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福娃京京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困惑] 2010年7月话题:关于谁先拿到谁先玩,不玩也可以暂时被保存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1#
发表于 2010-7-27 09:09:18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观点如同银行叫号机,过时不侯;P

一种观点如同医院挂号,先挂先看,和人是否第一时间在门口排队无关;P

很多时候,规则的执行没那么绝对,只要相对公平就好,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
敬听 发表于 2010-7-27 08:37
医院挂号也是过时不候。

Rank: 3Rank: 3

2#
发表于 2010-7-27 10:25:52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医院挂号过了可以候着,不过就指在这一时段,比如早上号,只在早上有效,1号的等最后一个来也可以看。
福娃京京 发表于 2010-7-27 09:19
呵,原来各地医院挂号的处理也不同。

Rank: 3Rank: 3

3#
发表于 2010-7-27 11:25:46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次亲子课 玩沙时,一个小男孩(2岁多)在玩扫沙子,妈妈在给录像,男孩边上有个玩沙的小乌龟模子(半个),京京拿了过来,玩了两下,男孩过来就抢走了,京京跟我说想要那个,我说那你和哥哥要去吧,京京就对哥哥说:“哥哥,哥哥,我想要小乌龟”,本来他放到地上的,听到京京这么说,拿起来给了他妈妈,他妈妈对男孩说:“好,我帮你保存着”。
京京看着我,我告诉她,你再去找一个其他的吧,京就拿个其他的继续玩。
福娃京京 发表于 2010-7-22 09:50
玩沙是比较长的过程,小乌龟模子很可能是这个过程必备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可以暂时的休息、喝水、上厕所,可以和小男孩商量,一起玩沙或暂时玩一下小乌龟模子。

哈图在育荣上亲子班户外活动时想玩大铁揪,见一个妈妈手里拿着一把而孩子在喂小兔子,于是上前表示想拿这个铁锹玩,小朋友的妈妈回答哈图:“对不起,这是我帮XXX保管的,他还要玩”。
喂小兔子和玩大铁锹没什么关系,我觉得不应该保管。

哈图入园我陪园那天的户外活动时,因轮胎有限,有的小朋友在玩轮胎后又想去玩滑梯,这时,就会主动把轮胎交给东娟说:“请你帮我保管一下”。东娟于是把轮胎放在自已身边,最多时有三个。另外班级的小朋友过来想要,东娟告诉他:“对不起,这是我帮xxx保管的,不可以给你。”想拿轮胎的小朋友很平静地转身就走了。
我觉得不应该保管,小朋友被拒绝后的内心感受是很难用表面是否平静是说明的。

我还记得大李举过一个例子,巴园的孩子们,都在轮番等待,去抱一个刚入园的宝宝。等待的孩子们的脸上,没有无奈和不耐烦,都是平静和幸福。
对于要等待的孩子,这种机会,何尝不是一个延迟满足的过程呢。
只是抱一下,每个孩子都能预期自己大概什么时候能够抱到,当然不会不耐烦。

Rank: 3Rank: 3

4#
发表于 2010-7-27 14:57:16 |显示全部楼层
:P规则本身不会给孩子带来太多的伤害。伤害到孩子的往往是态度而不是规则。 杉林中 发表于 2010-7-27 14:18
:victory:

Rank: 3Rank: 3

5#
发表于 2010-7-27 15:10:54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的情况时,孩子玩沙的方式已经转移到了扫沙子上了,他用的是扫把和簸箕,而且这个过程已经进行了比较长的时间了,这种属于李老师所说的已经进入了下一个工作状态。京看到没人玩才拿过来了,男孩后来抢走放在自 ...
福娃京京 发表于 2010-7-27 11:40
亲子班应该规定一次只能拿一件或一套玩具,对需求多数量少的玩具不用了要及时归位。那位妈妈应该和孩子说不用了就先给别人玩。你可以先征求一下那个小孩的意见。

Rank: 3Rank: 3

6#
发表于 2010-7-27 15:15:55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情况,如果属于喂一下,马上回来的话,巴学园老师认为可以保管一下。
福娃京京 发表于 2010-7-27 11:44
这要看别的小孩是不是在排队,是不是很想玩。

Rank: 3Rank: 3

7#
发表于 2010-7-27 15:28:48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情况,如果属于喂一下,马上回来的话,巴学园老师认为可以保管一下。
福娃京京 发表于 2010-7-27 11:44
这要看别的小孩是不是在排队,是不是很想玩。

Rank: 3Rank: 3

8#
发表于 2010-7-27 16:35:12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的意见:孩子排队也可以允许去喂一下。

所以此帖的主旨想讨论  到底什么情况下的离开可以暂时的保管。
福娃京京 发表于 2010-7-27 15:21
举个例子,小区健身区几个小孩在排队荡秋千,正在荡的那个小孩已经荡了很久了,还看着排队的小孩得意的微笑,排队的小孩不知道他还要玩多久,这种情况继续玩都是不合理的,更不用说“保管”了。

Rank: 3Rank: 3

9#
发表于 2010-7-28 14:18:18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请问,在这种情况下,你要用一种怎样“合理”的方法把他弄下来呢?:)
上海悄悄 发表于 2010-7-27 17:13
老师、家长不要过分强调“谁先拿到谁先玩”,家长要引导自己的孩子考虑别人的感受,排队孩子的家长可以先赞赏一下那个孩子的优点,然后和他商量能否先下来休息一下。

Rank: 3Rank: 3

10#
发表于 2010-8-10 10:20:42 |显示全部楼层
抬杠一下。
让是美德,不让也是合理的。除非有明确的规定,荡秋千不得超过多长时间。
这就好像打公用电话,前面的说了很久,后面的当然着急。
你可以有策略的争取,比如告诉对方,我有急事。但你也不能把对方 ...
水下掠艳 发表于 2010-8-7 16:26
我觉得不让是不合理的。荡多长时间不需要明确规定,只要感觉能力不是太低,都能感觉到当时多长时间是合适的,而且只要玩的时间不是长的过分,等的人都会接受的。

等打电话和等荡秋千是有区别的。

Rank: 3Rank: 3

11#
发表于 2010-8-10 10:29:24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次看见一个家长和你的处理方式一样,然后她的孩子很乖地下来继续排队。但下一个孩子不让她了。她在等待中很着急,问妈妈,问对方,被拒绝后情绪变坏,眼看就要哭。秋千上孩子的家长劝孩子下来,让给妹妹。但那个孩子不肯,梗着脖子说,谁规定一定要打多少下。那个家长威胁他一定要下来。那个孩子不肯,和妈妈拉拉扯扯。

最后两个孩子都在嚎啕大哭。当然,他们的妈妈在道德上都很高尚,但实际操作呢,两个孩子都玩得不高兴,两个孩子都感觉到不公平。问题出在哪里?

如果家长觉得公共资源有必要维护,可以像大孩子那样出头制定一个规则,如果大家都同意,就遵守。如果没有,那么不能指责别人玩秋千时间长。
水下掠艳 发表于 2010-8-8 14:32
造成两个孩子都大哭不是“让”的结果,是要孩子让的方式和态度问题。如果正在玩的那个孩子感觉到的是别人的指责,他继续玩主要就是为了对抗这种指责。

Rank: 3Rank: 3

12#
发表于 2010-8-10 10:43:10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小区有一个小广场 2个秋千 一对老夫妇带着一个7-8个月大的孩子 只要她们下楼来其中一个秋千就被她们占住 孩子在上面晃着 老人座旁边聊着 直到她们下楼活动时间结束回家去 雷打不动
其他所有想玩秋千的孩子 在另一个上玩 基本都是后面有孩子等着 正在玩的孩子家长都会让自家孩子再玩一小会下来让给后面的
这俩个秋千就这样呈现着截然相反的两种风景长期并存着
也许正是其中之一被长期霸占 使得大家都体会过想玩玩不到的心情 这种体会促使了在另一个秋千上轮流玩不让后面排队的人等得太久这种潜规则的形成

家长引导制定一个规则是一个好办法  即使条件不允许制定不了规则 我仍然会选择在后面有人等的时候劝说孩子下来  我并不想指责埋怨任由孩子玩下去的家长 那个是她们的选择  我的孩子下来也很可能后面是这样选择的孩子和家长 她是可能会困惑 有情绪 哭闹  但是我仍然这样选择 体谅别人 礼让是美德 是该做的事情 该做的事情就要做没有条件
当然我非常愿意探讨 当孩子面对这种情况困惑有情绪的时候 有什么好的方法去跟她解释 让她理解 帮助孩子比较平和平稳的接受
即使没有这个方法 我还会这么做 其实孩子从小到大很多事情并不是真的理解后才接受的 比如小时候玩刀子被制止 孩子其实不能理解刀的危险 她只是因为爱与信任 去接受了这个规则
对于同一事情不同的人处理方法不同 孩子每天都会看到 这种不同给孩子造成的困惑其实是不可避免的 就好像我家小区的秋千 每个孩子每天看着这样的不同  
我们无法要求别人怎么做 我们可以选择的是自己怎么做 也许这是孩子从小要学的功课

碧绿湛蓝 发表于 2010-8-8 19:30
不去要求别人,是自己不够强大和找不到好办法的无奈选择,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每个人对不合理的事都保持沉默,社会就很难进步。

Rank: 3Rank: 3

13#
发表于 2010-8-10 11:00:54 |显示全部楼层
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儒家给引申了下,咱们暂且不提兼济天下了)

只说这个“善”字。一个人的修养如何,就在于面对世间的不平是否能独善其身,是否能心平静气,是否能出污泥而不染。如果看到不平之事就觉得气氛、觉得自己吃亏了,这恰恰是要不得的。教育孩子我一直觉得行为示范大于学习各种理论,人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确实如此。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天使,但持什么观念的父母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所以,以前李网有句名言我深以为然,那就是:育儿先育己。

敬听 发表于 2010-8-10 10:17
很赞同“育儿先育己”,如果自己强大了,看到不平之事就不会太焦虑,就不会气愤或太气愤,就能既独善其身,又能兼济天下了。

Rank: 3Rank: 3

14#
发表于 2010-8-11 15:39:37 |显示全部楼层
驳一下。

如果一个人够强大,他最好的方法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逐步转变这个社会的风气。简单的企图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道德说到底,是自发的,不是被要求就能生发的。
上海悄悄 发表于 2010-8-10 11:34
假如排队的是居委会主任的儿子或孙子,如果也没有办法而选择沉默,那肯定不是一位称职的主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6-2 03:17 , Processed in 0.02483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