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汐岩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专版] 如果孩子可以不被教——我对自主学习的一些思考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101#
发表于 2014-11-17 20:14:2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学父五迁 于 2014-11-17 20:19 编辑

数学部分。

1. 加减法的拆项法

泡泡妈说得没错。
孩子天生就有把十位数部分和个位数部分拆成两项的形象速算能力。
但是,上了小学之后,这个能力就被摧毁了。

根据我的个人偏见,我认为,罪魁祸首是“竖式”。
是“竖式”摧毁了孩子的拆项能力和形象速算能力。

拆项法,背后就是“多项式”的思想。

2. 除法

关于除法,只看到除以2、除以4的详细描述。
具体做法,大概是从两头到中间的二分法。

对于其他形式的除数(不是2的幂次),没有提到具体过程。
比如,12/3 这个例子,反复提到,却没有具体过程。
我很好奇这些过程。

注:
关于二分法(除以2或2的幂次)
如果用立方块的话,把一行立方块对折成两行,很快就可以出现答案。
比画线法更加快捷方便。
在棋盘上排列棋子,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免责声明:
用这种立方块折半法,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自我领悟?
我目前不是很清楚。

3. 画线数数法

这种做法很有道理。

这实际上体现了数量“1”的基本单位的意义。
一条线段,就对应着一个基本单元“1”。
所有的数字,都可以拆成“1”。

注:
立方块、棋盘上的棋子,都可以充当“1”的对应物。

免责声明:
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自我领悟?
我目前不是很清楚。

4. 数学领悟能力的保护

一些数学大师发现了数学天才之后,都有一种矛盾的心理。
一方面,希望保护这些天才的自我领悟能力,不希望他们被现有数学资料影响。
另一方面,又希望这些天才了解现有数学资料,以免做重复工作,浪费天分。
这些数学大师给出的一个折中的建议:
12周岁之前,不要看任何专业代数书籍。

Rank: 4

102#
发表于 2014-11-17 20:14:36 |只看该作者
哈欢迎容爸
虽然我发得晚,但是我没有偷看你的,是容易吗的回帖才让我找到楼上

Rank: 8Rank: 8

103#
发表于 2014-11-17 20:15:20 |只看该作者
识字阅读部分

认同赞同泡妈分享的“写大字”、“板书”、“手指写”经验。
不少人都很推崇这种方式。实践样本不少。还有人推崇“地书”。

华德福建议“形线画入字”。
这方面资料不多。
《汉字与精神发展》
《甲骨文慧画》
《象形字动画片》
实践样本更是非常之少。

Rank: 8Rank: 8

104#
发表于 2014-11-17 20:15:3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学父五迁 于 2014-11-17 20:37 编辑

口水部分

1. 支持泡妈的部分

很喜欢夏山、谷瑟的教育模式。
强烈支持泡妈追寻这些新教育。
强烈反对应试填鸭教育。

关于是否要和应试教育妥协。
在我看来,这完全是一个选择范围的问题。
如果没得选择,那么,必须妥协。
如果有选择,那么,不妥协,也是个人的权利。
至于不妥协的成本,也有各人的理解。

2. 不支持泡妈的部分

泡妈对于自然科学科目(包括数学)学习曲线陡峭处的轻视态度。。。。嘿嘿。不多言。

夏山、谷瑟教育的根子,不仅在于自由学习,更在于老师的专业程度。
可能是强于普通老师的专家型老师。还有师生比例,资源配置,可能也强于普通学校。
很可能也是少数人享有的一种精英教育。
要不,为什么只有几十所?
精英教育,胜过普通教育,除了教育模式本身一个原因之外,还有单位资源投入的因素。

点评

汐岩  强烈欢迎你这种较真专业高大上人士一起来探讨:)  发表于 2014-11-18 10:36:46
学父五迁  @泡妈:哦。明白了。我确实误解了。汗。抱歉。我看完了瑟谷的一些资料,也大概明白泡妈的言下之意了。交流中,一个共同的背景资料非常重要啊。  发表于 2014-11-17 22:02:19
学父五迁  对。兴趣很重要。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资源。高阶至少有一个用处——应试。:D 现在,高等数学和计算机建模的联系越来越密不可分。以前的公式,现在都用三维图像来表示了。  发表于 2014-11-17 22:00:23
汐岩  @学父五迁:其实你误解我的意思了,我只是说,让孩子自己来主导,当他需要找老师的时候,他肯定能找到老师。  发表于 2014-11-17 21:57:30
容易吗  我想学到高阶的一定是有强大的兴趣支撑的,而如果学到高阶了依然兴趣浓厚,基本上这个人他的人生使命就是干这个的吧。  发表于 2014-11-17 21:52:31
容易吗  关键高阶的东西其实用处不大呀,我一个理科研究生,毕业了还在研究所工作,可是我用到微积分线性代数的机率小的可怜,我的同学们也是,我们每次聊天时都会说,大学时学的这些数学工作都用不上,忘光光了。:)  发表于 2014-11-17 21:50:52
学父五迁  多希望能生活在那些学校的附近啊。  发表于 2014-11-17 20:42:27
学父五迁  哇。学费很低。那我也把娃送去!:D  发表于 2014-11-17 20:41:23
学父五迁  泡妈觉得,孩子只要有兴趣,有资源,就能自行领悟高阶原理。确实如此。有这样的天才。但是,这些天才的人数远没有夏山、瑟谷毕业生那么多。大部分学生仍然需要求助一个好老师。  发表于 2014-11-17 20:40:41
汐岩  首先抢着点评一下,不是精英教育,就是普通教育,学费很低。  发表于 2014-11-17 20:40:00

Rank: 4

105#
发表于 2014-11-17 20:29:0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汐岩 于 2014-11-17 20:30 编辑
容宝爸爸 发表于 2014-11-17 19:10
自告奋勇来说些体会。抱歉,可能答非所问。

1. 兴趣很重要,孩子和成人学习皆此。


非常赞同!

兴趣是强大的动力,有段迷上卢冠廷的音乐会,可是对白听不懂,急死了!!于是苦练两个月粤语,虽然后来被事情中断了,但是粤语从零基础到听懂很多了,关键是音乐会里的所有对白都琢磨明白了

有个精致的品味,会让你难以忍受打了折扣的享受,所以会想要学。泡泡就说,chalie lola中文翻译得太难听了,只要是英文动画片,我都会建议她们听原版,因为那真的不是一点点经典。

如果有个强大的自我,不介意自己初学时的幼稚与低级,那么学什么其实都无障碍。我觉得这一点经常是我们这代学新东西最大的障碍。

点评

汐岩  没错,所以品味的苛刻度也会影响一个人学的精度:))  发表于 2014-11-17 21:59:18
容易吗  我是因为看tvb剧喜欢看原版的,就渐渐能听懂一些粤语了。其实tvb的国语配音也不错,可是听了粤语原声就是不想再听国语配音版了。  发表于 2014-11-17 21:54:09

Rank: 4

106#
发表于 2014-11-17 20:33:43 |只看该作者
学父五迁 发表于 2014-11-17 20:15
识字阅读部分

认同赞同泡妈分享的“写大字”、“板书”、“手指写”经验。

我看过你的帖子,很专业的说。欢迎

Rank: 8Rank: 8

107#
发表于 2014-11-17 21:40:25 |只看该作者

从泡妈给的链接里看到了这么一段。
让我对瑟谷的师资有了一点皮毛的了解。
12个孩子,9岁到12岁之间,20周(5个月)就掌握了加减乘除等六年的课程。
用的教材,好像也并不特殊。
其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忙,应该起到了很大作用。

第一章 数学

我的面前坐了十来个小孩,有男有女,九岁到十二岁。一星期前,他们要求我教他们数学。他们希望会加减乘除和其他算术。

他们刚来找我的时候,我说:“你们并不是真的想学数学吧?”

“我们要,我们真的要!”他们回答。

我坚持:“你们不是真的要学。而是你们的邻居朋友、你们的父母、你们的亲戚要你学的,你们自己宁可做别的事,像是去玩呀什么的。”

“我们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们要学数学。教我们,我们会证明给你看。我们会做功课,我们会很努力、很认真!”

我不得不相信他们。我知道一般学校都用六年时间教算术,我也知道过了几个月他们就会失去兴趣。可是我没有别的选择。他们非要不可,我则毫无信心。

可是我错了。

我的最大问题是找一本合适的教科书。我以前参与过“新数学”的编写工作,但是我越来越痛恨它。当初编写的时候,我还很年轻,属于甘迺迪时代的产物。我们信心十足,毫不怀疑自己,脑中充满了抽象逻辑、理论、数字、数学难题……。我猜,如果要我们为农夫设计农业课程,我们会从有机化学、遗传和微生物教起。幸好没人要我们设计农业课程,否则世界上的人都要饿死了。

我越来越讨厌“新数学”中的抽象思考和自以为是。不到百分之一的老师真正懂得新数学在讲什么,不到千分之一的学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人们生活中需要的是算术,他们需要学会计算,以便使用工具。我的学生需要的是这些。

我在图书馆找到一本教数学的书,正合我用。这本书写于一八九八年,版面小而厚重。里面全是上百成千的练习,目的是训练孩子们熟于计算。

课程准时开始。这是我们约好了的。我问过他们:“你们说你们会很认真?那么好,每个星期二和星期四,早上十一点整,你们得准时到教室,迟到五分钟以上就不上课。取消两次以后就不教了。”

他们说:“就这么约定了。”眼睛里闪着快活的光芒。

基本加法花了两堂课。他们用各种方式学:长长细细的方柱、短短胖胖的方柱、长长胖胖的方柱。他们做了许多练习。减法花了另外两堂课。本来一堂课也够了,可是“借十”的算法需要多费点工夫解释。

轮到乘法了,首先是九九乘法表。每个人都得熟背,每个人都被考来考去;然后学乘法原则。最后练习。

他们全部都很热衷于学习。一面学着新的观念,一面渐渐熟悉了四则运算的诀窍,他们可以“感觉”到新知识进入自己体内。几百、几百题的练习、课堂小考、口试,一再地把算术打进他们的脑海。

可是他们不退缩,全部继续学下去。有时候他们互相帮忙解题,互相教导,使课程得以持续下去。十二岁和九岁、狮子和绵羊,合作无间地并肩坐在一起,绝没有互相取笑、没有羞辱。

除法——直式、横式、分数、小数、百分数、开根号。

他们早上十一点准时来,上半小时课,带着作业离开。下回上课时,全都乖乖地把作业写完带来批改。没有一个例外。

二十周课程结束时,总共上了二十小时的课,他们就把算术学完了。六年的课程内容。他们每一个人都学得滚瓜烂熟。

我们为了课程顺利结束开了个大派对。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我被自己当初的理想震慑住了。我们的教育理念管用,非常管用。

也许我应该料到会有这种后果的,可是我仍然忍不住视为奇迹。一周之后,我跟艾伦·怀特聊起这件事。怀特是公立学校里的数学老师,对数学教学的最新发展比谁都懂。

我告诉他数学课的情形。

他一点也不意外。

我很吃惊,便问他:“为什么一点也不意外?”我自己仍处于兴奋状态,对于我那十二个孩子学算术的速度和彻底的程度感到震惊。

点评

学父五迁  哈哈。是啊。好像不利于慢慢领悟。  发表于 2014-11-17 22:04:21
汐岩  其实这是我最不认可的一段:)  发表于 2014-11-17 22:00:44

Rank: 8Rank: 8

108#
发表于 2014-11-17 21:43:09 |只看该作者

维基百科上关于瑟谷学校的资料。

9个工作人员,约二百个学生。

大约是  1:20

Sudbury Valley School

http://en.wikipedia.org/wiki/Sudbury_Valley_School

Information
Established        1968
Faculty        9
Grades        ungraded, ages 4+
Number of students        140–210
Campus size        10 acres (40,000 m2)
Campus type        suburban
Philosophy        Sudbury
Governance        School Meeting (democratic, vote by students and staff)
Website        http://www.sudburyvalley.org
The Sudbury Valley School was founded in 1968 by Daniel Greenberg in Framingham, Massachusetts, United

Rank: 6Rank: 6

109#
发表于 2014-11-17 22:01:56 |只看该作者
还要翻回去看点评,不然就漏掉一些信息了,真是麻烦。

发现大家对于孩子大了应该要接受“系统”的教育还是挺认定的。

点评

汐岩  我也对这个点评不太习惯,这是让我有机会复习我的帖子吗“B  发表于 2014-11-18 08:01:52

Rank: 8Rank: 8

110#
发表于 2014-11-17 22:10:21 |只看该作者
容易吗 发表于 2014-11-17 22:01
还要翻回去看点评,不然就漏掉一些信息了,真是麻烦。

发现大家对于孩子大了应该要接受“系统”的教 ...


我的个人偏见是,目前国内的教学大纲,基本上不成系统,而是把一个完整的系统切割成一块块支离破碎的知识点。
好处就是术业有专攻。
那些老师对于这些知识点的传授方法精益求精。
有些经典教案,甚至能极大保护孩子的形象思维和领悟力。
但这些好处只体现在这些细节上。

如果是长期项目驱动的跨学科学习,在系统上会更好一些。
小学阶段。我还是最粉华德福。然后就是粉夏山、瑟谷这些了。

点评

容易吗  我也觉得很奇怪,五爷说说对华德福数学的看法呗  发表于 2014-11-18 08:26:27
汐岩  你把数学研究这么透了,竟然还是会相信华德福的数学?我真是。。。不知该说啥好,只能说咱俩不是同一星球的生物  发表于 2014-11-18 08:04:27

Rank: 8Rank: 8

111#
发表于 2014-11-17 22:23:55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个关于学习和教学的争论也存在于艺术科目方面的,比如学习乐器和美术之类的。美国人中国人俄罗斯人在这两个科目上同样是存在着和这个帖子主题同样的争论。父母于是也同样得面临着选择,理念的选择和执行时找老师就自然是有差异的。

不止一个人劝说过我,给美言找更好的小提琴老师,一开始就得严格训练孩子的手型打好基础,美术也同样孩子需要严格系统的训练,否则这样子荒废了太可惜了,这里面包括美国的专业老师。这方面我跟着我的直觉走,还是决定就让孩子混着玩着学习,不要那么早就开始系统和专业,这样子我也可以偷懒,还可以省钱。 我闺女还冒出一些我一点不感兴趣甚至是厌烦的兴趣呢,比如她喜欢做蛋糕,做那种西式蛋糕,那种蛋糕做好了她自己也不吃的,就是为了漂亮。那是个相当费钱的兴趣,西式蛋糕那些花里胡哨的装饰材料和工具,我觉得买完了简直可以置办一个新厨房!孩子于是痴迷的看视频,看那些厨艺比赛,比如cake war, 可以自己在房间里看好久,反正太多集可以看,而且还在直播有新的。这个周末她让我和她一起看的时候,我终于觉得我的厌烦没有道理,是有问题的,我在想去找一个蛋糕店,给人家钱,让孩子能每周去动手做一次。我们家的厨房她做完了就成了战场,即使在我的要求下收拾好了,我还是在她做的中间坚决不能进去,看着那些瓶瓶罐罐都烦。又不能吃,当然美国人是吃的,把一个小东西做的那么精美我觉得是浪费生命,是最没有意义的事。不过我的厌烦实际是最大的问题了。我自己面对吧。

点评

一溪云  生命就是用来浪费的。生命就是用来折腾的。没有背叛就没有自立。说得真好啊!  发表于 2014-11-18 15:15:40
爱无言  我今天意识到我闺女在兴趣爱好上和我逆着来的,是因为她某些层面太听我的话了。她借着这种和妈妈的不同,就喜欢妈妈讨厌的来感受到自我的强大的。我挺高兴的,没有背叛就没有自立。:)  发表于 2014-11-18 10:50:50
汐岩  赞你这句,生命确实就是用来浪费的:)))生命就是用来折腾的:P  发表于 2014-11-18 10:21:23
容易吗  生命就是拿来浪费的,哈哈!  发表于 2014-11-18 08:39:00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Rank: 4

112#
发表于 2014-11-18 09:04:36 |只看该作者
学父五迁 发表于 2014-11-17 20:14
数学部分。

1. 加减法的拆项法
4. 数学领悟能力的保护

一些数学大师发现了数学天才之后,都有一种矛盾的心理。
一方面,希望保护这些天才的自我领悟能力,不希望他们被现有数学资料影响。
另一方面,又希望这些天才了解现有数学资料,以免做重复工作,浪费天分。
这些数学大师给出的一个折中的建议:
12周岁之前,不要看任何专业代数书籍。

我得到跟数学大师同样的结论,自满得快要爆棚了

不过据我观察,泡泡应该不是数学天才,她每次都是受打击了或者无聊得不行时,才会去做算术,只要稍有个事情转移注意力,就立马把数学抛到云外了。。而且她做数学那种隆重的成就感。。跟她平时画画做手工的那种自然很不同,也许是成人太大惊小怪了导致。。总之我觉得泡泡就是比较普通的水平,只是数学思想还比较清明,暂时还没有被学校教傻吧

我有个同学应该算数学天才,他对我讲起小时候他写完作业就拿哥哥姐姐的数学书做上面的题目做得入迷,一直到半夜才睡。所以那会儿在班里,当学到布朗运动随机游动那种变态数学我们都晕菜的时候,他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毕业后他做金融投行,好像现在已经是业界大牛了。。。不过从他身上我还是感觉有长就有短,嗯。。。我还认识一个数学天才朋友,我怎么还有这么多数学朋友,他们的长短确实有点相似。。。

然后昨天我突然想明白一个事(当然只是臆想,直觉无理由的),我想到就是天才,我指的是这种天生就某一方面很突出的情况,是不是这样,比如一个盲人,他的眼睛看不见,所以他的听力和触觉就比常人敏感得多,他的潜意识也比常人发达得多,因此在这些领域他们就会表现得非常突出。我记得有一个文章讲的就是在一个战争中,一个盲人,他有一项特异功能:跟对方聊几句,就能辨别对方是朋友还是敌人,于是他来负责面试,从来没有错过,直到有一次。。。。。云云

所以残疾人的优势并不只是意志力强大之类,虽然那也是不断与命运对抗的战果,但是,如果能意识到自己的某种缺陷其实是一种天赋,顺应和发展这种天赋,而不是花力气让自己变成一个正常人,那么每个残疾人其实就是有特异功能的天才了。

最近我受埃里克森的影响比较大,我完全理解他所倡导的那句:不要花力气在你没有的东西上对抗,而是利用好你已有的资源。我觉得做到这种境界的前提是真诚,真诚地接受任何客观事实,而不是自欺欺人:我只看我有的,回避我没有的。或许那个没有才是你最大的资源。这个道理用在孩子身上也一样,每个孩子的经历都独一无二,这就是他最可贵的资源。

Rank: 9Rank: 9Rank: 9

113#
发表于 2014-11-18 09:16:27 |只看该作者
汐岩 发表于 2014-11-17 19:14
我不知道现在学校里对英语是啥态度,高考不是取消了?我自己对英语的看法是,首先不用担心学不会,就是一 ...

看来兜兜泡泡是通过看英语动画来学习英语的,这也是爸妈网推荐的一种学习方式。

对于你举的例子,英语确实是工具,但是几个月学出来的顶多可以简单交流有语言天赋的做到流利也就到头了,但是做为工具还是差远了,听说读写,也许听说可以,读写可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然怎么在国外也有那么多文盲半文盲呢?

另外,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语言,如果家长眼光长远点似乎和高考是否考显示没有什么必然关系。其实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果有语言环境确实能进步更快一些,但如果仅仅是靠兴趣其实还远远不够,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在国外开餐馆的中国人英语那么差了,呵呵。
新生活

Rank: 4

114#
发表于 2014-11-18 10:12:1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汐岩 于 2014-11-18 18:19 编辑

我还想到自闭症这个的问题,最近无意中看了一本书,是一个自闭症孩子爸爸写的, 虽然很多人包括他自己,都觉得他父爱如山,但是,我却觉得他骨子里处处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就是个傻瓜。可是,我发现他描述的孩子的那些行为细节,跟泡泡小时候都挺像的。我觉得她们并不是没有情感的,反而是情感太细腻了,外界又那么嘈杂(想想初做妈妈那时我还是挺聒噪的),所以她们的情感沉得很深。对于自闭症孩子,我猜测应该是在大脑主管意识的那个领域中某一个细微的节点被关闭了,所以他们的潜意识非常活跃,他们不习惯用语言去表达。对这个结论怎么解释呢?有一个意近的例子:武志红非常提倡从梦中接受潜意识传达的信息,他强调的做法就是:从梦中醒来后,不要动,不要说话,不要睁开眼睛,不要刻意用力,而是让自己继续自然放松地沉浸在半梦半醒的状态里,让意识和潜意识都自由发生。。。大体这个意思,从这里,可以比较明确地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就是一旦意识领域的活动介入,一旦说话、思考,用力,潜意识的活跃度就降低了。但是自闭症孩子呢,他们不需要刻意保持,他们自然就是这种状态。

其实看一下他们的特征: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喜欢与外界互动,不喜欢与人交流。这不就是培养天才的温床吗?这不就是孙瑞雪老师敬仰的“专注、忘我”境界吗?现在的研究也都达成一个共识:自闭症与天才只有一步之遥。很多天才,好像有陈景润、莫扎特。。。很长一个名单,都是自闭症。还有卢冠廷也是。

从这本书里,我感觉父母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孩子太重要了。并不是自闭症有多好,而是他们并没有父母想的那么不好。其实对待自闭症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接受他们的不同,真心认为他们就是一个有些特殊的正常孩子。她们的情感无限丰富和细腻,只是她们不喜欢用语言之类的这些方式表达出来,所以,对于那个自闭症小女孩grace画出来的那些天才画作,都没有什么意外了。虽然她不说话,但她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人交流,她可以享受自己的人生。Grace的父母说:“不管她怎么样,她的一切对我们而言都是迷人的。”赞这种爱。

可是,无数其他自闭症孩子还在被治疗成普通孩子呢,治疗机构用来表白的成就都是:我们有两个孩子已经上小学了!

自闭症的比例是1/100到1/120,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

我对自闭症孩子没有多少接触,以上只是臆测。

Rank: 4

115#
发表于 2014-11-18 10:15:09 |只看该作者
敬听 发表于 2014-11-18 09:16
看来兜兜泡泡是通过看英语动画来学习英语的,这也是爸妈网推荐的一种学习方式。

对于你举的例子,英语 ...

其实我在国外待了4年,英文基本上没有进步,我只是不需要英文那么好而已。如果你没有兴趣没有动力,什么环境对你都没有意义。反之亦然

Rank: 6Rank: 6

116#
发表于 2014-11-18 10:20:07 |只看该作者
昨天说到系统,我还想起一件事,就是现在的小学,不管是传统还是华德福,自己的系统都很完备,但是是不是反而给孩子形成自己的系统设置了障碍呢?

举个例子,昨天有个妈妈帮我买纸粘土,我要给她35块钱,没零钱打算直接给50块,容容知道了就在那里算他们应该找回我们多少钱,她想了半天,觉得是25块。我说不对,要不这样,我拿100块给她,她应该找给我多少,容容只是思考了几秒钟,就给出了正确答案65块。我说那给50呢,她明显就是一副晕头转向的表情,最后就怒了,生气的说,就是25块,不然就是臭粑粑!

然后我也百思不得其解啊,在我看来100-35难道不是比50-35更难么?(相信小学老师也会这么认为吧)她的思路到底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一个秒算正确,一个想半天还算错呢?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就是孩子简单的没懂可是更难的懂了,当然这个难和简单是在我这个受传统教育长大的人的判断。我们先学的东西谓之“简单”,后学的东西谓之“难”。比如容容小学还没上都曾经涉及到负数的概念了,在我看来简直太高级了。

这也让我在想,我们设置的课程进度,内容,确实很成系统,可是真的合适每个孩子么?难道最科学的做法,不是让每个孩子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吗?

最后再说一句,容容数学是比较弱的,我只是觉得这两个例子比较能说清楚我的想法。

点评

容易吗  有可能啊!  发表于 2014-11-19 09:28:28
学父五迁  也许是因为,100和10一样,是凑整的基本标杆。  发表于 2014-11-18 18:51:35
丁丁姑娘  容容数学是比较弱的——下结论早了点吧!  发表于 2014-11-18 13:11:03
丁丁姑娘  无它,不熟耳,呵呵  发表于 2014-11-18 13:10:28
mingming_mummy  孩子的世界,大人不懂  发表于 2014-11-18 11:11:35
汐岩  每次看容容的表现真是太有趣了,哈哈。。  发表于 2014-11-18 10:33:18
汐岩  不是“是不是”,是“肯定是”,铁的事实:p  发表于 2014-11-18 10:32:04

Rank: 9Rank: 9Rank: 9

117#
发表于 2014-11-18 10:25:41 |只看该作者
汐岩 发表于 2014-11-18 10:15
其实我在国外待了4年,英文基本上没有进步,我只是不需要英文那么好而已。如果你没有兴趣没有动力,什么环 ...

这点大家没有异议,我的异议在于仅凭兴趣就可以自悟自学成才,就是“不被教”就能达到一定程度。你自己的例子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呵呵。也许你说是不需要,所以没有努力去学,其实即使需要,很多方向的学习也是需要教的,尤其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带领,我觉得。
新生活

Rank: 8Rank: 8

118#
发表于 2014-11-18 10:37:58 |只看该作者
泡妈贴子里的很多观点我是赞同的,儿童自发的去探索带给儿童的成就感不可言喻。
但是我实话实说,看完贴子后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当然这感觉是我自己的,和他人无关。
我觉得把儿童看得神圣无可厚非,小点的时候他们可爱自然纯洁无瑕,大些了他们象个永动机一样永远有动力的去研究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但是因为他们的圣洁成人就不能触碰他们,或者说他们就不能沾了成人的俗气,或者认为只要成人染指孩子的想法,这孩子就被破坏了,我替成人觉得好冤。
对,我找到词来表达这种感觉了,水至清则无鱼。还有一个词,就是执念。当给孩子播下我的感觉至上,我的发现至上,其它人教我就是破坏我的种子时,可否考虑过,这是否是在孩子身上埋下执念的种子。

成人可以欣赏孩子,但是孩子终要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学会欣赏成人。这里有个词叫包容。

说得不当的,请别介意。

点评

丁丁姑娘  排  发表于 2014-11-18 13:14:00
Eva  鲜花  发表于 2014-11-18 10:59:54
mingming_mummy  成人世界确实比孩子世界复杂,可孩子是一定要长大成人的,在合适的时间进入真实的社会是必需的  发表于 2014-11-18 10:41:18
mingming_mummy  排  发表于 2014-11-18 10:39:03

Rank: 8Rank: 8

119#
发表于 2014-11-18 11:06:01 |只看该作者
兴趣很重要,但要考虑兴趣的程度。如果兴趣很强烈,那么这个兴趣就很容易引起强烈的学习和钻研动力,并且很容易找到高品质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接受教育,那些学习资料及其提供者不就是老师吗?)

英语方面,我知道好些因为想要学习某一理念,而在成年后努力自学,达到不错的听说读写能力的人,其中有一个是四十多岁的德国人,我看她写的英语,虽然偶有错别字和语法错误,有人戏称是德式英语,但她写的故事那叫一个动人,有感染力(人家写帖那叫一个勤奋,真是强烈兴趣确切地说是受热情驱使的)。我现在感觉自己用英语写的文章也富含感情起来了,,一方面我自己几乎每天用英语写日记,我每天有许多时间沉浸在英文资料中,我现在是双语思维。

在我感兴趣的领域,只要看到重要生词,我就会立刻记下和记忆它们,但是在其他领域——比如英文影视剧里的生词,我就忽略了。

我的英语在自己感兴趣的那个领域里,听说读写都没有问题,但在其他领域里就不一定了,碰到某些非常陌生的领域,恐怕看个文章理解意思都很有难度,因为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词汇甚至一些字典上都查不到的自创词汇。

英语作为工具,用在哪里,自己对它有什么要求,还是挺重要的。我觉得自己当年的学校英语教育至少把一些基础和骨架搭好了,这样成年后有兴趣时,通过一些手段更快地提升英语。如果在学校的英语考试中能保持一个不错的成绩,这个基础基本已经有保证了。至于个人兴趣问题,我觉得家长恐怕还是比较难控制。

点评

丁丁姑娘  赞蓝田的自学能力!  发表于 2014-11-18 13:15:12

Rank: 4

120#
发表于 2014-11-18 11:42:24 |只看该作者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4-11-18 10:37
泡妈贴子里的很多观点我是赞同的,儿童自发的去探索带给儿童的成就感不可言喻。
但是我实话实说,看完贴子 ...

可能接触一个不同的理念,会有矫枉过正的过程吧,像昨天讨论的塑料袋怎么跟孩子解释。。。我觉得成人只要能够意识到孩子并不是空的,需要我们去一点点填才会明白这个世界,需要我们做导游才能有个好的旅程,需要我们一点点教才会从低级到高级,只要不是这样,那么就是生活中很自然地在一起生活而已,可以一起聊天,也可以一起探讨,孩子没觉得因为你是大人所以就比我厉害,大人也没觉得因为你是孩子就比我厉害,我们各自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因为我们彼此不同所以在一起才特别愉快,才会相互欣赏。就像前面那篇文章里那个瑟谷毕业生所说的那种感觉:“ 我总是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在每个年龄段,我觉得自己不是在长大,而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我不是一个小孩子或大孩子,而是“我”。我六岁时,也不比十五岁的孩子或者成人的力量弱小,我认为这一点很正常。”

但是目前的现状是成人常常觉得我比你强大,我比你懂的更多,我要告诉你该怎么做,我要启发你认识到我想让你明白的道理。。想象一个场景,如果一个朋友来你家里玩,自告奋勇给你做一个菜,你会怎么对待她?你会不会过去说:要先怎么怎么样,菜要这样切,刀不是这样用,你的调料放得太多了。。。但是如果孩子想尝试做一个菜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很容易这样去做呢?因为我们觉得她们不会,我们要指导她们。兜兜在不到4岁的时候,就自己发明了一个做饼的方子,她自己拿鸡蛋,面粉,自己搅,我只是给她开了一下炉子,当时以为她没有放盐肯定不好吃,油太多了估计会比较腻,可是结果是非常好吃,出乎意料,我才发现原来面粉的香味本身就这么好吃了。。。我在孩子身上得到的启发一点都不比我给予她们的少,有太多这样的事情了,几乎每天都会发生。随便举一个例子,泡泡两三岁 时候,有一年特别喜欢吃排骨,放上很多八角大料之类味道很重的那种,她非常喜欢。可是后来我又做了一次,她尝了一下就不吃了,我还问她确认不吃了吗?后来我就自己吃了好多,然后就上火了。。后来几天看中医书,说立春之后,怎么怎么。。。反正就是不要再吃太热性的东西,我才明白这事的原因。她2、3岁的时候我对这点印象特别深,所以才慢慢建立起对孩子感觉的信任。但是我们家现在也是限制吃冰激凌的次数的,因为人的体质不是完美的,也有当时想吃吃完不舒服的情况,不是盲目相信表象,而是用客观的眼光去看每一件事的表象、表象下的真相,真相下的更深一层真相,再更深一层真相。。。这确实是一个对孩子不断深入的过程。在彼此信任的大的原则下,每一件具体事情的处理都可能不同。所以,其实跟强调一种理念比起来,我更喜欢分享一些我看到的事实或者表层下的真相,这个真相也是相对的,但是是我目前看到的一个层次,我觉得有价值,就把它们分享出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11-1 00:47 , Processed in 0.02953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