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皮皮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巫专栏] 好父母成“祸害”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25#
发表于 2011-8-17 13:18:29 |只看该作者
刚才说到选择太多让孩子内心焦虑,烦躁。这种结果的孩子缺乏宁静祥和的内心力量。

这个里面, ...
其乐无穷 发表于 2011-8-17 13:15



    有本书《大学文科是什么》里面有个教授也提到这个问题,说你们现在是这么多专业不知道读什么,我们那时是没有书读,有个专业就读,读什么都读得好,读什么都把它读通。

Rank: 8Rank: 8

24#
发表于 2011-8-17 13:17:59 |只看该作者
刚才说到选择太多让孩子内心焦虑,烦躁。这种结果的孩子缺乏宁静祥和的内心力量。

这个里面, ...
其乐无穷 发表于 2011-8-17 13:15



    这样说我就懂了。多谢翻译。

确实古人的智慧了得啊。绕来绕去还是要回来的。

Rank: 6Rank: 6

23#
发表于 2011-8-17 13:17:07 |只看该作者
{:1_152:}回复 22# 皮皮妈

Rank: 8Rank: 8

22#
发表于 2011-8-17 13:16:34 |只看该作者
有很多人觉得思考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呢?很多东西不能走形式,搞得想思考的人很怕怕,觉得是不是伤害孩 ...
禾苗苗 发表于 2011-8-17 13:01



    另外,确实就是不能走形式,盲目按照别人的尺子衡量自己的行为,只有当某种价值观成为自己内在的主导时,内在和行为才统一,才能和谐喜悦,所谓知行合一。

Rank: 6Rank: 6

21#
发表于 2011-8-17 13:15:41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 皮皮妈


    游离过以后才这样的,哪敢天生理直气壮啊,咱一介小老百姓!{:1_114:}

Rank: 7Rank: 7Rank: 7

20#
发表于 2011-8-17 13:15:33 |只看该作者
请说普通话。我比较没文化,看不懂。
皮皮妈 发表于 2011-8-17 13:00



    刚才说到选择太多让孩子内心焦虑,烦躁。这种结果的孩子缺乏宁静祥和的内心力量。

这个里面,古人就说过啦,五色是指颜色特别多以后,眼睛就什么也看不到啦(眼睛看到了很多,但其实什么也没有看到的意思你还不明白吗{:1_131:}),五音五味等等都是这个意思的不同表达而已。

最后在这样丰富多彩的环境里面,孩子没有宁静,只有烦躁、焦虑,这是最后一句话的大概意思哈。

Rank: 8Rank: 8

19#
发表于 2011-8-17 13:13:47 |只看该作者
有很多人觉得思考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呢?很多东西不能走形式,搞得想思考的人很怕怕,觉得是不是伤害孩 ...
禾苗苗 发表于 2011-8-17 13:01


无论什么理念,只要理直气壮就好,就怕三天左三天右,游移不定。

Rank: 2

18#
发表于 2011-8-17 13:05:02 |只看该作者
曾有人说过,无论父母怎么做,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按这个说法,我只能希望,这伤害是可控并可修复的

Rank: 6Rank: 6

17#
发表于 2011-8-17 13:01:58 |只看该作者
这也是我最近的感悟。给孩子太多的选择权,实际上是剥夺孩子的能量,从这点上更理解了华德福说的少让孩子思考,而是给她创造固定有规律的生活节奏。皮皮妈 发表于 2011-8-17 11:34


  有很多人觉得思考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呢?很多东西不能走形式,搞得想思考的人很怕怕,觉得是不是伤害孩子了------我以前就曾经这么去套过,现在理直气壮地鼓励孩子爱思考。

Rank: 8Rank: 8

16#
发表于 2011-8-17 13:00:17 |只看该作者
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跟静心有关系。

老子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 ...
其乐无穷 发表于 2011-8-17 12:56



    请说普通话。我比较没文化,看不懂。

Rank: 8Rank: 8

15#
发表于 2011-8-17 12:59:49 |只看该作者
读了全文给了我新的视角,不可矫枉过正.

还是个度的问题,分清到底是孩子的需要还是父母的需要,无论是物质 ...
红蝈蝈 发表于 2011-8-17 12:55



    有朋友总结的好,说咱们还在矫往,这篇文章谈到了过正,两头咱们均需谨慎。

Rank: 6Rank: 6

14#
发表于 2011-8-17 12:59:24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其乐无穷


    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是否感觉更幸福?物极必反,平衡,平衡。
贝贝他妈 发表于 2011-8-17 12:54


     封闭的幸福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就像现在不丹、朝鲜一样,我们不可能也回不去那种年代了。再说,幸福本来就是相对的,过程就是一种体验,不存在你的教育就是幸福的,别的教育就不幸福了,这个真是需要我们李网家长深思,不要从一个极端跑向另一个。
   反正,积极地追求,智慧地谋划,坦然地接受,这么几点,我们古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Rank: 7Rank: 7Rank: 7

13#
发表于 2011-8-17 12:56:2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其乐无穷 于 2011-8-17 13:02 编辑
作为一名母亲,我对此再熟悉不过。我从来不对儿子说:“这是你的烤奶酪三明治,”而是说:“你想吃烤奶酪还 ...

这也是我最近的感悟。给孩子太多的选择权,实际上是剥夺孩子的能量,从这点上更理解了华德福说的少让孩子思考,而是给她创造固定有规律的生活节奏。
皮皮妈 发表于 2011-8-17 11:34


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跟静心有关系。

老子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上次罗大伦讲课,也提到这一点,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应该给孩子培养宁静祥和的心态,定心,静心,在孩子的情绪管理上有莫大的帮助,能够给到孩子的幸福感的建立。

南师曾经有一本是提到:儿童将身心静定下来,让儿童于天地、自然混而为一,此时生命内在的潜能才会苏醒。

这些方面,华德福的理念也基本一致,所以是我比较认可的华德福的地方。

Rank: 8Rank: 8

12#
发表于 2011-8-17 12:55:37 |只看该作者
读了全文给了我新的视角,不可矫枉过正.

还是个度的问题,分清到底是孩子的需要还是父母的需要,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层面的

Rank: 6Rank: 6

11#
发表于 2011-8-17 12:54:4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其乐无穷


    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是否感觉更幸福?物极必反,平衡,平衡。{:1_129:}

Rank: 7Rank: 7Rank: 7

10#
发表于 2011-8-17 12:49:47 |只看该作者
巴彻这样的妈妈并不罕见。莫吉尔说,每年开学时,大学都用各种招数“驱赶”新生父母。芝加哥大学在开学典礼 ...

他们不能忍受这样的想法:选择一种兴趣或者机会就要放弃其他,所以他们花费多年,希望能找到完美答案。他们没弄明白,他们应该寻找‘过得去’的答案,而不是完美答案。”而当我们给孩子提供无数选择的同时,就向他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他们有资格过完美生活。恰如哈佛心理学家丹·肯德隆所言:“当他们感觉不爽,就会有另外一种选择摆在面前。”莫吉尔说得更坦率:父母用丰富的选择造就了焦虑而又有优越感的孩子,她称之为“残废的皇族”。

皮皮妈 发表于 2011-8-17 11:28


觉得这些困惑美国和中国挺相似的。

这一点我挺有启发:莫吉尔说得更坦率:父母用丰富的选择造就了焦虑而又有优越感的孩子,她称之为“残废的皇族”。

和许多父母一样,我一直以为给孩子多种选择可以培养他们的力量感,让他们觉得自己更有控制力。但施瓦兹的研究表明,太多选择可能会使人更加沮丧,更加失去控制。



----------------------------
当总有选择的时候或者选择太丰富之后,孩子们已经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什么啦。其实孩子已经离自己的内心更远啦。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11-8-17 12:43:23 |只看该作者
老天哪,这么长我还是抓住了一句我很认同的:

讽刺的是,在很大程度上,自信与一个人将来会否开心关系不大,特别是当自信心来自不停的宽容和表扬,而不是来自真正的成就时。琼·图文齐说,研究表明,能预示一个人将来是否充实和成功的是坚定性、适应性和接受现实检验的能力,具备了这些品性,人们才能顺利过日子。


呵呵,这篇文章确实适合咱们这里如此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自我建构的父母,当然包括我。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Rank: 6Rank: 6

8#
发表于 2011-8-17 11:59:38 |只看该作者
童年时期坚决保护!青少年时期坚决放手!积极、正向引导孩子,有意识地让自己改变,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好宏伟的目标,偶能做到不?
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11-8-17 11:58:31 |只看该作者
这段给我的感受是,父母的角色是一个忠实的陪伴者,而不要去做孩子童年的营造者。陪伴着就好!
朵云妈妈 发表于 2011-8-17 11:52



    你先看全文吧。里面还着重提到陪伴呢,陪伴不是咱们一直努力去做的,不但要陪,还要高质量全心全意的陪。

  我记得前几年有次华德福培训,说是孩子回家从来不说学校的事情,后来他们夫妇也想看了,他的生活是他的,我们的生活是我们的,没必要一直都知道他生活的一切细节。当时对我就小震撼了下,我就是很八卦,恨不得事事都知道,回来方便八卦的啊!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11-8-17 11:52:45 |只看该作者
我们可以保护他们免受下流同窗、糟糕成绩等各种因素的伤害,但在人生中他们总会遇到不快。事实上,在不遗余 ...
皮皮妈 发表于 2011-8-17 11:33


这段给我的感受是,父母的角色是一个忠实的陪伴者,而不要去做孩子童年的营造者。陪伴着就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6-17 19:47 , Processed in 0.029004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