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红楼情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人阅读] 给书香版主献个小礼--转帖:中国孩子的阅读问题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45#
发表于 2010-11-6 10:34:09 |只看该作者
倒背如流:

孩子的记忆力超好——这点大家都有共识。

台湾学者王财贵教授正是建立在这一点基础上,形成了他提倡的“国学教育”。

个人认为:国学教育是必要的,但绝不等同于读经。把“经”让孩子背会,让孩子在成长中反刍、消化、运用,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根本不可能实现。因为现在的环境,不是能让孩子纯粹去反刍、消化、运用“经”的时代,而是更需要孩子在鉴别东西方文化中吸收、运用的时代。

所以,我觉得这条值得解释的是背诵的内容:背诵是必要的。但与其整本背“经”,不如有取舍地为孩子选出一些“经”中的内容,同时把精力更多放在真正值得背诵的内容——诗词上。



中国诗词是柔软的经。从接受的难易来说,那些以文学方式传承的传统密码,更易被孩子理解、从而接受。从使用的角度来说,那些华美的辞章,也会更多用到孩子的表达中。

如此推广开去,那些优秀童书中感动孩子的部分,不妨也让孩子背背。



为了让孩子乐于背诵,有一些小诀窍:

比如,开始时,其实不用强调要背,就说让孩子熟读几遍。

比如,不妨大人和孩子搞场背诵比赛,大人肯定背不过孩子,让孩子有成就感。

比如,老师要求孩子背诵是关系到考试,字词都必须清楚。但父母要求孩子背诵时,不必那么苛刻。尤其是童书、小说中的内容,基本背诵就行,不用像诗词那样苛求于每个字词的准确。

比如,如果能让孩子理解内容,更有助于孩子背诵。这里说的理解,不是老师要求学生的那种词句明晰、主题明确,而是让孩子基本明白要背诵的这些说的大概是什么。

比如,有个妈妈在女儿读中学、背诵的时间更少时,她是用录音机把值得背诵的内容录下来,在家里反复播放。时间长了,女儿也就熟极如流了~

比如,不妨边游戏边背诵。记得我弟弟4岁时,我让他背《登鹳雀楼》,他读过好几遍也没背下。我灵机一动想了个办法:根据诗词内容来表演。

白日依山尽:手指远方做下山的滑下动作。

黄河入海流:做出波涛一浪一浪向前;

欲穷千里目:做出孙悟空眺望的姿势;

更上一层楼:放下孙悟空的手势,做出上楼的动作。

我一边表演,一边说着这些诗句。弟弟哈哈大笑,神速地背会了。

让我有点惊异的是:不知弟弟是年龄大了恰好从此开窍,还是觉得诗词原来讲的也是故事很好玩,从那以后,他对背诵诗词这种事,不再那么反感了。



在阅读中,我个人的感受是:绝大部分,是默读(完全不出声,眼睛滑过文字);有时候,会默诵(嘴巴不出声,其实在念);还有时候,忍不住大声读出来。往往这些忍不住大声读出来的内容,是最触动我的内容。

思考,就是反刍这些触动。如果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光,背诵一些内容,把这些触动自己的文字记下来,就是在积累思考所需的原材料。

Rank: 6Rank: 6

44#
发表于 2010-11-6 10:33:53 |只看该作者
下面详解9招:

信口开河、乱写乱画、倒背如流、大胆混搭、自相矛盾、手舞足蹈、两眼发直、孤家寡人、咬定青山~



信口开河:

每本书阅读中、阅读完毕,孩子若无话可说,请不要勉强。读过书的大人可用分享的态度,对孩子说说自己对这本书的想法。说时别忘了申明:“不知道你怎么想,我是这样觉得……”既是分享,语气也不妨轻松活泼。

如果孩子有兴趣发表意见,不妨让他自由发挥——信口开河。

此时,大人要做的不仅是耐心倾听。一旦有闪光的句子、想法诞生,更要立刻大声、清晰地用书面语言重复一遍,及时赞赏孩子这句话或这个观点很好。另外,还可偷偷记下这个句子、观点,日后有机会可重复探讨。

记录时要注意:对大孩子来说,可以光明正大、惟恐大孩子不知地记,因为这会让大孩子感到被重视、被激励;对小孩子来说,却以偷偷摸摸为宜,比如用手机、录音笔等等。因为小孩子的思维更跳跃、更易被中断,大张旗鼓地记录反倒可能影响孩子“开河”时的专注。

“信口开河”这个办法,很小的孩子就可以用。但我们往往忽视了它对大孩子其实同样有用。

大人对幼儿的信口开河多为欣赏鼓励,对大孩子却会加以喝斥,说孩子是“胡说八道”。

其实谁不曾胡说八道?眼下的我,不也正在胡说八道么?

当然,比“胡说八道”更重要的是“自圆其说”。但胡说八道正是自圆其说的前奏。

为了让孩子有朝一日能自圆其说,请现在给他们留下胡说八道、信口开河的空间吧!

待续……


12、引导孩子从阅读到思考(中)



乱写乱画:

这一条,突出一个“乱”字,“杂乱无章”之意。

大人、尤其是老师,对孩子阅读常常会要求写读后感。写读后感的确有效。但读后感准确地说,更多是展示思考的结果,而不是促进、激发思考的方式。

绝大多数孩子,基本都把写读后感视为畏途。有很多孩子说自己喜欢一本书的原因,可以说得滔滔不绝,甚至可以说得很精彩。但要孩子写读后感,马上就显得干巴巴。

所以很多孩子写读后感时,不是写自己的感受,而是在网上搜索、在书上的推荐语里摘抄,大段引用别人的话——这,其实就走向了思考的反面。



我们大人回想自己的阅读,也会发现:我们平日里大量的思考,其实是零乱的、琐屑的。只有到围绕某件事进行分析时,这些思考才会从点滴汇聚起来,才会串出一个链条,形成自己的意见。

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写”是“说”的升级版。写下思考比说出思考,要求的能力更高、对促进思考也更有效。《傅雷家书》中傅雷强调儿子傅聪应该多写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原话我不记得,大意就是:写,就是对思考的梳理过程。落到笔下的思考,自己的印象会更深刻。

因此“乱写乱画”,就在“说”和“写”之间搭一座桥。



具体做法很简单:

对年龄小的孩子,不妨乱画——这个做法,来自于新教育的“读写绘”研究。就是阅读后、听完故事后,孩子随意把感兴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内容可以是故事里的一个片段,也可以是完整的故事,还可以是给故事接龙。

必须强调:万万不可嘲笑孩子画得不好。

和传统学画的临摹不同,这里的画,更多是表达思考的手段。大人如果细心研究会发现,孩子把对图书的思考,甚至会用不同颜色表现出来。

说句题外话:临摹,是学绘画的一种古老方式。这种方式有其合理的地方,但如今的绘画班很多只用这一种办法教学,就特别显出它的缺陷——往往容易落入巢穴,千篇一律,并不能真正让孩子张扬自己生命的灵性。



对年龄较大的孩子,阅读时要求在书的旁边信笔写下批注、划下感兴趣的句子。批注写得不用很多,就那么短短几句话甚至几个字就行。感兴趣的、划过的句子,不妨在读完之后再重新回味一遍。

为了提高孩子批注的兴趣,我们可以对孩子说:每本书都是一样的。只有做过批注的书,才是惟独属于你的书啊!

当然,这里的书,必须是自己的藏书。如果是图书馆借的书,不妨为孩子准备个摘抄本。孩子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可以摘录,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可以把要批注的想法写到本子上。显然,这对孩子有更高的要求。



用这“乱写乱画”的“零乱”,让孩子从点滴、细微处积累思考,让孩子读后有感、记录零碎感受,最后的方向,是从杂乱无章走向出口成章、下笔成章。

Rank: 6Rank: 6

43#
发表于 2010-11-6 10:33:34 |只看该作者
幸福和知识不同。知识是疫苗,必须学(打)到身体里才管用。幸福是传染病,在身边就可能会被传染。

哦,差点忘了幸福最简单绝招:冲着镜子笑!心情再不好,使劲冲镜子笑一笑、笑几笑,保证会比之前好!

一个自己感受到幸福的大人,必定会把更多幸福带给孩子呢!



这,就是我关于人活着为了幸福的个人偏见。


11、引导孩子从阅读到思考(上)



对已培养阅读习惯的孩子来说,如何引导他们进行思考才是重中之重。

只有进行思考,才能先将厚书读薄、再将薄书读厚,才能融会贯通将他人思想真正化为己有,才能真正变为行动,做到学以致用。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一些引导、帮助孩子从阅读走向思考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分别为:

信口开河、乱写乱画、倒背如流、大胆混搭、自相矛盾、手舞足蹈、两眼发直、孤家寡人、咬定青山。

如上9种,欢迎大家探讨补充~



对每个方法详细解释之前,在实施这些方法之前,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牢记一条原则:尊重孩子的独立思考。

对大人来说,无论身为父母还是老师,这原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很难、非常难。



首先,要把尊重与顺从区分开。有溺爱孩子的家长,唯孩子之命是从,这当然不是尊重。

其次,真正重视孩子的意见。尽管我们常说“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孩子比我们成人想的更直接透彻”,但事实上,我们往往会借“你还小你懂什么”、“现实不是这样”为由,向孩子灌输我们的想法。

最后,这原则做起来难,其实是因为:即使在我们成人与成人之间,又何尝真正做到“尊重对方的独立思考”呢?

成人之间,我们假装尊重对方的想法,心里往往会习惯性地都认定“我才是对的”。在问对方“你觉得这样如何”时,其实是问“你觉得这样是对呢?是对呢?还是对呢”——问题提供的所有选项,都指向自己心中预设的答案。



所以,记住“尊重孩子的独立思考”这条原则,意味着记住了两个基本事实:

每个孩子天生就会思考——因为世界对孩子来说是全新的,他们不思考就无法理解开水很烫等常识,就无法在这个世界生活。

越小的孩子思考越独立——因为此时世界根本不存在任何定义,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判断、去描述。因此孩子的语言更接近艺术家的语言。

所以,只要思考的问题与大是大非无关,宁肯让孩子保留疑问,也别勉强孩子接受大人的标准答案。

即使孩子思考的结果在你眼中看来十分幼稚可笑,你可以用一句“你是这样想的啊?我和你想的不一样,我想的是……”,如此直接表达你的思考,促进孩子自己去进一步思考,而不是让他立刻接受自己的观点。



我想,所谓的独立思考,对个人而言,无非是既汲取营养、又顺其自然,让树长成树的形状、花成长花的模样。

对世界而言,无非是让我们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从中学会用多种角度更立体地看世界。

独立思考才可能真正形成参差百态,才会演变为罗素说的:须知参差百态,乃是幸福之源。

Rank: 6Rank: 6

42#
发表于 2010-11-6 10:33:15 |只看该作者
最后,记住一大不幸——我们会死。

我们会死也!!!

我们日复一日地活着,阳光下,阴雨天,忙忙碌碌——我们知道会死,却像从来不知道会死一样的活着啊!好象此刻的存在是永恒不变的!

咳!你们不觉得奇怪吗?我觉得简直奇怪极了!很多次走在大街上,我一时神游就会想起这个问题,再看看身边的人流,都觉得世界太不可思议了!!!

而和伟大的死亡相比,我们现在觉得那些不幸的事,不是太琐屑渺小了吗???!!!



所以,我觉得记住上面三点,常常提醒自己这些,就会比较幸福。



具体到创造幸福来说,我觉得无非拥有两种:所爱的人和所爱的事。

而要想幸福,这人与事两者都不可缺少。不同的只是比例问题。

——其实,每个人都有所爱的人、所爱的事,不是吗?尤其是妈妈们,所爱的人有个永远不会变的,就是自己的孩子,这多好呀!

那些做出伟大事业的人,据我目前发现:基本都是更重视所爱的事的人。

作为我们普通人,我的感受是:我们会更重视所爱的人。或者说,有了所爱的人,其他事才觉得有趣。



“精神食疗”里说到幸福的问题,其实是在人和事之间去尽量取得平衡的问题。就是希望爱事的人也努力去爱人,爱人的人努力去爱事。

因此,妈妈们能够爱孩子,有所爱的人了,这时应该去爱点事。而且是必须爱点事,才能更懂爱的人、让所爱的人更爱自己。

前面凝视晚秋说得真好:父母是孩子的天花板!

我想,当妈妈去“爱事”时,其实就是在提高天花板的高度。

这个事,可以是工作,可以是爱好,可以是家庭……可以是一切事!

拿往往被人认为最细微、也是女性最爱做的来说:把自己折腾得美一点。这就是件很重要的事啊!

把自己折腾得美一点,就要内外兼修。内是读书、读生活、修身养性、还要运动健身,外是服饰搭配、美容知识,美容知识还涉及到化工知识、医学知识……服饰搭配也不简单,“美学”是多大的一门学问啊,何况要亲身来实践美学?!到最后还可能“美吾美及人之美”……

像这样,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无限延伸开,扩大到整个世界呢!

这些事多有趣啊,能活着做这些事多幸福啊,不是吗?



其实,我觉得中国人更重视“爱事”,而且是“建功立业的大事”。也是在这种要做大事的压力下,幸福跑得无影无踪。

比如我非常讨厌“胸无大志”这种词……不对,准确地说:我是不喜欢把“胸无大志”作为贬义词。

可能是中国太大、历史太悠久,搞得中国人太喜欢有“大志”了。那股动不动就要超英赶美、拯救他国受苦受难人民的劲头,到现在也没有消失。



我一直认为:爱一个人,并不比爱世界容易。因爱一人而伟大,并不亚于爱全世界的苦难同胞。所以,胸中有无大志,都可以获得幸福。

有的人牺牲自己个人与家庭幸福,却带给更多人幸福,如丛飞,我们当然景仰。但不是我们都必须这样做才能获得幸福。

(跑题一下:因为老提倡“大志”,老宣扬“圣德”,害得我们老百姓都不知道怎么做人了。实在是因为圣人的道德我们做不到嘛!圣人做出伟大的事,是因为他们认为做这些事给自己带来了幸福感,以常人之苦为乐,这才是圣人圣之所在啊!)



我更觉得:更多幸福往往是平凡的。

好好去爱自己的父母、伴侣、孩子、朋友,如果能真正懂得爱,因为爱这些人而为他们去做一些事,这样就会有连绵不绝的幸福感。

而表面上看,每个人都是孤零零的存在,都必须承担着自己的苦痛。但事实上每个人的血脉都与世界相连。

我们的父母、伴侣、孩子、朋友已经是个小圈子、小世界。这个世界又连着另外的小世界……我们能够好好爱身边的人,为他们做事,从而自己感受到幸福,这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的事!

——就从自己的生活中捕捉小幸福,往往会发现自己得到的是大幸福呢!



至于孩子学习,尤其是小孩子,无论是为“为中华崛起而学习”,还是为“将来的幸福(给儿子买麦当劳)而学习”,都很空洞啦!

举个例子:对刚进校的小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是进行爱妈妈的教育。

他认为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祖国”这个概念太抽象,妈妈则非常形象、具体。而如果一个人连他的妈妈都不爱,又何谈会爱祖国呢?!



所以对小学生的最佳状态应该是:让孩子为兴趣、因为觉得好玩而学习。

可惜啊……这种理想状态基本是学校来决定的,大部分中国学校目前又做不到这点。

我个人观念是:小学阶段,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能写完作业就算啦!结合孩子个性,养成些基本习惯,就万事OK了~~绝大多数时间,一定要玩啊,一定要玩!

就玩阅读,让孩子拼命课外阅读;

就玩讨论,孩子越大就越多和他讨论书里的问题、现实中的问题;

就玩体育,让孩子长得壮壮的;

就玩生活,有机会就带孩子出门,出门前先做好研究,尽量有目的、有主题地旅游……

让孩子长成个皮实健康从容的孩子,尤其男孩子懂事会比较晚,一旦有朝一日他突然醒悟要学习了,以前积累的那些就都厚积薄发啦!

Rank: 6Rank: 6

41#
发表于 2010-11-6 10:32:37 |只看该作者
十:关于幸福


曾写过一篇短文《幸福从读懂童书开始》,里面写过:



  和大多数人不同的是,真正意识到儿童文学的魅力,是在我成年之后,是在我为文学梦辞职的那年。

  那时,我的生活陷入颠沛流离之中,强大的现实几乎摧毁了我用可怜的文学梦搭建的精神堡垒。有一天,我帮朋友的孩子买《安徒生童话》,接着就去邮局取我盼望已久的稿费。在排队取钱时,我信手翻开了那本书,第一篇是《海的女儿》。我站着、看着,眼睛慢慢湿润了。身边的喧嚣顷刻间离我很远,满眼满心,只有那个因为所爱而飞向天空的灵魂。

  我永远无法忘记这一刻,从小爱看书的我相信故事是真事,这篇虚构的童话,对我也是毫不例外的真实,海的女儿深爱王子,而我的王子是文学。如果刀锋是追寻所爱的必经之路,又何不与海的女儿一般,在上面继续跳舞?那才是生命的美丽。

  这世界有太多丑恶,让我们随着成长对其增添怀疑。而所有文学类型之中,儿童文学恐怕是最为坚守人类美好信念的一种写作。只有相信,才能得到。看懂童书、相信童书的那刻,正是对人性的正面进行积极肯定的一刻,正是相信光明真实存在的一刻。

    ……

  孩子和成人不同,孩子有着更柔软易感的灵魂。阅读童书,能对成人的我有着如此拯救,在被分数围剿的年纪里,阅读应该是他们观望世界的最佳窗口、寻找心灵伙伴的最佳途径。阅读能让心灵沉静、丰盈。

  我深信,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只有拥有这样的心,才能感知、获得真正的幸福。



——以上,其实就是上篇《你信书吗》的内容。

也是我对人活着为什么的答案:为了幸福。小到自己个人的幸福,大到让周围的人、更多的人因为自己而更幸福。

而且事实上,一个幸福的人,就算他仅仅只想自己能幸福,只要他真正获得幸福,就必然会让别人因为自己而更幸福,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完全孤立地存在。

所以关于人活着为什么,我真正想说的是如何获得幸福。



首先,要信幸福真的存在,才有可能感知、从而获得幸福。正如你相信美好存在,才会看到美好。

我认为这是个非常严肃非常重要的前提。

不信一个事物存在,即使它就来到你眼前,你也不会认为那就是你想找的事物啊!

因此,有信仰的人普遍幸福感比较强。信仰具体到宗教信仰上,才会有各种宗教在被指“迷信”的重压下依然大行其道。



其次,明白幸福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那样整齐划一。幸福分为很多种,不同种类间横向无法比较也不应该比较。每种幸福都是完整的。

“幸福分为很多种”当然是说,我认为的幸福,你可能觉得是痛苦。

比如我觉得这么静悄悄地呆在屋子里,发狂地在论坛上一码几千字地宣泄是幸福;而对一个以体育运动为幸福的人来说,这完全是种折磨。

“每种幸福都是完整的”就是说:硬币有两面,每种幸福也同样有该种幸福的付出。我们不能把所有幸福的某一面集中起来形成“集中幸福”。如果真去追寻这种 “集中幸福”,就能立刻、永远地得到:不幸!!

比如我一度就非常羡慕:那些父母很了不起的孩子多幸福啊!天生就有那么好的基础,在父母帮助下随便努点力就能取得成绩也~~~

后来我发现我太愚蠢啦!那些孩子从小就笼罩在父母成功的阴影下,挣脱这阴影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根本不比普通人对生活付出的努力小呢!甚至有的孩子无法超越,就从此沉沦——沉沦都没法安心沉沦!因为灵魂深处总会有个声音提醒他:我太没用了……我比不上他们……

以上,我就是犯了“集中幸福”的错误:把平凡父母对孩子的平等与纵容,结合了非凡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与帮助,硬是捏出个不符合事物存在规律的幸福来。

Rank: 6Rank: 6

40#
发表于 2010-11-6 10:32:09 |只看该作者
说到机遇,有概率学家测算: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机遇。平均每个人一生会有7个机遇。

第1个往往来得太早,被普通人拿豆包不当干粮地忽视;第7个往往来得太迟,被普通人自感垂垂老矣而放弃。

那么,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为什么不乐呵呵地期待5个机遇来敲门?



我曾经哀叹生长在山谷里的花,和生长在山顶的花,受到的待遇永远不同。

我经历更多人、事、书之后,我却感觉:生命的重负,对于每朵花、每个人都是同等的。只是呈现的方式不同。

山谷的花不受关注却开得自在,山顶的花阳光关注却更多被风摧残。

对于乞丐,他的重负是物质,为了生存而忧愁;对于阔佬,他的重负是精神,他为了空虚而烦躁。

会有人说:什么呀!好多阔佬哪有精神啊!他们就过着猪一样的生活!

可别忘了——过年,就是猪最大的痛苦!平时生活越优裕的猪,对这个恐惧就越大呢!这,正是更大的精神重负啊!



总而言之,我想:信美好的存在,而不是信自己对美好的拥有。不因自己没有得到而不信。



从更绝望的层面,其实我很多时候都想:其实孤独才是人的本质。其实毫无意义才是生命的真义。其实人生不过如此。

每逢此时,我就慌忙去看一些书、上网看一些人的博客、脑子里回忆一些事,对自己“精神食疗”:

似乎有的书中那些孤独的灵魂,直到现在还有人与之对话,那么孤独也不是绝对的孤独;

似乎有的人的生活真的幸福,一群人、一家人其乐融融;

似乎有的人生真的绽放光芒,不仅温暖了自己,还照亮着同行人……

其实我知道,如果以我“不信”阶段的绝对标准而言,这些书、人、事,都并非无懈可击。

所以我清楚:我信的,很可能只是一个梦。



可作为普通人,我们能有什么?也许,只有这个信的梦而已。



但只有拥有这个梦,人生才会有点趣味,因为我们才会有兴趣做很多事:用很多行动,试着去实现这个梦。

比如我一再回复,梦想种子掉到我身上。事实上也的确掉过呀~~~

只是生活中更多的行动,很可能因为我们生命短促,系统还来不及回报,我们就翘辫子了——那对我们而言,回报似乎意味着并不存在。

那不就是善有善报并非天理吗?那我们的信、我们的行动岂不是没了收获吗?

依稀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做好事的最大收获就是自己成为好人。



曾经很不理解这句话。觉得“成为好人”算什么收获啊?!

现在我的理解是:成为好人,就是拥有平和宁静,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尽管世事喧嚣却少为外界干扰所苦;成为好人,就是拥有从容与微笑,能原谅别人的过失,因此也能原谅自己的过错,获得真正的安宁。

这就是回报:我们的行动就是我们的回报。我们创造的美好,最终都会经外部馈赠给自身。

就像这好网系统:如果我拼命回复,却永远也无法得到种子(阿弥陀佛,财神我只是举例而已,别当真啊),可我也得到了回报——我最大的回报就是我的行动(我写的这些文字)。

经由这些叙述,我才理清了自己的思路。理清思路,对我下一步行动才有好处。



所以,人们常用“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形容对戏的痴迷,其实对阅读也同样如此。

所以,我们常觉得疯子傻子比我们更快活,无他,只是信而已。

所以,那些给孩子读书读得悲伤处哽咽落泪、欢喜处嘻哈同乐的大人啊,孩子听你们读的书,是有福的!

因为书里的故事不再是故事,而是有了生命的温度。这个温度,来自于大人的阅读——这,才是“阅读的梯子”中“声音”那把梯子的最妙之处。

那么,我们大人不要打开书感动、合上书叹气吧!

且让我们信书,且只有信书,才能真正感染孩子,才能落实到行动,才能让阅读四层次中的“学以致用”真正成为可能!

Rank: 6Rank: 6

39#
发表于 2010-11-6 10:31:46 |只看该作者
九:你信书吗???



这次且不说那些不懂阅读重要的人们,单说说我们这些自觉懂阅读、想让孩子多阅读的人——

带领、引导孩子阅读,让书传授孩子知识、滋养孩子灵魂。毫无疑问,你这样做,是爱书的。

那么,爱书的你,信书吗?

尤其是:你会信即使过程坎坷结局却永远充满光明的童书吗?



你信喊狼来了的孩子会吃亏?不信会哭的孩子有更多糖吃?

你信小红帽能安然从大灰狼肚子里出来?不信被拐走的孩子一去不返?

你信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信现在的离婚率越来越高?

你信善有善报勤劳善良勇敢的人获得幸福?不信命运的乖戾、时世的无常?



你信吗?真的信???

我想,你不会真的只信前者吧!

这毫无疑问:任何一个大人,都不会只信前者。

岁月的流逝带给我们皱纹和智慧。智慧的特征之一就是质疑,就像皱纹会质疑我们的脸果真光滑。



不信书里所说的,我们的行动自然与书中不同。

我们叫孩子不撒谎,可为了种种原因,我们自己用一个谎言掩饰另一个谎言。

我们让孩子勇于挑战,可我们在身体安全之外,更多因胆怯而对新鲜事物的追寻小心翼翼束手束脚。

我们希望孩子拥有幸福,可老师会因分数鄙薄某个孩子、父母会因小事争吵不休冷战不停。

我们要孩子勤劳,可我们却忍不住羡慕嫉妒恨地谈起谁谁谁多么幸运,天生好命不劳而获。



——我们的一举一动,孩子都在读。

无论师生共读还是亲子阅读,在我们给孩子读一本书时,孩子其实读着两本书:一本是死的书,那是书本。一本是活的书,就是我们。

不信书,当然行动与书籍是两层皮。

书读得再多,无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里、成为自身的一部分,那么这样的阅读也只是“轻阅读”。

轻浅地滑过生命的时空,滋润了地表,消遣了时间,却无法真正滋养心灵。

不信书,还去读书,书只会压在肩头成为包袱,而不是生命打开新的窗户,看到全新的风景。甚至可能会越读越冷漠,因为经历过而冷漠。



可我们是大人,在引号孩子前,自己如何能信书?如何去信书?尤其是童书?

信与不信,我只能以我的体验为例。



孩提时代,我和所有孩子一样,是信书的。

因为书少,对书的迷信越发深。也因为看的书少,这种信持续了更长时间。在某些方面,我的确比较晚熟——比如信书这一点。

因此,我才会信《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这本书对我的生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书中主人公40多岁突然开始追寻自己绘画的梦想,而且在此之前什么训练都没有、什么天赋的苗子都看不出、甚至显得比一般绘画爱好者更愚钝时,就一头全身心地扑向绘画……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这本书,我绝不会贸然辞职,开始我的全职写作生涯。

如果不是信这本书,如果现在让我回头再想辞职问题,尽管我对辞职不后悔,但我想:我很可能不会坚持当初的选择。

(这个不后悔和不选择有点矛盾,但的确如此。这一点,有很多人与我有同感,苦的是无法确切描述。)



长大后,我一度不再信书。如此文开头所述,我觉得:妈呀!生活和书本太不同了!

我见到某些写出好书的人,他们本人根本就不像书里那么好——他们的书在骗我!

我见到某些人的遭遇,发现自己拼命努力无法得到的,别人轻而易举就能得到——所有的书在骗我!

当我满怀善意去对待别人,得到的却是伤害时,我简直要崩溃了——没天理啊!他娘的!天理都是骗人的!

就像这好网里的种子,说什么“天道酬勤”啦,我拼命大段回复也没得到,别人跟着后面轻松一句话就哗啦哗啦大掉幸福的种子,这怎么叫天道酬勤——这系统,这世界,都是骗人的!

曾经的我,就是这样想的。我怎么可能信书、又怎么可能信童书呢?!



然而,等我见到的人和事再多一点,读的书再多一点,我就变成了眼下的我:现在,我信书,信这个世界。正如我信好网这个“天道酬勤系统”。

也许今后还会有不信的阶段,但有过这种经历后,我觉得我最终还是会信。



我是这样想的——

我们不信,往往只需要一个事例。为什么不能反过来:就信我们信的那一点?

比如:有人对我做了坏事,我不再信他的善良。可这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确善良,我为什么就不信他的确有点善良、人性中的确有善?

比如:我辛苦付出没有得到回报,但的确有人辛苦付出得到了回报。我为什么就不信天道的确酬勤,只是这次没轮上我?

Rank: 8Rank: 8

38#
发表于 2010-7-27 10:58:26 |只看该作者
好帖好帖!:F:

Rank: 8Rank: 8

37#
发表于 2010-7-26 14:30:42 |只看该作者
:F:

Rank: 3Rank: 3

36#
发表于 2010-7-19 14:28:33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F:

楼主还没帖完,看来还得追去看看原帖才行。

Rank: 8Rank: 8

35#
发表于 2010-7-18 22:50:29 |只看该作者
好帖,收藏了,转了!

Rank: 8Rank: 8

34#
发表于 2010-7-2 15:33:03 |只看该作者
:kiss::kiss:继续啊
2005年5月8日的男子汉,生活因你而精彩!

Rank: 2

33#
发表于 2010-7-2 15:23:29 |只看该作者
:F:
女儿2004年10月
雅雯妈的育儿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wen20041015

Rank: 8Rank: 8

32#
发表于 2010-7-1 11:38:28 |只看该作者
小雨点的口号:是书我都喜欢。当然是课外书。;P

Rank: 3Rank: 3

31#
发表于 2010-6-30 11:16:19 |只看该作者
应该还没完吧。继续呀

Rank: 3Rank: 3

30#
发表于 2010-6-30 11:15:25 |只看该作者
好贴,顶。

Rank: 3Rank: 3

29#
发表于 2010-6-15 19:44:09 |只看该作者
顶,好帖

Rank: 4

28#
发表于 2010-5-7 21:34:03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有时间看:F:
那些偷偷溜走的时光,催老了我们的容颜,却丰盈了我们的人生

Rank: 6Rank: 6

27#
发表于 2010-5-4 08:20:40 |只看该作者
而且还是听了你的课活学活用来着。

这个还叫活学活用?根本是上课没听懂嘛,上课明明讲得很清楚了,她自己理解不了.

Rank: 6Rank: 6

26#
发表于 2010-5-3 13:00:2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独舞欣妈 于 2010-5-3 13:03 编辑

咦,为什么我觉得这学生答得很有想法呀,他能想到有害物质的传递,能从一个新的角度看问题,值得肯定呀。而且还是听了你的课活学活用来着。狼吃不到羊不用是唯一答案吧。

可以和他探讨一下“有毒物质随食物链而递增”到底回事嘛。;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5-23 20:17 , Processed in 0.026744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