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530|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心得] 转胡萍针对中国华德福教育的思考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1#
发表于 2012-7-10 20:01:11 |显示全部楼层
Elf 发表于 2012-7-10 19:37
毫无疑问有的老师走偏了,好的华德福老师不会这样。现在到中国来培训的老师大都是非常好的老师,他们的状态 ...

赞!尤其最后一句,鼓掌!

点评

每每  跟着鼓掌。  发表于 2012-7-13 08:46:46
玉冰  容宝妈妈,上次你心里担心会不会“唤醒”孩子,今天胡萍的博文就专门讲了她对“唤醒”的看法,我觉得很值得你参考。我把她的博文转帖在了下面第#50楼。  发表于 2012-7-11 04:25:14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12-7-11 07:18:10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玉冰姐,我对于自家孩子不担心,她不是个科学娃,我也很少给她讲科学道理,所以我觉得她还属于梦幻阶段的孩子。

我只是从华德福的角度去提醒大家,孩子问的问题,不一定是想知道什么科学道理的,可以有更贴近他们内心答案的回答。当时也有好几个妈妈表示了讲科学道理没什么危害,甚至是帮助孩子,这和胡萍老师的见解是一样的。

我的意见是,我不偏信华德福,也不偏信胡萍,不过说实在的我对胡萍印象不好,这我也实话实说,以前李网那场大辩论,她的表现,嘿,不敢恭维!

包括这次还弄个发帖规则出来,说了自己的观点就别拦着别人说啊,她这种态度我不舒服!

从我自家孩子的情况来看,华德福说的很多东西是合适的,是正确的,所以我一直“保护”着孩子。我也会从我的角度善意提醒下其他人,但是我不会要求大家都按华德福的做,事实上我自己也没全按华德福说的做,比如生孩子这事儿,我已经告诉孩子真相了。但,她同时也相信自己是天使带来的,因为看了巴学园那个戏剧嘛,所以,呵呵,就这样吧。

点评

gongbu  同意,那个发帖规则让我也不舒服呢。一场讨论,大家都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我很想听听华德福们真实的声音呢。  发表于 2012-7-17 09:31:52
妞妞妈妈  容宝妈妈,俺家也是。我和妞讲过她的出生过程,但这也没妨碍妞相信天使。天使来到人间,借助了爸爸妈妈,借助了子宫,借助了生命通道,成为人这个实体。另,我个人喜欢胡萍老师的“生命通道”这个词。  发表于 2012-7-11 12:14:19
玉冰  以前李网的大辩论?我真是老外了,居然一点都不知道。看来我泡网的确不勤快。其实妈妈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任何“专家”“行家”都不会比一个有心的、智慧的妈妈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你家孩子有你,真是好福气!  发表于 2012-7-11 09:49:09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3#
发表于 2012-7-11 07:27:02 |显示全部楼层
换牙吧,6、7岁的孩子真的相信有牙仙子存在的。呵呵,要不要打破他们的童话幻想啊?

这完全取决于你对待孩子,对待生命的态度,我先申明,我不是个唯物论的信奉者。所以,娃相信那些童话,我觉得没啥问题,为啥胡萍就会觉得这是个大问题呢?我小时候也相信,也没妨碍我长大学科学啊?!

华德福的确有缺陷,有阴影,但就保护孩子的童话世界梦幻世界这一点而言,我没啥意见,甚至矫枉过正一点也没关系,现今这环境,还不够科学,不够冷酷么?!

点评

玉冰  告诉你实话,你砖头拍得轻一点儿哈:我家羊羊第一颗牙4岁半就掉了,大夫给他一个小牙盒子珍藏起来,我则什么也没做。再过大半年,他的同班同学才开始掉牙,同学们才开始传说牙仙子给了多少钱,我就只好实话实说了。  发表于 2012-7-11 09:44:21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4#
发表于 2012-7-11 19:09:46 |显示全部楼层
玉冰姐,你so可爱啊!

你说的对,妈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我也发现,有些很理性很科学的妈妈,却有个依然相信童话的娃儿,究其原因,还是妈妈对待孩子的方式吧。我们可以很理性很唯物很科技,但是我们不能自以为是的认为这才是世界上这些问题的唯一正确答案。我不会马上说出我熟知的答案,是想让孩子保留一点自己去探索的乐趣,自己去发现去寻找她自己的答案的乐趣,有时候,留点疑问在心头,对孩子来说,更合适。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2-7-11 19:22:45 |显示全部楼层
华德福教育,蒙氏教育,每一种教育不可避免的都给孩子打上了属于他们流派的深深的烙印,尤其是华德福,有些方面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控制了,所以我很赞同Elf的“阴影说”。

我非常欣赏的一个人曾经说,她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是让孩子在教育之后只剩下浑然一体的自己。这也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华德福,显然不是了。

但是华德福有它自己非常出色的地方,它依然是我欣赏的一类教育。她现在在中国发展的,的确有许多走偏的地方,所以,有人出来质疑,是一件好事,大浪淘沙,剩下的就是金子了。华德福圈里的人,我看反驳胡萍也大多都没说到点子上,翻来覆去就说胡萍不懂,呵呵,真够绕的!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2-7-11 21:07:2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容宝妈妈 于 2012-7-11 21:08 编辑

转自胡萍博客

我对中国华德福教育的思考之五——史丹纳PK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者们



讨论华德福必然离不开讨论史丹纳和他的人智学理论,史丹纳的人智学理论是华德福教育模式的基础,实践华德福的人在应用这个模式中便有了很多的不可以:儿童在7岁前不可以学知识,即使孩子对知识已经有了渴求也不能够给孩子讲解知识;7岁前不可以接触质地硬的东西,所以教室里不能够有蒙氏那样的的教具,不可以有有棱角的积木等;7岁前孩子不可以接触形状尖锐的东西,所以不能够使用剪刀、针线、不能够看到房屋结构的棱角(所以华德福教室经常挂着染了色的纱来遮盖屋子的棱角)……于是,华德福幼儿园里一片纱飘飘的感觉,还有温柔的布娃娃、羊毛、毛线、没有棱角却有生命的的木块,多么的柔和,多么的与现实脱节,孩子们和老师们也如梦如幻般地穿梭在其中,给予人们天使般的感觉——多么美好的华德福啊!

    可是,华德福的孩子每天回到家中,就可以看到屋子里的棱角,我们国家的住房建筑没有按照史丹纳的人智学理论,所以不能够达到华德福标准,孩子可以看到剪刀、针线、水果刀等等各种硬的东西。为什么要让孩子每天生活在两个分裂的环境中呢?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如何进行对世界的认知?是每天把精神放在纱飘飘的幼儿园,身体回到家里,还是把精神放在万米高空,躯体任由摆放在分裂的环境?孩子的同一性如何发展?

    突然想起儿子的故事,他在5岁时,突然有一天问我:“妈妈,如果我把一个苹果分成了四份,每一份都一样大,我应该怎么来表达其中的一份苹果呢?”我当时心里那个震撼啊——这可是分数的问题,他怎么就无师自通起来了呢?!我告诉了他:先写一个4,上面画一横,一横上写1,4表达的是苹果分成均匀的4份,1表达其中一份,读成四分之一,在数学中这个叫分数。儿子高兴地说明白了,此后他没有再问过这样的问题,我想,在他后来的数学课程中,分数的概念已经非常清晰地建构了起来。有的时候,我们给孩子“播种”的机会就那么灵光一闪,稍逝即纵。

    如果按照史丹纳的说法和华德福的做法,我是不应该教5岁儿子知识的,否则就是提前唤醒,违反了人智学的理论和华德福的要求。然而,史丹纳的理论完全违背了“顺其孩子的自然发展而给予孩子帮助”的原则。当孩子对分数的认知和理解需求已经出现了的时候,这就是“大自然的安排”,我们是将孩子按回蒙昧状态还是顺其自然地帮助他完成对分数的理解,这不是方法的问题,是教育方向的问题。华德福把孩子按回蒙昧状态,让孩子的探索精神受到压制,求知而得不到帮助损伤了孩子的求知热情,长此以往,孩子的知识水平和常识都落后于那些顺其自然的发展并获得帮助的孩子,人智学把孩子当成低智能状态来控制其心智发展,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导致孩子整个心智结构处于落后状态。其实,华德福与传统教育一样,都没有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史丹纳的理论是如何研究出来的?有没有调查数据?有没有对孩子的跟踪观察和记录?后来研究的华德福的人们有没有在这100年来用数据和跟踪来不断修正人智学?现在,有没有华德福研究者在用数据跟踪研究人智学在华德福孩子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回帖网友希望我参加的华德福世界大会和亚太大会有没有这样的专业研究数据发表?华德福有没有专门研究人智学的机构?这样的机构有没有专业的著作来论述人智学对于儿童发展的研究?这些著作中有没有调查研究数据来支持?

    如果史丹纳的人智学没有研究数据支持,如果100年来的华德福研究者都在照搬照抄史丹纳,如果现在华德福没有专业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如果现在还没有用跟踪研究和数据支持的人智学专著,那么,华德福是什么?人智学是什么?而且,史丹纳的人智学理论从来没有被他自己通过数据和跟踪研究证实过,如果没有这些研究,我想,那些所谓的世界大会和亚太大会除了宗教般的狂热,以及狂热带来的心动,还有什么呢?查询了很多资料,我没有找到这些研究,但是,我没有找到不能够证明华德福没有这些研究,如果有,希望中国的华德福人拿出来,说明你们的教育经过了科学研究的证实,我和广大的家长希望看到,以证明华德福对孩子的研究是科学而且持续的。

    好了,既然是PK,下一个出场的是儿童心理研究的专家们。现代先进的教育一定是以儿童心理发展为基础的,虽然西方主流教育中存在各种模式,甚至在美国存在各个学校教法不一的状况,但是,万变不离其中,这个其中就是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

    皮亚杰在100年前提出了儿童发展心理学,他通过观察记录自己的孩子,发展出了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理论。100年来,全世界范围内数以万计的儿童心理研究者们前赴后继地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印证,他们设计各种实验观察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科学地获得数据,很多研究是跟踪观察进行多年,通过后继者们的研究,皮亚杰理论获得了不断完善和修正,成为了后皮亚杰理论,而且,更多的儿童发展研究流派出现了,他们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皮亚杰不曾涉及的范围,儿童的发展获得了更全面的研究,针对儿童发展研究的专著更是无数。在世界各国儿童心理研究者的努力下,《儿童心理手册》出现了,这套书被称为儿童发展的圣经,共有17本,每十年修订一次,目前已经修订到第七版(看来有好几十年了),以更新研究成果,每年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国际会议都体现了其专业性,这样的会议没有狂热,但却充满了专业、负责、对儿童的一片赤诚之心!

    美国耶鲁大学一个研究儿童发展的机构,有40多位学者用了30多年的时间,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发展,七十年代出版的一套书《你的N岁孩子》,这套书包括了多个年龄阶段,而每一岁便成一本书,比如《你的一岁孩子》《你的两岁孩子》等等,每一册都讲解一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行为、语言、动作、情绪、思维等发展,以及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完成这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现在,这套书已经被引进了中国,在此为大家推荐。这套书中关于4岁、5岁、6岁、7岁、8岁年龄阶段的,翻译者是玉冰,她曾经翻译过《正面管教》深得家长的喜爱,我已经看到了这套书的部分文字,我们期待这几个阶段的书早日出版。

    华德福追求的是精神,但华德福精神中缺失了求证求实的科学精神,科学研究需要吃苦、专心、意志力、创造力、想像力、认真踏实,这些精神是人类完善自我的精神脊梁,华德福的精神中缺乏这些元素,精神只能依附在纱飘飘、羊毛、毛线、天使的翅膀、史丹纳的灵魂上,由此衍生出的华德福的精神追求将是多么的虚幻和无力,难怪华德福人很享受华德福,却没有心力去求证和完善史丹纳的人智学,因为思考需要心力,做实验需要心力,用几十年的时间跟踪需要心力,一代又一代的华德福人要接力这个求证,这更需要心力来坚持,然而,没有这样的华德福人。那么,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将同样精神缺钙。精神缺钙比身体缺钙更可怕!

    一个人的臆想PK全世界成千上万的研究者;
    一个没有经过实证研究的理论PK不断被研究者们质疑和修正的理论;
    一个臆想出来的理论PK从儿童出发实证研究得出的理论体系;
    哪一种理论和教育体系能够真正帮助父母和老师理解孩子,真正帮助孩子获得发展,哪一种理论和教育是在满足成人自己的喜好,我想,大家已经看明白了。


    这篇有点长了,未完待续,敬请期待《我对中国华德福教育的思考之六》

点评

玉冰  谢谢你帮我贴了上来!  发表于 2012-7-12 01:11:11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2-7-11 21:12:15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评论啥了。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8#
发表于 2012-7-12 18:40:40 |显示全部楼层
Elf 发表于 2012-7-11 23:14
说到调查,我看到过网上的一篇调查(论文),研究华德福高中毕业生的去向。调查列出了几所欧洲的华德福 ...

嗯?我怎么印象中看过一个这种类比数据,但结论是华德福学生从事艺术和人文的居多,理工偏少,这个比例是和其他学校的比例相比哈。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9#
发表于 2012-7-12 18:43:0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容宝妈妈 于 2012-7-12 18:53 编辑

一个朋友给我讲了她的故事:她带着孩子与华德福幼儿园的家长们一起郊游,大家到一个公园后坐下休息时,有两个公园的游客吵了起来,甚至大打出手,这时,一个4岁的孩子看到这般场景后问妈妈:“妈妈他们在干什么啊?”妈妈回答:“两只恶狗在打架”,妈妈把人比作了狗,而4岁孩子会不会认为吵架的人都是狗狗呢?

---------------------------------------------------------------------------------------------------------------------------------------------

这个我的感觉是:这妈妈是在表达对那俩人吵架打架的轻蔑或者说厌恶之情呢。跟想象力没啥关系啊?我感觉这个例子不切题哈,也跟华德福没啥关系。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10#
发表于 2012-7-12 18:50:57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我在北京看到的几个华德福幼儿园,工作材料都是非常丰富的,而且大多有小院子可以种花种菜做农活儿,还有沙坑,秋千,平衡木,攀爬的,跳跃的,等等,孩子可玩的东西很多。

我不是想否认胡萍看到的那些现实,只是想表明,北京的华德福幼儿园,貌似在这方面问题不大。

点评

容宝妈妈  而且,大多都比较注重户外活动,像枫丹,我听说夏天每周是远足两次,其他季节我不清楚,容容他们幼儿园是每周远足一次。  发表于 2012-7-12 18:55:18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11#
发表于 2012-7-13 12:42:00 |显示全部楼层
哈,学术帖我喜欢。今天明月没来上课,午饭过后我就无聊了,没人跟我聊天啊!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12#
发表于 2012-7-16 10:29:27 |显示全部楼层
京妈,太赞了!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13#
发表于 2012-8-24 09:52:04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转胡萍的博文,呵呵,看得我直笑。

我对中国华德福教育的思考之九——万能的小精灵

在参加一个教师培训时,遇到了两位幼儿园老师,他们和我谈到了华德福的培训。这个华德福培训是在华南地区举办的,而且是华南地区做得比较好,规模比较大的华德福人组织的培训,抱着好好学习华德福的想法,两位幼儿园老师前去参加。在培训过程中,两位老师因为接触了儿童发展心理学,也接触了其它教育模式,于是,在培训中自然对华德福的一些理念和做法有了疑惑,纠结于华德福的一些理念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不符合。两位老师在讨论时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希望培训师能够帮助自己解惑。因为这两位老师不是新手,也有自己的见解,于是,培训师无法自圆其说,对于两位老师的追问,培训师最后温柔地告知她们:“当你不明白这些为什么时,在你晚上睡觉时闭上眼睛,想像着小精灵会来帮助你的,等你第二天醒过来,你就明白啦!小精灵已经把答案告诉你啦!”

    在教育学术性的培训上,出现了这样的滑稽情节,让我瞠目结舌。突然想起我儿子在很小的时候,有一天我给他读书时,出现了“瞠目结舌”这个词,他问我:“妈妈,什么是瞠目结舌?”我瞪着眼睛,长大嘴巴,10秒钟后,我恢复自然,告诉儿子:“妈妈刚才的样子就是瞠目结舌,眼睛瞪着,舌头不能动,嘴巴也闭不上了”。我参加过很多学术性质的培训,也在全国很多城市讲课,也面对过很多家长和教师的提问,而且我有一个习惯:每次培训结束我后,我会回答完每个家长的问题,然后才离开,这是我收集案例的最好机会,当然不能够放过。我也遇到过回答不上家长提问的时候,此时我会留下对方电话,告诉对方等我回去查一下资料,有了答案就给你电话。我无法想像在教育培训时面对学员的提问,让学员想像着有万能的小精灵来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华德福把想像力发展到了极致!在孩子的世界里,有小精灵的故事很正常,也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然而,用儿童的认知方式来对待一个成年人成熟的思考,这是在羞辱成人的智商!从我的了解来看,华德福给成人用给小精灵魔方的不是少数,每当家长对孩子教育有困惑的时候,老师也会说:“晚上睡觉时,想像一下小精灵,她会来帮助你的,然后你就知道如何帮助你的孩子了。”

点评

烟柳斜阳  我瞠目结舌····  发表于 2012-8-24 11:38:46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14#
发表于 2012-8-24 09:52:28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在华德福的培训系统中有万能的小精灵,那么,华德福是什么呢?是教育吗?当然不是,教育必须是科学而且严谨的一个系统,容不下这样的百变小精灵;华德福是魔术(或者魔法)吗?看过有魔法小精灵的电影,在魔法世界中小精灵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还能够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华德福是一种迷信吗?难道小精灵是史丹纳的灵魂,只要晚上睡觉时想像他,他就来帮助求助者了?华德福是一种功吗?一位幼儿园老师告诉我,他们那个城市有一所华德福学校,一个8岁的男孩,视力近视有800度,华德福老师让男孩不要戴眼镜了,每天想像着自己的眼睛不近视,有小精灵的帮助,这样眼睛就一定会好起来,变得不近视了,家长相信了,也配合着老师,让孩子不带眼镜,每天想像着自己不近视了。至此,我也不知道用什么来说明存在着万能小精灵的华德福了,是魔法、迷信还是功?

    小精灵在华德福体系中是什么呢?华德福的培训师不能够解答学员问题时,小精灵便是培训师无知的遮羞布,老师不能够帮助家长解决孩子问题时,小精灵便是老师能力欠佳的遮挡。当然,培训师和老师不是万能的小精灵,我们都会遇到自己不懂的东西,这不羞耻,只要我们不断学习,真诚的帮助求助者,坦诚地告诉求助者我们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如果我们用小精灵来糊弄一番求助者,这是不真诚的,也是对求助者不负责任的行为。

    期望华德福的培训者和老师,不再用小精灵来敷衍求助者,以后的培训不要再出现让学员求助小精灵的情况了。那些被告知从小精灵处获得帮助孩子方法的父母,不要再听信!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15#
发表于 2012-8-24 09:52:46 |显示全部楼层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我对中国华德福教育的思考之十——不可以说“不”》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16#
发表于 2012-8-31 10:17:49 |显示全部楼层
转吴蓓老师的博文

我对胡萍老师十评华德福教育的回应
                            吴  蓓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17#
发表于 2012-8-31 10:18:19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犹豫是否写这篇文章,写文章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尤其要针对别人的看法而写。但想到胡萍老师能够写出十篇关心华德福教育的文章,我作为华德福教育的热爱者、学习者、实践者,实在忍不住要表达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我很感动也很佩服胡萍老师,她出于对家长的爱护,对下一代的责任,花费时间和精力,连续写了10篇,以警示大家华德福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胡老师的文章来看,有的问题是出在老师或家长身上,有的问题归结在华德福教育本身。下面的讨论,我尽量引用胡老师的原话,用引号表示,以免断章取义。

在第一篇里,胡老师说自己的孩子是:“天生对数理逻辑感兴趣,他喜欢搭建变幻莫测的积木,能把积木变出各种动物和建筑,他喜欢思考,对自然科学充满了兴趣,----” 08年的芭学园开始实施华德福教育,“蒙氏工作教具以及与现实生活结合的工作区全部撤离教室,教室里原本丰富的工作区和工作材料变得少了许多,连积木都被撤离了。代之以起的是羊毛、毛线、没有眼睛鼻子的布娃娃……老师们不是缝衣服就是织毛线。”胡老师自问“我的儿子来到此时的芭学园,他的长处能够获得发展吗?答案是‘不能够’。”
  很抱歉,就我看到的华德福幼儿园的教室不是这样的。没有蒙式教具是真的,但与现实生活结合的工作区却是有的,比如在国外的华德福幼儿园,配班老师的责任是准备上午点心,做面包或者饼干、糕点,看到老师在做,孩子也会主动参与。中国的实践华德福的幼儿园,就我所知,自己做点心的不多,但老师会分担厨房的工作,比如摘菜、切菜、做馒头、做包子,这些活动是在教室里进行的,孩子随时可以加入。在华德福幼儿园,孩子还参与餐前的准备和餐后的收拾,包括洗碗、擦桌子等。我不知道胡老师说的工作区是什么意思?是专门划分一个模拟真实生活的区域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华德福幼儿园也有厨艺角,孩子在里面可以模仿做饭、做菜。如果说工作区是让孩子参与真实生活的,那华德福幼儿园做点心、做馒头、摘菜、切菜、切水果、洗碗、收拾餐桌,都是真实的生活。
关于是否可以给孩子玩积木,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我去实践华德福的幼儿园观摩时,常常建议除了天然的木头外,可以给孩子玩积木。有的资深华德福老师不给孩子玩积木,但也有其他资深华德福老师在教室里给孩子玩积木。我赞成给孩子玩积木的理由是,孩子可以建构复杂一些的内容。
对于有理性天赋的孩子,胡老师的观点是华德福幼儿园不能满足他们,这样的孩子不适合上华德福幼儿园,因为“天赋的发展必然受挫”。我想说,华德福幼儿园一点也不排斥理性,尽管它很注重艺术氛围,但不表明缺乏理性的教育。比如玩具的摆放一定要回到原处,而且最重的玩具理应放在最下面一层,轻的玩具放在玩具架的上层。同样的玩具,比如有3只小狗,褐色小狗站左边,以后每次它都放在左边。物归原处,既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也是一种生活逻辑的训练。做事情的秩序,慢慢会促使孩子清晰的理性思考。
再比如,华德福幼儿园喜欢唱歌,我熟悉的歌有五只小鸭子,大意是五只小鸭子去玩水,沉下去浮上来少一只,嘎嘎嘎,还有四只要回家,四只小鸭子去玩水,沉下去浮上来少一只,嘎嘎嘎,还有三只要回家,一直唱到所有鸭子都沉下去。还有一首妈妈洗衣服的歌,从搓衣服、拧衣服、晾衣服、叠衣服,一直到妈妈睡觉了,把洗衣服的整个过程唱出来了。当孩子在学唱这样的歌曲时,也在培养孩子思维的逻辑性。
幼儿园阶段的华德福教育,不会直接去对孩子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但会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为孩子未来的理性思维做准备。在德国留学的华德福老师王守茂说:“华德福教育把孩子理性思维的发展、探索认识物质世界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融入的孩子的生活和游戏中,而不是通过过多的成人的干涉。比如,华德福幼儿园给孩子提供充足的室内及户外自由玩耍时间,他们可以长时间专注于玩沙、玩土、玩水。很多人都会认为孩子只是在玩罢了,其实很多成人并不了解孩子这些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一个三岁的孩子可以不厌其烦的把桶里的水分到很多碗里,再把这些水倒回到桶里,一遍又一遍。。。。。。他们是在做一些毫无意义的工作吗?其实他们是在学习、在研究,也就是在建立和发展他们的理性思维,而这些活动完全是他们主动去尝试的,我不认为源于孩子内在动力的类似活动会阻碍孩子天赋的发展,相反挫伤孩子天赋发展的往往来自于孩子之外的成人的不恰当行为。”

我还可以举例子,在华德福幼儿园摆放碗筷时,老师会问值日的孩子,今天有多少孩子来园?需要多少个碗?多少双筷子?胡老师文中提到的那位美国华德福老师,曾经编了一个鸭妈妈带7个小鸭子去看鳄鱼的故事,这位老师说,利用这个故事,还可以进行简单的算术教学,故事里有几只小鸭子?总共几只鸭子?几只动物?可以用小石子代表鸭子,游走3个鸭子,还剩几个?华德福教育提倡年幼的孩子通过故事和生活来学算术。

在胡老师的第三篇文章里,她去了一个实行华德福教育一年多的幼儿园,她请孩子们画人,“令我大跌眼镜的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孩子们画的全是花和草,20个孩子没有一个画了人!” “ 后来园长告诉我,这个班的老师崇尚华德福教育,参加过很多培训,她的班的孩子画画就画湿水彩,只能够画湿水彩的花和草。再后来,我的直觉真的被其它人应验了,我得到的消息是:这些华德福孩子到了小学后,不会听老师的指令,老师和我的感觉一样——他们不会听人说话,梦游一般的在学校。”
我学习华德福教育有十一年了,从来没有听说过华德福幼儿园只能够画湿水彩,而且只能画花和草,看到以上这段胡老师的经历,我感到非常心疼。华德福教育不是这样的,不仅可以用湿水彩画任何自己想画的东西,也可以用蜡块画画。今年我去英国一所结合当地政府要求的华德福幼儿园,我看到孩子还用一种我叫不出来的彩笔画画,这种彩笔很像粉笔,颜色比较重,粉末比较多,孩子可以用手涂抹,老师说让孩子体验不同材质的颜料。
我参加过北京春之谷学校一年级孩子的入学测评,其中一项内容是画一个房子、一棵树、一个人。参加测评的有来自实践华德福的幼儿园的孩子,我没有发现他们听不懂老师的话,没有发现他们不会画人。
再问胡老师,你听说这些华德福孩子到了小学后,不会听老师的指令,他们不会听人说话,梦游一般的在学校。你经过核实吗?你去小学逐个观察了这20个孩子了吗?如果没有的话,怎么可以把听说的事情当真?
王守茂老师去年开始带小学一年级,他说:“我的班级里有超过一半的孩子来自于不同的华德福园(其中有6个来自于北京花儿朵朵幼儿园)。一年来,我对来自于华德福园和非华德福园的孩子做过一些观察和比较,发现华德福园毕业的孩子,在学校中他们的专注能力(指听老师和同学讲和专心工作的时间)、复述故事的能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对待生命的态度等方面,不仅不比其他孩子差,反倒要好很多。”
即便我不认同胡老师的结论,我还是很感谢她把这个例子写出来。很多的家长热心华德福教育,在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和消化的情况下,就开办华德福幼儿园。严格说来,不能算华德福幼儿园,但家长们认真的态度,常常让我感动。他们有很多不足,问题丛丛,但他们真的不是为了赚钱或名声来做这件事情的。全国各地我走访过30多家实践华德福教育的幼儿园,至少我亲身经历的幼儿园,家长们的发心是纯净的、无可非议的。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18#
发表于 2012-8-31 10:18:56 |显示全部楼层
胡老师的文章中还提到华德福幼儿园不容许用剪刀和针线。2002年我在英国一所历史悠久的华德福幼儿园实习时,正好临近圣诞节,我亲眼看到孩子们在用针线缝圣诞袜子。在中国的实践华德福的幼儿园,我见过端午节孩子用针线缝香包。我还见过春节前,老师带着孩子们剪窗花,我觉得非常好。至于不许用剪刀,我想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既然可以用针线,必然会用到剪刀剪线头。我的妹妹在美国一所华德福幼儿园工作,她说她所在的园,有一个框子里放着针线和剪刀,孩子需要时可以用,但务必在老师的看管下,确保安全。
2003年离开英国前,我问一位华德福教育专家,华德福幼儿园是否有标准?比如不许使用塑料玩具,如果用的话,就不是华德福了。这位专家说,华德福教育没有标准,衡量一所幼儿园或小学是否是华德福,最重要的是看这个园或学校的老师们如何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如果认同华德福儿童发展观,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本地的地理和文化情况。

第四篇文章胡萍老师认为如果三岁孩子问“我从哪里来的?”  就告诉孩子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只要智力发展正常,3岁孩子完全能够听懂和理解‘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这句话,这个答案没有超出他的认知水平,为什么华德福不按照孩子的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来帮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完成对自己生命来源的认知呢?”
我看到张俐老师微博里的一段话,引用如下“ 如果一个大人对四五岁的孩子说:你就是来自精子和卵子的结合!顺便再给孩子看看人体解剖图。而另一个大人对孩子说:你曾在星星之间旅行,然后顺着彩虹桥来到大地,把最好的礼物带给了人间,再给孩子以王冠和金色斗篷。哪个孩子会心满意足甜蜜地微笑?感受到安全和幸福?会感受到自己做人的尊严和高贵? :孩子出生的时候,你感受、爱和欣喜是不是真实的?孩子是不是你得到的最大的礼物?心理学和医学不是矛盾的,这些都是真相。不是谎言,对于幼儿来说,妈妈的爱和感激就是真相,是心灵的真相,看不见的精子和卵子是物质身体的真相,但对于幼儿来说是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但身体内部的性器官却是抽象的概念,是解剖学带给我们的知识,是需要一定的思考和想象才能理解的,虽然也是真相,对于幼儿来说很难和自身的感受结合起来,只能是停留在记忆中的知识而已,为什么不可以晚一点给她呢?”
张俐老师说得很好,供胡老师参考。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19#
发表于 2012-8-31 10:19:25 |显示全部楼层
在第五篇文章中,胡老师说:“不能够看到房屋结构的棱角(所以华德福教室经常挂着染了色的纱来遮盖屋子的棱角—”我第一次听说还有这样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我不记得有任何一所国外的华德福幼儿园为了遮盖墙上棱角挂纱,我看到只有为了布置自然角,才在墙上挂纱或丝绸。当然我没有看到,不表示没有。我还需要进一步了解。
胡萍老师在文中写道:华德福教育“儿童在7岁前不可以学知识,即使孩子对知识已经有了渴求也不能够给孩子讲解知识;---”  这里涉及到如何理解“知识”。我在百度百科上搜索到的定义是:把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定义为知识。知识:经验的固化。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按其获得方式可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
知识来自于社会实践。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从这个角度来说,华德福幼儿园给予孩子大量的经验知识,比如到了麦子丰收的时候,华德福老师会带着孩子去捡麦穗,把麦穗带回幼儿园,进行脱粒,把麦粒磨成面粉,用面粉做馒头或包子、饺子,这些都是经验知识。春天老师会带着孩子播种,照顾菜园,最后收获蔬菜。这些都是知识的初级形态,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教他书本上的知识过早了。
胡老师说自己儿子五岁的时候,问怎么表示苹果分成四等份,胡老师告诉他四分之一,这种表示法叫分数。胡老师并没有继续教儿子分数。我觉得胡老师的做法可以接受,没有必要上升到“过早唤醒”的高度。我希望华德福教育带给人们的是自由自在,而不是诚惶诚恐,一不小心就被带顶帽子:“过早唤醒!”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20#
发表于 2012-8-31 10:20:14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的臆想PK全世界成千上万的研究者;
    一个没有经过实证研究的理论PK不断被研究者们质疑和修正的理论;
一个臆想出来的理论PK从儿童出发实证研究得出的理论体系;”
根据胡老师上下文的意思来看,这里的一个人指的是华德福教育的创始人斯坦纳,在胡老师的文中用的是史丹纳,如果从德文翻译应该为施泰纳。
在接触华德福教育之前,我没有学习过教育理论和儿童心理学,热爱上华德福教育后,我也没有专门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但我的确看了几本有关教育和心理的书,比如荣格写的书,我非常喜欢,读了他的书,帮助我更好理解华德福,学习华德福也有助我理解他的书。我正在读卢梭的《爱弥尔》,我也非常喜欢,最近写的文章,常常引用他的话。我还读过洛克和福禄贝尔的书,我还特别喜欢日本心理学大师河合隼雄的著作,他的每本书我都买了。我读了他关于儿童心理的书,没有觉得和我理解的华德福发生冲突。我家里有本皮亚杰的《结构主义》,几次想读,太难了,读不进去。我曾在网上书店搜索过“皮亚杰儿童心理”,没有搜到相关的著作。我还看到《我来了》书上引用皮亚杰的观点来支持华德福的观点,我翻译的华德福书籍《解放孩子的潜能》,还介绍加德纳的八种智能。不过胡老师文中提到的《儿童心理手册》,我没有读过。目前我还不打算从事儿童心理研究,也就没有耗费精力去学习。我从来没有觉得人智学或华德福要PK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不知胡老师从哪里得到这样的结论?在你的文章里能否说得具体一些,华德福的哪个观点和做法与现代儿童心理学冲突?我想肯定是有的,如果胡老师能够一一指出来,我万分感谢。
胡老师认为“史丹纳的理论完全违背了‘顺其孩子的自然发展而给予孩子帮助’的原则。”,从第五篇文章来看,胡老师的理由是:“儿童在7岁前不可以学知识,即使孩子对知识已经有了渴求也不能够给孩子讲解知识;7岁前不可以接触质地硬的东西,所以教室里不能够有蒙氏那样的的教具,不可以有有棱角的积木等;7岁前孩子不可以接触形状尖锐的东西,所以不能够使用剪刀、针线、不能够看到房屋结构的棱角(所以华德福教室经常挂着染了色的纱来遮盖屋子的棱角)…”。再加上一条“不能提前唤醒”,仅凭这些可以说“史丹纳的理论完全违背了‘顺其孩子的自然发展而给予孩子帮助’的原则。” 吗?更何况胡老师的这些理由是道听途说的,没有事实根据。比如“7岁前不可以接触质地硬的东西,” 几乎每个华德福幼儿园都给孩子提供石头玩,在胡老师看来,石头是否属于质地硬的东西?华德福园还给孩子用刀来切水果和蔬菜,刀是金属做的,是否属于质地硬的东西?另外,“教室里不能够有蒙氏那样的的教具”,不是因为“7岁前不可以接触质地硬的东西”。胡老师,在你这么表述的时候,是否可以慎重一些?
我原本是大学物理老师,研究科学最强调的是实事求是。在实践华德福幼儿教育的2年中,我觉得华德福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很有益。我还没有发现有违背孩子身心健康的做法。我认可华德福教育,是出于我的实践。斯坦纳说过,不要轻易相信他说的话,而是要去身体力行。至今我对人智学还是一知半解,但不妨碍我对华德福教育的热爱。我不能从我个人的实践推论出华德福是放之四海的真理,但至少可以反驳胡老师的结论“ 一个没有经过实证研究的理论PK不断被研究者们质疑和修正的理论。” 况且,华德福教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难道历来华德福老师都是傻瓜,没有经过实证研究就全盘接受了斯坦纳的理论?
胡老师质问:“史丹纳的理论是如何研究出来的?有没有调查数据?有没有对孩子的跟踪观察和记录?后来研究的华德福的人们有没有在这100年来用数据和跟踪来不断修正人智学?”
斯坦纳的理论如何研究出来?有没有调查数据?犹如问柏拉图、康德、尼采的理论怎么研究出来的?有没有调查数据吗?卢梭写的《爱弥尔》,爱弥尔纯属卢梭幻想中的一个孩子,书上没有实验、数据、证据,但不影响它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的教育学专著之一。
也许胡老师觉得这些人的理论停留在理论上,而根据人智学的指导,办了华德福学校。但一所学校成功与否如何衡量?根据考上名牌大学的比例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华德福学校不在此例。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又如何衡量?作为一个人,可以用考试分数来衡量吗?可以用社会地位来衡量吗?一个人的自信、快乐、富有同情心、友好、宽容等良好的品质,这些都无法用数据来测量。华德福教育自豪的不是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上担任了高级主管或专家,而是吸毒率和犯罪率最低。即便如此,“有些较知名的毕业生,象挪威总理, Jens Stoltenberg ;德国内务部长,Otto Schily ;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o)的媒体自由代表, Freimut Duve; 美国快递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Kenneth Chennault, 德国联邦银行前总裁, Karl Otto Pohl; 畅销的管理类书《团体核心:可以改变世界》和《乐于思考》的共同执笔人,Daniel T. Jones教授; 《从未结束的故事》的作者, Michael Ende; 世界级电影导演Stephen Spielberg等等。” “孩子在学术上怎么样呢? 这取决于老师的素质! 德国和挪威政府已经对它们的华德福的毕业生的学术水准做了研究。在这两个国家, 国家的统一考试结果显示:华德福学校的毕业生的得分比主流学校的毕业生的得分要高,而且在未来的生活中有更高的成就。常春藤联盟学校的教授表示他们的愿望,希望有更多的华德福毕业生来上他们的大学, 因为华德福的毕业生的‘谦逊而自信、学习的热忱以及无穷的智慧’ 留给他们以很深刻的印象。” (引自香港文环老师的文章《华德福教育的介绍》卢泰之 译。)
胡老师在文章中说:“华德福把孩子按回蒙昧状态,让孩子的探索精神受到压制,求知而得不到帮助损伤了孩子的求知热情,长此以往,孩子的知识水平和常识都落后于那些顺其自然的发展并获得帮助的孩子,人智学把孩子当成低智能状态来控制其心智发展,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导致孩子整个心智结构处于落后状态。” 如果华德福像胡老师说的那样,华德福的毕业生怎么可能有以上的成就?
如果说人智学作为一种世界观或哲学,无法直接进行实验验证,那么根据人智学发展出来的活力生态农业和医学,是可以验证的。我曾遇到过一位老人彼得,他年轻时在非洲,接触了一种植物,身上奇痒难受,彼得找到所有能够找到的医院,都治不好他的病,最后经一位朋友介绍,去看了人智学医生,开了一些药膏,竟然身上不痒了,从此他和人智学结缘。如果说这只是个人经历,那么活力生态农业的品牌德米特是得到国际认证的著名品牌。农业产品是可以吃的,可以进行科学分析的,我想通过国际认证的品牌一定经过了实验验证。
一个人看见1000只天鹅是白色的,就下结论说:“天下所有的天鹅是白色的。” 但只要有人发现了一只黑色的天鹅,以上结论就不成立。胡老师根据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几个例子,就得出结论“一个人的臆想PK全世界成千上万的研究者”,胡老师,你的证据何在?请问你读过人智学的书吗?
台湾一所大学的老师陈启明翻译了一本小书《学会如何学习--访谈华德福学校毕业生》,大概8年前发给我的,说仅供我参考,不要公开。我保存至今,没有发给过任何人,为了回应胡萍老师的观点,我从书中选择几个例子: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6-10 08:51 , Processed in 0.02828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