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481|回复: 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巫专栏] 转小巫博客:梦想成就未来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9 14:24: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皮皮妈 于 2011-6-9 14:25 编辑

小巫按:2011年6月3日,我应邀参加了著名的TEDx在北京金山岭长城上举办的TEDx Great Wall专家论坛并做演讲。演讲是用英文,我刚刚将其翻译成中文,发表于此。过两天我会就那天的活动花絮另撰博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8c592601017hnq.html



梦想成就未来



TEDx Great Wall 2011 演讲稿中文译文



几个星期前,我和一名华德福老师碰面喝茶,提起来我的儿子那天生病在家,因为他去同学家过夜,玩儿得太兴奋,这会儿正在承担后果呢。那位老师啪一下打我的手背,假装吃惊地叫——“你居然敢让孩子去同学家过夜?你不是一个合格的虎妈!”



我也倒吸一口冷气,叫道——“天哪!按照虎妈的标准来说,我是世界上最差劲的妈妈啦!我让孩子去同学家过夜,我不逼迫他们弹钢琴,我允许他们忽略脑死亡的作业,我甚至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的戏剧演出。最糟糕的是,那出劳什子的戏,居然还是我自己编剧并导演的!这样下去,我的孩子们怎么能够在这个你死我活的世界里胜出哪!”[哄堂大笑]



问题是——我的大部分教育理念都跟虎妈的大相径庭。比如,我怀有这样一个无厘头的看法:任何人在晚年如果还会津津乐道地提起自己14岁的时候在卡内基音乐庭举办了个人音乐会,那他这辈子恐怕并没有活出什么精彩来。相反,如果一个人在晚年的时候,自豪地回忆起自己曾经参与了北京第一个华德福团体上演的第一场圣诞剧,他们帮助创造了历史,他们在14岁的时候,曾经把一屋子的成年人感动得流泪,他们影响了众多孩子和家长的生活,他们追随了自己的梦想,这样的生命则更有意义。



“什么是教育?”对这个问题有五花八门的解答。最近一个令人震惊的诠释来自于武昌一所小学的校长,他说,教育就是让孩子们“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中国有全球最高的儿童自杀率。)



越来越多的家长质疑,是否有必要逼迫孩子出人头地以至于生活还未开始孩子们就绝望地放弃生命?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些令人担忧的数据之一,比如80%的小学生和中学生,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将近25%的大学生患有抑郁症;还有将近20%的拥有高等学历、白领工作的“剩男剩女”从来没有品尝过爱情的滋味。



良好充足的睡眠对于今天这个社会里的儿童已经变成奢望,然而睡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尤其对童年来说。科学家们刚刚开始了解睡眠对人类的重要性。“睡去,因而有机会做梦。”(遗憾的是,15年前,金山岭上,哈姆雷特没有机会说出这句台词;他在“送你去修道院”之前就摔断了脚踝。)我们对那句“未经检验的人生毫无价值”耳熟能详,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说“无梦的人生毫无价值”呢?



顺带说一句,梦之所以重要,并非仅仅由于常见的浪漫原因。科学家已经发现,梦对认知来说也很重要。



我的童年梦想是成为一名戏剧导演。我9岁那年自编、自导、自演了平生第一场话剧。但当我提出要去报考中央戏剧学员的时候,我的父母却坚决反对。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但在30年前对于一个少年来说听上去则有些奇怪:演艺界男女关系混乱。为了避免此运,他们把我送到了美国。[哄堂大笑,经久不息]



在美国生活多年之后,我回到北京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参加了外国人业余英语剧团“The Peking Players”,和我当年的男朋友/后来的未婚夫/现在的丈夫一起,我们俩参与了多场话剧和音乐剧的演出。那些经历令人难以忘怀,参加业余剧团比正经工作要有趣得多。



后来我们有了孩子,这意味着几年之内没有什么社交生活,更遑论演戏这样好玩儿的事了。在我出版了几本养育孩子的书籍之后的一天,我醒来吃惊地发现,头上多了一顶帽子,上书“教育专家”。我曾经努力将其摘掉,但它粘住了我,我也只好接受它。



但每当我看到这个称呼的时候,总觉得它太局限了。首先我怎么看都不像个“专家”,我不够学究,也不够正儿八经。另外,我还一直在做那么多其他的事情,无法用“教育专家”来定位。



去年开始,我每周去我女儿班上授课,和孩子们唱歌跳舞画画做律动玩游戏 ;今年2月份开始,我成为一名初中戏剧教师;4月份我为一群夏令营辅导员开办了戏剧工作坊。目前我正在设计专门为家长开设的戏剧工作坊,这样我可以把自己热爱的工作(戏剧)与我认定的使命(传播好的教育理念)相结合。所以你看,我虽然人到中年,却仍然在追寻童年的梦想。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不去实现梦想,我的人生就不圆满。



那些选择脱离主流的家长们最焦虑的问题就是——我的孩子将来是否能够融入这个社会?他们的未来是美好的吗?



小的时候,我就被贴上一个“梦想者”的标签。人们说我生活在自己的梦幻世界里,他们认为这样不好。这个标签一直跟到我的成年。几年前,我终于找到了鼓励孩子做梦和幻想的教育,童话是这个教育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我由衷地拥抱这个教育,它鼓励孩子积极地参与世界,成为世界的一部分,它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并不是在被塑造成融入社会的一份子,而是给这个世界带来新鲜能量的人。



所以,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需要我们把自己的棱角削砍了才能够融入的社会,也不需要我们放弃自己的梦想才能拥有未来。我们可以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理想图景的环境,未来是由我们的梦想塑造的。



在我的图景里,未来的世界里,群体的幸福高于不惜一切代价而获得的个人荣耀;对社会整体福利做出贡献、与他人齐心协力达到共同的目标,是更被看重的才华。因为这才是我们内心幸福感的真正源泉。



我来展示一下这个观点。我们的工作坊里,有一些简单的练习。比如大家围成一个圆圈,每个人手里捧着一样水果(或者网球或者线团),向前走三步,做一个把手中的物品送出去的姿势,而后退回三步,再反复。一开始人们都关注自己的姿态,盯着自己的手脚;渐渐地,他们意识到,如果微笑地看着对方,真诚地把手中的物品“送”出去,整体的节奏、氛围以及内心的感受都会变得更美妙。



还有一个练习是以一定的节奏,比如“短-短-长”,先把物品送给自己,而后把它交给旁边的邻居,再从另一边的邻居那里接到礼物,即一个简单的“给”与“受”的动作。一开始大家不免手忙脚乱,没给出去或者没接到,有人手里拿了三个,有人则空着手,还不断地讨论着。渐渐地,他们发现,我们不需要紧盯着自己的手,因为我们都有本体感;我们也不需要讨论,因为越使用头脑越乱,而我们往往脑、心、身是分离的。相反,如果平静地看着群体里的成员以感受节奏,并且相信自己的左邻右舍一定会接到自己的赠与,自己也一定能够得到别人的赠与,我们的动作就变得协调一致,配合默契。



每当这种美妙的时刻产生的时候,总会有学员情不自禁地被感动得流泪。



一个11岁的男孩子恰如其分地描绘了这个图景。在一篇作文里,老师要求大家论述“关心”的重要性,这个男孩子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必须互相关心,否则我们无法生存。实际上,我们大家都是一条共同的生命。如果有一个人受伤了或者身处险境,我们都应该去帮助他。我们必须合作,支持对方的生命,以让整个生命的能量活着。”



他7岁的时候,这个男孩子告诉他的妈妈——“我长大后,要帮助这个世界。”几年来,他的梦想工作换了多次,他曾经想做迈克尔杰克逊那样的摇滚明星、梅西那样的世界杯足球运动员、哈里波特那样的魔法师、他身边一些成年人那样的华德福老师,或者《星际迷航》里的宇航员。但一个主题贯穿始终:我要帮助这个世界。



如果未来是由与这个男孩子怀有同样梦想的人一起创造的,那么它是一个很好的世界,我也可以安心地说——这些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哦,最后一点,我经常收到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在学钢琴,但他不想学了,我是否应该允许他放弃?那岂不是导致他缺乏意志力?凡事不能坚持、轻易放弃?



我总是回答:意志力不是通过弹钢琴练出来的。如果你想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就带他来金山岭爬长城。我的两个孩子都是从能会走路(大约一岁半开始)就爬山。



当然这样的锻炼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我的儿子从6岁半开始学钢琴,我的钢琴家丈夫自然是他的老师和陪练。过去5年间,他们几乎每次练习都会吵架。有时侯气氛太紧张了,我以为儿子会放弃。奇怪的是,他一直坚持下来——坚持弹钢琴,也坚持跟爸爸吵架。



这绝对是意志力,对吧?



谢谢大家!




http://web.me.com/anthonywilloughby/TEDxGREAT_WALL/Welcome.html



关于TED活动的简介,大家可以参考这篇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1259bd0100sg0n.html,或者在网上搜索其他材料。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1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Rank: 8Rank: 8

2#
发表于 2011-6-9 14:31:33 |只看该作者

Rank: 8Rank: 8

3#
发表于 2011-6-9 15:07:36 |只看该作者
我感觉咱们网上好多想不清楚自己要干吗的妈妈都可以好好看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早两年,我也是很混沌,不想自己太辛苦又不甘心过平庸的生活。

从今年开始,终于,我觉得想明白了许多事。人是需要成就的,不一定是工作上的或金钱上的成就,但是成就内心梦想的成就。我老公对我帮助很大,他说,成就自己的优秀,是对家庭的大爱。

那么找到心底里的梦想去努力,就会感到充实,就会战胜那种无边无际的无力感。

小巫,这个永不停息,精力旺盛,眼神纯净的家伙,值得我继续跟随她的脚步。
八婆永远是八的。

Rank: 8Rank: 8

4#
发表于 2011-6-9 15:19:13 |只看该作者
我感觉咱们网上好多想不清楚自己要干吗的妈妈都可以好好看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早两年,我也是很混沌 ...
皮皮妈 发表于 2011-6-9 15:07


谢谢皮皮妈的分享

最近这半年也是感觉自己越来越疲惫,大概处在一个低谷区

孩子的事情不想过多的关注,自己的工作也提不起兴趣

心心念念的就是这些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1-6-9 15:22:19 |只看该作者
小巫按:2011年6月3日,我应邀参加了著名的TEDx在北京金山岭长城上举办的TEDx Great Wall专家论坛并做演讲。 ...
皮皮妈 发表于 2011-6-9 14:24


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不去实现梦想,我的人生就不圆满

有点感觉。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1-6-9 15:26:03 |只看该作者
我感觉咱们网上好多想不清楚自己要干吗的妈妈都可以好好看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早两年,我也是很混沌 ...
皮皮妈 发表于 2011-6-9 15:07


{:1_152:}皮妈的感悟也很有料!{:1_150:}

我也开始有这个感觉了。没有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过,总是会觉得缺了点什么。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11-6-9 17:20:23 |只看该作者
谢谢皮皮妈的分享

最近这半年也是感觉自己越来越疲惫,大概处在一个低谷区

孩子的事情不想过多的 ...
小米米的妈妈 发表于 2011-6-9 15:19


和我两年前的状态相似。前几天咖啡说有类似苦恼,问我现在怎么样?

我说我不烦自己要什么了,但是还是不知道要什么!连不要什么也不清楚了!哈哈!

感觉着活在当下了,为了身边每件事情而努力,不求结果,只要努力体会过程中的愉悦,真的感觉充实多了。

这次皮皮国际日我收获颇多。周六皮皮学校慈善竞走我也去做义工,统计每个孩子的竞走圈数。喜欢的领域多投入一些,慢慢会找到自己的感觉的!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11-6-9 17:25: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皮皮妈 于 2011-6-9 17:39 编辑

刚又仔细想了想,就是那种你多年来努力终于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太忙碌,但也有一定的成就,以为自己在家庭事业上取得了平衡,可是心里依然感觉到莫名的不满足,感觉这些目标其实并不是自己以为的那个目标,这些满意不是真的满意,忽然失去了方向和动力,后半辈子除了孩子不知道为了啥活着的感觉,就是那种无力感,干啥都没意思没兴趣。在论坛疯狂回帖很大程度也来源于这种无力感,空虚感。

不知道是不是你们也有同感。

最近感到力量回来了一些。准备参加下周的华德福湿水彩的治疗工作坊,在自身的感受力上在找回点儿啥来。
八婆永远是八的。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11-6-10 09:19:4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皮皮妈



基本都说中了

Rank: 3Rank: 3

10#
发表于 2011-6-10 09:39:02 |只看该作者
小巫的使命啊,带领我们前行

Rank: 8Rank: 8

11#
发表于 2011-6-10 10:32:25 |只看该作者
谢谢皮妈分享很多好文章,没有你的这些帖子,很多好东西也都错过了
2009年夏至出生的小姑娘

Rank: 8Rank: 8

12#
发表于 2011-6-10 11:08:15 |只看该作者
任何人在晚年如果还会津津乐道地提起自己14岁的时候在卡内基音乐庭举办了个人音乐会,那他这辈子恐怕并没有活出什么精彩来。

相反,如果一个人在晚年的时候,自豪地回忆起自己曾经参与了北京第一个华德福团体上演的第一场圣诞剧,他们帮助创造了历史,他们在14岁的时候,曾经把一屋子的成年人感动得流泪,他们影响了众多孩子和家长的生活,他们追随了自己的梦想,这样的生命则更有意义。

-----------------------


我觉得,如果都是自己的意愿与梦想,为什么一个要比另一个更有意义和精彩呢?

有什么理由认为在卡内基举办音乐会的人,就一定不比在华德福参与了圣诞剧的人,他们的生命有同样的意义和精彩呢?

Rank: 8Rank: 8

13#
发表于 2011-6-10 11:15:54 |只看该作者
比如,我怀有这样一个无厘头的看法:任何人在晚年如果还会津津乐道地提起自己14岁的时候在卡内基音乐庭举办了个人音乐会,那他这辈子恐怕并没有活出什么精彩来。相反,如果一个人在晚年的时候,自豪地回忆起自己曾经参与了北京第一个华德福团体上演的第一场圣诞剧,他们帮助创造了历史,他们在14岁的时候,曾经把一屋子的成年人感动得流泪,他们影响了众多孩子和家长的生活,他们追随了自己的梦想,这样的生命则更有意义。
皮皮妈 发表于 2011-6-9 14:24

同样是晚年的时候,为自己14岁时做成的事感到自豪,其间有什么差别吗?
什么原因,使办个人音乐会和演圣诞剧之间,一个是没活出精彩,一个是追随了梦想?

Rank: 8Rank: 8

14#
发表于 2011-6-10 11:21:54 |只看该作者
戏剧是小巫的梦想,音乐是一些人的梦想,做科研是另一些人的梦想,甚至“奥数”也可能是一些真正热爱数学的孩子的梦想。
总不能因为有人在回忆童年时,骄傲地说:我得过奥数冠军,就断定这人的一生再没其他精彩可言。

Rank: 8Rank: 8

15#
发表于 2011-6-10 11:26:5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明月出天山 于 2011-6-10 13:24 编辑

但当我提出要去报考中央戏剧学员的时候,我的父母却坚决反对。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但在30年前对于一个少年来说听上去则有些奇怪:演艺界男女关系混乱。

-------------------------------------

在20多年前的中国,这个理由很现实也有一定道理。

我经历过同样的事。我也对父亲提出报考表演专业。他反对,理由也同样。

唯一不同的是,他反对的并不坚决,他只是表达他的看法。他给我讲了一些他了解的演艺圈的故事,也把我可能面临的现实压力摆在眼前。


在那个年代父母的这个理由并不真的奇怪。也许只是父母没有表达清楚。

Rank: 9Rank: 9Rank: 9

16#
发表于 2011-6-10 12:45:15 |只看该作者
唉,我家的也是坚持弹钢琴,也坚持跟爸爸吵架,难道也是意志力

皮妈说的真好,那种无力感{:1_152:}
把名字写在水上

Rank: 8Rank: 8

17#
发表于 2011-6-10 13:33:41 |只看该作者
我理解的是前一个人回忆14岁时更多的是实现了自我的梦想. 而后一个人回忆14岁时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影响和帮助到了他人!

Rank: 8Rank: 8

18#
发表于 2011-6-10 13:36:38 |只看该作者
小巫站在更高的角度在谈梦想的实现,谈生命的意义!

Rank: 8Rank: 8

19#
发表于 2011-6-10 13:40:5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明月出天山 于 2011-6-10 13:44 编辑

谁说在卡内基音乐厅举办的音乐不会“把一屋子的成年人感动得流泪”,不会“影响了众多孩子和家长的生活”呢?  

就算是没有,同样是梦想,谁又能说哪一个更高尚、哪一个更无意义呢?

我想起《潜伏》里的一段话:这儿有两根金条,你能跟我说说,哪一个是高尚的,哪一个是卑鄙的?

我觉得小巫是在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否定他人的价值观。作为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宣扬自己的价值观并没有错,但如果以此来否定他人的价值观就不合适了。

Rank: 8Rank: 8

20#
发表于 2011-6-10 13:48:17 |只看该作者
同样是梦想,实现了对自身肯定都是有意义的。 但对其他生命带来的影响哪个更有意义就要看实现梦想的人自己站得更高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6-2 00:02 , Processed in 0.02768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