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福娃京京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困惑] 2010年7月话题:关于谁先拿到谁先玩,不玩也可以暂时被保存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1#
发表于 2010-8-7 16:15:15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下掠艳 于 2010-8-7 16:16 编辑
当时的情况时,孩子玩沙的方式已经转移到了扫沙子上了,他用的是扫把和簸箕,而且这个过程已经进行了比较长的时间了,这种属于李老师所说的已经进入了下一个工作状态。京看到没人玩才拿过来了,男孩后来抢走放在自 ...
福娃京京 发表于 2010-7-27 11:40


这个情况我在我家宝宝,别人孩子身上都遇见过。

仔细观察过后,我的分析是,玩好了,进入下一个工作状态,不占用公用资源,这些都是成人的概念,年龄小的孩子的时间、公共观念都混沌,对这些东西不一定看重。

孩子有时更看重物权和自我,特别是他们在建构这些东西的时候。我还想玩这个乌龟模子,即使我现在不玩,你也不能拿走。换言之,这个玩具是他自我的延伸,所以拿走对他来说是痛苦的,不可接受的。

至于说,应该暂时保管还是要求立刻放弃,和孩子的年龄、状态有关系。一个正在建构物权意识的2岁孩子,和一个已经明晰物权、时间概念的6岁孩子,处理方式应该是不同的。

如果我碰到这种情况,我并不认为对方不给就是错的。孩子想玩可以理解,可以有策略地去争取。我会建议宝宝跟对方说,我拿什么东西跟你交换。如果对方实在不愿意换,也就算了。

Rank: 6Rank: 6

2#
发表于 2010-8-7 16:26:35 |显示全部楼层
举个例子,小区健身区几个小孩在排队荡秋千,正在荡的那个小孩已经荡了很久了,还看着排队的小孩得意的微笑,排队的小孩不知道他还要玩多久,这种情况继续玩都是不合理的,更不用说“保管”了。
eee 发表于 2010-7-27 16:35


抬杠一下。
让是美德,不让也是合理的。除非有明确的规定,荡秋千不得超过多长时间。
这就好像打公用电话,前面的说了很久,后面的当然着急。
你可以有策略的争取,比如告诉对方,我有急事。但你也不能把对方揪下来吧。
现在手机普及,这个情况少见了,但我上大学的头两年,还真是很常见哪。

Rank: 6Rank: 6

3#
发表于 2010-8-8 14:32:24 |显示全部楼层
不赞同。我觉着不让是不道德的。

的确没有人规定荡秋千不可以超过多少时间,但如果后面有等候的人,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这是公共资源,大家都应该有机会玩。要是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和孩子商量再玩多少下就要下来 ...
乐妍妈 发表于 2010-8-8 12:43


如果你这么做了,让给别人了。然后继续排队。
结果别人不让你呢,你会气愤吗?
孩子说了,不是公共资源吗,不是玩多少下就得下来吗?他怎么还不下来?你怎么跟孩子解释?

如果一群孩子,拟定规则,比如玩多少下,这倒没问题。我见过五六岁的大孩子这么做过。很赞。

但还没有见过小孩子自发制定规则的,都是家长在左右。问题是,家长们很少像大孩子那样商量一下,制定一个共同遵守的规则。都是自己跟自己孩子商量,没有统一的。

有一次看见一个家长和你的处理方式一样,然后她的孩子很乖地下来继续排队。但下一个孩子不让她了。她在等待中很着急,问妈妈,问对方,被拒绝后情绪变坏,眼看就要哭。秋千上孩子的家长劝孩子下来,让给妹妹。但那个孩子不肯,梗着脖子说,谁规定一定要打多少下。那个家长威胁他一定要下来。那个孩子不肯,和妈妈拉拉扯扯。

最后两个孩子都在嚎啕大哭。当然,他们的妈妈在道德上都很高尚,但实际操作呢,两个孩子都玩得不高兴,两个孩子都感觉到不公平。问题出在哪里?

如果家长觉得公共资源有必要维护,可以像大孩子那样出头制定一个规则,如果大家都同意,就遵守。如果没有,那么不能指责别人玩秋千时间长。

Rank: 6Rank: 6

4#
发表于 2010-8-8 21:39:15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下掠艳 于 2010-8-8 21:41 编辑
我们小区有一个小广场 2个秋千 一对老夫妇带着一个7-8个月大的孩子 只要她们下楼来其中一个秋千就被她们占住 孩子在上面晃着 老人座旁边聊着 直到她们下楼活动时间结束回家去 雷打不动
其他所有想玩秋千的孩子 在另 ...
碧绿湛蓝 发表于 2010-8-8 19:30


这个属于家长素质有问题,他们想偷懒而已。放心,他们的孩子才七八个月,到了1岁,不让孩子下来走,孩子都会哭闹的。这种局面长不了。

这种家长确实有,不过见得不多。如果是这种,不妨直接对他们说。不信说过他们,还能这样,那也脸皮太厚了。这倒简单了,纯粹是家长对家长的问题。只不过很多人磨不开面子罢了,不愿意出头而已。

我上面说的是孩子自己荡秋千很长时间的问题。这个解决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涉及到规则、道德和孩子自身成长的问题。

Rank: 6Rank: 6

5#
发表于 2010-8-9 16:01:13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你所说的都是操作层面的问题。相信原则上,我们都同意孩子在使用公共资源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在等待,应该让大家都有机会使用。

当然具体操作方式,我们可以探讨,比如,玩秋千之前,先和孩子声明或者 ...
乐妍妈 发表于 2010-8-9 15:17


说实话,搞定自家孩子相对容易,但没有统一的规则,搞不定别人家孩子。毕竟家长让孩子谦让,不只是为了展现自己的良好素质吧。如果孩子看到,谦让的结果是玩不上,你说没有家长在场的情况下,她还会谦让吗?

我家孩子2岁,且是观察型的,这些难题我还没遇上,但设想如果我是那个女孩妈妈(就是我上面说过的两个孩子荡秋千的事),怎么跟孩子解释?说对方不遵守规则?但没有统一规则。说对方不高尚,不谦让?有点说不出口。不解释,让孩子自己悟?但明显看出孩子不服气,委屈。我真想不出怎么解释好。

Rank: 6Rank: 6

6#
发表于 2010-8-9 22:38:59 |显示全部楼层
还记得安第一次问我类似的问题,是因为我不允许他走进一片围起来的大草坪。他问我为什么,我带他到小牌子那里,读给他听:养草期间,不得入内~~~

安很接受的离开。离开的瞬间看到草坪上超多的人,他问我:为 ...
上海悄悄 发表于 2010-8-9 16:50


后来呢,我特想知道,孩子听了妈妈的这类型教导之后,是以后听从,规定说不让进,真就不进了,别人再进我也不进,还是心里不服气,妈妈不在,我就进?

前一阵有个女孩说,她妈妈教导她,一定不能迟到,不能缺课(原话当然还有波拉波拉一大套理论)。她真的从来没有迟到缺课过,这么多年啊,从上学到上班。很模范吧,而且这教导算正常吧。结果上了几年班,有一次她听一个同事说,要请假去爬泰山,当场就石化了。

她开始没法理解,觉得不可思议。后来想着想着,突然觉得自己很悲催,这么多年了,模范成那样,跟个机器似的,怎么这么不会享受生活呢。从此三观大改,生活剧变……

我当时听了也很不解,为什么妈妈貌似很正确的教导,日后让女儿觉得悲催呢。问题在哪里?

难道是这教导太正经了,让孩子日后产生逆反心理?

Rank: 6Rank: 6

7#
发表于 2010-8-9 22:40:08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荡秋千后面有人排队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考虑的。

首先是考虑“规则倡议”,取得所有孩子认可:每人荡几分钟。

人特别多的时候,或者队伍中有孩子不同意的时候,转而如下:

1、孩子在上面荡后面有人等,可 ...
……
3、孩子不下来,那也莫法,妈妈找到一个机会锻炼厚脸皮~~~~~
……
上海悄悄 发表于 2010-8-9 16:45


呵呵,第三条,如果孩子不下来,是强迫,还是锻炼厚脸皮,坛子里的妈妈还是有分歧的。

Rank: 6Rank: 6

8#
发表于 2010-8-10 14:18:10 |显示全部楼层
六个阶段的说法很好,我也去找找这本书。

不迟到的女孩,问了,她的意思是,不迟到,刚开始是为了取悦母亲,后来是自己要求自己做个好孩子,好学生,好员工。

但有一天一个小事触动了她,让她发觉,做个好学生好员工的代价是,错过了很多享受。人生苦短,真不值得。

于是她不再执着于做个完美的人。

Rank: 6Rank: 6

9#
发表于 2010-8-10 23:38:50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应该这么说,这个女孩,她一直停留在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只不过后来,那个取悦的对象变成了“社会大众”。

自始至终,她没有独立思考后的价值判断——什么是好孩子、好学生、好员工?好的标准是什 ...
上海悄悄 发表于 2010-8-10 15:13


呵呵,猜得全中。
不过,她现在已经不再当乖乖女了,她妈妈教育她不要做的:从迟到、喝酒到一夜情等等,都做得好欢乐。
只有她那道德坚定的母亲还不知道罢了。
她现在是不是在取悦那个被压抑的自我?

Rank: 6Rank: 6

10#
发表于 2010-8-10 23:41:32 |显示全部楼层
呼唤京妈。还在上亲子班吗?能不能问问巴学园老师,荡秋千,他们怎么处理的?

Rank: 6Rank: 6

11#
发表于 2010-8-10 23:47:11 |显示全部楼层
贴一段尼尔的话,比较激进。

很少有家长了解经常不断的禁忌、训诫和说教,以及把整个道德制度强加在一个没有准备好的孩子身上的后果。他们不能了解,因此也不愿意正视其结果。

我相信道德教育使孩子变坏。我相信,如果将一个孩子所受的道德教育去掉,他就会变成一个好孩子。
   
也许对成年人来说,道德教训有它的道理,但对小孩来说则是毫无理由的,从心理学上来说则是错误的。叫一个小孩不自私是不对的,因为每个小孩都以为世界是属于他的。当他有个苹果的时候,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吃掉那个苹果。母亲怂恿他和弟弟平分,结果是让他恨他的弟弟。

假如孩子没有受到不自私的教育,利他主义后来便会自然发展起来;假如孩子是被逼不自私的,他也许会永远自私,如果母亲压抑孩子的自私,她便会自私永远种在孩子的潜意识里。

此话怎讲?精神分析学发现,任何一个未被满足的欲望都潜伏在潜意识里。因此一个被教导不自私的孩子,为了博得母亲的欢心,便会照她要求去做,他会不自觉地把他真正的愿望——自私——埋藏起来,因而这个压抑会使他一辈子自私。道德训练因此是毫无意义的。

Rank: 6Rank: 6

12#
发表于 2010-8-12 23:12:14 |显示全部楼层
靠禁忌、训诫和说教来培养道德肯定是不行的
但是道德本身没错 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构建道德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当然要在适当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
最好的方法尤其是对小孩子 就是家长的身体力行
就拿秋千来说 当我 ...
碧绿湛蓝 发表于 2010-8-12 12:08


听过十几岁男生的对话,估计就是初中生吧,一个说,我爸什么事都让别人,还让我也让,那个怂样我看了就难受。

另一个说,都一样。小时候我还特傻逼地听他们的,玩什么都让别人,我他妈少玩多少,操。

(粗话都照录了,因为那么大的男孩子说话就这样,不用粗口不足以表现语气。)

Rank: 6Rank: 6

13#
发表于 2010-8-16 21:51:24 |显示全部楼层
京妈,巴学园老师有解读吗

Rank: 6Rank: 6

14#
发表于 2010-8-18 21:16:37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台湾那个种籽学院刚成立的时候,讨论规则,有些顾问崩溃了,他们觉得有些东西应该是很明了的吧,比如不能打人,怎么学生们还拿出来讨论呢。
院长的回答大意是,只要学生们想拿出来讨论,就可以讨论的,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说实话,在社会上,成年人的堆里,不需要讨论这个问题,这一点相信所有参与讨论的妈妈都很清楚。但在教育领域,面对一群从零岁到六岁的孩子,是可以讨论的。
而且这还是一个满有趣的话题,你看,争论了十好几页,谁也说服不了谁,就知道这个话题为什么需要拿来讨论了。

Rank: 6Rank: 6

15#
发表于 2010-8-27 22:39:06 |显示全部楼层
京妈,别忘了问问老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6-13 08:33 , Processed in 0.02447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