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108|回复: 6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人阅读] 给书香版主献个小礼--转帖:中国孩子的阅读问题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14 14:56: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摘自好网:http://community.goodbaby.com/vi ... page%3D1&page=1

中国孩子的阅读问题——与中国父母和老师探讨(深坑)


1:给孩子搭把阅读之梯
2:书是粮食不是药
3:形式和内容上的进阶,在怎样的情况下,可以进行?
4:插播《我爸爸》(一看就会感动的文章)
5:读写之间有座桥
6:插播“新教育的大孩子和小孩子”(谗大家的图片)
7:为作文冲一道浅沟儿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Rank: 8Rank: 8

2#
发表于 2010-4-14 14:57:31 |只看该作者
本文作者是童喜喜

中国孩子的阅读问题——与中国父母和老师探讨(深坑)

写在前面


我的工作是写小说。谈阅读问题,不是我的专长,只是这两年做过不少讲座,由此有机会与较多专家、老师、父母、孩子有一些探讨。
因此,这个帖子里只有真话,没有真理。我抛砖引玉,非常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我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谈孩子的阅读,有时会“童婆卖瓜”,哈哈~还请见谅。
但我最想做到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谈阅读,帮他们说出对阅读的困惑,和大人谈谈在引导上的问题。

中国是个特殊的国家。在孩子成长中,也会遇到特殊的问题。这是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问题。
我们可以等大环境好了再跟着前进,也可以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一点一滴地改变大环境——显然,我们必须做后者。因为孩子的成长,等不及。
那我们就一起前进吧!

PS:这是在教育在线网站发的一个连载帖子,也在这里发发~(顺便推荐一下教育在线网站的“新父母与幼儿教育”栏目,有许多父母给孩子写成长记录,是大人与孩子经常反思、共同成长的一个好办法。 )


一、给孩子搭把阅读之梯

阅读是种能力,很多人知道。
阅读能力是将文字转换为画面的能力,可能还有人不知道。

说到后一点,我都不用那种“据科学家研究”的论证方式了,不信你可以做个最简单的实验:“童喜喜”这三个字,当你想起时,即使你没见过我,你脑子里依然是勾勒出一个作者的模糊影像,而不是这三个字的笔画,对不对?

所以,所谓的阅读能力强,其实是指孩子转换的能力强。看见了文字后,能飞快形成画面,这样孩子读书就越读越有趣。
孩子的阅历少、所见到的事物少,根据文字形成画面的能力也相对较若。搭阅读梯子,就是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就是帮孩子把文字转换为画面。

因此,个人以为,给孩子搭建的阅读之梯,有三种搭法。

一是从形式上搭梯子
:从图画这种最直观的形式,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比如先从现在流行的绘本入手,让孩子通过看图,对书籍产生兴趣。然后从图很多文字很少的绘本,到插图比较多的书籍,最后到插图少的书籍。

这一点要切记:不能一直停留在绘本的阅读上。我是听一位老师说,他们全区师生都以研读绘本为荣,这位老师批评这种现象,结果反倒遭遇批评——这怪事听得我冷汗直冒。我敢肯定地说:这是绝对错误的!绘本只是一级阶梯,即使对于那些对绘画有特别兴趣的孩子来说,也同样只是阶梯中的一级,因为任何艺术的表达,归根结底是表达作者的思想。绘本由于篇幅和形式所限,不可能对思想做更细致的阐述。在绘本上停步不前,完全是对孩子阅读生命的浪费。

二是从内容上搭梯子:从描写孩子所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的图书入手,再让孩子开拓视野、扩大阅读范围,读读其他的好书。如从阅读描写当下孩子生活的小说开始,逐步提升至对经典名著的阅读,逐步进行科普、历史等方面的阅读。

这一点也有个要注意的问题:并不是外国作品,就一定不易被中国孩子接受;并不是对外国作品的阅读,一定要晚于中国本土作品的阅读。比如有位父亲问我:“为什么孩子喜欢读外国文学,却不愿读《西游记》《红楼梦》等中国经典?”我的回答是:外国文学(包括儿童文学)基本来说,应该是更注重个性与人性的文学,这一点与当下孩子的生活、思想轨迹是很吻合的。而《西游记》《红楼梦》等名著,是中国人、而不仅仅是孩子的瑰宝,也就是说,它们应该是更适合中国成人阅读。再加上孩子理解起古文来并不轻松,因此,两者其实无法比较。

三是用声音搭梯子:文字的实质是什么?是声音。
mama——这一声呼唤,代表了孩子最爱的那位女性。妈妈——这两个字是对照着那声呼唤,才与那个人联系在一起,从此才有意义。
很多父母苦恼:孩子只爱听人讲故事,不爱自己读书。
这是一种小小的阅读障碍:识字太少、认字艰难,就会很大程度上磨灭阅读的乐趣。
而听故事就不一样了:完全绕过障碍,直达故事本身。

我们说给孩子阅读搭梯子,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从读书中得到乐趣。
毫无疑问,声音是把不可缺少的梯子。可我们常常忽视这把最简单有效的梯子,因为我们大人识字多,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困难。
对此,我要给大人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看五线谱和唱歌,是一样的吗?
当然不一样。

因此,我们作为大人更要记住:对识字不多的孩子来说,自己看书就像看五线谱,而听人讲故事就是听歌。
这,也许同时能说明:为什么有的孩子很大了,却时常希望听大人讲故事。
讲故事吧!

不用担心自己不会讲故事,更不用担心讲故事时不知如何分析、评论——要知道,一个人在用心讲故事时,哪怕只是照着朗读一遍,自己对故事人物的情绪也会隐含其中,而这种微妙的变化,孩子也许说不出,但一定能够感受到。

而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混沌中的浸染、濡染,恰恰就是真正的教育。

Rank: 8Rank: 8

3#
发表于 2010-4-14 14:58:31 |只看该作者
二、书是粮食不是药

孩子吃饭是一天三顿,哪个大人会问孩子饿不饿、饿了才同意孩子吃饭?

孩子生病了才会吃药,哪个大人会给没病的孩子吃药?

书是粮食不是药——这句话,对当下的中国大人、尤其是望子成龙的父母来说,或许比任何阅读方法都重要!

孩子肉体的成长,五谷作为粮食。孩子精神的成长,图书作为粮食。这实在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

可事实上,不少大人把书当作“药”,导致很多孩子也把书当作“药”。

孩子作文不好?买本作文书。孩子数学不好?买本数学练习册……

大人说这叫“良药苦口”,孩子却不管什么良不良,只是觉得药苦。

首先,书是粮食,所以阅读不苦。有的好书让孩子觉得“苦”、读不下去,那不是书的错,而是粮食也分阶段。比如,米饭有营养,可对一个适合喝牛奶的婴儿来说,米饭无法下咽。

因此,必须给不同阅读阶段的孩子,挑选合适的粮食。不要因为孩子暂时没爱上某本好书,就给孩子贴上“不爱读书”的标签。

其次,书是粮食,所以见效不快。就算是吃药,还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何况是吃粮?孩子读书,是精神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和孩子身体的成长一样:每天盯着孩子,就觉得孩子没什么变化。可过一段时间回头去看,就会发现孩子的改变。

因此,不要孩子读完一本书,就迫不及待地问:你读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要知道,某些暂时形容不出的感受,可能才是真正的收获,是需要时间去反刍、消化的。

第三,书是粮食,所以不能偏食。在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引导孩子爱上阅读之后,还要让孩子读各种门类、不同作家的书。从门类来说,文学、科学、历史……读得越杂越好。从作者来说,一般每个作家都有自己写作上的优势,如果只读一位作家的作品,就牺牲了汲取更多养分的机会。

因此,孩子的阅读要扎根在更广袤的土地之上。只爱读小说、只爱读历史、只爱读xx作家的书等等,类似这种阅读的专一,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好事。

记住“书是粮食不是药”,那么,面对孩子的阅读与成长,大人也许会心境平和许多。

请放心,粮食绝对是有用的。古人早说过:食补也胜于药补。

Rank: 8Rank: 8

4#
发表于 2010-4-14 15:00:22 |只看该作者
三、形式和内容上的进阶,在怎样的情况下,可以进行?

这个问题好!

湖南有位叫桃花仙子的山区老师,阅读做得特别扎实:从学生读一年级开始,就给学生读大量的绘本、故事、儿歌。

如此进行到二年级上学期时,正在按一般专家推荐的适合图书,给学生读绘本,结果孩子们同时嚷嚷:“老师,这个故事太幼稚了!换个故事吧!”

同样是故事,幼儿的故事更重反复,在反复中强调,而大一点的孩子对过多反复会觉得不耐烦。

——因此,有时的进阶,是孩子主动提出来的。

这,当然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种。

但有更多的进阶,是由大人自己体会、甚至主动引导。因为在阅读过程中,绝不是每个阶段都泾渭分明,恰恰相反,每个阶段之间是模糊的、有弹性的、有的是可以同时进行的。

比如,孩子不识字时,可以有的时候给孩子讲故事,而有的时候不妨丢给孩子一本没字的图画书看、甚至玩,让孩子明白这里面有故事就好。

比如,孩子识字不多时,不妨一边给孩子讲字多的图画书,一边对孩子耍耍赖,说:“哎呀我讲累了,你给我讲个故事嘛!”(让孩子讲字少的图画书)。这样阶段交叉,孩子慢慢会自然从字少过度到字多。

比如,孩子开始独立阅读时,不妨给他一本和自己生活内容最贴近、篇幅较短的图书,让他自己读;同时大人和孩子共读、共讲一本距离眼下生活较远、篇幅较长的图书,这就像大人在牵着孩子的手,一起爬山,孩子在阅读的进阶上,自然会省力一些。

……相信论坛里的父母,比如寻梦园,已经有过很多这样进阶的妙招呢!

只要记住“书是粮食不是药”,记住不着急、不焦虑,就尽管去尝试吧!

另外,要对我前面所举的例子注解一下:请注意,我说的是故事幼稚,而不是绘本幼稚。

绘本只是一种表达方式,有大量适合中高年级段的绘本。因此,不要在大孩子阅读绘本时,对孩子泼冷水。大孩子欣赏好绘本,从语言和画面上同时感受世界之美,同样是很好的阅读方式。

读绘本,大孩子和小孩子的区别只是:小孩子只读绘本就行,而大孩子绝不能只读绘本。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10-4-14 15:02:45 |只看该作者
三,读写之间有座桥



中国的老祖宗对语文教育有个观点,是:早阅读,晚开笔。

如果在这里把“开笔”狭义理解为“自己动手写文章”,个人非常赞同这个理念。



所谓厚积薄发、水到渠成,都是用来形容写作的词语,其实也是形容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阅读是厚,写作是薄,从营养丰厚的阅读土壤上,才能长出嫩嫩的写作小苗;阅读是水,写作是渠,只有阅读之水足够丰沛,自然就能冲刷出写作的沟渠。



现在的语文教育,往往在孩子还小、阅读量还远远不够之时,就要求孩子组词、写句子、写作文。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容易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乐趣,进而损伤的就是对语文的兴趣,实不可取。



我认为,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着一座桥:说。

目前不少名师在教低年级段语文时,开始重视“说”。

而我要特别推荐、强烈推荐的,就是“说”!因为这是我收获最大的亲身体验:用“说”来连接读和写,不仅仅针对小学低年级段的孩子。



我的童年在一个小镇上度过,我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我妈就是传说中的“嫂娘”,她和我爸主动承担了抚养三个叔叔、一个姑姑的义务,日子十分拮据。

尽管我妈时常念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那读书是指读课本,是指要我的叔叔姑姑们不放弃学业,根本不懂什么课外阅读。

我的童年,因为经济也因为理念,我没有一本自己的课外书。当然,小镇的小学也没有图书馆。我的同学也没有课外书。直到小学高年级,我才得到邻居姐姐的信任,偷偷读到几本当时的“禁书”:金庸和琼瑶。



如此匮乏的环境,最终我却能走上写作这条路,回忆起来,我最感谢的,是我的小学老师,是一种贯穿了我的小学生活、叫做“口头作文大赛”的比赛。

我童年时,这种比赛在全班、全校、全区甚至全市时常举办。

所谓“口头作文大赛”,其实十分简单:老师准备好很多作文题目做成小纸条,学生前来抓阄,抓到作文题目后想10分钟,站到大家面前,口头说出一篇作文。



进行这种训练,不仅不辛苦,还十分有趣。

不用写字,只需要轻松动动口,把所想的说出来,说得好还会得到表扬——说话和写字,哪个孩子不爱前者?

得益于这种训练,从开始我就不怕作文,而且觉得写作文很有趣——毕竟说得多、写得少。



但我现在回想起来,口头作文的效果可不简单:它培养的是用书面语言来思考、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我的亲身感受是:用书面语言思考、表达,与传统所说的“打腹稿”并不相同。前者要求更高。

打腹稿通常会期待落笔之后反复修改,思维上有惰性。真正用书面语言思考,其实就是用心、用嘴写作,因为必须“出口成章”。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小学时因为常常参加这种比赛,导致还是小学生的我每次看到什么新奇的事物,总是会下意识地想:该怎么说它?现在我成为职业写作者,依然有这个习惯。

尤其是在前几年我开始职业写作、又没有接受任何宣传活动的时候,生活非常单纯、安静,我这种下意识的“说”,几乎有点疯魔:我还会自己嘴里嘀咕着,扮演好几个人对话……



2003年,我写的第一本儿童文学《嘭嘭嘭》,就只吃馒头和苹果、最多从早晨10点写到凌晨2点,如此,闭门6天完稿。(绝非粗制滥造。读者认可和十余次获奖可为我证明。)

2009年,我在新教育又创造了个人奇迹:7天中,走过4座城市、开一天什么都没写的大会,写出对新教育的评论7万余字,在《教育研究与评论》杂志发表。(因杂志容量,篇幅删减至1万5。)

……

请原谅我自吹自擂、不厌其烦地细说这一点,实在因为我因此训练受益太大!



我甚至认为:在应试教育带来的巨大压力下,“口头作文”训练不仅适合小学生,同时适合所有希望加强作文训练的、所有年龄段的学生!



让孩子真正明白写作就是说话,让孩子对写作不再恐惧,综合演讲与写作的长处,在阅读和写作之间建一座桥,在尽可能减轻压力的状态下帮助孩子成长——这是多好、多简单便捷的一种方法啊!



口头作文训练,初中以上的孩子,如果自觉的话,可以自主进行。不妨用口头作文、录音、回放、思考、重新口头作文,这样进行自我检测。如此一来,作文训练不会占用太多时间。

但对于小学及以下的孩子,一定要有大人做“评委”。“评委”的点评能让孩子知道好与坏(点评注意:与其批评说得不好之处,不如大力表扬说得精彩之处)。

具体到不同年龄段,训练的做法也要有所侧重。



对还没上小学以及小学低年级段的孩子,训练的是说句子、一段话。这时的孩子不会写多少字、但口头词汇量已经掌握得比较多,这时的大人则要做三件事:

1,鼓励孩子开口,经常进行交流。

2,及时把孩子说得精彩的话记下来。孩子如果说得结巴、不流畅,就记下大意、简单顺一下,给孩子读一遍,问他“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对吗?”这样孩子才知道正确的表达方式。

3,隔一段时间把这些话重温给孩子听听,告诉孩子“你这句说得真棒啊”。只有这样“点评”,孩子才会渐渐明白:怎样是好的句子、好的段落。何况,这些好句子、好段落是由自己说出来,这种激励与激发,可想而知。



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直接训练开口说作文。这时的孩子识字量、阅读量已经加强,这时的大人不妨从以下方面引导:

1,鼓励孩子把阅读中背诵过的精彩语句、片段,融入自己的口头作文中。

2,鼓励孩子说得长一点,说的字数不妨超过平日写作文要求的字数。3,要求孩子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来说,尽量去除那些嗯嗯啊啊、然后、后来等口头习惯用词。

4,把孩子的口头作文录音。一则对于说得十分精彩的作文,不妨大人帮助着笔录来,向报刊投稿(帮孩子做做,减轻孩子的负担,万一成功对孩子是很大的鼓舞),二则过一段时间,不妨再说个“同题口头作文”,两者比较一下,若孩子有进步,则要猛烈表扬^O^



——试试这种口头作文训练吧!!!

PS:这里都是父母,父母做这个最简单了,一定要试啊!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10-4-14 15:04:28 |只看该作者
为作文冲一道浅沟儿



从读到写,“说”是其中的一种辅助方式。另外一种辅助方式,是:阅读作文书,用孩子写的优秀作文,为孩子的写作冲出一道浅沟儿。



就像前面的“用声音给孩子搭阅读之梯”的观点来自李庆明先生,这个“用作文书为孩子写作冲出一道浅沟儿”的观点,主要来自一位讲课风格只能以“无厘头”命名的全国特级教师赵志祥先生。

一次与赵老师的交流中,我得知他辅导学生作文的一个绝招:让孩子读作文书、抄作文来提高写作能力——这一招实在剑走偏锋,运用一定要慎重。

先别急着拍砖,且让我细说清楚。



作文书,没错,就是那种类似教辅的、由孩子作文结集的书,孩子要不要看?

据我所知,这个问题被两种大人,以两种极端的方式解答:

一种是不喜童书的大人,狂热迷恋作文书。这些大人认为看小说就是看闲书、没用,读作文书才是有用的课外阅读。

一种是爱童书的大人,极端鄙夷作文书。这些大人往往自己有较高文化修养,认为读童书名著、尤其是引进版的童书名著,才是至高无上的阅读。



但赵老师是怎么让写不好作文的孩子读作文书、抄作文的呢?

一,作文书要选择好的作文书。市场上有大量书商炮制的作文书,名称极其响亮,内容却是从网上随便乱扒一些文章。



二,要拔高选择作文书:比如,三年级孩子选择四年级、五年级孩子写的作文书。



三,抄什么?捡欠缺的抄。因为生活面窄写不出作文,就抄别人的生活片段;因为感悟欠缺,就抄别人的精彩议论;有的孩子不会写开头,就抄开头;不会写结尾,就抄结尾……就像中医治病一样,一定要根据个人不同来开药方。



四,抄多少?可不能全篇都抄。以作文能力的程度,抄30字、50字、100字不等。随着能力的提高,抄的字数越来越少。



赵老师不仅让孩子抄作文,而且他刻意地鼓励这些抄得好的孩子。只要抄得合适、抄得精彩,他也给予表扬、高分。

这样抄来抄去,赵老师就做到了让学生冲他喊:“老师!别让我抄了,我想自己写!”



为什么会这样?

我的解读是:优秀的作文书,也是童书和孩子作文之间的一级台阶。



很显然,孩子无法下笔就写出童书那般的文章。即使那童书的写作水平一般,但那也是孩子无法立刻达到的,而经典童书则更是一锅汤,大量的养分在其中,却必须孩子长久的吸收、消化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化作自己的身体的一部分,才能运用自如。



而再优秀的作文,也是年幼的孩子写出,仅从写作水平而言,肯定无法与童书相比。因此,对于不擅写作的孩子来说,作文书里的作文,就是踮起脚就能摘到的苹果。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写作时的自信。他会觉得:这样就能出书了?我写得也很不错嘛!



作文书还有一个特点:让孩子明白,作文的格式是怎样的。

请注意:这个特点,既是好处、也是坏处。

孩子写的作文,尤其是应试教育下的作文,是有一定的格式、规律可循的。很多孩子自由写作、编故事,并不害怕,提到按老师出的题目写作文,就害怕,其实就因为没掌握这种格式。



因此,一方面,写作是水到渠成的事。一般说来,喜欢阅读的孩子,写作能力会自然而然地有所提高。

另一方面,当水量还没大到顺利冲出一道渠时,用优秀的作文书告诉孩子“作文就是这种格式”,人为地帮孩子冲出一道浅沟儿,也有助于孩子消除对作文的恐惧心理。



切记切记:我说的是“浅沟儿”。浅,一定要浅,一定要适可而止,一定不要把沟冲得太深——深沟,就成了模式,就让孩子学会作文的同时,彻底丧失了自己的灵动和真正创作的冲动。



因此,对开头所说的那两种大人的极端做法,我都不赞成。

让孩子只读作文书的大人,当然是极端错误:阅读童书,不仅长远地为孩子写作打下基础,更是真正滋养着孩子的生命。

但只重视名著的大人,也未必正确:孩子有孩子的特性,让孩子用孩子的脚步去丈量成长吧。



对了,往往爱童书的大人,是对孩子关注更多、期望更高的大人。他们会精心烹饪精神食粮,尽力呵护孩子的成长。

对这些大人,接下去我想说说阅读的内容:孩子能读坏书、垃圾书吗?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0-4-14 15:05:07 |只看该作者
:kiss::handshake
多谢红楼!

Rank: 9Rank: 9Rank: 9

8#
发表于 2010-4-14 15:06:15 |只看该作者
新版块,来支持!:handshake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3 Medal No.5 Medal No.7

9#
发表于 2010-4-14 15:19:07 |只看该作者
:handshake红楼真好。

Rank: 7Rank: 7Rank: 7

10#
发表于 2010-4-14 15:22:20 |只看该作者
多谢遥遥妈,橙子妈支持!:handshake

Rank: 7Rank: 7Rank: 7

11#
发表于 2010-4-14 15:26:20 |只看该作者
:kiss::lol

Rank: 7Rank: 7Rank: 7

12#
发表于 2010-4-14 15:26:32 |只看该作者
:lol

Rank: 8Rank: 8

13#
发表于 2010-4-15 10:30:11 |只看该作者
昨晚被窝里读了这个贴,好贴啊,顶下。:victory:

Rank: 8Rank: 8

14#
发表于 2010-4-15 10:34:44 |只看该作者
昨晚被窝里读了这个贴,好贴啊,顶下。:victory:
皮皮妈 发表于 2010-4-15 10:30



哎呀,大佬来了,好鸡冻!!!!!:hug: :hug: :hug:
我要怎样给你我的爱http://blog.sina.com.cn/happykiky

Rank: 7Rank: 7Rank: 7

15#
发表于 2010-4-15 10:39:12 |只看该作者
昨晚被窝里读了这个贴,好贴啊,顶下。:victory:
皮皮妈 发表于 2010-4-15 10:30


皮妈,原来你在这呀!:handshake :lol 欢迎!鲜花无数!

Rank: 7Rank: 7Rank: 7

16#
发表于 2010-4-15 12:40:19 |只看该作者
眼睛都累了,慢慢看!

Rank: 6Rank: 6

17#
发表于 2010-4-15 15:54:59 |只看该作者
还没来得及细看,跟着三姐的脚步, 先给二姐献花.

Rank: 7Rank: 7Rank: 7

18#
发表于 2010-4-15 17:24:41 |只看该作者
还没来得及细看,跟着三姐的脚步, 先给二姐献花.
乐乐妈_棒棒糖2 发表于 2010-4-15 15:54



谢谢乐妈的花!:handshake :kiss: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19#
发表于 2010-4-16 10:14:38 |只看该作者
先粗看了一遍,等需要时再细看,谢谢!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2

20#
发表于 2010-4-16 22:57:45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下文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4-28 13:37 , Processed in 0.0282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