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玉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心得] 转胡萍针对中国华德福教育的思考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6#
发表于 2012-7-8 23:28:47 |只看该作者
杨颜老师 发表于 2012-7-8 16:09
就我的观察来看,绝不是中国华德福一种教育的问题。。。。。

这样的现象在“新教育”出现的初期,实在是 ...

你说得太好了,杨颜,教育不是一个僵硬的模子,把孩子硬往里面套肯定不行。教育不但是科学和艺术的高度结合,而且需要教育者用心去领悟对每一个不同孩子的不同引导方式。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5#
发表于 2012-7-8 16:09:28 |只看该作者
就我的观察来看,绝不是中国华德福一种教育的问题。。。。。

这样的现象在“新教育”出现的初期,实在是太普遍了。新教育成了狂热的代名词,理性却有缺失。而教育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用艺术的心做教育   
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ngyanmeishu
QQ群:86301823

Rank: 9Rank: 9Rank: 9

4#
发表于 2012-7-8 09:59:13 |只看该作者
胡萍:

还有几篇思考没有写完,敬请期待《我对中国华德福教育的思考之四——“提前唤醒”》!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3#
发表于 2012-7-8 09:58:28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国华德福教育的思考之三——不可以把孩子做成华德福教育的标本

胡萍




    上个月到一个城市去讲课,开讲之前在门口遇到一位母亲,她拦着我焦急地:“胡老师,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我停了下来,她带着哭腔,眼里有泪地述说:“我的女儿4岁,在我们当地的一所华德福幼儿园里,她很喜欢做针线,我也满足她这个爱好,但是,因为我支持女儿做针线,华德福幼儿园的老师对我大会批小会斗,把我当成背叛华德福的人,连续几周都这样,我已经无法忍受了,你说他们这样做对吗?”我回答:“他们这样做是彻底做错了!你对女儿的支持是对的。”   

    因为在全国各地讲座,接触到了各种教育的家长,也到过很多幼儿园参观,其中也有华德福幼儿园。我听过很多关于华德福教育的现象,这个母亲的亲身经历让我想到了更多母亲的困惑:“胡老师,华德福幼儿园不准许孩子使用剪刀,但我的孩子这段时间很想用剪刀来剪纸,我可以满足孩子吗?”“胡老师,我的孩子在华德福幼儿园,他喜欢玩积木搭建,但老师说不可以,幼儿园里也没有积木,我该不该让孩子玩呢?可以让孩子在家里玩吗?”“胡老师,我的孩子在华德福幼儿园,幼儿园教孩子画画只准画湿水彩,我的孩子画了一个人,被老师说了一顿,让孩子以后不可以再画这样的画”……

    突然想到一次与湿水彩有关的事情,那次是去一个推行纯华德福教育一年多的班级给孩子们上性健康教育课,教孩子们如何保持生殖器卫生,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尊重他人的隐私,这些孩子的年龄在6岁左右。按照我给孩子上课的程序,孩子们要先画男孩和女孩,由此引入孩子们对男孩和女孩身体有何不同的思考。令我大跌眼镜的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孩子们画的全是花和草,20个孩子没有一个画了人!联想起刚上课时我让孩子们坐到位置上,他们仿佛在梦游一般,听到一位老师的歌声后,才梦游一般地坐到位置上去了,我的第一直觉是“这些孩子听不懂人说的话了”,十年来我给6岁左右的孩子上课,从来没有遇到这般状况——老师的指令是画人,孩子统一整齐地画了花。后来园长告诉我,这个班的老师崇尚华德福教育,参加过很多培训,她的班的孩子画画就画湿水彩,只能够画湿水彩的花和草。再后来,我的直觉真的被其它人应验了,我得到的消息是:这些华德福孩子到了小学后,不会听老师的指令,老师和我的感觉一样——他们不会听人说话,梦游一般的在学校。

    教育是为孩子的发展服务还是把孩子做成华德福教育的标本?如果是为孩子的发展服务,那么,就应该遵循孩子的内在发展,帮助孩子完成发展任务。如果是在做这个教育的标本,那么就会用华德福的框框去限制孩子的内在发展。

    孩子4~5岁时自发的喜欢画人,这一定是孩子内在发展的需要——他在认识人,也在认识自己身体的结构,这是儿童自我认知发展的内在需要,如果华德福明白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就应该准许孩子画人,而且可以为孩子准备尽可能多的美术用品,比如蜡笔、铅笔、水彩笔、各种颜料,这样孩子才能够接触到更多更广的美术世界,单一的湿水彩和只能够画花草,这是对孩子认知和发展的限制

    4岁的女孩喜欢做针线,这项工作能够带给4岁女孩专注力的发展;每个针线活孩子自己设计和完成,这是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机会;大臂和小臂功能的协调性发展、手指间肌肉及力量的配合能力的发展;每个针线活的完成给孩子带来的成就感是让4岁女孩发展自信的基础,也是她自我效能认知(认识到自己能够做什么)的过程;针线活能够成为孩子一生的兴趣和爱好……然而,华德福老师不能够看到女孩热爱的针线活给她带来了如此多的发展,她们只会用华德福的框框来限制女孩:我们华德福教育是不准许做针线的,所以,你不可以做针线。这样的模式不是将孩子做成华德福教育的标本了吗?

    再说让孩子使用剪刀的问题。当孩子非常喜欢使用剪刀来剪纸时,除了专注力得到发展,孩子在使用剪刀时,手的运动促进了大脑的发展,手、脑、眼的成功配合能够让孩子获得成就带来的高级精神愉悦,当看到自己用剪刀改变了纸的形状,做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时,这对他自我效能的积极认知有着巨大的作用。记得我的儿子当时2岁多时,突然对剪刀感兴趣,强烈的剪纸欲望,当时我就给他买了平口剪刀,这样不容易伤到孩子,然后为他提供大量的废旧报纸,每天任他剪个够,大概有2个多月后,他的兴趣才慢慢退下来,然后新的兴趣又出现了,儿童的发展就是这样,当这个阶段的发展获得满足后,便往下一个阶段发展。

    作为父母和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然后为他提供发展的空间,帮助他完成这个阶段的建构,这样的教育就是为孩子服务的,如果让孩子来适应某一个教育模式,就是让孩子为教育服务,这样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在把孩子做成了某种教育的标本,这是与现代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的。

    无论一个教育多么的“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如果做教育的人没有用教育来为孩子服务,而是让孩子成为这个教育的附庸,就是不尊重孩子。这不是教育的错,是做教育的人的错。



未完待续

点评

蒲公英  个人感觉,不管是什么工具或者材料,只要能在能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都可以让孩子尝试。只要能够通过动手制作出一个东西,就是把想法变成了一个现实。应该鼓励孩子去尝试。  发表于 2012-7-10 09:55:41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2#
发表于 2012-7-8 09:57:31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国华德福教育的思考之二——怎样的幼儿园才是适合孩子成长的?

胡萍




    在芭学园实施完全华德福教育前,有一个五岁的女孩,上天赋予了她完美的感性,给她一团泥巴,她就能够做出各种形态和表情不一的动物,一边做一边编故事,每个动物都进入了故事的情节中,动物们的表情也与情节中的喜怒哀乐一致,情节跌宕起伏,如果写出来,一定是一个童话剧本,我常常被她的这种天赋折服。然而,上天却没有赋予她数理逻辑的才能,亲身经历了李跃儿老师对她数理逻辑能力的帮助过程,那个艰难啊!一次,李跃儿拿了七根纺锤棒(蒙氏教具)和三根筷子,问女孩一共有几根,她回答有十根,李老师再问:“能告诉我有几根纺锤棒?几根筷子吗?”女孩回答不出来。为了在家里更好地帮助孩子,女孩的妈妈也参与了这个过程。针对这个女孩的情况,我在想:她的确很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华德福教育啊!这样的教育能够给予她感性的长处更多的发展空间。因为当时芭学园为她这样的孩子准备了需要的空间,所以,她的天赋发展没有受挫。

    我与李跃儿讨论了我儿子与5岁女孩的情况,在芭学园实施全面华德福之前,我儿子这样的天赋理性的孩子和女孩这样天赋感性的孩子,在芭学园都能够获得发展的空间和帮助,但在实施全面华德福后,天赋理性的孩子发展受挫,这样的幼儿园不能够为各种天赋的孩子提供合适的帮助,这是一所“好”的幼儿园吗?李跃儿一直坚持的教育理念就是帮助各种天赋的孩子获得发展,但实施单纯华德福后,显然违背这样的教育理念。从尝试华德福到认识到华德福的缺陷,这需要时间。我也能够从李跃儿每年的讲座中感受到她在尝试华德福和蒙氏教育中产生的一些纠结,这些纠结体现在了每年讲座中她对这些教育模式的不断肯定与否定之中。

    美国园长来了一年多以后便离开了,芭学园终于到了该“拨乱反正”的时候了。2010年的12月,我刚好到北京,李跃儿让我参加芭学园的年度总结会。事先她没有告诉我会议的任何内容,会议在乡郊野外的农家院进行。会议中让老师们讨论什么样教育环境才是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还要制定下一年的教育计划。老师们分组讨论,然后代表发言。这个过程中李跃儿老师始终没有发言,最后,她给了我这个旁听者一个发言的机会,我将自己对华德福的思考说了出来,也谈到了我认为一所有益于对各种天赋的孩子都能够获得帮助的幼儿园应该是兼收并蓄的观点。会议结束后,李跃儿告诉我:“我们之前没有沟通过,你知道你的发言对今天的重要性吗?真是太及时了,这样的思考也是我想说的,但从你这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谈,更恰当。”至此,我才明白她决心在这次会议后恢复芭学园的多元化模式,她把这次会议称为“遵义会议”,我大笑哈哈!那天晚上,北京突降暴雪,大家都没有带够衣服,第二天的会议,所有老师都裹着被子开会。

    任何教育都有其优势和不足,做教育的人需要认识清楚自己所做的教育存在何种优势与不足,然后采众家教育之长补自己之短,在这样的基础上建构幼儿园的教育元素,才能够让天赋理性的孩子和充满才情的女孩都能够获得发展的空间。“遵义会议”之后,芭学园在保持了华德福部分长处的基础上,重新将蒙氏工作放入孩子的教学计划中,现在的芭学园有一间很大的蒙氏工作室,4岁以上的孩子会安排蒙氏工作,在这间蒙氏工作间里,有古色古香的桌子和柜子,那是李跃儿亲自淘来的,有丰富的工作材料,孩子们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中工作,获得的不仅仅是蒙氏工作带来的内在发展,还有对环境美感的审美发展。

    芭学园之所以能够被关注,她不是一所各种教育的简单大拼盘,而是李跃儿在儿童心理发展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各家之长,结合本土文化所创建的一种教育,其教育的宗旨是培养易于生存的孩子。在李跃儿老师每年4月的全国网友培训和7月的全国教师培训中,我们都能够从她精彩的讲课中感受她所创建的芭学园给我们带来的本土化教育。

    几年来,芭学园经历了这样的成长过程,从尝试各种泊来教育到最终创立符合本土孩子成长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多年来,李跃儿老师一直没有脱离一线工作,至今都还给孩子们上课,为家长们答疑。现在,芭学园已经有了稳定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不再盲目和追风,这对于芭学园的孩子和家长来说,是最大的福气。

    很多人问过我:“芭学园就是华德福吗?李跃儿就是搞华德福的吗?”以这篇博文来正视听——芭学园不是华德福教育。如果像了解芭学园,可以到李跃儿网站。



未完待续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6-10 06:21 , Processed in 0.02197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