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400|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困惑] 2010年7月话题:关于谁先拿到谁先玩,不玩也可以暂时被保存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1#
发表于 2010-7-22 10:11:20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件事情上我同意你的观点,公共的东西不应该存在“替我保管”这个说法。好比说我们上了一辆拥挤的公共汽车,你可不可以占一个位置,然后“保管”另一个?

毫无疑问我碰到类似的情况,会要求孩子二选一。

Rank: 8Rank: 8

2#
发表于 2010-7-22 10:30:30 |显示全部楼层
直接喊大姐 {laba}

Rank: 8Rank: 8

3#
发表于 2010-7-22 12:15:36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既然孩子们可以平静的接受这个规则,那就没啥好纠结的。

多多益善 发表于 2010-7-22 12:02


不太同意这句话。

有时候孩子们会因为出于对权威的敬畏,或者对于父母由衷的热爱,而顺从于某些他们内心并不真正认可和接受的规则。

Rank: 8Rank: 8

4#
发表于 2010-7-22 15:30:44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孩子们玩一会滑梯或是走开没多久,就又重新回来继续玩轮胎了~~~
菜籽儿 发表于 2010-7-22 14:30


即使马上就回来我也不同意短暂保管。甚至包括离开去上一下厕所这样的极端情况,只要后面有人排队在等待,就应该轮到后面的孩子。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10-7-23 17:15:4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上海悄悄 于 2010-7-23 17:16 编辑
不太同意这个,这个是反向的没有人情味儿了。

孩子排半天上个厕所就丢了机会,多难过啊。
皮皮妈 发表于 2010-7-23 17:06


要讲人情,大多数的法律都是冷酷无情的。因为制定法律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

法是法,人情在法理之外,这个不能混淆。

在有人排队等着的情况下,你离开了(无论你离开去做什么),就意味着你放弃了现在的这个活动,等待着的人就有权接过来。

人家要是同意等着你,你回来继续玩他继续等,那是他给你的人情;
人家不同意,一点错也没有。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10-7-26 11:50:50 |显示全部楼层
安妈有混淆视听的嫌疑;P

规则不能等同于法律,况且还是针对孩子的,还是应该从爱出发,以符合儿童心理为基础的,如果孩子间的规则执行得这么严厉,这么的冷冰冰,似乎不大妥当。

这个观点也不一定对,欢迎继续 ...
敬听 发表于 2010-7-23 17:23


是吗?;P

不过我是这么认为的,我给予孩子的规则,首先必须通得过我自己这关。如果我连自己也说服不了,我绝不会拿去要求孩子。

设想这样一个比较极端的情景:

一个小朋友放下玩具去尿尿,我(设想我是个老师哈)在这边“保管”。等了好久,他还没回来。一般来说,超过1分钟,后面的孩子就该急了。我要努力安抚他们的情绪,请他们多多耐心等待,因为他只是“暂时离开”。结果我等啊等啊,超过了3分钟,他还没回来,孩子们已经快把我撕了。暂时离开的说法越来越无力了。我不得已去找他。我一离开,孩子肯定接过去玩呀。我还保管个什么劲啊?(经过寻找我发现,原来他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哥们儿,接受别人的邀请参观他的工作去了~~~:L )

然后我就会发现,笼统地说“暂时离开”不太行得通。我得换一个,下次直接规定时间,比如1分钟之内的离开,才算是暂时离开。

好了,这次小朋友离开去尿尿,倒是非常遵守规则的在我们说好的1分钟之内回来了,但是很不巧的,他尿了一个尿以后兴趣转移了,他去玩另一个玩具了。他是没啥问题,可我浪费了后面排队的每个小朋友每个人的1分钟。。。如果人数众多,这样的浪费是非常可耻的。

经过了以上两次等待的结局,孩子们经过民主讨论决定,罢免我这个保管人的职务。他们自己制定了一个规则:只要离开就算放弃。

:lol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10-7-26 12:04:25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我和李胜燕老师的请教,李老师的主要观点如下:
1、巴学园里,每个老师的处置方式不太一样;
2、孩子如果暂时的离开,可以保管一下,比如,喝水、上厕所、滑一下滑梯等;
3、如果孩子明显的已经进入了下一个工作状态,有孩子来要这个保管的玩具时,老师会告诉那个孩子,认为他已进入了下一个工作状态,这个东西可以给别人玩了。
福娃京京 发表于 2010-7-26 11:07


1、一些经常遇到的事情,应该成为一个流程固定下来,避开老师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对老师孩子都有益。

2、这个暂时离开的范围实在太宽泛了。我真的很奇怪,她在哪里当了多久的老师,难道从来没有遇到过争执?

3、孩子是不是进入了下一个工作状态,还是凭老师的主观判断。如果有孩子要来玩,老师去询问前一个孩子是否玩好了,且不说打扰了前一个孩子现在的工作状态与否,孩子本来可能都忘了这回事了,你却去提醒他,他可能立刻中断现在的工作,又拿起这个玩具玩起来。。。

敬听大姐的说法较前一种好些,等到孩子问起来才告诉他。这样至少避免了打扰孩子的工作状态。但孩子问起来“我不是交给你保管了么?你怎么给别人了?”恐怕老师还需要多花一番口舌,才能勉强解释吧。解释的过程,难道不需要引入对暂时的定义?那么又回到我前一贴的内容上去了。


我们给孩子的规则,并不是说越详细越好,有时候,反而是越简单越好。你只要离开,就算放弃。这样的规则避免起争执,对大家都好,也都公平。

当然,孩子之间愿意忍让,那是美德,可被表扬的。与本主题无关。

育儿之理念,本来就众说纷纭。我只是提出我自己的想法,与大家探讨。无论如何,京妈质疑权威的勇气可嘉。

先吃饭。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10-7-26 14:41:12 |显示全部楼层
我突然想起一个故事来,大李讲的,忘了是在什么地方讲的了,为了说明她新教育模式下出来孩子安全感好、能干、优秀、会解决问题等。

一个她从宁夏带到北京的学生,在找厕所,不小心推开了一个教室的门,先说:“对 ...
福娃京京 发表于 2010-7-26 14:15


有时候,人们的一个观点的确是好的,但选用的例子可能不是那么合适,就这个例子来看,如果不是断章取义,我认为,和大李想要说明的主题几乎没有联系。

我也是突然想起一个故事来。

当时帖子正在大吹特吹儿童性教育的必要性,有一个人就说,家里奶奶特别开明,从不阻止孩子观看家里人洗澡。孩子的舅妈偶尔回来住,被孩子逮了个正着,不由分说非要看。舅妈不允,奶奶就出面强制舅妈给孩子看了云云。当时,帖子里那是100%对奶奶的表扬啊。

可这片叫好声,却如同两记耳光打到了我的脸上。

在这个例子里面,孩子的性教育权的确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可是谁想过舅妈的隐私权呢?

过犹不及。“尊重”孩子过了头,等于放纵。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10-7-26 14:52:37 |显示全部楼层
安妈想的真仔细,我就想不到尼
聪聪小子 发表于 2010-7-26 14:39


只怪我生了一个较真的主,:dizzy:  

自他成长为一个伶牙俐齿的小人开始,如果我不想成天跟着他屁股后头道歉,就只好谨言慎行、自求多福了。

天长日久,自然就养成了我走一步看三步的“长远”眼光。

ps,安的德行,参见:
http://www.namez.cn/thread-259-1-1.html  聊天时间——令服务行业抓狂的安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10-7-26 14:55:29 |显示全部楼层
ps 我有意将此帖,作为大观园首个话题帖,敬听大姐和楼主京妈可有反对意见?

Rank: 8Rank: 8

11#
发表于 2010-7-27 11:17:42 |显示全部楼层
安妈说得貌似非常的有道理,但也太有道理了些,反而太教条了。
花开百合 发表于 2010-7-26 21:58


是吗?;P  

你认为,孩子上个大号5分钟,后面无论有多少人排队等他的玩具都得乖乖等着才是不教条?


我会让我的孩子知道,离开意味着放弃。如果他想回来的时候继续,可以用他的智慧去争取别人的同意。但那同意,是额外的别人给予的善意与温情,不是人家该他的。

让内急的人拉在裤子上从来不是我的观点。:lol

Rank: 8Rank: 8

12#
发表于 2010-7-27 11:21:55 |显示全部楼层
把一件事情分析的太细致了吧

真正面对事情的时候,就是那么一瞬间的反应,没有时间这样分析心理,琢磨给孩子造成了怎么样的价值观。

还是顺其自然吧,这一件事情分析的再透彻,发生其他情况时,也没有办法按照 ...
TANGTANG 发表于 2010-7-27 10:28



sorry,亲爱的,离开意味着放弃恰恰就是我一瞬间的反应。

而分析大便小便几分钟这类,是持有“短暂离开可以保留”观点的,才需要考虑的问题。

Rank: 8Rank: 8

13#
发表于 2010-7-27 11:29:21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篇安的日记过来——

2010-7-3  排队


周六我们去了科技馆。。。。。。。(此处省略50字)

有一个“食物的旅程”,居然号称要排2个小时的队。安爸一听就拉着我们要走。安坚持他要玩这个,给他解释了人多,要排队,2个小时。他想了想,还是坚持:我要看。

我就陪着他加入了漫长的队列。安爸在旁百无聊赖的走来走去,我叫他进来一起排队,安爸用眼睛瞟瞟儿子,说:算了吧,我就不相信,他真的能排2个小时?

安坚定的站在队伍里面。我告诉他:要排队就要一直在这里,不能离开,甚至不能前后走动,紧跟着前面的阿姨,她走一步你也走一步。安认真地听着,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这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他真的极其认真的排着队,没有离开,没有前后走动,完全遵守我的要求。排到了有座位的地方就坐下来休息,没有就和我一起站着,也不叫苦叫累。实在等了着急了问过我两次:妈妈怎么还没有排到呀?我稍作解释,他就能接受。

我们前后都是带着孩子来玩的外地亲子家庭。前面两个妈妈轮流排队和休息,她们那两个10来岁的女儿到了快排到了才出现;后面是个自己带儿子的妈妈,儿子5岁,虽然跟在旁边,但从来不在队伍里面的。妈妈经常需要跑出队伍去把儿子找回来。

安爸按照我的建议,去其他项目玩了。等他玩好一圈回来,我们还没有排到。看到安居然还跟着我心平气和的在排队,有点吃惊。

说一点也不心疼是假的。但是我很高兴看到,4岁半的安,他能够对自己所选择的负责,控制自己的言行符合要求。这就很好。1个多小时的队,没有白排。

点评

烨子慢慢来  好坚定的孩子!赞一个~!  发表于 2012-9-13 13:21:41

Rank: 8Rank: 8

14#
发表于 2010-7-27 11:46:35 |显示全部楼层
2、这个暂时离开的范围实在太宽泛了。我真的很奇怪,她在哪里当了多久的老师,难道从来没有遇到过争执? ...
上海悄悄 发表于 2010-7-26 12:04

我觉得争执应该没有,老师是孩子的权威,老师制定了什么都会去遵守吧!

相对的来说,巴学园老师对孩子们都比较宽泛
福娃京京 发表于 2010-7-26 13:55


京妈,昨天对你的这句回答有很多话想说,后来忘掉回复了。

今天正好在颀妈那个0-6岁该构建什么的帖子里看到这样一段话,引用过来给你看看:

原帖:“李跃儿教育”培养的儿童仍然是儿童

(六)使人类发展的质疑和解疑特质

 人在有了好奇和疑惑之后,大都会不顾一切的去解疑的。正当的、建设性的质疑精神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内驱力。孩子们天生就有这种胚芽。在出生后的生活里,会出现许多让他们能够产生质疑的机会,我们只要不用过多的灌输来占据孩子的探索空间,质疑和解疑就成为他们发展的内在动力。这等于为他们的发展装上了马达,在质疑和解疑的过程中,他们会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小颀妈妈 发表于 2010-7-27 10:21


我的理解,没有受过灌输式教育的孩子,即正常的孩子,应当是天然的会质疑的。

环境的宽泛不应该是孩子失去质疑能力的理由。

Rank: 8Rank: 8

15#
发表于 2010-7-27 15:15:5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上海悄悄 于 2010-7-27 15:20 编辑
我在这两年多的育儿路上,感触最多的是不论什么规则,不论是否合理(当然在不同的标准下答案也不同),告知规则和执行规则的态度比规则本身更重要。 只要不是在满足大人的心理需求,只要是真的无条件的为孩子着想, 规则本身不会给孩子带来太多的伤害。伤害到孩子的往往是态度而不是规则。
杉林中 发表于 2010-7-27 14:18


亲爱的妈妈,你说的每一句话我都基本认可。很精彩的发言!:F:

只有一点与你探讨:正因为孩子是那样无条件的信赖我们,爱我们因此顺从我们,我们给予的规则才应当慎之又慎。以上讨论的也都是基于这样一个出发点,这也正是本帖的主题,你说呢?

最后,虽然你说的我没有什么不同意的,但其实我没有看清楚你基于这件事情的真正观点。又或者你的观点是:态度比规则本身如何制定更重要,所以本话题没有讨论的价值。

不知是否我理解有误。

Rank: 8Rank: 8

16#
发表于 2010-7-27 17:13:05 |显示全部楼层
举个例子,小区健身区几个小孩在排队荡秋千,正在荡的那个小孩已经荡了很久了,还看着排队的小孩得意的微笑,排队的小孩不知道他还要玩多久,这种情况继续玩都是不合理的,更不用说“保管”了。
eee 发表于 2010-7-27 16:35


那么请问,在这种情况下,你要用一种怎样“合理”的方法把他弄下来呢?:)

Rank: 8Rank: 8

17#
发表于 2010-7-28 16:11:40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我不太同意, 不过具体道理我说不上来.


我曾经遇到有小朋友这样对待乐, 我当时就很清楚那小孩是有这方面的需要, 所以带着乐在等待的过程中(一个小时左右), 我心情也比较平静.


但因为对方妈妈也全程陪 ...
乐乐妈_棒棒糖2 发表于 2010-7-28 15:25



这个情况应该这么割裂来看:你是那个孩子的妈妈,你该怎么做?以及,你是那个等待的孩子的妈妈,你该怎么做。

是那个荡很久不肯让的孩子的妈妈,我想这里每个人都很会做了。

但如果是那个等待的孩子的妈妈,其实除了和对方商量/用另外的游戏吸引他加入,然后对方同意让出之外,是没有太好的方法的。因为公共的器材,并没有规定一个人能玩几分钟。所以,是不能强制他下来的。

属于道德层面的东西不同于法律,我们只有自我约束,公众舆论约束,但仍是无法强求人人都能做到的。

Rank: 8Rank: 8

18#
发表于 2010-8-6 12:34:14 |显示全部楼层
7月过去了,这个话题结束了没有呢?:)

Rank: 8Rank: 8

19#
发表于 2010-8-9 16:45:11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荡秋千后面有人排队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考虑的。

首先是考虑“规则倡议”,取得所有孩子认可:每人荡几分钟。

人特别多的时候,或者队伍中有孩子不同意的时候,转而如下:

1、孩子在上面荡后面有人等,可以劝说孩子下来,理由是“换位思考”。
2、劝说但不可强迫,孩子下来,是自愿的;
3、孩子不下来,那也莫法,妈妈找到一个机会锻炼厚脸皮~~~~~待他下次等别人的时候,抓住教机问他如何感受(也许超快的就会轮到了);
4、孩子下来了,后上去的孩子不下来,孩子迷茫,问他: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行为标准,那是不是别人做了不好的事,你也去做?
5、大家都荡一会就下来,皆大欢喜。
他们都叫我安妈

Rank: 8Rank: 8

20#
发表于 2010-8-9 16:50:03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无法要求别人怎么做 我们可以选择的是自己怎么做 也许这是孩子从小要学的功课

碧绿湛蓝 发表于 2010-8-8 19:30



还记得安第一次问我类似的问题,是因为我不允许他走进一片围起来的大草坪。他问我为什么,我带他到小牌子那里,读给他听:养草期间,不得入内~~~

安很接受的离开。离开的瞬间看到草坪上超多的人,他问我:为什么他们就可以进去?

我说:他们是他们,你是你。请你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他们都叫我安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6-2 03:22 , Processed in 0.02908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