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玉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心得] 转胡萍针对中国华德福教育的思考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86#
发表于 2012-7-13 15:42:0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莫兰 于 2012-7-13 15:43 编辑

胡萍说的到底是哪里的华德福幼儿园?连剪刀针线也不给用?我女儿幼儿园的时候做过多少手工,自己缝的小包包叠起来有一摞!她看到的怎么尽是这种不靠谱的幼儿园和不靠谱的老师?
我好像不太喜欢胡萍的这种。。。姑且称为辩论风格的东西,好像太不客观了,太想辩赢了。
有些东西,稍微转述一下,语气稍微变一下,离原来说话者真实的意思就可以有很大差别,以此作为论点的基础,不可信。
华德福也好,什么也好,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何必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
我本来也不是华德福的蹙拥,但这篇文章我看着还是不爽哈哈~

Rank: 7Rank: 7Rank: 7

85#
发表于 2012-7-13 12:42:00 |只看该作者
哈,学术帖我喜欢。今天明月没来上课,午饭过后我就无聊了,没人跟我聊天啊!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9Rank: 9Rank: 9

84#
发表于 2012-7-13 10:56:51 |只看该作者
《转帖》斯坦纳平身介绍
鲁道夫.史代纳(Rudolf Steiner,),奥地利社会哲学家。
生平

鲁道夫.史代纳出生在下奥地利邦森林区里的克拉列维察(Donji Kraljevec,当时属於奥匈帝国,今位於南斯拉夫境内)的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约翰.史代纳(Johann Steiner,1829–1910)是位铁路公务员;母亲名叫法兰契丝卡.玻利尔(Franziska Steiner,1864–1927)。妹妹李欧波蒂妮(Leopoldine,1864–1927)身为缝纫师,与父母共住直到终老;弟弟古斯塔夫(Gustav,1866–1941)一出世便丧失听觉。由於父亲工作的关系必须经常在下奥地利邦境内搬家。史代纳在小学期间的少量课堂之余便已开始独立自修,求取知识,尤其对几何学感到兴趣。他自称在十六岁那年已经读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实用中学毕业後史代纳获得一笔可资助他在维也纳科技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t Wien)就读四年的奖学金(1879-1883)。在大学里他攻读中学数学与自然科学教育,同时到维也纳大学旁听哲学、文学和历史相关的课程。由於奖学金的资助年限使得史代纳不得不在1883年中断学业。一直到1891年他才在亨利希?冯史坦(Heinrich von Stein )的指导下以论文《认知理论的基本问题》("Die Grundfrage der Erkenntnistheorie",後来增加此论文的内容并以书名《真理与学问》"Wahrheit und Wissenschaft"出版)在罗斯托克大学(Universit?t Rostock)获得博士学位。

史代纳是人智学(anthroposophy)的创始人,这是一种充满灵智的世界观,用人的本性、心灵感觉和独立於感官的纯思维与理论解释生活,亦是新神秘主义在上个世纪交替时的统一概念。人类的许多生活领域就是在这概念的基础上得到来自史代纳具有影响力的启发并因此得以发展,像是教育学(华德福教育)、艺术(优律思美、人智学建筑)、医学(人智学医学)和农业(生机互动农业)。此外,史代纳潜心於科学,编辑了歌德的科学着作,并深受其影响。在「自由的哲学」(Die Philosophie der Freiheit,1894年)一书中转而钻研哲学;在他编辑的「文学期刊」中又探讨文学。

1913年,在多纳什城(Dornach)成立第一个哥德学园—一所文科(Geistewissenschften,人文科学)学校。同时还创始华德福(Waldorf)学校运动,建立了许多为残疾儿童、数学与科学研究、医学、农业及为培养讲演、音乐和戏剧方面人才的研究所。

史代纳到处讲演、着述。作品有「歌德的世界观」(Goethes Weltanschauung,1897年)、「神智学」(Theosophie,1904年)及自传体的「我的生活道路」(Mein Lebensgang,1924年)。卒於瑞士多纳什城。
早期的史代纳
1882年至1897年当史代纳还在念大学的时候,他同时也在编辑一本名为「歌德」的科学着作。在这段期间,他忙碌於编辑此书的两种版本,一个是Joseph Kürschner着作的「德意志民族文学」版本,另一个是之後从1890年起,为位於威玛,公爵夫人Sophie von Sachsen-Weimar-Eisenach刚成立的歌德与席勒档案馆撰写Sophie版本,这的版本今日是以威玛版(Weimarer Ausgabe)闻名。年轻的史代纳将他的注释视为哲学的倡议,以及能帮助读者理解文章,胜过於只能解释作品如何形成的注脚。他编辑的「歌德」得到对语文学研究多年的维也纳德语系教授Karl Julius Schr?er的帮助而得以完成。尽管对於斯坦纳有些特别的批评,部分甚至是错误的评论,他还是经由他的编辑作品而广为人知。在Joseph Kürschner写的「1895年以来的德意志文学月历」里,史代纳的介绍也占了八行之多。
神学阶段
在编辑工作结束後,在威玛时期已经演讲过许多不同主题的史代纳於1900年成为一个更专业的演讲者。一直到他死前的二十五年之间,他总共演讲过6000次。一开始他的讲稿由他与他的学生一起撰写,後来固定都由专业的速记员来记录,并且编辑成书。这些着作占了史代纳现存作品的一大部分。 从1899到1904年,史代纳在一所柏林劳工教育学校(Berliner Arbeiter-Bildungsschule)上课。熟识尼采的史代纳,在1900年尼采死後被视为尼采代言人的演讲者。1900年秋天他被一位柏林的伯爵 Cay von Brockdorff邀请至他的神学图书馆作关於尼采的演讲。他还参与了许多其他主题的演讲,并且很快就获得他一直以来拒绝与其为敌的神学家们的支持,成为他的重要听众。当1902年一个德意志神智学社团(Deutsche Sektion der Theosophischen Gesellschaft)成立时,史代纳接下了主席的位置。 这个神智学社团是一个秘密的、名声不好的组织,其中以1891年过世的创立者Helena Petrovna Blavatsky的教师为重心。Blavatsky在世的时候就已经被人指责他和轰动一时的召唤魔鬼骗人诡计有所牵连。藉由东方哲学他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神秘学代表。他的追随者Annie Besant也特别倾向印度教,并且在之後尝试将印度人克里希那穆提塑造成救世主。
晚期的史代纳
在神智学中断後,史代纳改变他的学说范围。当时「人智学」基本上还只是一个另外的名称,是他直到被神智学社团开除之前用来代替神智学的学说。他的两本书「神智学」(Theosophie,1904)和「秘密科学的轮廓」(Geheimwissenschaft im Umri?,1910)在这方面被当作人智学的基本教材。今日在史代纳作品的新版次里面,神智学的名称都被人智学或思想科学(Geisteswissenschaft)所取代。

晚期的史代纳强烈转向艺术和建筑。1910至1913年他的四出「神秘戏剧」(Mysteriendramen)在慕尼黑首演。从1913至1922年在他的领导之下,在巴塞尔(Basel)附近的多纳什成立了歌德纪念馆(Goetheanum)作为人智学社团的中心,以及思想科学自由大学(Freien Hochschule für Geisteswissenschaft)。木造的歌德纪念馆在1922至1923年的除夕夜被焚毁之後,史代纳设计了一个更大的、由混凝土建造的第二座歌德纪念馆,这座纪念馆直到1928年史代纳去世後才建好。

史代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已经和领导的政治家们有些交流,并且试着在战争结束後影响政治。因此他在1919年出版一份「对德意志民族与世界的呼吁」(Aufruf an das deutsche Volk und an die Kulturwelt),由Hermann Bahr、赫尔曼·黑塞及Bruno Walter所共同署名。战争的负债是史代纳所特别关心的议题。因此1919年他编了一本名为「战争的罪孽」(Die Schuld am Kriege)的修正主义的小册子,并由参谋总部司令Helmuth von Moltke所撰文。在反对德国败战债务的抗争下,史代纳甚至写了一篇阴谋论的文章来支持他的主张,在里头他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错归罪於犹太人。这篇看的见是史代纳作序的文章,之後被纳粹所吸收,特别是对神秘学感兴趣的Heinrich Himmler。在当时的评价

史代纳在他转为研究神智学的时候逐渐有名起来,他的演讲总是坐满了听众。他的巡回演讲部分是由一家柏林的经纪公司来负责规划,例如在1921至1922年斯坦纳的知名度达到最高峰的时候,名为Wolf-Sachs的巡回演讲。由於来听演讲的人潮众多,有时候需要警力来维持秩序。Die Neue Freie Presse报导他的演讲场场门票都售尽,并且「长达数分钟的拍手鼓掌与喝采」。史代纳对群众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他激起影响深远的思想启发,甚至招来部份偏好论战的排斥。专业的学者对斯坦纳大多持保留态度,不少人采取保持距离或讽刺的立场,甚至也有人在一旁幸灾乐祸窃笑。在当时的报纸上经常出现斯坦纳被评为「江湖骗子」的报导。

现代人制学教育的批评

评论

史代纳在他的时代已引起广泛的争论。争论的问题尤其是人智学的科学性,不能接受此论点的反对者代表是大学的科学系所教授、强烈抨击他基督学说里诺斯替教派学说的官方教会,另外还有尤其是在二十世纪末所讨论的种族主义问题,史代纳在他的神智学学说里的概念采用了种族主义的观点,特别是以种族根源为主题的叙述。
作品

史代纳的作品共可分类为36册、约6000份的演讲稿与建筑和艺术的文章。其中大部分的演讲是速记员与听众共同写成的,这些演讲稿首先是由私人印行并刊登在杂志上。
参考文献

大美百科全书编辑部,《大美百科全书》第二十五册,光复出版社。1990年:463页。ISBN 957-42-0266-6
用艺术的心做教育   
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ngyanmeishu
QQ群:86301823

Rank: 9Rank: 9Rank: 9

83#
发表于 2012-7-13 10:44:14 |只看该作者
明月照我心 发表于 2012-7-12 23:23
华德福一直强调善、美、真。但真正的顺序还是真善美。

中国其实是个最愿意表示善的国家,但它并未如华德 ...

严重同意“真善美”这样的顺序(假牙不算此列,哈哈)
用艺术的心做教育   
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ngyanmeishu
QQ群:86301823

Rank: 9Rank: 9Rank: 9

82#
发表于 2012-7-13 09:06:54 |只看该作者
不太懂华德福,但有一颗思辨的心,于是坐看各位高手和平论道很是快哉!

点评

福娃京京  排  发表于 2012-7-13 09:43:15
新生活

Rank: 6Rank: 6

81#
发表于 2012-7-13 08:56:33 |只看该作者
Elf 发表于 2012-7-11 23:14
说到调查,我看到过网上的一篇调查(论文),研究华德福高中毕业生的去向。调查列出了几所欧洲的华德福 ...

不知道与华德福比较的学校是什么样的,我觉得取全社会的学校是不公平的,因为不少华德福学校属于私立,收费、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度应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所以,华德福学校与蒙氏学校或者社会中上游学校取样对比比较合适。

正如,我相信咱们论坛上孩子的未来教育以及从业一定好于社会上平均孩子。

Rank: 6Rank: 6

80#
发表于 2012-7-13 08:45:27 |只看该作者
Elf 发表于 2012-7-12 23:25
我认为胡老师(姑且以胡老师为代表吧)与华德福之间的差异是信仰上的差异。

胡老师是相信科学、理性的。 ...

严重握手!

“而华德福的信仰呢?有没有人清楚地知道?华德福学校的孩子是不知道的,即使到了高中也不会知道,但会深受影响。家长很多都是不知道的。老师会不同程度地知道。”
----如果教育是显性的宗教背景,入基督教,佛教,家长学生是明明白白入学受教育,而且这些宗教对人类的看法与影响比较明确。但隐性的需要考证的宗教令人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还不知影响是什么。

华德福认为物质世界只是意识发展的一小段,人的意识进化将扩展到远远超过理性思考。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灵视”(史代纳自己就是个灵视者)。因此事实(物质世界的现实状态)和科技绝不是华德福青睐的。为什么华德福特别强调想象力呢?因为在人智学里,想象力的非理性认知形式会随着人的进化而走向灵视阶段。那才是人智学的重点。
华德福教育的课程、授课手段都是围绕其中心理念而设计的。
“灵视”---真不了解啊。我去找找资料看看。

这是一种信仰,就像无神论者、基督教信徒、佛教信徒各有所信一样,在信仰方面其实没多少可争论的。各自的体验和选择而已。
华德福教育说是非宗教的,但其实宗教性很强。正好也有一些人不属于任何教派,但宗教性很强。如果家长恰好是这样,并且想让孩子也受到这种影响,那么华德福教育就非常适合。

华德福教育说是非宗教的,但其实宗教性很强。---我也是这样看的!而且这个宗教不同于我们熟知的几种。

Rank: 8Rank: 8

79#
发表于 2012-7-13 04:39:13 |只看该作者
看来文章写的越长,文章里的那股子情绪也就弥散地越来越清晰,或者说因为没有获得反馈,所以情绪就出来了?

一个人不管是搞科学还是搞教育,如果不懂得自己的看法或者说观点是受自己哪些情绪支配的,还是自己真正的观点,就无法搞好科学和教育。搞宗教是不是这样呢?离宗教太远,就不明白了。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头像被屏蔽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78#
发表于 2012-7-12 23:28:56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Rank: 8Rank: 8

77#
发表于 2012-7-12 23:25:32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胡老师(姑且以胡老师为代表吧)与华德福之间的差异是信仰上的差异。

胡老师是相信科学、理性的。

而华德福的信仰呢?有没有人清楚地知道?华德福学校的孩子是不知道的,即使到了高中也不会知道,但会深受影响。家长很多都是不知道的。老师会不同程度地知道。

华德福认为物质世界只是意识发展的一小段,人的意识进化将扩展到远远超过理性思考。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灵视”(史代纳自己就是个灵视者)。因此事实(物质世界的现实状态)和科技绝不是华德福青睐的。为什么华德福特别强调想象力呢?因为在人智学里,想象力的非理性认知形式会随着人的进化而走向灵视阶段。那才是人智学的重点。
华德福教育的课程、授课手段都是围绕其中心理念而设计的。


这是一种信仰,就像无神论者、基督教信徒、佛教信徒各有所信一样,在信仰方面其实没多少可争论的。各自的体验和选择而已。

华德福教育说是非宗教的,但其实宗教性很强。正好也有一些人不属于任何教派,但宗教性很强。如果家长恰好是这样,并且想让孩子也受到这种影响,那么华德福教育就非常适合。



点评

阿毛阿飞  家长是否能清晰了解这种宗教特性?家长是否明确希望孩子受到这种影响?孩子本身是否适合接受这种影响?教育需要信仰,但教育是否需要宗教化?  发表于 2012-8-24 10:42:38
aries_2k  深以为然!  发表于 2012-7-13 09:22:09
头像被屏蔽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76#
发表于 2012-7-12 23:23:55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头像被屏蔽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75#
发表于 2012-7-12 23:20:37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头像被屏蔽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74#
发表于 2012-7-12 23:12:4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头像被屏蔽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73#
发表于 2012-7-12 23:09:35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头像被屏蔽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72#
发表于 2012-7-12 23:04:32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Rank: 8Rank: 8

71#
发表于 2012-7-12 22:59:27 |只看该作者

看到一个从小学到高中都在华德福学校上的人写的一篇详细的华德福学校评论。
https://sites.google.com/site/waldorfwatch/unenlightened
他后来是抛弃了华德福的理念的,但我觉得这篇评论写得还是中肯的。
他记忆中的华德福学校生活是美好的、教师也是可亲的。

他的批评是针对华德福的隐蔽的宗教性影响和对科学的贬抑。

文章很长,仅摘一点点:
----------

After I had been at the school only a few years, the notion of trying to see the world clearly had lost almost all meaning for me. Everything seemed symbolic rather than concrete, although what the symbols stood for was vague. Everything had its hidden deeps. It’s hard to remember now precisely how I was led to adopt this attitude.

仅仅在学校学习了几年,“要努力地看清世界”的观念已经几乎对我失去意义了。一切事物都是象征性的,而不是实实在在的,虽然象征什么也还是模糊。一切事物都有隐含的深度。我现在很难确切地回忆起我是怎样被引导到这种态度上。


No one could have mistaken Waldorf for a hotbed of intellectual excellence. Our teachers had different, overriding concerns. Waldorf’s priority was to quietly condition our souls and hearts to receive spiritual influences. To that end, our teachers subtly encouraged us always to move toward the light and away from the dark

谁也不会错认为华德福是要培养知识上的卓越。我们的老师有与此不同的、压倒一切的关注点。华德福最重要的是润物细无声地将我们的灵魂和心打造得能接收精神影响。为此,我们的老师用微妙的手法鼓励我们永远向光明前进,永远远离黑暗



For me, Waldorf’s impact was thrilling. I developed esoteric yearnings—I was eager for revelation—I longed for things transcendent, for supernal beauty and grandeur. The expectation of these blessings grew in me for years and sustained me. But then, gradually, a reaction set in. It became increasingly pronounced as I progressed through high school. I was pained that the world, and I, fell so far short—always, it seemed, so far short. Dreams of the transcendent remained just that—vague, alluring dreams, perpetually out of reach. Longing for the unobtainable is a prescription for frustration, or desperation. I continued to long—perhaps more than ever—but I came to feel that my longings were a burden.

对我而言,华德福的影响是可惊的。我发展出对神秘的渴望,我渴望着启示, 我向往超越的事物,向往超凡的美和庄严。多年来对这种福祉的期盼在我心中日益增长,支持着我。可是逐渐地出现反作用力,在高中的几年越来越明显。看上去这个世界和我都与这个目标差得太远了,看上去总是差得太远,这让我感到痛苦。超凡的梦想总是那么模糊的迷梦,永远触摸不到。渴望对不可获得的事物等于是要求挫折或沮丧。我继续渴望,比以前更加渴望,但我开始感到我的渴望是个负担。


All in all, science meant little to us. “Truth,” for us, tended to be a metaphysical rather than an empirical concept. Thus, the line between verifiable truth and woolly speculation became blurred.
总而言之,科学对我们没什么意义。对我们来说,“真实”更是个形而上的概念,而不是经验性的概念。因此,可证实的真实与稀里糊涂的猜测之间的界线模糊了。

Rank: 8Rank: 8

70#
发表于 2012-7-12 22:58:56 |只看该作者

看到一个从小学到高中都在华德福学校上的人写的一篇详细的华德福学校评论。
https://sites.google.com/site/waldorfwatch/unenlightened
他后来是抛弃了华德福的理念的,但我觉得这篇评论写得还是中肯的。
他记忆中的华德福学校生活是美好的、教师也是可亲的。

他的批评是针对华德福的隐蔽的宗教性影响和对科学的贬抑。

文章很长,仅摘一点点:
----------

After I had been at the school only a few years, the notion of trying to see the world clearly had lost almost all meaning for me. Everything seemed symbolic rather than concrete, although what the symbols stood for was vague. Everything had its hidden deeps. It’s hard to remember now precisely how I was led to adopt this attitude.

仅仅在学校学习了几年,“要努力地看清世界”的观念已经几乎对我失去意义了。一切事物都是象征性的,而不是实实在在的,虽然象征什么也还是模糊。一切事物都有隐含的深度。我现在很难确切地回忆起我是怎样被引导到这种态度上。


No one could have mistaken Waldorf for a hotbed of intellectual excellence. Our teachers had different, overriding concerns. Waldorf’s priority was to quietly condition our souls and hearts to receive spiritual influences. To that end, our teachers subtly encouraged us always to move toward the light and away from the dark

谁也不会错认为华德福是要培养知识上的卓越。我们的老师有与此不同的、压倒一切的关注点。华德福最重要的是润物细无声地将我们的灵魂和心打造得能接收精神影响。为此,我们的老师用微妙的手法鼓励我们永远向光明前进,永远远离黑暗



For me, Waldorf’s impact was thrilling. I developed esoteric yearnings—I was eager for revelation—I longed for things transcendent, for supernal beauty and grandeur. The expectation of these blessings grew in me for years and sustained me. But then, gradually, a reaction set in. It became increasingly pronounced as I progressed through high school. I was pained that the world, and I, fell so far short—always, it seemed, so far short. Dreams of the transcendent remained just that—vague, alluring dreams, perpetually out of reach. Longing for the unobtainable is a prescription for frustration, or desperation. I continued to long—perhaps more than ever—but I came to feel that my longings were a burden.

对我而言,华德福的影响是可惊的。我发展出对神秘的渴望,我渴望着启示, 我向往超越的事物,向往超凡的美和庄严。多年来对这种福祉的期盼在我心中日益增长,支持着我。可是逐渐地出现反作用力,在高中的几年越来越明显。看上去这个世界和我都与这个目标差得太远了,看上去总是差得太远,这让我感到痛苦。超凡的梦想总是那么模糊的迷梦,永远触摸不到。渴望对不可获得的事物等于是要求挫折或沮丧。我继续渴望,比以前更加渴望,但我开始感到我的渴望是个负担。


All in all, science meant little to us. “Truth,” for us, tended to be a metaphysical rather than an empirical concept. Thus, the line between verifiable truth and woolly speculation became blurred.
总而言之,科学对我们没什么意义。对我们来说,“真实”更是个形而上的概念,而不是经验性的概念。因此,可证实的真实与稀里糊涂的猜测之间的界线模糊了。

点评

每每  隐蔽的宗教性影响---隐蔽这点其实很可怕。  发表于 2012-7-13 08:35:03

Rank: 8Rank: 8

69#
发表于 2012-7-12 22:44:18 |只看该作者
容宝妈妈 发表于 2012-7-12 18:40
嗯?我怎么印象中看过一个这种类比数据,但结论是华德福学生从事艺术和人文的居多,理工偏少,这个比例是 ...

我看到的这个调查,以及网上另一个对北美华德福学校毕业生的调查,都是从事文科、艺术的百分之四十多,理工的百分之四十多但少于从事文艺的。非华德福学校的比例没很大差异。 但如果再看细分,华德福毕业生从事教育、表演的高于其他学校,从事工程的比例非常少。
头像被屏蔽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68#
发表于 2012-7-12 19:23:55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头像被屏蔽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67#
发表于 2012-7-12 19:19:22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6-10 02:47 , Processed in 0.02923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