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686|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背包客] 大牛(2003,10)祥祥(2004,11)还有我,在成长中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7 02:01:14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回到美国将近一个星期,生活已经进入正轨。

这次中国之旅,我们一家有幸得到3家网友朋友的盛情款待,也因此而有了彼此深度交流的机会。这些难得的深度交流,让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给了我不少新的思考,从而引发了我们家一些新的“规矩”。熟悉我的网友都知道我是个规矩偏多的妈妈,这又来了新的“规矩”,呵呵,就请大家接纳我这个爱“规矩”的妈妈吧。

规矩1,从萍姐姐家里学来的:要自己洗底裤和袜子

我知道,有不少妈妈一直这样要求自己的孩子;可是,我却一直没有做到过,因为……(可以推诿的理由和借口很多,我就不揭发自己了吧)。感谢萍姐以她的实际体会给我“上课”,这次旅行归来,第一次该替孩子们洗袜子洗底裤的时候,(呃,这么些年来,都是我替孩子洗了的),我就明确“规定”,从此,妈妈不再替小哥俩洗底裤和袜子,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手(而不是用洗衣机),亲自完成这一项自我照料的工作。

将近一个星期下来,事实证明,只要父母的要求足够坚定,足够讲理,也足够平和,孩子是能够做到的。虽然仍然避免不了孩子的不情愿所带来的轻度亲子摩擦,但是,我们夫妻俩凝结成了坚固的统一战线,一定会把这一项新“规矩”坚持下去。

规矩2,从颖妹妹家里学来的:真正为自己的零花钱做主

我同样知道,不少妈妈一直就这样彻底给孩子自主权,可是,我却一直没有彻底做到过。虽然我自诩给了孩子相当大的自主权,但是我必须承认,我过去干预太多,认为孩子的花销不值得的时候,往往横加阻拦。感谢颖妹妹以她的实际体会给我“上课”,我终于能够彻底放下我的“担心”和“己见”,在孩子要买我们认为并不值得的东西的时候,不再多加阻拦。

将近一个星期下来,事实证明,我们真正“放权”之后,孩子一方面因为得到了真正的“自主权”而拥有了更多的快乐,另一方面他们也显露出了自己的权衡能力,和自我节制的能力。这也让我更放心“放权”了。给孩子定下合情合理的零花钱额度之后,一切就全凭他们自己掌握了。要培养孩子的经济头脑和节约品德,靠我来权衡买什么、买多少才叫做合理,的确不是更明智的做法。“生活”会教导他们怎么做。

规矩3,在与书香妹妹的交谈中,我感悟得来的:每次吃饭,孩子必须参与布置饭桌

也就是小哥俩要分担摆好桌椅、碗筷的任务,把我做好的一份份菜碟端到餐桌上,一个个的饭碗摆到每个人的坐位上。不仅如此,动筷子也必须等爸爸妈妈都就座了以后才可以开始。以前,我总是亲自做这些事情,而且对小哥俩像大爷一样地等我“伺候”、我还在厨房忙碌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大块朵颐深表不满,但是却只抱怨而不做出相应的行动对策。

我是通过和书香谈论将来希望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想到了我自己的问题的。如果我不打算培养“未来的大爷”,那么,我就不能照着“大爷模式”培养这两个孩子。既然我希望孩子将来成长为体贴夫人的好丈夫,那么我现在就应该引导孩子让这些生活细节上的关照变成自然的行为习惯。

不仅如此,现在家里地毯吸尘、地板擦洗的工作,也都落到了小哥俩的肩膀上,只不过不是由他们俩独自承担,而是我们大家一起轮流、合作。既然这个家是我们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家,那么每一个成员当然应该分担照顾这个家庭整洁的责任。(等将来他们成了人家闺女的丈夫,我也希望他们是愿意而且善于承担家庭卫生维护的好丈夫。呵呵。)

实践数天下来,他们已经很快习惯了自己的新“任务”,我也不再为了“伺候大爷”而感到心里不乐意。有意思的是,两个孩子并没有因为不愿意承担家务而跟我们发生多少“亲子战争”。这再次证明,只要我们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我们的态度是温和友善而坚定的,那么,孩子就能够做得到。

点评

慢慢等  这些也是我想做但是没有做到的,虽然不该找理由,但是每天作业耗费太多时间的确是很重要的原因。  发表于 2013-6-11 10:45:30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2#
发表于 2013-6-8 04:51:08 |显示全部楼层
由衷感谢大家的厚爱,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因为某种“神秘”的原因(请知道的妹妹们不要揭秘),我“闭关”了一段日子。今后我将在这里继续跟大家一起聊天,一起成长。

点评

敏锐  嘻嘻~~~这话勾的更好奇了耶~~~  发表于 2013-6-8 22:23:19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3#
发表于 2013-6-8 10:38:19 |显示全部楼层
书香妹妹一口气写这么多,让我看得眼睛都湿润了……

谢谢你们一家的宽博爱心,谢谢你们全家的热忱款待,也谢谢你们每一个人对我们的全然接纳。和大观园的姐妹在一起,就如同是跟自己的亲姐妹一样,完全没有那种“网友”的感觉……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4#
发表于 2013-6-8 10:42:41 |显示全部楼层
宝宝能够真的去把小鱼小蝌蚪放回小河,也实在令我感动,那毕竟是她花了好几个小时的心血得来的。这不像我家娃,一开始就心里明确和小蝌蚪玩玩而已,老早就有了到时候放回去的心理预期。所以,我从心底里欣赏宝宝的善良心地。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5#
发表于 2013-6-9 03:45:45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谢谢各位的盛情。

楚朦有多忙,我很能体会;而我自己也一样很忙,现在已经开始翻译《你的1岁孩子》了。

不过,不论多忙,我决定每天花个几分钟上来溜达一圈;有感觉的时候写上几段……毕竟,这里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心灵聚会的家园。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6#
发表于 2013-6-10 11:42:1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玉冰 于 2013-6-10 11:44 编辑

放暑假之前的“快乐之日”——美国小学纪实之九

上个星期一我们回到学校去报到,正赶上学校放暑假前的“快乐之日”。


放学前我再次去到学校,满操场的孩子已经疯玩了好几个小时了,个个脸上绽放着光彩。几百个孩子快乐地喧嚣着,那场面让我心里充满了感动。这份感动,是为了学校给了孩子们这么快乐的一天,为了孩子们可以这么恣意狂欢。


高龄操场上最让我感动的,是家长协会和学校租来的巨型充气攀登组合;低龄操场上最让我感动的,是家长协会和学校租来的大型电动火车。低年级小朋友们的欢声笑语,很远很远就能听到。这一年一度的“快乐之日”,我们参加过不止一次,这还是第一次由学校掏钱租界这么大型的“玩具”,以前都是一些“因陋就简”的活动。


看看孩子们玩得多么投入!照片中的小男孩,正在“接力赛”中,头顶上的那盆水,让这个“接力赛”充满了创意的乐趣。  






再看看这张攀登的照片,可以想像这个充气攀登组合有多么巨大,而且攀登的难度有多么高。






比这个“快乐之日”的新奇大型玩具更让我感动的,是这活动笔钱的来源。我们所居住的小镇居民(2万多人口的小镇),一个月之前再一次通过了本镇“增税法案”,未来的五年大家自愿多交纳一笔定向税金,全部指定用来支持本镇公立学校的费用。在联邦政府因为经济困难而不断削减教育预算的情况下,本镇居民用这样的方式,来为自己孩子的学校灌注“资金血液”。这次“快乐之日”资金来源的一小部分,就是本镇市民的血汗钱。


而另外一大部分,则是来自于本小学家长们的捐款。我作为学生家长,每年都会在一年一度的“捐款日”上根据学校的活动预算,为学校捐款。这笔捐款,每一笔费用的支出,都有明细账报到家长会,每月有月度审查,每学期有半年度审查,明进明出,没有半点“猫腻”。而小镇居民的专款增税,也是这样明进明出,没有谁胆敢挪用这项专款去做别的事情。


而比这还更让我感动的,是这次“快乐之日”的主办集团:全都是热心的学生爸爸们!作为老资格的学校义工,我过去也曾经有一年在这个“快乐之日”帮忙做裁判、主持。不过,这样的活动过去从来都是妈妈义工团的“专利”,今年却首次由“爸爸团”出马“一揽大权”,把这次活动办得比任何一次都更让孩子们疯得起劲。毕竟是“爸爸团”组织的活动,感觉果然完全不一样!而这些爸爸们,都这么热心地为了学校的这一天活动请假参与。要知道,举办这么一场大型活动,一定需要好几天的预前准备,爸爸们需要奉献的,不仅仅是请假一天,而是更多的业余时间,更多的上班时间。


这就是我们的“爸爸团”的成员们。看到这些爸爸们脸上的笑容了吗?闭上眼睛,我再次“看见”了操场上孩子们比这更加恣意而真诚的灿烂笑脸。








     
该放学了,“冰棍快乐”又一次把孩子们的快乐拔到了高潮。不需要奢华的“雪糕”、“冰激凌”,就是一根根普普通通的冰棍,就足够让孩子们再次快乐得找不着北了。孩子脸上那份满足,那笑容的灿烂,看得我心里好暖好暖……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点评

思涵妈  的确是快乐之日,看着都很快乐,谢谢玉冰姐分享  发表于 2013-6-14 09:25:12
敬听  绝对的正能量  发表于 2013-6-13 10:18:52
牛妈妈  看文字都觉得心里灿烂了。  发表于 2013-6-13 10:08:53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7#
发表于 2013-6-14 03:49:2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玉冰 于 2013-6-14 04:10 编辑

上来分享一下我的喜悦:我刚买了一台钢琴。大约30年的旧琴,大约5年之前调过音律,一直在宽大的空调房间里享受相对干燥、适宜的恒温。款式很“古朴”,几乎没有划痕迹;运到我家里来之后,弹奏的声音比我原来的琴还要好听,高音部低音部都很顺耳,音响共鸣也很浑厚、悦耳。

让我不得不感叹的是,这一部5年都没有调律的琴,键盘的轻灵仍然在那里,钢弦的音准也没有跑音到了我的耳朵受不了的地步,可见这架琴本身的质量,和保存环境,是多么的良好!

这样的二手琴,如果你买,花多少钱,你肯搬回家来?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8#
发表于 2013-6-14 03:50:18 |显示全部楼层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9#
发表于 2013-6-14 03:53:13 |显示全部楼层
这琴的旧主人,要搬家了,她女儿也长大了(该去上大学了?),也不需要这台钢琴了。因此,她几乎等于是送给了我:以人民币计算,还差一点点到一千!

别以为这主人和我是老朋友,我们素不相识,她就是愿意给这部琴找个新家。

真是老天给我的礼物,感谢上苍!

点评

牛妈妈  太好啦。  发表于 2013-6-14 16:11:08
书香  她就是要给这琴找个好主!她找到了!恭喜她也恭喜你!  发表于 2013-6-14 13:50:28
蒲公英  真是缘分啊。  发表于 2013-6-14 12:39:26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10#
发表于 2013-6-14 04:09:19 |显示全部楼层
给个参考价格:这样款式的琴,网上旧琴拍卖店的价格,一样折算成人民币,超过一万。

如果我买一个普通的二手琴,大约也要人民币5000以上。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11#
发表于 2013-6-26 23:59:59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动手组装小桌

应小哥俩的要求,我们网上订购了一对小桌子。经过几天的耐心等待,终于,傍晚时分有人送货上门来了。

小哥俩十分兴奋,冲到门口,各自挑了一个包装得十分结实的扁箱子,“这是我的!”

“好啊,你们自己搬回来吧。”说这一句话的时候,孩子爸爸就已经决定,今天要让小哥俩从头到尾自己动手组装小桌了。我跟爸爸心意相通,十分欣赏他的这个决定。这么难得的大玩具,不让孩子实战,该有多可惜。

合成木板的小桌子,虽然小,可是,其重量对两个8、9岁的孩子来说,无疑非常够分量,至少每一件比孩子自己的体重都更沉。我以为小哥俩会相互帮忙抬进屋里来,可是出乎我意料,人家力气足够大,各自为阵,又拖又拽地把两个很实沉的箱子分别折腾进了屋。

在大厅里各找了一个角落,小哥俩开始大摆战场。拆封、打开箱子、搬出一块块木板,当然,还有说明书。

爸爸及时介入:“我做你们的帮手。你们自己按照组装图,仔细对照,按图示把你要的木板、螺丝,按方向摆好。开始动手之前,记得让我帮你看一遍,确认正确之后,你们自己动手。我和妈妈可以帮你们扶木板。”

以小哥俩多年搭建乐高的资历,看懂组装图、领悟立体几何的构架,显然不成问题。成问题的是,对新书桌的迫不及待,以及孩子这时候的“我懂,不需要你指挥”的独立感,使得大牛在开头的几个步骤就出了问题:跨越步骤,而且不允许爸爸指正。

正好,10分钟之后便到了吃晚饭的时间。饭桌上,爸爸分享了他自己前不久因为看组装图不够仔细而把一块木板的方向放反了的体验,对此娃们记忆犹新,因为那时侯他俩是热情的旁观者,而那块装反了的木板至今也就那么反着。我则从孩子爱惜“新”东西的角度,强调螺丝钉一旦拧入木板里,就留下了一个孔洞;如果因为错误而不得不拆装,第二次拧入的螺丝钉就肯定不如第一次拧得紧;如果不得不第二次拆卸、第三次拧入螺丝钉,恐怕螺丝钉就根本是松的了。这新桌子也就该散架了。

爸爸跟着“落井下石”:“这可是你们自己投资买的桌子(50美金一个,因为是孩子的要求,所以他们自己要投资一半,另一半爸爸妈妈赞助了),如果因为安装图看不仔细而拆卸一、两次,这不等于你那珍贵的25美金泡汤了。攒下这笔钱得两个月呢,这能买多少东西啊。当然,如果你们觉得哪怕泡汤了也无所谓,就是不愿意爸爸帮你核查,那么,我尊重你们的决定。”

这爸爸妈妈的双簧夹攻,看来很有效果。晚饭之后继续战斗,两个娃就都非常认真仔细地对照安装图、对照步骤来操作,一丝不苟,而且每次拧入螺丝钉之前都请爸爸和妈妈复核。因为是两个孩子同时组装,所以爸爸妈妈这两个助手也同时投入使用。

不过,帮忙复核可以,帮忙扶板子可以,拧螺丝、钉钉子的重体力活,就是娃们自己的事情了。别小看我们这8、9岁的娃,既然有气力把比自己都更重的箱子折腾进屋里来,那么拧螺丝的力气也显然不缺。

一个半小时以后,两台崭新的小书桌成功诞生,可活动的小橱门、小抽屉板也都顺利一次安装妥当,槟狗!小哥俩迫不及待地把他们的电脑、台灯、书籍、私物一股脑地挪进了崭新的小桌子……

这一定是一次记忆深刻的、愉快的体验。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点评

玉冰  呵呵,你可真行,100分!  发表于 2013-8-2 21:51:37
水天一色  上面那个是祥祥,下面转个是羊羊,还对么?  发表于 2013-8-1 14:29:15
语冰  好温馨啊,喜欢:)  发表于 2013-6-27 12:06:43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12#
发表于 2013-7-10 11:06:23 |显示全部楼层
(转抄)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13#
发表于 2013-7-10 11:06:5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玉冰 于 2013-7-10 11:18 编辑

家庭教育的真相

    看不到真相的父母只会活在自己的观点里,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要求其去做,告诉孩子什么是错的,禁止其去做。这样的方式不是教育,是教导。

    看不到真相的父母只会在孩子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和期待时情绪化的对待孩子,惩罚、贬损、打击、放弃。这样的方式更不是教育,是教训。

    教导孩子,孩子做不到;教训孩子,孩子逆反、对抗、自暴自弃,家庭成了战场,父母在无明之中痛苦、纠结、委屈、抱怨。除非你看到家庭教育的真相,否则你无法轻松智慧的做父母!

    家庭教育的真相之一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最成功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不幸的是,孩子从小就被期待做父母希望的样子,从而压抑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慢慢的就和真实的自己失去了连接,灵性泯灭了,潜能阻滞了。

    越智慧的父母越少在孩子身上打上自己的烙印,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做自己,不干涉,不代替,不限制。孩子做自己的过程一定会不符合父母的期待,甚至会惹很多麻烦,父母所以干涉孩子做自己,其实只是为了减少自己的麻烦,而没有觉察到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真相之二

    孩子的生命是圆融俱足的,其实并不需要父母“教”什么。父母努力“教”给孩子的其实并不一定适合孩子的生命。父母在“知性”层面、“智性”层面是孩子的老师,孩子在“慧性”层面其实是父母的老师。父母知道的多是道理,而孩子知道的却是真理、真相。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孩子需要被“教育”,而是父母需要通过“教育”孩子来缓减内心的焦虑。“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也许就是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和孩子的生命能量共振。这就是为什么育心经典倡导全家读经。父母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当父母有了足够的智慧,就能认清教育的真相。

    家庭教育的真相之三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情绪转移、能量传递的过程。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情绪,拥有什么样的能量就传给孩子什么。所以说教育是用灵魂感动灵魂的,产生灵魂的共振。

    父母教给孩子的知识、道理、规则,孩子会忘记,甚至会逆反;而父母教育孩子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却会传递给孩子,并被孩子内化到自己的生命中,成为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模式,一生受影响!

    情绪化的父母无法协助孩子建立稳定的自我价值感,只会培养出情绪化的孩子。教育只有在父母平静的时候才会真正的发生,父母不平静时所做的努力,孩子接收不到。所以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把自己的情绪能量状态调整到平静、喜悦的过程,平静、喜悦的状态就是爱,爱是最好的教育!

    看到真相的父母就会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的成长上,看到真相的父母就会既不代替孩子做选择,也不限制孩子做选择,而是平静的协助孩子看到新的选择,并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关注自己的成长,给孩子做好榜样,这就是最好的指引,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无为而为,最后才会实现大有。

点评

夏雨荷  第三点对我触动很大,原来情绪化的母亲对孩子的伤害如此之大,再也没有理由不彻底改变了!  发表于 2013-7-16 00:36:13
牛妈妈  戳到痛点了,情绪化父母那段。 献花!  发表于 2013-7-11 13:14:37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14#
发表于 2013-7-13 00:42:24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了一下从前的育儿笔记。从大牛出生的2003年10月起,到现在为止,居然已经累计了超过137万的文字,其中第1本的25万字还是我用传统的大笔记本,逐字逐句用笔写下来的。看看历史记录,发现我从2003到2011这8年都相当“高产”,唯有2012、13这两年几乎停滞。刨除这懒惰的两年不算,平均每年17万字,每个月1万4千字。我忽然很敬仰我这个“高产作家”。

一边翻译《你的1岁孩子》,一边忍不住把大牛小哥俩1岁多时候的日记拿出来翻阅。许多已经忘却了的往事,以及虽然大约记得但已经忘却了细节,纷纷拥到了眼前。我惊讶地发现,1岁半以前的大牛,竟然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孩子。他非常甜美,乖顺,不但很喜欢钻到我怀里寻求爱和安全(和现在相反),也很喜欢照顾、疼爱他的小弟弟(似乎也不太跟现在一样)。比如,这么一个小例子:

……大牛摔了一跤,哇哇大哭(这时候的大牛只有1岁零3个月,正是很容易走路摔跤的时候)。我把大牛抱在怀里哄。正哄着,祥祥在摇篮里哭了起来(这时候的祥祥还是2个月的小婴儿,成天睡在摇篮里)。大牛听见哭声,赶紧从我怀里钻出去,替弟弟摇摇篮去了……

这样的场景看来很多,我好几处看见类似的片断:……祥祥饿了,大哭,我赶紧去做奶(真抱歉,因为青春期时乳腺疾病,后来我根本不能哺乳),忽然听见哭声小了下去。匆忙做好奶,进卧房,看见大牛正跟弟弟脸对着脸,关切地哄着他……

还有,祥祥也那么喜欢他的小哥哥:……午休起来,哥哥还在睡,祥祥那个不乐意,哼哼唧唧。好不容易哥哥醒了,把他往小哥哥的小床里一放,祥祥转眼眉开眼笑,两个人一起开开心心地玩……

我现在很难想像,一个不到一岁半的孩子,一个不到半岁的孩子,他们怎么就能总是“开开心心一起玩”。可是,这就是我的日记,当时的真实情形。

这些文字,现在读来,那么的弥足珍贵。我觉得我还要好好把孩子的成长日记写下去……

那就先来今天的一段:送走小蜜蜂

早餐。照例有蜂蜜,用来抹面包。

夏天的清晨,当然开着阳台的落地窗。忽然,一只蜜蜂飞了进来,绕着我们一家四口的早餐桌子来回飞。

安静的早餐桌立即就喧闹了起来。爸爸起身,双手一捧,居然想去捧蜜蜂。平常碰到苍蝇,他就这么把它捧出去,可是,今天是小蜜蜂,怎么行!

我大叫:“小心蛰到你!”我心疼的是人。

小儿子大叫:“不能那么做!他蛰了你的话,只能再活一个多小时!”他心疼的是小动物。

大儿子早已拿起了蜂蜜瓶子,一边走到落地窗跟前去,一边对蜜蜂说:“过来!蜂蜜在这里!”他想到了“引诱蜜蜂去安全地带”的做法。

你别说,这一招还真管用,估计蜜蜂本来就是因为闻到了我们餐桌上的蜜糖味道才飞进来的。他朝大牛飞过去。半路中遇到祥祥,估计被他脸上的蜜糖味道吸引,居然停了下来,贴近他飞,甚至几乎钻进他的头发。

我急得大叫:“你不要叮我儿子!”

祥祥面无惧色,安静地站在那里,脸露微笑。数圈之后,蜜蜂放过祥祥,继续朝站在门口的大牛飞过去。

这时候,爸爸早拿着一张大纸,严阵以待。机会合适,他迅速切入,用大纸拦住了蜜蜂的飞翔。小蜜蜂被他弄得不知所措,正彷徨间,已经被爸爸用那张大纸轻轻地送出了门外。爸爸手一松,在小蜜蜂“找到北”之前,迅速关上了门。

我们旋即看见蜜蜂调整了飞行高度和速度,飞向不知所踪处。一阵欢呼。

我松了口气,对小儿子说:“刚才我真怕它哲到你!”(还是心疼人一些)。

小儿子笑笑:“我不动,他就不会蛰我”。呀,孩子懂得比我多好多。

点评

玉冰  当然是叫我“姐姐”啦,不然,我还能冒充妹妹吗? :D  发表于 2013-7-13 10:26:27
上海悄悄  喜欢。玉冰姐多写点  发表于 2013-7-13 09:12:16
蓝田日暖  “你不要叮我儿子”,玉冰姐(这么叫可以吗)真可爱!  发表于 2013-7-13 08:06:39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15#
发表于 2013-7-22 23:32:52 |显示全部楼层
晚上该睡了,小儿子躺在我的腿上,听我唱心经。一曲唱罢,我该离开了,他略微抬头方便我挪走腿,一边说,“妈妈,我都被你唱得快睡着了”。
“那你就别起来折腾了,就这么睡吧。”他的枕头在床的另一头。
这孩子误解了我的意思:“你真的要我就这么睡?你会很累的。”这么困了,虽然误解了我的话,却还是很知道心疼妈妈。
我笑笑,迅速拿走我的腿,“你就睡这边吧。”
他明白了,也没有任何失望的情绪:“我的枕头,还有宝熊。”
我拿过他的枕头和宝熊,塞在他头下、怀里。他心满意足地搂过枕头和宝熊,倒头就沉沉而睡。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16#
发表于 2013-7-22 23:33:32 |显示全部楼层
清晨5点过,大儿子醒来,上罢洗手间,站在门口对我撒娇:“哇安”。我这时候正在电脑前工作。
我走过去,轻轻把他搂在怀里,拍扶他的后背。他很安静地让我爱抚,没有躲避,没有挣脱。这孩子,最近越来越愿意接受我的抚爱,这次干脆就是主动叫我过去爱抚他。
半晌,我轻柔地说:“回去睡会儿吧。”
他点点头,温顺地进了小屋。
我跟这孩子肢体接触的机会,和他弟弟比起来,实在少很多。我感谢他愿意给我机会,比以前更多地爱抚他。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17#
发表于 2013-7-22 23:34:15 |显示全部楼层
吃西瓜,我和孩子爸爸边吃边聊。小儿子最后一个吃完,下桌子,去洗自己的碗。我拦住他:“帮我也洗了,好吗?”
“好啊”,他神情愉快地拿过我的碗具,向洗碗池走去。爸爸在一边学小儿子平常的口吻:“太不公平了!”
“好吧”,小儿子噗嗤一下子就乐了出来,回身拿起爸爸的碗具,再次走向洗碗池。
一分钟后,他已经洗好、放好我们3个人的碗筷,快乐地玩去了。(哦,大牛的吗?他自己早洗干净了。最近这段日子他总是第一个下桌子的人。)
这个和顺期里的天性就和顺的孩子,就这么和顺。呵,这美好的日子,长些、再长些吧……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18#
发表于 2013-7-30 04:28:54 |显示全部楼层
重申吃饭规矩,建议索爱条件

这两天,大娃的表现有些让人心烦。也不知道是因为如此而搞得他爸爸比较心烦,还是因为他爸爸这两天不够安详而影响到他比较负面,总之爷俩都负面行为和负面情绪多一些。

我于是就两项最让爸爸和我心烦的行为做了规矩重申:

1)重申吃饭规矩:“我在想啊,可能大牛忘记了我们家的吃饭规矩。我现在重说一遍,明天早晨开始认真执行。我宣布可以吃饭了以后,如果谁没有及时过来帮忙,就不必过来了。如果谁满脸不愿意,也不必过来了。如果有人需要爸爸提醒,也不必过来了。我会设置上1分钟的时钟,供你们用来关电脑、作准备。这是60秒钟的时间,足够长了。如果你听到1分钟报时铃响的时候,你还没有到厨房来帮忙,请不必过来了。”(“不必过来”,是我取消吃饭资格的柔和说法。)

2)建议索爱条件:“大牛,如果我总是在那里不断地麻烦你,大牛,过来帮我洗碗,大牛过来帮我扫地,大牛,去倒垃圾,大牛,过来帮我这个那个,你会不会很烦?”“会。”“爸爸也一样。你不断地喊他,爸爸,给我读书,爸爸,给我按摩,他一样很烦。可是,如果说你不许喊他,又不合理,因为你喊他是因为你爱他,对吧。我有一个建议。你帮爸爸做了一件事情,你就可以喊他帮你做两件事情。如果你什么都没有帮他做,你就没有资格喊他帮你。他大,你小,所以,你为他做一件事,他要为你做两件事。这样,你觉得公平吧?”“公平。”“好,明天我们就开始这么做。比方说,你一大早起来就要爸爸帮你按摩、读书。这就是两件事情哦,你得赶紧替爸爸做一件事情,才可以要求他帮你做这两件事情,记住了?”“恩。”(他一天能纠缠他爸爸6、7次“读书加按摩”,不管他爸爸在忙什么,有没有时间,有没有心境,都要去磨他爸爸。)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19#
发表于 2013-7-30 04:29:36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早晨,吃早饭时,我临时又补充了一条规则:到厨房来之后,只要还有一个人在忙碌,就不可以坐下来,而是问:“我能帮你什么?”直到每一个人都忙碌完毕,才可以落座。否则,请离开厨房,不必享受就餐。

这么补充的道理,是大牛早晨准时到了厨房之后,做了一点点小事情之后,就坐在那里当大爷了。小娃在那里像个勤劳的小蜜蜂,一趟一趟地忙碌,我敦促大娃起身帮忙,他稳如泰山地坐在那里跟我磨嘴皮子,什么“我已经帮过了”,“那就是该他做的”,“他不是正在做么……”总之,我、他爸爸、他弟弟,我们三个人都在忙碌的时候,他坐在那里跟我“君子动口不动手”。

于是,我补充了条例。但是,检讨一下,我今天情绪失控,发火了。这是我平静如水2个星期以来的首次失控。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20#
发表于 2013-8-3 02:52:59 |显示全部楼层
雨妹妹,谢谢你特意花时间提出很中肯的建议。昨天我爱人还在跟我散步的时候说,我都快把家里当成军营了。

可不是呢,仔细一想,真是这感觉。我情绪很低落。也真想得到大家的帮助。

这“军营”式收紧压力的背后,还有这么一个让我心里很不舒服的背景:弟弟祥娃。

你自己有亲姐妹,小时候一定有过“妈妈很不公平,就是偏爱谁谁”的悲愤。我也一样,来自3 个孩子的家庭。因此,十分(或者过于)在意对两个孩子要“一碗水端平”。

可是,这“端水”的艺术,好难。因为不同的孩子禀性不同,本来就不是“平”的。

比如倒垃圾这份小差使,我让小哥俩轮流倒,大娃总是痛恨轮到他,总是痛恨我“指使”“命令”他。结果这俩星期我换成了邀请:“垃圾满了,谁愿意帮忙跑一趟?”回答说“我来”的,10次中有9次是小娃。

就餐前到厨房帮忙,无非是把筷子勺子饭碗碟子外加可能的调料一一摆到餐桌上。每次,小娃一马当先,呼噜胡噜几乎包揽了所有的事情,因为毕竟也就那么一点点而已。大娃则总是姗姗来迟,来了之后也总是慢慢腾腾,因此他做的分量,总是比小娃少很多,以至于我不得不许多次告诫小娃:“给你哥哥留点机会帮忙哈。”

假如说,小娃喜欢多做事情,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比哥哥吃亏,这碗“水”倒也似乎能“端平”,这不是周瑜和黄盖的关系吗。问题是,小娃心中,这不是周瑜和黄盖的关系。他愿意多做,其实只不过他认为这是让妈妈舒心的好行为,而不是觉得做家务事本身让他快乐。他甚至悄悄对我说:“我不要哥哥。我不喜欢他。”因为,不仅仅是做家务,许多其他方面,他都让着他,包括口角的时候他先抽身退步,因为他知道哥哥是个跟他一样不肯认输的人,而妈妈再三告诫他,“哥哥惹恼你了的时候,转身走开,就打不起来了。”(为什么妈妈不怎么劝哥哥?因为哥哥肯定不听)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5-3 00:33 , Processed in 0.03144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