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困惑] 看到一个帖子,很值得深思。转来讨论下《严母VS慈母》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1#
发表于 2012-2-29 08:29:4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六木 于 2012-2-29 08:38 编辑

不打孩子,这应该是一个底线,这个不做讨论
对于小孩子来说,反思角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当然还是需要把握使用的时机
其实整篇文章还是探讨一个核心议题:“自由与规则”

我看到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严母和慈母相比较,似乎严母更有成就。”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是一句很浅薄的话
在这句话的背后是我们把孩子物化了。就好像训练小猫小狗,规则要大于爱,这样的训练才更加有效
但是这个原则不适用于孩子
训育的确相对容易出效果,但是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的深远的
就比如说前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议论的虎妈和狼爸,有兴趣可以上网搜索一下
对于这种教育大多数人是不认同的
而且我们也相信多年以后,你再去访谈这些孩子,会发现这种训育方式带来的严重后果

但是大多数“慈母”更强调了爱,而忽略了规则
关键在于很多家长,在强调爱的时候,忘记了规则的存在
我更倾向于相信,没有规则的爱是不存在,也可以称之为愚爱,就像那个被咬掉奶头的老母亲
育儿之美,甚至人生之美就在于黑与白之间,自由与规则之间度的把握
要想把握好这个度,需要三个方面的大的知识体系
一个方面是对自我的认知和了解,我们的成长,我们对自我的接纳,一个不能接纳自我的人,肯定无法做到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的,一定会给爱孩子添加很多的附加条件;所以很多人都认同说,养育孩子是第二次人生的成长,其实没有孩子,二次成长依然存在,只是孩子的出生让我们感受更为真切而已。

一个方面是对孩子的了解,任何一个孩子内在的成长的节奏和阶段是如何的?孩子表面的现象是因为什么内在的原因而造成的?我们不能只是看到孩子的表面行为,更要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心理动机。所以我还是建议家长起码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孩子基本成长和发育的过程,以及孩子在各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外在表现,做到有预有立,不打无准备之仗么?我们既要了解当下孩子的可能遇到的问题,更要了解,一年甚至几年后孩子会有什么的变化和不同。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方法论,别人的方法只是别人的方法而已,把别人的方法拿过来进行套用只能说是“刻舟求剑”,因为孩子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孩子的成长阶段不同。我们只能去了解方法背后的原理,而不是方法本身。就像我们只能看到了佛的手指头,而忽略了手指头的指向才是正途。

育儿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6-16 22:34 , Processed in 0.02066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