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汐岩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专版] 如果孩子可以不被教——我对自主学习的一些思考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84#
发表于 2014-11-17 12:44:46 |只看该作者
小宇妈妈  不过我现在也不想究哪个好与不好了,还是看孩子凭感觉孩子觉得最舒坦的最好。我太实用主义了。  发表于 1 小时前
小宇妈妈  我觉得容妈的意思不是适当启发不好,而是不启发更好。容妈我理解错了没?


那得先定义一下什么是启发,小宇妈妈。我觉得孩子碰到问题,自己去思考、去环境中找启发,然后找到他自己的解决办法,这种最好,而不是由成人来告诉他,我有个办法可以解决你这个问题。

但是成人告诉了好像结果也不同的,比如有的孩子会觉得,你这个办法我搞不定,或者,你这什么呀,我听不懂,那你就别再推销你的利器了。如果孩子一听,哇,你这个办法我觉得很好,我觉得这样也可以的。

哎,我这好像跟你一个观点啊!

Rank: 8Rank: 8

83#
发表于 2014-11-17 12:17:2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4-11-17 12:19 编辑

这楼里大家的关注点不太一样,很多讨论都在该不该启发上了,我对这个问题不敏感。我希望孩子能够自己去琢磨,我也相信他会自己去琢磨。但是我并不担心他“被启发”后会有什么不良影响。

所以这个贴子我关注的是,孩子的思维是如何的。 有人和我一样么?

前段看的the story of math,讲的是数学起源,其实会发现,从最初的没有数学,原始人分食,到埃及塔,到古巴伦,到希腊数学思想,到数学在东方(中国和印度)的发展,到现在的数学成为科学之王,这个发展过程挺有趣的。
看完后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想,孩子从出生后,他的最初的数学思维形成过程其实和最早数学的来源应该是有相似之处的。只是现在我们活在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人类发展出来计数用了那么长时间,但是我们的孩子从出生后没多久就开始唱数,这完全是站在两个不同的起点了。我们不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所有一切都由他自己推导出来的这么一个理想的学习过程。这是我的观点一。
二是,孩子确实需要去自主探索,这个过程中孩子自主去发现规律所得到的收获不止是规律本身,而是那个思考的过程。他需要一些自己去理解为什么的机会,而不仅仅知道了结果然后去实践和训练。

点评

每每  赞同  发表于 2015-2-4 15:13:28
容易吗  嗯,一致,尤其你最后说的这第二点,也是我认为很可贵的。  发表于 2014-11-17 12:50:39

Rank: 4

82#
发表于 2014-11-17 12:16:58 |只看该作者
还有这个,瑟谷豆瓣小组,里面的信息很全,好像还有《瑟谷传奇》的全文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0593931/

Rank: 4

81#
发表于 2014-11-17 12:13:32 |只看该作者
抱歉哈,我刚才一搜搜到了好多瑟谷的资料,觉得怎么跟我的想法太吻合了,所以按捺不住先分享下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3d33470100n8fh.html

文章写得有点啰嗦,我摘录一下:


传统观念灌输我们,孩子必须得有人教才会读书。专家们做了数不胜数的实验,试图找出最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全世界所有重点大学的图书馆里,你都能看到一列列和教育有关的书籍,更有许多专门探讨如何教导孩子读书的学术期刊。教育界几十年如一日就这个问题争论不休外界称这场混战为“ 阅读的战争”。这边厢声称声音基础教学(译注)最重要;那边厢坚持整体语言教学法才是阅读的根本。两方将幼儿园小朋友和一年级学生当做小白鼠,各自用有组织有预谋的实验互相攻讦。声音基础教学派宣布实验成功,语言教学派则反讥这场实验不过是一个骗局。(译注:phonics 基础语音教学法,先教单个字母的发音,再教字母组合在一起如何发音的教学方法。。。。。。


。。。。。。。。

二十一年前,我有两名学生就瑟谷学校的学生如何学会阅读展开了一项调查,在瑟谷,孩子们无拘无束,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调查发现十六名入学后才学会阅读的孩子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阅读指导,他们采访了这些孩子、孩子的父母以及学校工作人员,试图理清孩子何时、为何、如何学会阅读。他们的发现与传统观念大相径庭、这些孩子学会阅读的年龄段相差极大,从四岁到十四岁不等。有些人学得很快,从完全没有阅读基础进步到几星期内就能够流畅阅读;有些人则学得慢些。还有些人有意识地学习,系统地学习发音、不断地请教别人。其他人是“水到渠成自然来”,突然有一天他们就发现自己会读书了,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学会的。当时的调查发现,这些孩子开始学习阅读的时间,与他们的阅读水平并没有系统关联。有些读书如饥似渴的孩子学得快,其他则学得慢。我的儿子在瑟谷学校工作,他说这项调查结果已经过时。他认为现在瑟谷学校的学生更小就开始学习阅读,甚至比当时更加无意识地开始学习,因为他们现在浸淫的文化是一个人们频繁用文字交流的文化,如电脑游戏、电子邮件、Facebook、手机短信等。对他们来说,书面文字(written word)与口语(spoken word)本质上并无不同,因此口语学习这一人类共有的生理机制便多多少少应用到阅读、写作(或打字)的学习中。我倒想深入研究这方面,不过截止目前还没想好如何着手才不会让受访者觉得突兀。几周前,我请经历非学校教育(unschooling)或自主教育(Sudbury model schooling 参见前译注)的家长写写孩子在没有正统教育的帮助下学会读书的故事。十八位家长慷慨地分享了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孩子大多接受非学校教育。每个故事都独一无二。正如我的学生在瑟谷学校所做的调查一样,非学校教育的孩子到底如何学会阅读并无规律可循。通过列出、总结每个故事的要点,试着提炼出我心目中的七大准则,也许这七大准则能够使人们大致同意毋须正统教育也能学会阅读。我还将相关主题的其他准则一并整理出来,每一项都会以我收到的故事为例证。其中有些家长要求我只使用他们的名字,而不要发表孩子的名字,本文将遵循此例。正统之外自学成才的七大准则
1.学习没有最佳时机
对于接受学校教育的孩子来说,严格遵守学校指定的课程表、按部就班学习阅读非常重要。一旦落后,你就没法跟上剩余的课程,将被贴上“失败”标签,不是留级重读,就是被当作有某种心理障碍的人。在正统学校,学会阅读对今后的学习非常关键。首先是学会读书(learnto read),然后是读书学习(read to learn)。没学会读书就没法接着学习剩下的课程,因为大多课程都以文字形式呈现。甚至有证据表明如果正统学校的孩子没有按计划学好阅读,他今后将极有可能不断调皮捣蛋。芬兰进行的一项跟踪调查发现,学前班和幼儿园期间阅读能力差
的孩子,其今后在小学阅读能力也会很差,还会出现“有问题的行为举止”,即“过激行为”(acting out)。接受非学校教育的孩子就完全不同。他们随时都可以学会阅读,无任何负作用。在读者寄来的故事中有21 个独立个案,提到了孩子第一次真正学会阅读的年龄(会读,并且能读懂理解小说的段落大意),2 个孩子在4 岁时学会阅读,7 个在5、6 岁学会阅读,6 个在7、8岁学会阅读,5 个是9、10 岁,还有一个是11 岁。即使是同一个家庭,不同的孩子学会阅读的时间也有差异。Diane 写道,她的大女儿5 岁学会阅读,小女儿是9 岁。Lisa·W 说她一个儿子4 岁就学会了,而另一个7 岁才学会。Beatrice的一个女儿在5 岁前学会了阅读,另一个是8 岁。现所有这些孩子都很没有阅读障碍。Beatrice 说她8 岁才学会阅读的那个女儿今年14 岁,“每年读几百本书”,“已经写了一本小说”,“荣获许多诗歌大奖”。显然,阅读时间晚和其随后展露的非凡的文学天赋相行不悖。不过这个小姑娘在学会阅读前确实有些“天才”的迹象。据Beatrice 所说,女儿15 个月大时就能一字不漏地背theComplete Mother Goose Book一书的所有诗歌。(见证非凡少女的非凡天赋,请点击,请翻墙)这些故事重复最多的一个情况是,由于孩子不用被威逼利诱、违背自己的意愿学习阅读,他们对待阅读的态度便非常积极,对待学习也是一样。对此,Jenny 的故事最说明问题。她写道,她的女儿(今年15 岁)直到11 岁才学会读书,“她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出于自己的意愿读书所带来的一个正面作用是她经历了这个过程,这种经验让她意识到如果她学会阅读,那么任何东西她也都能学会。我们从来没有逼她学什么,从来没有。正是这样,她的学习能力才会完好无损。她对周围的世界始终保持积极、好问、热爱的心。”
2.目标明确,一蹴而就
对观察者来说,有时候自主学习的孩子从不懂阅读进步到懂不过是转瞬之间的事。Lisa·W说,“小儿子习惯视觉思考,一直到7 岁他才学会阅读。多年来他都习惯根据图片学习,如果脑子实在想不到合适的图像,他就会让哥哥读给他听。我还记得他开始自己阅读的那天,他叫哥哥帮他读点电脑上的东西,他哥哥回答‘比起每天帮你读这读那,我还有更好玩的事要做’,然后就掉头走人。不出几天,他就可以读得很好了。”Diane 写道,“大女儿五月满5 岁时还不会读书,但到了年底她已经可以读得很顺畅,声音洪亮,丝毫没有停顿或迟疑。”还有Kate, 她说儿子在9 岁时,“自学读书”,不过短短一个月就学会了。那段时间他忘我地学习,完全靠自己,从犹豫不决的蹩脚新手一下子进步到流利的朗读,比正统学校按年纪划分的年级水平还高。这种飞跃式的进步也许早有端倪,因为更早之前的学习积累,不但观察者没有注意到,就连当事人自己也可能浑然不觉。Karen 提供了“阅读大跃进”的例子,她发现儿子突然之间自信满满,“今年夏天,儿子(今年7 岁)从深藏不露什么都不肯读到朗读整篇文章。才一个夏天!现在,6 个月后,他对自己已经很有信心,我已经习惯早上起床就听到他在给妹妹大声朗读。他甚至说要读给我和他爸爸听。这在一年前是不可能的事,当时他在我们面前读得不好,又害羞、不自信。我很高兴我们没有逼过他。”

。。。。。。。。

Rank: 9Rank: 9Rank: 9

80#
发表于 2014-11-17 11:59:46 |只看该作者
我家妞儿的数学自悟能力不能随便说,一说肯定焦虑一片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长,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有相对的短板,那么问题来了:挖掘机技术哪家强?

学校教育会相对比较均衡,家庭教育可以有所侧重,那么就会有两种选择,你是选择让他的长更长呢?还是补短。

我的选择是短的地方要跟上大部队,然后让长更长。因为“那个长”必定是他既有兴趣有比较擅长的点,也许就是以后有可能有突出成就的点,那么保护和引领同样可贵。

点评

敬听  如果短到影响了孩子的自信,我觉得还是要适当帮助的,除非早早脱离传统教育,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发表于 2014-11-17 13:16:32
容易吗  我是短的地方跟不跟上无所谓,没期待。长的得保护好,让她自己自由发展。:)  发表于 2014-11-17 12:49:14
mingming_mummy  太阳好大  发表于 2014-11-17 12:16:28
新生活

Rank: 8Rank: 8

79#
发表于 2014-11-17 11:41:30 |只看该作者
汐岩 发表于 2014-11-15 08:30
我昨天又明白了一个事,泡泡说她没法懂进位退位,我认真想了一下,她的计算思路跟我们确实是差别很大的。
...

362-248

362-200是162,162减40是122,122-8是114

362+248
362+200是562,562+40是602,602+8是610


我家娃也是这么算的,现在小一,一道要琢磨很长时间,我没有教过,但是有可能姥爷教过。
我也没考究姥爷是否真的教了,和泡妈不同的是,我并不是很关心是否有人引导。小孩子一生多多少少会受人引导的,不可能营造一个真空环境。但是他也不可能事事都受人引导,我相信他还是有很多机会自己去琢磨的。

我知道他这么算是前段时间听一个英文童谣:一个男人七个wife,一个wife七个袋子,一个袋子七只猫,一只猫七个猫仔,总共多少个? 我俩一起算出来了,在算的时候,我发现他在两位数加的时候就是这么拆着算的。

这个过程其实挺复杂的,我是说除了加法以外,还有个整体理解的过程。刚开始他有点迷糊,算得比较着急,但是又不愿意放弃。所以我提议他一种一种的算,帮助他列了个表,一行是女人,一行是袋子,一行是猫,一行是猫仔,然后再一起加起来。中间有他迷糊的时候,也有我犯迷糊他纠正的时候:
女人:7
袋子:7+7+7+7+7+7+7=49
猫: 这里我真的给列了49个7相加,但是我使了一招,是一行7个列的,算到第二行时,他说,这里其实是7个49(我最惊讶的是他想到这个),49+49+49+49+49+49+49=343
然后到猫仔的时候,他有点迷糊,是不是该7个343. 我看他算得挺累的,直接回复,是的。

然后花了半小时算出一个结果,结果对不对其实并不重要了。

点评

小宇妈妈  但是他认钟表是自悟的,我看着他盯着表看了十几分钟时间,说原来长的转一大圈中的就走一小格啊,他一格格的数了60格,之后认表,计算时间差什么的就会了。  发表于 2014-11-17 16:59:45
小宇妈妈  容妈,我家应该是教得很少的,姥爷春天在北京待了几个月,姥爷回家后小宇就计算就会算大的了,只是我一直没关注他是怎么算的。  发表于 2014-11-17 16:58:05
容易吗  小宇的数学可以甩容容几条街,哈哈!  发表于 2014-11-17 12:47:16

Rank: 4

78#
发表于 2014-11-17 11:38:46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5a46f910100tfmr.html

分享:美国瑟谷学校——毕业生回顾(2011-06-25 00:43:28)转载▼标签: 教育 分类: 【夏山、瑟谷专栏】  
摘自《21世纪学习的革命》附录2



& 下面是一个从四岁起就待在瑟谷学校一直到毕业的人的回忆,其中尤为生动地描绘了学校的氛围以及学生把学校目标内化的方式:


  我们都很忙。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拣困难的事情做。在瑟谷,总有些年龄大的孩子做过年龄小的孩子正在尝试做的事情。很自然,你想成为能做这事儿的一员,于是你就不停地尝试,直到自己会做。每件事都要你“往下再走一步”。我不知道这是为何。有种东西很自然地推着你想试一试。这种状态从来没有停止过。每件事情都是一个挑战。

    而且,这种氛围永远不会让人觉得厌倦和无聊。我在生活中从没觉得无聊过。我在瑟谷忙极了!人们常常感到纳闷,是不是毕业后返校的那些年龄大些的孩子能帮助我们了解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回答很简单,“不是”。我们就在生活之中。我们不把生活视为“将会是什么样的”。

 人们谈论自己的童年,而我度过了一个极棒的童年。我十一岁时,想永远就停留在十一岁。我开心极了。人们总说起永远没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我做了十八年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从未采取过挑衅的态度,说我从来没有做过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认识的许多人都有过这种挑衅的态度。


    多年来,我一直听说瑟谷能教会你什么是责任。我可以用一些漂亮的辞藻谈谈这一点,让你相信我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瑟谷给予你为自己负责的自由,设定像社会法规那样的标准让你必须遵守,由此教会你责任。”有一天,那时我一定有九岁或十岁了,我脑海里突然闪过一道亮光,我明白了责任这个词意味着什么。我一直就像对待我的名字一样对待责任。责任是你用来描绘这个学校时所用的称谓。我终于明白了这个词语意味着什么,这对我而言是值得庆贺的。“噢,上帝!他们说的责任就是这个意思啊!”我一直在承担责任,但我没有意识到这个词语指的是我正在做的事情。我想我一定是在思索责任的定义以及责任的实际作用时,才明白了它是什么意思。有一天,我明白了!



这就是你在学校学到的真正的东西。我们过去常常承担责任,因为你不能把责任推给他人。这是学校里最难的事情。在你很小的时候,这一点都不难,因为孩子就是这样。小孩子想为自己负责。六岁时,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想要理解这个世界,你想忙碌起来,你想做事情。你不想跳过昨天跳过的那条小河沟。



然而,到了青少年时期,这一点就难了。这时,你对自己不满意,你努力寻求一种身份。你想把对自己的不满的地方怪罪在别人身上。你并不清楚的知道要往哪个方向走,因此承担做出选择的责任令你非常懊恼,引起你的焦虑。



  我总是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在每个年龄段,我觉得自己不是在长大,而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我不是一个小孩子或大孩子,而是“我”。我六岁时,也不比十五岁的孩子或者成人的力量弱小,我认为这一点很正常。



&下面摘选了对三位校友的访谈,也许可以让人一窥他们的集体生活:



我非常满意。我的哲学是:如果你不满意,那你就做得不合适。因此,我要是对什么事情不满意的话,我就改变它。这是转变道路的方向,确保你正在做的事情给你带来你会喜欢的选择。过去曾让你陷入麻烦的事情,你就不要再去做。你在向前走的过程中学到了东西,你开过去发现的不甚喜欢的局面和东西。



我觉得,决定要做什么事情时,我就去做,但事情的结果从来不会跟你想象的完全一样。我在孩提时代想过自己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我现在39岁了,如今的状况跟那时的幻想完全不一样。你到了生活的某一点,意识到生活不会完全是你计划的那样,这没关系。你对你的生活不能完全控制,这也是一种乐趣。我只是不停的向前走,看看生活究竟能把我带向何方,而且无论身在何处,我都会感到心满意足。



你是唯一一位能够真正影响你的生活之路以及你的教育的人。责任全在你自己的肩上,这当然使我得到了回报。你必须为那些发生在你身上、不是某种不可预测的外力所造成的一切事情承担责任。

点评

汐岩  其实水学苑运行得是不错的,只是后来邱邱个人的原因停办了  发表于 2014-11-17 11:58:42
爱无言  目前在中国,谁办这样的一所学校,我都不太会信任的。因为中国人的群体文化时间太长了,他们集合在一起时承受不了自由和自主管理的。  发表于 2014-11-17 11:41:40

Rank: 8Rank: 8

77#
发表于 2014-11-17 11:37:08 |只看该作者
汐岩 发表于 2014-11-16 15:02
我今天想,其实自由教育下的孩子呢,我是指父母给了足够的安全感滋养又愿意让其自由发展的孩子,可能会长成 ...

我的看法是,父母如果给孩子真正提供了足够的安全感滋养又愿意让其自由发展,这个孩子无论是不上学的学习,还是在学校学习,都会是热带雨林。关键点是父母能否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又愿意让其自由发展,这点100%的达到是不太可能的。不过是程度的多少而已,所以孩子其实都是趋近于热带雨林,但有的在某个阶段更趋近于小菜园子(因为父母的原因或者遇到的学校的原因),不过是趋同哪边而已。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离开父母成长以后,之前还是小菜园子,后来也有可能趋近于热带雨林呢。

点评

爱无言  我也不赞同。有好多认同新式教育理念的父母更会选择你选择的这类学校,可实际上心理状态是很差的,孩子真不一定状态就好。  发表于 2014-11-17 12:58:08
汐岩  我的意思是说,跟学校、老师、课程、社会环境比起来,那些都是次要的,只有父母所认同的教育理念才是决定孩子到底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包含了父母的状态因素在内,因为不同的人会自然选择不同的教育理念  发表于 2014-11-17 12:47:54
爱无言  泡妈,我恰巧觉得不是理念的。道理比较容易懂,父母的人格状态内心状态决定的,这点是很难去改变的,却对孩子是否能得到足够安全感和自由发展最重要。  发表于 2014-11-17 12:16:36
汐岩  我基本认同,其实唯一起决定作用的只在理念  发表于 2014-11-17 11:57:49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Rank: 4

76#
发表于 2014-11-17 11:35:33 |只看该作者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183633/380781

学生整日玩耍却有90%的升学率:这所学校是如何做到的?


译者: Shawn8981 原作者:June Lin
发表时间:2013-10-03浏览量:3796评论数:2挑错数:0
一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的成功,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毕业生为您解答背后的故事。
让孩子自主学习,你如何看?
假如有这样一所学校,没有成绩要求,没有课程安排,没有考试。孩子们自己掌控学业的进展,每天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而学费只需8200刀。

位于马萨诸撒州的弗兰明汉(Framingham)的瑟谷学校(Sudbury Valley School),自1968年来就开始实践这种教育方法。世界范围内有超过30所学校采用了这种模式,并且有超过200所学校选取了与此相似的“民主学校”模式。这些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孩子天生就具有求知欲,如果孩子能够自发学习,他们将会做得最好。

为什么家长要把孩子送到这些学校?
瑟谷学校只接受4至18岁的学生入学。许多家长把很小的孩子送入这里入读,都认为:在孩子想学、能学的时候去学习将会取得最好的效果。还有一些学生来这则是因为传统学校教育模式让他们产生诸多问题,比如叛逆,学习困难,情感问题。

学校到底是如何运营的?
瑟谷学校的管理是通过民主投票的形式进行的,每个学生和工作人员都持有完全相同的一票。但实际上,学生与教工的比例是20比1。在这里,没有年龄的隔阂,即使只有四岁,你也同样可以可以混迹在青少年孩子中间。许多教工都是兼职的,他们的职业分布非常广泛,有历史学家,有商人,有心理学家,还有艺术家。

在这里,学习是一个自主的过程,它通常以这些途径进行的:思想交流,启动项目,出于兴趣的阅读,和游戏。如果学生对于某些特别的课题很感兴趣,那么他们可以和教工们或者其他同学合作,去组织相关的课程,或者查阅资料。获得高中毕业证书的唯一要求则是提交一篇论文,论文的主题是“你为你的成年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学校的毕业率是95%。


毕业之后的故事
你或许认为这些毕业生不太可能被大学录取。毕竟,他们没有成绩单,没有为大学录取考试准备过,并且这些学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他们在普通学校学习存在问题。但是,这儿每年竟有90%的毕业生成功地入读大学,这个比例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66%(数据来自于同一收入阶梯的家庭)。更加有趣的是,42%的毕业生后来都成为了企业家。

许多毕业生都谈到了他们在这种自主学习的教育模式下受益良多,因为他们比同龄人更加具有学习动力,而且也没有对权威的恐惧,并且培养了在自己感兴趣领域中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在他们所钟爱的领域中往往更加努力。.

Rank: 4

75#
发表于 2014-11-17 11:34:13 |只看该作者
咱们终于开始谈学术啦,欢迎
昨天在网上找瑟谷学校的一些资料,看到一篇文章,虽然名字起得庸俗些,但是还挺适合贴过来,我找找。。。

Rank: 4

74#
发表于 2014-11-17 11:20:12 |只看该作者
敬听 发表于 2014-11-17 10:15
真教育和楼主题目提到的“如果孩子不被教”貌似有点矛盾,呵呵。

孩子确实有天然的好奇心和领悟力, ...

欢迎学术贴

不矛盾,我认为真教育就是提供一个自然的社会生活小环境,然后让孩子在这个环境中自然地生活,简言之就是类似瑟谷学校那种吧,但是瑟谷也把数学公式打入孩子的血液了,这是我不认可她的一点。

我的理想教育是那种,但是现实情况是我会让泡泡去上学,因为学校不只是上课,还提供了一个社会小环境,而且在里面仍然有丰富的被学校的“教”忽略掉的无限空间,比如如何去认识和评价一个老师,如果去认识和评价周围的每个人,如何与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如何认识和对待不公平,如何认识和对待伪权威,如何利用现有规则维护自己的利益,如何利用潜规则去沾便宜,如何钻老师和学校的空子来谋求自己的自由发展。。。。乐观地讲,还是非常大的一个领域非常丰富多彩的空间

点评

汐岩  希望自己的表现是:不教,不评价,不启发,只倾听,可是,奈何有一张说话一针见血的大嘴巴,这也是我来这里发帖的原因,希望在这里把自己的能量都释放完了就别去对着孩子叨叨叨了“)))  发表于 2014-11-18 12:16:40
六木  这些东西是要教还是不要教呢?还是让孩子自己去慢慢的领悟?哪怕是这个孩子有了充分的阅读量和理解能力呢?  发表于 2014-11-17 11:28:43
敬听  恩,社会性的发展对于孩子确实非常重要。  发表于 2014-11-17 11:22:35

Rank: 8Rank: 8

73#
发表于 2014-11-17 11:18:2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ingming_mummy 于 2014-11-17 11:20 编辑

等孩子悟---〉有的孩子悟得出,有的孩子悟不出
家长等不等得起---〉有的家长等得起,有的家长等不起
家长能不能引领孩子---〉有的家长能引领,有的家长不能引领

这三种因素,孩子不被教而能够得到好结果的需要“孩子悟得出+家长等得起”或者“孩子悟不出+家长能引领”吧。那么主要还是要取决家长的情况了

点评

duducurl  所以,让孩子有幸福感的对家长的要求条件是:要么不管孩子智力成长结果如何,家长都能始终保有闲适放松的心态;要么家长可以适当地引领,而不伤及孩子其他方面的幸福要素,如亲子关系,安全感等。  发表于 2014-11-29 22:16:30
duducurl  再加一个,家长等得起,孩子悟不出的,其实这样的孩子人生也应该会比较有幸福感。  发表于 2014-11-29 22:11:36
duducurl  有道理!  发表于 2014-11-29 22:09:52
mingming_mummy  哈哈  发表于 2014-11-17 11:21:30
敬听  理科生,哈哈哈  发表于 2014-11-17 11:20:36

Rank: 7Rank: 7Rank: 7

72#
发表于 2014-11-17 11:17:37 |只看该作者
我的理念就是
没有理念,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哦,这不是我的理念是卢梭说的。

貌似爸爸更强调社会性一点?

点评

敏锐  对这句也很认同。虽然我是妈妈。呵呵  发表于 2015-2-4 20:07:22

Rank: 4

71#
发表于 2014-11-17 11:05:00 |只看该作者
容易吗 发表于 2014-11-17 09:19
我一直在想用一个什么样哦比喻来说清楚我的感觉,直到昨天看到一篇关于高晓松的文章,作者同样是一个 ...

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这样:一个人为孩子选择什么教育,取决于两点:第一,她的教育理念是什么,第二,她面对的的现实情况是什么,前者决定了“她认为哪种是好的教育”,后者决定了“她决定接受哪种教育。”我的文章里探讨的是前者,因为后者。。已经不是学术探讨范围,而是生活智慧了,是每个人自己要考虑的问题吧。。。可以专开一贴讨论“关于理想和现实之权衡,我的一些思考”。另外就是我觉得,前者是后者的基础,首先是想明白我想要什么,然后才是考虑我能得到什么。我表达的是我的教育理念,就是我认为哪种教育是好的,为了阐明为什么我会这样认为,我就要说它有哪些其他教育没有的优点,又克服了其他教育产生的哪些弊端。。但是其他人也可以说她觉得哪种教育是好的,为什么是好的,你的这种理想教育有什么缺陷什么问题。。。还是那句,我是希望先把理念探讨清楚。可是为什么大家会避开理念转谈其他,我觉得这个问题也挺有意思吧,挺微妙

点评

微微风  我也不接地气。  发表于 2015-2-26 17:01:50
野菊花  我喜欢楼主谈理论!我是个不接地气的人,哈哈。。。  发表于 2014-12-4 23:22:19
丁丁姑娘  所以,我认为摊上什么样的爹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命运,呵呵。  发表于 2014-11-17 11:24:15
丁丁姑娘  因为教育就是实操性很强的东东,而且在教育界素来活跃着各种没有定论的理论门派,本来就一直存在着争议。  发表于 2014-11-17 11:22:20
敬听  主要是纯谈理论常常给人空中楼阁的感觉,大观园务实的人又比较多,其实也不是避开,而是谈了以后是否有指导作用?是否能用于日常孩子的教育,才是大家最关心的  发表于 2014-11-17 11:17:36
mingming_mummy  理念很难谈清楚的,没有具体的实际操作,理念实际上是纸上谈兵。因为同一个操作,可能在不同人做来,都是反应每个人不同的理念  发表于 2014-11-17 11:12:17
小宇妈妈  泡妈继续谈自主学习吧。喜欢看你的纪录。  发表于 2014-11-17 11:09:16

Rank: 9Rank: 9Rank: 9

70#
发表于 2014-11-17 10:56:23 |只看该作者
容易吗 发表于 2014-11-17 10:47
楼主是认为孩子自主学习效率最高。她反对的是成人在孩子还没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认知体系的时候,就强加给 ...

挺绕的,其实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其一,如果孩子不能自悟,难道无限期地等下去?这个传统学校肯定做不到,所以肯定存在我说的教育方式的选择问题,即如果想采用这种方式肯定不能选择传统,甚至新教育可能也达不到,毕竟每个孩子自悟的时间不同吧,即使是新教育难道一个班的孩子可以进度不同?我表示怀疑。

其二,适当的帮助和启发就一定是不好的吗?我也表示点儿怀疑,可以吗?

点评

敬听  关键在于那个度。也许你们的意思是管多了还不如不管可取,而我的观点是一点不管不可取。  发表于 2014-11-17 13:15:08
敬听  其实有时候是否是文盲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会如何待孩子,呵呵  发表于 2014-11-17 13:14:04
敬听  伟人孩子难成器,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伟人太忙了,他们的关注点根本就不在孩子身上  发表于 2014-11-17 13:13:22
容易吗  敬听的推论泡妈已经回答了,泡妈跟我的想法一样。:)文盲不文盲不是关键,关键还是父母如何对待孩子。:)  发表于 2014-11-17 12:46:30
汐岩  最近看到一句话,据说为英语俗语:“Great men’s sons seldom do well,意译为伟人的孩子难成器”。我想说至少我认为这是个事实,这个事实中蕴含着很多东西。。  发表于 2014-11-17 12:39:15
汐岩  上不起学父母又是文盲的,有些很好,有些不好,关键还是看父母的理念是什么,给孩子的安全感如何,要知道文盲只是不认字,但是还可以唠叨啊。。而高级知识分子最容易带出平庸的孩子,因为自己知道的太多。。。  发表于 2014-11-17 12:35:14
敬听  恩,我也没有评判,我仅仅推论:)  发表于 2014-11-17 11:46:20
小宇妈妈  敬听,我对这个没有评判,只是想理解容妈的想法,我以为我理解她的想法,但是她一直没来回复:) 。  发表于 2014-11-17 11:43:24
敬听  小宇妈,如果是不启发不教育,那么是不是那些上不起学,父母又是文盲的孩子是最幸福的?  发表于 2014-11-17 11:19:53
六木  我的观点和老大的观点一致······  发表于 2014-11-17 11:15:35
新生活

Rank: 6Rank: 6

69#
发表于 2014-11-17 10:47:08 |只看该作者
敬听 发表于 2014-11-17 10:15
真教育和楼主题目提到的“如果孩子不被教”貌似有点矛盾,呵呵。

孩子确实有天然的好奇心和领悟力, ...

楼主是认为孩子自主学习效率最高。她反对的是成人在孩子还没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认知体系的时候,就强加给孩子别人的方法。

这一点其实也很容易明白吧,比如容小时候刚刚开始萌芽计算几加几,那就是一个个数,而且5+3和3+5,人家一定要都数一遍,反复好多次之后才恍然,这俩原来是一样的呀!

但是好多老师父母是等不及的,他们会首先,要求你把那些加减法的答案在反复练习中背下来,而不是耐心等你经过数数这个阶段的积累,然后很多速算方法,也是直接教给孩子,让孩子在反复操练中去熟练这个方法。

楼主的意思是,如果孩子是自己在探索中形成方法,表面上看起来是好像时间拉的很长,但是孩子其实省去了很多要理解别人思路的别扭经历以及反复练习别人的方法以达熟练的折磨。

我说的绕吗?

其实武侠小说的一个比喻很贴切,你拿个屠龙刀给三岁孩子,那不是利器,反而不小心刀砍到自己身上,就是这个意思吧?泡妈?

点评

一起成长  如果已经是接受传统教育的学龄孩子,我觉得还是要帮助他/她起码别掉队,然后在这个大前提下尽量保护孩子的“自己探索”,平衡传统教育那些显性的弊端。  发表于 2014-11-17 21:57:14
一起成长  如果直接给“屠龙刀”那是“度”没把握好  发表于 2014-11-17 21:54:39
一起成长  我觉得这要区分学龄前还是学龄后。  发表于 2014-11-17 21:53:28
一起成长  我觉得这要区分学龄前还是学龄后。  发表于 2014-11-17 21:53:23
一起成长  我觉得这要区分学龄前还是学龄后。  发表于 2014-11-17 21:53:18
汐岩  嗯,是,我觉得这比喻挺贴切,资源本身无所谓好坏,看怎么用,什么时候用,万物其实都是双刃剑  发表于 2014-11-17 12:31:01

Rank: 9Rank: 9Rank: 9

68#
发表于 2014-11-17 10:15:58 |只看该作者
汐岩 发表于 2014-11-16 23:15
你这些话看得我哭笑不得,我们的相遇是有缘分的:P。至少这次你认真看了我写的东西,谢谢你的认同。我们各 ...


真教育和楼主题目提到的“如果孩子不被教”貌似有点矛盾,呵呵。

孩子确实有天然的好奇心和领悟力,但是,如果一味的因为什么理论亦或是因为父母害怕什么,而蹉跎了岁月也不禁让人唏嘘感慨。我看楼主描述孩子的年龄貌似还没有上学,如果不想选择学校教育,那么学习西方选择HOME SCHOOL 就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精力。在国外即使是选择这种方式教育孩子,也不可能都是父母自己教的,也会形成不同的小团体由不同专业的父母互相教,这样才会让孩子不会缺失某一个方面的教育。

现代教育走到了今天,尽管有一些让人诟病的地方,但毕竟大部分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比如学科体系,比如一些教学方法,也不一定选择了体制内的教育就肯定会磨灭了孩子的天性,否则中国的教育还有未来么?孩子的学习方法当然可以探讨哪种会更优,但不一定局限于哪种教育体制下。一点个人看法。

点评

一起成长  !  发表于 2014-11-17 20:15:09
新生活

Rank: 8Rank: 8

67#
发表于 2014-11-17 09:59:28 |只看该作者
看了前面2页想说说前几天看的BBC的 the story of math,看到后面发现后面好像不是在谈数学了

点评

小宇妈妈  改天吧,我再听几遍,英式英语挺不好懂的,我主要是用来练听力的,2333  发表于 2014-11-17 10:59:57
容易吗  说说吧!  发表于 2014-11-17 10:08:01

Rank: 6Rank: 6

66#
发表于 2014-11-17 09:19:09 |只看该作者
mingming_mummy 发表于 2014-11-16 11:58
不知道泡泡妈妈有没有听说过一个泡爸,他的理论是“顺应孩子的天性”。
我个人的感觉是,不是只有孩子的天 ...
家长的能力越大,能和社会对抗的能量也就越大,可做的选择也越多,可以选择顺应公立教育,可以选择私立教育,可以选择国际教育,想的是找个喜欢的地方尽情绽放。普通的家长,能力小,选择面少,更多是适应环境,夹缝里面求生存,保留一颗渴求绽放的心,在未来让自己活得灿烂。


我一直在想用一个什么样哦比喻来说清楚我的感觉,直到昨天看到一篇关于高晓松的文章,作者同样是一个清华学子,他大意是说,高晓松师兄才华过人,又出身名门,所以可以去追寻“诗与远方”的人生,但是大多数清华同门,不过是普通家庭出身的普通人,可能考上清华已经是一生中最得意最成功的一个高峰,然后面临的是毕业之后的找工作,养家糊口成家立业各种“俗事”和难关,对他们来说,直接去追寻“诗与远方”是不现实的,所以他说:“高晓松师兄,你说的对,但是您别急”。

我想这个是不是最接近明明妈的意思了,就是普通人,先要走他必须走的路,然后才能去走他想走的路。

点评

丁丁姑娘  赞!  发表于 2014-11-17 09:42:29

Rank: 4

65#
发表于 2014-11-16 23:15:2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六木 发表于 2014-11-16 21:36
今天琢磨了半天,总感觉哪里有点不对头
貌似楼主来头很大的说?~~···
是我随手捅了马蜂窝?

你这些话看得我哭笑不得,我们的相遇是有缘分的:P。至少这次你认真看了我写的东西,谢谢你的认同。我们各自表达观点,我不需要你向我道歉:)

我也没想去摧毁什么,只是想探讨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学习。这世界上大多数事物,表象与实质太容易混淆,我想就像爱有真爱假爱一样,学习也有真学习与伪学习。在我们父母那代,打着爱孩子的名义,去做控制孩子的事情,亲手扼杀孩子生命力的,不在少数,但是在我们这一代,经过不断的觉察与成长,至少有了很多愿意努力給孩子真爱的父母。对于学习,我觉得也是同理,现行的打着让孩子学习的旗号,做着控制孩子思维的事情,扼杀孩子学习能力的教育,叫做主流教育。我不能改变主流,但是至少可以通过觉察和思考,辨明真教育与伪教育,做一个愿意努力給孩子真教育的父母,而不是对学校的控制推波助澜,合力完成对孩子的摧残。当然孩子有自己的生命力,不是一摧就残,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6-14 11:40 , Processed in 0.03262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