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福娃京京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困惑] 2010年7月话题:关于谁先拿到谁先玩,不玩也可以暂时被保存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21#
发表于 2010-8-10 11:15:10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呢,我特想知道,孩子听了妈妈的这类型教导之后,是以后听从,规定说不让进,真就不进了,别人再进我也不进,还是心里不服气,妈妈不在,我就进?

前一阵有个女孩说,她妈妈教导她,一定不能迟到,不能缺课(原话当然还有波拉波拉一大套理论)。她真的从来没有迟到缺课过,这么多年啊,从上学到上班。很模范吧,而且这教导算正常吧。结果上了几年班,有一次她听一个同事说,要请假去爬泰山,当场就石化了。

她开始没法理解,觉得不可思议。后来想着想着,突然觉得自己很悲催,这么多年了,模范成那样,跟个机器似的,怎么这么不会享受生活呢。从此三观大改,生活剧变……

我当时听了也很不解,为什么妈妈貌似很正确的教导,日后让女儿觉得悲催呢。问题在哪里?

难道是这教导太正经了,让孩子日后产生逆反心理?
水下掠艳 发表于 2010-8-9 22:38



大草地一事,安的确遵守了我的要求。对于我把道理讲明白,并取得了他的认可的规则,他一贯能够很好的执行。

案例中的女孩令我相当吃惊。。我看到的不是她二十年来遵守了一个规则的悲哀,而是,这个女孩,对于这个规则,她难道从来没有自己的思考,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遵守这个规则的目的,是什么

错不在规则本身,而是这个奇异的家庭,养育了这样不会思考、没有思想的孩子。

我对安说的原话是:他们是他们,你是你。请你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再正确的教导,如果完全没有被理解,都没有发自内心地被认可,那么再完美的执行,都是浮于表面的,甚至都是假的。“执行”这个行为的本身,也是令人悲哀的。
他们都叫我安妈

Rank: 8Rank: 8

22#
发表于 2010-8-10 11:30:02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56号教室的奇迹》中提到的孩子思考自我完善的6个阶段
http://baobao.sohu.com/20090910/n266630841.shtml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就是说孩子本来不想做,只是因为害怕某些人而去做某些 ...
乐妍妈 发表于 2010-8-10 07:35


这一段说得很好。值得每一个父母细思的六个阶段。:F:

虽然这六个阶段,是层次递进、逐步发展的六个阶段,需要随着年龄增长的阅历积淀和思维进步,不可奢望孩子一蹴而就。但在眼下,孩子尚小的时候,也仍有许多可以操作的空间。

就比如荡秋千。对2-6岁的孩子来说,请孩子下来的时候,用强迫或是诱逼都是不人性的,比较好的做法是家长事先预知会有许多人,和孩子做个约定;如果无法预知,事到临头,只有让孩子“换位思考”。这个换位思考,就是将来“体贴别人”的一个前奏。我常对安说的一句话是:你希望别人怎样来对你,你也要怎样去对别人。

自己的孩子下来了,后面的孩子霸占秋千,不要简单的去定义“别人是错的”,同时把自己的孩子拔高到一个道德高度。而是启发孩子自己思考,我怎么理解这件事,我有怎样的行为标准?怎样做符合自己的行为标准?
他们都叫我安妈

Rank: 8Rank: 8

23#
发表于 2010-8-10 11:34:00 |显示全部楼层
不去要求别人,是自己不够强大和找不到好办法的无奈选择,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每个人对不合理的事都保持沉默,社会就很难进步。
eee 发表于 2010-8-10 10:43


驳一下。

如果一个人够强大,他最好的方法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逐步转变这个社会的风气。简单的企图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道德说到底,是自发的,不是被要求就能生发的。
他们都叫我安妈

Rank: 8Rank: 8

24#
发表于 2010-8-10 15:13:43 |显示全部楼层
六个阶段的说法很好,我也去找找这本书。

不迟到的女孩,问了,她的意思是,不迟到,刚开始是为了取悦母亲,后来是自己要求自己做个好孩子,好学生,好员工。

但有一天一个小事触动了她,让她发觉,做个好学生好员工的代价是,错过了很多享受。人生苦短,真不值得。

于是她不再执着于做个完美的人。
水下掠艳 发表于 2010-8-10 14:18



我想应该这么说,这个女孩,她一直停留在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只不过后来,那个取悦的对象变成了“社会大众”。

自始至终,她没有独立思考后的价值判断——什么是好孩子、好学生、好员工?好的标准是什么?我是否接受和认同这个标准?

换言之,她的心里,没有一个大写的“”。这数十年来,她被蒙蔽的根本在于她缺乏自我意识。哪怕她不是被这个规则框住了二十年的人生享受,也会在某个未知的转角,被另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绊倒。

——如果我猜得不错,这是一个标准灌输模式下长大的乖乖牌。

(ps,更正一下,乐妍妈前文的第二、第三阶段次序有误。按照《孩子自我完善的六阶段》,第二阶段是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才是我想取悦某人)
他们都叫我安妈

Rank: 8Rank: 8

25#
发表于 2010-8-11 10:00:39 |显示全部楼层
贴一段尼尔的话,比较激进。

很少有家长了解经常不断的禁忌、训诫和说教,以及把整个道德制度强加在一个没有准备好的孩子身上的后果。他们不能了解,因此也不愿意正视其结果。

我相信道德教育使孩子变坏。我相 ...
水下掠艳 发表于 2010-8-10 23:47



尼尔的这段话是真理。那女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们都叫我安妈

Rank: 8Rank: 8

26#
发表于 2010-8-13 10:18:41 |显示全部楼层
靠禁忌、训诫和说教来培养道德肯定是不行的
但是道德本身没错 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构建道德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当然要在适当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
最好的方法尤其是对小孩子 就是家长的身体力行
就拿秋千来说 当我们让给了别人 而别人却不让我们的时候 家长坦然接受这种差异 不气愤 不恼火 下次仍然坚持去谦让别人 简单的说就是做给孩子看
昨天正好看到 传统文化怎么教育孩子 其中提到前3年 家长尤其父母 就是自己严格按弟子规来做 全部做到 让孩子看到的全部是正确的言行 这样的3年孩子会打下很牢的基础 (我们先不讨论弟子规是不是适合现代社会哈)
当时想 其实这跟HDF提到的孩子7岁前给她创造美好的环境 避免接触恶的 滋养心灵是相通的


碧绿湛蓝 发表于 2010-8-12 12:08


除了2个观点之外,基本赞同。

1、“就拿秋千来说 当我们让给了别人 而别人却不让我们的时候 家长坦然接受这种差异 不气愤 不恼火 下次仍然坚持去谦让别人 简单的说就是做给孩子看 ”
“坚持谦让”这一行为的主体,如果是家长自己,而不是孩子,那就一点问题也没有。

2、“前3年,,让孩子看到的全部是正确的言行 这样的3年孩子会打下很牢的基础”。
我想这是不现实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在我的理解中,这句话对一个人一生的深远影响,远远超过“家长展示和孩子吸收全部都是正面模式的3年”。
他们都叫我安妈

Rank: 8Rank: 8

27#
发表于 2010-8-13 10:20:29 |显示全部楼层
听过十几岁男生的对话,估计就是初中生吧,一个说,我爸什么事都让别人,还让我也让,那个怂样我看了就难受。

另一个说,都一样。小时候我还特傻逼地听他们的,玩什么都让别人,我他妈少玩多少,操。

水下掠艳 发表于 2010-8-12 23:12


很现实,很真实。;P

可见家长能够建立的最多是“礼节”,而不是“礼貌”。
他们都叫我安妈

Rank: 8Rank: 8

28#
发表于 2010-8-13 10:26:51 |显示全部楼层
礼让不等于懦弱,拔尖不等于强大

不卑不亢、不偏不倚(客观公正),是我们要给孩子示范的,偏重哪一头都会出现哪一头的问题,凡事都有一个度
敬听 发表于 2010-8-13 08:33



我想无论家长给孩子示范了什么,比那示范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从小建立“我”的认识。

也就是让孩子从小对于“我”和“爸爸妈妈”之间的疆界有个清醒的认识。
他们都叫我安妈

Rank: 8Rank: 8

29#
发表于 2012-1-31 15:07:22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都叫我安妈

Rank: 8Rank: 8

30#
发表于 2012-3-19 11:34:27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月照我心 发表于 2012-3-19 11:32
之前不知道这个帖子,多谢安妈推荐。还想问一下,怎么没有另外的话题了?

有的。搜索全部精华贴,就能看到了。
:)
他们都叫我安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6-15 22:53 , Processed in 0.02537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