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玉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心得] 转胡萍针对中国华德福教育的思考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41#
发表于 2012-7-10 19:37:51 |只看该作者
毫无疑问有的老师走偏了,好的华德福老师不会这样。现在到中国来培训的老师大都是非常好的老师,他们的状态自然不同。

其实别的流派也有好老师,我见到一位读经教育的老师在教育观点上是一点都不刻板的,很好地诠释了“因材施教”。传统教育的好老师也是如此。

但是,不同的流派的确容易出现某种特别的“阴影”。糟糕的传统教育会变成应试教育;糟糕的蒙氏会是只有教具的“蒙事”,糟糕的华德福会固守教条,糟糕的华德福还有一个危险就是,老师做得不好的话达不到预期效果,浪费所有人的时间。


为什么会有这些“阴影”? 通常说是老师水平不够,这是假设 如果老师水平都“足够”高就会更完满。就像中国传统上假设如果人人是圣贤,就会天下大同。

但为什么某种教育特别容易普遍地产生某种特别的问题,另一种教育又特别普遍地产生另一种问题呢?
是不是它们的理论偏向导致的?

每种理论都有其重点,有所偏重就会有所倾斜。毕竟掌握平衡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对新老师来说
尤其如此。

或许没有教育是完美的,我们应该知道它们各自的阴影。

Rank: 7Rank: 7Rank: 7

42#
发表于 2012-7-10 20:01:11 |只看该作者
Elf 发表于 2012-7-10 19:37
毫无疑问有的老师走偏了,好的华德福老师不会这样。现在到中国来培训的老师大都是非常好的老师,他们的状态 ...

赞!尤其最后一句,鼓掌!

点评

每每  跟着鼓掌。  发表于 2012-7-13 08:46:46
玉冰  容宝妈妈,上次你心里担心会不会“唤醒”孩子,今天胡萍的博文就专门讲了她对“唤醒”的看法,我觉得很值得你参考。我把她的博文转帖在了下面第#50楼。  发表于 2012-7-11 04:25:14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9Rank: 9Rank: 9

43#
发表于 2012-7-10 20:03:07 |只看该作者
Elf 发表于 2012-7-10 19:02
我发现好多问题就出在“不许这样、不许那样”。

杨颜老师,正好请教一下您,您教美术有没有对不同的年 ...

我倒没有说想到“限制”2个字,我觉得教育是要顺应孩子年龄发展特点就可以。比如说“写生”是任何年龄都可以的,只是不同年龄引导和对孩子要求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一般建议用线描的形式。所谓速写也是写生的一种。而且小年龄的孩子写生不是要像大人那样客观的用眼睛来“看”,而是要动用全身的感觉来感知。

但是素描讲究的是光影的变化,而且这个变化比较细微,小一些的孩子不是那么容易捕捉到这么细微的块面的光影变化,所以会建议都14岁以后再学,当然如果老师可把素描做一些有趣的变化,要求降低一些,12岁画一些趣味素描也是可以的。

点评

Elf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12-7-10 21:44:39
用艺术的心做教育   
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ngyanmeishu
QQ群:86301823

Rank: 9Rank: 9Rank: 9

44#
发表于 2012-7-10 20:11:23 |只看该作者
Elf 发表于 2012-7-10 19:37
毫无疑问有的老师走偏了,好的华德福老师不会这样。现在到中国来培训的老师大都是非常好的老师,他们的状态 ...

我不赞同“阴影”说,呵呵。我始终觉得教育虽然没有完美的,但是还不至于有阴影。各个流派的教育本身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因为片面的理解才出现了问题。在这些片面理解的人中,不仅是新老师,还有一些家长,而且比较先驱型的家长更多(呵呵,实话实说,但事实真的是这样,这里面可能和个性一有关系,走在前面的在个性上也是比较争强好胜,甚至有些偏激和极端吧,个人的观察哈,请不要对号入座{:1_115:}),其实到后来,倒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心态平和了很多,也理智和冷静了很多。
用艺术的心做教育   
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ngyanmeishu
QQ群:86301823

Rank: 9Rank: 9Rank: 9

45#
发表于 2012-7-10 20:22:56 |只看该作者
妞妞妈妈 发表于 2012-7-10 09:53
是啊,华德福教育,华德福在中国的实践,华德福在中国某些园的实践,华德福在中国某些园某位老师身上的体现 ...


我觉得不要因此而批华德福,这对华德福是不公平的,因为这样的现象绝不是仅仅存在华德福中,而是这样的现象确实可以让我们好好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点评

妞妞妈妈  杨颜老师,说的是啊,不能因为一些个别的行为而批判华德福,特别是那些在本质上并不是华德福,只是打着华德福的幌子的行为。借我一双慧眼吧  发表于 2012-7-11 12:10:10
用艺术的心做教育   
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ngyanmeishu
QQ群:86301823

Rank: 8Rank: 8

46#
发表于 2012-7-10 20:44:16 |只看该作者
杨颜老师 发表于 2012-7-10 20:11
我不赞同“阴影”说,呵呵。我始终觉得教育虽然没有完美的,但是还不至于有阴影。各个流派的教育本身没有 ...

如果把一种教育比作一盏灯的话,这盏灯有它照亮了一个空间,也有它自身照不到的地方。我说的阴影是这个意思。


Rank: 8Rank: 8

47#
发表于 2012-7-10 21:01:1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lf 于 2012-7-10 21:18 编辑

有的问题是实施者的问题,有的问题就是理念和方式不同。像胡老师所主张的科学、理性的方式跟华德福的方式就是不同的思路。关于小孩的出生,华德福会讲童话故事,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想象。但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不会掩饰真相的。故事是故事,孩子们也知道那是故事。有一个国外的华德福老师讲她在怀孕第二个孩子的时候,还把B超的照片拿给大孩子的班里,孩子们传看!可想而知孩子看到这张照片多惊奇! 成熟的华德福老师会这样给孩子一些比较感性的图像,给孩子惊奇和惊喜,但老师的确不会特意用科学语言解释受孕、出生的过程,也不给孩子看百科全书里的人体解剖图。她会允许孩子去摸摸凸起的肚子。
这样的好处是给孩子的是鲜活的生命的印象,而不是冷冰冰的没生命的分析;缺点是并没有传达完整的知识、一套正确的名词。
这两种思路在方式上确实有不同的。



头像被屏蔽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48#
发表于 2012-7-10 22:48:46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Rank: 9Rank: 9Rank: 9

49#
发表于 2012-7-11 04:21:48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国华德福教育的思考之四——“提前唤醒”

胡萍


“提前唤醒”,这是自华德福在中国登陆后逐渐流行起来的词汇,几年前初次听到这个词汇时不懂是什么意思,也没有去想这个词汇的意思到底是什么,直到多年前有一次与华德福学校一位老师的对话,才将我引入了对“提前唤醒”这个词汇的思考。

    这位老师知道我是做儿童性心理和性教育研究的,我与这位老师的对话如下:

    她:“如果孩子问自己从哪里来,你怎么回答呢?”

    我:“看孩子的年龄,如果3岁孩子问这个问题,我会告诉孩子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然后我简单说了根据孩子年龄答案逐渐深入的回答方式,原则是孩子问我们才答,答案不可以超出孩子的年龄认知水平。

    她:“为什么要告诉孩子实话呢?”

    我:“为什么不告诉孩子实话呢?”

    她:“华德福不这样回答,如果告诉孩子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就是提前唤醒了孩子”

我不理解“提前唤醒”的含义,决定深入了解一下,于是我问:“在你的幼儿园里,如果孩子提出这个问题,你们如何回答呢?”

    她:“告诉孩子他是小天使在天上飘着,9岁后再告诉孩子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

    我:“可是,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是‘醒’着的啊,不是说梦话吧,干嘛把孩子按回‘梦’中呢?还有,可能孩子还没有到9岁就明白了自己从妈妈肚子里来,用不着你告诉了,然后他会觉得你骗了他这么多年。”

    她:“啊,这样回答好没有想像力”

    我:“至少真实,没有欺骗,也是科学的答案啊!”

    她:“科学,哼!”从鼻子里哼出来的“哼”。

    谈话不能够继续下去了,但我的思考没有结束,什么是“提前唤醒”?在接触过华德福的家长那里,这是我最常听到的一句话:“胡老师,我这样做(说)会不会提前唤醒孩子?”

    好吧,我们来分析一下“提前唤醒”,先说“提前”,既然有“提前”之说,这一定是存在一个参数来衡量你做的事情是否提前或者延后吧,就像我们赶飞机,应该3点起飞的,结果2点就起飞了,这叫提前,如果4点起飞了,这叫延后。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孩子的发展规律就应该是准点的参照。当孩子认知自己的发展已经开始,我们就要给予孩子这项发展的支持,告诉孩子是从妈妈肚子来的,用坐飞机来比喻,我们的教育行为就是准点起飞;如果孩子对自己生命来源的认知发展已经开始了,我们却说:“华德福教育是不可以在这个时候帮助孩子认识生命来源的,要等到9岁才帮助孩子发展这个认知。”那么,这叫延迟;如果孩子还没有开始认知自己生命来源,还没有提出问题,我们就非常主动地去告知孩子精子卵子怎样结合,这叫提前。

    再来说一下“唤醒”,意思是孩子在“睡眠”中被叫醒了。现实中我们看到那些处于睡眠中又到处游走的人,我们称之为梦游者。结合华德福教育,我不理解这个教育为什么把孩子当成梦游者,难道孩子向我们提问的时候是在说梦话吗?我们对孩子的提问给出符合年龄认知的科学答案,让孩子了解他生命的真相,怎么就是唤醒了呢?难道蒙蔽他就是为了保持他的梦游或者说蒙昧状态?为什么要保持他的梦游状态呢?

    思考了几年我才想清楚了“提前”或者“延后”的参照点,这个参照点就是孩子生命发展的节点,也思考清楚了孩子的“醒”与“不醒”的参照点,孩子的某一项发展开始了,就是“醒了”,某一项发展还没有开始,就是“睡眠”中,一切遵循孩子的生命发展节律。人类的孩子有共同的发展规律,比如出生时都没有长牙,4~6个月左右出牙,6岁左右换牙。如果一个人一出生就长牙,大家就会觉得他一定是个怪物,因为与人类的规律不符合了。一个人的牙到10岁还没有长出来,这一定是身体出现了问题。父母了解这个规律,所以,在孩子出牙换牙期间都懂得帮助孩子完成牙齿的发展过程。心理发展也有这样的规律,3岁左右儿童开始认知自己生命来源的发展,人类的孩子大多都在这个阶段开始提出“我从哪里来”,这是孩子自我认知发展的节点,作为父母,当然应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生命真实的来源:“你是从妈妈肚子来的”,就像妈妈告诉第一次换牙的孩子:“这是换牙的过程,你会长出新牙的。”难道华德福的家长在孩子换牙的时候还要编造一个美丽的童话,童话中孩子永远也不能够知道自己是在换牙,因为如果说了真话,你就不华德福了,你就没有想像力了,你就太科学了。。。。。这是什么逻辑啊?!

    只要智力发展正常,3岁孩子完全能够听懂和理解“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这句话,这个答案没有超出他的认知水平,为什么华德福不按照孩子的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来帮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完成对自己生命来源的认知呢?为什么华德福要等到孩子9岁才来回答孩子3岁时提出的问题呢?孩子在3~9岁期间对自己生命来源的认知被华德福胡编乱造地蒙着,阻碍了孩子对自我的认知发展,这是不尊重孩子发展规律、不帮助孩子内在发展的教育行为!

    在华德福的教育中,还有多少教育理念和行为是用“不要提前唤醒孩子”来阻碍孩子的内在的发展呢?接触过华德福的人和正在做华德福的人,值得思考一下:是让孩子来适应华德福教育,还是用华德福教育来帮助孩子的内在发展?如果让孩子来适应华德福教育,就是把孩子做成华德福教育的标本,如果遵从孩子发展规律,帮助孩子完善内在发展,华德福就是在为孩子成长服务。

    无论那种教育,“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句话是李跃儿的版权,在此借用)如果教育是脚,孩子是鞋,让孩子扭曲着内在发展规律去附和这只脚,教育的方向就错了,这样的方向与传统教育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都是在扭曲孩子,只是华德福是温柔地在美好的氛围中进行着扭曲,传统教育是粗暴地在扭曲。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我对中国华德福教育的思考之五》

    (胡萍)严正声明:我思考的是那些有蒙蔽孩子、不帮助孩子内在发展、不正确回答孩子问题的华德福。如果你做的华德福不是这样的,你的孩子上的华德福元不是这样的,那么,请你写出你们的好经验,让那些不成熟的华德福学习,尽快地成长起来。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7Rank: 7Rank: 7

50#
发表于 2012-7-11 07:18:10 |只看该作者
多谢玉冰姐,我对于自家孩子不担心,她不是个科学娃,我也很少给她讲科学道理,所以我觉得她还属于梦幻阶段的孩子。

我只是从华德福的角度去提醒大家,孩子问的问题,不一定是想知道什么科学道理的,可以有更贴近他们内心答案的回答。当时也有好几个妈妈表示了讲科学道理没什么危害,甚至是帮助孩子,这和胡萍老师的见解是一样的。

我的意见是,我不偏信华德福,也不偏信胡萍,不过说实在的我对胡萍印象不好,这我也实话实说,以前李网那场大辩论,她的表现,嘿,不敢恭维!

包括这次还弄个发帖规则出来,说了自己的观点就别拦着别人说啊,她这种态度我不舒服!

从我自家孩子的情况来看,华德福说的很多东西是合适的,是正确的,所以我一直“保护”着孩子。我也会从我的角度善意提醒下其他人,但是我不会要求大家都按华德福的做,事实上我自己也没全按华德福说的做,比如生孩子这事儿,我已经告诉孩子真相了。但,她同时也相信自己是天使带来的,因为看了巴学园那个戏剧嘛,所以,呵呵,就这样吧。

点评

gongbu  同意,那个发帖规则让我也不舒服呢。一场讨论,大家都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我很想听听华德福们真实的声音呢。  发表于 2012-7-17 09:31:52
妞妞妈妈  容宝妈妈,俺家也是。我和妞讲过她的出生过程,但这也没妨碍妞相信天使。天使来到人间,借助了爸爸妈妈,借助了子宫,借助了生命通道,成为人这个实体。另,我个人喜欢胡萍老师的“生命通道”这个词。  发表于 2012-7-11 12:14:19
玉冰  以前李网的大辩论?我真是老外了,居然一点都不知道。看来我泡网的确不勤快。其实妈妈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任何“专家”“行家”都不会比一个有心的、智慧的妈妈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你家孩子有你,真是好福气!  发表于 2012-7-11 09:49:09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51#
发表于 2012-7-11 07:27:02 |只看该作者
换牙吧,6、7岁的孩子真的相信有牙仙子存在的。呵呵,要不要打破他们的童话幻想啊?

这完全取决于你对待孩子,对待生命的态度,我先申明,我不是个唯物论的信奉者。所以,娃相信那些童话,我觉得没啥问题,为啥胡萍就会觉得这是个大问题呢?我小时候也相信,也没妨碍我长大学科学啊?!

华德福的确有缺陷,有阴影,但就保护孩子的童话世界梦幻世界这一点而言,我没啥意见,甚至矫枉过正一点也没关系,现今这环境,还不够科学,不够冷酷么?!

点评

玉冰  告诉你实话,你砖头拍得轻一点儿哈:我家羊羊第一颗牙4岁半就掉了,大夫给他一个小牙盒子珍藏起来,我则什么也没做。再过大半年,他的同班同学才开始掉牙,同学们才开始传说牙仙子给了多少钱,我就只好实话实说了。  发表于 2012-7-11 09:44:21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9Rank: 9Rank: 9

52#
发表于 2012-7-11 11:55:37 |只看该作者
Elf 发表于 2012-7-10 20:44
如果把一种教育比作一盏灯的话,这盏灯有它照亮了一个空间,也有它自身照不到的地方。我说的阴影是这个意 ...

这样呀,明白了。{:1_113:}我以为说是心理阴影呢。
用艺术的心做教育   
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ngyanmeishu
QQ群:86301823

Rank: 9Rank: 9Rank: 9

53#
发表于 2012-7-11 12:14:49 |只看该作者
阳光 发表于 2012-7-10 15:58
现在真的是各种流派太多,让我们都有点措手不及,对各个流派研究的很深入的人才能看到他的一些优点和缺点。 ...

教育是可以有各种流派的,但孩子的成长不是根据教育流派和理论来成长的,做教育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需要静下心来研究,或许有些小的调整,但是不会有大方向上的变动,如果做教育者一直在变自己的观点和理论,那确实会使家长们无所适从呀!

点评

蒲公英  对的。同意,大方向要基本定下来。至于小地方可以调整。抓大放小。我觉得家长也要学着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和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发现孩子有不适应,或者受到控制之类,要拿出勇气和智慧帮助孩子。不迷信,不盲从。  发表于 2012-7-11 13:50:50
用艺术的心做教育   
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ngyanmeishu
QQ群:86301823

Rank: 4

54#
发表于 2012-7-11 12:23:56 |只看该作者
容宝妈妈 发表于 2012-7-11 07:27
换牙吧,6、7岁的孩子真的相信有牙仙子存在的。呵呵,要不要打破他们的童话幻想啊?

这完全取决于你对待 ...

再排,牙仙妞至今都深信不疑。
从枕头下拿到亮闪闪的一元硬币时,眼睛里的光亮堪比繁星。

孩子相信与否的确取决于大人的态度和观念。
圣诞老人、米菲、kitty的家乡都是她的向往,长大要去的地方。
看过玩具总动员,妞把自己的娃娃们排好一起睡的时候,会问她们是活的吗?
嗯,妈妈想我们没看到她们的时候,或许像电影里那样她们是活的哦。

呵呵,我一直受的是传统教育,接受的是唯物论,没有选择的余地。
当我看到、接触到、觉察到,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时,我已经不再是一个唯物论的信奉者了。

点评

风车  排最后一句“当我看到、接触到、觉察到,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时,我已经不再是一个唯物论的信奉者了”,永远对你的未知保持敬畏之心!  发表于 2012-8-31 21:08:19

Rank: 7Rank: 7Rank: 7

55#
发表于 2012-7-11 19:09:46 |只看该作者
玉冰姐,你so可爱啊!

你说的对,妈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我也发现,有些很理性很科学的妈妈,却有个依然相信童话的娃儿,究其原因,还是妈妈对待孩子的方式吧。我们可以很理性很唯物很科技,但是我们不能自以为是的认为这才是世界上这些问题的唯一正确答案。我不会马上说出我熟知的答案,是想让孩子保留一点自己去探索的乐趣,自己去发现去寻找她自己的答案的乐趣,有时候,留点疑问在心头,对孩子来说,更合适。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56#
发表于 2012-7-11 19:22:45 |只看该作者
华德福教育,蒙氏教育,每一种教育不可避免的都给孩子打上了属于他们流派的深深的烙印,尤其是华德福,有些方面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控制了,所以我很赞同Elf的“阴影说”。

我非常欣赏的一个人曾经说,她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是让孩子在教育之后只剩下浑然一体的自己。这也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华德福,显然不是了。

但是华德福有它自己非常出色的地方,它依然是我欣赏的一类教育。她现在在中国发展的,的确有许多走偏的地方,所以,有人出来质疑,是一件好事,大浪淘沙,剩下的就是金子了。华德福圈里的人,我看反驳胡萍也大多都没说到点子上,翻来覆去就说胡萍不懂,呵呵,真够绕的!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57#
发表于 2012-7-11 21:07:2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容宝妈妈 于 2012-7-11 21:08 编辑

转自胡萍博客

我对中国华德福教育的思考之五——史丹纳PK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者们



讨论华德福必然离不开讨论史丹纳和他的人智学理论,史丹纳的人智学理论是华德福教育模式的基础,实践华德福的人在应用这个模式中便有了很多的不可以:儿童在7岁前不可以学知识,即使孩子对知识已经有了渴求也不能够给孩子讲解知识;7岁前不可以接触质地硬的东西,所以教室里不能够有蒙氏那样的的教具,不可以有有棱角的积木等;7岁前孩子不可以接触形状尖锐的东西,所以不能够使用剪刀、针线、不能够看到房屋结构的棱角(所以华德福教室经常挂着染了色的纱来遮盖屋子的棱角)……于是,华德福幼儿园里一片纱飘飘的感觉,还有温柔的布娃娃、羊毛、毛线、没有棱角却有生命的的木块,多么的柔和,多么的与现实脱节,孩子们和老师们也如梦如幻般地穿梭在其中,给予人们天使般的感觉——多么美好的华德福啊!

    可是,华德福的孩子每天回到家中,就可以看到屋子里的棱角,我们国家的住房建筑没有按照史丹纳的人智学理论,所以不能够达到华德福标准,孩子可以看到剪刀、针线、水果刀等等各种硬的东西。为什么要让孩子每天生活在两个分裂的环境中呢?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如何进行对世界的认知?是每天把精神放在纱飘飘的幼儿园,身体回到家里,还是把精神放在万米高空,躯体任由摆放在分裂的环境?孩子的同一性如何发展?

    突然想起儿子的故事,他在5岁时,突然有一天问我:“妈妈,如果我把一个苹果分成了四份,每一份都一样大,我应该怎么来表达其中的一份苹果呢?”我当时心里那个震撼啊——这可是分数的问题,他怎么就无师自通起来了呢?!我告诉了他:先写一个4,上面画一横,一横上写1,4表达的是苹果分成均匀的4份,1表达其中一份,读成四分之一,在数学中这个叫分数。儿子高兴地说明白了,此后他没有再问过这样的问题,我想,在他后来的数学课程中,分数的概念已经非常清晰地建构了起来。有的时候,我们给孩子“播种”的机会就那么灵光一闪,稍逝即纵。

    如果按照史丹纳的说法和华德福的做法,我是不应该教5岁儿子知识的,否则就是提前唤醒,违反了人智学的理论和华德福的要求。然而,史丹纳的理论完全违背了“顺其孩子的自然发展而给予孩子帮助”的原则。当孩子对分数的认知和理解需求已经出现了的时候,这就是“大自然的安排”,我们是将孩子按回蒙昧状态还是顺其自然地帮助他完成对分数的理解,这不是方法的问题,是教育方向的问题。华德福把孩子按回蒙昧状态,让孩子的探索精神受到压制,求知而得不到帮助损伤了孩子的求知热情,长此以往,孩子的知识水平和常识都落后于那些顺其自然的发展并获得帮助的孩子,人智学把孩子当成低智能状态来控制其心智发展,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导致孩子整个心智结构处于落后状态。其实,华德福与传统教育一样,都没有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史丹纳的理论是如何研究出来的?有没有调查数据?有没有对孩子的跟踪观察和记录?后来研究的华德福的人们有没有在这100年来用数据和跟踪来不断修正人智学?现在,有没有华德福研究者在用数据跟踪研究人智学在华德福孩子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回帖网友希望我参加的华德福世界大会和亚太大会有没有这样的专业研究数据发表?华德福有没有专门研究人智学的机构?这样的机构有没有专业的著作来论述人智学对于儿童发展的研究?这些著作中有没有调查研究数据来支持?

    如果史丹纳的人智学没有研究数据支持,如果100年来的华德福研究者都在照搬照抄史丹纳,如果现在华德福没有专业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如果现在还没有用跟踪研究和数据支持的人智学专著,那么,华德福是什么?人智学是什么?而且,史丹纳的人智学理论从来没有被他自己通过数据和跟踪研究证实过,如果没有这些研究,我想,那些所谓的世界大会和亚太大会除了宗教般的狂热,以及狂热带来的心动,还有什么呢?查询了很多资料,我没有找到这些研究,但是,我没有找到不能够证明华德福没有这些研究,如果有,希望中国的华德福人拿出来,说明你们的教育经过了科学研究的证实,我和广大的家长希望看到,以证明华德福对孩子的研究是科学而且持续的。

    好了,既然是PK,下一个出场的是儿童心理研究的专家们。现代先进的教育一定是以儿童心理发展为基础的,虽然西方主流教育中存在各种模式,甚至在美国存在各个学校教法不一的状况,但是,万变不离其中,这个其中就是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

    皮亚杰在100年前提出了儿童发展心理学,他通过观察记录自己的孩子,发展出了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理论。100年来,全世界范围内数以万计的儿童心理研究者们前赴后继地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印证,他们设计各种实验观察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科学地获得数据,很多研究是跟踪观察进行多年,通过后继者们的研究,皮亚杰理论获得了不断完善和修正,成为了后皮亚杰理论,而且,更多的儿童发展研究流派出现了,他们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皮亚杰不曾涉及的范围,儿童的发展获得了更全面的研究,针对儿童发展研究的专著更是无数。在世界各国儿童心理研究者的努力下,《儿童心理手册》出现了,这套书被称为儿童发展的圣经,共有17本,每十年修订一次,目前已经修订到第七版(看来有好几十年了),以更新研究成果,每年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国际会议都体现了其专业性,这样的会议没有狂热,但却充满了专业、负责、对儿童的一片赤诚之心!

    美国耶鲁大学一个研究儿童发展的机构,有40多位学者用了30多年的时间,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发展,七十年代出版的一套书《你的N岁孩子》,这套书包括了多个年龄阶段,而每一岁便成一本书,比如《你的一岁孩子》《你的两岁孩子》等等,每一册都讲解一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行为、语言、动作、情绪、思维等发展,以及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完成这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现在,这套书已经被引进了中国,在此为大家推荐。这套书中关于4岁、5岁、6岁、7岁、8岁年龄阶段的,翻译者是玉冰,她曾经翻译过《正面管教》深得家长的喜爱,我已经看到了这套书的部分文字,我们期待这几个阶段的书早日出版。

    华德福追求的是精神,但华德福精神中缺失了求证求实的科学精神,科学研究需要吃苦、专心、意志力、创造力、想像力、认真踏实,这些精神是人类完善自我的精神脊梁,华德福的精神中缺乏这些元素,精神只能依附在纱飘飘、羊毛、毛线、天使的翅膀、史丹纳的灵魂上,由此衍生出的华德福的精神追求将是多么的虚幻和无力,难怪华德福人很享受华德福,却没有心力去求证和完善史丹纳的人智学,因为思考需要心力,做实验需要心力,用几十年的时间跟踪需要心力,一代又一代的华德福人要接力这个求证,这更需要心力来坚持,然而,没有这样的华德福人。那么,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将同样精神缺钙。精神缺钙比身体缺钙更可怕!

    一个人的臆想PK全世界成千上万的研究者;
    一个没有经过实证研究的理论PK不断被研究者们质疑和修正的理论;
    一个臆想出来的理论PK从儿童出发实证研究得出的理论体系;
    哪一种理论和教育体系能够真正帮助父母和老师理解孩子,真正帮助孩子获得发展,哪一种理论和教育是在满足成人自己的喜好,我想,大家已经看明白了。


    这篇有点长了,未完待续,敬请期待《我对中国华德福教育的思考之六》

点评

玉冰  谢谢你帮我贴了上来!  发表于 2012-7-12 01:11:11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58#
发表于 2012-7-11 21:12:15 |只看该作者
我不评论啥了。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9Rank: 9Rank: 9

59#
发表于 2012-7-11 21:14:2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颜老师 于 2012-7-12 07:13 编辑

我来举一些其他教育的例子来说明其实这样的现象真的不仅仅存在于华德福中。

1)孩子是不能想象的,那时认为想象就是神游(我想神游者2个字让很多家长迷茫和焦虑吧),比如在2,3岁孩子玩泥巴的时候一会儿想象是食物面条,一会儿想象是蛇,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这孩子已经处于神游的状态,需要去做调整,当然父母得要一起来调整。(这是看过一些蒙氏的书以后的一些家长和老师的反应)
                  
2)孩子上课,可以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如果问家长为什么今天不来上课?前几次还好好的,上课也很开心,家长回答: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和决定,我是不会问孩子为什么不想来的,这会限制到孩子,因为他不来上课终归有他的道理。

3)孩子上好课以后,问孩子妈妈,今天孩子上课感觉如何?开心吗?妈妈冷冷回答:这种问题我是从来不会问孩子的,这可能会影响到孩子自己的感受或者让孩子有限制。

4)孩子打架就打吧,家长只是在一边旁观,甚至孩子用手里的东西无缘无故已经伤害到其他人,妈妈仍旧非常温柔的对孩子说“宝贝,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5)当孩子在一个公众场合非常的不守规则甚至完全影响到他人的时候,妈妈会觉得因为这个环境对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所以孩子才会这样。

6)孩子都是很容易受伤的,家长要温柔温柔再温柔,绝不可以大声对孩子说话,因为这个伤痛会让孩子产生一辈子是安全感不够的问题。
。。。。。。。
呵呵,列子很多,实话说我是觉得有些雷人,其实这些情况都是因为看了一些书以后一知半解加上家长急于求成要做一个完美妈妈之后的表现。

好在,现在我见到的妈妈比之前面理性和平和很多,不再那么狂热和极端了。这就是进步吧。

点评

阿毛阿飞  养育孩子真的不能“理论先行”,家长更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常识,家长的人格比较完善,就能自然而然地与孩子相处,而不是用各种“不可以”来限制自己和孩子。  发表于 2012-8-24 10:36:12
aries_2k  家长做的对又不尽对。教育不能仅仅看一个小片段。  发表于 2012-7-13 09:18:07
爱无言  哈哈,看着这些真好玩!  发表于 2012-7-13 04:30:10
珊瑚果儿  讲的真好!一知半解的教育行为更可怕。  发表于 2012-7-11 23:35:36
用艺术的心做教育   
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ngyanmeishu
QQ群:86301823

Rank: 8Rank: 8

60#
发表于 2012-7-11 23:14:0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lf 于 2012-7-11 23:48 编辑
容宝妈妈 发表于 2012-7-11 21:07
转自胡萍博客

我对中国华德福教育的思考之五——史丹纳PK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者们


说到调查,我看到过网上的一篇调查(论文),研究华德福高中毕业生的去向。调查列出了几所欧洲的华德福中学毕业和非华德福中学毕业生各自的学几大类专业的比例、继续上学和就业的比例业,等等,很细致的分类数据。现在我当然复述不了数据了,但我记得两相比较是差不多的,没有很大的差异。对学校的满意度,华德福的学生稍微高点,但没高出很多。其中满意度分成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对课程的满意度和对教师?的满意度,华德福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比较高,其它的跟非华德福学校的满意度数字差不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5-7 04:31 , Processed in 0.02925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