体一本书,来给妈妈们直观展示,这个是怎么回事。我们拿到被“改得不好了的”彩色版,已经觉得很好了.....你拿原来埃尔热的线描版,你会发现,那个更好!嗯...很难买到。这个彩色版,揍是米国垃圾化倾向造出来的东西。
    http://product.dangdang.com/2335 ... 740465000&ver=A
    大家看米米妈刚才那个连接。当当上有很多黑白小图。我们从这些黑白小图上,就能够体会得到,这个黑白的丁丁,和彩色的带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6、问:请问少年科学画报买哪个年份的比较好?
    大申爸:少年科学画报可以考虑79-95年的。不过,现在,孔夫子上已经很少了。现在的少年科学画报基本上就是垃圾。2000年以后的,就完全不行了。
    7、老阿西的人生舞台快看完了,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老阿西真是一个积极的入世者啊!
    大申爸:赞朱妈!我们呢,每个家长,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积极入世者!至于等到孩子成年了,到了我们这个年龄,他热闹够了,是不是“归隐山林”,那就是他的事情了。但是,不管怎么样,爸爸妈妈不可以按照我们这个年龄的心态,直接去培养孩子也这样。那是不行的。

Rank: 4

145#
发表于 2015-1-27 11:25:2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特特妈 于 2015-1-27 11:42 编辑

申爸荐书014-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连环画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连环画  上海美术出版
   
    这套书,就是将来每个中国孩子一生中的第一本书!
    孔夫子上看到的,有很多,就是贵。贵倒贵不到买不起的程度。适龄的孩子可以买来看,看完了,在孔夫子上开个店,再卖出去,钱就回来了,落个白看。当然,孩子得爱惜书,不能把书弄得狼狈不堪。

    诶,爸爸妈妈们,如果你还支付得起,那个古代神话连环画,孩子又小,上小学之前,还是去买纸书。等孩子看完了,再卖了呗...
   
    这个,确实漂亮!
   
   
   
   
   
    这个小人书,是精细还原版的,这几幅图看下来,震撼感就出来了。

    赵城虎这本也好。这套小书真的超赞的说
   
   
    刘继卣画了很多有时代印记的连画画,什么穷棒子屯的...不怪薄荷不喜欢。不过,说实在话,鸡毛信就绘画而言,那画得是真好。
   
    刘继卣这套,申爸买了。不值得买这里面,有这么几本很赞:水帘洞,筋斗云,东郭先生,河神娶妇,乌鸦与狐狸,闹天宫和鲁智深。要400多,可以把这几本好的,从孔网上买老版的书了。

    中国孩子的第一套书,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连环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一部电影:小蝌蚪找妈妈
    第一本桥梁书:丁丁历险记 (黑白版)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4

144#
发表于 2015-1-27 10:34:5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特特妈 于 2015-1-27 10:39 编辑

申爸荐书013-新凤霞文集


    新凤霞回忆录   1980.08 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新凤霞回忆录   1980.10 百花文艺出版社
    艺术生涯:新凤霞回忆录二集   1982.07 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新凤霞的回忆   1982.12 北京出版社
    以苦为乐:新凤霞艺术生   1983.06 中国戏剧出版社
    我当小演员的时候   1985.0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少年时   1985.08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发愁   1987.00 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新凤霞说戏   1987.11 宁夏人民出版社
    恩犬:新凤霞回忆录四   1989.09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凤霞卖艺记   1991.09 香港.安定出版社
    我和皇帝溥仪   1991.12 北岳文艺出版社
    我与吴祖光   1994.01 广西教育出版社
    评剧皇后与作家丈夫   1994.06 北岳文艺出版社
    绝唱   1995.06 江苏文艺出版社
    新凤霞回忆文丛四卷   1997.08 河北人民出版社
    舞台上下   1997.08 河北人民出版社
    其中,这四本:
    1、新凤霞回忆录  1980.1 百花文艺出版社
    2、以苦为乐:新凤霞艺术生涯 1983.06  中国戏剧出版社
    3、新凤霞回忆录之三:我当小演员的时候 1985.02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4、新凤霞回忆录之四:恩犬 1989.09  人民文学出版社
    是新凤霞的四本回忆录,价值最大。
    说两句香港三联出版的这两本新凤霞回忆录哈
   
    新凤霞呢,公认德艺双馨的老一辈艺术家。新凤霞的书,将会对我们这群孩子对社会,对人生的、对自我看法,产生很大的影响。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4

143#
发表于 2015-1-23 13:30:43 |只看该作者

杂谈:聊聊童话和绘本



    申爸说两句童话。童话,就其本身,对孩子来讲,有百害而无利。但是,不能一概而论。像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鱼童,这些经典的童话,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文化的一部分了。这些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是必须知道的。孩子是要给,要读的。
之所以说童话有百害而无一利,就是因为童话给了孩子一个假的世界,不真实。这于孩子建构正确完整的世界映像,非常有害。

    再说几句绘本。绘本,有很多种。有客观地描绘自然、机器、城市、街道....倾向于选择这样的绘本给小孩子,幼儿。不要给孩子那些纯想象出来的世界,想象出来的人物场景的绘本。那些东西,不好。

    群里的妈妈,你们很快就会体验到了:孩子说谎!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说谎,那就意味着,你给孩子童话,不良绘本,太多了。孩子为什么说谎啊?这么小的孩子,连钱好花都不知道,他凭什么要说谎?孩子小脑袋里想像的世界里面的东西,他当成真实的东西,在跟你说;你当然觉得他在说谎了!这在孩子小的时候啊,大人还觉得挺好玩儿....可是,孩子长大了,到了七八岁,八九岁了,他还把他认为是真实的,跟你说,你就觉得他说谎了。让孩子沉溺在童话的虚拟世界里,说些疯疯癫癫的话,对于小孩子,没关系,大人觉得好玩儿;可是,这是一种残酷的好玩儿:等孩子大了,他还照着他认为是真实的去说,然后,一说,就受到大人一顿责罚.....这是多么残忍的事情啊。十岁以下的孩子,申爸告诉你,他是不撒谎的。什么时候,他该撒谎了?像大申这么大的时候。他为了达到自己的一个什么目的,编一个天衣无缝的大谎言。把爸爸妈妈全骗进去。

    还有哈...关于童话。童话,好的童话呢,可以给。等孩子大了再给。到了十岁,十一岁,十二岁,很多好童话,那个时候给到孩子,才会更有作用。寓言也好,童话也好,它们有两个功能。一个呢,是客观的。可以告诉孩子,有这么一本伊索寓言。孩子能阅读了,能听故事了,给看一回;给听一次,孩子知道,哦...这就是伊索寓言。实现这个目的,就可以了。就如同那个最新科学指南。在7岁的时候给孩子,是用来做扳道器的。真正孩子能读懂那个最新科学指南,还要到13岁。在孩子小的时候,十岁以下,给孩子选择读物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真实!给孩子真实的东西,不管是什么题材的,都要真实。好的虚构类的东西,要等孩子有了自省能力以后....或者说,孩子小头脑里已经借由真实的读物,建立了客观的世界雏形之后,再给。对,就是历史科普类。孩子小的时候,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对身处其中的世界的正确认识。凡是有助于孩子实现这个目标的,就是好的;扰乱实现这个目标的,就是要慎重的。给孩子真实的东西,不管是什么题材的,都要真实。

    乐妈:其他群里问,神奇校车可给吗?神奇校车太不真实了。
    大申爸:神奇校车不同。神奇校车表现的东西,本质上都是正确的。它只是借助了一个虚拟的能大能小,能上天能入地的校车而已。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和神奇校车,是同样类型的。

Rank: 4

142#
发表于 2015-1-23 13:24:1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特特妈 于 2015-1-23 13:39 编辑

杂谈:版本


    琪妈:请问申爸,可否谈谈这个书的版本重要性的问题。比如,就我自身来说,作为一个普通的乡村家庭,我真的没有那么多精力与金钱去追那些绝版书。目前只买了科学指南和我们发现了的复印版。
    大申爸:比如说,萧红的呼兰河传。作为书名,有很多很多版本,新书旧书都有,“内容是一样的”。但是,在基础300里面的呼兰河传,却仅指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在1979年12月的这一版。其他的版本,都不是。尽管“内容一样”。
    这个版呢:
   
   
   
   
    有很多妈妈呢,跟琪妈一样,对于版本,有疑问。 “为什么非得是这个?”这个真贵啊!

    申爸解释这个问题。首先呢,妈妈们要区分开。基础300里面的书,不止这一本。申爸每一本基础300,都会指定一个两个特定的版。这个特定的版呢,当妈妈给孩子当天书读过,孩子接触过,然后呢,把这个书放在孩子的身边,它们会起一种奇妙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呼兰河传》这本书,已经很贵了。咱们群里的妈妈们,不要再去买《呼兰河传》,那个不值。

    可是,申爸说了,基础300对吧?有300本呢!下一本,申爸竞拍的那个,还是便宜的。没有拿到申爸推荐书的妈妈,尽量去拿以后的那些本。申爸的打算呢,是这样的:假设基础300全都开发出来了。其中200本是旧书。平均呢,孔夫子上每种旧书有150本。那就义工有三万本。这三万本呢,咱们群里有1000个孩子,平均每个孩子30本。能做到这样,就行了。这里边呢,有个结构性的问题。

    那就是:呼兰河传,为什么那么贵?本来,呼兰河传最便宜的就是2块钱一本的。后来,申爸推荐给义工妈妈了,义工妈妈抢过一轮,便宜的都抢走了。剩下的,孔网的投机者看到机会,他们开始炒作这本书。在大群里大妈妈呢,现在去看这本书的价格,已经贵得要死了。既然贵,就不要去买。等着新的机会。哪个新的机会呢?申爸不是在组织竞价购买么....竞价购买的那些书,还都是以“两块钱一本的价格”,从孔网拍回来的。这些新书,对于大群里的妈妈,就跟当初申爸在义工群里推荐给义工妈妈的时候,处于同样的情形。大群里面的妈妈,一般不要再去买申爸已经推荐过的已经涨价了的书。你们每个人呢,还都是“最初那100个妈妈”:
    大申爸:在整个故事中,最有意思的,是最初那100个妈妈
    大申爸:她们以12元到200元不等的价格,拿到了这套书。
    大申爸:12元固然便宜,白菜价;可是,200元也不贵,比起三年之后的700元讲。

    这个故事,申爸前天讲了,妈妈们可以去翻聊天记录。所以呢,申爸的建议是:第一,大群里的绝大多数的妈妈,不要去跟风,再去琢磨那些申爸已经推荐过的书了。那些书,已经都很贵了。你们每个人,都是“最初那100个妈妈”,关注群里的复杂竞价,摸到复杂竞价的窍门儿,多拍回来一些新书。足够给孩子应急用的了。第二,申爸注意到,已经有....肯定有....一些最具智慧的妈妈,开始进入“投资者”的行列。妈妈们每天去孔网,找旧书;申爸每天也去孔网,可是不找旧书,申爸观察已经推荐过的书的成交记录。对于“投资者”,申爸要在最开始,给你建议....你最好记着....投资呢,最怕贪婪。当你自己感觉到自己已经开始贪婪了,那就是你该住手的时候了。第三呢,对于大群里的妈妈....其实所有的妈妈都一样...基础300是必须的。客观上讲,孔网上那些旧书,平均也就能分给每个孩子30本。可是,每个孩子需要的是300本。还差270本呢!这270本,怎么办呢?你打死孔网,它都不可能再提供这缺失的270本了。因为没有。唯一的解决之道,是什么?找原出版社,原样重印!

    只要能原样重印了,就要多少有多少了。可是,这个原样重印,比出一本新书,还复杂。原样重新制版,重新印刷,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大量的资金,从哪里来呢?申爸不是在竞价销售么?竞价销售赚得的钱,攒起来,去印书。只要有了钱,就等于每个孩子都有了书。所以呢,大群里的妈妈,你要靠复杂竞价,把孩子需要的30本书,竞回来....这个要靠动脑筋....以解燃眉之急....孩子已经六岁了....从长远来讲,大家竞价购买的一个副产品,利润,可以让每个孩子都有书。

    现在呢,对于绝大多数的妈妈而言,还是没解决根本的问题:为什么非得是那个版的那本书?那个呼兰河传,当当上有的是,为什么非得三十多年前的那个旧不拉几的黑龙江人民版?要解决自己的这个疑问,妈妈们就不能光靠看申爸写的东西了。这个疑问呢,根源在于体验。妈妈们要真的拿十几本那个书,到身边来。拿到了,妈妈们自己就知道为什么了。这个道理呢,就像:妈妈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孩子。孩子会带给你某种最美好的体验。这个体验,是值得人生中去感受的。可是,你这个体验,你无论如何,你不能说给一个丁克妈妈明白!除非那个丁克妈妈某天不小心怀上了,然后生下了;她才有那种感受。完了呢,她还是不能把她的感受,说给另外一个丁克妈妈明白...

    明白“为什么非得是那些版本”,唯一的办法,就是你参加复杂竞价,竞回来十几本书。你自己就知道,自己就明白来了。申爸给你们打个比方哈:齐白石的画,现在公价大概是8000-10000元一平方市尺。他的那个画,不过就是在宣纸上画的几条虾么....现在的画家,也可以在宣纸上画几条虾啊...现在的画,纸还新呢!可是,齐白石的画的虾,就是8000-10000一平方市尺,抢着买;现在的人画的虾,就是卖不出去。那些版本的旧书,就是齐白石的画。尽管从用墨、题材、纸张什么的上面比较,都一样。
可是,齐白石的画,就是有什么地方不同....在这个例子中,妈妈们都明白:一幅画,它根本就不是墨题材和纸张...一本书也一样。
    楠楠妈:还黑呼呼的封面,压抑
    楠楠妈的话,带入了一个很重要的领域。
    楠楠妈:我还真没看出黑龙江的呼兰河传有什么好,虽然我有这本书。
    这句话更及时。其实呢,申爸要说一件事情,就要有例子。这个例子呢,既能说明某些问题,但其本身,又容易引起每个人的个人感受,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申爸给出一本“谁都没看过的书”当例子,这样,摘除了个体的因素,有助于把注意力放到重要的问题上面。

    我们看这两本书:啊,不是两本了,是好几本。
    第一本:
   
    T.S.库恩著,科学革命的结构。这本书既不是基础300,也不是推荐给孩子的书哈。
    第二本:
   
    第三本:
   
    第四本:
   
   
   
   
    这些书呢,第一本第三本第四本,申爸都有,可惜,前两本,不知道塞到哪里去了,找不到,就用孔夫子网上的图代替吧,意思一下。这几本书呢,内容一样。北大出版社的那三本,按照时间排列,第三本最早,第一本次之,第二本最晚,是刚刚出版的,新书。上海科技出版社的那本,最早,1980年10月出版的。假设说,这本书要是基础300的话,申爸会指定哪个版呢?上海的那个版。上海的那个版,设计是最好的。其次是北大版里面的第一本、第三本、最后是第二本。这个第二本,最新版,最莫名其妙。不知道它要表现什么?可是,为什么上海的那个版?那个版有什么好?十分简陋啊。这个事情呢,涉及到艺术品位和欣赏的问题。靠讲,是讲不清楚的。唯一的解决之道,是妈妈们拿到上海版那样的书,完了,自己就明白它好了。这个道理就如同,要学会欣赏绘画,就要去中国美术馆看画展;要学会欣赏音乐,就要去国家大剧院听音乐会;要学会游泳,就要跳进游泳池...

    小孩子,对艺术的东西,十分敏感。你给他基础300里面的书,他的欣赏口味就被决定了....是自然而然,不费任何额外力气的决定....这是一个便车,一个大大的便车。这个便车呢,将会决定,孩子到了目的地,出了基础300的书目范围了,自己放出眼光去挑书了,他还会本能地挑什么样的书出来。韵爸在书香流韵里面讲了个选书大牛的故事:那个人,走到一书架的旧书前面,靠自己的感觉,就能挑出来那本好!单独拿出来,这个现象好像不可思议。其实呢,很简单,他就是感受那一整架书在艺术上散发出来的气息....这个,根本不需要时间,就是扫一眼,就知道了.....如果孩子伴随着基础300长大,到了年龄,那个大牛的那种本事,自然就有了。

    薄荷刚才发的那个微博,确实给力。像这种设计:
   
    尽管经过了一个甲子的岁月,但是,它身上那种气度,依然丝毫不减....后来的设计,难以望其项背。在新近的设计中,吉林美术出版社的那一版,也不错。福建少儿,天津教育,上海人美,北方文艺什么的版本,那就是些不折不扣的垃圾了。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4

141#
发表于 2015-1-23 12:49:4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特特妈 于 2015-1-23 12:51 编辑

杂谈:如何成为一个“读书人”



    申爸好长时间没有推荐书了。自打那个大礼包扔出去,就再没有。这个没有吧,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个呢,赶上双11双12的什么了,麻麻们的钱,要去打包200-100里面的好书,这个再推荐,就吃不上饭了。另一个呢,来了韵爸。申爸躲出空间,给韵爸推荐。现在呢,韵爸在书香流韵里边儿,已经玩儿熟了。申爸这边推荐,韵爸那边就没法弄了。再有呢,元旦前,申爸说过了,不能像以前那样到孔夫子上面去抢了。孔网上卖书的,已经给义工群里的麻麻抢毛了。再抢,就谁也抢不到了。这是一个。另一个呢,就是孔网可架不住咱们群系里这么多妈妈去抢。那会把孔网抢崩溃的。得改革。这个改革方式呢,申爸知道,很艰难。

    为什么呢?我们退回到三个半月之前。那个时候,申爸说,看着那么多好书在孔网上落灰发霉,孩子们看的都是垃圾,申爸心里真不是滋味。那就开始着手,先把孔网里面的好书,动员出来。让那些好书,走到孩子们的身边,进入孩子们的生活里面去。这才有了义工群深夜抢书的事情发生。说实话,咱们这里的麻麻们呢,在刚开始,对于申爸对那些200-100的垃圾嗤之以鼻,很不以为然。尽管没明说,可心里确实是不以为然的。

    在三个半月之前,这里除了薄荷,有多少妈妈经常去孔网,拿孔网当回事呢?没有几位么。麻麻们的孩子们的书,都是从200-100里面淘来的。200-100不是都不好哈...这个,申爸一直在强调...当然有好的。可是,和孔网上几十年积累起来的好书相比,那个数量,就太少了。新的书,数量是不足以摆满孩子们的书架的。不管你怎么淘,它数量不够,你没办法,这个书呢,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因素....也许,在同样条件下,是最关键的因素了。市场上,书这个东西,汗牛充栋,多不胜数,各种各样的。很多妈妈直觉地想:这么多书,为什么还要旧书,为什么还要众筹呢?为什么要那些旧书,申爸一直说不太好。爸说不好,不等于米爸说不好。米爸专门从事这个行业的,那水平,老牛了。米爸引来的那句话:“畅销书,本来就不是做给读书人读的。”这是关键。画龙点睛的一句话。现在市场上的书,尽管多,可绝大部分,都是“畅销书”这些书,本不是给“读书人”读的。那么,“读书人”,是些什么人啊?
   
    大家知道韵爸吧?这是韵爸的书房。这哪里是书房?这是仓库!把书房弄成这样的,叫做“读书人”。韵爸现在没辙了,书实在太多,只好出来卖。没地方放了,其实呢,就这个韵爸吧,他卖。卖了11.2公斤的书,腾出一块地儿,隔个周末,买来的书,就又把这块地儿给占满了....保证的。麻麻们到书韵流香群里,抓着韵爸问,看是不是这样。现在,我们要问: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有人会这样呢?那个孔夫子,妈妈们要理解,那是个什么地方?说穿了,孔夫子是一些读书人“自发地”建立起来,交换好书的地方。对,就是米米妈说的。

    很多麻麻,被孔夫子气得七窍生烟:下了订单,不给确认;挂号便宜,就是不给挂号,非得快递;付了款了,书迟迟不发出....这哪里是做生意的啊!麻麻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孔夫子是做生意的地方,其实错了。孔夫子上绝大部分的书摊儿书店,不是做生意的地方;而是发烧友玩玩儿的地方,为什么款都付了,迟迟不发书啊?看呐!这书,宝贝儿来的,就要远离了....永远地离去了...晚上抓紧时间看呐。书非借而不能读也。孔夫子上是“书非卖而不能读也”。这是韵爸语录里面的话哈。韵爸说得对。书贩子也不少哈...要不,就没有多少人为了一本书,给麻麻们打电话了...嗯...不管怎么说,孔夫子是一个“读书人”聚居的群落。那是另外一个世界。从书的角度看呢,只有两个世界:看畅销书的世界,还有读书人的世界。对于绝大多数麻麻而言,那个读书人的世界,虚无缥缈,就是个传奇。畅销书的世界和读书人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我们说孩子。孩子呢,长大要成为创造型的人,读书人的世界里面的书,是必须的!相当多相当多的麻麻,以为读书就好。读孩子喜欢读的书,更好。孩子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啊?刚开始,你不去建构,孩子当然喜欢读畅销书了。嗯...这个畅销书...申爸问麻麻们一个问题:有多少麻麻当年迷恋言情、科幻,泡网络小说网站的?后来呢?后来,当有了孩子之后,就再也提不起兴趣了。那些言情、科幻、网络小说,就是畅销书。畅销书,这种东西,读多了,读长了,感觉怎么样?好!那没说的。要不,能迷恋那么多年么?看多了,也没啥意思,这也是一种感觉,对不?一旦感觉到没啥意思,也就再不看了。没用!这是从言情、科幻网络小说世界走出来的人,共同的心声追!热情地追!追完了,一丝无聊,一点落寞涌上心头。真的没用。白白浪费了那么多年的光阴。

    我们呢,再说孩子,妈妈们一定要警惕:不要让追言情,追科幻,追网络小说,追完了那种无聊落寞,再发生在孩子身上。追言情,追科幻,追网络小说的年龄,正是人生中最好的时光啊!孩子把自己一生中最好的时光,浪费在追这些畅销书上面,真的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情。毫无疑问,孩子也需要娱乐,也需要放松,也需要追....可是呢,只有畅销书,只有言情,只有科幻,只有网络小说,才能够燃起孩子追的热情吗?显然不是。麻麻们再体会体会韵爸书房的照片,这顶天立地的书籍后面,蕴含了多大的热情,多么疯狂的行为,多么紧的“追”啊!这书架的背后,也是娱乐,也是放松,也是追....设法让孩子作这种娱乐,这种放松,这种追.....那孩子成为创造型的人才,最首要的问题,就解决掉了。那么,读书人的娱乐放松追....这和看畅销书的娱乐放松追....有什么不同呢?不同,来自一个事实:书,不一样。而一个人,追“读书人”读的书,永远不会无聊,永远不会落寞,永远不会觉得“没用”....

    那个时候,八月底吧。“申爸忽悠”,说什么等到孩子上了初中,群里的孩子全部都重点中学,后来呢,又什么整个群,都去北大。没人信。“你就忽悠吧,”群里的麻麻,嘴上不说,心里不怀好意地那儿嘀咕。可是呢,这个事情....你要设法让孩子像韵爸那样,追那些顶天立地的读书人读的书的话,申爸跟你说,不要说北大,等娃儿长到了上大学的年纪,什么麻省哈佛普林斯顿,牛津剑桥稀里哗啦....你的娃随便选。

    这个事情....让娃狂追那些好书....难吗?难不难,那得分对谁,对一个已经10岁的孩子来讲,可能很难;有可能,这个孩子,一辈子也不能有那样的狂热,像读书人一样去追那些好书了。对一个6岁的孩子来讲,却不一定。对一个6岁的孩子来讲,一切都还在建构,决定性的事情还没有出现....其实,正在做的,就是决定性的事情。妈妈呢,就是顺其自然,把娃泡在这些读书人读的书里面,完了呢,拿呈妈她们录的故事,给孩子伴随聆听:翻翻烧饼,扒扒洋葱....按照孩子本来的韵律,一天一天往前走,一年一年往前走....等孩子长到10岁,喜欢这些读书人读的书,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等孩子长到14岁,他自己就会去疯狂“追”那些书,就像韵爸一样....

    很多麻麻呢,不相信...那时候不信,现在呢,也不信:那些旧书,会有这样的功效?这个事情吧,你要怎么看。其实呢,娃们原本无所谓好书坏书的。一切第一次来到身边的书,都是神奇的不懂的书。很多麻麻,不服气申爸说的,原因呢,很简单:已经给娃了很多垃圾了。麻麻们为什么给娃那么多垃圾?还不是曾经认为那些书是好书!

    嗯....这个事情。那些垃圾书,从西方主要是米国窜过来的垃圾呢,麻麻们想想,它不是从一开始就有的,对吧?在那些书还没有之前,中国的大家们,是怎么成为大家的呢?

    薄荷在问:如何再现二三十年代璀璨的大家群?

    如何再现?你要看看,那些如群星般璀璨的大家,他们小的时候,是读什么书过来的,他们是读什么书过来的呢?启蒙的课本,每天放在书包里面,揉得皱巴巴的课本,就是妈妈们现在当宝贝淘回来的老课本。启了萌,识了字,他们拿什么当“课外读物”?商务印书馆的万有文库么。还能有什么?那个时候,完了呢,那什么科普啊?开明书店的科学小品啊....

    你看看哈....回头申爸给你上封面。那些个书,你一点现在垃圾的影子都看不到的....他们,就是那些书伴随着成长成为大师的。那些大师,小时候读的那些旧旧的书,有什么好啊?别的暂不提,它肯定是有一点好处的:其艺术上的品味,无与伦比。同样内容的书,是要散发出同样的艺术气味的。韵爸呢,领着一群麻麻,在书香流韵群里,奔着同样气味的这些书,就下去了。现在的问题是:那些气味,书香,到底带给了人什么?简洁地说,他带给了一个人愉悦感。

    群里有练瑜伽的没有?很多麻麻练瑜伽。练瑜伽的,对瑜伽乐此不疲。喜欢进骨髓里面去,但是呢,练瑜伽的麻麻,你无论如何,你不能说明白,这个瑜伽带给你的美好感受,让一个从来没有练过瑜伽的人明白!不信,练瑜伽的麻麻,试试看。

    很多东西,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欣赏古典音乐的人,同样无论如何不能把古典音乐带给自己的美好感受,说给一个从来不听古典音乐的人明白;欣赏那些好书,品味那种书香的人,也是一样:无论如何不能把那些书带给自己的美好感受,说给一个从来不接触那些书的人明白。

    申爸呢,知道瑜伽是怎么回事,知道听古典音乐是怎么回事,知道那些有书香味的书是怎么回事....申爸呢,要“盗火”,把天上的火,偷到人间。让火造福千千万万的孩子...

    你这个,好处说又说不明白,你怎么让麻麻们也感受到那个好啊?你想想,要搁你,你要肿么办?你没别的办法。你只有一个办法,设法让那些好书,到麻麻们身边去...去了呢,完了,让那些好书自己的艺术品位起作用。起了作用了呢,麻麻们喜欢;麻麻们喜欢了,才谈得上带给孩子们,孩子们泡在好书的海洋里面,到了14岁,像韵爸那样追那些好书....

    你只有这么一个法子。这个法子,管不管用呢?申爸心里也没底儿。说老实话...不试试,永远不知道管不管用。于是,三个半月之前,申爸就在义工群里面试,刚开始,就是“抢”,游戏么,抢伦敦的房子,迪拜的公寓...抢了一个月了,申爸发现:起作用了。妈妈们的办公桌下面,开始出现没拆封的旧书信封了;妈妈们办公室的书柜里面,开始摆上破破烂烂的旧书了。特别是,开始偷偷摸摸瞒着老公买书了:每天偷偷地从办公室带几本回家,悄悄滴插在书柜里,期望老公看不到....到了这个地步,可不止是玩玩儿那么简单;更谈不上光是奔着伦敦迪拜了...除非,当年在韵爸头脑里的感受,在义工麻麻的头脑中再现....那是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形的。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点评

姗姗妈  申爸要是能再说的简洁点就好了,看着累人啊  发表于 2015-1-26 16:20:50

Rank: 4

140#
发表于 2015-1-23 12:34:08 |只看该作者

续杂谈:关于教辅资料


    说一个花絮。在前些日子的考试之前,大申要做几套模拟试卷:掐时间做完。做完,申爸帮着判分。真的得出这套题,能得多少分。大申做完题,着急知道自己能得多少分。就趴在申爸身边,看申爸用红笔划钩划叉。那个答案就摊在旁边。申爸不行。申爸得反复核对题号,才能从答案纸上确定地读出正在判的题的答案:A、C、B、A、D,读完答案,用红笔在卷子上打钩或者打叉。等打完钩和叉,回到答案纸上,密密麻麻的小字符号,申爸又忘了下一道题的正确答案在哪里了...于是,只有再核对大题题号,小题题号,找到正确位置,继续读下面五道题的正确答案:CCADA。申爸怕判错了,就这么抠抠搜搜地反复核对。慢得很。大申趴在旁边,看了一会儿,起急了:“下一道题对!”申爸:“答案在哪儿呢?”大申立刻用小手指在一大堆密密麻麻的符号中,指出下一道题的答案。申爸一边看着大申指出的答案,一边核对题号无误,迟迟疑疑地打对号。完了看下一道题的答案是什么了。大申:“下一道错,应该是A,我答成D了...”申爸去看答案纸,确定大申说的是对的。大申叹口气,再用小手指指出那个答案的位置,果真是A。弄了几个回合,大申明白了:老爸老眼昏花,搞不清答案在什么位置。于是就说:“我跟你说对错,你直观打对号打叉就行了。下面十道题的答案,我都记住了。”于是,大申就在那儿大喊:“对!”“错!”“对对对对!”“错错!”申爸就跟着打对号错号。大申:“哎呀,这道题是错的。我刚才说的‘对’,是上一道题的。你漏了一道题!”申爸往上一看,果真漏了一道题,用红笔改过来。经过半年多的练习,大申找答案记答案的能力,那真是炉火纯青:你也看不到他仔细看那个答案纸。他就溜一眼,一大串儿答案,他都记住了。一张卷子判完了,申爸就和大申回顾。看错的是怎么错的,正确的答案是什么。大申也不啰嗦,看着卷子上的叉,一个一个说:“第一道题少了个'倍',我写成3了,应该是‘3倍’;第二道题应该是D,第三人称单数,我没选对,选成A了.....”一口气儿,不一会整张卷子上十来个错误,都说完。说完了,就完了。真的让人赞叹,这个本事:他就判了一遍,没有刻意去分析,去记,正确的答案,就全知道了。不仅知道了正确的答案,判的过程中,错的错到哪儿了,他也思考过了。嗯...就如同,那个阅读理解题的书,孩子可以把他当做故事书来读;本是应该当做“题”来做的,可大申就是把它当故事。

    同一个事情,可以对应着我们不同的心理过程。大申这个“对对错错”的,对应着什么心理过程呢?嗯...让我们回过头来看,孩子的认知特点是什么样的。不是个别的孩子,说所有的孩子,都会“b”、“d”不分;“f”、“t”不分;“我”、“找”不分.....这些容易混淆的字,两者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我们看,它们之间的共同特点,就是:轮廓相似。它们之间的不同,在细节。在镜像。 “b”、“d”是左右镜像的;“f”、“t”是上下镜像的;“我”、“找”之间,前者多了一撇,一根横,串起来。细节不同。既然所有的孩子,都在这些地方出错,那就强烈地暗示我们:孩子的认知特点,是抓轮廓的!孩子天生,神经系统就是为了抓轮廓而生的。既然这样,那些轮廓相同,细节有差异的字,孩子就会犯错。我们说,出了7.5岁的孩子,他们阅读。他们阅读的话,在他们的小头脑里面,就在一边读,一边抓这本书的轮廓。什么是抓轮廓啊?就是这本书,总体上说了什么。细节,按照上帝设计人类早期思维的本意,不是这个年龄的孩子要抓的重点。孩子就是抓轮廓。这个年龄的孩子,和所谓的“精读”根本不搭嘎。

    我们都知道,没有轮廓,没有“总体”,那就根本谈不上真正的理解;没有细节,没有具体词句的记忆,那就根本谈不上“复述”谈不上“评价”。我们来看,针对“总体”和“细节”的矛盾,老天爷是怎么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我们再看,针对“总体”和“细节”的矛盾,人类是怎么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自打孩子听妈妈读书,小孩子的特点就明确地体现出来了:他要反复地听。一遍又一遍,把妈妈读得死去活来。渐渐地大了,他要听故事。一遍又一遍,把旁边陪听的人都腻歪死了,他还是乐此不疲。再大,能够自主阅读了。他一本书,一本《臭屁大脑》,他反复地读。一遍又一遍,读好几十遍....隔一段时间,想起来了,就抄起《臭屁大脑》,再来一遍;....隔一段时间,想起来了,就抄起《臭屁大脑》,再来一遍....在这个过程中,让爸爸妈妈感觉到绝望:这得读到什么时候去啊?就这么一本书,反反复复地读。诶,你还别说:终于有一天,你再给他《臭屁大脑》,他说,这个没意思,我看过了。于是,就再也不肯看《臭屁大脑》了。他把《臭屁大脑》归为“小豆儿看的东西”。淘汰掉了。孩子都是这么过程,这是司空见惯的手边现象。上帝解决“总体”和“细节”矛盾的法子,就藏在这手边现象里面。

    孩子呢,第一遍读,他抓了一个大轮廓;然后呢,每读一遍,轮廓中原本不清晰的细节,就清晰一点点。他读第一遍,就如同黎明拍的一幅照片,照片上只能看到大片的天空,远处树木房屋山脉的剪影。黑乎乎的,之后轮廓,没有细节。等到看最后一遍,那时太阳升起来,老高了之后,再拍的一幅照片:轮廓还在,没有任何变化;细节都有了,清晰明确。这是一幅白天拍的照片。孩子就是一遍又一遍地从黎明照片走向白天照片的。一旦孩子在小脑袋中,拍出了白天的照片,轮廓明确,细节清晰,那本书,他就再不看了。嗯...这个过程,是孩子认知的自然之道。按照自然之道行走,效率高,孩子喜欢。

    怎么利用孩子认知的自然之道,来解决学习问题呢?就是那一堆教辅资料。那些教辅资料,是题海,是折磨孩子的苦哈哈的恶魔之手;妈妈们完全可以从这个角度看那一堆东西。可是呢,妈妈们也可以这样看那堆教辅资料:孩子在读课本和课文解读的时候,不过是拍了两张黎明的剪影照片而已。接下来,孩子的神经系统,会自发地喜欢把轮廓清晰化的举措。任何让黑乎乎的轮廓变成清晰的细节的举措,理论上,都会触发孩子大脑内部的奖赏系统,给孩子带来愉悦;这种愉悦,恰就是小孩子兴趣盎然地反反复复听同一个故事背后,大脑中的奖赏机制。现在,看那些课课练。课课练是什么?是题。做起来枯燥的题。妈妈们完全可以这样看那些教辅。可是,你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课课练。课课练里面的题,是长期一线教学过程中,总结积累起来的一些知识。一些什么知识呢?这些知识,都是针对孩子认识模糊,容易犯错的那些“点”的。一些什么点呢?你还是拿出刚才拍的黎明前的剪影照片来,就着这个照片说话。从剪影照上,明显可以看出,远处照片正中间凸起的部分,是一些树木的剪影。可是,这些树木,到底是在远山的前面还是后面;树木和它旁边的房屋,到底是树在前面,还是树在后面,还是平齐的;到底是些什么树,这些大树的前面,还有没有一些小树灌木什么的...这些细节,在剪影照片中,完全咂摸不出来。就是说,粗略的轮廓忽视掉了很多具体的细节。从孩子反复阅读一本书的行为中,我们推测,把这些剪影中忽略掉的细节补充完整的过程,应该是大脑自激励的一种过程。这种猜测,到底对不对呢?只要设法验证一下,就知道了。拿什么验证呢?就是那些课课练。前面说了,这些课课练里面的题目,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总结出来的针对孩子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头脑中模糊之处的有针对性的一些题目。我们把那些课课练里面的题目,看成是一个个的局部“写真”,这些写真集呢,专门用来帮助孩子搞清楚那个树木是什么样子的;搞清楚那些大树前面,还有没有矮树灌木;搞清楚那些树,和旁边的房子的前后关系;搞清楚树木和远山之间的关系....总之,每个模糊的需要细节化的地方,都有一副写真,来帮助孩子搞清楚模糊的这个细节。如果这些假设成立,那么:就能够在孩子那里实现,实现孩子看这些教辅资料,和看小说童话那样入迷。现在呢,申爸做出了这个结果!

    先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教辅资料。妈妈们要清楚,这个教辅资料啊,每一本和每一本都大同小异。他们具体的题目确实不一样。但是,所有的题目都是围绕着同样的重点内容来展开的。他们针对的内容一样。针对大树前面还有没有矮树灌木的题目,全都针对这一点;只不过,相互之间有微小的差异,看上去,是不同的题罢了。大申呢?再读一本教辅,就相当于以前读的书,再读上一遍罢了。大申以前读《臭屁大脑》,反反复复读了十一次;这次呢,读十一本教辅资料,就相当于以前反反复复读的那十一次。只不过,以前读《臭屁大脑》的时候,是在前后三四年的时间里,读了十一次;这次读教辅,是在四五个小时里面,集中读了十一次。在刚刚过去的那个暑假,大申做到了这一点。事实上,这一点拿到普通的应试环境中,那是惊世骇俗的:那孩子,一天的时间,学完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Rank: 4

139#
发表于 2015-1-23 12:22:1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特特妈 于 2015-1-23 12:26 编辑

杂谈:关于教辅资料



    大孩子的妈妈们呢,着急思维导图。其实,不用着急这个。这不过是个工具,就和金苹果一样,在最适当的时候,你拿过来,按照说明书,用对,它自己就起作用了。这个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定制兴趣。

    这个定制兴趣为什么重要呢?我们简单地想一想,就知道了。申爸呢,在说明怎样使用金苹果的时候,轻描淡写地说:不要让孩子做金苹果,孩子只要读,就可以了。在四年级的时候,一口气把四本金苹果读完。你说它这个东西,四本书,尽管比不上哈利波特厚,但总是很厚的一摞纸。孩子得有阅读的习惯和能力,才能在一个学期里,把这四本书读下来。要具有阅读的习惯和能力,这就不是在小学四年级做的事情了。孩子得在三年级,开始自主阅读的时候,练习这个能力。而在三年级如何能够更好地练习这个能力呢?孩子得有强悍的“读字”的能力,没有任何技巧,任何指南,自己就能够从一大堆字里面,勾画大框架的能力。而从字里面,获得大框架的能力,又不是小学三年级的事情了。他是长期琢磨丁丁历险记,琢磨桥梁书,慢慢累积的出来的。而不识字的情况下,琢磨丁丁历险记,琢磨桥梁书,又是更小的时候,以孩子读图,大量读图为基础的。孩子怎么才能大量读图呢?在孩子还不识字的时候,他大量的时间在伴听,一边伴听,一边看他的书。他不识字,就只能读图。用了大量的时间,读了大量的图。这就和现在群里年龄的孩子挂上钩了。妈妈给孩子伴听,他一边听,一边读书....其实就是读图...他一边听,一边折纸剪纸搭积木...其实就是在锻炼精细动作...这些事情做好了,作为基础。完了呢,妈妈一步一步都走对,到了四年级,借助金苹果作为工具,孩子就获得了从文字中抽取文字背后的意思的能力了。每一步都非常自然,容易。但方向要对,每一步都走正确。这是一连串的事情。一步一步走,走到四年级的时候,孩子自己就“走到了”。

    我们呢,需要理解:金苹果毕竟不是长袜子皮皮,不是哈利波特,不是爱的教育,不是小豆豆...它没有情节。尽管,作为一个个小故事,小故事本身作为故事,会吸引孩子。但是,导读和读题,显然就没有什么理由,吸引孩子自己高高兴兴地读下去了。那些导读,相当于点拨:告诉孩子,从文字里读出背后的意思的技巧。点拨很重要。没有点拨,光靠直接读故事,慢慢地累积,那是很慢的,没有良好的针对性。可是,点拨很枯燥。很难读。不只是点拨难读,故事后面的练习题,也不吸引人。那些练习题,不过是一些分解步骤,来练习点拨中的技巧。这个一步一步地做,可以想象,枯燥极了。不好玩儿。

    我们从后往前看。大申从去年的2月1号开始看金苹果,到了8月26号,他一天就能够看完这么多东西了:
   
    这一大堆纸里边呢,涵盖了这些东西:数学课本;课本解读;一课一练;单元考试题;奥数题;从最基本的,一直到奥数。奥数呢,还包含从初级的奥数,就是培优训练、从课堂到奥数、奥数基础知识、奥数竞赛题。也就是说,包含了从最基础的新知识,到最难的华数杯奥数竞赛的全部内容。大申在一天的时间内,用五到六个小时,全部读过一遍。当然,读完了,就累塌了。大申读这些东西....一天之内,用五六个小时的时间,从最基础的知识到最难的竞赛题...这么个样子,这么个方式,这是完全不同于课堂的正规教学方式的。大申每天读这么一厚摞纸,妈妈们要知道,这是没有人逼他的。麻麻们反过来想,如果读这么多东西的动力是靠“逼”,这个根本不行:可以逼着读一部分,但每天读不了这么多。从表现上看,大申是兴致勃勃地每天去读这么一摞纸的。他一定有什么内部的动机,牵引着他去把这一厚摞纸读完;而不是在某种外部压力下,硬着头皮去读完这一厚摞纸的。这个内部动机是怎么建构起来的?这是事情的关键。

    大申读的这些教辅资料,和西妈刚才引用来的阿西莫夫小时候读的书,表面看起来,还不太一样:大申的教辅材料都是“枯燥的”干巴巴的东西;阿西莫夫的那些书,都是含有情节的故事书。大孩子的妈妈们都知道,引导孩子去阅读有故事情节的书,相对比较容易。可是,引导孩子去读奥数题,就困难了。现在,有一个问题在这里:那些有情节的故事书,和毫无情节却有内部逻辑联系的数学书,真的有区别吗?申爸曾在李网的高楼里面,十分认真地问过一个问题:这个玩儿和学习,真的有区别吗?很多妈妈也十分认真地回答过这个问题,她们最后的结论是:当然有区别。区别巨大。前边这个问题是先前李网那个问题的引申而已。在问完李网那个问题之后,申爸在思考:真的有区别吗?到了去年8月26号,大申能够一天读那么多“题”,是这种思考的结论的实践应用。

    嗯...我们看看,当时,就是在去年2月1日到8月26日这段时间里,大申那里发生的事情。在这6个月26天的时间里,事情是这样一步步发展的:最初,只不过是大申考完了期末试,爷儿两个总结考试。申爸问大申,什么样的题答起来,感觉最困难。大申毫不迟疑地回答说:阅读题。不管是英语的阅读题,还是语文的阅读题,答起来最困难。老是错,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于是,针对这个老是错的阅读题,申爸就跟大申说,既然阅读题不会,那咱们就练习阅读题。最开始的时候,没有任何后边的考量。不过就是见招拆招的应付而已。并且,申爸要求大申,在做英语阅读题和语文阅读题的时候,要动笔,把自己想到的答案写在书上。大申也只好这么干。但是,大申不乐意写。于是,爷俩就谈判:每天五篇英语阅读,三篇语文阅读。谈完了,把目标写在日课本上,作为每天的Objective。彼时,大申开始形成习惯:只要是每天的目标,写下来了,就想办法去完成。大申写完了,申爸给他照着书后面的答案判:正确的划钩,错误的划叉,然后呢,把错误的一起讨论,改正。这和任何一位妈妈,解决孩子的“不会答阅读题的问题”的时候的做法,没有任何不同。大家都是一样的。硬拼。不同的是后来。这样做了几天,申爸很快发现,这样做的弊端:大申把心思完全放在“怎么把后面的题做对”上面。怎么把后面的题做对呢?妈妈们想想:要是你,你用什么法子,可以把“后面的题”全部做对,又快又好?抄啊!抄答案。刚开始的时候,申爸是想到了大申会抄答案的。于是,就把答案撕下来,放在申爸手里。让大申拿着一本撕去答案的题,来做。答案就放在申爸的写字台上。没两天,大申想到了窍门儿:把答案偷偷拿到自己的书房,照着答案抄。申爸马上发现了这个问题,就看紧答案,不让大申在答题的时候,偷走答案。大申再想办法:在申爸不注意的时候,把答案抄到纸上。抄完了,再把原答案放回申爸的写字台。等到练习那套题的时候,就偷偷地照着自己抄好的答案抄。很快,申爸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就在这个时候,申爸发现了一件有趣儿的现象:申爸让大申做语文的阅读题,大申极其不乐意。靠着每天写Objective,才勉强能够把每天的阅读题完成。可是,大申一旦完成了当天的阅读题任务,他并不马上把阅读书扔到一边。他会自己坐在沙发上,一篇一篇地读那些小文章,一口气儿读完一本。读完了一本呢,就问申爸要下一本。他不做题,拿那个当故事读。那你,这个东西当故事,那里够他读的。大申一口气儿,把申爸买的所有语文阅读书里面的小文章,全当故事书读完了。完了吧,还央求呢:“你再去买几本吧。”申爸不去“再去买几本”,大申憋得难受,就把英语的阅读题,也当故事给读了。大申阅读英语,让申爸大吃一惊。在申爸以前的观念里,阅读题是阅读题,阅读是阅读。阅读题是学习,阅读是娱乐。在这种观念引导下,申爸让大申看MTH,来训练阅读;让大申做阅读题,当做学些,应付考试。可是,现在大申的表现,明显表明:在孩子那里,他不是这样看的!对于孩子,只有为了愉快的阅读,这一件事。这是本来就有的。做故事后面的阅读题,是附加的,是学习。这便让申爸看到了某种希望:让大申把做阅读题当成愉快阅读!申爸发现,大申做题没问题,不反感。大申反感的,第一是写。他不乐意写;第二是把做错的搞对,他“本能地”回避自己的错误。一提到错误,他立刻就反感。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同时,把读题弄成和看小说一样的愉快阅读,申爸发明了NTRs。就是not review, not recite,not repeat,不回顾不复述不重复,一遍过掉,过掉就拉倒。既然NTRs,那申爸手里掐着答案,就没有意义了。于是,申爸把答案直接给大申,不判了。申爸把题和答案从书上撕下来,放在一起,夹在一个塑料夹里面。大申读题的时候,把题和答案都铺开,方便随时看答案。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4

138#
发表于 2015-1-23 12:05:1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特特妈 于 2015-1-23 12:10 编辑

杂谈:关于金苹果的使用方法



    在大申10岁这一年,有两个工具是必须启用的。一个是金苹果那个阅读指导及能力测试,二是思维导图。以建构的方式,使用这个工具,可以让孩子快速捕捉到文章中隐藏在文字后面的蕴意。其实呢,这个工具可以看做常见的蕴意隐藏方式的一个指南。那个系列要从三年级开始,循序渐进的。它的好处就在于:它是一个完整严密的体系。局部看不出任何特别的地方。孩子大了,也可以从三年级开始看。

    从去年寒假开始,大申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弄熟了这套工具,其结果,就是暑假期间,着迷地看教辅材料。马上就要到来的这个寒假,应该是祭出第二套工具的时候了。那个名师推荐的阅读真题80篇是看着玩儿的。金苹果才是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工具。金苹果不能做。就是让孩子看。先快速读一遍每章前面的导读。然后把短文当故事读。读完了,看短文后面的题。看完题,自己想想答案是什么,自己看参考答案,自己看看自己的答案对不对。一章的短文都看完了,题也看完了,再看一遍前面的导读。这章就算过。等一本书都读完了,在从头到尾读一遍每章的导读。这最后一遍读完,一本书就算读完了。这套金苹果,最好四年级的时候,一口气从三年级一路看到六年级看完。看完了,孩子基本上就学会从文章中看文字背后的意思了。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都行。初中一年级,应该也可以。

   其实呢,那个体系划分成了小学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级。成人看,也是可以的。前一段时间,有哪个妈妈看那个金苹果,说好。不知道她怎么觉得好的。其实,作者要把自己的意思隐藏在文字的背后,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技巧呢,就那么几条。不管是给成人看的书,还是给孩子看的书,其作者都只能采用那些技巧。这个金苹果,就是用最浅显的文章做样例,演示这些技巧都是些什么,背后的意思怎么才出来,再把背后的意思用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语文,作为阅读来讲,这就是全部的基本功。只要孩子一着眼,就能看出作者所用的技巧....他看金苹果,做练习,看熟了么....然后习惯性地顺势就把那些藏着的意思猜出来了。能做到这个,语文的阅读能力就具备了。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些事情,他具备了这种能力,再用这种能力用在阅读任何文字上面,不管是文章、语文的阅读题、文字说明,甚至数学的题...只要是由文字构成的,他就能“读懂”。这就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孩子在这个基础上,不管学什么....只要是由文字构成的东西....都没问题。

    其实,阅读很简单。到了初中,就基本上没有小学那样的所谓的阅读题了。尤其是到了高中,那种读文字背后的意思的题,就销声匿迹了,代之以就着短文的在理解基础上的综合运用。它那个书,作者的功力就在于此:他能用最浅显的小文章,充分展示那些技巧。要是文章难了,字句的理解就成为主要问题,这就冲淡了主要要解决的问题

Rank: 4

137#
发表于 2015-1-12 14:18:4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特特妈 于 2015-1-12 14:30 编辑

申爸荐书012-《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合称《荷马史诗》。

    嗯...今天,说说这个荷马史诗吧。 当然,主要是说荷马史诗和阿西莫夫的关系。按照西妈的指示:咱们群里要培养好几百个IQ是181的小阿西莫夫,咱们得围绕着最高指示行动。

    荷马史诗是西方世界里,最伟大的文学作品。注意,没有之一。最伟大的文学作品,谁提异议也不好使。

    我们都知道,大约在2500年前,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先后都进入了所谓的“轴心时代”。那个时候,咱们中国出现了孔子,稍后呢,恒河流域出现了佛陀;耶路撒冷那个地方出来耶稣;在希腊半岛,出现了苏格拉底.之所以叫做“轴心”,那是因为这些“集大成”的思想家,做出了其各自文明性的范式。他们各自开创了一整个文明的范式.他们开创的那个文明,不管走到多么久远,都要回到源头,去他们那里吮吸原创的思想养料。这就像那个车子的轮子:轮圈是通过辐条,连接到车轴上的轮圈上的每一点,都要靠车轴支撑。他们的思想呢,叫做“轴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两千多年来,不断地回去孔子的经典文献,从中获取营养,得到支撑。到今天,也是一样....论语哈,道德经哈,十分十分重要。这些是轴心来的,妈妈们不管是天书还是朗读,一定要趁着伴听敏感期,给孩子把洋葱的这层最难剥的干皮剥掉。

    荷马大约生活在公元前800年到900年。西方文明轴心的苏格拉底呢,生活在公元前400年到500年。如果我们问,西方文明的源头在哪里?你可以回答,苏格拉底。回答正确,100分。可是,如果我们继续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苏格拉底的源头在哪里?为什么那里会出现苏格拉底?这就不好回答了。

    其实呢,如果我们从孩子关键期对于智力建构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去看问题的话,我们就知道:苏格拉底的源头是荷马,荷马史诗。如果你坐上时光穿梭机,退回到2500年前,苏格拉底小的时候。你神一样地站在童年的苏格拉底身边。傍晚了,小苏格拉底依偎在妈妈身边,精神十足地央求已经困倦得不行的妈妈:“妈妈,你再讲一会儿伊利亚特的故事吧!求求你啦。”我们注意,伊利亚特也好,奥德赛也好,里面的故事,不都是荷马创造出来的。荷马史诗里面的故事,在荷马之前,就以口头文学的方式,一直流传着的。荷马不过是把民间流传的故事,收集整理,重新编辑成册而已。

    什么是口头文学呀?你去郭德纲,德云社,听郭德纲说相声。郭德纲说什么相声啊?不就是济公传刘罗锅女状元丑娘娘那些东西吗?郭德纲说的那些相声,就是口头文学。那个多通俗易懂,多有趣儿,妈妈们呢,在相声馆儿里听,听得烂熟;回家呢,小孩儿长大了,长到了听故事的年龄,要求妈妈给讲故事,妈妈能讲什么故事啊?就是自己听熟了的故事呗。

    2500年前,荷马史诗里的故事,就是苏格拉底妈妈每天晚上讲到困得不行的故事,那个东西,是滋养出苏格拉底、柏拉图、阿基米德、毕德哥拉斯的东西。

    说到这儿,说两件事情哈。

    第一件呢,有妈妈已经开始给孩子读荷马史诗了。读得很辛苦,很辛苦的原因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妈妈自己不了解荷马史诗里面的故事。那个东西,两块大纸砖,你从头开始读,一句诗一句诗地读,读出故事来,辛苦死了。在妈妈开始读荷马史诗之前,申爸建议呢,妈妈自己先对荷马史诗里面的故事感兴趣,觉得好...这样最好。怎么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对荷马史诗觉得好呢?好莱坞大片。

    妈妈们去找,前些年,好莱坞排了一部大片,叫做《特洛伊》.这个故事就是《伊利亚特》.那个片子很长,开始比较闷。妈妈们自己先找来看一遍。很长,也就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妈妈自己看完了,妈妈就知道什么叫做“震撼”了。妈妈们就有一个直观的感觉:为什么那个东西曾经是口头文学,为什么几千年来吸引了那么多人去读去听。那其实就是刘罗锅女状元丑娘娘,只不过,其品味,远远不是刘罗锅女状元丑娘娘可比的.
   
    第二个呢,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老有人找申爸问:大奖童话怎么样?大奖童话怎么样,那要分妈妈怎么看大奖童话,妈妈到底要什么。你要说娱乐孩子,大奖童话一定比荷马史诗强,这个没什么可质疑的。那个东西,也是人家精心构思,精心制作出来的精品。可问题是,妈妈到底想要做什么?

    妈妈如果想把孩子培养成小阿西莫夫的话,大奖童话,根本没用!不但没用,还只能帮倒忙。为什么帮倒忙呢?它竞争孩子敏感期的时间啊!群里的妈妈,你们自己说:自打孩子上学之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最大的感受一定是:孩子是全家最忙的人!那么厚一摞子大奖童话,你给孩子读完了,你还有时间读伊利亚特吗?即便妈妈有时间,孩子他也没时间听啊!你把孩子的时间都最新科学指南了,把孩子的时间都上下五千年了,把孩子的时间都三国演义了,把孩子的时间都论语了,把孩子的时间都荷马史诗了...你买回来,摞在书架上的大奖小说,除了落灰,还能干什么?

    不要去抢那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买200-100,什么双十一双十二的....你抢那么多垃圾回来,堆在书架上,干嘛?过几年,孩子大了,怎么拉进来的,怎么扔出去。孩子动都没动过:他没时间啊!你买申爸的旧书吧,过几年,孩子大了,没时间看,你还可以卖出去。尽管赚不来伦敦的房子,你怎么也能几倍的价格卖出去:怎么也比银行的定期存款的利率高。你买那些垃圾进来,过几年,你只能两毛五一斤往出卖。

    嗯...为什么“垃圾”呢?这个孩子在关键期读的东西吧,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孩子他不是生活在真空里面,他生活在实实在在的生活里面,你关键期给他读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他听了,将来呢,他要看大片儿啊...他看《星际穿越》,他看到了黑洞...就这么回事儿.也就是说,给孩子选择读物,要选择那些将来在孩子的生活中有承接的读物。

    妈妈呢,觉得公主好,妈妈就公主,好,小时候公主,全公主,等孩子长大了,十几岁了,不喜欢公主了,孩子到自己的生活里面一看:全灰姑娘,哪里有公主?几年的公主积累,断崖式的转折,全废了,一点儿也承接不上。

    妈妈关键期给孩子选择的资料,将会指引孩子,将来对生活中哪方面的东西感兴趣。他对哪方面的东西感兴趣,他自己就往哪个方面走。你关键期给孩子看《小世界》,好,孩子就小世界了.....他自己就对小世界里面提到崇尚的东西感兴趣啊...你关键期给孩子读能够成为某一类人的书,将来呢,只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荷马史诗里面提到崇尚的东西,才吸引孩子。孩子自己就往那个方向去走了。

    它这个读物,你不能孤立地去看它。你孤立地去看它,荷马史诗怎么也比不上大奖小说。不说别的,荷马史诗里面提到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古旧得不行的事情...这哪里可以像大奖小说一样,和现实接轨的?可是呢,荷马史诗里面提到的,会自然地吸引孩子去探究整个西方社会的社会建构基础。这个和论语引导的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大图景一道,建构起孩子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心理空间。

    大奖小说呢,新创作出来的么,什么洋葱头萝卜块什么乱七八糟....这些东西呢,还没有形成社会氛围。你读了大奖小说的孩子,将来和别人提起洋葱头萝卜块,别人不知道啊!他的童年知识,到这里就断掉了。可是呢,你改孩子匹诺曹,给孩子吹牛大王,给孩子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给孩子骑鹅旅行记,给孩子伊索寓言,给孩子爱丽丝...这些,也都是童话啊....你的孩子知道了这些,将来在和别人提匹诺曹吹牛大王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涅尔斯爱丽丝...别人也都知道。这就是文化。

    妈妈要在关键期,给孩子有文化的东西。而不是仅仅其本身“好”的东西.大奖小说的问题,就在这儿。这个呢,申爸也不能完全否定大将小说。还是那个意思:不管到什么时候,售货员总比阿西莫夫多。这是客观事实。培养售货员的资料,你不能简单地说它不好:人家妈妈就想培养出一个快乐的售货员呢?

Rank: 4

136#
发表于 2015-1-12 14:04:3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特特妈 于 2015-1-12 14:30 编辑

申爸荐书011-小学阅读指导及能力测试



    不止是“朗读天书还是有效果”,而是有很大的效果,这个效果,会影响孩子一生。之所以看不出来,是没有机会表现出来而已。如果孩子自己想学,那就更要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学了。要支持孩子自发的探索。不在于这件事情本身对不对,好不好。支持它,原因只有一个:这是孩子自发想出来的,得给他空间探索。

    嗯,为什么要读教材呢?原因很简单:教材的质量好!不要以为那些商业机构推荐的东西多么多么地响亮,听起来多么多么地质量高。所有的读物,对于孩子而言,都没有教材的质量高。原因呢?很简单。教材和别的读物,是不一样的,他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沿着这条循序渐进的路走,是最保险,效率最高的。
   
   
   
    这套书,小学阅读指导及能力测试,是语文出版社出的一套教辅。它是四本,从三年级开始。现在正在读四年级的孩子,需要这套书。买来,从三年级开始读。这个阅读呢,既无章可依,又有章可循。

    这套书是到目前为止,申爸发现的最好的循序渐进的指导孩子阅读的书,每篇文章后面,都有练习题。不要让孩子动笔做。要让孩子读,读完了,认真思考文章后面的练习题,自己想到答案。想到了答案,再自己去看参考答案。把这四本书,当课外书看了,阅读能力就提升起来了。

    三年级的孩子,妈妈可以买来,但不要现在看。现在看,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最快,也要在三年级下学期再看。四年级看,是最合适的。一口气把四本都读完。

    这个书的质量很高。质量很高的书,都没有市场。申爸手上的,是12年印的。后来,不知道他们还印不印了。小孩子的家长,你能在淘宝上淘到,就淘一套好了。反正,这种东西,也没有“过时”这一说。

    四年级孩子的家长一定要注意:让孩子看这书的时候,就是一本“课外书”,当课外书看,效果最好。不要让孩子当成“做题”,一“做题”,就完了,效果就没有了,就是四本故事书,其实。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4

135#
发表于 2015-1-12 13:59:22 |只看该作者

续010-小逻辑


    这个...怎么说呢?你比如说吧,大家留意过没:再大的博物馆,演出剧场,都有一些卖纪念品,书籍的店,对吧?你仔细观察那店里面卖的物品。真的很贵!一个Mark杯子,淘宝上10块钱两个,他那里卖99块一个。书呢?都是那种又厚又沉又贵的大书。以前呢,申爸也买不起,就想:他们卖那么贵,怎么会卖出去呢?一本书,要298元。到了当当上,就是卖八折,这本书也能省下60块呢!谁会在那儿买啊!

    可是呢,真的,大型博物馆,演出场所的礼品店,书店,经营额都非常大,有很可观的利润。以前呢,申爸买不起,不买,就好奇。后来呢,申爸买得起了,自己去买,才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怎么回事呢?你比如说,梵蒂冈博物馆。它的那个博物馆馆藏册,好像有100来欧元,巨贵无比。当申爸进入博物馆的时候,还没参观,决计不买。1000多块,买本画册,有病啊?可是,他的那个博物馆,藏品真的是好。你去看米开朗琪罗的西斯廷小教堂的天顶画。那真的是震撼诶。他就是那么一副画,静静地在那儿。你第一眼看到,心就“咯噔”一下,震撼的感觉。你看图片,是体会不到那种震撼的感觉的。
   
    西斯廷教堂墙壁上的壁画。内景是这样的:
   
    完了吧,看了一半的梵蒂冈博物馆,中午吃饭的时候,见到那个大画册,想都不想,就买了。这个时候,你头脑想的,不是钱...怎么想的呢?似乎,在里面看展览的时候,你拿相机怎么拍,都拍不出画册里面那种感觉...它画册里面,是专业摄影师用专业设备,专门采光拍的照片么。

    其实呢,是它的那种艺术氛围,挟持你。完了吧,他的那个商店,卖的画册,就巨贵。你不管。这种挟持,在真正艺术品的环境里....梵蒂冈博物馆,国家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国家大剧院...你不管是什么人,他只要能静下来看,安静地听,不知不觉之间....任何人都会被挟持的。

    大申也一样。买了画册,回到酒店,电视也不看了,趴在床上,一页一页地仔细地翻。这种挟持,是进入艺术欣赏领域的不二法门。你要先感觉到它好,然后,在试图去分析它。学习艺术的孩子,再去琢磨,怎么模仿、创作。真正的艺术,自己是会说话的。这时候呢,那个画册,就相当于博物馆的“衣服”。

    他的那个衣服,必须也是经典风格的,和参观的博物馆的展品是一脉相承的。你不可能想象:梵蒂冈博物馆的展册,设计成查理九世风格的。要是这样的话,任何一个被“震撼”了的人,都不会买他的那个册。它们不是一类东西。而那些喜欢查理九世风格的人呢?他没被“震撼”过,他也绝对不能掏那么贵的钱,去买一本相册的。

    很多出版社,它们有优秀的传统。可是,后继的人,不明白相册的道理。他们跟潮流,把自己经典的书重新“包装”,以期卖的更好。殊不知,这种狡黠的小农民的花招,不但没让他们的书卖的更好,反而更糟。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4

134#
发表于 2015-1-4 16:22:3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特特妈 于 2015-1-4 16:24 编辑

续010-小逻辑


    昨天呢,申爸说过了,这个形式呢,很重要:它决定了孩子到时候喜欢什么!你从一开始就给孩子那种用不规范语言写出来的烂书,长到了14岁,孩子已经被彻底污染掉了。再去读贺麟,他什么感觉?“这什么玩意儿啊,怎么这么拗口!”就这感觉。这感觉下面,能读小逻辑?见了鬼了。

    这个形式呢,就只这些吗?不,还差得远呢。大家看,这三本书:
   
   
   
    这是大申刚看完的《查理九世》。
   
   
   
    这是第二本,《灰色的恶魔》。
   
    这个呢,是昨天那本小逻辑。我们呢,从感觉上看啊。你说,在形上和内在气质上,哪本书和第三本更类似?当然不是查理九世。是那本灰色的恶魔。

    妈妈们,需要知道。这个孩子呢,长到了8、9岁,他就对侦探、推理,特别地感兴趣。这种侦探推理悬疑甚至惊悚类的小说,是孩子的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必要的东西。这是孩子发展内在的规律所决定的。你不能说那个不好,就彻底把那个和孩子隔绝开,你还是得给孩子。

    我们先说说那两本书:查理九世和灰色的恶魔。单就文字的内容而言,这两本书没什么不同:都是推理惊悚类的读物。给到孩子,没有什么问题。当然,差异还是有的:灰色的恶魔里面的小说,都是这个领域的经典之作...是查理九世的作者,那个雷欧幻像看的书。这个开先河的原创和仿作,那是有大差异的。但是,这个话题,留到以后再说。单就小说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推理惊悚而言,两者没有差异。于申爸呢?在这一点上,给哪个,都无所谓,哪个都行。这都是孩子正常成长的必需品。可是,如果你心里有一个目标:孩子到14岁,自己喜欢看第三本书的话,那现在摆出来的来本书,那差异就大了!天差地别。差别来自两本书的艺术品位和美术观感上面:第一本哪里可以望第二本的项背?

    嗯...灰色的恶魔,是孩子九岁十岁的读物。孩子从九岁十岁,一直读同样风格,同样形式的书,那等他长到14岁,就更亲近小逻辑那样风格的书...一个孩子,在5-8岁,也读和灰色的恶魔同样风格的书,那等他长到九岁十岁,也就自然地喜欢灰色的恶魔那样风格的书;而对查理九世那样风格的书,不去碰。再往前呢?如果孩子从一岁,第一次接触书,就是第二本风格的书,那等孩子长到5-8岁,他就不会去碰....申爸所说的,200-100的那些垃圾书!为什么申爸一口咬定,那些200-100垃圾啊?

    在这里,垃圾是一个价值判断。凡价值判断呢,你总得有一个参照系统。说我认为什么样的是有价值的,那才知道,什么样的是垃圾。什么样的是有价值的呢?在申爸的价值判断体系里面,第三本是有价值的。到了14岁,孩子能去读、喜欢去读第三本书,是申爸想要的事情。凡是和这个目标一致的,就是“好的”,“有价值的”;凡不一致的,就是烂货,垃圾。

    那....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小逻辑》那么重要?这个呢,是申爸在下边,2015年,着重要说的问题。

    现在呢,简单地来说,小逻辑黑洞宇宙塌缩....这些话题呢,和一些事情有关。什么事情呢?自信心、格局、大视野、创造性、胸襟....它和这些事情,有关。

    今年呢,剩下这些日子,申爸不打算触碰核心的那些东西...那些东西,说起来太困难。先扫清外围。怎么个扫清外围呢?先解决一个问题吧。什么问题呢?就是钱学森之问。

    钱先生问: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大师?这个问题,在所有的核心问题中,相对来讲,最简单,最好讲清楚。

    首先呢,小逻辑是永远不可能有流行风格的...哦,也不能这样说。你比如说,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申爸就见到过流行书风格的,小逻辑没见到过。不过呢,《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卖得并不好:原来看这书的人,不买账;原来看流行读物的人,买回去,看不了。其实呢,那些出版社,你比如说少儿社的中国历史故事,他现在也还出新版,和旧的刘继卣版比起来,确实加入了流行元素,这其实就是出版社把那些书“流行化”的努力,但并不成功。那些新版的中国历史故事呢,喜欢买来给孩子读的,还是那些人...他并没有扩展新的客户群;并且,固定的客户群,比较起来,要是用刘继卣版,会更好。这个风格呢,说穿了,其实不止是一个包装,一件随时可以脱,可以穿的衣服而已,它其实是书的内容的一个完整组成部分。就是说,它的那个书,其内容,和老版的装帧风格,是一个整体,你把那个合身的衣服脱了,换上“潮”服,它们是对应不起来的。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4

133#
发表于 2015-1-4 16:12:24 |只看该作者

续010-小逻辑



    申爸吧,那时候在李网,听泓泓妈说,高中课本上课文选的书,拿给孩子们,孩子们都不看。你指定了书,孩子都不喜欢。后来呢,申爸遇到大申班的家长,高中的语文老师,就去请教,是不是这样一回事。萌萌妈妈说得斩钉截铁:我们老师认为好的书,学生们都不看。不喜欢看!好的书,推荐给一个班,回头有一个孩子看了,就是好班了!

    就这本《小逻辑》,申爸笃定:孩子长到了14岁的时候,他一定能够看懂。注意,这个“看懂”是咱们成人通常意义下的“看懂”,不是天书孩子的那种“懂”。他不但能看懂,他还会非常非常喜欢看....喜欢到什么程度呢?喜欢到当初大申看 丁丁历险记 的程度。喜欢到很多妈妈通宵爬申爸李网的高楼的程度。

    为什么呢?因为这本小逻辑里面讲的内容,恰好和14岁的孩子...初中二年级....思维发展相契合的。它们共振,合拍。

    通宵爬申爸李网高楼的妈妈,为什么呢?那时候,申爸起床不是早么?起来打开李网一看,吓一跳:“发表于1分钟之前”。申爸有点儿穿越的感觉,你知道么:这是昨晚一宿没睡,还是起得比申爸早?妈妈竟然那么早,还发帖。其实,应该说“那么晚”,还在发帖。通宵地爬,原因很简单:申爸说的东西,得到了深深的共鸣,共振了。

    黑格尔在小逻辑里面说的东西,和一个正常的14岁孩子的思维,是天然共鸣的。任何怀疑这一点的妈妈,你不用怀疑:你等到你家宝宝长到14岁,你去看。可是...天然共鸣的东西,为什么孩子不看呢?嗯....这是一个问题.....

    大家去看一眼李网的高楼。在搭楼之初,有一些妈妈在回帖...不知大家留意了没有:那些最早进到申爸高楼里回帖的,后来,都消失不见了....大家去看看...是不是这样。那些消失不见的妈妈里面,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当申爸讲到关键的核心的内容的时候,她们再去看帖,她们产生了和别一个人读《小逻辑》一样的感觉:看不懂,不喜欢。这种看不懂,在初期,因为帖子的赋格式写法,遭到很多妈妈的抱怨。申爸呢,帖子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线索....你不要以为申爸的线索多。你要是耐心去看小逻辑,你就会惊叹:黑格尔真实编织的世界第一!他那书里面的线索,多得令人头晕眼花。

    现在,问题是....那些看不懂的妈妈,她们到底感觉到了什么...

    买了这个书的妈妈呢,不要只是买回来,拿它装饰书架。拿到手之后,自己先仔细读一读,读个开头,有个直接的体验先。完了呢,自己琢磨琢磨:这个书,为什么读起来那么困难?

    申爸呢,教育大申。教育大申,申爸的思路很独特:申爸并不打算把宝押在“自己教”这个事情上面。即便申爸使出浑身解数,不过是把大申教出申爸这个水平来。谈不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申爸琢磨的是:怎么让大申自己学习。具体点儿说呢,就是等到了岁数,怎么才能让大申自己喜欢去看小逻辑这样的书。昨天说了,他这个孩子吧,到了岁数,高中,凡是有价值的、老师认为该看的书,都不喜欢看。申爸只要设法把这件事情扭转过来,就成功了。

    你看啊,商务印书馆的书,中华书局的书,人民出版社的书,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书...你等孩子到了能读它们的年龄,有几个孩子孜孜不倦地喜欢读的?你去观察。没有几个。

    申爸呢,一直就琢磨着,怎么样才能让大申到了14岁,一方面,喜欢看科幻武侠言情...14岁的孩子,自然喜欢看这些,这没什么可说的...另一方面,更重要的,也超喜欢看商务印书馆,超喜欢看中华书局,超喜欢看人民出版社,超喜欢看上海人民出版社....这就行了。

    拿到小逻辑的妈妈,你仔细看看那书....那书呢,和街上流行的书,区别在哪里呢?区别无非在这三个方面:1、风格;2、语言;3、内容。这三个方面,那个小逻辑,和我们日常看到的书,完全不一样。你翻开小逻辑,里面充满了你不熟悉的词汇。完了呢,你看他的那个语言。非常工整的主谓宾,主谓宾的句式。定语、状语,完完全全规规矩矩地符合汉语的语法规范。一点儿不类申爸写的这个东西...状语、定语随处乱放。好多句子,不是少主语,就缺宾语。它的那个句式上,缺少变化。读起来,不生动。刻刻板板的东西,都是。可是,它这个书,胜在哪里呢?不是胜在语言上,而是胜在内容上面。它讲什么的呀,这本书?

    我们都曾知道,都能觉察到:我们这个世界,是“理一以惯”的。每件事情后边,都隐隐约约存在着一个“道理”在那里。这个道理呢,不好明确地说出来,但是,它确实是存在的。这个道理呢,在不同的事情中隐约出来,感觉上去,它们都是一样的。这个,就是“理一以惯”。那么,这个道理,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它到底是什么东西?黑格尔在小逻辑里面,就是在说这个事情。这个世界的本质到底是怎么样的。小逻辑,无非就是在讲这个话题。“这个世界的本质到底是怎么样的”...14岁啊,孩子都自然地好奇于这个话题的。那个时候,孩子对这个话题的强烈的好奇心,除了爱情以外,无有可比肩者。

    谁都不用怀疑,孩子到了14岁,是不是到了“世界本质敏感期”。一定是的。原因呢,很简单:14岁那个时候是怎么回事,申爸自己完全记得,非常清楚了。其实,10岁以后,申爸就很清楚了。在教育上,于申爸而言,困难的在于10岁之前:10岁之前发生的事情,申爸完全不知道,无法通过内省得到些什么。10岁之后,申爸知道是怎么回事...跑不掉的。

    至于,怎么证明申爸说的是对的呢?没法儿证明。唯一的证明方式就是:你等这批孩子长到14,你去看,是不是这样。这就是说,在内容上,孩子到了14岁,他完全有能力胜任小逻辑的内容。没有几个人在14岁看小逻辑,我们要分析,这是为什么?你不管你是谁,要想读懂小逻辑,你一开头,你只能读。硬着头皮,硬读。要是想让孩子在14岁,能够自己体会到小逻辑里面说的,就是孩子自己正好奇想知道的,你就必须在孩子14岁之前,让孩子有本事“能硬读”。“一页一页地看呗,总能看完的。”

    嗯,申爸呢,到家乐福去买东西。每次去,最受罪的,就是家乐福的那个音乐。他们弄了一些很奇怪的歌儿,卖场里面放。你说,你放什么不好,非得放一些用假声挤出来声音,难听死了。每次,在家乐福,申爸只要一留意他们放的那个歌儿,就有种很强烈的反胃感。觉得自己的喉咙被掐着那样一种窒息感。家乐福呢,他们那个音乐,完全就是负责往卖场里放歌儿的人,依靠自己的喜好,五块钱一张买来的盘放的,放歌儿的人喜欢那个歌。申爸得承认,那个歌的旋律很流畅。旋律好听。可是,除了旋律,一无是处。他怎么会喜欢这种东西呢?还拿来宝贝地卖场里放?

    其实呢,歌曲,最重要的是要以人在自然状态下发出的声音为要旨。这种自然的状态,会让人听了,感受到愉悦。然后呢,又唱旋律流畅的曲,那就是好歌儿了。你比如罗大佑的歌儿。他很多歌儿,声嘶力竭的,可是,是自然的声嘶力竭。负责放歌曲的那个人,他的审美,已经被“污染”了。从一开始就污染,一直污染到现在,把坏的当成好的。

    录音的妈妈们在抱怨,那个林汉达的大卫.考柏飞,有些句子,读起来太拗口,能不能改一下,改成顺口的话。宝妈和呈妈很赞的:坚决地回复,“不可以”!怎么写的,就要怎么读。其实呢,我们这些爸爸妈妈,在语言这个事情上,也是被污染的。自己都不觉得。把坏的当成好的。

    林汉达的那个书,你去仔细分析:每一句话,都是主谓宾,定语、状语,它们的位置,全都规规矩矩,该哪里就在哪里!不信,你打开《中国历史故事集》,你去分析!这才是标准,正规的汉语。我们说的,都不正规。我们的教育历程,就没有很好的“规范地说话,规范地写作”方面的内容。搞到今天,把黑的当成白的,坏的当成好的,把本来顺口的,当成拗口的。

    为什么要林汉达啊?他这个孩子,一开始,是无所谓污染的:他还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呢!这个时候,我们给孩子规范的、正确的汉语,非常重要。你给他规范的、正确的汉语,他听常了,习惯了,他听爸爸妈妈的话,怎么这么别扭:老是缺胳膊少腿儿的...爸爸妈妈说的汉语,不规范么。最规范的汉语是什么汉语啊?林汉达先生的书,贺麟先生翻译的《小逻辑》呀。

    现在呢,孩子小,5.5岁,6岁,7岁。你是没办法给孩子贺麟的。你可以给林汉达。林汉达的书,内容上契合这个年龄的小孩子,形式上呢?又规范又活泼。孩子熟悉了这种规范的语言形式,习惯了这种规范的语言形式...长到14岁,在形式上,才更加习惯贺麟。

Rank: 4

132#
发表于 2015-1-4 15:51:1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特特妈 于 2015-1-4 16:03 编辑

010-小逻辑



    话说,这个大申。他看完了星际穿越,完了呢,就把黑洞给看了。这意味着什么呢?《星际穿越》,在成人看来,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生活中发生了一件事,完了呢,去找和这件事相关的书来看。妈妈们怀孕了,自然就找育儿的书来看,这有什么稀奇吗?不都这样吗?我们成人呢,都这样,自己就觉着,也应该是这样。可是呢,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这可不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就找相关的书来读,我们说,这种现象,叫做“主题相关”。孩子刚开始读书,决定他下一本看什么的,根本就不是“主题相关”。

    三年前,那个8月28号,当申爸一发现,大申进入了自主阅读状态。很快想到的就是:给孩子读什么。怎么引导孩子的阅读。如果说,聆听重要,那么,阅读即便不比聆听重要,也同样重要。申爸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呢?既然大申在读《哈利.波特》第一部《哈利.波特和魔法石》,那自然,接下来,大申应该读第二部,《哈利.波特和密室》。于是,申爸一口气把7本哈利都买来。大申呢?确实也都读了。这个初次的成功,让申爸潜意识里面,信心大增。其实,是增加了什么信心呢?

    我们看。一般来讲,一套书,一个系列的书,孩子看完第一部,很喜欢。那自然,孩子接下来要看第二部。可是,这件事情,背后隐藏着一个很重要但容易为人忽略的事情:这一套书,是主题相关的!申爸当时,潜意识里面,一定就是抓住了这个事情。于是,申爸开始试图引导大申,去看一个主题的书。说句实在话:这件事情,一直到今天,都没有成功。这个孩子,他选择看的书,很奇怪啊!真的是奇怪。猜不出他是根据什么原则,挑选书来看的。

    读完哈利.波特之后,申爸打算引导大申读历史题材,中国历史题材的书,于是,就是《中国历史故事集》,还买了一整套《吴姐姐讲中国历史》。无论怎么引导,大申都不感兴趣,你让他看,他就看。他看得不是快么...坐在那儿,一会儿就给看半本。看完了半本呢,把书放下,去干别的。干完了,再回来,就再也不看那本半截的书了。大申会抓起一本丁丁看,或者抓起一本可怕的科学看...总之,是不再看原来那么历史故事。

    男孩子呢,都喜欢打仗的,二战啊。大申喜欢二战,那申爸就给大申找来一整套二战的书。什么叫一整套?就是从“浅”到“深”,都是二战主题的书,好几十本。申爸发现,大申对于图文并茂的,那些有着照片的垃圾书,特别感兴趣。当这些书看完了...比如,珊瑚岛海战。珊瑚岛海战,有照片的看完了,给一本珊瑚岛海战揭秘。里面全是字,没有图,大申看看,就不再看了。

    申爸百思不得其解:这什么情况啊,这是?你从哪个角度来讲,大申都不应该对那本珊瑚岛海战揭秘不感兴趣:刚刚看完带图的珊瑚岛海战,对这个主题,新鲜热乎;大申不是不能读全部是文字,没有一张图的书啊?刚刚读完了286万字的哈利波特呢,那里面就一幅图都没有....可是,大申就是坚决地不看珊瑚岛海战揭秘,怎么给都不看。另一方面呢,大申喜欢可怕的科学。那个可怕的科学,同风格的有可怕的历史。那个题材,也是历史,大申就喜欢看。给中国历史故事集,大申就不看!

    我们再看:那个可怕的....系列,里面有地理题材、有历史题材、有物理题材、有化学题材、有数学题材.....不管什么题材,只要是可怕的....风格,大申就喜欢得不得了。看了又看,看了又看,没完没了地看。

    孩子的这个挑书...怕不是对某种风格感兴趣吧?申爸呢,那边不死心,一个主题接着一个主题地聚书,到大申那里去实验,没一个成功。大申呢?他那边,自己找到了喜欢看的书:少年科学画报。大申能够自主阅读了,那个丁丁历险记啊,那个看啊,没完没了地看,申爸就把丁丁历险记藏了起来,一本也没有了。

    就在这个时候,大申开始看少年科学画报,昏天黑地地看。大申现在看星际穿越的时候,对黑洞的知识,就是从少年科学画报里面看来的。它那个杂志,是杂志的风格:里面都是一篇一篇的,每篇的绘画,风格都不一样。申爸在旁边观察,大申看哪些文章。大申呢,看少年科学画报,也不是从头到尾每篇都看,他挑着看。申爸就观察,大申感兴趣看哪些文章,把哪些文章跳过去不看。等大申一本看完了,申爸把那本杂志拿过来,仔细琢磨,大申认真看的,还有跳过去的,有什么不同。当时呢,申爸什么都没琢磨出来。

    现在,回过头看,十分清楚了:大申喜欢看和丁丁历险记、可怕的科学相同绘画风格的文章,不一样的,尤其是差得远的,全都直接翻过,不看。孩子对风格感兴趣,而不关注主题!这真是匪夷所思。妈妈们想象一下:当初,你读言情小说的时候,忽然来一本琼瑶风的育儿书,你能看下去吗?根本不可想象。可是,换了孩子,他就是这样的!他要是喜欢琼瑶风,只要是琼瑶风就行,他管它内容是讲三角恋爱还是养育孩子....全一样,高高兴兴地看!我的天哪:这就是刚刚开始自主阅读的孩子,自己选书的规则。他只关注风格,不管内容。风格是外在的表象,内容才是实质。他不管实质不实质,他只要表象!

    这于教育孩子,有什么关系啊?申爸当初,为什么那么执着地想要找,孩子挑书的规则是什么呢?关系非常大!甚至,可以说,在自主阅读阶段,我们找到了孩子挑书的内在规则,就等于孩子教育好了!

    购书群里呢,妈妈们在抱怨:申爸为啥不多推荐些新书?为什么呢?这个新书和旧书,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现在三联也有语文常谈,好买,申爸不推荐,非得推荐这本旧书: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 ... 8054n197801h199012/

    这是为什么呢?

    妈妈们要想清楚的问题的是:孩子小,他重形式,不重内容。刚才说过了,孩子会长大啊,有一天,他会重内容....可是,妈妈们想过没有:即便是长大了,孩子还是有形式依赖的!我们大人也是一样。申爸呢,要的就是这个一直延续下来的形式依赖!

    我们从后往前看哈。你说,这个书:

    它读的人为什么那么少啊?尽管,咱们这里,很少有人读过这本书....可是,也不会有几个人,认为这书不是好书,对吧?这种好书,为什么读的人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4

131#
发表于 2015-1-4 15:46:4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特特妈 于 2015-1-4 15:48 编辑

申爸荐新版书


1、可怕的科学系列:

A、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http://product.dangdang.com/2272 ... 373066000&ver=A

B、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玩转中学数学(注:包含在全套经典数学系列中):
http://product.dangdang.com/2319 ... 373066000&ver=A

大家注意,这些呢,是商家买书的时候包。妈妈们买的时候,要仔细核对包里面的具体的每一本书,不要买重了。

C、 可怕的科学(含可怕的历史)--- 接力出版社:
http://product.dangdang.com/2329 ... 373066000&ver=A

嗯,大家仔细凑凑这个可怕的科学哈....有多少本,申爸也搞不清楚。

2、神奇校车:
http://search.dangdang.com/?key=%C9%F1%C6%E6%D0%A3%B3%B5


3、万物简史:

完全版:
http://product.dangdang.com/2009 ... 375069000&ver=A

青少版:
http://product.dangdang.com/2064 ... 375069000&ver=A

这两个版都要哈。都好。

4、戈尼克的漫画书:
http://search.dangdang.com/?key=%B8%EA%C4%E1%BF%CB

A、玩转全球史 华夏出版社

B、玩转遗传学 中国人口出版社

D、爆笑科学漫画
http://search.dangdang.com/?key=%B8%DF%C4%E1%BF%CB

物理探秘 化学妙想 环保超人


这个是新华老版。

5、希利尔讲世界地理、世界史、艺术史,江苏人民出版社:

http://search.dangdang.com/?key=%CF%A3%C0%FB%B6%FB

6、《你的N岁孩子》:

http://product.dangdang.com/2329 ... 628224000&ver=A

7、译林版漫画:
三毛流浪记:
http://product.dangdang.com/2280 ... 628470000&ver=A

三毛从军记:
http://product.dangdang.com/2259 ... 628535000&ver=A

父与子:
http://product.dangdang.com/9314 ... 628582000&ver=A

这个还有一个典藏版,巨赞。

这里有好多,洪佩奇编的译林漫画,都可以有...

http://search.dangdang.com/?key=洪佩奇

http://search.dangdang.com/?key=洪佩奇

8、《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

http://product.dangdang.com/2246 ... 634862000&ver=A

这个赞极了。孩子在就九岁左右,有一个阶段,对这些哲学启蒙问题,幸福啊,友谊啊,善良啊....特别感兴趣。这套书,大申看了好几遍....当然,看完了,一如既往,什么也说不出来。在此之前,大申尽管识字了自主阅读了,可这书,不看。

9、苏菲的世界:

http://product.dangdang.com/1101 ... 634862000&ver=A ;

给完哲学启蒙书,直接给这个通俗哲学史,很有感觉。

10、还有一本儿童哲学书,也是法国的,《小小哲学家》:

http://product.dangdang.com/2261 ... 635213000&ver=A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点评

姗姗妈  我上大学时读过苏菲的世界,感觉不容易读进去  发表于 2015-1-5 15:45:46

Rank: 8Rank: 8

130#
发表于 2014-11-27 09:54:23 |只看该作者
薄荷推荐一本是元素生活,一本神奇的化学元素
眉豆妈推荐的是电子积木,电子积木是这个哈:Elenco Snap Circuits SC-300 Physics Kit
自己在家做,有一些实验书,配实验材料的有〈趣味科学探索馆〉

苏瓦兹老师讲化学系列,分别是〈瓶子里的精灵〉、〈罗密欧的毒药〉、〈天使还是恶魔

点评

姗姗妈  感觉当妈的得十项全能啊  发表于 2014-11-27 12:46:51
2012年7月22的小龙女

Rank: 8Rank: 8

129#
发表于 2014-11-26 13:52:43 |只看该作者
抱歉,特特妈请继续,我插个楼,因为这几楼没放出来,正好看见就赶紧贴了
2012年7月22的小龙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5-7 11:02 , Processed in 0.03156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