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小石头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背包客] 俺有大石头(磊磊,男,2002年4月)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6#
发表于 2010-4-27 23:25:39 |只看该作者
2010年4月25日 和儿子一起读书
     
      最近又开始给磊磊买绘本了,先后买了3本,都是大卫.威纳斯的作品:

      《7号梦工厂》
      《三只小猪》
      《1999年6月29日》

        书对于磊磊还不是必不可缺的,这些天,和朋友玩得不奕乐乎,书,早就被他扔到一边去了。有时也发现人生真是有意思,我爱画画,他却连笔都不喜欢动,我喜欢读书到每天无书而不欢,他却很少主动去动书。

       这天晚上他到书房来找我,看到桌上静静躺头这三本书。
       “这是什么?”
       “我的收藏品。”
       “哦。”仅此而已,他不再好奇,目光也不多在书上停留。

       老公在看青歌赛的时候,我拿着《1999年6月29日》走到沙发上,黙默的折了封,翻开书。他马上凑过脑袋看图。这一看不要紧,马上就被吸引住了,他抬头对我说:咱俩回屋看。我点头,和他快步跑回屋,爬在床上细细的看。每一页都给我们带来惊奇,止不住地惊叹,止不住的笑,止不住地再根据我们的想象再发挥一下....

         看完了一遍再翻一遍,然后让我再去拿别的书,这回我拿的是《三只小猪》。他控制不住自己地快速地把书翻看了一遍,然后再来一遍,然后抬头问我:“还有吗?”“只剩下一本了,这种书太贵了,我一个月只能买几本做为收藏。”他翻了一下书的价格,想了一下,下床拿出他的储钱罐,从里面拿出10元钱给我:“给你点买书钱,条件是,书归你,但买回来一定要借给我看。”

       “行!”我痛快点接过钱答应了。
       “那把第三本拿给我看看吧!”
       “今天晚上算了,明天再看吧。”好书我才不想让他一下子都看完呢!
       “给不给我看,不给我看把钱还给我。”他突然横下脸来威胁我
       “呀,吓死我了,我拿,我拿。”

       于是,我们娘俩又趴在床上,头挨着头,看了第三本。

Rank: 6Rank: 6

5#
发表于 2010-4-27 23:22:47 |只看该作者
2010年4月25日  管还是不管

      在周末的party上,和几位妈妈聊天,对于课后是否要帮孩子检查作业、复习的话题我们又起了争执。可怜见的,我又是被孤立派。

    A妈妈的儿子相当的听话,但不失活泼、天真,在学校学习劲头十足,自己也很有主见个性。A妈妈是中学老师,不主张死学,而且非常有耐心。她现在在一点点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她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但目前来说她认为只达到了30%:放学能马上写作业,让马上做的事不磨蹭,但复习什么的仍需要监督。A妈上半学期天冷的时候按孩子的兴趣报美术班,下学期春暖花开的时候什么班都不给孩子报,让孩子可以开心的玩。

     我对A妈的提问是,为什么不现在就让学习成为孩子自己的事?
     A妈回答:他现在不能自律,做不到。

     B妈听到这翻讨论也认为A妈对:她家的孩子比A还乖,写作业睡觉什么的到点自动进行,但最近玩得非常地野,学习出现对付现象,一抓就好很多,但一放手也散了,考试成绩始终在上游。B爸的观点和我的类似,认为不用管,但他和我明确不一样的是告诉孩子学习不重要,玩去吧。

      B妈认为孩子没有自制,我们应该保证一点是想办法多练习让孩子日常学到的东西得到巩固,学就学扎实了。

      我的观点是:管学习要管态度,态度是根本,只抓结果没用,现在你可以帮他复习把知识弄会了,到以后呢,他会配合你吗?他的知识你都能补习得了吗?应该就孩子个体分析一下,他最主要的问题是知识不巩固,还是学习不主动,催一步走一步?

     C妈二话不说,字得天天测,学习得抓,不抓不行。

     A妈甚至警告我:孩子不可以放太大,到了青春期后根本会不听你的,磊磊的个性太强了。

     看着四处奔跑的,我们讨论着。说实在的,我并不认为让学习成为孩子自己的事,就是对于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顾,相反,对于磊磊其实我一直也没有撒手。但管,得分怎么管,也必须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分别下药。

      比如磊磊,他以前有些学习能力有所欠缺,我一直在陪着他练,想办法给他增加自信心。但是现在,他所缺乏的是一些管理意识和学习方法,但就磊磊的性格而言,他首先必须先意识到问题后,才会调动他改进的主动性。而且对于学习,他有他的方法,我不便用我的方法来打扰他。把学校的学习扔给他,反而会促进他学习的主动意识。事实证明,他的听课效率比以前明显提高,而且靠自己学成这样,他也非常自豪,而且对自己他有自己的评价:他告诉我,我没用你管,但我学得也比A好(尽管印象中A一直比他好)。而我做的是,从生活上进一步地培训他的管理时间等东西的意识,促进他更多的自我发展。

     但这是磊磊,对于不同的孩子,管的方式和管的方面会有所不同。但对于ABC这三个孩子,如果我是他们的家长,我会更放手。

Rank: 7Rank: 7Rank: 7

4#
发表于 2010-4-27 23:20:22 |只看该作者
这沙发真舒服!:kiss::F:

Rank: 6Rank: 6

3#
发表于 2010-4-27 23:20:15 |只看该作者
2010年4月24 party

       昨天磊磊举行了他人生一来第一个party。虽然这个和平时的聚会相比,也就是人多了点,但磊磊和所有的小朋友都为了这是一个party而兴奋不已。

     平时不爱写作业的早上5点半就爬起来写,平时皮皮的孩子这时更在家里折腾让妈妈请假送他们过来,磊磊也在努力帮我们准备着。

      10点多,孩子们到齐了,男女孩基本分帮玩,室内室外。家长们在厨房里忙活,好在这次限定了人数,一共才8个孩子(按磊磊原来的名单,能达到20-30个)。就是这样,家长们也都被孩子们的叫喊声吵得头疼。有位妈妈跟我说:下次到我家玩,不过人数还得继续删减。

      中午吃的烤肉,桌子不够大,于是孩子们先吃,家长在一旁服务,有地方了再坐下慢慢吃。饭后有些家长把孩子带走了,下午有学习班,最后剩下我们几个没班的继续战斗:去到附近爬山。

      在附近,依山健了个公园,上面有层层叠叠的几座假山。别说,平时开车经过若干次,还真不知道这么一个好玩的地方。孩子看到了可以爬的地方跟看到了宝儿一样,霎时间,小淑女们都不见了,甩开膀子和臭小子们在石头上爬,急得她们的妈妈们在底下大叫,呵呵,没用。

      翻过了几座这样的山,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池塘边。孩子们又一人一个瓶子去抓蝌蚪。同来的都是妈妈们,心肠都非常软,非常得让孩子们把蝌蚪都放生。与她们相比,孩子们一个个都显得铁石心肠:不放,这是我们的。还得比多少,更有的是掉在地上几只,就得多捕几只补上。有些妈妈开始感叹,现在的孩子们怎么了,该怎么让他们能有怜悯之心。

     但我感觉8岁的孩子,道德观念理解得还不是那么深刻,所以他们不能理解大人所感慨的这些。只有平时慢慢让他们去观察,去感受。现在如果讲过多的道理,反而容易给他们贴上不适合的标签。但从内心上讲,我也不希望他们把蝌蚪带回家,因为我们养不活。

      想了想,我叫住磊磊:你很喜欢它们是吧,你想带回家养,可是我们不能给它们提供它们想吃的微生物,所以我们现在没能力养活它们(去看养过一次),想想那只麻雀(磊磊以前想养一只麻雀死掉了他伤心万分)?

      磊磊听了,顿了一下,然后二话不说地就把瓶里的蝌蚪全都放生了,并动员小朋友们也都放生了。

      下午6点,所有的小朋友终于在万分不情愿和疲惫中结束了他们的party。

Rank: 6Rank: 6

2#
发表于 2010-4-27 23:18:08 |只看该作者
2010年4月20日 家长开放课

     这天下午是磊磊班的家长开放课。

      第一节数学,第二节英语。两节都不太顺,但都有惊无险的渡过了。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数学课忘带了书,英语课忘带了脑而已。

      刚到教室,学生们在做课前准备,磊磊遥遥地中我挤眉弄眼,猛打手势,可惜我老人家一耳背二领悟力差,不明所以,倒是班主任指点了我一下:数学书没带,让我快点帮他借。原来如此,那我耳朵只能更背、领悟力只能更差喽。

      转眼间,数学老师进来了,我也着实替他捏了把汗:别人桌上都有书,而我儿桌上空空如也。

      旁边的家长都一齐和我观注着局势的发展:呵呵,抢到第一个问题了,好,好,努力表现说不定老师就不会批评他没拿书了....。

      但最终结果是,整节课老师讲的是一张卷上的题,没用到书,真是太幸运了。

      对于这堂课,却能看出其他很多内容。

      这堂课只讲了一道题:黄鹂一天吃146只虫,喜鹊一天比黄鹂多吃38只,啄木鸟一天比黄鹂少吃12号。

      老师就这3个条件引导学生:你们对此能提出什么问题?

      A同学: 喜鹊一天比黄鹂多吃多少只?

      B同学: 我知道,是146+38只。

      老师:  不对,我们想想A问的是什么问题(A起来又重复一遍问题)。

      C同学: 我知道,是146+38-146只

      老师:  是这样,但我有一个绝招,不用列式子也能算出来。

      磊磊大笑着站起来:那不写着38号吗?!

      老师:  对,但为什么C同学还要想到列式子呢?

      D同学: 因为他笨。

      我当时差点没为孩子们的天真笑出声来,也隐隐约约感觉到孩子已然出现了一些定势思维。

      老师接着引导:谁继续能提出更多的问题?

      A同学: 喜鹊一天吃多少只虫?

      B同学: 啄木鸟一天吃多少只虫?

      老师:  还有没有?

      C同学: 啄木鸟一天比黄鹂少吃多少只虫?

      这道题被迅速的给出了答案:12只。一时班上鸦雀无声。

      磊磊:喜鹊一天比啄木鸟多吃多少只虫?

      这时我的心开始不安起来。

      课堂开始解决第一个问题:喜鹊一天吃多少只虫。老师拿出了长短两个彩条,短的贴在上面,表示是黄鹂吃的虫的数量,长条贴在下面表示是喜鹊吃的虫的数量,经过一翻引导(诸多细节一一讨论到了),这是教语言和图式之间的转换。这道题解决了后,孩子们开始用这套程式解决啄木鸟一天是之少吃多少只虫。这时争论就来了,因为有的小朋友把长条贴在上面了,而老师在上一道题是把短条贴在上面的。老师刚刚解释了她贴条的顺序原因,下课铃响了。

      同在一起听课的班主任跟我们说:每节数学课老师都是这么上的,讲得非常得细(是呀,一节课就解决了一道题),如果小朋友再有不会的,那就是肯定没好好听课。

       真的吗?我们下课问了一个上课感觉不会的状态的孩子,她用很痛快的做了出来,一看就是会,我也感觉孩子们对于这种题本身就是会,但为什么在课堂上就不会了吗?

       一、真有必要讲得那么细吗?任何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反而不得于解决问题不是吗?

      二、真的大家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解决问题吗?比如加法必须从个位开始加,而我认为最快的速度是从高位加,我一直是这么做的呀!这么教孩子不会产生定势思维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6-9 00:33 , Processed in 0.02796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