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汐岩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专版] 如果孩子可以不被教——我对自主学习的一些思考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104#
发表于 2014-11-17 20:15:3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学父五迁 于 2014-11-17 20:37 编辑

口水部分

1. 支持泡妈的部分

很喜欢夏山、谷瑟的教育模式。
强烈支持泡妈追寻这些新教育。
强烈反对应试填鸭教育。

关于是否要和应试教育妥协。
在我看来,这完全是一个选择范围的问题。
如果没得选择,那么,必须妥协。
如果有选择,那么,不妥协,也是个人的权利。
至于不妥协的成本,也有各人的理解。

2. 不支持泡妈的部分

泡妈对于自然科学科目(包括数学)学习曲线陡峭处的轻视态度。。。。嘿嘿。不多言。

夏山、谷瑟教育的根子,不仅在于自由学习,更在于老师的专业程度。
可能是强于普通老师的专家型老师。还有师生比例,资源配置,可能也强于普通学校。
很可能也是少数人享有的一种精英教育。
要不,为什么只有几十所?
精英教育,胜过普通教育,除了教育模式本身一个原因之外,还有单位资源投入的因素。

点评

汐岩  强烈欢迎你这种较真专业高大上人士一起来探讨:)  发表于 2014-11-18 10:36:46
学父五迁  @泡妈:哦。明白了。我确实误解了。汗。抱歉。我看完了瑟谷的一些资料,也大概明白泡妈的言下之意了。交流中,一个共同的背景资料非常重要啊。  发表于 2014-11-17 22:02:19
学父五迁  对。兴趣很重要。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资源。高阶至少有一个用处——应试。:D 现在,高等数学和计算机建模的联系越来越密不可分。以前的公式,现在都用三维图像来表示了。  发表于 2014-11-17 22:00:23
汐岩  @学父五迁:其实你误解我的意思了,我只是说,让孩子自己来主导,当他需要找老师的时候,他肯定能找到老师。  发表于 2014-11-17 21:57:30
容易吗  我想学到高阶的一定是有强大的兴趣支撑的,而如果学到高阶了依然兴趣浓厚,基本上这个人他的人生使命就是干这个的吧。  发表于 2014-11-17 21:52:31
容易吗  关键高阶的东西其实用处不大呀,我一个理科研究生,毕业了还在研究所工作,可是我用到微积分线性代数的机率小的可怜,我的同学们也是,我们每次聊天时都会说,大学时学的这些数学工作都用不上,忘光光了。:)  发表于 2014-11-17 21:50:52
学父五迁  多希望能生活在那些学校的附近啊。  发表于 2014-11-17 20:42:27
学父五迁  哇。学费很低。那我也把娃送去!:D  发表于 2014-11-17 20:41:23
学父五迁  泡妈觉得,孩子只要有兴趣,有资源,就能自行领悟高阶原理。确实如此。有这样的天才。但是,这些天才的人数远没有夏山、瑟谷毕业生那么多。大部分学生仍然需要求助一个好老师。  发表于 2014-11-17 20:40:41
汐岩  首先抢着点评一下,不是精英教育,就是普通教育,学费很低。  发表于 2014-11-17 20:40:00

Rank: 8Rank: 8

103#
发表于 2014-11-17 20:15:20 |只看该作者
识字阅读部分

认同赞同泡妈分享的“写大字”、“板书”、“手指写”经验。
不少人都很推崇这种方式。实践样本不少。还有人推崇“地书”。

华德福建议“形线画入字”。
这方面资料不多。
《汉字与精神发展》
《甲骨文慧画》
《象形字动画片》
实践样本更是非常之少。

Rank: 4

102#
发表于 2014-11-17 20:14:36 |只看该作者
哈欢迎容爸
虽然我发得晚,但是我没有偷看你的,是容易吗的回帖才让我找到楼上

Rank: 8Rank: 8

101#
发表于 2014-11-17 20:14:2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学父五迁 于 2014-11-17 20:19 编辑

数学部分。

1. 加减法的拆项法

泡泡妈说得没错。
孩子天生就有把十位数部分和个位数部分拆成两项的形象速算能力。
但是,上了小学之后,这个能力就被摧毁了。

根据我的个人偏见,我认为,罪魁祸首是“竖式”。
是“竖式”摧毁了孩子的拆项能力和形象速算能力。

拆项法,背后就是“多项式”的思想。

2. 除法

关于除法,只看到除以2、除以4的详细描述。
具体做法,大概是从两头到中间的二分法。

对于其他形式的除数(不是2的幂次),没有提到具体过程。
比如,12/3 这个例子,反复提到,却没有具体过程。
我很好奇这些过程。

注:
关于二分法(除以2或2的幂次)
如果用立方块的话,把一行立方块对折成两行,很快就可以出现答案。
比画线法更加快捷方便。
在棋盘上排列棋子,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免责声明:
用这种立方块折半法,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自我领悟?
我目前不是很清楚。

3. 画线数数法

这种做法很有道理。

这实际上体现了数量“1”的基本单位的意义。
一条线段,就对应着一个基本单元“1”。
所有的数字,都可以拆成“1”。

注:
立方块、棋盘上的棋子,都可以充当“1”的对应物。

免责声明:
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自我领悟?
我目前不是很清楚。

4. 数学领悟能力的保护

一些数学大师发现了数学天才之后,都有一种矛盾的心理。
一方面,希望保护这些天才的自我领悟能力,不希望他们被现有数学资料影响。
另一方面,又希望这些天才了解现有数学资料,以免做重复工作,浪费天分。
这些数学大师给出的一个折中的建议:
12周岁之前,不要看任何专业代数书籍。

Rank: 4

100#
发表于 2014-11-17 19:59:29 |只看该作者
我发现水学苑的魅力很大啊,之前口干舌燥地说半天都没人理我,一说水学苑为什么就这么热闹了,让我的饥渴终于得到一点满足了

点评

敬听  晚上人也比较少:)  发表于 2014-11-18 09:06:29
容易吗  不是,大观园的特点是周末没人来。哈哈!  发表于 2014-11-17 20:29:03

Rank: 4

99#
发表于 2014-11-17 19:49:42 |只看该作者
说到对孩子的摧残,我觉得。。。我更倾向认为带孩子是个艺术活,有遗憾是正常的,没遗憾是不正常的。记得泡泡两岁半的时候,我觉得我带孩子90分,接近完美,到三岁的时候,发现犯了点小错,到了五岁时,发现犯了严重错误,到了7岁,没事了,我那方式已经千疮百孔了,我觉得察觉到错误说明我又进步了,可以把她们带得更好了,如果我去面对真相不回避,从我觉察到错误的那一刻起,改变就自然发生了,我发现我跟孩子相处变得更轻松了。虽然因为我一路的错误给她们留下了痕迹,可是并不影响泡泡和兜兜是两个有趣而正常的小孩。没有缺点的人才可怕吧,估计一个朋友都没有

其实做个完美的家长才是孩子的灾难,正因为我们不完美,经常误解她们,所以她们才会明白,就算我妈妈也不是全靠谱的,不能全信她,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我真正需要什么

以前,如果我表现恶劣,总是有个充分的理由:妈妈累了,妈妈这会儿需要休息。。。前段泡泡对兜兜有情绪,总拿兜兜撒气,我说你有情绪来找我好吗?可是泡泡还是对兜兜撒气,有次跟她说起来,泡泡说:“妈妈对我这么好了,我怎么能冲你撒气呢?”我突然觉察到我做了一个完美妈妈,让孩子找不到对你有情绪的理由。所以后来我就不再强调什么理由了,我觉得我其实不需要那么好,我可以虐她们。。。所以后来我就更随性了,有时候她们太吵了我就喊“都滚!”她们就故意吵,于是只好我自己滚了。。。这种不完美让我和孩子都觉得更放松

点评

一溪云  好生动呀!  发表于 2014-11-18 15:09:08
容易吗  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14-11-17 21:59:32

Rank: 4

98#
发表于 2014-11-17 19:14:34 |只看该作者
敬听 发表于 2014-11-17 15:56
对于如火如荼的英语学习,楼主和容妈怎么看?这真的是一门很难通过孩子自悟掌握的学科。当然这个前提是在国 ...

我不知道现在学校里对英语是啥态度,高考不是取消了?我自己对英语的看法是,首先不用担心学不会,就是一个工具而已,汤唯演完《色戒》被封杀的时候,去英国待了几个月,回来那个英语不就已经很流利了吗?李娜那英语不是也挺好了吗?如果孩子需要用到这个工具,她总有各种办法学会。第二个是,我也确实觉得孩子几岁大的时候是学语言的很好的时期,因为她们遇到喜欢的东西就会成几十遍地反复看。泡泡在国外幼儿园待过几个月,当时英语基本可以交流,都是看《charlie lola》学会的,回国了还是会继续看以前的动画片,所以听力也还可以,但是说已经说不出了。兜兜的英语没有刻意做什么,基本听不懂,但是并不影响她也喜欢看英文的动画片,我是真心觉得英国的动画片拍得很好,遇到特别喜欢的她们会反复看好多遍,台词全都能背出来。

很多家长想让孩子从小学英语是为了拥有双语思维,我也曾经觉得这很理想,但是后来慢慢想法变了,因为我觉得人似乎并不是学得越多越好,有得会有失,得到的能看到失去的却看不到。我是觉得现有的感官都已经太多了,双语思维的话相当于又多出一个感官,到底是好是坏呢?我不确定,所以我就是无为了。

看英文片的时候我有一个发现,就是如果英文比较快我听不懂,我就也看不懂,但是泡泡兜兜即使听不懂也会看懂情节,我估计是因为她们对人物的表情、动作、说话的语气、等等类似的这些东西,更敏感,所以才会很容易看懂吧,经常是,泡泡看几遍,就能够猜出她听不懂的那些词是什么意思了。。。。类似的事情特别多,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兜兜看着桌上的调料瓶说说妈妈这个是盐这个是酱油这个i醋吗。。。我发现她说得都对,但是我自己觉得那个酱油和醋的颜色是一模一样的啊?还有以前在山上,一些特别相似的植物,我很难区分出来,需要摘下来闻一下才能确定,但是她们不经意看一眼就知道是什么什么,从没错过。。。借这些可以表达为什么我不愿意刻意让她们早认字,我觉得她们现在是潜意识特别发达的阶段,而现在我们也越来越清楚潜意识其实比意识要智慧得多,所以。。。我属于比较谨慎型的,如果不确定一件事好不好我就选择顺其自然,这算个人喜好问题吧。。。

点评

汐岩  握手:)  发表于 2014-11-18 12:11:27
六木  对于外语我也是这个观点。  发表于 2014-11-18 11:29:41

Rank: 3Rank: 3

97#
发表于 2014-11-17 19:10:58 |只看该作者
敬听 发表于 2014-11-17 15:56
对于如火如荼的英语学习,楼主和容妈怎么看?这真的是一门很难通过孩子自悟掌握的学科。当然这个前提是在国 ...

自告奋勇来说些体会。抱歉,可能答非所问。

1. 兴趣很重要,孩子和成人学习皆此。
语言是沟通工具,也是文化载体;原版资料与翻译作品,差别非常大。
直接读懂听懂第二语言描述的故事和人物,表达的思想和情绪,向学习者开启一扇通向崭新世界大门同时,也带给他们强烈的个人成就感。如果与外国朋友有外语口头和书面互动,单向的信息通道升级为双向,语言学习者获得的正向回馈绝非仅仅乘二。

举例来说,CCTV电影频道大量的廉价译制片,足以坚定大家苦练外语的决心;而某些人在回首自己的人生历程时,吃惊的发现语言学习竟然是多个拐点上的决定因子,比如外语不好可能过不了四级拿不到毕业证,考不上研究生,进不了外企,出不了国,。。。等等。

2. 信心更重要,孩子和成人也皆此。
每个人都可能学好语言,年龄,性别,天赋和环境等都是客观限制,但勤奋和坚持真的可以变沧海为桑田。
(习惯性的澄清一下:简单横比意义不很大,每个人的变化过程和最终能够到达的高度都很难可比,但就纵比来看,总有巨大的自我超越。)

还是举个例子,是我熟悉的某个在北京生活了一些年的外地人的真实经历,可能比较庸俗,大家表笑。
有个男生,直到考上了大学(也不在北京)之后,才猛然明白其实他的普通话并非想象中那么标准。于是,他用了很多(笨)办法苦哈哈的学普通话:听广播练耳朵,背字典记拼音,念政治书练舌头,还跑到校园附近一所全国性大学里去找人没事问路练普通话对话,直到有天他夸张的卷舌音让他最好哥们在公共场合与他割袍断交。。。可是,尼玛他就是还敢坚持说!逐渐的,他发现其实有些音节,比如“国”字,他也能朗读得很饱满,很有范,很有广播效果;又后来,其他不够饱满的音节越来越少,终于某天在临近那所大学校园里零星一两个路人甲乙,对他说“哦,您是北方人吧?普通话挺标准的。”
这些经历对于没有方言缺陷或者不缺乏普通话语言环境的朋友,可能非常难以理解。您看甚至他的某些高中同学在东北念大学假期回来,听说他通过了“国家普通话水平考试(一级乙等)考试”,他们还吃惊的说,“普通话还有考试啊?我们怎么在外面读那么久书就没听过呢?对了,您在老家这个环境再怎么说也是“椒盐”普通话啊!”面对他们善意的呵呵,当时他很无力也无心辩驳,直到多年后他才体会到:如果没有那段在老家念大学傻练普通话的日子,可能他现在并不在北京,而即便在北京也仍然熟练的说着他那口“椒盐”普通话,关键还因为他在首都赖这么些年而自我感觉良好,其实普通话水平真的没有什么实质性变化。

3. 澄清。
不计成本的学习态度和不讲效率的学习方法,对现代人(包括我)来说几乎是不现实的,很难有人能(我也不能)如此淡定接受种种未知可能。但过度强调结果,会让本身可能充满乐趣的过程,瞬间变得索然无味,形同胁迫;而一味强调语言能力提升带来的成就感,却忽略语言表层背后的文化现象的内在吸引,难免可能就只见树木了。
“背哪种本词汇参考书背起来最快?”“找哪家辅导机构可三个月托福上100?”一旦再过度强化评价和竞争机制,如果再忽略个体差异,那将会加速本末倒置的态势。

Rank: 4

96#
发表于 2014-11-17 18:18:47 |只看该作者
汐岩 发表于 2014-11-17 14:08
我想起去水学苑探班的时候的一件事情,跟这个话题有些类似。
大理有很多品味很高的手作品店,有一家店里有 ...

@容易吗
觉得美的就真是享受,觉得丑的也会受不了,有家长就因为水学苑孩子太野蛮尺度太大觉得自己孩子总被虐所以转走了。。。

点评

汐岩  想发在点评里面的可是为啥变这样了?  发表于 2014-11-17 18:20:38

Rank: 9Rank: 9Rank: 9

95#
发表于 2014-11-17 15:56:32 |只看该作者
对于如火如荼的英语学习,楼主和容妈怎么看?这真的是一门很难通过孩子自悟掌握的学科。当然这个前提是在国内,没有那个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哈。

对于娃的英语学习,她小的时候主要以听说为主,小二后确实是我主动给她引入了安妈推荐的机灵狗和幼儿园妈妈推荐的牛津阅读树,两套孩子都蛮喜欢,英语的认字量确实大增。

应该没有跑题吧?

点评

汐岩  机灵狗和牛津阅读树,收藏:)多谢:p  发表于 2014-11-17 20:07:55
小宇妈妈  等英语,我正准备启蒙英语,小学现在的英语我觉得太扯了。  发表于 2014-11-17 17:05:11
容易吗  没跑。等泡妈。  发表于 2014-11-17 16:10:17
新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94#
发表于 2014-11-17 15:46:10 |只看该作者
孩子二年级了,对于课内的学习已经完全可以自主了,尤其是老师提的各种要求基本都是自己搞定,有感于同学群里至今还有很多妈妈在问一些孩子本应孩子上课听了就应该知道的问题或者说是事项,比如明天有什么活动,具体有什么要求等等,这些我都不需要操心了,只需要按娃的指示办即可。

课内的学习只需要给她讲讲她没搞懂的一些题目的意思,据我观察大多数属于经验不足而产生的问题,语文居多,数英罕有。说实话,我没想到小二就能达到这个水平,这可能就是我在另一个帖子里说的专注力和求知欲的结合体吧。

点评

敬听  @烨子妈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包括我回你的那个贴,专注力很重要  发表于 2014-11-21 14:35:44
烨子慢慢来  另一个帖子在哪?求地址。。。  发表于 2014-11-21 11:43:26
敬听  容易妈你也不要随便就被带到沟里去,你应该知道宣宣小一的头三个月也是各种不适应,当时我是各种接纳,想必你也是如此,呵呵。  发表于 2014-11-18 09:04:21
敬听  泡妈,我不觉得我这层和容容是否适应了小一的学习有任何逻辑关系。我只是想表达我理解的上传统小学的孩子是怎么体现自主学习的。  发表于 2014-11-18 09:03:00
容易吗  不过我也不担心,她这经历了两三次忘带东西和带错书,每次都找到办法救场了我觉得她解决问题的思路还是很灵活的,哈哈!  发表于 2014-11-17 19:19:37
容易吗  容容有点麻烦的是她的心思不一定在老师的吩咐上,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时候,谁话都听不到。  发表于 2014-11-17 19:12:19
汐岩  或许容容到二年级也会适应挺好了,泡泡也是这样性格,自己的事情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根本不用我插手  发表于 2014-11-17 18:28:36
敬听  她到哪样的学校都配了我这款妈回避不了。另外,当她长大了,因为小时候的积累也许有机会去这样的学校学习深造:)  发表于 2014-11-17 16:02:21
容易吗  瑟古这类的学校,在我看来最大好处是,每个人该是啥就会是啥,不会产生别扭的人生。:)  发表于 2014-11-17 16:01:42
容易吗  宣宣本来智商就高,或者说,她本来就是学霸胚子,只是我也忍不住想,如果宣是在那种自由学习的学校中,那估计会更牛吧。:)  发表于 2014-11-17 15:59:14
新生活

Rank: 6Rank: 6

93#
发表于 2014-11-17 15:27:42 |只看该作者
老大说的“推妈”之争我想起来了,我在想,是不是也是妈妈这种不同,造成了孩子学习方式的不一样呢?容容就是很明显不喜欢我帮助的那种。

我记得她前段时间考试分数发下来之后有一次她不高兴的说,比她分高的人太多了,她都不想上学了。我当时也有点焦虑,心想也许我一直的不帮原则是错的,害得她都厌学了。于是我问她,那妈妈帮帮你,咱们每天放学都学习一会儿,保证你很快就能得前几名好不好。

没想到容容拒绝了,她说那样太累了,好吧,那我也乐得清闲。

当然后来容容也没有厌学,她的学习热情依然很高。所以我看泡妈文字,总觉得心有戚戚焉。

点评

敬听  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你这个补上如果没有教孩子真的明白了,其实更不好。  发表于 2014-11-18 09:32:47
容易吗  哈哈,老大,我的执行力真的不是像你那样强的,我比较懒也比较随意,所以我说不出什么具体细节落实什么的。  发表于 2014-11-18 09:03:25
敬听  容妈,其实大家对于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大方向是一致的,我追问你一些细节只是好奇你们是怎么具体落实的,你说“补上”其实还是有所回避,其实该教孩子的还是要教的,不是什么都算灌输都要等孩子自悟,呵呵  发表于 2014-11-18 09:00:35
容易吗  老师是让回家补上,我们就补上了,这个事情是你说空着我才想起来的。其实真没想那么多,我不是刻意的人我只是大原则上给孩子留空间比较大。  发表于 2014-11-17 19:10:12
敬听  那对于空着不写的那些她后续是怎么处理的?老师没让她回家找家长补上吗?假如补上,又是怎么教孩子的?  发表于 2014-11-17 16:15:59
容易吗  关于空着不写,容容还真的就是这样的,她不会她就空着,记得有次是写数字吧,老师还说她呢,你也太认真了,随便填个也行别空着啊。:)  发表于 2014-11-17 15:57:01
容易吗  问爸爸有可能的。现在还有可能会去问姥姥姥爷。:)  发表于 2014-11-17 15:46:52
容易吗  很少被问到过,奇怪吧,她认字的过程跟泡泡很像,等我发现时,已经认识不少了。但是她认错的字我会纠正,比如有时候在外面看到一个招牌,她就念,念错的字我就纠正她。  发表于 2014-11-17 15:45:52
敬听  她不问你会问爸爸吧:)再聪明的孩子小一也不可能没有问题的,何况容又是那么自律的孩子,肯定不会空着不写等着自己找答案吧~~~  发表于 2014-11-17 15:44:12
敬听  那不会的字你会告诉她吗:)  发表于 2014-11-17 15:42:54

Rank: 6Rank: 6

92#
发表于 2014-11-17 15:20:49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泡妈这些关于自主学习的分享的价值在于,让父母更信任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容容现在认识了一些字,经常就费劲扒拉的在那里吭哧吭哧读书,每次我叫她上床睡觉都得催半天,有时还得威胁一下。有次她吭吭巴巴读完一段问我,妈妈,这什么意思?

因为她读的太不连贯了,而且估计注意力都在认字上,所以她自己读完都没懂,,我说,要妈妈帮你念一下这一段吗?容容马上说:“不要,我要自己看。”

点评

汐岩  太有画面感了:)))  发表于 2014-11-17 18:22:56

Rank: 9Rank: 9Rank: 9

91#
发表于 2014-11-17 14:28:06 |只看该作者
但凡孩子问我的问题,如果我知道确切答案的,我会非常认真仔细地告诉她。如果我不清楚或者说模糊的,我会立刻百度最专业的答复她。
我是不是把孩子摧残得很严重

比如孩子曾问我为什么要少用塑料袋?大家都打算怎么回答呀?

按照“不帮”的模式,难道让孩子埋个塑料袋,每年挖出来看看降解了么?

点评

水天一色  好吧,现在豆豆问什么我都会认真回答,不会的会查资料。我觉得这样共同寻找答案将来是最快乐的记忆之一,MS这是我小时候最快乐的事。父母认真对待我的问题  发表于 2014-12-1 16:20:46
dream  PET  发表于 2014-11-18 15:40:02
小宇妈妈  敬听很有耐心很勤快很有执行力,鉴定完毕。  发表于 2014-11-17 17:03:54
敬听  记得咱们孩子还一岁多的时候,就曾经在李网讨论过关于推妈的事儿,咱俩的观点完全不同,你和小颀妈妈的观点很类同,你觉得这么多年过去了,影响我们的感情了么?哈哈哈  发表于 2014-11-17 15:16:29
容易吗  好吧,没用君子的胸怀来揣测你,是我错了!:)  发表于 2014-11-17 15:13:18
容易吗  是啊,没法见分晓啊,所以我们这算什么争论呢?还真是票友聚会,若干年后大家回头一看,当年我们还那么认真的讨论过这些问题啊!  发表于 2014-11-17 15:12:09
敬听  争论会伤感情么?我再表示下怀疑,君子可以和而不同么~~~~  发表于 2014-11-17 15:11:29
敬听  恩,主要还会有一部分孩子从此以后就不爱问,更不爱找结果了。所以还是得根据孩子的特质来选择合适的教育。你坚信容是会自己找结果的,这个坚信很可贵。  发表于 2014-11-17 15:10:47
容易吗  哈哈,我还担心争论多了伤感情呢,好吧,那我放心了。  发表于 2014-11-17 15:09:07
敬听  因为有了这些不同,也就有了那些不同的声音,或者说了讨论。也许十年之后或者更长时间才能见分晓,亦或是也见不了分晓,因为每家的评价体系也大大的不同,呵呵。  发表于 2014-11-17 15:08:50
新生活

Rank: 6Rank: 6

90#
发表于 2014-11-17 14:11:36 |只看该作者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4-11-17 13:30
泡妈,说点不同意见。
我觉得孩子没有那么敏感和复杂,可能是我的思想也相对简单吧。
还有就是我觉得他 ...

小宇妈,你说的对。但是泡妈也说了,我们都知道孩子3岁以前没得到的东西以后也会修复,但最佳做法仍然是在3岁前给他足够好的关心照料。

回到这个问题也一样的,就是最佳做法是不是成人不给孩子启发?

其实关键是“臣妾做不到啊“!看到孩子笨拙的探索的时候,甚至是求助的时候,能忍住的父母有几个?

点评

小宇妈妈  这个忍不忍要看我心情还要看娃问的方式还要看他能接受的程度。怎么回答在我家挺随意的。我不担心错过机会也不担心回答就产生坏影响。我还是觉得不要太刻意最好。  发表于 2014-11-17 17:02:55
敬听  是的,期望不同,结果也一定会不同。否则,也不会有泯然众人矣的哀叹了..........  发表于 2014-11-17 14:31:01
容易吗  对,没有对错,也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每个人对孩子的期望不同的。:)  发表于 2014-11-17 14:25:43
mingming_mummy  嗯,只有适合,没有最佳  发表于 2014-11-17 14:24:00
敬听  另外,就是教育的理念是否正确不在于论证那个理想化的程度,而是在于是否具有实操性。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样本量。  发表于 2014-11-17 14:23:35
mingming_mummy  其实我觉得我是那个没能力帮的家长,泡妈的理论安心一点  发表于 2014-11-17 14:23:32
敬听  这事儿其实没有对错,只是个人选择而已。但如果非说其中之一是正确的,另一种是错误的,我就不太认同了,呵呵。  发表于 2014-11-17 14:21:46
mingming_mummy  帮和不帮都是选择,我觉得在家庭里都没问题,而是进入学校这个小社会时有了比较之后才是问题  发表于 2014-11-17 14:21:39
容易吗  哎,其实对我而言也不是忍,容容经常问我问题我都懒得回答她,汗!  发表于 2014-11-17 14:21:09
敬听  看来宣和和是被我们摧残了2333333  发表于 2014-11-17 14:20:09

Rank: 4

89#
发表于 2014-11-17 14:08:21 |只看该作者
我想起去水学苑探班的时候的一件事情,跟这个话题有些类似。
大理有很多品味很高的手作品店,有一家店里有种扇子,类似团扇但是是竹批做骨架麻布做扇面,扇面上用彩色毛线寥寥几笔秀出素雅的图案,效果非常好,看过了回来,我跟邱邱说:山上这么多竹子,其实我们可以做一些那种扇面,然后孩子们随意在上面秀一下,作品的效果肯定很好。邱邱说了自己的想法,她说:那种可能比较适合大孩子,而对小孩子,会让她们觉得必须要做出一个什么东西才是正常的(也就是类似孩子画画必须画一个什么东西一样),而且帮孩子做出超出她实际能力的成果,也是一种诱惑。

这段话是让我坚定地做出去水学苑决定的一个对话。我感受到这个学校给予孩子的信任和空间。后来几个小时发生的也戏剧性得证明了邱邱的观点。当时手工教室里面只有一些布料和一大篮碎毛线,兜兜就专心致志玩了一上午那篮毛线,把各种颜色的毛线加在一起做成装饰,粘在她的纯白色公主裙上,那个效果确实比我那扇子更惊艳。。。第二天兜兜又说要做风筝,我克制着没说出做不了,结果发现兜兜的风筝就是拿着两段长毛线在风里跑来跑去随风飘扬,兜兜忘我地跑了 一上午

水学苑里就是成人和孩子各自忙各自的事,留给孩子的空间非常大,除非孩子要求,成人才会提供帮助。有一个孩子9岁,喜欢做饭,经常在周四大孩子留宿的时候为大家做饭,每次就是他一个人在厨房,据一个老师说:如果你想吃,最好别看到他做的过程,因为你会不断地担心:这种能吃吗?但是每次我们一尝:哇!真好吃。有一次他和了一大块面,然后就放进油锅里炸,过了半天他发现炸不熟,就把那面又弄出来,重新切开了炸

我觉得成人的这种放手带来的就是孩子的一种状态,用一位家长的话说就是“沉静”,不管原来的家庭氛围怎么样,每个孩子在水学苑都是那种沉静的状态,或者自己探索,或者一起角色扮演,或者集众人智慧做个宏伟工程,都是他们自己完全独立地去进行,老师有的做木工,有的看书,有的躺着晒太阳,很少去需要去维护孩子的秩序纠纷,感觉她们就是很自然地一群人在一起生活。这种氛围当时也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因为不管在孙园还是华德福园,我从来没见到所有孩子都达到沉静状态的情况,也从没想过做教师其实可以这么轻松。有一个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状态说:我从来不会想象到我的孩子也会有这么宁静的状态,因为平时在家里是比较闹的。这种场景给了我非常直观的呈现:孩子在“做自己”的时候内心的那种安定。

点评

微微风  理想国里的现实,真好。  发表于 2015-2-27 11:00:55
小宇妈妈  巴学园小学也没存活6年时间吧。  发表于 2014-11-18 10:08:00
容易吗  小宇妈妈,小豆豆的巴学园就是小学啊!:)  发表于 2014-11-17 21:56:43
小宇妈妈  这就是小豆豆的巴学园!小时候这种环境特别美好,学龄后,还是需要接受系统的学科学习的,我个人觉得。  发表于 2014-11-17 17:12:29
容易吗  这画面太美!  发表于 2014-11-17 14:28:01

Rank: 7Rank: 7Rank: 7

88#
发表于 2014-11-17 13:50:19 |只看该作者
所谓启发和不启发
这个主动权应该交给孩子
除非孩子主动求助,否则就任由孩子自己去自主探索

这是我们家的原则······

点评

水天一色  强排  发表于 2014-12-1 16:15:21
duducurl  在我们家,因为要纠以前的偏,即使在孩子求助时,也要多几个让她自己思考的来回。  发表于 2014-11-29 21:39:16
敬听  基本差不多.........  发表于 2014-11-17 14:15:24

Rank: 8Rank: 8

87#
发表于 2014-11-17 13:30:36 |只看该作者
汐岩 发表于 2014-11-17 13:19
我的想法是:比如数学方面,孩子会自发地在几年或十几年内走完人类几千年的历程,这就是巨人肩膀的价值, ...

泡妈,说点不同意见。
我觉得孩子没有那么敏感和复杂,可能是我的思想也相对简单吧。
还有就是我觉得他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被破坏的,即使破坏了他也有机会再重组自己的。

点评

敬听  我排一下  发表于 2014-11-17 13:42:06

Rank: 4

86#
发表于 2014-11-17 13:19:1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汐岩 于 2014-11-18 00:22 编辑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4-11-17 12:17
这楼里大家的关注点不太一样,很多讨论都在该不该启发上了,我对这个问题不敏感。我希望孩子能够自己去琢磨 ...


我的想法是:比如数学方面,孩子会自发地在几年或十几年内走完人类几千年的历程,这就是巨人肩膀的价值,本身周围的环境就是肩膀了,各种经典数目教材也是,但是孩子会自己选择他们需要哪些肩膀。

关于启发,我是这样认为的:不需要启发。

瑟谷的理念是:人天生好奇,我觉得我的理念我还会自己再加上几个:
人天性善良,希望与别人维护亲密和谐的关系
人天性脆弱,需要爱与关注
内在动力是最好的指引(即人天生好奇)
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
让孩子成为自己

人天性脆弱,每个人面对陌生的和未知的东西都有些缺乏信心甚至恐惧,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会有依赖性。但是孩子又是天生好奇的,如果她对某个东西感兴趣想去探索,内在动力会推动它克服各种障碍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这种不断的成就感中,他就会慢慢把重心真正放在自己身上,知道我有能力解决我遇到的问题,我知道我需要什么并怎样去得到它。。。等等,如此孩子成为自己。

启发会帮孩子得到比他自己更多的东西,本来他自己想三天可以想明白,但是妈妈启发之后半个小时就明白了,他不知道自己可以三天想明白,只是觉得妈妈好厉害,会让我更聪明,会让我得到更多。这时候他的重心会偏向妈妈的帮助。这种帮助又增加了她与妈妈的认同和亲密,等等,现实中肯定还有更多,因为孩子天性善良而产生的结果。。。
启发的另一个结果是会转移孩子当下的注意力,比如孩子思考明白了这个问题,充满成就感,这时候成人说我们还可以走得更远些。。。但是成人认为的比如关联未必是孩子的思路,孩子可能表现得比较吃力于是接受成人的引导,于是认为我在这方面是不够的,或者只有妈妈引导启发,我才会得到这么好的水平。同样的,孩子的重心还是偏向妈妈的帮助。。。

所以,我觉得启发是不必要的。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看具体情况而定。

Rank: 6Rank: 6

85#
发表于 2014-11-17 12:55:36 |只看该作者
二是,孩子确实需要去自主探索,这个过程中孩子自主去发现规律所得到的收获不止是规律本身,而是那个思考的过程。他需要一些自己去理解为什么的机会,而不仅仅知道了结果然后去实践和训练。


我其实很遗憾,学校教育中的各个学科,给孩子留下的空间还是太少,因为我假期前趁着学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机会去容容的学校听了他们的上课,我的一个感受就是,老师搞的花样太多,完全是取悦于家长的做法,孩子们被迫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的跟着老师转悠,我能说很多孩子其实都被转的找不着北了么?

然后最后只留了一点点时间给孩子,容容回家还跟我发脾气,因为最后自由做东西的时间太短,她说,为什么老师前面不能少问几个问题,多留点时间给我们自己做?

我觉得容容的感觉很敏锐很精准,小孩子其实最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就是看大人能不能理解并尊重他们了。

学校在这方面是比较令我失望的!

点评

敬听  留白留的少是传统学校的弊病,这个大家心知肚明。但学科体系相对完善,这也是可取之一。  发表于 2014-11-17 13:17:2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6-14 12:02 , Processed in 0.03247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