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上海悄悄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心得] 2012年2月话题——金钱大讨论:大家是如何处理孩子的压岁钱的?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21#
发表于 2012-2-7 13:01:20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

1、你如何看待这个家庭对于孩子零花钱的观念?哪些你认为好的,哪些你觉得有待改进?
2、你会如何制定孩子的零花钱制度?
他们都叫我安妈

Rank: 8Rank: 8

22#
发表于 2012-2-7 14:16:30 |显示全部楼层
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孩,我还是挺喜欢的。
书香 发表于 2012-2-7 14:10


所以说女孩要富养呀!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孩子,肯定不怎么为生计发愁。

Rank: 8Rank: 8

23#
发表于 2012-2-7 14:17:43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
我一直犹豫要不要培养孩子的财商。我家是女孩,她倒是对挣钱很有想法,就是没机会给她 ...
书香 发表于 2012-2-7 14:08


咳咳,郑重隆重滴,我们邀请书香家的宝宝来谈一下她对于挣钱的想法如何呀?

Rank: 8Rank: 8

24#
发表于 2012-2-7 14:26:29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地方:从小训练孩子的理财能力,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敬听 发表于 2012-2-7 14:05


敬老大这个结论,其实是我一直在怀疑的。

人好像总有这么一个思维定势:
要长大以后学习好,就要提早学习;
要长大以后有精明的头脑,就要从小训练孩子的理财能力
……

其实是不是真的是这样的呢?
有很多能力是可以在后天培养达成的,但很多认识层面上的东西却是从小形成的;
精明的头脑同样也可以靠后天训练而成,但让精明的头脑返璞归真,回归本色质朴却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Rank: 8Rank: 8

25#
发表于 2012-2-7 14:41:26 |显示全部楼层
先来说说我家的情况,再看回帖。
儿子的红包都是我再从他手上拿来收着,放到某天再存银行。算是充公吧。买 ...
mingming_mummy 发表于 2012-2-6 19:09


其实存银行,或者交由父母保管,或者孩子自己保管;花钱的方式是家长同意才能花,或者是家长孩子商量了花,所有这些,我觉得都是形式,都是可以的。

关键在于落实到具体某件事情上面,我们是怎么处理的,最后结果是怎样的。真正的问题往往暴露在这个过程中。

比如案例里面提到的。小哥儿俩的零花钱制度(由我们提议的活动,我们全付;孩子提议的我们觉得合理的,孩子承担一半;孩子提议的,我们觉得不合理的,劝不动的话,就他们全部承担)本身,其实没什么问题。

但同样执行这个制度的两家人,在处理同一个事件(比如场景一)的时候,结果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Rank: 8Rank: 8

26#
发表于 2012-2-7 14:45:09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案例二,我也觉得有一些小小的担心。
当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觉得缺少温情。如果换做我,可能会同意 ...
敬听 发表于 2012-2-7 14:10


老大,再继续分析下场景3呗!

Rank: 8Rank: 8

27#
发表于 2012-2-7 14:55:20 |显示全部楼层
敬老大提到了犹太人,正好看过一篇犹太人理财的文章,转帖过来

【转】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1992年,当我辗转回到以色列的时候,13岁的老大、12岁的老二和10岁的小女儿都还暂时留在中国。选择在那时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穷途末路:我的父亲是犹太人,二战时逃亡到上海,并在那里生下了我。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我们,12岁那年父亲去世,我就成了孤儿。长大后,我在上海铜厂当体力女工。结婚生下3个孩子后,丈夫离我们而去。留在上海,满眼都是痛苦的回忆。正好那时中以正式建交,怀着一种逃避的心情,我成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犹太后裔。

      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象中要困难许多。我不懂得那里的语言(父亲教的古希伯莱语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不懂得移民优惠政策(新移民可以有一笔安家费),在特拉维夫的大街上,我压根不知道怎样才能生存下去。

      我从上海带去的积蓄只能维持3个月的生活开支,我必须找到赚钱的办法,还要早日把孩子接到我身边。我苦攻希伯莱语,学最基本的生活语言,然后,我在路边摆了个投资最小的小摊卖春卷。

      以色列的官方货币是谢克尔,1谢克尔兑换人民币2块钱,更小的币值是雅戈洛,1谢克尔等于100雅戈洛。我的春卷小摊,每天能赚到十来个谢克尔。

当我的小摊生意慢慢稳定下来以后,1993年5月,我把3个孩子都接到了以色列。

      孩子们初到以色列的时候,受到了不少邻居们的责难。以前在国内时,我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到了以色列以后,我依旧做着我合格的中国式妈妈:我把孩子们送去学校读书,他们上学的时候我卖春卷。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他们就来春卷摊,我停止营业,在小炉子上面给他们做馄饨下面条。

      一天,当3个孩子围坐在小炉子旁边等我做饭的时候,邻居过来训斥老大:“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里看着你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然后,邻居转过头训斥我:“不要把那种落后的中国式教育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邻居的话很伤人,我和老大都很难受,回家后,我安慰老大:“没事的,妈妈能撑住,我喜欢照顾你们。”可是,老大说:“也许,她说得没错。妈妈,让我试着去照顾弟弟妹妹吧……”

        第二天是祈祷日,孩子们中午就放学了。来到我的小摊,老大坐在我旁边,学着我的样子把打好的春卷皮包上馅,卷成成品,然后入油锅去炸。他的动作一开始有些笨拙,但是后来越来越熟练……

        老大身上的转变大得连我自己都想不到,除了帮我做春卷,他还提出由他们带做好的春卷去学校卖给同学。每天早上,他和弟弟妹妹每人带20个春卷去学校,放学回来的时候,会把每人10谢克尔的卖春卷收入全部上交给我。我觉得很心酸,让他们小小年龄就要担起生活的担子。可是,他们没有表现出我想象的那种委屈,他们说他们慢慢开始喜欢这种赚钱的感觉了。

      邻居太太经常来跟我聊天,告诉我正规的犹太家庭应该如何运作,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犹太人从来不觉得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与中国的“教育从娃娃抓起”一样,他们始终觉得“赚钱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邻居太太告诉我,在犹太家庭里,孩子们没有免费的食物和照顾,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手段比较残酷,不是那么容易接受。但是,孩子们在学校也被灌输着这样的理念。他们比我更容易地接受了这种犹太法则。于是,我决定改变以前在国内对孩子们的习惯,试着培养他们成为犹太人。

      首先,我们家确立了有偿生活机制,家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再无偿使用,包括我这个母亲提供的餐食和服务。在家吃一顿饭,需要支付给我100雅戈洛的成本费用,洗一次衣服需要支付50雅戈洛……在收取费用的同时,我给予他们赚钱的机会,我以每个春卷30雅戈洛的价钱批发给他们,他们带到学校后,可以自行加价出售,利润部分可自由支配。

      第一天下午回来以后,我得知3个孩子卖春卷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老三比较老实,按照老价钱,50雅戈洛一个零售,赚到了400雅戈洛;老二则使用了批发手段,40雅戈洛一个直接将春卷全部卖给了学校餐厅,尽管只有200雅戈洛的利润,但他告诉我餐厅同意每天让他送100个春卷去;老大的方式比较出人意料,他在学校举办了一个“带你走进中国”的讲座,由他主讲中国国内的见闻,讲座的噱头就在于可以免费品尝美味的中国春卷,但是需要买入场券,每人10雅戈洛,每个春卷都被他精心分割成了10份,他接待了200 个听众,入场券收入2000雅戈洛,在上缴学校500雅戈洛的场地费用后,利润1500雅戈洛。

        除了老三的方法在我意料以内之外,老大和老二的经营方式都超出了我的想象。我真的没有料到,只在短短数日之间,以前只会黏着我撒娇的孩子就摇身一变成了精明的小犹太商人。

      他们的学业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影响,为了琢磨出更多更新颖的赚钱方法,他们很努力地去学习和思考——老师授课的内容很对他们胃口,因为没有奉献精神之类的说教。老师问过他们这样一个问题:“当遭到异教徒的袭击,必须逃命的时候,你会带着什么逃走?”对于这个问题,回答“钱”或“宝石”是不对的。这是因为,无论是钱还是宝石,一旦被夺走就会完全失去。正确的答案是“教育”。与财物不同,只要人活着,教育就不可能被别人夺走。他们很赞赏老师说的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想将来成为富翁,就学好眼前的东西,它们将来都会大有用处的……”

      当老大在法律课上学习了移民法后,他告诉我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应该可以去移民局领取安家费。我半信半疑去了,结果一下领回了6000谢克尔的安家费,这对我们一家来说可是一笔了不得的财产。然后,老大跟我说因为他给我提供了信息,我应该付给他10%的酬金。我犹豫很久,终于决定把600谢克尔这笔大钱给他,他拿到钱后,给我和弟弟妹妹都买了很漂亮的礼物,剩下的钱,他说他会拿去变成更多的钱。

      老大用这笔酬金邮购了一批在国内很便宜的文具,然后去学校进行售卖,利润再投入继续进货, 1年以后,他户头上的金额就已经超过了2000谢克尔。

      尽管老大很会赚钱,但在实际上,老二比他更能领会犹太法则的精髓——犹太人共同的一点是,从事那些不用投入本钱的行业,从事其他人不做的、无须花钱和投资的工作。当老大在利用国内的资源赚钱的时候,老二也在如此做着,不过,他赚的是不需要成本的精神领域的利润——老二以他14岁的年龄和文笔,竟然在报纸上开设了自己的专栏,专门介绍上海的风土人情,每周交稿2篇,每篇1000字,每月8000雅戈洛。

      老三是女孩子,因为比较矜持,也没有展露出赚钱方面的才能,但是我在她身上欣慰地看到了犹太人对生活的乐观和优雅。她学会了煮茶和做点心,每天晚上,她会精心煮一壶红茶,配上她自创的口味不同的点心,一家人围坐下来边吃边聊天——老三的点心有点中西合璧的味道,两个哥哥都很喜欢。不过,这些点心不是免费的,两个哥哥支付的点心费用,刨开成本和每天需要交给我的费用外,老三也能活得很滋润。

      当我们家的资金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我们一家4口合资开办了我们家的中国餐厅。我占40%股份、老大30%、老二20%、老三10%。当我们家的餐厅越来越有名的时候,我也引起了很多关注。当我获得拉宾的接见后,我成了以色列的名人。此时的我已经完全掌握了希伯莱文,再加上我的母语中文,我最后被以色列国家钻石公司邀请担任驻中国首席代表。

        当我回国任职的时候,孩子们也跟随我一起回到了中国,有了中国孩子作为比较对象之后,我方才发觉我的孩子成长得比我想象的还要优秀——在回国之前,每个孩子都去购买了很多以色列产的物品。

        回国之后,老师来找我了,她说我的孩子在校园推销来自以色列的商品,从饰品到民族服装甚至到子弹壳无所不有,她建议我好好管教一下孩子。我告诉她,我无权干涉我孩子的行为,这是他们赚取他们学费的方式——因为,我已经不再负责他们的所有学习费用。老师的眼睛顿时瞪得大大的,她理解不了像我这样月薪5000 美元的母亲竟然会不给孩子学费。我请她品尝一下女儿做的在家售价2块钱一个的小点心,微笑着告诉她:“这是我的孩子在以色列生活几年以来,学会犹太法则的产物,我相信他们将来都会成为优秀的人才……”

        在随后的高考中,老大进入了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他说他要成为专业的旅游人才,然后去以色列开办自己的旅游公司,垄断经营中国游;第二年,老二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他说他的理想是当一个作家,在不需任何投资和奉献的前提下赚取利润;老三说她会去学中国厨艺,当一个顶级的糕点师,然后去开办全以色列最好的糕点店……

        回国以后,我发觉很多中国父母都活在一种左右摇摆的矛盾心态中,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大富翁,却又似乎害怕孩子过早地沉迷于金钱——就好像,既希望孩子将来能有个幸福的家庭,却又害怕孩子现在会早恋一样。这是一种典型的叶公好龙——犹太人用敲击金币的声音迎接孩子的出世,赚钱是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至于教育、学习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中国的父母,哪怕心中憧憬无比,但却从来不肯挑明这个话题。这句话很难说吗?其实只是简单的一句:“孩子,我想当一个富豪的妈妈……”
他们都叫我安妈

Rank: 8Rank: 8

28#
发表于 2012-2-7 15:15:16 |显示全部楼层
我建议她把钱存银行,不同意,大概还不清楚什么是存钱,老觉得钱放在自己身边更安全,我用利息来诱惑她也不行,现在银行的利息是少了点,1千元存一年也不过得30元。

茶末 发表于 2012-2-7 12:09


存银行这件事,不知道大家都咋给孩子说的。

往简单了说,就是把钱“寄放”在银行那里,不容易丢。那为什么银行要给咱“利息”呢?哦,那是因为呀,钱有“时间价值”。。。那什么是时间价值呢?就是1年后的钱不如今天的钱“大”呗!那是为什么呢?

得,把自己绕进去了。一不小心,连通货膨胀、货币贬值都说出来了,孩子穷追猛打,我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有必要给孩子讲这么深吗?但不讲这么深,能理解什么是价值吗?

孩子能理解金钱的价值吗?有必要理解吗?

Rank: 8Rank: 8

29#
发表于 2012-2-9 10:42:28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时候不能当钱的奴隶。比如案例一,利用了孩子不舍得花钱的心里抹杀了孩子对于看鲸的兴趣,既而自己可以继续懒惰,看似两全其美,但是殊不知,孩子在今后的日子里会不会造成凡事都用钱来衡量的习惯,这是非常可怕的,需要掌握好这个度。
敬听 发表于 2012-2-7 14:05


我特别同意敬听的这几句话,这也正是我所想的。

爸爸妈妈面对去看鲸的主要困难(或者说心理阻碍)是:
1、妈妈不敢开高速;
2、爸爸也不太想动;
3、2年前看鲸失败的经历留下了一个不好的暗示:可能白跑一趟什么也看不着。

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父母把不合理的费用强加在孩子身上,等于是诱惑性的把金钱摆在了一个很高的价值上,让孩子“选择”了放弃去看鲸。这是一种人为的、对价值观的扭曲。

我觉得,不如向孩子坦陈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我觉得去看鲸非常好,但是我恐怕不能开高速。” 大家开诚布公,谈论自己的想法,对于孩子学习将来为人处世会有好处。  

至于上一次没能看到鲸,我觉得这一次的坚持更能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追寻梦想不要轻易放弃。而生活,正是因为充满变数而多姿多彩、丰富有趣。
他们都叫我安妈

Rank: 8Rank: 8

30#
发表于 2012-2-9 10:51:50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价值观,从小精于算计的孩子和没什么理财观念的孩子,长大以后的价值观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前者可能认为花5千块钱买一张健身年卡是奢侈,几十万买一辆车才是生活品质;
而后者可能觉得运动健身是生活的一部分,花大把的钱周游世界,而住房用车,未必要最好的。

我见到过很多人,收入颇丰,也很有理财头脑,从不缺钱,但实际生活的品质并不高。
他们都叫我安妈

Rank: 8Rank: 8

31#
发表于 2012-2-9 10:52:50 |显示全部楼层
谁能告诉我,从小被训练得很有理财头脑,精明过人的犹太人实际上是怎样生活的?
他们都叫我安妈

Rank: 8Rank: 8

32#
发表于 2012-2-9 11:14:04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场景二,这种把孩子自身应当做的事情,跟金钱划上等号,是我本能所反感的。

正常的模式应该是:孩子在内驱力的作用下,去克制自己的欲望(沉迷电脑游戏),而不是靠外因(200块钱)。靠外因去克制的欲望是不可能长久的。

可能有人会说,孩子的坚持、对欲望的克制难道不应当挣得回报?不值得奖励?我觉得,事情都有两面性。孩子是很直观的,在这个事情上面他的了解直接就是“不玩电玩就可以得到钱”,万一他真成功了,得到钱了,那以后他肯定会进一步去开发这个模式啊,继续赚钱啊。。比如是不是我一年不吃糖也能得到钱?这种模式一旦被强化,也是一种对价值观的扭曲,孩子会习惯性的把自己应当做的事情去跟金钱划等号。这个模式对孩子的伤害,远远大过所谓的毅力、坚持性的训练。

孩子本身就应当做的事情,不应该有不当得利。否则,会弱化孩子的内驱力。
他们都叫我安妈

Rank: 8Rank: 8

33#
发表于 2012-2-9 11:27:18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场景三,没什么想说的了。7、8岁的孩子,他们所能管理的金钱是非常有限的,实在没有必要锱铢必较了吧。我们大人花钱,又有多少是买了真正必要、非买不可的东西?多少仅仅是为了满足一时的兴致?

马上就是情人节了,你会花平时10倍的价钱去买鲜花吗?呵呵。

说到理财的目的,其实我觉得理财最终并不是为了银行存款的数目增加多少,而是家人生活品质的整体提高。说到底,钱是为人服务的,如果反过来,人为(拥有更多的)钱服务,就未免有点荒谬了。

在我家,儿子自从对钱有概念以来,一直是可以花到钱的。家里有一个公开的硬币袋子,里面装了卖废报纸得到的零钱、买东西找零的钱,家里捡到的硬币等等。儿子小时候会从里面拿几个硬币装在书包里,放学的路上去买点儿小零嘴或者一个气球一束花什么的,我们从不过问。他取用的次数其实屈指可数。
他们都叫我安妈

Rank: 8Rank: 8

34#
发表于 2012-2-9 11:29:51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生活品质,每人的理解不同,也与经济基础息息相关。

会理财不等于精于算计,窃以为。
敬听 发表于 2012-2-9 11:25



是啦。会理财的人也有很多很有生活情趣,生活品质也很高的人啊。。。比如大姐肯定就是!

Rank: 8Rank: 8

35#
发表于 2012-2-9 11:45:26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说,生活品质。

我倾向于从小给孩子一个比较有品质的环境。这个环境,应该包括穿用的衣物、玩的玩具、看的书、玩的游戏(比如电脑游戏好了)、接触到的世界(比如旅游开阔眼界),等等。

最简单说,场景三里面1块钱1支的铅笔和1块钱2支的铅笔,如果简化考虑(就是不考虑是不是景点价格偏高呀,精品店价格偏高呀诸如此类),就是价格正常反映价值的话,我反过来会建议孩子选择1块钱1支的。因为品质。我们实在并不差这0.5元,但铅笔的成本差一半呀!它的品质很可能因为这0.5元,有很大的差异。

安从小的玩具几乎没有地摊来的。第一我选的话肯定不会去那个地方买;第二安坚持要我也不是没买过,但几乎没有能玩过1天的,基本几个小时之后就坏掉了扔了。我也从不买仿品,比如乐高,虽然贵,但仿品的确各方面品质差异巨大。

安很小的时候就玩儿真正的工具,他对高科技的东西非常感兴趣。4岁时候痴迷地图和地球仪。4岁半开始看百科全书。5岁以后我允许他插拔电插头,自己使用电器。5岁半以后可以使用煤气灶。最近在研究三棱镜变彩虹。今年的压岁钱一文没动用,全部纳入天文望远镜的预算。

品质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我始终相信,它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孩子。
他们都叫我安妈

Rank: 8Rank: 8

36#
发表于 2012-2-9 11:50:04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我老爸老妈可以在市场上为了买菜少几毛钱而货比三家,却总是把钱放活期或者存定期,每年白白损失一车皮 ...
敬听 发表于 2012-2-9 11:36



    大姐,能不能私下里给我推荐几个理财产品?不要门槛太高的,妹妹我并没多少积蓄。。。
但确实,都在活期里躺着。。我连定期都懒得去存。

至于去买菜我从来都是买最贵的,因为不懂哪个是最好的。

Rank: 8Rank: 8

37#
发表于 2012-2-9 14:01:32 |显示全部楼层
问安妈个问题:安自己不会对地摊上的小玩意感兴趣吗?还是安很少能看到地摊?

因为,华华就很喜欢在 ...
华妈 发表于 2012-2-9 13:27

第二安坚持要我也不是没买过,但几乎没有能玩过1天的,基本几个小时之后就坏掉了扔了。
上海悄悄 发表于 2012-2-9 11:45


买过的,虽然不多。

最近喜欢买铅笔。花里胡哨的铅笔看起来好漂亮啊,好,买。买回去卷笔刀一卷铅芯就断。吭哧吭哧,卷了半截铅笔了,一个铅笔头都没卷出来。我拿过来一支外表普通的中华牌,请他自己试试看,感觉有什么不同?仔细地体会了下,他说:这个铅笔卷起来轻,卷得动,铅芯不容易断。好看的铅笔质量不好。下次要买中华牌的。

Rank: 8Rank: 8

38#
发表于 2012-2-9 14:03:13 |显示全部楼层
安妈可以去银行找个客户经理,让他给你讲个清楚明白你再选择。有些银行可以网上自助购买理财产品,自己看产 ...
可乐乔 发表于 2012-2-9 13:03


唉。非不能也,实不想也。。。懒。
上帝眷顾我这个懒人,虽然没有大财富,但也不缺小钱花花。于是就更没动力了。

Rank: 8Rank: 8

39#
发表于 2012-2-16 18:27:03 |显示全部楼层
越越洋洋 发表于 2012-2-16 12:51
那后来安是不是见什么要什么

怎么要呢?钱花光了呀。
他们都叫我安妈

Rank: 8Rank: 8

40#
发表于 2012-2-17 12:19:0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上海悄悄 于 2012-2-17 12:23 编辑

做家务给钱这个模式,大体来讲没有什么问题
但很多事情是这样,模式没问题,并不等于实际操作不会有问题
尤其父母自己都没有想得很清楚的时候去实施
会遇到很实际的矛盾

实际矛盾的解决,很可能就会是有问题的。
他们都叫我安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5-15 05:24 , Processed in 0.02974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