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24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接纳自己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1#
发表于 2012-7-28 22:01:2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猪 于 2012-7-28 22:09 编辑
楠妈 发表于 2012-7-28 15:11
谢谢颀妈和妮妈,但是我现在发现即使是道歉了又怎样,事后还是依然如此,而且最重要的是,周而复始,感觉没 ...



楠妈,我觉得最可怕的是你的这种思维,你给自己贴上了没有希望、不能改正的标签。

这个意念是悲观的、负面的、抑郁的,是必须打破的。

而且,这样的意念本来也不客观公正,真实的生活永远是起起伏伏,而不是永远在谷底,你也是。

我用爱、欣赏和佩服的眼光看着女儿。

Rank: 8Rank: 8

2#
发表于 2012-7-28 22:07:00 |显示全部楼层
搬自己在别的帖子里的一个回复过来:

有本书《培养乐观的孩子》,其中提到一个例子:一个妈妈,早上忙三个孩子吃饭上学,每天这个时候最忙乱,她最容易朝孩子发脾气。等孩子走后,她又沮丧不已:我老是发脾气,我是很坏的妈妈,我简直不配当妈妈,我真不该活在世上……越想情绪越沮丧,而情绪的沮丧又会造成对待孩子的行为上的恶性循环。

后来她接受乐观思维的训练。还是同样的情境,换种思维:哦,我只是因为早上忙乱才容易发火,下午孩子们回家,我陪他们活动、讲故事,我都做得不错的。 这样,妈妈的感受好多了。感受好了,对孩子们才更有爱的能量。

所以,事件(行为)是A,思维(想法)是B,情绪是C。很多人都以为C是A造成的,但其实,C是B的结果。不同的想法会导致不同的情绪。

悲观者对坏事的想法通常是:长久的、全面的、涉及人的品性的,很容易对自己或别人就全盘的否定、不能接纳;

乐观者看待坏事的思维是:暂时的、局部的、外界的(跟自己的人格品性没有关系);这样想就没有那么严重,比较容易接纳和调整过来。

所以,妈妈得先爱自己、接纳自己,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中都尽量觉察自己,当习惯性地给自己贴负面的、严重的标签时,提醒自己换种对事情、对自己的看法!  随之的感受自然也就不回那么严重。一次次这样的调整,自己会变得轻松些、乐观些。

同时,对别人(包括家人、孩子)的行为也给予乐观性的解释。

点评

简单的快乐  学习了。  发表于 2012-7-30 13:42:51
不增不减  鼓掌!  发表于 2012-7-30 11:10:24
我用爱、欣赏和佩服的眼光看着女儿。

Rank: 8Rank: 8

3#
发表于 2012-7-30 10:17:29 |显示全部楼层
阿猪 发表于 2012-7-28 22:01
楠妈,我觉得最可怕的是你的这种思维,你给自己贴上了没有希望、不能改正的标签。

这个意念是悲观 ...

亲爱的楠妈,抱歉我以上的用语。

我看了哈佛大学的《幸福课》,其中讲到:人在愤怒、沮丧等情绪之下,思维是狭窄的。在这种思维之下,容易把坏事情想得长久、想得严重。其实我也经常这样。

但这样的思维对自己没有好处。所以,每当我给自己或他人定不好标签时,我脑中会有另一个念头提醒我:这件事是暂时的、外在的。这样想情绪就会轻些,容易放下。

虽然,人的惯性思维不容易变,但可以对这种旧模式思维保持一些觉察,换以乐观性的思维。

是会越来越好的。{:1_152:}

祝福你们!{:1_143:}







我用爱、欣赏和佩服的眼光看着女儿。

Rank: 8Rank: 8

4#
发表于 2012-7-30 13:19:31 |显示全部楼层
楠妈 发表于 2012-7-30 12:05
阿猪,谢谢你,从这段话里我突然感受到,接纳自己的第一步就是接纳自己的情绪,也就是说当自己有负面情绪 ...

楠妈,你觉得有感悟就好。

我的本意是: 对事对人对行为的不同看法会导致不同的情绪。

举个小例子:前天晚上我女儿读英语时打呵欠--事件。

我当时就很恼火,心想:你白天出去玩那么久才回来,回来后还拖到很晚才来读英语,一学就打呵欠,这种状态怎么学下去?这样的想法之下 情绪来了,就指责她,她也恼火,于是书一丢,就走了,不学了。两个人各在房间生闷气。

看看,我的想法导致我的情绪,在导致一系列的不好影响。

如果当时我能换种想法(感受):女儿今天遇到老同学,玩的很尽兴、很累,这么累,还来读英语,真不错。那我当时就不会发火了,也许还会心疼她、赞赏她,更不会演变成前面那样的后果。

所以,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对事情的看法(感受、解释)不同,情绪反应就不同。

而各人都有自己的解释体系,是受自己过去的经历性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我用爱、欣赏和佩服的眼光看着女儿。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12-7-30 14:15:49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昨天收藏的,转给楠妈看看。因为你前面比较绝望的心情打动了我,因为我以前也有这样的心情。我知道那种滋味很难受,我希望你早日感觉好起来。

我们需要多种方式调整自己,放松些,放下些。


自寻烦恼痛苦多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综合 作者:程艳


一个心胸辽阔的人是不会有那么多烦恼的。人们在生活中总免不了有一些烦恼的事儿。有些烦恼来自外界,必须正视;而大多数困扰则源于内心,这就是所谓的“自寻烦恼”。

有位比丘,每次坐禅都幻觉有一只大蜘蛛跟他捣蛋,无论怎样也赶不走,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师父。师父让他下次坐禅时拿一支笔,等蜘蛛来了在它身上画个记号,看它来自什么地方。比丘照办了,他在蜘蛛身上画了一个圆圈。蜘蛛走后,他安然入定了。当比丘做完功后睁开眼睛一看,那个圆圈原来就在自己的肚皮上。可见许多我们推给他人或外物的过失,毛病竟在自己身上。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而这种来自自身的困扰我们往往不易察觉,更难以用笔“圈”定。

心理学家为了研究“烦恼”问题,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实验者在一个周日的晚上,把自己未来7天内所有忧虑的“烦恼”都写下来,然后投入一个指定的“烦恼箱”里。三周之后,心理学家打开了这个“烦恼箱”,让所有实验者逐一核对自己写下的每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9成的“烦恼”并未真正发生。然后心理学家要求实验者将记录了自己真正“烦恼”的字条重新投入了“烦恼箱”。又过了三周,心理学家又打开了这个“烦恼箱”,让所有实验者再一次逐一核对自己写下的每项“烦恼”。结果发现绝大多数曾经的“烦恼”已经不再是“烦恼”了。实验者切身地感到,烦恼这东西原来是预想的很多,出现的很少。心理学家因而得出了这样的统计数据和结论:一般的人所忧虑的“烦恼”,40%是属于过去的,有50%是属于未来的,只有10%是属于现在的。其中92%的“烦恼”未发生过,剩下的8%则多是可以轻易应付的。因此,烦恼多是自己找来的,这就是所谓的“烦恼不寻人,人自寻烦恼”。

烦恼就像一根打了结的绳子,一头牵着自己,一头牵着他人。我们越是和烦恼过不去,这个结就会越牵越紧,烦恼就会越来越多。为了这些烦恼而消耗我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我们怎么能热情地、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呢?又怎么能较快地获得梦想中的成功呢?让烦恼只留5分钟,这正是及时解结的好办法。

先哲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一个心胸辽阔的人是不会有那么多烦恼的。诚然,也不是一切烦恼都是自寻的。但外因毕竟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据。倘若心灵一片光明灿烂,烦恼与苦痛便会远遁他乡。

生命是一段匆匆而过的旅程,只有把握好我们已有的一切,才能拥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美好人生。

点评

楠妈  谢谢阿猪的这段文字  发表于 2012-7-31 18:44:26
阿猪  嘻嘻,是这段文字豁达,我需要经常看看,启示自己。  发表于 2012-7-30 19:39:36
高雅高歌  你越来越豁达了.  发表于 2012-7-30 14:27:30
我用爱、欣赏和佩服的眼光看着女儿。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12-7-30 19:38:16 |显示全部楼层
楠妈 发表于 2012-7-30 15:40
阿猪,你的这段话让我很感动。你知道吗?我一直认为我不配得到别人的帮助,不配得到别人的关注,所以,当 ...

楠妈,少给自己定性,如果有时候来的人少,那是她们在忙呢。或者是缘分没到。

你看,这两天我们不是有缘了吗?{:1_152:}

点评

楠妈  一定改,不定性了,需要改变的地方太多  发表于 2012-7-31 18:45:59
我用爱、欣赏和佩服的眼光看着女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6-15 07:01 , Processed in 0.02364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