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蓝田日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人阅读] 谈谈阅读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41#
发表于 2014-7-10 17:18:41 |显示全部楼层
在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之前,当时的统治者君士坦丁一世就决定把新国都建在当时的拜占庭(即今天的伊斯坦布尔),从这个决定可以看出他极具战略眼光。因为在此后约两百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了,而建都拜占庭(在罗马人统治下叫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则存活了千余年。

无缘无故需要迁都吗?结合君士坦丁个人的卓越才智,我们完全可以推断这一迁都举措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欧洲史》作者的这段话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Rank: 8Rank: 8

42#
发表于 2014-7-10 17:45:20 |显示全部楼层
罗马帝国建成几百年后,罗马城已经变成一个腐败堕落的垃圾场了,充斥着酒鬼与妓女。

罗马人不再谈论为国捐躯,因为四海之内一片安宁。角斗场每天都有惊人的节目,歌剧院不时上演小妇人津津乐道的悲剧。人们把大量的时间用来品评食物、酒水,还有从东方运来的丝绸。如果一个罗马人声称要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骑士,那么准会有人骂他脑袋有问题。

君士坦丁意识到,如果他的皇室定居在这样一个地方,迟早会沦为街头流氓,于是他决定搬出去。他的眼光不错,选择了欧洲和亚洲的门户拜占庭,并且以自己的名字为它重新命名——君士坦丁堡。

Rank: 8Rank: 8

43#
发表于 2014-7-10 17:49:02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里,我立刻想起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君士坦丁迁都也好,孟母三迁也罢,都在强调一点,外部环境对于个人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应尽力选择适宜后代成长和发展的外部环境。

Rank: 8Rank: 8

44#
发表于 2014-7-10 17:55:5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4-7-11 16:14 编辑

在此借助百度这一工具,摘录一些信息:

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395年—1453年),即东罗马帝国,是一个信奉东正教的君主专制国家。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极盛时领土还包括意大利、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北非地中海沿岸。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内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共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帝国的首都为新罗马(即君士坦丁堡)。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攻入君士坦丁堡(现已更名为伊斯坦布尔)而灭亡。

点评

尘埃落定  亲之前发的那几个教堂,就是拜占庭风格建筑,它和洛可可一样同为宗教建筑,但形式迥异,洛可可为尖耸向上  发表于 2014-7-11 15:43:57

Rank: 8Rank: 8

45#
发表于 2014-7-10 22:30:3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4-7-10 22:38 编辑
星星相惜 发表于 2014-7-9 14:21
一个历史事件背后埋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和解释不清楚的谜团,这么多画面感极强的故事,让我不知不觉地 ...


历史中满是狗血情节。刚在《欧洲史》中看到凯撒死的那一段。

公元前44年3月的一天,恺撒去参加元老院的会议,事前已经有人向他通风报信,元老院要对付他。可是恺撒这一次太大意了,他认为那帮老家伙只是一些摆弄唇舌的乌合之众,根本没有胆量和他叫板。

但是他真的太大意了,元老院那些人确实没有能耐也没有胆子和他正面交锋,但是他们找了几个很不错的替死鬼,领头的是布鲁图斯和卡西约,他们原来都是恺撒的亲信。当布鲁图斯的短刀无声地刺入恺撒的胸膛时,恺撒脸上一片痛不欲生的神色,因为布鲁图斯是他的私生子。

在这段文字旁还配了一副恺撒被刺插图,并有这么一句话:“他在凶手中认出了他十分信任的布鲁图斯,说道:‘你也这样,我的儿子。’”

P.S. 恺撒的确非常看重布鲁图斯,视他为儿子,但两人是否是亲父子,众说纷纭,难以确证。在《欧洲史》一书中,作者认为他们是亲父子。

Rank: 8Rank: 8

46#
发表于 2014-7-11 15:27:30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领域的同化

指不同文化单位融合成一个同质文化单位的渐进或缓慢的过程。在同化过程中,个人或团体因与另一文化团体直接生活在一起,采纳其态度与价值,思想的模式,行动的习惯。概言之,采纳其一切生活方式,与之形成共同的文化生活。

Rank: 8Rank: 8

47#
发表于 2014-7-11 15:38:2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4-7-11 15:39 编辑

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的西边就是有着璀璨文化的希腊,而在君士坦丁迁都之前,希腊文化已在拜占庭及其周边地区占据了统治地位,而且希腊人是当地主要居民。当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首都后,当地的希腊文化并未让位给罗马文化,相反罗马人很大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明,他们开始说希腊语,希腊语甚至成为了官方语言。

类似这样的文化融合或者说同化现象在历史上频繁出现,尤其在先进文明和相对落后文明相融时,只要落后文明的人有较为开放的头脑,他们通常会学习和接纳先进文明,因为显然先进文明能给他们带来更多无可否认的好处。

Rank: 8Rank: 8

48#
发表于 2014-7-11 16:13:21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严格来说,东罗马帝国的文化不是对希腊文化的全盘复制,不是对希腊文化的百分百接纳,它自然带去了罗马帝国的诸多政治、宗教元素。

东罗马帝国建成和发展时期,在宗教信仰上,兴于罗马的基督教(稍晚一些可明确称为东正教,以区别于西罗马帝国的天主教)才是国教。

如今去土耳其,大家看到最多的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而在五六百年前,同一片土地上矗立最多的宗教建筑则是教堂。一旦宗教地位改变,宗教建筑自然也就随之改变。还好,目前仍有索菲亚大教堂,可让游客管窥东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的兴盛。

Rank: 8Rank: 8

49#
发表于 2014-7-11 16:16:3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4-7-11 16:20 编辑

@尘埃落定

虽然我以前为了写作,查过很多建筑风格,什么巴洛克、哥特式,等等。可作为门外汉,至今还是无法很好地分辨。你又加了拜占庭风格,洛可可风格。

能不能以比较好理解的方法给我说说这些风格?

P.S. 我倒是知道哥特式的人物造型。好像是这样的: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点评

尘埃落定  欧洲的建筑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宗教发展史  发表于 2014-7-16 14:30:29
尘埃落定  又给我留作业。。。。  发表于 2014-7-16 12:59:23

Rank: 8Rank: 8

50#
发表于 2014-7-12 07:16:3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4-7-12 07:22 编辑

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开始统治希腊,当然也就把希腊殖民地拜占庭城纳入了囊中。

罗马帝国版图很大,东西两部分的地理、文化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加上政治商业文化中心在西部的罗马城,对于东部的管控并没有那么严格,所以希腊文化继续在东部兴盛。

就是看一看今日的地图,我们也可以从地理层面对此状况有所了解。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8Rank: 8

51#
发表于 2014-7-12 07:25:3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4-7-12 08:04 编辑

黑海,地中海,爱琴海,还有将伊斯坦布尔划为隔海相望两部分的内海马尔马拉海,不得不说土耳其的海资源真是丰富,光是海景,就能吸引一大批游客了。

马尔马拉海


沿岸建筑,那座十分显眼的建筑应该就是蓝色清真寺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8Rank: 8

52#
发表于 2014-7-13 18:00:27 |显示全部楼层
先撇开土耳其,谈谈《如此西欧》和《昆虫记》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些内容。

在《如此西欧》作者认真讨论不同国家的人在思维模式上的差异时,好几次我都笑得拍桌,甚至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极度无奈。"奇葩“的思维模式,“奇葩”的逻辑,是我笑的原因。但这也证明我和作者在这方面是同一国的,是站在同一阵线的,假如我是作者所说国家的人,那么奇葩的大概是作者的思维模式和逻辑了。

Rank: 8Rank: 8

53#
发表于 2014-7-13 18:05:25 |显示全部楼层
越是了解其他国家的风俗、思维模式,以及他们对中国及中国人的看法,就越是能够换个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文化。

当外国人说中国人打招呼习惯用“你吃了吗”时,我们可能会认为,这样的认知已经老掉牙了。可在我这里,“你吃了吗”真的仍是打招呼的主要手段,尤其在靠近吃饭时段遇见人时,我还是会习惯性地问对方吃过饭没,甚至有时候已经晚上七八点了,我都会不假思索地问对方吃过了没。

Rank: 8Rank: 8

54#
发表于 2014-7-13 18:17:30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车耳对于法国人思维的一点感受:

西方大国中,法国人的思维最不可思议。他们说“是”的时候,心里想的可能是“不是”,这使初与法国人打交道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让久居法国的外国人常常莫名奇妙。

实际上“是”对于法国人可以是一种承诺,也可以不是承诺。别人以此态度对待他们,他们也安然处之。

Rank: 8Rank: 8

55#
发表于 2014-7-13 18:19:1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4-7-13 18:23 编辑

以下是车耳父女遭遇的一件事,可以把自己代入,去感受一下法国人的思维模式。

“我们的女儿在幼儿园有个很要好的小伙伴,两人每天混在一起,亲如姐妹。上大班时小伙伴转去另一所幼儿园,女儿伤心了好长时间。不久我们在花园里碰到她们母女,两个小伙伴见面非常高兴,母亲热情地告诉我们她女儿如何在家里念叨我们的女儿,要了我们电话号码,说过几天请我们的女儿去她家玩。以后我们忘了此事。几个月后又碰到这对母女,这位母亲又大讲她女儿的想念之情,又把我们的电话要了一遍,然后仍然是杳无音信。”

Rank: 8Rank: 8

56#
发表于 2014-7-13 18:27:03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行为模式对于中国人来说已可归为说话不算数了,被逼无奈,在法国长期工作生活的中国人只得适应当地文化,他们是这么适应的:

“和法国人初次交往,不能指望他和你联络,真想和他保持联系的话,就要记下他的电话,而不是把自己电话留给他。我们认识的法国人,道别时常对我们说,哪天请来家里坐,并把我们电话号码要去,过后就不了了之。以后我们漠然处之,电话随要随给,反正知道他们不会打,不会浪费时间。”

Rank: 8Rank: 8

57#
发表于 2014-7-13 18:33:3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4-7-13 18:44 编辑

接着,作者用三页内容描述了自己买眼镜的事情,让我大笑不止的就是这件事。不过内容太长,就不摘录了。

写完三页还没完,作者的不满和无奈还没得到充分宣泄,于是又由此及彼地,牵扯到了法国足球。恰逢世界杯,就把相关的内容摘录下来,顺便也请大家感受感受作者的不解和无奈。

Rank: 8Rank: 8

58#
发表于 2014-7-13 18:38:20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想买眼镜没买成,反而被迫和店家进行了一场哲学式的辩论,这次事件烙印在作者头脑里,挥之不去,以至于花了很长的篇幅细致地描述了整个过程,末了,还有如下的小总结:

法国这种是也不是,不是也是的作风让人实在消受不了。对于他们,似乎买卖过程中,顾客满意不重要,把东西卖出去也可以不重要,重要的倒是卖主心理获得满足。像法国人踢足球一样,关键是踢出风格来。

Rank: 8Rank: 8

59#
发表于 2014-7-13 18:40:43 |显示全部楼层
法国国家足球队前队长曾说:“我宁愿输掉一场比赛,也要踢一场精彩的球。”

普拉蒂尼也说:“法国队踢球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是劲道不同。”

法国足球队教练米歇尔依达戈则说:“比赛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大家心里都留下感动,我们想赢得的是他人的尊敬和崇拜。”

Rank: 8Rank: 8

60#
发表于 2014-7-13 18:43:01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踢球不想赢还比什么赛呢?在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世界,法国人的思维模式或许能获得某些人的赞赏,也可能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因为他们常在关键场合赢不了球,就如同它们关键机会卖不出产品一样。(我深深滴感觉,作者这句话是带着怨念的吐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5-2 02:53 , Processed in 0.02847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