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4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芭园家长荟] 修习“放下”的功课——林巨近期课程通知及自身感受介绍林巨教育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1 16:13: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小默妈妈 于 2011-12-1 16:18 编辑

12月花径父母培训初级课程以及2012年1月课程通知

12月份花径父母培训初级课程  
主题:如何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内容:
1、什么是人性?根据人性的规律,教育的最大的误区以及解决之道在哪里?
2、如何理解、解读孩子的看起来种种不可理喻的行为?
3、如何从人性角度理解什么是鲜活的生命,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4、如何做到真正的理解、尊重和信任?
5、如何从最基本的身体的状态的认知和调整来掌握教育真正的精髓?
6、如何来找到生命自我释放之根源,如何在瞬间帮助孩子摆脱紧张?
7、如何从最基本的心理的情绪的状态之认知和调整来掌握生命教育的精髓?
8、如何把孩子从糟糕的情绪状态中“解救”出来?
9、如何了解和尊重我们的自我?如何了解和尊重人性的需要?
10、            如何认知、评价和调整孩子的信念?
11、            如何用最简单有效地方式“拯救”孩子的信念?
12、            如何认识和抓住最好的树立孩子信念的教育时机?
13、            如何从人性层面统一生活、生命和教育?
14、            如何从人性层面统一夫妻关系、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
15、            如何从生命最根本的成长层面来统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家庭关系、管理关系、所有的人际关系等。
16、            心如何和心在一起。

解决:
1、生命和人性的基本规律。
2、教育最根本的态度。
3、教育最根本的方向。
4、理解和尊重孩子之道。
5、孩子的紧张释放之道。
6、孩子的情绪管理之道。
7、孩子的信心建立之道。
8、孩子的健康养成之道。
9、孩子的学习习惯之道。
10、            孩子的自然卓越之道。
11、            夫妻相处之道。
12、            家庭关系之道。
13、            自身心灵成长之道。
14、            如何爱自己、爱他人。
15、            了知生命是怎么一回事,人性是怎么一回事。
16、            如何获知最高的智慧。

目标:
完成四个转变:
一、从要求孩子做到,转为去帮助孩子做到。
二、从关注孩子的行为,转为去理解孩子的内心。
三、从关注方法和技巧,转为去关注人性和人心。
四、从关注孩子成长,转为开始关注自身成长。

时间:2011年12月17日、18日(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5点半,共两天)。

地点:花径儿童书院(上地怡美家园)

费用:课程费3000元/人(夫妻同来85折)。
      教材费260元(《教育的智慧》光盘一套6张)

复训:老学员尽量来参加复训,复训很重要,很多伙伴都参加过2次以上的复训。
复训费500元/人。

参阅:博客上发表的《花径的故事》系列。

报名:报名电话:010-8275 8590  135-2249-6121  137-0123-0260  刘畅老师
或者直接发邮件到 hua.xiang.man.jing@163.com

2012年1月课程通知:
1月份会有一次父母培训中级课程,一次花径心灵成长营。
具体内容,请敬等通知。

近期林巨成长课初级班又一期开班,巴园里有感兴趣的家长,因自己上过他的课,便想写些感想。而之肯花下面的笔墨,却是因为从这里对自己心灵改变很大,由此感到自己真正地开始迈上了“放下”之路,尽管是条漫长路,却已经嗅到了内心安宁喜悦的芳香。在巴学园对大李或小巫的教育里,有许多我欣赏,我认同的东西,而在林巨这里,除了欣赏与认同之外,还有真正能令我肃然起敬的东西,这是在急功近利的大教育背景中,最让我觉得难得的,也让我最认为是教育之根本的事情。而自己也不时有投身他所倡导的教育、尽微薄之力的愿望。,从“放下”开始说起。


“父母放松的心,就是孩子的巴学园”是巴园至高至真的经典,在巴学园里我们跟着孩子一起成长,走到现在,许许多多的爸爸妈妈都已不约而同地意识到,要放下,不断地去放下。孩子不过是我们的折射,孩子本身没有问题,所谓大大小小的问题是露出的冰山一角,更多的问题来自于海面下父母本身的恐惧和放不下,父母不改变,一所巴学园,千万所巴学园,远不能解决问题。成长的重点,从孩子转回我们父母本身。而巴园真正的意义,也在于不断唤醒父母去寻求自身成长。

如何放下,消除恐惧,焦虑,拥有彻底放松的心灵,成为我们进一步寻找的答案。

林巨的教育体系,概况地说,就是一步步修习“放下自我,唤醒美德”,帮助修习自己内心的功课。林巨其各种课程,无论开办幼儿园讲儿童教育、开办成长营讲青少年教育的,讲父母课程,不过是通过借用各种平台在讲生命、讲人性,引领我们向内看,再向内看,如何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放下自我。

而放下自我,自然生成出美德。德,这个在当今整个中国社会似乎被忽略的东西,也源于整个社会的“自我”的泛滥,欲望的泛滥。放下自我的过程,就是德行苏醒的过程。这种教育,说小是可用于孩子,家庭关系、可以用于工作、健康,说大,可以带我们洞悉整个中国现实,为何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物质,却全社会道德沦陷,教育急功近利,生活危机四伏、穷人与富人都疲于奔命,毫无快乐、幸福感。

我们曾以为是外境太浮躁,社会太现实,我们无法放下,一如孩子在巴园受教,一方面巴学园如伊甸园般安宁美好,一方面我们又总能发现其中有不尽人意,无论是管理问题、人员变动、饮食问题,还是疾病出现都会触动我们敏感的神经,为何一边在享受这里的爱和自由,却不时有潜在的焦虑冒出,小学怎么办?未来怎么办?从巴园出来我的孩子真得能适应社会吗?

在修习“放下自我,唤醒美德”的内心之旅里,我渐渐学会将这些问题一一深入,最终回到我们自己的内心去寻找答案,去调查那放不下的原因。

如果我们说,“我热爱巴园,所以要关注巴学园管理的一举一动”,看看这个热爱的背后,是否有着“只有更多知道巴园的一举一动,我才能确定这是否是我想上的巴学园”,再看看这背后“我不能允许看到的巴学园不是我认同的巴学园,”再到“只有知道真实与想象一致,我才更安全,更安心”。原来,我们在心里另造了一所巴学园,而要把真实巴园学变成我们心中的巴学园,是我们担心失去掌控啊,是谁出了问题,是园方的事,还是我们的事?

如果我们说“我非常关注巴学园孩子的去向及适应小学生活的状态”“我不断地在搜集比较各类小学的信息”,那么去看看,这个的背后,可能有着 “我的孩子可能不适应传统小学”的念头,而在这个后面,再去看“如果我的孩子在小学里学习跟不上,我就会难受,我就会焦虑,就可能会后悔接受巴园的教育”,此时,问题已从孩子转向了“我”,再到后面去看看 ,“我相信的孩子学习不好,就处于劣势,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再到后面看“我不能允许孩子失去优势” 接着看“那时,我会认为我的教育失败,失败让我接受不了”,看到这里,我们就看到了是谁的问题。心是这样一步步推论的,而其中连接的逻辑在现实中是必然吗,还是我们已经相信了这是必然。

在这样一所园里,我们中有多少高举反对应试教育的旗号,而心里的信念与应试教育相差无几呢?又有多少人,心里其实怀着的是“我觉得孩子接受巴园教育,就应该更有优势,而在小学表现更好,学习更好,”的念头,本为追求一种变相的优越感、安全感而来 ,而口上却为着“给孩子自由成长,快乐成长而来”,我们的口是心非是如此明显,我们的恐惧如此深重,它直直地反射回当下,我们得通过不断纠正孩子及身边的一切,让孩子回到我们心里所谓正确的路上来,此时我们还敢说我们能给孩子纯净的自由,爱他如他所是吗?恐怕孩子身在天堂,我们依然患得患失。

而这一切,和孩子有什么关系呢,和巴园有什么关系吗?和外界的一切有什么关系呢?在看清楚了这些以后,我们是去解决自己的惧怕失败、没有安全感呢,还是继续绑架控制孩子及周围的一切,满足自己呢?当我们的问题没有解决,我们就总是希望可以对外界的一切掌控,由此尽天下父母一切能尽之能事,收集信息,积攒财富,寻找关系。而外境怎能不变?怎能永如我们所愿地改变?当我们为外境的变化赋予了恐怖的故事,那么外界的一点风吹草动就能撩我们的内心的风起云涌。

接触林巨的教育,源于经朋友接触第一本书《遇见好老师》,这本书里是写他开办的青少年成长营和孩子们相处的33个真实故事,这是成长营借由问答、沟通、合作项目等重塑青春期所谓的“坏”孩子,有如网游、早恋、自杀、厌学的,甚至被父母都想放弃的孩子,这些孩子从短短的与林巨共处就改变很多。这部书是直指心灵的,带我们看到所谓“问题”孩子后面父母问题,人性问题,而医治孩子的药方,是从人性入手。这本书是一本智慧之书,或说是借青少年教育而谈人生真正的智慧之书,反复阅读几遍,每遍我仍不住心潮澎湃。

借由此书,我参加了他的父母课程班,在父母成长课里,初级班的课程主讲如何建立孩子安全感,满足安全感,讲无分别的爱,给与要的智慧,而到中级课程讲如何构建孩子价值感,即常说我们所希望孩子拥有的美德、如自律、积极、自信等等。两者环环相扣,,不仅是“术”,更有“道”其中散落着许多发光的智慧,课程在幽默、轻松、互动中收获许多深刻的教育之道。而在中级班,我感到这种教育把我引向了更深的地方,不仅是亲子关系儿童教育,虽然早已意识到要改变自己,但自己的问题在哪,如何看到自己,如何放下,却不是那么容易。我们固然可以一一拾起林巨的智慧用于自己的生活,但远不如真正挖掘出自己的智慧之泉。

父母成长课时,林老师便向我们介绍到他的第二本书《养心书》,此书尚未出版,但林巨已经把电子版分享给我们所有感兴趣的父母,巴园的读书会这两本都有。《养心书》初读,我没有读懂,感觉太“玄”。中间经历了几个月,反复消化我在父母课学到的东西,加入那段全家一起面对我公公罹患癌症死亡,这个过程很多感触,几月后再读《养心书》,就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后又参加他研读并实践此书的“成长小组”,即运用书中内容,放下所有我们认为放不下的事情,几个月下来,放不下的越来越少,收获的喜悦平静越来越多。

而听林巨讲课,我很钦佩于他特别欢迎大家质疑与提问,而无论台下变换如何刁钻困惑的问题,他总能平静从容地给出智慧的回答,并令人心服口服。他的智慧总像源源不绝。现在我明白,智慧是“道”的变现,他因为掌握了教育的“大道”而不才思枯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根据“道”把智慧与方法随用随取。

如果说《遇见好老师》中充满教育的智慧,《养心书》就是写他的智慧的根源,智慧后面的“道”,他在这个道上实践,走过,因此拥有了智慧,他也通过此书教习给我们如何去挖掘自己智慧的泉,而不依赖于任何专家大师传授方法,所有问题解决的智慧在于自己,不再向任何外事去求。

养心书的内容,“静诚正醇行”就是针对我们的这颗心,循序渐进地放下,并带我们一点点放下后,看美德如何自然升起。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去读的书,同时读进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也将越来越平静喜悦。

静能生慧,当我们静下来,深入地向内看去,再向内看去,我们就能看到情绪背后的念头与欲望,当我们看到欲望与念头如何操纵我们的喜怒哀乐时,我们就可以去质疑、审查这念头,“原来是这样的,真的是这样吗?”在这个念头明晰、被质疑、被动摇的时刻,即将迎来“放下”的时刻。当我们看到一切情绪来自于自己对某个欲望和念头的深信不疑时,我们就可以越来越清醒,而不再将此欲望借以任何名义,而去掌控他人,并将情绪的箭射向外面。反之,我们将回头做自己的功课。


看到了欲望,并不意味就是要压抑欲望,消除欲望,反之,正因为看到了,就会更敢于面对欲望,而欲望就似乎越来越平淡,当我们在一次次令自己焦虑恐惧的事件后发现自己的念头欲望,“原来是它”,“哦,原来又是它”,“原来还是它”,在此过程,每一次我们就对自我更深入了解一次,每次都变得更诚实勇敢一点,将不断生长出力量。林巨将此过程称为“洗心”,就样,心被一遍遍地洗涤,越来越干净,终有一天,发现那些曾经深深的欲望,深不可破的信念、深深的恐惧竟然平息了,无影无踪。

林巨的初、中级父母成长课,是从孩子教育中最被我们关注的问题入手,类似于引子,把孩子的各种问题现象解剖,带领我们看根源,看人性,而到高级课程,即成长小组(没任何学费)已经跳开儿童教育,或是说,解决不仅是儿童教育的问题,全然是运用“静诚正醇行”的方法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的演练、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工作关系、人际关系莫不在此中。是全然要拿自己的心解剖开刀不断向内挖掘的课了。

有朋友问可否不经初中级而上高级,林巨其实对高级课的要求只是读过养心经交上心得,但实际上,不经初中级课程,读养心经有可能难于消化,当然也有不少已经自修得不错的朋友,在高级课上,少过初中级的基础,经常是会自我意识到要回去补课,而我们几个已经在上成长小组的伙伴也经常回到初中期班里参加复训,而每次收获都更深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Rank: 3Rank: 3

2#
发表于 2011-12-2 10:42:4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逗逗妈妈 于 2011-12-2 11:02 编辑

在这样一所园里,我们中有多少高举反对应试教育的旗号,而心里的信念与应试教育相差无几呢?又有多少人,心里其实怀着的是“我觉得孩子接受巴园教育,就应该更有优势,而在小学表现更好,学习更好,”的念头,本为追求一种变相的优越感、安全感而来 ,而口上却为着“给孩子自由成长,快乐成长而来”,我们的口是心非是如此明显,我们的恐惧如此深重,它直直地反射回当下,我们得通过不断纠正孩子及身边的一切,让孩子回到我们心里所谓正确的路上来,此时我们还敢说我们能给孩子纯净的自由,爱他如他所是吗?恐怕孩子身在天堂,我们依然患得患失。

{:1_150:}接受新思想的妈妈,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喜欢比较传统教育出来的孩子哪里不好。其实,这些都是虚荣心,进一步说是不自信的表现,需要在比较别人的不足中,自己的优势得到印证。当发现有时候传统教育的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差劲,而自己崇拜的理想天堂有不尽完美的地方,自己心里的平衡就打破了,患得患失中,开始了新的焦虑。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犯了N多个语言上行为上的禁忌的妈妈仍然能带出不错的孩子来呢?后来才发现他们身上有我们转了一大圈最终要追求的境界:很多的“所谓很传统教育”的妈妈那种遇到事情不紧张、顺其自然的心态。虽然有很多貌似对孩子会造成伤害的错误言行,但本质的东西,却是我们很多新思想的妈妈缺少的:真正的接纳的态度,遇到事情顺其自然不焦虑的心态。

Rank: 6Rank: 6

3#
发表于 2011-12-5 16:21:31 |只看该作者
看过之后,很多话,令人反思!谢谢默妈,谢谢默妈如此用心!
http://blog.sina.com.cn/cocojobaby
因爱而生 2007.08.19

Rank: 3Rank: 3

4#
发表于 2011-12-6 14:18:51 |只看该作者
非常赞叹、随喜墨妈的变化,这些用心来抒写的字字句句,真正体现了爱心生智慧,清净心生智慧,孩子的成长之路,就是父母的修行之路,感恩孩子让我们重生,让我们理解、尊重和敬畏生命!
推荐大家有时间去听林句老师的课,自己看书不如去现场听讲,因为自己看书,终究会落在自己有限的知识理解范畴,吸收有限,而现场听是用耳根在听,心在感受,课后再看书,转知识成智慧才能有真实利益之处!
潘潘宝贝一家亲http://blog.sina.com.cn/080102pp

Rank: 3Rank: 3

5#
发表于 2011-12-6 14:21:09 |只看该作者
放下不是放弃,未曾拿起,又何谈放下!
  放下是非人我转头即空为何物,此一生,彼一生,生生息息。
  放下傲慢偏见,大我小我,我是谁?生所从来,死所去向。
  放下得失,有得有失虽是人生,毕竟都是挂碍!
  放下执著,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放下分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放下修行的时间,时间长短不代表智慧。
  放下自以为是的修行经验之谈,成就道的方法如恒河沙子的数目一样多,谁说别人一定要走自己的路?走同样的路,因路人不同,感受也不会一样。不要急于去否定别人……
  放下别人与自己观点不同时的“心中妄念”,一个不能接受客观现实的人,不能正视别人的反对见解,就是作茧自缚的人,永远跨越不了“我”的屏障!
  放下曾教导,帮助别人的念头,别人若因自己的话而受益,功不在己,而是他人有智慧可以接受。好为人师者,很多时候看到的是别人的错处,欣赏的是自己的“才智”。
  放下做的种种功德和好事,一切都是过去,今天的善良,不代表明天的善良。尽量每天都怀慈悲善良心,忏悔每个今天做的错事和错的念头。
  放下曾经的经验,经验虽可做为老师之导行,但不代表就是成就和觉悟。
  放下想让别人认可自己的心,心若为外物所牵,心就有恐怖有担忧。劝自己不要老想做最好的,凡事尽心努力过,无可怨、无可悔;言语真诚随自然。
      放下,才有广阔的胸怀去容纳好和不好的。
      放下,才有清醒的大脑保持清净心。
      放下,才是活在当下,心得解脱……
潘潘宝贝一家亲http://blog.sina.com.cn/080102pp

Rank: 3Rank: 3

6#
发表于 2011-12-6 16:33:44 |只看该作者
油然而生的喜悦,为潘妈和默妈....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有到来.只有当下,才是真实..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看到自己,认识自己,走进自己的内心,看到真实的自己,爱这个真实的自己.
提起来,放下去.得自由!

Rank: 6Rank: 6

7#
发表于 2011-12-7 11:03:16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潘潘


    随喜赞叹!

Rank: 6Rank: 6

8#
发表于 2011-12-13 11:54:1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小默妈妈

感谢默妈分享!受益匪浅!

Rank: 6Rank: 6

9#
发表于 2011-12-13 11:56:5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潘潘

“心老为外物所牵,心就有恐惧有担忧”。。。。。。潘妈言语间的总是充满智慧

Rank: 6Rank: 6

10#
发表于 2011-12-15 11:53:53 |只看该作者
感谢智慧默妈、潘妈的分享,慢慢地体悟~
思予的天空http://blog.ci123.com/lw7197
2007.0817  狮子座的小豆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4-27 08:21 , Processed in 0.02803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