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玉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心得] 羊羊和祥祥的小学生活(小哥俩,羊羊2003-10;祥祥2004-11)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2401#
发表于 2011-3-19 10:38:45 |只看该作者
[quote]但我想说的是,玉冰姐有点太有板有眼了,太理智了,这样孩子和你在一起不容易放松,长大了还容易瞒着你一些事儿。

我也有点这感觉。

Rank: 9Rank: 9Rank: 9

2402#
发表于 2011-3-19 11:22:2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冰 于 2011-3-19 11:23 编辑

楚朦妹妹乐,倒勾起了我讲故事的兴致。

我来美国以前,在广东的“资本主义世界”里打工6年多,到了最后,工资和我当初“下海”之前相比,翻了50多倍。够高了吧。可是,等我千里单骑追到到美国嫁了人,我爱人很惊讶我这么高的工资,这么些年的积累,居然差不多两手空空到了异国。钱哪里去了?花了呗。怎么花的?不知道。反正我过着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没人管我,爱怎么花就怎么花。

嫁给他以后我才发现,他们家族的“基因”就是管账。老妈是家中的财政大臣;他姐姐他弟弟是各自家里的财政大臣,他呢,也不例外,自封财政大臣。那就让他管账呗,我乐得当甩手掌柜。他就开始一点一滴地灌输我,买东西一定要考虑是否有需要,是否有必要。他的理念是,可有可无的,那就不买。一定需要的,找价钱最合算的地方和时间买(总有促销或者大甩卖不是),一分钱也要掰成8瓣来花。

这理念我不知道为什么竟然一点抗拒都没有。以前我从来没这么想过;现在他告诉我要这么想了,我觉得很有道理,而且这道理很值得我尊敬。还有一个天生默契的地方,尽管我嫁给他之前有本事把那么多的钱都花光光,可是我却是个不喜欢逛街的人。要买什么东西,直奔主题,拿了就走。和他一起买东西时,这个“必要派”当然也肯定是个不喜欢东逛逛西逛逛的人,一样直奔主题,拿了就走。所以,我的“理财观念转型”过程中,真没和他发生什么冲突。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8Rank: 8

2403#
发表于 2011-3-19 11:35: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楚朦 于 2011-3-20 12:37 编辑
楚朦妹妹乐,倒勾起了我讲故事的兴致。

我来美国以前,在广东的“资本主义世界”里打工6年多,到了最后,工资和我当初“下海”之前相比,翻了50多倍。够高了吧。可是,等我千里单骑追到到美国嫁了人,我爱人很惊讶 ...
玉冰 发表于 2011-3-19 11:22


你家这些故事也能引起我的共鸣,看来,何谓缺点优点?一个人的优点同时就是他的缺点;一个人的缺点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是她的优点。
比如,我在结婚之前,一直是月光族的(当时每月工资比较低),花钱没有计划,但婚后,受到俺老公的束缚,我们家的理财确实走向健康,我是撒手大掌柜,知道钱放在他那里进的容易出的难。
但是,我这个人不能过被人管束的日子的,难受,再说,我一直股票理财做的不错,买个房子也翻了几倍,现在的状况是,你抠你的,我花我的,他也很聪明,很少管我,但是:我老公已然悄悄转化,我也慢慢知道节省。。。
楚朦    想留下些甜蜜回忆

Rank: 9Rank: 9Rank: 9

2404#
发表于 2011-3-19 11:37:25 |只看该作者
这只是初级阶段,接受而且尊敬他的理财观念。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他的理财观念的价值。

2000年的时候,他和朋友一起创建了自己的公司。我们一起奋斗了3年,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这3年时间,我们夫妇二人同甘共苦,不但没有拿工资(不然怎么最后只好散伙了呢),而且还要自己拿出积蓄来养活公司。到了最后的阶段,他甚至不得不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去“挣外快”,不然真要揭不开锅了。那个时候,我们俩的经济拮据到什么程度,你很可以想象。好在那时我们还没有孩子。

就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他这个财政大臣,照样每年给双方父母寄钱,而且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我们都没有告诉家里人我们如何勒紧自己的裤腰带,如何数年“国库”只出不进。

让我彻底钦佩的是,我们之所以能够支撑下来,全亏了他的“必要派”理财观念。如果不是他紧握财政大权,我们不可能有那么些积蓄坚持3年只出不进;如果不是他1分钱掰8瓣的作派,我们不可能虽然囊中如洗却仍然衣食无忧。这三年让我彻底见识了什么叫“没有远虑必有近忧”。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8Rank: 8

2405#
发表于 2011-3-19 11:54:07 |只看该作者
这只是初级阶段,接受而且尊敬他的理财观念。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他的理财观念的价值。

2000年的时候,他和朋友一起创建了自己的公司。我们一起奋斗了3年,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这3年时间,我们 ...
玉冰 发表于 2011-3-19 11:37


理解加感动,其实都是一起走过的路,不管是酸甜苦辣,只要是幸福的,都是美好的。

前几天你的一个帖子我也很有共鸣,我虽然是一个花钱没有计划,大大咧咧的人,但是对物质的需求跟你类似,很多时装、首饰等等唤不起我的满足感。

我特别理解玉冰姐所做的,就是觉得可以对孩子们随意一些,减少他们的束缚感,不会造成多少浪费。
楚朦    想留下些甜蜜回忆

Rank: 9Rank: 9Rank: 9

2406#
发表于 2011-3-19 11:55:20 |只看该作者
和他一起,年月久了,我终于领悟到还有一个让我更加欣赏的地方。这个“必要派”的财政大臣,心里真正追求的,不是向往着葛朗台那样带着“积累”进棺材,而是一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自由。身体的自由,心灵的自由,灵魂的自由。无欲才能无求,对物质享受没有热心,才能真正做到面对五斗米时甩袖而去。

他现在正处于“中年危机”中。多年来虽然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但是,他毕竟要养活老婆,孝敬家中老人,关照兄弟姐妹,现在更要养活孩子。也就是说,要糊口。所以,他再傲气,他也不得不过了很多年的“庸庸碌碌”的生活。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越来越觉得自己这一生没有真正做他想做的事情。前几天我们又谈心,他说,他现在的目标,是再勉强自己当几年的“钱奴”,为我们的“老年生活”积累够最基本的“必要派”风格的生活所需,他就去当云游僧,去追求他梦想中的生命的意义。

已经快50岁的人了,仍然有这份梦想,有这份追求,我心里实在充满敬仰。假如我和孩子都是“享乐派”的,那么他要去做云游僧的梦想,大约永远也不会实现。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8Rank: 8

2407#
发表于 2011-3-19 11:58:27 |只看该作者
喜欢玉冰姐姐的坦诚。

理财观念和消费观念人各有异,没有对错之分,我觉得理性消费和感性消费,也谈不上哪个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我个人也属乱花钱的一种,我不认为随心所欲地消费,一定活得快乐,我常常乱花完了后悔,现在也在学习慢慢理性消费

Rank: 9Rank: 9Rank: 9

2408#
发表于 2011-3-19 12:07:0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冰 于 2011-3-19 12:09 编辑

这份对自由的追求,这份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梦想,这份对人生真谛的执著,也恰是我心中最珍惜的地方。

而要有这份自由,这份梦想,没有一份对物质欲望的淡泊,是不可能持久的。

我之所以从小这么灌输小哥俩面对“商品效应”要理智思考,追根溯源,竟然还是在这里。我希望他们从小养成的,不是对金钱的“死抠”,不是做“钱奴”,而是恰恰相反,做一个物欲淡泊的人,做一个对物质需要更多的讲究“必要”而不是“随我喜欢”的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一生保有一份更大意义的身心自由,才能更放手去追寻他们心灵的归宿、生命的价值,而不是为了物质的负累而终日忙忙碌碌。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2409#
发表于 2011-3-19 12:15:45 |只看该作者
只是,怎么样培养孩子的淡泊物欲,我们夫妇俩并没有经验,一切都凭着我们的感觉,摸着石头过河。把钱看得非常重所以不舍得花钱,和把物欲看得很淡泊,所以不需要花钱,这两者之间的微妙区别,真不是这么小年龄的孩子所能轻易把握的。别说这么小的年龄,哪怕我自己,成年了那么久,才最终在我爱人的10多年的熏陶下,慢慢地越来越清晰起来。

姐妹们拍我,虽然对问题的视角不同,各自对理财的理念也不同,但也的确让我思考,怎么样,怎么样,教给孩子这份淡泊,这份自由,这份对“活着的意义”的不同追求。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8Rank: 8

2410#
发表于 2011-3-19 12:31:2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楚朦 于 2011-3-19 18:39 编辑

完全理解玉冰姐的初衷了。
但我的想法跟你不同的地方是:越是紧着孩子,越是会强化孩子对金钱的渴望,很多事情是顺其自然的,就是同一对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消费观和价值观都会天壤地别(我老公和他弟弟就是)。只要亲子关系和谐就好了。关键是玉冰姐和老公又是那么统一和谐,这是全家幸福快乐的根基。
谢谢玉冰姐分享,学习了。
楚朦    想留下些甜蜜回忆

Rank: 6Rank: 6

2411#
发表于 2011-3-19 12:44:27 |只看该作者
又見玉冰.{:1_149:}
想問個問題,孩子們花自已的零花錢時,你的意見是決定性意見,還是建議??
丁香 发表于 2011-3-18 14:50


玉冰的理財觀點我是舉雙手雙腳贊成的.

但我的疑問是,如果任何事情都是媽媽做決定,媽媽來告訴對與錯,是否會剝奪了孩子思考的自由.是否媽媽給出建議,孩子自己決定,自己承擔後果來得更好.

Rank: 9Rank: 9Rank: 9

2412#
发表于 2011-3-19 13:03:1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冰 于 2011-3-19 13:10 编辑

丁香妹妹问得好,好到我答不上来。我还没有想清楚。

我只能说说我目前的“直觉”,而不是经过充分思考后的“理性”。

我不知道我身边的这个社会里,还有多少人,准确说是否还有人,追求的不是物质的享受,而是身心的自由。相信你们一定已经看见过类似的对美国的批评:美国一边大叫着环境保护,一边继续做着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耗国;何止对石油,对任何物质财富的消耗,恐怕也推美国为首了。艰苦朴素,淡泊寡欲,绝对不是这个国家当前的主旋律。

在这么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假如我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试误”来思考和总结出我希望他们得出的“艰苦朴素、淡泊寡欲”的信念来,总结出身心的自由、灵魂的追求远比物质享受和欲望要更珍贵,坦白说,老天,我看不到希望。如果要能够看到点希望的话,恐怕还是我们夫妇身体力行的灌输吧。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2413#
发表于 2011-3-19 13:07:1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冰 于 2011-3-19 13:11 编辑
但我的想法跟你不同的地方是:越是紧着孩子,越是会强化孩子对金钱的渴望,很多事情是顺其自然的,就是同一对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消费观和价值观都会天壤地别(我老公和他弟弟就是)。
楚朦 发表于 2011-3-19 12:31


这正是这些天来众多姐妹们的砖头所带给我的思考。古人说,凡事过犹不及。怎么样更智慧地把握这个“度”量,是最最难以宣称“我把握得很好”了的。

所以,我也在“试误”,我的确需要调整。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6Rank: 6

2414#
发表于 2011-3-19 13:11:16 |只看该作者
楚朦妹妹乐,倒勾起了我讲故事的兴致。

我来美国以前,在广东的“资本主义世界”里打工6年多,到了最后,工资和我当初“下海”之前相比,翻了50多倍。够高了吧。可是,等我千里单骑追到到美国嫁了人,我爱人很惊讶 ...
玉冰 发表于 2011-3-19 11:22

玉冰姐,一直在关注你家理财的故事,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保持尊重的态度,两个孩子怎么样的感受只有做父母的才最了解吧。

但是看到这里,我有一个看法,就是玉冰姐现在理财观的转型是经历了完全的满足放肆之后的安静,选择,接受。而孩子却感觉只是在被大人的观点下影响下接受,而不是靠自己经历过后做出的自己的选择。

供参考哦。
静下心来,感受生命的喜悦

Rank: 9Rank: 9Rank: 9

2415#
发表于 2011-3-19 13:25:22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一个看法,就是玉冰姐现在理财观的转型是经历了完全的满足放肆之后的安静,选择,接受。而孩子却感觉只是在被大人的观点下影响下接受,而不是靠自己经历过后做出的自己的选择。
共同 发表于 2011-3-19 13:11


你的这个视角很独特,很有道理。

不过我仍然在徘徊,不敢放手,不敢指望,让孩子去经历完全的满足之后作出不同的选择来。原因,请看楼上#2421我答丁香妹妹的贴。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8Rank: 8

2416#
发表于 2011-3-19 13:41:26 |只看该作者

你的这个视角很独特,很有道理。

不过我仍然在徘徊,不敢放手,不敢指望,让孩子去经历完全的满足之后作出不同的选择来。原因,请看楼上#2421我答丁香妹妹的贴。
玉冰 发表于 2011-3-19 13:25


我排共同的。因为我有亲身体会,看着托尼也在探索,我觉得玉冰姐太不放松了,没有给孩子应有的自由,适度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满足”。

与“共同”的话产生共鸣后,想起与神对话里面的一个童话,就到玉冰姐的读书笔记里面翻出来了:

从前,有个小神灵,知道他自己是光。

可是,知道他是光,并不能取代他对他是光的体验。他非常非常渴望体验他是光,可问题是,他是光中的光,他是太阳中的小蜡烛。他怎么也体验不到他自己。

我于是告诉这个小神灵,“孩子,你需要把你自己从我们当中分离出来,让你自己置身黑暗之中。”
“什么是黑暗呢?”
“没有你的地方。”
他听懂了,他做到了。

但是,置身黑暗之中的小神灵却哭了起来:“天父啊,你怎么抛弃我啦?”孩子,哪怕你在最黑暗的黑暗之中,我也不会抛弃你,我会永远伴随你身边,随时准备着提醒你你是谁,随时准备着带你回家。

因此,做黑暗中的光,而不要诅咒黑暗。
在黑暗中,你不要忘记你是谁,不要忘记你是光。
你要赞美这黑暗,纵使你本就是要去照亮它。记住,你经受的最严峻的考验,可能变成你最辉煌的胜利。你的体验就是你最庄严的宣言,宣告你是谁。你是那照亮黑暗的光。


楚朦    想留下些甜蜜回忆

Rank: 9Rank: 9Rank: 9

2417#
发表于 2011-3-19 14:13:18 |只看该作者
谢谢这段小故事。我忽然落泪了。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6Rank: 6

2418#
发表于 2011-3-19 22:16:40 |只看该作者
出外旅游回来,看见你们智慧的对话,受益匪浅。

Rank: 3Rank: 3

2419#
发表于 2011-3-20 06:35:2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买糕 于 2011-3-20 06:58 编辑
这份对自由的追求,这份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梦想,这份对人生真谛的执著,也恰是我心中最珍惜的地方。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一生保有一份更大意义的身心自由,才能更放手去追寻他们心灵的归宿、生命的价值,而不是为了物质的负累而终日忙忙碌碌。
玉冰 发表于 2011-3-19 12:07


无懈可击的理论!!

然而,心灵归宿、生命的价值是人的一生去追寻的东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孩子来说,他们对心灵的认识、对生命的价值的追求是在每个成长的日子里一点一滴地、从小而大地慢慢扩展的。这个追求的过程,在他们现在这个阶段里,也许,就体会在一次跟父母同游的快乐里、在拥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的喜悦里、甚至微小到在对一堆好看的石头的心动里(尽管不是很理性的),如果,一次又一次地,他们要被迫不断地被金钱的衡量而放弃这些小小的触动,那么到了他们越来越大,他们的对生命的价值又将体现在哪里?他们会忽然间为了一个非常“伟大”的目标而不计较金钱的付出么?
这样的引导,真的能够导向“淡泊物欲”么?

你曾经说过,为了赢得100美元的奖励,他们主动提出放弃掉他们喜爱的电脑游戏、糖果,当然,这两样东西都恰恰是你不喜欢的,所以你支持他们,那么如果将来,他们为了金钱,愿意放弃掉一些更有意义的东西,你还会这样支持他们么?

玉冰姐,我佩服你认真的品格,也明白你的用心良苦,只是希望你在认真思考过这些之后,仍然能得出一个让你感到自信的答案。

Rank: 3Rank: 3

2420#
发表于 2011-3-20 07:34:53 |只看该作者
另外同意楼上几位说的,玉冰姐极其需要放松。我觉得你在孩子们知识教育方面很放松,可以创造环境,让他们自由地根据自己的时间表领悟,但在道德教育方面则显得很紧张,常常长篇大论地教育他们,好像很害怕他们“走歪路”,我想道德教育跟知识教育是一样的,要给他们机会、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去自己领悟内化,慢慢地等他们成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6-7 16:47 , Processed in 0.03136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