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华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169#
发表于 2014-3-3 11:10:09 |只看该作者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激情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点评

华妈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  发表于 2014-3-6 11:05:50
华妈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发表于 2014-3-6 11:04:32
华妈  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  发表于 2014-3-6 11:03:17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168#
发表于 2014-3-3 11:09:39 |只看该作者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点评

华妈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  发表于 2014-3-6 11:02:13
华妈  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  发表于 2014-3-6 11:01:53
华妈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发表于 2014-3-6 11:01:30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167#
发表于 2014-3-3 11:09:10 |只看该作者
    还可以举出许多例子,说明一旦关于机器、机械的理想在童年和少年时期成了学生的指路明灯,就可以把人吸引到机床旁边、联合收割机的方向盘后面和电工的修理台旁边去!我回想起一些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就热衷于技术(机器、机械、金属加工、设计、装配)的学生。是什么东西使普通的劳动(人们现在还习惯地这样称呼它)变成了他们的生活理想,成了他们精神追求的目标呢?这就是:这种劳动早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就作为一种创造活动(正因为如此,它已经不是普通的劳动了)进入了学生的精神生活。

    还有一个K.维克托,他在中学毕业后当了电器钳工,已经工作了两年多。他每天跟各种各样的机器和机械打交道。他的热烈的愿望是把最费力、最单调的劳动操作机械化。

    我回想起维克托上学的年代,他当时就是一个小幻想家。从9岁起,他就积极参加“少年模型设计家”小组。10岁上维克托做了一个直流发电机的活动模型,12岁上制作了一个微型电熔炉。   Д.萨沙,早在三年级时就是“少年发动机手”小组的积极参加者。我们学校有一个为年幼儿童设立的小组,孩子们在这里拆装小型的发动机,开动它们,把发动机和工作机组成联合机——所有这些联合机自然都是先做小的模型,但是它们点燃了对真正的技术的理想的火花。就是我们这个小发动机手萨沙,在四年级时已经能够驾驶微型汽车了。13岁时,他修好了一台被人丢在垃圾场上而被孩子们拣回来的发动机。中学毕业后,萨沙当了推土机司机,后来成为内燃机械师。听人们说,这位年轻的机械师单凭声音就能判断出机器的哪个零件或部件出了毛病。这个青年有一个理想:他想减轻操纵拖拉机的劳动,用按钮代替那些沉重的操纵杆,使拖拉机手的工作变得更轻松些。

    我可以讲述我们的几十个学生的类似的生活道路的故事。对这些人来说,劳动已经像读有趣的书、欣赏音乐、和朋友聚会一样成为需要。他们热爱劳动,因为劳动从童年起就进入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成了他们的理想,唤起了他们的最深刻的欢乐感——发现世界、进行创造的欢乐感。

    我们在培养新人。我们的目标是给每一个人以幸福。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最高的社会福利就在于:那时候将没有一个不幸的、无才能的人。

    而真正的幸福的根源何在呢?就在于创造,在于创造性的劳动。我们正在一年一年地接近这样的境界:使每一个人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都得到满足。人就其本性来说,不单单是一个消费者,所以,满足其生活资料的需要固然是重要的、决定性的先决条件,但它毕竟只是幸福的先决条件。而生活的真正幸福,则是在劳动中,在人类活动的其他领域中享受心爱的创造性活动。

    我们的光荣的、艰难的而又扣人心弦的目标,就是在每一个人面前揭示劳动的伟大,努力把每一个人培养成劳动的创造者、诗人和艺术家。共产主义的学校将是人的幸福的锻造场,我们今天正在为这种学校打基础。我们对每一个儿童的命运负有责任。

点评

华妈  生活的真正幸福,则是在劳动中,在人类活动的其他领域中享受心爱的创造性活动。  发表于 2014-3-6 11:00:09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166#
发表于 2014-3-3 11:08:52 |只看该作者
    我的青少年试验家们最终地爱上了土地,爱上了植物。12、13岁的少年,还有对他们的事业也入了迷的小朋友——8、9岁的孩子,已经在幻想为每一种农作物发明一种专用的肥料:种向日葵用这一种肥料,种荞麦用另一种肥料,种黍子用第三种肥料。孩子们把每一堆厩粪都看成是财富,他们从外形上看去就能分辨出富饶的、肥沃的或者贫瘠的土地。

    这是一种奇怪的、惊人的现象:跟粪堆打交道竟变成了有趣的、迷人的事情!从表面上看起来,还是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同样的事——收集粪肥,把它和某种有机质的残渣拌和起来,耕地或者挖土。但是,只有旁观的人才可能这样看问题。而对我们的孩子们来说,这些活动却是去发现自然界这部巨著的一页又一页的新篇章。

    劳动变成了真正的创造。每过一周,每过一月,劳动中就会增加某种新的东西。 孩子们不断提出新的幻想,向往新的前景。自然界的奥秘向他们揭示得越多,他们对一切与土壤、植物有关的事物就越敏感,越容易接受。

    譬如我们面前是一片坡地,它已经被雨水冲刷得满是沟沟道道。为什么雨水能这么容易地把宝贵的黑土层冲走呢?难道只是由于那里的土地常常被耕作的缘故吗?可是你看旁边另一片坡地,那里也有湍急的溪水在流,土壤也是耕过的,可是并没有冲刷的痕迹。这是为什么呢?使我高兴的是,孩子们的喜欢探究的思想已经在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了。

    几星期、几月、几年过去了,不断地进行着新的试验,学生们运来许多吨肥料,挖了几千立方米的土。每一次新的播种,每一根长出来的麦穗,都不是同一样事情的重复,而是对大自然的奥秘的一次次新的发现。

    对一些学生来说,早在童年和少年时期,普通的、粗笨的、有时是很不愉快的劳动,已经成为他们实现理想的手段,成为他们追求美好的目标、为了人民的福利而征服大自然的必由之路。这些学生到了青年时代都走上了独立的劳动生活的道路。对我来说,最大的欢乐就是,当这些青年离校的时候,在他们的意识中对于土地、植物和在土地上的创造性活动怀着热烈的眷恋之情。在小学时期播种的探索的种子,在学生后来的生活中发育成了丰硕的果实。

    女学生柳芭在几年前从学校毕业了。她在“少年自然科学家小组”里活动的时候,为了增强植物的抗干旱性能,曾经是多么细致耐心地“锻炼”过小麦的种子啊!她把小麦种子放在一个干燥透光的盒子里放置几个星期,然后专门挑一块地播种下去,急不可耐地等待它们出芽。姑娘十分高兴的是,种子经过“锻炼”,使每公顷增产了好几公吨。但是她并不以此为满足。她还在寻找新的锻炼方法:她把种子掺在沙子里、黑土里去晒干。这个目的是十分诱人的。既然如此,像搬运几十桶土壤和沙子这样的劳动,还会使人觉得又脏又讨厌吗?柳芭是怀着这样一个理想进入生活的:在播种以前,就可以使作物做好抗旱的准备。现在这位姑娘在农业试验站工作。劳动对她来说就是创造。如果要讲的话,还可说出许多有趣的实例。

    我永远不会忘记一个叫安纳托利的学生。他在中学毕业时是银质奖章获得者。安纳托利的理想是制造出对新品种小麦进行新型田间管理的专用机器。也许正是这个理想吸引这位青年报考了农业机械化学院。现在他就在我们农庄的技术修理站工作。他正在研制一个土壤加工机器的模型,这种机器将能进行小麦、荞麦和黍子的中耕操作。

    还有一个维克托。他毕业后当了玉米栽培组的组长,正在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每年在大田里划出一公顷土地进行试验:用各种各样的有机质配制肥料,检验这些肥料对玉米、甜菜、向日葵所起的作用。为了搞好试验工作,维克托掌握了拖拉机手的专业,设计了一辆运送肥料的载重汽车。

点评

华妈  劳动变成了真正的创造。每过一周,每过一月,劳动中就会增加某种新的东西。 孩子们不断提出新的幻想,向往新的前景。自然界的奥秘向他们揭示得越多,他们对一切与土壤、植物有关的事物就越敏感,越容易接受。  发表于 2014-3-6 10:59:15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165#
发表于 2014-3-3 11:08:30 |只看该作者
    春天又将来临了。可是现在我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们的热情会冷下去了。所做的工作已经够多了,而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也获得了足够的精神武装。当然,这种精神武装还是要不断补充的。我这里还储备着一些新的设想,只要发现孩子们稍有松劲的情绪,我就准备用它们来给孩子们鼓气。

    营养管的试验成功了。我们在校园里栽了10棵,在集体农庄的田里栽了100棵。在移栽的时候,我们又想出一个让深处的根长得更壮实的办法:在每个坑挖到一米半深的时候,再往里面加些腐殖质和黑土的混合物。

    在抗寒品种上嫁接的葡萄株上还长出一些小的树苗,我们把它们也移栽了。这项试验本身又是一件独一无二的新事物。

    使我感到惊奇、高兴和激动的是:当孩子们由于取得成功的喜悦而处于精神振奋的状态时,他们会产生新的设想。他们看到,从嫁接到根上的嫩芽发育出来的叶子,既不像母株的叶子,也不像子株的叶子。这时候几个好奇心最强的学生,就设想把葡萄的嫩芽嫁接到别的什么植物上去……他们的创造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既然产生了这种有意义的设想,而实现这个设想又向学生预示着那么多新鲜、诱人的东西,那么像准备肥料这样的劳动还会是令人厌恶的吗?

    我觉得,正是在这个时候,应当在我的学生面前揭开大自然这部奇妙著作的新的一页,以便激发他们对最平凡、最普通的劳动的热爱。“跟粪堆打交道”这个说法,一向被认为是对农民的那种繁重而低效的劳动的形象的表述。可是我下决心要通过“跟粪堆打交道”这件事,从根本上改变我的学生对普通的、繁重的劳动的观点。

    我把培育葡萄的积极分子召集到果园里,给他们讲述下面的事:科学家们正在自己的实验室里进行一些有价值的实验,他们在土壤里寻找一些刺激植物生长、发育和结果的物质。给土壤里施肥,跟在土壤里培育这种肥料完全不能相比。如果培育出这种肥料,里面的微生物在栽种植物以后还能生活一段时间,大量地供给土壤以刺激生长的物质,此外,估计它们还能保持土壤的湿度。

    “同学们,让我们也来尝试一下,搞一个这样的试验。我们在土壤里培养肥料,使每一立方米里繁殖出几百万个微生物,然后种上小麦。不知道我们将得到怎样的结果?也可能,我们会发现一点连科学家们也还不清楚的什么东西哩。”

    我的幻想吸引着孩子们。使他们惊奇和高兴的是,原来上粪也是这么一件不简单的事。人们可以上很多粪,但是可能不仅没有提高土壤的肥力,反而可能使土质变坏。

    于是,在照料葡萄园的同时,又热烈地开始了一项新的活动。我们在3%公顷的普通的黑土上进行试验(这种黑土在收成最好的年份,每公顷所收的小麦不超过20公担)。我们又运来了半吨厩肥,再掺上半吨含糖分较高的植物残渣(玉米秆、腐熟的树叶等),把所有这些东西的混合物用氨水浸成薄浆,浇在黑土地里,再进行深耕。在整个夏季里,我们又耕作了几次;在冬季给这块地上堆雪。孩子们急不可耐地想知道土壤里发生着什么变化。

    到了春季,我们准备在这块不平常的土壤上播种春小麦。但是我觉得孩子们单有热情还不够。我还想让他们为一个理想而“朝思暮想”。我从旧的农业杂志里看到,一些热爱土地和植物的人们,早已在尝试把冬小麦培育成中耕作物——可以给每一丛小麦培土。这个办法取得了优异的成果:收成比普通小麦提高2至4倍。我讲的话吸引了孩子们,他们在l0平方米的土地上开始了试验。   冬季是在许多要操心的事情中过去的:既要管暖房里培育的葡萄秧,还要管插条和被雪复盖住的小树丛;现在还加上了新的事情——肥料的试验。孩子们精打细算地把所有的垃圾、一点点饲料末和每一堆厩肥都收集起来。

    等到田里的雪刚刚融化,孩子们就动手做事了,加工土壤,清理种子。他们把小麦播种到松软湿润的土壤里,急不可耐地等待小麦出芽。小麦的迅速发育,它们那富有弹性的、汁液饱满的、壮实的茎杆,都使人感到惊奇。大概是浓密的绿叶挡住了灼热的阳光,使它照不到土壤,所以土壤一直不干燥。

    我们的春小麦比其他土地上种的春小麦提前一个星期抽穗了。这种又大又重的麦穗还没有人看见过。一些老农来看我们的试验田,他们不相信这是春小麦。特别令人惊异的是,这种小麦不怕炎热。虽然它抽穗早,却成熟得慢,发绿时间长,颗粒不断地灌浆,越长越大。收成是前所未闻的:3%公顷收了2.5公担,折合每公顷80公担以上。我们播种时用的是普通种子。如果我们挑选良种的话,那又会取得什么样  的成果呢?

    培育丛生冬小麦的试验也取得了同样优异的成绩。给每一丛小麦留的空间越大,它结穗就越多,颗粒也越大。这些丛生小麦折合每公顷收60一70公担,而且它的土壤没有改良过,依靠的办法只是多次松土。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164#
发表于 2014-3-3 11:08:12 |只看该作者
    而当新鲜的、诱人的东西变得习以为常的时候,学生对它的兴趣就减退了。我们把曾经让年幼儿童做过的事情,原封不动地叫少年去做,使得他们一般地都对劳动失掉兴趣,其原因可能就在这里吧?大概这样的估计是符合事实的。我们让年幼儿童去做的事,对他来说是发现世界,可是对少年来说,却是早已念熟的一页旧书了。而世界绝不是少年念过和熟悉的这一页书所能穷尽的。你只要再翻开一页,在他面前就会出现新的、未知的事物。我们必须在儿童面前打开大自然这部奇异的书。甚至像在种土豆或者种甜菜这样平凡的、熟悉的、司空见惯的事情里,也都可以翻开一页又一页的新文章,使儿童把习以为常的劳动看成不平常的、引入入胜的、富有浪漫精神的事。   于是,我开始关心的主要的事,就是使简单的、日复一日地重复的日常劳动不要变成最终目标,而是成为一种手段,借它去一页一页地翻开大自然这部巨著的令人神往的篇章。对于那些热情已经冷却下来的少年,我不断地吸引他们到暖房里来。不过,我并不是去恳求他们,而是他们自愿来的。在这里看到的事情使他们大为惊异。当时我们的暖房很小,最多只能容得下10个人进来,所以使人惊奇和赞叹的那件事,还有些人未能看见。是什么东西使这些已经冷淡的少年如此震惊呢?原来是一种试验,我们把它叫做葡萄烟熏追肥法。具体作法就是用乙烯的烟来熏葡萄丛。大家知道,加强气体吸收能够加速葡萄的发育和结果。我们又用生长激素给葡萄追肥,结果出现了前所未见的事:在冬季,在离雪堆只有两米远的地方,葡萄开花了,长出了果实,一串串的葡萄不是按天计算而是按小时计算地越长越大。

    少先队员们感到欢欣鼓舞。紧接着,我又准备搞一次“意外事件”:我们从地下室搬来了一些装满砂子的木箱,木箱里保存着一些短小的葡萄根。当我告诉孩子们下一个试验准备怎么搞的时候,他们都不敢相信我的设想:难道可以把葡萄的嫩芽嫁接到葡萄根上,难道这样可以使它长成结果的枝条吗?少先队员们又带着孩子们特有的那种使不尽的热情,重新拿起了小桶,到处去收集最好的肥料,挑选最合适的地段,以便到了春季开辟一个不平常的葡萄园:这是一种把南方品种的葡萄幼芽嫁接到北方品种的抗寒葡萄的根上的新东西。会长出什么东西来呢?新的植物能不能度过严寒季节呢?它经得起少雪而干冷的冬季的考验吗?这许多问题使孩子们感到心神不宁。

    当嫁接在根上的幼芽刚刚长出第一批嫩枝的时候,我又谈了自己的一个新的设想:可以培育这样的一种葡萄丛,使它的根部以均匀的垂直的方式深深地向土壤底下钻,这样一来,即使最厉害的严寒也冻不坏它的根了。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怎么做。

   “要做到这一点,得设法用什么东西来吸引这些根,叫它朝下长,得用什么好吃的东西来喂它。”我暗示地说。

    孩子们领会了我的意思,脸上放出了光彩。该怎么办——已经明白了。但是具体作法还不知道。孩子们在一起寻找答案,连我自己起初也不十分了解这种操作方法。通常,为了培育树苗,就把插条直接栽进土里;现在,我们先把插条的根和一个装有营养物质的小管子连接在一起,以后再把小管子拿掉,让营养物留下来。这样一来,就预先给葡萄根指定了一条向着营养物生长的道路,它就拼命地朝下往深处钻了。

    试验结果使得孩子们又惊又喜。他们陆续提出新的设想和建议。有一个叫维佳的男孩子,早在半年以前,他对劳动的态度已变得很冷淡了。可是现在他对我的设想提出一个宝贵的补充意见。他提议:从那根长的垂直的管子再向旁边引出几个分支——再做几个装有营养物质的横向的管子。他说:“让葡萄根在深处再向旁边长出一些分支,这样就更保险了。”  

   我们决定,如果这次营养管的试验成功,就给集体农庄赠送100株抗寒的葡萄。这个思想抓住了孩子们的心。他们体验着一种自豪感:他们将要做到的事,是以前还没有人做到过的。孩子们的眼睛里闪耀着快乐的火花。我们必须紧急扩建暖房,这项劳动不仅没有使孩子们烦恼,而且我觉得反而更有力地鼓舞了他们。为了用营养管的方法栽活100株葡萄,必须运来大约20桶鸟粪,把它弄碎,再从中挑拣出植物所需要的那部分东西。这种工作是从来没有人喜欢干的,但是为什么现在孩子们却是那么入迷地去做呢?原因就在于:这种不愉快的、但是又必不可少的劳动,是通向一个美好的、创造性的结果的桥梁和道路,达到那个结果是一件光荣而豪迈的事业。

点评

华妈  他们体验着一种自豪感:他们将要做到的事,是以前还没有人做到过的。孩子们的眼睛里闪耀着快乐的火花。  发表于 2014-3-6 10:58:20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163#
发表于 2014-3-3 11:07:48 |只看该作者
    到了这一天,小学生们每人给每个坑里捧一捧肥土,给葡萄根涂上有营养的溶浆,然后埋土、浇水。孩子们的劳动量是不大的,但是他们比起那些运肥和挖坑的高年级学生来说,却怀着更加浓厚的兴趣,盼望着葡萄藤长出第一批嫩芽来。这是为什么呢?在那几年里,我还没有下功夫去研究这类现象的心理学的奥秘,可是我有一个明确的想法:应该从最幼小的年龄起就吸引儿童参加劳动,而且要使劳动进入儿童的日常生活,变成他感兴趣的事,通过劳动来激发他的幻想,使他像幻想到遥远的国度去旅行和去发现新大陆一样。在带领小学生去参加劳动节以前,我就给他们讲故事,说一棵葡萄可以结出一百串又大又甜的果实,说可以把葡萄藤培植到像学校楼房那么高。这番话激发了孩子们的想像,就像你对他们谈那稀奇的海洋动物,谈我们这一带草原里的斯基福人的古墓里的奇珍异宝一样。于是,他们入迷似地做起事情来了。

    葡萄藤上的第一批叶子发绿了,新长出来的嫩枝向着太阳伸展。在暖房里,我们用花盆装上含腐殖质的肥土,栽一些插条,它们到冬季就生根,到了春天把它们移栽到普通的土壤里,再过一年就已经结出果实来了。

    这个目标是非常诱人的。我还带来了一篮子成熟的葡萄,让孩子们生平第一次品尝了这种果实。大概这一点也加强了目标的吸引力。试想,这样一来,谁还会拒绝用桶去提肥料,用鸟粪去制作追肥用的溶液,拒绝干这种又脏又累的活儿呢?

    春季到了,孩子们把培育的小树苗移栽在暖房里。对10岁、11岁的孩子们来说,挖坑,把黑土和腐殖质拌和成有营养的肥料,然后再撒进坑里,确实是不轻松的事。但是,他们真心实意地、入迷地劳动着,这可能是理想在鼓舞着他们的缘故。这些孩子种的葡萄园(大约有30棵),成了学校果园里最漂亮、管理得最完善的一角。当一年前高年级学生种的那些葡萄开始结果的时候,低年级的孩子们高兴极了。因为他们感到自己也是这项劳动的参加者,他们还记得劳动节那一天的情景。好容易等到果实成熟了,我就把一串串的葡萄分给孩子们。他们兴高采烈地把果实拿回家,奉献给妈妈和爸爸。

    劳动获得了初步的成果。孩子们从暖房里移栽出来的插条长出了绿色的嫩枝。他们现在已经知道怎样照料和培育这种植物了。我感到高兴:这一下,孩子们都将学会栽培葡萄,他们每一个人都将成为少年园艺家——而这也就是热爱劳动了。但是,我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又过了一年,原先从温室里移栽出来的那些枝条也都开始结果了。我们又重新在花盆里育秧,把它们移栽到露天下,又重新施肥和追肥。许多学生还在自己家里栽种葡萄树。可是我惊奇地发现:劳动越是变成习以为常的事,学生对它的兴趣就越加减退。3年前那些9、10岁的孩子,为了多给他们栽培的葡萄树施肥,简直是手不离桶地干活:可是现在,无论什么东西也不能吸引他们到暖房和葡萄园去了。怎么办呢?再找一批年龄小的学生从头做起吗?但是再过2、3年,种植葡萄这件事,就会使所有的学生都习以为常,就像他们早已熟悉的种植土豆和别的作物一样地平淡无奇了。怎样才能始终保持学生对劳动的浓厚兴趣和热烈追求呢?怎样去鼓舞他们,使他们不是单纯地提着小桶去运送肥料,而是在他们面前揭示出某种新的、未知的东西,向他们打开自然界这部奇妙的书籍的新的一页呢?怎样才能使劳动变得有吸引力、诱惑力呢?

    看来,不应当使劳动变成同一样事情的周而复始,以致令人生厌。为什么孩子们在三年前第一次拿起小铁锹,栽种葡萄枝,给长满嫩芽的小树追肥的时候,他们的眼睛放射出那么热烈的光彩呢?为什么他们当时那么兴高采烈地去寻找最好的肥料,把这件事当成真正心爱的事呢?这是因为,劳动在当时对儿童来说就是去发现世界,儿童在认识世界时体验到一种激动人心的快乐。也是因为,当时收集肥料并不是劳动的最终目标,而只是通往一个诱人的,有趣的、美好的目标的小路。这条小路当然不是完全令人愉快的,但是却无论如何要通过它,否则就无法达到目标,就结不出碧绿的葡萄,就看不到果实间耀眼的阳光。

点评

华妈  劳动越是变成习以为常的事,学生对它的兴趣就越加减退。  发表于 2014-3-6 10:56:59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162#
发表于 2014-3-3 11:07:26 |只看该作者
97、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


    在我们学校果园的中央,长着一片高高的、葱绿的葡萄丛,壮实的葡萄藤足有两米高。少先队员们把枝条固定在铅丝上,一行行地排得很整齐。你顺行看过去,几千串黄色的葡萄确实惹人喜爱。我们这个葡萄园是学校的骄傲。不但我们本村的,还有邻村的庄员们都到这儿来学习。在葡萄园里劳动被看成一种很大的乐趣和很高的荣誉,只有那些最勤恳、最爱劳动的学生才配享受它。每当从许多愿意劳动的学生当中选出10一15个人,让他们在行间松土,或者把枝条缠到铅丝上,或者在秋天给每一棵树丛根部垒土,或者在冬天堆上雪以保持水分,这时那些没有被选到的人就觉得受了委屈,感到失望。这使我不由得回想起15年前的往事……

    当时这里是一片荒地。记得有人对我说过:以前曾经把这块地给过一个更夫和财务员,让他们去种土豆,他们都不肯要,因为这块地上已经种过50年土豆,它已经完全没有肥力了。于是我建议把这块地改造成肥沃的土地,使它变成一片花果茂密的果园。

    我费了很大的劲才说服高年级学生给这里运来了大约30吨含腐殖质的农肥。我看到,学生们只是出于对我这个新上任的校长的尊重,而不是出于对劳动的热爱,才完成我的要求的。在施肥以后,还必须挖一些一米半深的坑,再把腐殖质跟黑土掺和起来,填进每一个坑里。

    当时在我们村子里还没有人种葡萄,虽然在我们这个地区供葡萄发育的条件是再好不过的。我给学生们讲述葡萄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植物,可是我感到我的话并没有打动他们的心。我记得,当我谈到热爱劳动,并且还引用了高尔基的话时,十年级的一个叫奥丽娅·特卡琴柯的女生,滑稽地向她的女友们眨眨眼睛,问道:“刚才您说,劳动会使生活变得美好。可是请您说说,难道像挖这些土坑的劳动也是可爱的吗?难道这种事能给人带来欢乐吗?至于高尔基的话,那大概是为了把诗写得美一些;而在生活里,像拾粪这样的劳动,难道也能让人热爱它吗?”

    从那时起已经许多年过去了,可是这个姑娘提的问题,我却始终没有忘记。最近7、8年来,当党和人民向学校提出要培养热爱劳动的人的任务时,我又不止一次地听到有人提出这个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像乍看起来那么简单。但是却必须回答。我们不仅要证明热爱劳动是人的自尊和文明的最高程度,而且必须说明究竟怎样才能培养起对劳动的热爱。生活本身做出了回答。   让我们再回到葡萄园的故事上来。我清楚地知道,那些为第一批葡萄丛挖坑的学生,到中学毕业后就能看见他们的劳动果实。也可能,到那时他们还会带领自己的孩子到学校来。这当然是很好的。不过,还应当更多地想到那些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在校期间,还能种植三熟葡萄,三次看到自己的劳动果实。我们举行了一个“劳动节”(我们给栽种葡萄那一天取了这个名称)活动,来参加的不仅有那些运肥挖坑的人,还有小学生——一、二、三年级的孩子,他们不是来旁观而是来劳动的。开辟葡萄园这件隆重的、“大人的”事让小孩子来参加,单单这一点就使他们把劳动当做一种不平常的、庄严的因而也是快乐的事来对待了。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161#
发表于 2014-3-3 11:06:50 |只看该作者
    由此可见,最主要的任务是:不要对学习落后的儿童进行不适当的教学。而在这种情况下,不适当的教学是指什么而言的呢?这里我不准备谈教学法(那是一个专门谈论的课题),而想谈一些主要的原则,因为离开原则,即使是最完美的教学法也会失效的。

    在课堂上的学习要求同时使用记忆和思考。但是这些学习落后的儿童记不住跟其余儿童同样多的东西。在学校里给予脑力劳动的评分,是根据学生记住了多少和按照教师的要求而再现了多少来决定的(总的来说,我做出这个结论是有充分根据的。学生们在学校里所背诵的东西,特别是人文学科的东西,其中一大半是本来就毋需背诵的。我们没有找到评定学生脑力劳动的正确的标准,这是真正的灾难,由此产生了死记硬背,甚至把很有才能的学生都弄得头脑迟钝了)。我们尽一切努力发展能力差的儿童的认识可能性,增强他的记忆,但同时我们始终不让他想到:对他的成绩是根据他记住了多少功课来评定的。他回答了问题,只有在他取得了进步的时候,才给他打分数。这样做的时候,不要让儿童感到他在班上是跟别人有区别的。

    我给一个学习落后的儿童布置一道应用题,把应用题的条件重复讲解好几次,让他记住其中的已知数。他记住了,但是当他刚刚动手运算的时候,又把已知数忘记了。他不会同时记忆和思考。

    我编了一本专门的习题集,是供智力有障碍的儿童使用的。解答这些应用题,要求记住一些鲜明的形象、画面和情境。为此还制定了一套教学法,这在一篇文章里是无法介绍清楚的。我正在写一本叫做《把智力较差的儿童挽救过来》的书,读者可以从该书中对此做详细的了解。

    对于学习落后的儿童,一定要让他坚持达到提出的目的,独立地解答习题。有时候,可以花两三节课的时间让他思考,教师细心地指引他的思路,而习题被他解答出来的那个幸福的时刻终于会到来。这会给他带来无可比拟的欢乐、自豪感和自信心。他在这个时候所体验到的情感,比任何药物的作用都更强烈。儿童会要求教师:“请再给我出一道题,更难一点的。”他会生气地拒绝同学的帮助,因为他想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作业。

    如果儿童懂得认识的欢乐和取得成绩的欢乐,那么求知的愿望就将永远伴随着他的学习。

    当儿童有了求知的愿望时,另外一个强有力的心理学手段——丰富儿童的智力生活和情感生活——就能发生作用。在小学各年级,我们上一种专门的“思维课”。我们带领孩子们到自然界去——到花园里、树林里、湖岸边、田野里去。在他们面前展示出初看起来难以觉察的各种现象之间的几十种因果联系。孩子们深入地思考着生命的奥秘。

    在这些课上,我们从来不提出要儿童记住什么东西的任务。相反地,我们把记忆的目的尽量地暂时放开。放在首要地位的是让儿童在新的发现面前感到惊奇和赞赏。儿童认识的简单的依存性和联系越多,他的记忆力就变得越好。

这项工作离开丰富的语言是不可思议的。我记了几十本笔记,说明怎样借助有表现力的、鲜明的、富于情感色彩的词来减轻了儿童的思维活动。在我看来,这些记载对于医疗教育学是有些参考价值的。

    在对学习落后的儿童进行教育的所有年代里,我们让儿童阅读了许多东西(我还编了一本专供他们阅读的文选)。还在小学的时候,孩子们每逢傍晚就到我这里来听故事和编故事。诗歌创作也是一种细致而微妙的陶冶情感生活的训练。这里有响亮的笑声,有忧愁和欢乐,有对人的痛苦的同情和对恶的憎恨。在这些宁静的傍晚时刻,我们大家好像都变成了诗人。我们编了几千个故事。这个做法可贵的地方,就在于编故事的时候,儿童的头脑不仅接受和存储信息,而且也“输出”信息。

    创造性的手工劳动也是我们的“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促进这些孩子的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所有107名原来在发展上有重大障碍的儿童,后来都成了充分够格的有教养的人。他们当中有55人在十年级毕业,25人在读完七、八年级后升入中专并受到中等专业教育,17人毕业于职业学校和中等夜校,8人经过培训班而掌握了一门专业。2人由于严重患病,未能按时上完八年级,但在数年后还是完成了八年制的教育。107人中,有13人受到了高等教育。

    人的头脑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迹。但是这种奇迹只有在教育的影响下才会出现。这是一种长期的、单调的、非常复杂和折磨人的艰难的播种,撤下的种子要过好几年才能长成幼苗。这件工作还要求特别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应当让一个不幸的、被大自然或不良环境造成艰难境遇的孩子知道他是一个能力低、智力差的人。教育这样的儿童,应当比教育正常儿童百倍地细致、耐心和富于同情心。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160#
发表于 2014-3-3 11:06:31 |只看该作者
    我作为一个跟教育实践关系密切的人,对于这场争论特别关心。

    生活随时随地告诉我们,能力差的学生,并不单纯就是记忆力降低的儿童。这些儿童的思维处于一种受抑制的、静止不动的、“僵化的”状态之中。也有过这样的时候:我尝试用直接对记忆施加影响的办法来改善他们的思维能力。但是这些尝试都完全归于失败了。强迫儿童背诵,然后要他把背过的东西再现出来,用这种办法“锻炼”记忆力是不行的,这对于儿童是有害的:他的神经系统和整个机体极度疲劳,而记忆只有变得更坏,因为这样做破坏了记忆跟“脑内发生的许多过程的一个很大系统”的其他因素之间的和谐。现在,我引用阿诺辛的这句话,才比较确切地把多年来使我苦苦求解的那个思想表达出来了。

    用心理学的手段来影响记忆的尝试归于失败之后,我又想用其他方法来刺激记忆。曾有一个时期,关于药理学的想法简直使我一点不得安宁。乌克兰的民间医学是几百年间形成,并且被一代一代地悉心保留下来的,它拥有一些能治病的方法:有些方法能使人的记忆更敏锐,有些方法能把人的回忆给“擦掉”和“平息”下去。我在老鼠、海豚、麻雀和我自己身上检验这些方法。结果总是令人惊异的:在动物身上,常常能成倍地加快掌握反射的速度。然而用这些刺激性的手段在我身上试验的结果表明:它们可以使识记过程大大加速,但是在这种轻松的脑力劳动(毕竟这是很奇特的、异乎寻常的现象)过后几小时,又会出现那种受抑制、头脑麻木的状态。譬如,你正当30至35岁之间的年龄,你会突然忘记原来记得很清楚的东西,有些类似老年人记忆模糊的现象。这种现象是暂时的。但我认为,对此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以化学手段来干预思维这个人体的最精细的领域,是危险的,在道义上也是不可取的。

    但主要之点尚不在此。我直到后来才弄明白:以人为的手段来促使记忆积极化,并不能保证脑的完善的机能性活动。离开对人的整个心理的、精神生活的和谐影响,发展就是不可能的——这才是主要的结论。

    在35年时间内,经过我的手教育过共107个孩子,这些孩子我可以有把握地把他们称为能力差的、甚至智力差的孩子(“智力较差”这个说法,是对问题的实质的最确切的表述了)。从5岁到15—16岁(占上述人数的一半),而后又到17—19岁(占上述人数的另一半),我们对这些儿童进行了专门的教育工作。为了查明学生智力不正常的原因,我调查了两千多个家庭,了解儿童的遗传、日常生活、营养和精神生活的情况。我终于看到:这些智力不正常的原因,在每一个个别情况下来说,好像是一层一层地累积起来的:最初是一个原因在起作用,后来又加上第二个原因。最初的原因往往是儿童在婴幼儿时期生过什么病:风湿病、软骨病、脑膜炎等。但是,如果没有第二种不良的影响——儿童早期受到了不正确的教育——来加重这种状况的话,在许多情况下还不至于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某些情况下,后一种状况成了使儿童在发展方面落后的主要原因。说到儿童早期的不正确的教育,我是指许多各种各样的条件的综合;虽然不一定确切,我认为还是可以把一些主要的原因找出来的。

    造成儿童发展上的偏差的最有害的因素之一,就是不健康的、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关系,特别是家长的酒精中毒症。在这种家庭里,儿童智力落后的征兆起初并不显著,但是很快就会变得十分突出了。其次,我想指出的是,家庭智力生活的局限性和惊人的贫乏性,是儿童智力落后的原因之一,我调查过几个不幸的儿童,他们的母亲在跟孩子的交往中,所使用的语言里总共只有200、300个词汇。我很痛心地发现这些儿童对于人们平常从童话、民歌里引用的那些词的情感色彩竟茫然无知。

    家庭情感生活的贫乏总是跟智力生活的局限交织在一起的。有一些5、6岁的儿童,从来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过惊奇、赞叹和欢乐。他们也没有幽默感,不理解喜剧性的场面和情境,很少放声地欢笑,而对别人开的玩笑则报以病态的反应。这一点是容易理解的:笑——是认识的渠道之一,是一种观点,世界随着这种观点而在人的面前展开它的多样性。如果这条渠道被堵塞了,思维就得不到完善的发展。

    最后,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儿童在出生后的最初2、3年里没有受到完满的母亲教育。我是在几千个家庭里研究了儿童的智力发展对于母亲教育的依存性,又对发展的其他条件做了仔细分析之后,才得出这条结论的。如果儿童在出生后的最初2、3年里,没有通过最亲近的人——母亲,就这个年龄期的儿童所能接受的程度来发现世界,如果他没有感觉过母亲的爱抚的、慈祥的、忧虑的目光,如果他没有听到过本族语言的细腻而充满情感的音调,那么这个儿童的智力生活就会跟有正确的母亲教育的儿童走上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个领域——母亲教育学,现在还是一般教育学里的一块未曾开垦的处女地。

    总而言之,这些孩子进到学校里来了。然而,他们很快就会感到:自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我明白地知道:如果用教所有的孩子那样的办法来教这些孩子,那么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学得很差,成为可怜而不幸的人,一辈子受着“我干什么都不行”这个痛苦的思想的折磨。应当时时刻刻保护这些孩子,因为他们最容易受到伤害:儿童时期的智力生活的领域是跟道德生活的领域紧密相连的,儿童会把学习上的每一次失败当成一种痛苦的屈辱(顺便指出,这是指儿童的心还没有习惯于忍受这种屈辱和没有变得麻木不仁的时候而说的,否则,任何关于拯救这些儿童的讨论都毫无用处了)。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159#
发表于 2014-3-3 11:06:08 |只看该作者
96、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


    从我参加教育工作的最初时刻起,就有一个解不开的谜始终折磨着我:究竟那些在发展上落后于正常情况的儿童是怎么一回事?究竟这种不幸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遗传决定的,而又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儿童在最幼小的时候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当我,教师,在教室里用尽全力想唤起他们的独立思考的那些时刻里,这些儿童的思考器官里究竟在发生着什么变化?

    每一年都有几个这样的孩子进入我们学校。你拿10个词让他识记,即使经过多次重复,他记住的也超不过3、4个。在普通教育学校里教这些孩子可真是一件苦事:通常他们很费劲地学习一点阅读和写字,但是再也前进不得了,他们对自己遇到的挫折深感痛苦,而到最后还是被“淘汰”了。

    可以说,这些儿童是处于智力落后的边缘上。心理学家们把他们称作“发展暂时受阻的儿童”,并且建议送他们进特殊学校去学习。但我坚决认为:应当在普通学校里对这些儿童进行教学和教育,因为有一个完满的、在智力方面不断地丰富着的环境,这是拯救这些孩子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我在课堂上研究过落后儿童的脑力劳动情况,并且同时对天赋好的儿童进行观察。毫无疑问,儿童劳动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忆。但是,能不能做出结论说首先训练记忆,然后发展智力呢?能不能说记忆是条件,而脑的完善的机能性活动是结果呢?换句话说,能不能先用某种急进的手段来改善记忆,并以此来对智力的发展施以影响呢?

    我密切注视着苏联和国外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并且力求在保持一定的审慎态度的条件下,在对儿童的实际工作中检验学者们的结论和设想。顺便提一下,美国心理学家戴维德·格列奇跟苏联科学院院士阿诺辛在《文学报》上进行的争论,也是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一个动因。

    格列奇教授说,现在已经有一些化学手段,能够大大改善动物的记忆和提高它们解“迷宫题”的能力。对人来说,这就意味着,在今后10年内,借助化学疗法,将有可能使智力落后的人恢复正常生活。据这位教授的意见,把这一发现用于实践,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大好的社会后果,但是对于这些手段本身的效果,他却是深信不疑的。而阿诺辛院士则认为,最好不要去寻找急进的方法来改善人的记忆,而是用自然的方式去使它得到发展。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158#
发表于 2014-3-3 11:05:06 |只看该作者
    读者可能要问:是否每一个教师集体都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呢?是否可以向教师们提出这样的目标,即在教学和教育间的相互联系,就必须善于分析事实的本质。

    教育现象——这是上述三种因素的合乎逻辑的共同体和统一体。教师的劳动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成为创造性的过程,而教师本人也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成为积极作用于学生个性的力量,就是他不仅确认一切正在发生的事,而且他本身要去积极地影响教育现象,去创造教育现象。教师在观察、研究和分析事实的基础上去创造教育现象,这正是创造性研究的最重要的因素——预见性之所在。不研究事实就没有预见,就没有创造,就没有丰富而完满的精神生活,就不会对教师工作发生兴趣。不去研究,积累和分析事实,就会产生一种严重的缺点——缺乏热情和因循守旧。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面、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时,这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如果教师没有学会分析事实和创造教育现象,那么那些年复一年地重复发生的事情在他看来就是枯燥的、单调乏味的,他就会对自己的工作失掉兴趣。而如果教师没有兴趣,那么学习对儿童来说就会变成枯燥的事情。教育经验的实质,也就在于教师每一年都要有些新的发现,而在这种发现新事物的志向中,也才能发挥教师的创造力。

    低年级女教师M.H.维尔霍汶尼娜从事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已经10多年了。她在校务委员会的会议上,在区和州的讲习班上做过几个报告,后来这些报告被发表在学术性的刊物上(但发表从来不是主要目的)。在刚开始从事研究工作的时候,她和其他的教师相比,并不显得有什么特殊的根底。实际工作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使她非常关心——即儿童的学前训练和家庭里的智育、德育问题。有些孩子在入学的时候眼界非常狭窄,语言极其贫乏,这给教师带来了不少苦恼。但是这些事实的原因何在,回答这个问题却并不那么容易。我建议这位女教师:研究一些事实,分析一下儿童在入学时具备的概念、表象的范围,研究一下儿童的思维特点,同时,也要仔细地观察家庭的精神生活情况,了解儿童在他的有意识的生活中迈出最初几步时所处的智力的、道德的和审美的环境。

    初步地研究、观察和对比事实,进行了好几个月。女教师把每一个儿童的智力发展状况跟其父母的兴趣、文化修养和知识眼界做了对比。当观察进行到第一学年末的时候,这位女教师已经得出了儿童的智力发展依赖于家庭的文化修养的结论。这些结论说明,必须及早地关心儿童的入学前的训练。女教师找那些有孩子在下一年将要入学的家长们谈话。谈话的内容涉及如何丰富家庭的精神生活,来扩大儿童的表象、概念、兴趣的范围。家长们接受了女教师关于建立家庭藏书、让学前儿童阅读儿童读物的建议。在新生入学前的好几个月里,女教师就把自己未来的学生召集到学校里来活动,并且带领他们到田野里去、到河边去。这是一项有趣的、创造性的劳动,它的意义就在于扩大了儿童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积极词汇,发展了他们的思维。女教师维尔霍汶尼娜把自己的科学研究的结果概括成一篇文章,在共和国的一份杂志上发表了。

    现在这位女教师正在研究思维过程迟缓的儿童。她学会了观察,学会了研究和分析事实,学会了把本质的东西跟次要的东西区分开来。她从学生的学习劳动中看到一种教育现象,它的根源不仅在于生活给予了学校什么,而且在于教育者付出的积极的劳动。经过研究和分析事实,为女教师进行思考、做出结论和概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这是一项真正的创造性研究,它是每一个愿意思考的教师都能做到的。

    创造性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教师看到了、研究了以前没有被人注意到的教育过程的某一个方面。创造性研究还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对自己工作的看法。教师就不会再把教育工作看成是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是把完全一样的讲解、巩固等等做枯燥乏味的表演了。因循守旧、消极应付、缺乏热情——学校生活中所有这些不良现象之所以在一些地方蔓延滋长,就是因为那里的教师没有看出教育现象的生机蓬勃的生命力,没有感到自己是教育现象的创造者。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157#
发表于 2014-3-3 11:04:50 |只看该作者
95、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


     教师不仅在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儿童,而且也是儿童的精神世界的研究者,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和人的个性形成过程中从事一些研究工作呢?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是向教育的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

  研究工作对教师来说,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的东西。不要一提研究就感到害怕。就其本来的基础来说,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劳动,它是很接近于科学研究的。这种接近和类似之处,首先在于它们都需要分析事实和有预见性。一个教师只要善于深入思考事实的本质,思考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他就能预防许多困难和挫折,避免一种对于教育过程来说很有代表性的而又非常严重的缺点——即令人苦恼的意外情况。学校里经常有多少这样的意外情况在发生,它们又在怎样破坏着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啊!一个学生,本来都认为他表现得很不错,忽然间发生了流氓行为。一个孩子在四年级以前学习得挺好,突然他开始落进不及格者的行列里去了。如果一个教师,能够根据对于事实的分析,预见到他的学生在明天,在一年以后,在三年以后将是什么样的,那么这种意外情况就会大大减少。缺乏预见的教师工作,对教师本人来说会变成一种痛苦的差使。

    向教师指出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进行一些创造性的研究的可能性,——这是学校领导的任务之一。每一位善于思考事实和分析事实的校长都能胜任这项任务。我建议,要让教师学会从事创造性的研究,首先应当从告诉他们观察、研究和分析事实的方法着手。事实——这是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的现实的反映和表现。为了看出(一)生活本身所提供的东西(儿童是带着他客观具有的特性和特点来到学校的),(二)教师所做的工作,(三)已经达到的结果,这三者之间的规律性的研究者。无论就其本身的逻辑来说,就其哲学基础来说,还是就其创造性来说,教师的劳动都不可能不带有研究的因素。这首先是因为,我们所教育的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充满思想、情感和兴趣的很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这里有一个校长对每一位教师进行个别工作的无限宽广的场地,这里有收获和发现,也有欢乐和痛苦。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

    不过要补充说明一点:这里谈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所指的那种科学研究工作。一个教师可能在创造性地进行工作,但他并不从事那种从研究事实中引出科学结论的意义上所说的研究。我们在这里所指的是研究一些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在教育科学上已获得解决,但是当一个创造性地工作的教师一旦成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中介人,这些问题就经常以新的方式出现在他的面前。     这里说的是在我们的工作中由于其性质本身而有必要进行的那种创造性研究。这种研究能丰富教师集体的精神生活。在我们学校里,10多年来,每一位教师都在研究教学和教育过程的某一问题。研究的题目举例如下:男女青年道德理想的形成;学习新教材时的思维过程的积极化;美育和智育;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一年级学生善、恶观念的形成,等等。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156#
发表于 2014-3-3 11:04:13 |只看该作者
    掌握为了自觉地选择职业、发展才能和爱好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工作,是按照把下列两条途径相结合的办法而顺利进行的:

    (1)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全体学生的必修劳动课(一至四年级的手工劳动课,五至七年级的在教学工厂和教学实验园地的劳动课,八至十年级的掌握工农业生产基础的课业)。儿童直接用手和借助工具加工各种材料,进行设计,制作模型(与此同时改进使用工具的技巧),从小就掌握整地、照料植物和果树的各种方法。劳动的教学因素逐步地、越来越多地与生产因素相结合:制作各种直观教具、仪器、器械、模型、工具;种植各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技能和技巧具有使学生在高度发达技术的条件下从事劳动的方向性。同时,为女生选择了一些要花费较少的体力但是要求较高的精确度和设计技巧的劳动作业。知识、技能和技巧带有综合技术性,也就是说,它们能运用于各种基本的生产部门:学生们学习操纵内燃机、拖拉机、汽车,学习电工和无线电工的初步课程,进行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方面的实习,学习在金属加工机床上操作,学习每个劳动者须知的保护自然课程。

    (2)培养学生从事劳动和促进其全面发展的第二条途径,就是根据学生的素质、兴趣和爱好而志愿选择的劳动。例如,我们学校里有许多课外小组,有的是按年龄,也有的是按兴趣结合在一起的。儿童一跨进校门,就进入了一种各式各样创造性劳动的气氛之中。每一个学生都毫无例外地在志愿选择的课外小组里劳动,同时,儿童和少年、少年和青年在一起劳动(少年设计师小组、建筑家小组、机械化工作者小组、车工小组、电工小组、植物栽培小组、园艺小组、养蜂小组、养蚕小组、养花小组、选种小组、土壤研究小组、自动化和遥控学小组等)。课外小组一般地都是独自活动的,由年长的同学领导年幼的同学。各种技术小组和农业小组广泛地把儿童引进创造性的世界。例如,少年钳工设计组的成员,不仅能在活动模型中复制出真正的机器和机件(如谷粒清理联合机),而且能发明动力机和工作机的新的接合法及各部件的新的接合法。少年育种小组的成员在培育含蛋白质更高的小麦及含脂肪质更高的向日葵。在一个课外小组里获得的技能和技巧,有助于儿童转到另一个小组去——即由较简单的劳动过渡到较复杂的劳动,由使用较简单的工具和机械过渡到操纵较复杂的机器。由于在课外小组里从事过各种劳动,所以每个学生到了八年级毕业时,能够在不太复杂的机床上加工金属和木料,用现成的部件装配机器和机械的模型,装配由电动机和工作机组成的联合机,收音机,还学会了整地、播种、照料幼苗、收割,以及饲养牲畜、驾驶汽车和拖拉机,栽培葡萄和果树等。

    在高年级,学生的劳动和智力兴趣加速分化;对某一门科学的特殊兴趣同掌握高度的劳动文明结合起来。高年级学生组成各种分学科的课外小组——技术小组、物理小组、化学小组、生物小组等等。在这里,创造性的劳动同研究理论问题相结合。例如,小组成员们制作了三台程序控制车床,设计了颗粒物的自动化计量器以及几台电子计算设备。在生物小组里,研究土壤微生物的生活状况,进行试验——这些试验的目的是创造一种有利于有益细菌的繁殖和加强种子的生长力的环境。

      劳动和对多种技能的掌握,是以科学技术进步为目标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探索怎样在农业劳动中运用机器技术。只有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时期,通过自己的努力,用机器或机械取代了某种劳动过程,才能培养起他对农业劳动的热爱。这既是一种提高人的尊严感的创造性劳动,同时也是一种对劳动生活的心理准备。要使教学实验园地、暖房、学校果园、养蜂场、生物实验室等这一切都变成技术文明的学校,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要给从事任何劳动的人以幸福,——这就意味着,要帮助他在无数的生活道路中,找到那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他个人的创造力和个性才能的生活道路。共产主义教育的实质,其中就包括着要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和找出能使他在为社会谋福利的劳动中给他带来创造的欢乐的那一条“含金的矿脉”。每一个学生是否能够成功地、正确地决定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并且完成自己对人民的义务,这将影响到他的生活在道德上、智力上、审美上的完满与否。在把人摆在首要地位的社会里,任何劳动都可以提高到创造性的高度。对每一个儿童来说,他在其中表现为一个真正的创造者、诗人和艺术家的那项劳动,都可以成为一种精神的创造活动。我们的任务就在于,在学校里不要使任何一个学生成为毫无个性的、没有任何兴趣的人。每一个学生都应当从事一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每一个学生都应当有一个进行心爱的劳动的角落,都应当以一个年长的同学的劳动作为自己的榜样。每一个人不仅应当自己学一样东西,而且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教给同学,——这正是集体得以建立在上面的内部联系之一。人只有当他进入与别人的道德关系之中的时候,他才会开始感到自己的创造力和才能,——事业感正是这样产生的,自我教育正是这样进行的。在劳动过程中,当一个人开始看到自身的优点在别人身上表现出来,以及别人对于他好像成为衡量自己的一面镜子时,集体成员之间的道德关系才能最鲜明地表现出来。每一个儿童身上都蕴藏着某些尚未萌芽的素质。这些素质就像火药:要点燃它,就需要火星儿。灵感、对年长或同年龄同学的技艺的热烈爱慕,就是这样的火星儿。在集体中劳动,——这不仅是人对于自然界、周围世界的作用,而且也是心灵、思想、信念、情感、感受、兴趣、爱好的相互作用。我们认为,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里的火药未被点燃,而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

    劳动越复杂、越有趣,其中智力的因素越鲜明,那么年长同学和年幼同学之间的精神财富的交流和互助就具有越重要的意义。在每一个最有能力、最有天才的学生身边,总是聚集着几个也喜爱这项活动的小同学,也有时候他们只是对年长同学所做的事感到好奇而已。而这种最有能力、最有天才的学生,往往并没有想到自己要做指导者,他埋头于自己的事,甚至没有觉察到旁边的人在干什么。对年幼同学的有意识的指导,是后来才出现的。儿童从入学的最初几天起,周围的各种各样的劳动就包围着他,这就像是有着各种力量的磁石吸引着罗盘上的敏感的指针一样,给儿童指示道路。磁石越有力即儿童参加的劳动越有兴趣,就越能鲜明地展示儿童的才能、爱好和志趣。经验证明,在教师或年长同学的劳动热情的感召下,儿童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冷漠态度是维持不住的。如果我们发现哪一个儿童或少年对一切都很冷漠,我们就要设法找一个人从精神上去接近他。个别对待就是从这里做起的。

    个性表现的重要规律性,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在他心爱的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就——掌握劳动的技巧,达到完美的境地。通往成功的道路一般是要经过长期探索的,一个人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尝试自己的力量。但是如果学校里有一种普遍热爱劳动的气氛,学生就能找到一项他在其中比同年龄学生更突出地表现自己的活动,从而为自己的技艺而感到自豪。我们特别注意那些他们的天赋还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的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才能和爱好。我们深信每一个人都可能在某项活动中成为诗人、艺术家,因此我们千方百计使这些学生把全力集中在一个领域里,挑选一项活动去深入细致地钻研它。

    在培养学生的个人爱好、才能和志趣的时候,我们就同时考虑到了社会劳动分工的未来的特点。马克思写道:“……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建立在社会生产的高度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劳动分工,将会保证每一个人自由地选择能够最充分地发挥他的才能的那种活动。不管是园艺或建筑工,冶炼工或地质学家,育种学家或土壤学家,医生或教师,在任何专业中都将把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和思想家结合在一个人的身上。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155#
发表于 2014-3-3 11:03:53 |只看该作者
    建立物质基础是一个严肃的教育学问题,因为有了物质基础才能保证早期吸引儿童参加劳动,保证劳动活动的多样性及其与工农业生产的联系。在我们学校的工作室、教学工厂、实验室、专业教室、暖房里,除了简单的手工工具外,还有比较复杂的机器、机械和设备(例如加工金属和木材的车床、刨床、铣床、钻床等),还有高年级学生、教师和家长制作的专供8至10岁儿童使用的小型播种机、割草机、脱粒机、谷粒清理机。男女孩子们都要努力完善地掌握手工劳动的技能和技巧,这是他们过渡到操作机器的必经阶段。学生先要亲自动手做出一个活动的发电机模型,并且把它跟播种机、脱粒机等的小型活动模型连接起来,才能被允许使用电工装配和无线电工方面的复杂的工具、机械和仪器。学生先要在儿童发电站掌握了维护发动机和发电机的技能,才能被允许到教学发电站(少年们称它为“真正的”发电站)去进行操作。少年们先学会驾驶学校里制作的微型汽车,然后才能学开摩托车,最后再学驾驶真正的汽车。由于创造和利用了适当的物质基础而进行劳动教育的结果,我校所有的上完八年级的学生都会操纵内燃机,驾驶微型汽车和摩托车。约有75%的八年级毕业生能驾驶汽车和拖拉机。九—十年级的所有学生能开拖拉机。但这并不是专业化,而是劳动和综合技术训练的基础,掌握这个基础是学生劳动定向和专业定向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为了正确地组织劳动教育和充分发挥劳动在个性全面发展中的教育力量,我们按照下列特征把劳动进行了教育学的分类:

    按社会意义来分。使学生认识到,为全区的集体农庄培育麦种,和每天在教室里、在家里擦洗地板是同样重要的,要做好这种道德上的训练。但是,那些对于创造社会物质技术财富和增加全民福利有明显作用的劳动种类,则具有特别重要的教育意义。

    按教学目的和教育目的的相互关系来分。某些种类的劳动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而另一些种类的劳动则主要追求教育的目的——形成道德概念、信念和习惯,丰富道德经验,锻炼精神力量。个性的全面发展就取决于,在学生的生活中,既要有前一种劳动,也要有后一种劳动。

    按劳动在实现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综合技术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来分。为了达到个性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劳动中要使共产主义教育的所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都能得到体现。

    按智力和体力的相互关系来分。体力劳动越简单和单调,那么使它不要成为“为劳动而劳动”,而要使它成为达到一个最终目标——一种创造性的意图的手段这一点就越加重要。

    我们力求使学生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使体力劳动作为一种精神成长和完善的领域而吸引着男女青年。

    按劳动工具的性质来分。劳动的技术手段和工艺过程越复杂,个性的天赋和才能得到开发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运用复杂的技术手段,则要求学生预先掌握手工劳动素养,掌握手工操作的技能和技巧(设计、制作模型、装配零件和部件、整顿和调节)。   


    按劳动的成果来分。在一种情况下,劳动能创造出看得见的物质成果,在另一种情况下它只是为创造物质成果作准备,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则根本没有物质成果,劳动只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丰富(例如帮助老人或病人)。在一种情况下,劳动成果可以在人们之间分配,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劳动成果对于社会是有价值的,但并不是消费品。为了达到个性的全面发展,必须把以上各种劳动结合起来。

    按报酬来分。学生应当理解和珍视他们从社会免费地得到的福利的劳动来源。为此,必须首先吸引青年一代参加为社会谋福利的无报酬的劳动。但是,付给个人的报酬、列入家庭预算的个人工资,也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劳动教育从学生坐在课桌后面读书时就开始了,课桌——这是一种最复杂的“机床”,掌握它并不那么简单。在学校里,最主要的、也是教育技巧上最细腻、最难做到的事,就是如何使幼小的儿童、少年和青年感到无所用心是可耻的,懒惰和游手好闲是可卑的。无所用心可耻,热爱劳动光荣——这是世界上划分人的第一条标准,我们力求在我们的学生的意识中确立这种认识。在这里,劳动者的尊严感是一种原动力,这就是说:要使坐在书桌后面的人深信他是一个认识的劳动者。为了教育学生卑视无所用心的现象,把懒惰和游手好闲看成可耻的事,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诉诸青年劳动者的尊严感:一个人不做出一点什么事情来是可耻的,不动脑筋思考是可耻的,无所用心虚度终日是可耻的。教育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荣誉感,教育他们端庄正派,自己尊重自己。   上课——这是所有学生都必须从事的脑力劳动。但是在培养劳动者的工作中,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上课以外的个人的智力兴趣和爱好。我们认为,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者才是完成了自己的崇高使命,就是真真正正地使每一个少年、青年都在书籍和思想的世界里过着他个人的充满激情和欢乐的丰富的生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全神贯注地迷恋于一种艰巨而激动人心的脑力劳动,——而劳动教育的最深的根源也正在于此。如果一个人到了14、15岁的年纪还没有积累下自己的精神财富——带着激动得颤栗的心情、像发现神秘的启示一样,通宵达旦地读过100、200本书(有时候也可以让青年人度过一些不眠之夜),那么他就算不上是一个有着英勇顽强精神的好汉和劳动者、未来的丈夫和父亲。对未来的女劳动者和母亲也是一样。智慧的热情、丰富的智力生活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它能使年轻的心灵贪婪地、不知餍足地去追求最伟大的人类财富——劳动。如果一个少年没有在他适时的年纪、通过他亲身的体验,认识到只有知识、思考才能使人变成劳动的强有力的主宰者这样一条真理,那么你就是用锁链也无法把他捆在书桌上,用任何计谋也无法强迫他真心实意地学习。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154#
发表于 2014-3-3 11:03:27 |只看该作者
94、劳动教育和个性全面发展

    列宁关于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决定着劳动教育(即实际培养年轻一代自觉而积极地参加社会生产、参与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原则。我们是紧密联系德育、智育、美育来看待劳动教育的。我们认为学校教育的使命就在于,要使劳动进入个性的精神生活、进入集体的生活,要使热爱劳动早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就成为一个人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我们在劳动教育方面的工作遵循下列各项原则和要求:

    (1)劳动素养和一般发展(即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身体的发展)相结合。在“劳动素养”这个概念里,不仅包括完善实际技能和技巧,掌握技艺,而且包括劳动活动在人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包括劳动创造活动的智力充实性和完满性、道德丰富性和公民目的性。劳动素养还指一个人达到了这样的精神发展阶段:他感到缺少为公共谋福利的劳动就无法生活。劳动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鼓舞力量充实着他的生活,并且从精神上丰富着集体的生活。

    (2)在劳动中展示、发现和发展个性。我们的劳动教育的理想是,要使每一个人早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就找到这样一种劳动,在这种劳动中能够最充分、最鲜明地展示他的天赋才能,并给他带来精神创造性的幸福。我们在分析一个人对劳动生活的准备程度时,总要考虑到:他能给社会贡献些什么,以及劳动能为他的精神生活提供些什么。

    (3)劳动的高度的道德意义及其公益方向性。我们的目的是培养为社会谋福利而劳动的愿望。因此,首先吸引儿童参加创造全民财富的劳动(提高土壤的肥沃性,种植防护林带,开辟果园等等)。一个人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早期在为社会的无偿劳动中贡献的力量越多,他在内心就会更加深切地珍惜那些好像是与他个人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事物。劳动的高度的道德实质还在于:一个人把自己的智慧、技艺和对事业的无私的热爱变成劳动的物质成果,他会享受到光荣感、自尊感,为自己的成就而自豪。

    (4)在童年期和少年期早期参加生产劳动,体验劳动生活。要让儿童通过亲身体验理解:没有劳动就不可能生活。从劳动开始认识世界——只有在这个条件下,人才能理解和希望劳动的欢乐。为了早期吸引儿童参加生产劳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周围的生产环境中,找到一些儿童力能胜任的并且有社会意义的劳动项目。

    (5)劳动种类的多样化。儿童的天性喜欢各种类型的劳动活动相互交换、轮流和交错进行,不同的劳动类型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所要求的技能和操作也各不相同,就是到了学龄中期和学龄后期,这种对多样化劳动的兴趣仍然保持着。高年级学生的劳动多样化,还是培养他们自觉地选择职业的重要条件。

    (6)劳动的经常性、不断性。只有在贯穿着一种创造性的意图、其目的在于达到社会目的的经常性劳动中,才能为个性的劳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创造条件。

    (7)儿童劳动中要有成年人生产劳动的性质。儿童的劳动,无论在社会意义方面,还是在劳动过程的技术和工艺方面,都应当尽可能多地具有与成年人的生产劳动共同的因素。不应当限制儿童的发展:应当让他们尽可能地使用跟成年人一样的劳动工具。当然,供儿童使用的机器、机械和工具,应当符合年龄特点、学校卫生和安全生产的要求。为儿童制造的专用的机器和工具,也应当尽可能地体现出真正的技术,并且能利用它们来进行真正的劳动,这是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

    (8)儿童劳动的量力性。在任何劳动中,都允许有正常的疲劳,但是绝不允许过度地耗费体力和神经系统。所谓儿童劳动的量力性,不仅是指体力负担要适合儿童的力量,而且要求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正确地交替进行,以及变换劳动活动的种类。由于把农业劳动(植物栽培、动物饲养)和技术创作活动(设计、制作模型、金属加工)交替进行,就使得儿童在从事单一的劳动时不能胜任的劳动变得能够胜任了。经验还使我们深信,当儿童的劳动不是只进行一些零散的操作,而是在一件有意义的设想的基础上进行长期的活动时,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就能大大增长。

    (9)劳动内容、技能和技巧的衔接性。我们力求把儿童在学龄初期和中期所做的一切,在他们以后的各年里,继续地发展、深化和在更加广泛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十分重要的是,要使少年时期的劳动成为他们以后在青年时期掌握新的技能和技巧的阶梯。例如,我们不能让16、17岁的青年才刚刚开始学习在金属上钻孔、为播种小麦整地、做果树的芽接,——这些技能和技巧是他们在5年之前就应当掌握的;他们对这些东西掌握得越好,他们在进入青年期时的全面发展就越扎实。我们全体教师都很关心,使学生掌握一套多样性的技能和技巧,使之符合综合技术训练的目的,但这并不是职业化,也不是过早专业化,而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劳动基础。

    (10)劳动的创造性,脑力和体力相结合。劳动的意图越有意义,学生的活动兴趣就越高,即使最简单的劳动也是这样(而人的劳动生活中是无法避免这种最简单的劳动的)。掌握技艺、不断地改善技能和技巧、进行实验、把科学知识运用于劳动——这一切都应当使学生作为一种道德高尚行为来理解和体会。

    (11)生产劳动的普及性。无论一个人对哪些活动种类表现出天赋和爱好,他在学校期间都必须参加生产劳动。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体力劳动(特别是那些包含着并不吸引人的、并不愉快的操作的体力劳动)——这是保证集体有一个健康的思想基础的极重要的条件。

    (12)劳动与多方面的精神生活相结合。人的生活中不是只有劳动,只有当他同时享受到其他的欢乐、文明宝藏和精神财富(文艺、音乐、绘画、运动、旅行)的时候,劳动的欢乐才能在他面前展开。这些精神财富能够提高人,发展他的精神的崇高品质,从而使他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创造活动的欢乐。在青年时期,人类文明的源泉在人的理智和心灵面前打开得越多,劳动就越能在更大的程度上使人变得高尚。

    (13)使学生理解和体会到一个人获得的生活福利和文化财富是与他个人参加共同的劳动有依赖关系的。生活应当使人深信,对于懒惰和不负责任的人,通往热爱劳动和勤奋工作的人所能享受的东西的大门是关闭着的。我们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尽量使每一个学生认识到:使劳动者的生活充满欢乐的那些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一个游手好闲的人是无法享受的。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153#
发表于 2014-3-3 11:02:15 |只看该作者
    一个成为学生的人,应当在哪些领域里表现自己,才能使学习成为他所喜爱的活动呢?

    一个人在学校里应当首先表现出他是一个劳动者,一个能工巧匠,一个独一无二的创造者,他能在某一件事上达到完美的程度,在某一项劳动中能主宰一切,远远地超过了自己的同学。我这里所指的不是这样的劳动教育,这种劳动教育在实践中往往令人遗憾地,仅仅是定期地给每一个学生布置一定的劳动负担、劳动定额,而学生在完成这种定额以后很快就忘记了自己的劳动,并且还常有这样的事:他很出力地劳动,只是为了尽快地摆脱它。我这里要说的是人在劳动中的精神生活,是劳动与精神世界的统一。要使学生热烈地爱上一种劳动,使他的心由于激动和自豪而快乐地战栗,使他在劳动中自己尊敬自己,使他由于珍爱自身的劳动而珍爱自己。

    我坚定地相信,只有那种在亲身的劳动中发现、显示和看到了自己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可教育的人,才能敏锐地感受到长辈(父亲、母亲、教师)的道德力量的影响,特别是敏锐地感受到集体的影响。应当通过劳动教育来发掘一个人的心灵,发掘每一个人身上所蕴藏的那个唯一的源泉,而这种源泉经常是被表面上的冷漠、无所谓和消极的态度所掩盖着。

    我在学校里对儿童、少年和青年进行的几十年工作,使我得到一条深刻的信念:人的天赋、可能性、能力和爱好确实是无可限量的,而每一个人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又都是独一无二的。自然界里没有一个这样的人,我们有权利说他是“无论干什么都不行”的人。共产主义教育的英明和真正的人道精神就在于:要在每一个人(毫无例外地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

    教育的明智、复杂,令人痛苦的艰难而同时又是令人欢乐的地方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早在童年时期、童年和少年交界的时期以及少年时期,就在一项心爱的劳动中发现自己,忘我地迷恋于心爱的劳动,并且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并不是什么幻想,而是活生生的教育中的现实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竭力使每一个学生在童年时期就着迷于做一件什么事情:培养出一个麦穗里有一百粒麦子的小麦良种啦,把一块死寂的不毛之地改造成高肥度的土壤啦,在一小块地上取得一年两熟的收成啦,饲养一种长出前所未见的细羊毛的羊羔啦,会开小型的拖拉机啦,制作复杂的活动机器模型啦,造出各种工具啦……。

    如果说在300个学生身上发现了300种各不相同的天赋的源泉,那么在如此多样的人力财富的情况下,就可以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找到同样多的各种各样的劳动,使无比丰富的劳动爱好在这块土地上繁花盛开,——只要我们能够感觉到每一个人都有这种表现自己的不可泯灭的意向。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应当学会这样来指引自己学生的创造力和才能,使每一个年幼的人、每一个少年都首先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人,——我但愿一千遍地重复这一点: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他才是你的学生。如果你想要每一个人在童年时期以及在少年时期就表现出自己来,那么就请你在学校里创造、保持并不断地鼓舞这种自我教育的气氛。只要哪一个人在某一件事上得到了优异的成绩,他就应当鼓舞起另一个人,唤醒另一个人身上的那种独一无二的个性的源泉,——这是集体生活的最主要的规律性之一。

    十年级的学生能够非常熟练地操纵真正的、“大人的”拖拉机,因为他从一年级起就生活在机器的世界里。他,这个十年级学生,又是一个六年级学生的教育者,不仅把自己的技能传授给他,教他开小拖拉机,而且好像成了他掌握技艺的榜样。而这个六年级学生又有一个年龄更小的朋友——二年级学生,教给他操纵一种半玩具式的、装有真的内燃机的小汽车。一个学生,只有当他表现出自己,以自己的钻研精神的亮光给别人照亮了道路的时候,他才能真正地接受教育。这种钻研精神越深,这条道路就越鲜明,它鼓舞别人的力量就越强烈。

    在这个自我教育的复杂的乐队里,教师起着作曲家、指挥者和第一小提琴手的重要作用,他是别人的技巧的主要评定者,促使人们表现自己,并且在表现自己的同时鼓舞别人。这第一个推动力就应当来自教师。

    假如每一个学生没有在劳动中表现出自己,没有体验到自身的尊严感,那么我们就会成为无能为力的教育者,我们的话、我们的教导和劝告都不会被年轻人的心所接受。只有借助每一个学生心灵的这些极其细微的活动,只有依靠每一个学生在劳动中表现出自己,我们才有可能维持和保护住持久的学习愿望。

    儿童在掌握知识上越感困难,在他通往良好学习的道路上遇到的障碍越多,那么尽量设法让他在别的劳动创造的领域里突出自己这一点就越重要。年轻的人需要这一点,但这并不是说,既然他在人类活动的一个领域里遭遇了不幸的命运,那就让他在其他领域中取得成功而补偿他的幸福。不,如果事情果真如此,那么教育就成了一件很容易的工作:既然你接受不了学习这件最费脑筋的事,那么你就别学了,当一个好的木匠或牧羊人也满好。不,绝不是这样。我们谈的是和谐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如果智力的财富在他的面前封闭着(而达到这些财富的道路只有一条:接受普通教育),那么他是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的。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在一种劳动中显示自己,他就不会变成对什么都不关心的人,他也就会在其他的活动领域(包括学习的领域)中找到克服困难的力量和志向。

    在学校里工作了25年以后,我可以指名道姓地说出178名中学毕业生,他们如果不是在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在劳动中表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如果不是经常地体验到一种深刻的、无可比拟的道德满足感、自豪感和尊严感,那么他们就根本谈不上接受过中等教育(这一点,不仅教师们,而且包括他们自己,都是深信不疑的)。对这些学生来说,以上这些感情就是一种刺激,它促使他们去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保护了他们对自己和自己力量的自信心。在劳动中表现自己,这一点千真万确地是把他们从灰心绝望中、从人类真正的痛苦中解救出来了。

    我们过去的一个学生尼柯拉,在大学毕业后已经当了13年农学家,工作很出色。可他在小时候的学习是多么艰难啊!而使他精神振作起来的,竟是他在劳动中取得了一点很不显眼的、有些奇怪的成绩:他在五年级的时候,学会了把一种果树的幼芽嫁接在野生砧木上,结果培育成了匀称而漂亮的一种果树苗。我们的生物教师发愁地说:“学生走到老师前面去了……孩子们,这叫我以后怎么再教得了你们呢?”然而在我看来。真正的教育的逻辑就在于:让学生超过自己的教师是好教师,让学生连自己也赶不上的教师是不好的教师。

    劳动,使人在劳动中表现自己,理解生活的意义,认识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为自己的人的尊严而自豪,珍惜自己的荣誉,——只有这样的劳动才是道德的开端。道德的自我教育——即激发起学生要当一个好人的愿望,实质上是从自豪感、自尊心、劳动的尊严感开始的,而缺少了这一点,学校、学生集体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每一个人想在集体的眼光中成为好人的愿望越深刻,他对集体的教育影响的敏感性就越强;而只有当一个人有某一点可以自豪,在为人们的劳动中取得某些成绩的时候,才有可能产生这种有深刻道德意义的愿望。

    当学校里由于劳动、由于人在劳动中表现自己而使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候,教育者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的教育。只有学校里有一个“思想的王国”的时候,学校才能成其为学校。而如果在学校里充斥着一种思想贫乏、死抠书本的气氛(我想把它叫做思想幼稚病),如果知识像浪潮般地接连涌来,像货物一样赶紧包装、压紧,有时候翻出来检验一下,却又保藏在堆栈里,连翻个身的机会也没有,那么,这种知识很少进入个人和集体的精神生活,于是就很难谈得上什么和谐的教育了。

    当一个人一边工作一边思考,又一边思考一边工作的时候,思想才能作为一种钻研精神、求知欲、想要知道和认识的有机的精神需要而进入个人的精神生活。几十年的学校工作使我坚定地相信:只有借助于这种有生命力的思想,人的脑力劳动才能跟他的意志、自觉的体力上和脑力上的努力结合起来,而这也就是想要成为一个好人(一个聪明的、有教养的、知识丰富的、善于思考的、热爱劳动的人)的愿望。

    我们的和谐教育的规则是:要使一个人在思考和运用体力的时候,不是单纯地相信什么就完了,而且要他去维护真理,采取自己的立场。例如,一个人很清楚地知道,粘质土和砂石土的荒地上不会长出任何东西,但是可以把它改造成高度肥沃的土壤。他之所以知道这一点,并不单是因为听信了教师的话,而且因为他亲眼看到了别人在从事这项劳动。但是如果这种思想和知识还没有同自己的紧张的体力劳动结合起来,那么,这种知识就还是一种死的负担,这种思想就还是沉睡的巨人。当一个人挖着粘土,挑拣石块,使土壤里的微生物得到生命,从而把这块土地改造成肥沃的黑土时,他才会珍惜真理,思想才会变成他的道德财富。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知识才能变成一种魔术棒,用它来唤醒真正的人类心灵的巨人——即道德信念。

    人在劳动中的表现,正是去获得和理解这些无价的宝藏——道德信念——的途径。如果人没有使出全部的体力和精神力量,手上没有老茧,没有流过汗水,没有疲劳和克服困难,他是不可能取得和理解信念的。我深信,在童年和少年时期,手上就磨出厚厚的老茧,这是人的心灵的最可贵的财富,是一把打开通往和谐的教育世界之门的金钥匙。谁能在学校里创造一个思想的王国,他就能获得这把金钥匙。

    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人的充分的表现,这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

点评

华妈  如果人没有使出全部的体力和精神力量,手上没有老茧,没有流过汗水,没有疲劳和克服困难,他是不可能取得和理解信念的。  发表于 2014-3-6 10:38:26
华妈  他们如果不是在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在劳动中表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如果不是经常地体验到一种深刻的、无可比拟的道德满足感、自豪感和尊严感,那么他们就根本谈不上接受过中等教育  发表于 2014-3-6 10:37:23
华妈  人的天赋、可能性、能力和爱好确实是无可限量的,而每一个人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又都是独一无二的。自然界里没有一个这样的人,我们有权利说他是“无论干什么都不行”的人。  发表于 2014-3-6 10:36:16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152#
发表于 2014-3-3 11:01:24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常常看到,一个儿童跨进学校大门以后,只过了2、3年,他就不想学习了?为什么对许多少年来说,就像一位母亲在信里所说的,学习简直是“活活地受罪”?为什么不愿意学习这件事,不但给少年在校内的全部精神生活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而且使他遭受挫折,和别人发生冲突,逼使他跟马路上的坏人结交起来,使得教师简直无法工作?为什么现在我国正开始向普及中等教育过渡的时候,每年却有成百上千的少年中途退学?所有这些现象的根子究竟藏在什么秘密的地方?   使我最感不安的,是一部分男女青少年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所抱的那种漠不关心、毫不在乎的态度。“伊凡诺夫,你得的是‘两分’,”教师说。“得两个‘两分’也行啊,”愤慨的伊凡诺夫回答说。再加上他那么得意洋洋的一笑,这真像一根尖利的东西直刺教师的心。教师由于无能为力而气得声音颤抖,可是这些17岁的人(要不是实行普及中等教育,他们早已应当站在机床旁边工作,跟着犁头或播种机在田间耕地、播种和伺弄庄稼了),由他们所组成的学生集体,却常常竟然也对教师表示愤慨或满不在乎。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该怎么来解释这一切呢?不仅是要解释,而且要采取措施消除这些不正常的现象,制止和预防教师心里的这种真正的痛苦。

    我觉得,在以共产主义教育的思想为指针的学校里,一个人竟然在集体面前表现得满不在乎,吊儿郎当,自己贬低自己的人格——无所事事,敷衍塞责,不愿意掌握知识这种人类最伟大的精神财富,正是这一点是骇人听闻的,完全不可思议的。

    教育学的理论家们,当谈到集体对人的个性的巨大影响时,经常是这么来解释某些青少年缺乏教育的原因的:既然如此,那就是说,集体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对学生的教育不够,而教师呢,据说是不善于通过集体来影响个性。这是一种多么幼稚可笑而又软弱无力的辩解啊!它给教师指错了方向,实质上是在妨碍愿意思考的教师进行工作。如果一个人在集体面前对自己随随便便,如果他自己贬低自己,那么这也就败坏了集体。只有健康的、生机蓬勃的小溪、泉水和水滴才能汇成集体的大河。如果这些小溪污染了,大河就会成为一潭臭水。

    我坚定地相信,只有当教育者时刻关心使这条大河流域没有一支溪流干枯、腐败和发臭,那时候集体才能成为人的精神、人的个性的一汪活水。集体成为教育者的能力,是要加以明智地培养出来的。俄语里有一个不大常用的词——“可教育性”,我认为,这个词应当成为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应当使人成为“可教育的”,也就是说,使他能够接受教师的特别是集体的教育影响。如果一个13岁或16岁的人(是的,让我们不使用“学生”,而使用“人”这个字眼吧)说:“得两个‘两分’也行啊”,那么这就意味着他丧失了“成为可教育的人”这种能力。而这种能力,毫无疑问地,而且生活也已证实,是在每一个跨进学校大门的人身上原来就有的。他成了不可教育的人,于是,从此时起,集体对他已经不再起教育作用了。

    这种不可教育性(即不能接受教育)的根子,究竟埋藏在什么深远而秘密的地方呢。现在对这个问题加以深思是特别重要的。使人惊奇的是:在即将实施普及中等教育的时刻,教育理论家和教学法专家们谈论最多的是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方式,把学校将来的一切成败都跟教学大纲编得如何、各门学科教得如何联系在一起了。

    每一次,当我读着现代的学术著作时,看到里面那些关于如何迫使人们(是的,我们不说“学生”,而说“人们”)在课堂上进行思考、记忆和理解,如何不要浪费每一分钟时间,以及要使所有的人都掌握、掌握、再掌握的那些议论时,我就不由得回想起一个世代相传的关于我的同乡——一个不走运的农民奥麦尔柯爷爷的故事。奥麦尔柯爷爷有一俄亩土地,他决定用粒选的种子播种春小麦。整整一个冬天,奥麦尔柯爷爷和他的老伴玛丽雅奶奶坐在坑头上。用手工一粒一粒地选好了种子。播种的时刻到了,可是发现,奥麦尔柯爷爷在关心种子的时候却忘记了耕地。去播种了,而地没有耕……

    许多教育学家和教学法专家的那些善意的、聪明的忠告和建议,我总觉得很像奥麦尔柯爷爷那件倒霉的事。只关心种子而忘记了耕地,那等于撒下种子去喂麻雀。现在,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应当考虑我们将要做些什么。而首先应当考虑的是:我们将要去做的那一切,将如何在我们所教育的人们的心灵里折射和反映出来。而我认为,教育就是形成“可爱教育的能力”——使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就和挫折非常关心。这一点,在我看来,乃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的最宝贵之点:使一个人想成为好人,想竭尽自己整个心灵的全部力量,在集体的眼里把自己树立起来,显示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完全合格的公民,诚实的劳动者,勤奋好学的思想家,不断探索的研究者,为自己的人格的尊严而感到自豪的人。这就是我们必须细心地准备的土壤。最聪明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最完善的教学方法——这一切都将化为乌有,如果我们只把希望寄托在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方法上的话。我们现在必须认真考虑从根本上改革学校的全部教育工作。

    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正是在这一点上,即在人的表现上,应当加以深刻思考,并且朝着这个方向改革教育工作。   现在我们的许多弊病,其根源就在于人的表现的片面性、畸形的单方面性。如果说在许多学校里(也许可以说在绝大多数学校里),人的表现的唯一领域就是知识的评分,就是他能达到学校所规定的那个最高点的程度,那么这样说恐怕并未远离事实。形成了一种习惯的、牢不可破的观点:一个人得了好的评分,那他就是好人,得了坏的评分,那他就是毫无出息。

    我的想法并不是要赞扬考两分的学生或者对他们表示怜悯,并不是轻视良好的学业成绩。良好的学业成绩是巨大劳动的结果,而对劳动是必须加以尊重和爱惜的。我也绝不为像米哈伊尔那样的人的命运而感到庆幸。我的理想是:要毫无例外地使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儿童,特别是所有的少年和男女青年)都能热烈地爱科学、爱学习和爱学校,使书籍、科学、学校和智力财富成为学生的主要爱好和主要兴趣,使少年和青年把追求智力充实的、丰富而完满的精神生活当做自己最重要的理想,使每一个学生在从学校毕业的时候都能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

    对我这个教育者来说,一件必须的、复杂的、极其困难的工作,就是使年轻人深信:知识对你来说之所以必不可少,并不单单是为了你将来的职业,并不单单是为了你毕业以后考上大学,而首先是为了你能享受一个劳动者的丰富的精神生活;不管你是当教师还是当拖拉机手,但你必须是一个文明的人,是你的子女的明智的和精神上无比丰富的教育者。

    只有用这样的态度来极其细心地准备好土壤,把知识的种子播种下去,我们才能得到良好的幼芽,使它们有旺盛的生长力。然而要这样细心地准备土壤,这就意味着要注意: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性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一个人表现自己的领域越狭窄,全体教师的关心越是局限在知识上,那么反而对知识越有害,人对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就就越冷淡,他的学习愿望就越低落。

    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地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因为上课、掌握知识、分数——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个局部,只是许多领域中的一个领域。而偏偏在这个领域中,许多人会遇到巨大的困难和挫折。

    如果人的精神生活(而且是什么样的人啊,幼小的,非常娇嫩的,在兴趣、愿望和需要上都还极其脆弱的人)仅仅被局限在这个领域里,也就是说,他只能在掌握知识上、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会有失败和困难在等待他,使他的生活变成一种痛苦。是的,事情确实如此。当儿童的心还没有穿上冷漠的冰冻的铠甲以前,每一个不及格的分数都会使儿童感到痛苦,对他来说都是一场莫大的灾难(一位母亲写信来说:“我的女儿流着眼泪打开写满了两分的记分册,恳求说:‘妈妈,咱们搬到没有学校的地方去住吧……’。”说这话的是一个10岁的孩子)。

    我们,尊敬的教育者们,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而我这里所指的,并不是天生幸福,譬如说是心爱的父母遗传给他的某种天赋,而是指劳动的幸福,——我们应当引导儿童去获得这种幸福,而这种引导又是谈何容易啊。但是如果你不能引导年轻人去获得这种幸福,那你就等于什么也不会做,于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幻想得到的那只仙鸟——想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就会躲藏得无影无踪了。没有儿童的劳动的幸福,就没有教育。

    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然而,如果在学习的领域里有着无法克服的(初看起来觉得是这样的)困难和障碍,那该怎么办呢?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人在精神生活的其他领域里得到表现。一个人的认识活动(学习、掌握知识)越多,认识世界在越大的程度上成为一种专门的活动(遗憾的是,往往成了唯一的活动),那么我们就应当越多地关心使他也在其他活动领域中表现自己,以树立自己的道德尊严感,体验到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的自豪感;我从我所创造的东西中看到了自己,我在某一件事上表现了自己的智力的、体力的、意志的、创造性的、道德的力量,我能够克服困难,我能够在最艰苦的斗争(为维护自己的尊严、维护自己的道德美、高尚和完美的精神的斗争)中成为胜利者等。

点评

华妈  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地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因为上课、掌握知识、分数——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个局部,只是许多领域中的一个领域。而偏偏在这个领域中,许多人  发表于 2014-3-6 10:33:58
华妈  但你必须是一个文明的人,是你的子女的明智的和精神上无比丰富的教育者。  发表于 2014-3-6 10:32:16
华妈  使年轻人深信:知识对你来说之所以必不可少,并不单单是为了你将来的职业,并不单单是为了你毕业以后考上大学,而首先是为了你能享受一个劳动者的丰富的精神生活;不管你是当教师还是当拖拉机手,但你必须是一个文明  发表于 2014-3-6 10:31:53
华妈  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  发表于 2014-3-6 10:30:48
华妈  教育的最宝贵之点:使一个人想成为好人,想竭尽自己整个心灵的全部力量,在集体的眼里把自己树立起来,显示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完全合格的公民,诚实的劳动者,勤奋好学的思想家,不断探索的研究者,为自己的人格的  发表于 2014-3-6 10:29:30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151#
发表于 2014-3-3 11:00:29 |只看该作者
93、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


    在某一个学校里,八年级学生米哈伊尔成了使全体教师感到担忧和头疼的人物。他是母亲的独生儿子,高高的、匀称的身材,长着一双蓝眼睛。他像水银一样好动,眼光里总是带着嘲笑的、乐观的意味……啊,就是这一双好奇的、故作天真的、不信任别人的、顽皮的眼睛,常常把教师们惹得大发雷霆。早在五年级的时候,这个男孩子就像俗话说的那样“大名在外”了,都说他是一个没法改正的、无可救药的而且是狡猾的、善于随机应变的懒汉和游手好闲者。他被勉强地“连拖带拉地”跟班升上来,但仍不免留过一次级。这孩子长成了少年,又长成了青年……

    离八年级结业还剩下3个月,米哈伊尔跟母亲一起来找校长。米哈伊尔显得特别沮丧,一语不发,而母亲央求说:“请准许他不要再继续上学了,我想给他随便找个什么工作去做……”

    米哈伊尔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作文。小伙子跟语文老师尼娜·彼特罗芙娜之间发生了一场难解难分的冲突。在他看来,作文真是一种高不可攀的智慧的顶峰。女教师在教室日志里一个接一个地给他打上“两分”。于是,米哈伊尔他就不再交作文了。在尼娜·彼特罗芙娜的课堂上,他开始“搞出各种各样的花招”来……女教师气得面孔发白,在课间休息时回到教员休息室,双手颤抖着。同事们都愤慨地说:这究竟要容忍到什么时候才算完结?当知道米哈伊尔要离校参加工作的消息后,同志们都向尼娜·彼特罗芙娜表示祝贺……

    由于工作繁忙和要操心的事很多,也就没有时间再想到米哈伊尔了。有一天,尼娜·彼特罗芙娜的电视机出了毛病。她打电话给新近在区中心开设的电视机修理部,请他们派一位手艺高的师傅来修理。她还再三叮咛说,不要随便派一个马马虎虎能应付的修理匠,而要派真正顶用的老师傅,电视机已经修过3次了,还是不好用……修理部回答说:一定派一位真正顶用的师傅来,他是我们这儿有名的手艺高超的师傅。

    尼娜·彼特罗芙娜刚从学校回到家里,就听见敲门声。站在她面前的正是米哈伊尔。他穿着一身朴素的但是非常好看的工作服,手里提一只小箱子。尼娜·彼特罗芙娜惊慌失措了。

    “你找我吗?”

    “是的,找您,”米哈伊尔发窘地说,“是为了电视机的事儿,您不是给修理部打电话丁吗……”   “是的,请进来,”她邀请米哈伊尔走进室内,把摆在电视机上的花瓶拿下来,不由自主地掸了掸灰尘,虽然上面并没有什么灰……

    我不再详细叙述当米哈伊尔在修理机子的时候,尼娜·彼特罗芙娜所经历的那非常难受的2个小时的情形了。米哈伊尔调好了电视机,演示了极好的清晰度和可听度,说:“保用3年。”当他开好发票,说出应付的数目后,尼娜·彼特罗芙娜羞愧得脸上发烧,另外多给了3个卢布……米哈伊尔把钱退还给老师,低声地、然而带着一种激动的心情说:“您这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您是这样教育我的吗?我的作文写得不好,可是我毕竟学会了正确地生活。当时我也喜欢您的课……是的,比任何别的课都喜欢。这些课会一辈子留在我的心里。”

    米哈伊尔匆忙地收起工具走了。

    “而我手里捏着那张3卢布钞票,久久地坐着,哭着。”过后尼娜·彼特罗芙娜对教师们说,“当他在修理电视机的时候,我惊奇地看着他,心里想:这完全不是当时在我的课堂上的那个人啊。他那眼睛,他对我的态度,都和那时候不一样了。一个思想折磨着我:我们作教师的人,怎么会没有发觉,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的懒汉和毫无希望的‘两分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才呢……不,这不仅是蕴藏着一个巧匠的天才,而是蕴藏着一个我们没有看到的大写的‘人’。是的,亲爱的同事们,我们没有在学生身上看到这个大写的‘人’,——我们的主要过失就在这里……”

     这件小小的但是含意极深的事情,好像一股强烈的亮光,一下子把我多年来百思不得其解的想法给照亮了。(我想,这不单是我一个人的想法。现在,当苏联学校正处在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步骤——向普及中等教育过渡的起点时,这些想法同样激动着许多教育工作者。)

点评

华妈  我们作教师的人,怎么会没有发觉,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的懒汉和毫无希望的‘两分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才呢……不,这不仅是蕴藏着一个巧匠的天才,而是蕴藏着一个我们没有看到的大写的‘人’。  发表于 2014-3-6 10:26:55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150#
发表于 2014-3-3 10:59:43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一个丰富的藏书室,我只选购那些有重大艺术价值的作品。我想让这个藏书室成为审美修养的标准。教师、学生、家长都到我这里来借书。跟读者的每一次见面都给我带来很大的快乐:彼此交谈起来,我从这些谈话中了解到许多有趣的生活故事,借以扩充我的教育学眼界。

     照料一棵结满果实的葡萄树,朗读几首写人状物的抒情诗,也都给我以巨大的享受。我也写作,不过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教会我的学生使用语言。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这些年份里,我写了1000多篇小作文,这些小作文有的是描写自然现象的,有的是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体验的。   我把自己写的小作文和短诗读给学生们听。我喜欢跟他们交流关于周围世界(自然界、人)的思想和印象。我看到,当儿童从作文里和短诗里发现了他们也曾有过这种体验的东西时,这样的作文和短诗就使他们特别激动。当我的作文或短诗触动了儿童的心弦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努力表达自己的情感。我觉得,对词的感觉、想用词来表达人的最细腻的内心活动的要求,这正是一个人的真正文明的重要源泉之一。

     对于语言教学,我不能设想它没有到家乡各处去旅行和参观,没有对自然景色的观察,没有用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河岸边,在田野里,在夜间的篝火旁,以及在淅沥的秋雨声中坐在帐篷下的时候,我教给儿童怎样说出关于他们周围的事物的思想。使我高兴的是,我对语言的热爱传给了孩子们,占据了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他们感受到了词的美丽、清香和细腻的色彩,他们也写起关于自然界的小故事,作起短诗来了。

     当你看到,到处都有你的学生——有在你身旁的,有在学校工作的,有在医院工作的,有参加集体农庄生产的,你会感到高兴。我们的10个毕业生,在读完高等学校以后,又回到母校来工作。当地医院里有3个医生是我校过去的学生。还有我们“共产国际集体农庄”的总农艺师,区农业管理处的总工程师,荣获“共产主义劳动集体”称号的生产队的队长,都是从我们学校毕业出来的。

     我们高兴地看到,本村的文化水平有了提高。从1949年到1965年,这个村子有611人受完了中等教育,他们当中已经受完高等教育的有242人,正在高等学校里学习的有143 人。我们村子约有居民6,000人,但是其中出了工程师84人,医生41人,农艺师38人,教师49人,其他专家30人。在革命前,这个村子从1867年到1917年的50年间,只有7人受过中等教育,1人受过高等教育。

     我们高兴地看到,个别家庭里,一家就出了好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专家。粮食收购站的一个工人家庭里,四个儿子都是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后来又都上了大学,都当了工程师。一个普通的农庄庄员,大女儿是医生,二女儿和一个儿子都是工程师。这样的家庭我可以指出几十个。对于我们这些人民教师来说,共产主义建设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我们在培育、教养和把他们领进生活的活生生的人。
华华,男,2007-4-2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6-2 19:13 , Processed in 0.02739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